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讲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考点一: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
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如《风筝》《羚羊木雕》等。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注意: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的词句。
记叙性文字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来组织结构。
考点二:概括文段的要点,分析其作用(1)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
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领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
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源:学科网ZXXK](3)概括故事情节。
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三:确定文章的中心。
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找、并、联(1)“找”,即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①找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直接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找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的思想、写作背景及动机等,文章的主题往往与之有关。
③找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④找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有时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⑤找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抒情议论句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⑥找反复出现的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⑦找独立成段句。
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的作用,与主题关系很密切。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则可使用下面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扬、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2)“并”,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9-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考点七:分析拟写标题 1.理解标题含义的方法:①从一语双关的角度分析标题含义。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标题含义。③从文章的文眼角度分析标题 含义。④从线索、悬念设置角度分析标题含义。⑤从象征义 入手分析标题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的方法:①交代写作对象。②交代文章主要内 容。③交代故事产生环境。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⑤揭示文章 主旨。⑥有的引用古诗,增添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⑦富有哲 理,引人寻思。⑧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环境场面等的细枝末节所 作的描写。
4.用词的感情色彩 通过用词的感情色彩来赞扬或贬斥某一人物。
5.环境描写 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①交代事情产生的地点, 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应 人物的性情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 风土人情的描写。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 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 响,使人物的性情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4.排比:条理清楚,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 有表现力。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6.对偶:使句式整齐,情势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 充。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示思考,使文章波涛起伏有变 化。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情感,使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
我带到了一个宽阔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 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 透明的眼睛。
中考阅读专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1.答题技巧
(1)从修辞方面入手 一般先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 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使描写生动形象。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 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的情态美,流露出情感。
方法四 梳理文章思路
答题技巧
②从标题入手。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有时文章中的某个事物会从头至尾反 复出现,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 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常出现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
方法四 梳理文章思路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记叙文(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记叙文(内容概括,主旨把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叫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
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
”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梳理+题型解析+方法点睛+真题演练)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面备战(全国通用
专题14:现代文阅读(散文)一、考点梳理散文大致分为三类: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抒情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第一类我复习专题将其归为“叙事文”中复习,第三类初中不作要求。
本专题复习的“抒情文阅读”即指第二类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
此类散文又有两小类: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散文特一是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二是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所谓“形散神聚”。
抒情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表层、深层)。
这一考点基本与其它文体的阅读相同。
不过,抒情散文最讲究语言美感,所以分析(或赏析)字词的含义尤其重要,往往一个字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感,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语言中字词的理解与感知能力。
字词的含义一般可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2.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内容上,结构上)。
这一考点与叙事文阅读的查考基本相同。
在抒情散文中,句子的表达作用一是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点明中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作用。
二是在文章内容上表现景物的特点、表作者情感、突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来解答。
3.概括作品或文段内容。
人教版2017中学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迟来的雪鲁先圣①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
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②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③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④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⑤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
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
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
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⑥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
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
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
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
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⑦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⑧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
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
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
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⑨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
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
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
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考点检索1.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记叙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3.理解段落,句子含义,能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推敲,体会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进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
4.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5.了解叙述(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6.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写人方法,理解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7.能领悟作品内涵,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8.对作品的故事、人物、感情倾向、思想观点、人生态度进行评论。
考点一:感知主题梳理情节(一)主体感知感知主题的方法有: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在阅读文章时,理解、揣摩、联想这三步功夫是相互关连、密不可分的。
“概括文章的要点,提炼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文章的主要环节之一。
如何概括和提炼?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情况,运用联系思维的方法,或从文内找信息,或从文外寻背景,或从人情事理上进行思考。
这样才能比较准确而迅速地把握语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要点、提炼文章主旨”的主要方法有一、扩展文题法。
“概括文章要点,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分析题目人手。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文章的题目表明了文章写作的侧重点。
只要结合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对其进行补充(或扩充)即是文章的要点,就阐明了文章的主旨。
又叫“要素串接法”。
二、探究“文眼”法。
有些文章把中心意思直接告诉了读者,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一些文章的点题句、过渡句、总起总结句等关键词句,往往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这些句子都是“文眼”。
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应试技巧知识点11例题(2021学年)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1例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1例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1例题的全部内容。
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1例题【例】孤独的舞者蒋智润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
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
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
瞧!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
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
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指导》精讲精练
实战演练
1)文章写了有关父亲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②父亲打扫公共楼梯; ③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④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
方法点津
关于故事情节思路引领:
1.根据时间变化、地点的转换、人物的出场来划分事件段落。 2.再提炼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 公作为陈述对象)。 3.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力求简洁、明确。
实战演练
2.联系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
说你的理解。
2)、文章第⑸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 什么作用?
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 1)“光明使者”一语双关,一指购买并换好灯泡从而使“昔
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二指父 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或只要个个都不 斤斤计较,心存善良,并付诸行动,那么人人都能成为给 别人带来方便、温暖和光明的人。 2)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 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方法点津
重点词语理解答题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 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将比喻义、引申 义具体化) 语言组织:这个词意思…,强调了(突出了、写出了)… ,表达了…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根据。
方法点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指导
常考题型
概括情节 情节作用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赏析词句 理解含义 启示感受 把握主题 ……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二)(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20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二)一、(2020·玉林防城港)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候有多美王璐琪十年前的那个五月,我们班换了班主任。
外面下着雨,那个老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上还戴着斗笠。
我们那里不是很偏南的南方,并不流行这身行头,所以,当他立在教室门口严肃地看着我们时,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大家都诧异地盯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请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也就是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
我留意到。
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
①他就如同一股晚春的风,携着预示季节即将步入夏天的雨水,呼呼地刮进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这是第二节作文课的内容。
孩子自然是喜欢玩耍的,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不仅上作文课走出校门,而且平时的语文课他也常常不愿意在教室里上。
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背苏轼的词,在潺潺的小溪边念余光中的《乡愁》……老师教我们唱一首民谣《那时候有多美》——他会弹吉他。
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我们在期中考试中遭遇了“滑铁卢”。
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全年级最高,其他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
孩子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忽略窗外的诗意?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神色还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既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
下午,全班同学的家长几乎都到场了,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
当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拿到分数条之后,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孩子的分数条,以讲台和老师为中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很难说老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有节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二)一、(2016·绍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裴鸽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十一岁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十五岁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刺激得我打了.....,.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要帮我脱鞋...直起身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至少四件)①妈妈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②“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我”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③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④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⑤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⑥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⑦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概括出文章中所写小事即可.人物+事件.注意要求:至少四件.2.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1)“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2)“爸,晚上有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本能地”这是母爱的一种表现,不假思索.(2)此题考查理解赏析能力,联系上文父亲将手机主页的天气预报设置成哥哥所在的城市,从本句话中可知“哥哥也在关心着家人”,这是照应的.3.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对比分析十一岁观察到的内容和十五岁感受到的内容有何不同.通过年龄的增长,是读者感受到爱与责任的内容的变化,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4.选出与梭罗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C )A.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 (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B.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余秋雨《洞庭一角》)C.孩子们懂得了怀念:以往的铃声,它到哪儿去了?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来.(史铁生《庙的回忆》)D.一旦作出决定,实际上便坠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你作决定时从来没想到的地方去.(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解析】结合题目分析“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关爱”还留在记忆中、怀念中、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二、(2016·连云港)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大的事情刘亮程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儿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除了时间.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1.请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理解.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作答.内容上要分析第二段描写的内容;结构上要从“承上启下”方面,结合语境作答.意合即可.2.文章第三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作用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从人类、动物的具体活动作答,并代入语句验证是否合理.3.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八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4.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5.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对自然做的什么事情,才是最大的事情.言之成理即可.三、(2016·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平衡陈国凡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一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细节描写和表现“我”心理的词语;第②段“窝火”是“我”找不到钥匙后的心理;第⑤段小王老婆还了钥匙,“我”怀疑他们进了自己的家,主要表现是“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第⑪段,小王要“我”家换锁时,“我”和老婆不约而同地捂着嘴笑了,是“我”内心惊喜,高兴的表现;第⑯段两家都换了锁,两家四口同时发出和气平衡的笑,表明“我”觉得两家都遭受了经济损失,内心平衡了.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④段属于插叙部分,在内容上交代了邻里关系的冷漠;在结构上为下文“我”怀疑小王及小王要求“我”换锁等情节做了铺垫.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_(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①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某一问题的探讨能力.(1)中的“不平衡”是指不换锁老婆心里怀疑、不放心小王一家,换锁又觉得自己白白花钱而不甘心.(2)中的“不平衡”是指老婆听了小王的话之后,觉得自己的心思被小王猜透而恼火,很不快.解题时要站在人物的立场进行思考.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四、(2016·海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_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意对即可)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地说.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对即可) 3.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__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_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意对即可)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_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