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和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哪些一、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规范预算管理活动,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收支平衡的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估等环节,具体内容如下: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的资金预测和规划工作。
预算编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
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年度预算:是企业根据一年的经营计划和目标进行的资金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营业费用预算等内容。
(2)月度预算:是企业根据月度经营计划和目标进行的资金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包括每个月的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营业费用预算等内容。
(3)部门预算:是企业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经营计划和目标进行的资金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包括各部门的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营业费用预算等内容。
(4)项目预算:是企业各个项目根据项目的经营计划和目标进行的资金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的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营业费用预算等内容。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部门预算、项目预算等预算计划,进行资金投入和支出的活动。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关键步骤。
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包括:(1)执行情况监控:是企业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提出调整建议。
(2)执行效果评估:是企业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期预算执行提供参考。
3.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和约束的活动。
预算控制是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企业资金使用合理、收支平衡的关键手段。
预算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部门对项目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成本偏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预算编制与控制
预算编制与控制预算编制与控制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和有效的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绩效,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介绍预算编制和控制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预算编制和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期费用与收益进行计划和安排。
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等因素。
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确保企业按照计划进行运营。
具体来说,预算编制的目标包括:1. 确定经营计划:通过预算编制,企业可以明确经营目标和计划,并分配相应的资源。
2. 评估资源利用:预算编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资源利用的效果,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3.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预算编制,企业可以对各项费用和收入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实施预算编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历史数据法、业务计划法、指标计划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使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监督和评估实际执行情况,并进行调整和纠正,以确保实际结果与预算计划相一致。
预算控制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算编制的目标,避免预算超支和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预算控制的目标包括:1. 监督执行情况:预算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实际执行情况和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调整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偏差或者情况发生了变化,可以通过预算控制的手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3.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预算控制,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实施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法、标准成本法、经济价值法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预算控制,提高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预算控制的内容包括哪些
预算控制的内容包括哪些预算控制是指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策进行控制和监督,以确保企业实现预算目标和经营目标。
预算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算编制的控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企业根据经营计划和目标,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量化和计划化安排。
预算编制的控制包括对预算编制程序的规范和合理性进行控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同时,还需要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数据来源、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控制,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2. 预算执行的控制。
预算执行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将预算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预算执行的控制包括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资金使用、业务经营等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预算决策的控制。
预算决策是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进行的各项经济业务决策,包括投资决策、经营决策、资金决策等。
预算决策的控制包括对预算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控制,确保预算决策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
同时,还需要对预算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进行控制,以确保预算决策的风险可控。
4. 预算绩效的控制。
预算绩效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后的绩效评价和监控,是企业对预算管理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过程。
预算绩效的控制包括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执行进行控制,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还需要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5. 预算信息的控制。
预算信息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信息,包括预算编制信息、预算执行信息、预算决策信息和预算绩效信息等。
预算信息的控制包括对预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进行控制,确保预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的分析
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的分析概述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算编制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对各项费用、收入、支出等进行合理安排和预测,制定出一套可执行的财务计划。
而预算控制则是指企业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评估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以确保达成预期的目标。
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1.确定编制的预算类型: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等。
2.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收集企业历史数据、市场情况、行业趋势等。
3.制定预算方案:根据需求和数据,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方案。
4.审议和决策:预算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由管理层进行最终决策。
5.实施和执行:将预算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正。
预算控制的重要性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控制经营风险:通过预算控制,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减少经营风险。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预算控制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提高管理效率:预算控制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整体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 促进目标达成:通过预算控制,能够及时调整经营活动,确保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的实践案例分析案例一:公司A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公司A在制定财务预算时,重点考虑了企业当前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情况,结合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制定了相对保守的财务预算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A定期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
•通过预算控制,公司A成功控制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稳定了市场份额,实现了经营目标。
案例二:公司B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公司B在编制经营预算时,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制定了灵活性较强的预算方案,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预算执行阶段,公司B实行了严格的预算控制措施,定期分析和评估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目标进行。
预算编制与控制
预算编制与控制预算编制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规划、资源分配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就预算编制和控制的概念、步骤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概念预算编制和控制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将各项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计划,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预算编制主要是通过对各项预算项目的确定和计算,制定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计划,明确各项财务指标和任务目标;而预算控制则是根据预算计划,通过实际数值与预算数值的比较,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二、预算编制步骤预算编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编制时间和范围:企业应明确编制预算的时间段和预算范围,以便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工作。
2. 收集信息和数据: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和数据,包括市场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经济环境等,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预算编制。
3. 制定预算目标和指标: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出合理的预算目标和指标,如销售额、成本控制、利润增长等。
4. 编制预算计划:企业根据预算目标和指标,通过各部门的参与和协作,编制出详细的预算计划,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
5. 审批和分配预算:企业需要对编制完成的预算计划进行审批,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预算的合理分配和安排。
6. 监控和调整预算:企业在实施预算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三、预算控制的重要性预算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合理规划和使用各项资源,包括财务、人力和物资等,以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 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通过预算控制,企业可以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为员工提供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预算管理的三大内容
预算管理的三大内容
预算管理的三大内容包括:
1. 预算制定: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目标和计划,包括收入预测、支出安排和利润目标等。
预算制定涉及到确定预算的时间范围、制定预算的方法和程序、参与预算制定的部门和个人等方面的内容。
2. 预算执行:根据预算计划进行实际的财务活动,并采取措施确保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的一致性。
这包括执行各项收入、支出和投资计划,监测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纠正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
3. 预算控制:通过设定预算控制绩效指标和监控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预算控制包括制定预算控制策略和措施,建立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系统,不断跟踪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这三大内容相互关联,预算制定提供了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执行反过来反映了预算制定的有效性,而预算控制则是确保预算制定和执行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组织可以合理规划和运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财务目标,提高绩效,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预算编制与控制方法
预算编制与控制方法预算编制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预算编制的步骤以及预算控制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预算编制与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的偏差,确保预算的客观性。
2.灵活性原则:预算编制应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变动,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可比性原则:预算编制的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使得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和评估,以促进绩效提升。
4.参与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预算的有效执行和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编制的步骤1.预算制定:制定预算的目标和时间范围,并明确编制预算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2.数据收集:收集各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市场数据、成本数据等,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3.预算编制:根据预算目标和数据分析,逐项编制各项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
4.预算协调:协调各部门的预算,保证预算的一致性和可行性,同时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冲突和利益分配。
5.上报审核:将编制好的预算上报给上级领导层进行审核,获得批准后进行下一步的预算执行工作。
三、预算控制的方法1.经济责任制:通过设定责任区间、责任人员和经济指标,实现预算目标的有效控制。
2.经营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根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优秀员工和部门,同时对未完成预算的进行整改。
3.预算监控: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以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预警指标和预警系统,及时警示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5.持续改进:预算控制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控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总结:预算编制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并持续发展。
预算编制与控制的要点
预算编制与控制的要点预算编制和控制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营至关重要。
预算编制是指制定财务预算计划,而控制则是指实施和监督预算计划执行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预算编制和控制的要点,以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
预算编制的要点之一是明确目标和战略。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制定预算。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合适的预算资源分配,并确保预算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一致。
预算编制要考虑各个部门的需求和经营环境。
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经营环境,因此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在制定预算时,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充分关注。
第三,预算编制要合理规划和估算收入和支出。
预算编制应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测来合理估算收入和支出。
对于收入的估算,可以考虑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和市场调研结果等因素。
对于支出的估算,需要对各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评估,并考虑物价上涨等不可控因素。
第四,预算编制要合理设置预算限额和指标。
预算限额和指标是预算执行的参考依据。
它们能够帮助企业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预期,并有效控制支出。
预算限额和指标的设置应该科学合理,并兼顾不同部门的需求,以避免一味追求成本控制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五,预算控制的要点之一是及时监测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企业应该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测和分析机制,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这可以通过建立预算执行报告、定期召开预算执行会议等方式来实现。
第六,预算控制还包括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和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财务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这可以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审批流程、财务报告审查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预算编制与控制还需要不断的监督和改进。
企业应该建立持续的预算编制与控制机制,定期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企业也应该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以获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财务预算计划及预算控制措施
财务预算计划及预算控制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财务预算计划及其相关控制措施的详细信息。
通过实施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和控制措施,组织或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财务状况和资源分配,以达到经济目标。
2. 财务预算计划财务预算计划是指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对其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估算和规划的过程。
以下是财务预算计划的关键步骤:2.1 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预测和规划组织或企业未来时期内所预期的收入来源。
在编制收入预算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销售额、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
2.2 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对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期内预计的各项成本进行估算和规划的过程。
这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成本。
2.3 利润预算利润预算是预测和规划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净收入。
它是通过将收入预算与成本预算相减来计算得出,并可以帮助评估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2.4 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是预测和规划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过程。
它有助于管理现金流量、避免流动性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
3. 预算控制措施预算控制措施是用于监督和控制财务预算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算控制措施:3.1 费用控制费用控制是确保组织或企业在预算内控制和管理费用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限额、审查支出和寻找成本节约的方法来实现。
3.2 收入控制收入控制是监督和控制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收入与预算收入之间的差异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实施销售目标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实现。
3.3 资本支出控制资本支出控制是针对组织或企业的资本支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这包括评估投资回报率、制定资本支出预算和优化资本项目选择等。
3.4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这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和改进机会,并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4. 结论财务预算计划和预算控制措施是有效管理财务资源和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编制预算计划,并结合适当的预算控制措施,组织或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财务状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与控制的关键措施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落实责任主体
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确保各部门和 员工对预算执行的重Βιβλιοθήκη 和配合。加强预算宣传和培训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对预算管理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预算执行意识。
严格执行预算
建立刚性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按照预算计 划进行支出和采购,防止超支和浪费。
建立预算执行反馈机制
01
02
预算管理的顺畅进行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预算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资源分配、控制和监督活动,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风险具有重要 意义。
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采用适当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并明确编制流程和责 任分工。
降低成本费用
通过预算控制,企业可以 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分配资 源,降低生产、销售等各 环节的成本费用,提高盈
利能力。
增加收入
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预测 市场趋势,制定科学的销 售策略和定价策略,从而
增加销售收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预算规划,企业可以 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使用 计划,降低资金闲置和浪 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部门间协作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各部门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 强协作意识,形成合力推进预算执行。
明确部门间职责分工
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分工,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确保预算 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实现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 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利用效率。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两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预算的制定与实施。
一、预算编制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在项目规划初期进行的,它是根据设计方案和工程需求,通过对建筑工程各项工程量进行测算,并结合市场行情、劳动力成本、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核算,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过程。
预算编制的目标是准确评估工程投资,并为后续的工程实施提供经济支持和决策依据。
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工程量清单的测算与计算,包括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砌体工程、安装工程等各项工程量。
同时,还需关注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并结合市场行情进行价格调整。
此外,预算编制还需要考虑工程周期、劳动力成本、工程管理费用等因素,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工程总造价。
二、预算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旨在确保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确保工程质量。
预算控制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监测、调整和控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风险。
预算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变更管理等。
在材料采购方面,需要根据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确保采购的材料价格合理且符合质量要求。
施工进度控制需要根据工程计划进行监测与调整,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误情况。
质量控制方面,需进行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变更管理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进行评估与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增加。
总之,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与控制是保障工程项目投资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的预算编制和有效的预算控制,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
只有在预算编制与控制的基础上,建筑工程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正确进行预算编制和控制
如何正确进行预算编制和控制预算编制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预算编制和控制,以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
一、确定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范围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的目标和范围。
预算目标通常包括财务目标(如利润增长、资金流动性等)和经营目标(如市场份额增长、客户满意度等)。
预算范围应该涵盖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和项目。
二、收集和分析数据预算编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历史财务数据、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情报等。
企业可以借助财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以便更准确地制定预算。
三、制定预算计划基于数据分析和目标设定,企业可以开始制定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应该具体包括各个部门和项目的预算指标、支出安排和时间表。
制定预算计划时,需要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合理性,以确保预算达到预期目标。
四、分配预算责任一个成功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系统需要明确责任,将预算分配给相应的部门和责任人。
每个部门和责任人需要了解他们的预算责任,并通过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实现预算目标。
五、预算执行和监控预算编制和控制并非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执行和监控的。
企业可以使用各种监控工具和指标来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任何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调整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和不确定因素。
企业需要灵活调整预算,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的需要。
预算调整应该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决策,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七、持续改进预算制度预算编制和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借鉴最佳实践等方式来不断提升预算制度的效能和适应性,以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和运营效率。
总结起来,正确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明确目标和范围、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计划、分配责任、执行和监控预算,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管理学预算控制名词解释
管理学预算控制名词解释
1.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对预算进行监控、比较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的预算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2. 预算:预算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计划所需的收入和支出,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一份详细的财务计划的活动。
3. 预算环节:预算环节是指企业制定预算的各个环节,包括预算编制、审核、批准、执行和监控等环节。
4.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和业务计划,将所需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明细化、量化和制定的过程。
5. 预算审核:预算审核是指企业在编制预算后,对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查的过程。
6. 预算批准:预算批准是指企业领导对已经审核通过的预算进行审批并正式批准的过程。
7.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企业在预算实施期间将预算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实施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活动的过程。
8. 预算监控:预算监控是指企业对预算实施期间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9. 预算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分析是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与预算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的过程。
10. 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是指企业在预算实施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的过程。
估算控制概算 、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的原则
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的原则一、估算控制概算1.1 确定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和内容在确定工程概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规模、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价格等因素,并且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准确、安全、可行的原则,保证概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 编制工程概算的原则和要求在编制工程概算时,需要遵循合理计算、严格审查和科学协商的原则,确保概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机械费用、土地费用和环境保护等费用,以及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
1.3 做好工程概算的预测控制和风险评估在做好工程概算的还需要做好预测控制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可能的成本变化和风险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概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二、概算控制预算2.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要求预算编制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严格执行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预算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金需求、财务计划、投资回报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要细致全面,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2.2 预算执行的监控和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监控、投资监控、风险控制和效益评估等方面,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目标的实现。
2.3 预算控制的调整和优化预算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预算控制结算的原则3.1 结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进行结算时,需要保证结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遵循数据真实、行为规范和过程透明的原则,确保结算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3.2 结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结算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权益的保护,避免发生纠纷和争议,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3.3 结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结算需要符合合理的原则和合法的规定,不得违法违规,保证结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避免造成损失和风险。
预算控制及预算编制技巧
预算控制及预算编制技巧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预算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资源和实现目标。
同时,编制一个实用且可行的预算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预算控制及预算编制的一些技巧和实用方法,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财务。
一、预算控制的重要性预算控制是指通过计划、实施和监测预算以及适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预算与实际支出保持一致的过程。
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掌握财务状况,并及时调整预算以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预算控制的技巧和方法:1. 设置合理的目标:在编制预算之前,组织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
2. 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预算计划应该详细到各个部门和项目。
将预算分配给各个责任单位,以便监控和追踪预算执行情况。
3. 监测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制定预算仅仅是开始,组织需要定期监测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比较实际支出和预算,可以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
4. 灵活调整预算: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预算的偏差,组织应灵活调整预算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调整预算时,需要平衡成本和效益,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二、预算编制的技巧与实用方法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且需要时间和资源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预算编制的技巧和实用方法,帮助组织进行高效的预算编制:1. 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预算编制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过去的财务数据。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
2. 制定合理的假设和假设基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些假设和假设基础,例如销售增长率、成本变化等。
这些假设应该基于准确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并经过合理性验证。
3. 合理分配资源:预算编制需要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合理分配资源。
资源的分配应该根据部门和项目的需求进行,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
4. 定期审查和更新预算:预算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预算以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变化。
预算控制及预算编制技巧
2024/7/2
返回
3
第一讲 预算管理基础
预算(budget):收集和整理有关的预算数 据,并且尽可能地按照预算的内容和要求实 现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
预算与战略计划之间的联系
战略目标是制定预算的基础
预算是计划制定过程的关键环节,是面向为来的 财务计划。
人们反对控制的原因
不能接受目标
感觉标准不合理
认为测度不恰当
厌恶使人不愉快的事情
“非传统”的调整压力
2024/7与/2 公司控制相抵触的社会压力
15
第四讲 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
诱发对控制的积极态度 不带偏见的控制观 参与指定目标 实情控制 控制制度的灵活性 敏觉地实施控制
2024/7/2
季度 预计销售量
1 2 3 4 合计 800 1100 1200 900 4000
加:预计期末存货 110 120 90 120 120
减:预计期初存货 100 110 120 90 100
预计生产量
810 1110 1170 930 4020
2024/7/2
28
假定该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单位产品材料的标 准耗用量为5千克/件,材料单价为4元/千克, 各季末存货量为下一季度生产量的20%,预 算期末为1200千克。各季购料款均于当季支 付50%,下季度支付另50%。应付账款年初 余额为10000元。
2024/7/2
34
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及期末存货预算
成本项目
产品单位成 直接材料
本预算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
单位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预 期末存货数量
这些决策对您和贵公司的财务状况都产生
预算控制的例子
预算控制的例子预算控制是管理和控制财务支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个人、家庭、企业和组织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是一些关于预算控制的例子:1. 个人预算控制:一个人每月的收入是固定的,但是支出却可能不断增加。
为了控制自己的开支,他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列出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
2. 家庭预算控制:一个家庭的开支涉及到各种方面,如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
为了合理安排家庭的支出,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制定一个预算计划。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固定开支,确定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并根据优先级制定开支计划。
通过这样的预算控制,家庭可以更好地管理财务,避免超支。
3. 企业预算控制:企业的预算控制是为了控制和管理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目标制定一个年度预算计划。
这个计划将包括收入、成本、支出等各个方面的预测和控制。
通过定期检查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4. 组织预算控制: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也需要进行预算控制,以管理和控制资金的使用。
这些组织通常会制定一个年度预算计划,包括收入来源、支出项目等。
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资金的使用,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5. 营销预算控制:营销预算控制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支出控制。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营销策略和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广告、促销、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支出。
通过对预算的严格控制和执行情况的监测,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
6. 研发预算控制:研发预算控制是指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支出进行控制和管理。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研发需求和目标制定一个研发预算计划,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各个方面的支出。
通过对预算的严格控制和执行情况的监测,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研发活动的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与预算控制
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与预算控制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预算管理是公司制定和管理预算的过程,而预算控制则是公司根据预算来计划、执行、监控和调整经营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制定、执行和控制等多个方面。
预算制定是指公司根据经营目标、市场环境和内在资源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以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
预算执行则是指公司将预算计划落实到日常经营中,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
预算控制则是指公司根据预算制定的指标和标准来评估经营绩效,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预算管理,公司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经营状况,及时纠正偏差,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预算管理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制定战略和计划。
2.增强公司内部管控能力,防范各种风险。
3.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
4.提高员工意识,减少浪费和损失。
二、预算制定的方法1.历史资料法历史资料法是最常见的预算制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数据,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和经营趋势,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预算。
2.目标定位法目标定位法适用于新业务的预算制定。
它以公司的未来战略和目标为依据,确定业务规模、市场份额、销售额、成本控制等指标,制定出相应的预算。
3.专家经验法专家经验法适用于对未来经营环境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
它通过专家的预测和判断,制定出合理的预算计划。
三、预算执行的方法1.责任分配法责任分配法是指将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和目标分配给个人或小组,明确责任和权利。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进预算计划的落实。
2.绩效考核法绩效考核法是通过评估员工完成预算指标的实际业绩来反馈和调整预算计划。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优化预算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确定固定成本 (a) – 如何确定变动成本 (b· x)
• 直接分析 • 通过计算求得
– 数据的积累 – 高低点法 – 散布图法 – 回归法
6
• 计算方法
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 若用P代表利润(实际上是“息税前利 润”),p代表单位售价,结合成本性态分 析的模型,就可建立起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 型:
第十四讲 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
《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本讲内容提要
• • • • 本-量-利分析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预算和预算控制 标准成本和成本控制
2
引子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 一个和尚:责任明确; – 两个和尚:可能存在卸责行为; – 三个和尚:卸责不可避免;
• 没有人承担责任; • 没有相应的激励; • 都想搭便车,可谁来开车?
• 本量利分析的模型可以重新表达为:
– P = m·x ― a = M ― a
8
本—量—利分析 •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 使企业(组织)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利润为零 (收入等于费用)时的销售量(BEx)或销售金额 (BEpx)
• 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 BEx = a /(p — b)= a / m • BEpx = a /(m/p)
• 你听说过发生在企业/公司中的类似 “三个和尚”的案例/现象吗?请举出 几个。 •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与之相类似的其他 问题,我们就要准确把握管理会计中 有关手段和工具的具体应用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是 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 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增加收入、降低 成本的措施,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有关决策、计划和控 制的重要分析工具
– 会计制度按照企业组织而设计,使每项成本均归入每一部 门,各级主管能从会计报告中获悉其所负的责任。在责任 会计下,各部门所负责任,仅以其所控制者为限。 –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 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 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 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 强化内部经济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把会计 资料同各级主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
本—量—利分析
• 安全边际( SMx 和SMpx )
– 盈亏平衡点对企业有警示效应
• 只有当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时,企业才会盈利 • 销售量(额)超出盈亏平衡点越多,说明企业盈利越多,企业的经 营就越安全 • 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的差额
– 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13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经营管理中永恒难题:集权还是分权?
– 集权的理由 – 集权的弊端
• 反应慢 • 员工缺乏参与感
– 分权与划分责任中心
• 划分责任中心的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 划分责任中心的收益
– 增强管理的覆盖面 – 提高反应能力
14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责任会计
4
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 企业变动、固定成本的界定较准确 – 在相关范围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均为常数 – 市场价格可以预测,并且相对较固定 – 保持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销售组合)稳定不变 – 假定产量增加而外购材料成本不变
5
本—量—利分析
• 成本性态的量化
• 分析和观察
17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 考核指标
•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范围 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 • 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 发生的成本。否则,就是不可控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的, 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 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与预算数比较报告,找差异,并分析差异原 因。
P=p· x-(b· x+a)
7
本—量—利分析
• 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 用M表示,是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包括销售 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推销与管理成本)之差 – 用公式表达即为:M = p·x―b·x = (p―b)·x
• 单位边际贡献
– 用m表示 – 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即:m = p―b
• 安全边际量
– SMx = x -Bex
• 安全边际额
– SMpx = p· x -Bepx – SMpx = p·SMx
11
本—量—利分析
• 经营杠杆
–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利润P(净损益)的变 化率超过企业销售的变化率的现象 – 成本结构中运用固定成本的程度 – 经营杠杆的衡量
• 经营杠杆系数(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 DOL) • DOL = [(p — b)· x ] / [ (p — b)· x — a ]= M / P
15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建立责任会计系统的一般原则
– – – – – 可控原则 目标一致原则 责、权、利结合原则 及时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
16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 企业内的各生产车间 – 特征
• 能够影响费用开支情况 • 了解与费用开支及节约的专有知识 • 无法影响到收入的赚取
– 边际贡献率(用mr表示)——贡献毛益总额与销 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 mr = M /(p· x)= (m· x)/(p· x)= m/p • BEpx = a / mr
9
本—量—利分析
• 盈亏平衡点与目标利润
– 没有哪个企业是以保本为目标,一定的 目标利润非常重要 – 将目标利润视同固定成本
10
– 经营杠杆越大,进入门槛越高
• 对风险的影响
12
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 分部报告与集团效益
– 大型企业下的不同分部
• 分部的区分:业务分部与地域分部
– 分部报告:内部考核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 分部报告业绩
– 单纯的财务业绩:需要与集团活动结合起来 – 在财务业绩基础上,还要考核分部对集团的其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