第一讲 心理健康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1. 课程的必要性1.1现代社会,人们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上升1.2心理健康是幸福和成功的前提2.心理健康的标准2.1 智力正常2.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2.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3.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自我要求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法不当•自我认识问题–不自信、不了解不接纳自我、自我发展目标模糊•人际问题–寝室人际冲突–自我封闭–恋爱问题•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困难但自我期望高–毕业生社会支持系统差4.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性质上不一致——重性精神病•程度上不一致——神经症–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重性精神病–幻觉(知觉障碍)•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幻视•幻嗅等–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无自知力•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有充分的自知力–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等•抑郁症:–“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六无”症状•无趣—无兴趣;无助—失落感;无望—悲观感;无用—无能力;无力—疲乏感;无价值—低自尊5.什么是心理咨询?•关于心理咨询的几个误区–心理咨询=有病;心理咨询=算命;心理咨询=讨教–第二讲认识自我和自尊1.寻找自己1.1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概念是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认识。

即个体关于“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的理解。

1.2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影响有多大?•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记忆、归因和对任务的选择1.3 自我概念形成途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2为何自己2.1我们的过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2.2我们一生中四次重要的认同A.童年期与父母的认同B.学龄期与老师的认同C.青春期与朋辈的认同D.成年期与社会的认同3.成就自己3.1自我价值感的定义自我价值感: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伴随这些认识和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即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

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

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

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

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

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

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电子教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电子教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第一节心理和心理健康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咨询第三节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及心理异常教学目的:认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难点:对心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班级:14级高职护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过程:自我介绍、课堂制度导入语:有时,我们以来青春的身体形成自我神话,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时,我们会忘记了身体的存在而过度依赖青春精神力量,像大家经历了高考,考前挑灯夜战,考后通宵上网、唱歌、肆意喝酒,放纵自己;有时,我们又会在挫折面前失去自我,看不清自己。

这就是青春的特征,青春的激情,但是激情过后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心理能驱使行为朝着成功的方向?什么样的心理能够引导我们不管财富、身份、经历如何都能感受幸福?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

一、心理概述1、心理概念心理是指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

在个体身上,是什么在主导我们的心理活动呢?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其主管脑。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对一切刺激的反映、加工的结果。

简单来说,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现象异常复杂,一般我们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等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信息、犹豫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公元前三、四百年前提出,认为每个个体含有四种不同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形成了个体的不同性质。

气质类型胆汁质主要特点:胆汁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

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42 步入大学学会适应——大学生环境适应与职业生涯规划 23 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4 优化个性提升魅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45 人际关系用心经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46 学会学习激发潜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7 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大学生的挫折与压力 48 驾驭情绪轻松生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49 绽放青春为爱引航——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 210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大学生生命教育 4合计322课题第1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一)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2)掌握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认识健康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教学难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5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3 min)→课堂讨论(10 min)第2节课:互动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5 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讲一讲学习本课的意义当前,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导论1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导论1

案例 案例二
学习压力导致自杀
2002年1月16日,暨南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
楼自杀 。学期末要考6门功课,这使下定决心英语
级一定要考优秀的黄某压力陡增。在遗书中,他提 到
自己已连续7天失眠,自以为英语六级和另一门课程考得不好,担心要 重修,并因此而不可自拔。1月16日,黄在割脉自杀不成后,从楼上跳 下,死时手上还留有先前缝针的痕迹。长期隐伏的脆弱、由期望值过
2、心理问题的类型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和精神病。 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 际关系问题等。 情绪及行为障碍:主要是指焦虑障碍、性心理障碍 和人格异常等轻度心理失调。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疾 病,这些障碍包括心境障碍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 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
3、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接收了心理咨询 方面的专业帮助。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本体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心理活动因素
遗传因素 病菌或病毒感染 脑外伤或化学中毒
认知因素 情绪因素
严重躯体疾病 或生理机能障碍
个性因素
(2)诱发因素:引发心理问题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诱发因素
※医学-心理模式: 关注生理、心理健康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成立宪章
(二).医学-心理模式的健康标准(WHO)
(1) 有足够的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都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能够确保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完善 3、防止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对全民素质提升含有潜在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2页
大学生心剪发展阶段: 适应 成长 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3页
第17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方面 人际交往 情绪方面 恋爱与性 求职择业 其它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8页
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一、掌握必要心理健康知识 二、预防与消除亚健康状态 三、培养良好人格品质 四、主动接收心理辅导与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荡,豁达乐观。
7.良好处世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含有很好自控能力,能适
应复杂社会环境。
8.良好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自然融洽,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
热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7页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心理疾病比起生理 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
自己专业, 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有差距, 面对这些
差异, 有些学生就会产生失落心里, 产生埋怨情绪,
采取消极态度应付生活和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专题医学知识宣讲
第16页
3. 人际关系难以适应抑郁心理
4.
大学新生来自四面八方, 彼此性格不一样, 生活
习惯不一样, 相互不了解, 不知道怎样相处, 难免会
第20页
第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躁狂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1.4.2 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
1.4.3 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2)文化教育因素 (3)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1.4.4 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1)要注意用脑卫生 (2)切莫讳疾忌医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 各种负性情绪 4.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100 88 80
100
97 92
71 60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2 动作反应速度和年龄的关系
记 忆 发 展 水 平
100
95
100 92 83
80
60
55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3 记忆能力水平与年龄
(4)思维更具独立性与批判性 大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够离开客观事物 和具体形象,从具体现实中解放出来,触 及事物的本质,用抽象的理论体系把认识 与解答统一起来。
抽象推理与形式思维使得大学生具 备了反省思考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与批 判性。 在大学生看来,反省思考似乎是全 能的,似乎世界也应服从于一个观念的 格式,而不应服从于现实的格式。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1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大学生感觉的发展与特点 2.大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特点
感 觉 发 展 平 均 水 平
100
95 93 76
80
60 46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第一课心理健康概论(ppt)

第一课心理健康概论(ppt)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技能,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 质器官。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本质
(二)心理的本质
1、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受客观现实制约 3、心理是具有主观性
4、心理具有能动性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乃是一 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 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 揭示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你希望这课给你带来什么?
半个世纪前, 心理学家荣格提醒人们:
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 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大学生你怎么啦?
98年4月28日,湛江广东医学院学生甄新喜 用硫酸破向同学,并用菜刀、匕首砍杀同学, 造成六死一伤……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克服“第三状态”
意志过程 需要
个性倾向 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气质 能力
多血质 胆汁质 抑郁质 粘液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主要以人的心理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人有 两个层面的含义:单个的人与群体,因此就有了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之分。
1个体心理 即个人所具有的或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对个体 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社会心理 人在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探讨人的心理必然 要研究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环 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并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 形成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征是个体与 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性与独特型。主要包括个性倾向 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调控等。

1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 人格: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 人格完善:有健全统一的人 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 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既具 有人格结构的完整统一,同 时还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 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 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 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 起来。
• 李某,男,大二学生,长年坚持 锻炼身体,在校期间基本没有生 病,能吃、能喝、能睡,但不太 合群,自视很高,看不起别人, 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闹矛盾 ,至今仍未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 活,曾想过退学。 • 你认为李某健康吗?
健康与心理健康
----他健康吗?
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的马加爵于2004年在云南大 学杀死4名同窗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阶段
注意:
• 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表现不能等同 •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 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精神疾病 • 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因病休学、退学人 数的37.9%和64.4%。 • 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人数少 • 心理健康教育:紧迫性、必要性、艰巨性。 •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 的人呢?
• 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
• 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
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
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
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
得平和些;
• 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
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 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 帮助;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斯宾塞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一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一个迷惘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人们在日常生活对心理疾病重视不够,一些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因缺乏知识而任其发展,或是出于偏见而掩盖回避问题,片面的健康观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要重视心理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第一节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

巴甫洛夫说: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案例这些血淋淋的校园恶性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关注: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其中20.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郁闷”、“变态”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

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

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这些情况吗:你经常焦虑吗?你有恐惧感吗?你有压力感吗?你有无力感吗?你感觉到人际关系问题吗?你会经常走神吗?你经常为生活中的事情烦恼吗?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一讲 学校心理辅导导论

第一讲 学校心理辅导导论

什么不是心理辅导


只在表层探讨 只解决来访者提出的问题 不尊重来访者,忽视来访者的觉悟和能 力 来访者缺乏自身领悟,难以达到真正改 变
只在表层探讨不是辅导

心理辅导谈话的三个特点 个人化 深入化 过程化 心理辅导是深谈,是协助来访者接触内 在的冲突而不是回避这些冲突,进而达 成来访者的感悟与改变。
另外的一些问题

来访者需要同感,而不仅仅是同情。 同情有时会有一种上对下的不平等 同情有强化或肯定的作用
辅导不是道德评价,不是医学判断。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基本一致性

助人性质与目标 助人过程和方法、已恢 复或正在恢复 病人 接受心理辅导 方面训练 学校、部队或 心理辅导机构 心理学 精神障碍的人
心理辅导中的道德问题




学生与监护人的权利:学生需要与权利 放在首位;将父母纳入辅导关系。 自愿与主动干预 角色冲突 保密与解密 专业能力 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
什么是辅导

什么不是辅导?





不是单纯的提供资料 不是一种社交谈话 不是普通会见 不是教导与说教 不只是逻辑分析 不是以提供忠告与建议为目标 不只是为来访者解决提出的问题 不是单纯的安慰与开解 只是同情的态度与行为不是辅导 恐吓和威迫利诱的方法不是辅导 对错误或不当只是批评和指责不是辅导 冷嘲热讽不是辅导 林孟平(1988)
心理健康标准

人际关系和谐
正常的人际交往, 与同学、老师和谐 相处。 与他人建立友谊, 获得他人的帮助, 并帮助他人。
心理健康标准

社会适应良好
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学习环境、学习 方式、人际行为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1讲: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1讲: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健康导论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随堂 作业
电影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咨询常识
自我意识
人格
情绪 人际关系 学习心理 择业心理
玩手机不要开声音 睡觉不要打呼噜 喧慌不要拍桌子
考勤30%
总评 成绩
随堂作业20% 结课论文50%
避免自己变成 蛇精病 避免小伙伴变成 蛇精病 又好又快滴 谈恋爱 从 小盆友 变身为 大人
蛇精病
其实还是 正常银
也算 正常银
正常银
精神分 裂症
神经症
人格 障碍
个人发 展问题 两难选 择问题
智力正常
情绪健康
意志健全
人格完整
自我评价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正常 心理年龄同步
学业问题
常见心 理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
恋爱与性的问题
自我成长问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1课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1课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教案

课时分配表第1课健康心理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二)心理的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通常把它分成两大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如图1-1 所示。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又称为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对认识的对象和现象产生各种内心态度体验,即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通常被统称为感情,是指人判断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当客观现实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产生爱、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肯定而积极的正向性情绪和情感;若人的需要不能被满足,人则产生憎恨、不满、忧愁、愤怒、恐惧等否定而消极负向性情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满足无关,人就会表现得无动于衷。

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有不同层次、动态变化的多种需求,而与之相应的客观现实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的程度如何就决定着情绪、情感的性质和强弱程度。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它表明个体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并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集中体现其主观能动性。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反过来又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不同心理状态者
他人感到不健康 但自己感到健康 (分裂型)
自己感到健康 他人感到健康 (健康型)
他人感到不健康 自己感到不健康 (神经)
自己感到不健康 但他人感到健康 (亚健康型)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 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但是,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理想 标准。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 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根据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人的心 理可用三区来表示:
大学生常见矛盾心理扫描
大学是梦想的时代,大学生常见矛盾心理 表现为:自豪与自卑并存、希望与失望相 伴、放松与紧张交替、求知与厌学同在、 孤独与恋群交织、空虚与恐惧交错、自立 与依赖相随等等,其深层原因在于自我概 念及人格统一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所以,大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关于人类自身 的科学知识,成为幸福卓越大学生,
三、案例导读:如此颓废为哪般?
小张曾对大学抱有很大的憧憬,想象着既能在专 业上有所建树,又能有时间参加社团、发展兴趣 ,还能去做兼职赚钱。 但上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所学的专业并不是那 么有意思,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社团活动也不 像想象中那么锻炼人。于是,他心灰意冷,常常 用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感到百无聊赖,失去 动力、兴趣、目的。近段时间来,因怀疑自己心 理是否出了问题,所以,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


【案例思考】


该个案大学生在学校具有一定代表性。此 类大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既有个人内部 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如、社会环境、学校、 家庭。专业错位的苦恼:专业前景的压力 、知识无用论影响 咨询:危机背后的机会,成长的需要,付 出的意义,体验努力与专注的幸福,视觉 化未来生活的空间,获得心理、行为成长 。
2、泰勒· 本· 沙哈尔的十条幸福建议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 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 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 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 ,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 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 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专题1
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健康导论


知识目标
1、认识心理及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 2、了解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的关系 3、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技能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必备要素,识别亚健康。 2、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积极关注心灵成长 。


心理健康导论


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关爱 生命以及处理亲密关系等方面的能力,积极进行 心理调整 2、拥有积极的人格与自我意识,促进幸福感提 升与潜能开发,为走向社会做充分地准备。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知识目标 让大学生了解自己 的心理发展特点, 掌握有关心理健康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理论
能力目标 掌握人际交往、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压力管理、 自信心培养以及处 理亲密关系等方面 的技能,并能够进 行自我心理调节
素质目标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 人格,进而提高大 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更好地适应大学 生活,走向社会做 充分地准备。
积极心理学主导的心理健康包含:

第一,积极情绪(即主观幸福感): 第二,积极心理功能(心理幸福感): 第三,积极社会功能(社会幸福感): Keyes提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完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没有心理疾病,并且 获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 感的全面繁荣(flourishing)。
3、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内涵

心理健康不是静态的单一指标,而是一种 动态的状态。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 仅要看个体心理的客观表现,还需要结合 个体心理的主观感受,用主观与客观标准 相结合的原则来判断。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上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 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 的状态。”显而易见,以上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没有病理 状态的存在为参照基准的。 心理学家英格里士(H.B.English)于1958年指出:心 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 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 体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体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 疾病而已。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观点:

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 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 的东西(潜意识),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 领域。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 无意识,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 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 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弗洛伊德把人格结 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 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 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 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 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 们帮助别人时,也在帮助自己,当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 不要将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 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1、什么是心理



世界上有两种存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 。心理现象和人的意识属于精神存在。 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解释,心理是脑的机 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是心理 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心理过程与人 格。
2、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 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 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 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 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 会动力中的角色;应用心理学家还有提高 人类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些构成了心理学 事业的基础。
四、心灵扫描:1、您看到了什么?
2、我的五样----学会选择

(1)活动步骤: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期望拥有的东西很 多,但对你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刚刚开 始,所以你们有机会去实现你想拥有的东 西,你们也可以分阶段去追求你们所选择 的东西……
(三) 素质拓展
三个通行证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 会主席埃利雅博士提出的“三张通行证”。一是学术性通 行证。它体现教育的传统作用,强调读写和运算能力,强 调要获得能使自己在社会上起有意义的、满足自我作用的 知识。二是职业性通行证。它指的是集中进行的在一个技 术快速变化的世界上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教育。三是事 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其特征是:积极灵活地适应变 化,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能从容自如地处理危险、冒险 、难题和未知。能提出创造性思维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 ,并善于交流、谈判、规划和组织,积极有信心、有主见 ,而不是消极、朝三暮四,依赖他人。
三、案例导读
一位女儿与父亲对话的神奇力量!



女儿:“爸爸,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 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 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抱怨了 ,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父亲:女儿的话使我产生了一种闪电般的震动,我认识到 是女儿矫正了自己的抱怨!而从那天开始,我决定让心灵 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 —他创造了积极心理学,他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行为主义代表华生观点:

行为主义研究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规律 。认为人的心理与意识是环境决定论,环 境的强化决定人的行为,并且没有任何主 观的控制。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大白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导致理论观点走向另一 个极端。
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产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马 斯洛( Abraham Maslow , 1908~1970 ) ,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 梅、布格塔 尔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任。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 动地作出反应,有时会受制于本能,但我 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 行动方向。
积极心理学观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 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取向,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 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 积极方面的一股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学会了解 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人们的爱真正释放 出来。
积极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具有增进生活幸福的可 能性,还具有把来自挫折的情感痛苦导入成长,促 使人们超越自身的狭隘、不快乐、愤怒、嫉妒、焦 虑等,以更加积极的、建设型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 挑战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 有标本兼治的功能。是“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 福的人”的保证。
导入:

“成才之路艰辛漫长,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 教育观念。 正如歌德所说“只有伟大的人 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