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1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43e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4.png)
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掌握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秦朝的建立与灭亡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 秦朝的灭亡: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衰落,爆发农民起义。
第二章:秦朝的暴政1. 秦始皇的暴政:严酷的法律、苛捐杂税、徭役和兵役。
2. 民众的生活困苦:农民生活困苦,难以忍受。
第三章:陈胜、吴广起义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2. 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各地响应。
第四章:起义军的斗争1. 起义军的斗争:陈胜、吴广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
2. 各地起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如张耳、陈余起义。
第五章:秦朝的崩溃1. 秦朝的崩溃:起义军逐渐壮大,秦朝统治土崩瓦解。
2. 汉朝的建立: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汉朝建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楚汉争霸1. 楚汉争霸的背景:秦朝灭亡后,各路诸侯争夺天下。
2. 楚汉争霸的过程:楚国和汉国的争霸战争。
第七章:刘邦与汉朝的建立1. 刘邦的崛起:刘邦攻占咸阳,成为楚汉争霸的主角。
2. 汉朝的建立: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第八章:楚汉争霸的影响1. 楚汉争霸的影响:战争频繁,民众疾苦。
2. 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民不聊生。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9c724339ec3d5bbfc0a74bd.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1一、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简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却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这和秦朝实行的暴政分不开;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秦末农民战争;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五、新课讲授:(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荆轲刺秦王》,提出问题:同学们,这幅图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哪位同学能讲述这个故事(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0页,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读出一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材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略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秦的统治学生回答:残暴等。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秦的暴政(板书)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分析具体表现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更加残暴(板书)5、焚书坑儒引出成语:诛族连坐、指鹿为马(副板书)如果你是秦朝百姓,面对这样的暴政你打算怎么办——生不如死,起义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秦末拉开了序幕。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材料简单归纳这次农民起义的情况。
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说说起义的简单经过。
二、陈胜吴广起义(板书)学生说经过:略学生回答后引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f5d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1.png)
课前
检测
秦朝统一的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巩固统一的措施
自主
学习
自学指导:
看目一,秦的暴政完成下列问题。
徭役繁重:修建陵和,修筑长城。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法律严苛: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统治残暴:秦二世更加残暴。
看目二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公元前年夏。
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七学科:历史
课题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让学生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
重点
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
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交流
展示
问题设计: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点拨:
当堂训练
基础训练:导学案p65自主测评
拓展延伸:导学案p67深化拓展
知识
建构
总结
反思
(2)地点:。
(3)领导人:、。
(4)过程:在建立政权,最后被镇压。
(5)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起义。
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以少胜多,在之战中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2)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看目三楚汉之争,完成下列问题。
双方:西楚霸王和汉王刘邦利。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aca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b.png)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统治状况,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
4. 史料分析: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2. 推荐阅读:《史记·陈涉世家》、《汉书·食货志》等史料,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思考题:讨论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秦末农民起义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如汉朝黄巾起义、唐朝安史之乱等,分析其异同。
2. 探讨秦末农民起义对后世农民起义的影响,如明朝李自成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论述合理性等。
3. 历史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精品】.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精品】.doc](https://img.taocdn.com/s3/m/14f6a5d38762caaedd33d4d6.png)
10《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预习导学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年,领导人是和。
他们在即今天的发动了起义。
2、公元前年,率领的起义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
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二、学习目标:1、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2、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3、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重难点:重点: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难点: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爆发的关系四、精讲释疑:(一)秦的寨政1、秦始皇:(1)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2)摇役和兵役繁重①表现: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征伐南方,修筑,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②影响: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种残害肢体的肉刑’。
2.秦二世:(1)更加残暴,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大量宫女,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
(2)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杀文武大巨。
(3)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1)爆发: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领导农民起义。
(2)发展:攻占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3)结果: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军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评价:(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影响::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含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自封为西楚霸王,封为汉王。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f8c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0.png)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认识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2.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 各地起义响应: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4. 秦朝的灭亡:巨鹿之战、秦二世自杀、秦朝覆灭。
5. 农民起义的影响:推翻秦朝暴政,为汉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3. 案例分析法: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等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民起义的斗争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
2. 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分析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原因。
3.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介绍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 分析各地起义响应:讲述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5. 讲解秦朝的灭亡:介绍巨鹿之战、秦二世自杀等事件,说明秦朝覆灭的过程。
6. 讨论农民起义的影响:引导学生评价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为汉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7. 总结本课:强调秦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4. 学生小论文:通过论文了解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8b0b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c.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严苛的刑法,以及焚书坑儒等,认识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阅读《秦末起义形势图》,知道秦末起义的路线和波及范围,进一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地图和教材,简单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对秦朝造成沉重的打击。
3.知道起义军最终推翻了秦朝,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三、名词解释【徭役】:徭役是中国古代政府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等。
它是古代国家征调民众承担的各种劳务和兵役的总称。
徭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各种公共工程建设、军事需要以及其他行政事务的人力需求。
徭役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兵役】:秦朝时,适龄男子(17—60 岁)都要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另一年在京城或边境,在京城者叫卫士,在边境的为戍卒。
此外每年还要在本郡服军事性劳役一个月。
赋税: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包括田赋、丁税、盐税、关税等各种税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其意思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项羽】:项羽(公元前232 年- 公元前202 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力能扛鼎,勇猛无比。
秦末随叔父项梁起义,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威震诸侯。
推翻秦朝后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诸侯。
楚汉相争中,虽屡战屡胜,但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垓下之战,被刘邦大军围困,最终乌江自刎。
项羽一生,充满英雄气概,既具拔山盖世之勇,又有宁死不屈之节。
【刘邦】:刘邦(公元前256 年/ 247 年—公元前195 年),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教学设计1: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1: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c3ec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3.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的暴政;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知道张楚政权;理解巨鹿之战;知道楚汉之争。
培养阅读观察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口述等,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秦灭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情分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这一节课学习秦始皇的暴政,学生心理上难以接受。
我们要分类把握历史事实,让学生自我认知,形成自我体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表演学习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公元前209年,900多名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
一、秦的暴政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幻灯片1:导学提示。
阅读教材第50~51页,并思考: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师:秦的暴政的表现是什么?生: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
师: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和陵墓。
请看大屏幕。
幻灯片2:宫殿陵墓图片。
师: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a1d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6.png)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认识到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必然性。
2. 通过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培养学生对他们英勇斗争精神的敬佩。
3. 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以及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敬佩之情。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暴政的表现,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
1.2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导入新课。
2. 讲授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2.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2.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
3.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3.1 教师详细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突出起义领袖的英勇斗争精神。
3.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4.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英勇斗争精神。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6.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秦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如缺乏统一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40e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2.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中,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会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秦朝的暴政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4.激情演讲: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相关的内容和图片;3.视频:准备与农民起义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民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观看历史事件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ba093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2.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闫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生答:秦朝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一、秦的暴政情景: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情景引出秦朝的刑罚(1)刑法的严苛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秦法还规定:族诛连坐等(2)赋税和徭役繁重多媒体出示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要修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出示数据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计算:秦朝全国总人口有2000万人妇女人数有1000万人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50万人青壮劳动力还有多少?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耕田种地的还有多少?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到50万的人口,需要种地养活2000万人。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ffdaf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9.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2.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学习,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随堂练习1.有人曾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 )A.刑法严苛B.治安混乱C.人口众多D.社会安定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B.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C.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D.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3.《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
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B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4. “伐无道,诛暴秦。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最终将“伟大”的秦朝变成了“历史”。
下列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失败了B.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对推翻秦朝起了决定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D.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楚汉之争,是大泽乡起义的继续5.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第一篇章《楚汉风云》主要演绎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唱响了一曲凄美的爱情绝唱和战争挽歌。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D )A.汉取代秦的战争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C.项羽和刘邦争夺农民起义军领导权的战争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秦朝末期,农民起义不断。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1(含答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案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fbbbd25c52cc58ad6be33.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1(含答案)第第1010课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秦的暴政的表现和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事实。
2.知道秦朝的灭亡的相关事件.时间.人物。
3.认识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
秦始皇死后,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2.2.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___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领队的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秦朝灭亡。
3.3.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
_______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________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立志发愤写书。
他在书桌的镇纸铜条上刻下一副自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初中七年级历史学案-秦末农民大起义【全国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历史学案-秦末农民大起义【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2a6a6a8f01dc281e43af07c.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学习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官逼民反”。
第二部分为“揭竿起义”。
第三部分为“楚汉之争”。
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和_____。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和_____都要受到牵连。
秦始皇死后,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领队的_____和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和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秦朝灭亡。
(三)知识点三: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
____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_____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教学参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b3f52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c.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赋税沉重(上交2/3),徭役兵役繁重,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刑法残酷,实行连坐制。
(残害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3、禁锢思想言论,“焚书坑儒”。
4、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夏,大泽乡起义2、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方式: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建立政权: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6、结果:起义失败,陈胜、吴广余部坚持战斗,后来加入其他反秦队伍。
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平息。
2、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巨鹿之战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约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四秦朝灭亡留下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材料研读(P60)】(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阅读材料,说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读地图(P60)】1.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在地图上找出渔阳和大泽乡即可2.找到张楚政权的根据地,并说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进军路线。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攻占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然后向西进军,直逼咸阳。
【想一想(P61)】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原因:秦朝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尖锐;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广大人民起来反抗秦朝残暴的统治。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9dd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0.png)
一、教案概述【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暴政;(2)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认识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秦朝的暴政;(2)通过比较分析,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通过讨论,认识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史料、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暴政;(2)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朝的暴政的表现;(2)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的分析;(3)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查阅史料,了解秦朝的暴政;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过程;4.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秦末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秦朝的暴政(1)导入:介绍秦朝的成立和统一六国;(2)讲解:阐述秦朝的暴政的表现;(3)练习:让学生列举秦朝的暴政措施。
2. 第二课时: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2)讲解: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3)练习:让学生简要概括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a02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8.png)
【教学方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认识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3)掌握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2)运用史料对比,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3)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对国家兴亡和人民反抗精神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1)秦始皇的暴政(2)秦朝的统治危机(3)农民的苦难2. 陈胜、吴广起义(1)起义的爆发(2)起义军的壮大(3)起义的影响3. 秦朝的灭亡(1)刘邦、项羽的反秦力量(2)楚汉争霸(3)秦朝的覆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3)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秦朝的暴政对农民的影响;(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史料对比: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4. 地图和时间线: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朝的暴政,引发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 史料对比: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评价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历史地位;5. 地图和时间线: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秦末农民大起 义》 导学案
![《秦末农民大起 义》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b002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d.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包括秦朝的暴政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3、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2)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意义。
2、难点(1)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1、繁重的赋税秦始皇统治时期,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赋税沉重,百姓生活困苦。
2、沉重的徭役和兵役秦朝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等浩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严苛的法律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刑罚极为残酷。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二世继位后,更加昏庸残暴,对百姓的剥削压迫更为残酷,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900 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按期抵达。
按照秦律,误期当斩。
陈胜、吴广于是决定起义。
(2)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2、经过(1)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3、结果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但起义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三)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斗争1、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2、刘邦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四)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1、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2、陈胜、吴广起义所表现出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
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来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二、【重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47-49,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秦始皇(功、过)?
2、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结果和历史意义
3、概括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的原因,分析楚汉之争的前后性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变化?
五、【当堂训练】
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西汉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5、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个方面?()
A、繁重的徭役
B、繁重的兵役
C、沉重的赋税
D、残酷的刑法
6、历史课上,同学们愤怒地控诉秦的暴政,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刑法严酷
B、赋税沉重
C、兵役徭役繁重
D、灭掉六国
7、“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讲的?()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8、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
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
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
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
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打败了秦军。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9、秦末农民大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功:秦始皇统一中国符合历史的潮流,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
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过:但是,他的暴政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又反应了他残暴的一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2、秦亡前:刘、项所领导的战争属于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
秦亡之后:楚汉之争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当堂训练】
1、B
2、C
3、B
4、A
5、A
6、D
7、A
8、A
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