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一、高等教育的不同界定(判断、选择)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XXX 学”,终结于“XXX”,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判断、选择)公元11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大学的建立,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XXX,法国的XXX。

(判断、选择)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

(判断、选择)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

2.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

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

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

5.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

6.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初等教育学研究初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1.高等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2.高等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学科3.高等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初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多为简答、选择)第一节初等教育的结构初等教育的结构指初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完整版)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

(完整版)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

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P10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1.教育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学记》: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该书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3.苏格拉底“产婆术”:认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通过启发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答案,重在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正确、全面的思维方法,该方法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4.柏拉图“七艺”:文学、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该书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首次对班级授课制与义务教育制度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是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学专著,一般认为是教育学独立的开始。

6.赫尔巴特《普通教学论》:本书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原则、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师生地位等做了全面的论述与研究,在理论上创立了“以教材为中心,一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赫尔巴特学派。

7.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正规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其发展的社会活动。

8.教育的基本要素:1、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

2、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

技能或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具有目的性。

3、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具有双边性。

9.教育产生的四种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

2、心理起源论。

3、劳动起源论。

4、交往起源论。

10.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1、有专门教育机构和人员。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

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及题库

选择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正确答案)
B. 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
C. 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
D. 教育历史和教育理论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环境(正确答案)
关于教育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目的是一成不变的
B. 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正确答案)
C. 教育目的只受个人意愿的影响
D.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无关
下列哪项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A. 教育终身化(正确答案)
B. 教育等级化
C. 教育封闭化
D. 教育单一化
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学生
B. 教师(正确答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
下列哪项不属于德育的基本方法?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重复练习法(正确答案)
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B. 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 课程只包含学科课程(正确答案)
D.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下列哪项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A. 选拔功能
B. 甄别功能
C. 导向功能(正确答案)
D. 惩罚功能
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猜测法(正确答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填空题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的⼀门学科。

2.教育学是⼀门社会学科,是研究教育学科中得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推《论语》《学记》。

5.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

6.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个⽐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7.昆体良的《雄辩术理论》⽐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童教育的问题。

8.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门独⽴学科的代表作。

10.美国实⽤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第《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及⽣活”“教育及⽣长”“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提倡⼉童中⼼,经验中⼼,活动中⼼。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活服务,即教育及⽣活。

11.美国教育⼼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主张让学⽣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倡导“发现法”。

12.前苏联杰出教育理论学加和实践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全⾯”“和谐”是⼉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

13.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14.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动研究法。

16.17.18.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

19.教育者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20.关于教育的产⽣和发展理论,最具有影响⼒的学说有:⽣物起源说、⼼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

4.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4.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1.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与个体职业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职业素质,促进个体的事业发展。

3. 教育与个体生活方式教育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它可以培养个体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学堂到现代的学校教育的演变。

3.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是教育目标的体现。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4. 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普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等。

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法等。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4. 教育的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5. 教育的类型:按教育对象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按教育性质分为公立教育、私立教育、民办教育;按教育形式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

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公平等。

3. 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内涵、阶段、特点。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激发个体潜能。

4. 个体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五、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是规范教育活动的各种规则、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2. 教育制度的发展:从等级制到平等制、从封闭制到开放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4.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六、课程与教学1. 课程概述:课程的概念、类型、结构。

2. 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

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

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精选3篇)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篇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范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范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范文)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再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

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个性发展;社会功能则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

3. 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只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目的分为总目的和具体目的,总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目的则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目标。

2.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要和教育自身规律。

社会需求是教育目的确立的外部依据,个体发展需要是内部依据,教育自身规律则是科学依据。

3.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资格考试是教育行业从业者的重要评价标准,通过这一考试可以评估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下面将对教育学资格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经历了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三个阶段。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

其中,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用主义、理论主义和批判教育学。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应用,理论主义强调理论和原则,批判教育学强调对教育现象和制度的批判性分析。

在学派方面,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学派。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

理论研究是通过文献阅读和逻辑推理来研究教育理论和思想。

五、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学涉及许多重要概念和理论,如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

其中,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六、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

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此外,教育学还与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七、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学资格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教育改革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教育发展则关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结起来,教育学资格考试的重点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狭义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P26、教育学定义P1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P16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三、教育的起源?P14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四、掌握教育史上一些教育资料《判断题》P4--P5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2.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定义?P28人的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遗传是人生理发展的基础。

2.环境---外部条件,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3.教育---主导,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个体主观性是发展的动力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P33 (分析)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人的发展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的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

人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生产力》教育-------政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治)对教育的制约?P54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的经济功能?P571.教育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判断题)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不能用于搞经济的政治的搞教育。

否则教育就会打乱。

所以教育是独立性的,教育有自身的教育,不可以作为产业化。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做得好,经济不一定好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狭义)的定义?P83 P87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判断)教育目的总是由人提出来的,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却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

二、我国现时的教育目的?P10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pt1、个人本位—注重个人个体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注重个人教育体系发展2、社会本位---注重社会的需要注重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P11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制的类型?P117双轨制-----如前西欧:英德法,一条轨道为有钱人。

另一条为穷人职业寄读学校单轨制-----如美国: 普教和职教,然后大学分支型-----如前苏联、中国:初中-高中或是职业学校三、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P127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六章课程一、制约课程的因素?1、政治2、经济、生产力3、科学文化4、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活动课程的定义P139由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三、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得趋势?P1531、追求卓越德整体性课程目标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第七八九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P16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教学的意义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三、教学的任务?P163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四、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P184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五、教学规律?P200 判断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不同步)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教书的同时结合育人)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动性,学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路人,教为主导)七、班级上课制的定义?P250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程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八、上好一堂课的要求?P264(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第十章德育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任务的层次?P2861、第一个层次就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2、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3、第三个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二、学生品德构成的要素知--道德认知,知就是懂的道理,知道对错情--道德情感,情就是具有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懂得克服个人的欲望行--道德行为,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三、德育过程的多端性P302开展德育,既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意或行的锻炼开始,可以有多种开端,具有多开端性第十四章班主任一、良好的班集体标志?P426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P4241、高尚的思想品德2、坚定的教育信念3、家长的心肠4、较强的组织能力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6、善于待人接物第十五章一、教师劳动的特点?P444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二、教师的素养?P455分析1、高尚的师德,核心是关爱学生或者说是热爱学生(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3、专门的教育素养(1)教育理论素养(2)教育能力素养(3)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里素质它主要是指老师应该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注:挑一个点来详细说明△六、启发性教学原则(1、P219分析,2、判断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举例如何调动?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提问质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解决实际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也是启发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4、发扬教学民主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平等、坦率和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室切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

△四、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P306P323(例如PPT的案例分析)注:7德育原则+6德育方法相结合德育原则: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长善就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德育方法:1、说服2、榜样3、锻炼4、修养5、陶冶6、奖惩(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