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临床试验优化
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进展
01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
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心理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用药方式
不同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剂 量等都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也可 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 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案例分析 •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 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 反应,留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的出现。
VS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医生或药师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严重性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不同。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四、预防原则
(一)A类不良反应的预防 2 、用法用量: 剂量降低可避免或减轻ADR。肝肾功能不全患 者用药需注意调整剂量,治疗窗窄的药物应根 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正确选择给药途径。例如氨基糖苷、林可霉素 类等禁止静脉小壶给药,维生素B12不可静脉 给药,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用于滴耳等。
• 俗称过敏反应,是一种对机体能造成伤害的非正 常的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 • 变态反应为最常见的ADR之一,能造成机体各个 系统的伤害,通常以皮肤反应易见和多见,而其 它系统和部位的反应具有隐匿性不易识别。如变 态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血尿、药源性红斑狼 疮、内脏出血等。
• 变态反应一般与药物剂量大小无明显关系,与药 理作用无关,发生率高,难以预测。
ADR的特性
1 2 3
特异性 因药而异 因人而异
滞后性 上市前临床 试验研究受 限
可塑性 监管和宣传 教育,可使 ADR减少到最 低限度。
二、影响药物ADR产生的因素
三、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 (一)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过度反应
致癌
首剂效应
致突变
致畸作用
特异质反应 停药综合征
染色体缺失 断裂、异位
胚胎发育异常
12、致畸、致突变
• 致畸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肿瘤类、抗精 神病类等。由于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不允 许做致畸试验,动物试验结果又不能完全 反映人的真实情况,故药物对人类致畸实 验的安全性目前尚无法获得。
三、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二)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类
A型 常见(大于1%) 剂量相关 时间关系较明确 可重复性 在上市前常可发现 如,感冒药-嗜睡 罕见(<1%) 非预期的 较严重 时间关系明确 青霉素钠 -过敏性休克 背景发生率高 非特异性(指药物) 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潜伏期较长 不可重现 机制不清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在医疗领域,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以引导医护人员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一、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范围内,因用药造成的不良效应,包括药理作用不良、剂量相关、药物代谢过敏、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各种表现,且有可能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二、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应急预案制定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应急处理队伍和职责分工:明确应急处理的责任人员和各自的职责,保证在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2) 应急处理流程:明确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保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3) 应急处理设施和设备:保证医院内设施和设备的完备性,以应对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的急需。

(4) 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为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2.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若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 第一时间停止用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给药。

(2) 确认药物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用药记录来确认是否是药物不良反应。

(3) 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报告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5) 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6)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药物不良反应损坏机体程度: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药物不良反应属性分类: 分为:一般、新的、严重的
ADR监测培训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 五条评价原则 1、时间关联性 2、已知不良反应 3、可疑药物与机体、合并用药来解释或排除 4、停药或减量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同等效果变化 5、再次使用又出现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10、停药综合症 或称撤药反应。由于药物较 长期应用,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主要 的表现是症状反跳。(A型)
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停用后引 起原发疾病的复发,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DR监测培训
2012.10
ADR监测培训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⑷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
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 如:对水杨酸钠的不良反应就是个体差异。300例男 性病人用水杨酸钠治疗,约有2/3的病人在总量为 6.5~13.0g时发生不良反应,但在总量仅为3.25g时, 已有不数病人出现反应,也有个别病人在总量达 30.0g左右时才出现反应,引起反应的剂量在不同 个体中相差可达10倍。
ADR监测培训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2 WHO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 体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在正常用量和 用法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ADR监测培训
2012.10
二.药物不良反应(ADR)
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 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适症状的具体分析

药物不适症状的具体分析

药物不适症状的具体分析在临床实践中,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医生和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

此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药物不适症状的全面分析,以便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状况。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正常使用剂量下,药物除了期望的药理作用外,对患者产生的有害反应。

它们可以是轻微的,如皮疹和头痛,也可以是严重的,如肝功能衰竭和过敏反应。

1.1 分类-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预期之外的不良反应,通常是可预测的。

- 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剂量过高引起,可能对组织或器官功能产生损害。

-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导致从轻微的皮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不等。

-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 特异质反应:仅在特定基因型或个体中发生的反应,通常与药物代谢有关。

2. 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2.1 识别和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家族史和过敏史。

- 临床评估:评估症状的性质、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是否与药物相关。

-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肝功能等检查以辅助诊断。

2.2 管理策略- 停药:如确定不良反应与特定药物有关,首先应停用该药物。

-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抗过敏药物、抗炎药等。

- 替代治疗: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其他药物替代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 监测: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症状是否缓解或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

3.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3.1 抗生素类- 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哮喘等。

- 肝功能异常:如药物性肝炎。

3.2 循环系统药物- 低血压: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导致。

- 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

3.3 抗肿瘤药物- 恶心与呕吐: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3.4 激素类药物- 库欣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

- 骨质疏松:影响骨骼健康。

4. 患者教育患者应了解:- 药物的作用机理、预期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之。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

如GM引起的N性耳聋。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1. 副作用(副反应)(side reaction)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

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产生原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3.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

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

产生原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药剂中杂质、或自然界中类似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用药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功能紊乱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点:(1)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2)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

(3)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4)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4.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巴比妥类。

5.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四环素特异质反应(idiocrasy)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如G-6-PD 缺乏。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与防治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药物不良反应(ADR)
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不包括: 错误用药 超剂量用药 病人不遵守医嘱 滥用药物导致的意外事故
一、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1)副作用 (2)过度作用 (3)毒性反应 (4)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 (6)首剂效应 (7)停药反应 二、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1)特异质反应(2)变态反应 三、C型不良反应
02
毒性反应(A型):
继发性反应(A型):
1
系指首次用药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
2
如可乐定、哌唑嗪等,首剂若按常量应用,可出现血压骤降现象。
3
对于具有首剂效应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治疗常用量。
首剂效应(A性):
(7)停药反应(撤药综合征)(A性): 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骤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功能不足症状;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的骤然停用,可造成反跳性血管收缩而致心绞痛发作等。 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可采用逐渐减量的办法来避免。
概念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病因 药物进入人体后刺激少数敏感者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使机体致敏。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时即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平滑肌收缩等。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 引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期间,可能出现的对身体不利的反应或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在任何药物上,并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医生、患者和药物研发人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2.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2.1 肠胃不适许多药物在使用期间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例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和溃疡。

此外,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2.2 过敏反应一些人对药物过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某些药物,像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2.3 中毒反应某些药物在使用过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例如,酒精过量可能导致肝脏损害,而某些镇静剂过量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避免中毒反应的关键。

2.4 肝肾损害一些药物在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对肝脏或肾脏造成损害。

例如,某些非处方药物和滥用的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而某些药物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出现肝肾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5 神经系统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失眠或情绪变化。

还有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引发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3. 结论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和减少不良影响至关重要。

医生在开药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任何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A型ADR(量变型异常): 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可以预测; 通常与剂量有关; 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ADR的分型 (Rawlins & Thompson,1977)
B型ADR(质变型异常) 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 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又可分为药物异常性和病人异常性两种。 药物有效成分分解、添加剂所致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归属于B型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效应。 遗留时间可长可短、危害轻重不一。 后遗效应的性质与初始效应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时间过程:作用部位浓度滞后于血药浓度; 效应过程滞后于浓度变化过程。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 死亡; 立即威胁生命; 需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永久或显著性残疾、失能; 导致先天畸形或出生时缺陷。
ADE发生时间分类
从最后一次给药至首次出现ADE的时间
急性:0-60分钟;占4.3% 亚急性:1-24小时;占86.5% 潜伏性: 1天-数周;占3.5%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 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
致突变(mutagenesis)
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 为实验室结论,可能是致畸、致癌作用的原因,只有参考价值。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畸胎有一定自然发生率,因果判断困难,只能估计危险度。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00问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使用药品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健康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而且严重,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在医疗实践中,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对于药品的合理使用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100个问题和答案。

1.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使用药品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健康反应。

2. 为什么药品会引发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可能是与药物化学成分有关,也可能是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3. 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常见不良反应和罕见不良反应。

4. 常见不良反应是指什么?常见不良反应是指在临床应用中经常见到的、较为常见的不良健康反应。

5. 罕见不良反应是指什么?罕见不良反应是指发生概率较低的、不常见的不良健康反应。

6.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负荷量变大,测定数值改变,与化验指标相关。

7.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有哪些?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包括影响治疗效果、导致药物治疗中断、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8.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是合理用药、精确用药、遵循用药指南。

9. 如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期间监测、用药期间监测、用药后监测。

10.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有哪些?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药、减量、调整用药方案、给予对症治疗等。

11. 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何要求?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药物生产企业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依法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管。

12. 为什么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13. 谁应该负责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医生、药师等临床医务人员应该负责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14.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哪些影响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受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3)C型不良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 关系,难以预测。
时间
2020/10/26
4
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一)、原因 1.药物方面 2.机体方面的原因 3.给药方法影响
1)药理作用 2)药物杂质 3)药物的污染 4)药物的质量 5)剂型的影响
1)种族差异 2)性别 3)年龄 4)个体差异 5)病理状态 6)营养状态
2020/10/26
15
小结
中毒的一般急救技术
2020/10/26
16
一、中毒的治疗原则
1.迅速评估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 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3.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4.查明毒物的性质,如条件许可,及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5.积极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者服用氧化剂(如奎宁,伯安奎 宁,阿司匹林,氯霉素等)会出现出血
3、C型
与癌症、畸胎发生机理有关(例如免疫逃避等),有些机理 尚不清,在探讨之中。
2020/10/26
9
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危害
1、国际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 20%; 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15%; 世界死亡人群中竟有1/3死于药源性疾病。
2.由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个体间受体的敏感可受其他药物影响,如乙诺酮+华法令→
后者抗凝作用↑
2020/10/26
8
2、B型
(1).药物的异常性 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药物添加剂,增溶剂,赋形剂和化学 合成中产生的杂质 (2).机体的异常性:与患者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过敏、 致癌及致畸等反应也属B型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

免。
如小剂量的苯巴比妥只引起镇静,但有时也会引起倦
怠,甚至嗜睡。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毒性反应:
指在用药剂量较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
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
应。
抗癌药的骨髓抑制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
毒性,可致第八对颅神经损害,造成听力减退或 永久性耳聋。
药物不良反应(ADR)
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
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
不包括:错误用药
超剂量用药 病人不遵守医嘱
滥用药物导致的意外事故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特点: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可预测,
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致血压上升
病例
高血压患者,女,50岁,因咳嗽多日自行购
买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0ml/次,服后自觉不适,心 跳加快、恶心、头晕,约1小时后症状加剧,呕吐
不止,血压170/95mmHg,嘱其静卧,舌下含服硝
苯地平片10mg,约15分钟后,血压130/90mmHg,
头晕减轻,心率正常,胃肠道反应消失。
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19例。
明确标示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报告33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
例15例,血尿病例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3例。
FDA警示:对乙酰氨基酚或致死亡性皮疹
日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其官网宣布:含有
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扑热息痛)的止疼药有可能会引 发严重皮疹,或致人死亡。其有可能致命的副作用包括重 症多形性红斑以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情初始有流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This drug was marketed by the Germany firm Chemie Grünenthal as a safe alternative to barbiturate hypnotics, especially for pregnant women on October 1st,1957.
少,溶血性贫血等。
9
常见药源性疾病—消化系统之胃肠道
病因: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炎症反应,溃疡,出血,动力
异常等 治疗原则:预防,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胃粘膜保护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胃肠动力药物 病例分析:阿奇霉素口服致恶心、呕吐;化疗药物
10
常见药源性疾病—消化系统之肝胆胰
终于,在1998年7月16日,美国FDA在医学界 的强烈要求及大量临床实验的有力支持下,批准将 反应停用于治疗麻风病的皮肤损害。
36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况-危害
4.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1931-1934年仅美国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 有
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5.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
26
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 的广告用语),在欧洲、亚洲、非洲、澳 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 妊娠呕吐。
到1959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 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 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 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27
但是在美国,因为有报道称,猴子在怀孕的第 23到3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评审专家(Dr Frances Kelsey)极力反对将反应停引入美国市场。 最终,FDA没有批准此种药物在美国的临床使用, 而是要求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后 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多么明智的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2013-7-9

3
分类
分 类 依 据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2013-7-9
4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与药物剂量有关(A型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B型反应)
2013-7-9


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基因缺陷引起的
特殊反应和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变态反
应(allergy)。
2013-7-9 15
特殊毒性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是药物引起的三 种特殊毒性。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2013-7-9
16
国内外严重不良反应实例
2013-7-9
39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是否有药物以外的可疑因素引起这种反应。
在应用安慰剂后,这种反应是否仍然发生。
是否从血液或其他体液内检测到了可引起
毒性的药物浓度。
2013-7-9
40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当剂量增加或降低时,反应是否也随之加重
或改善。

以前病人是否对该药物或相似药物有相同的
为回应公众对这些病例报道的关注,1992年耶鲁大学 与FDA以及一些PPA药物的生产商进行合作,设计一出血
性中风项目(HSP)。 研究结果表明:对男性:服用含
PPA的感冒咳嗽药未引起出血性中风危险增加,男性无一 例使用食欲抑制药。结果显示:食欲抑制药中的PPA(感
冒咳嗽药 中的PPA也有可能)是女性出血性中风的一个独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2013-7-9
特殊反应
特殊毒性
9
副作用(side effect)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在药物治
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PPA事件
PPA(苯丙醇胺) 是一种合成的拟交感胺,为食欲抑制
药和感冒咳嗽药的一种常见成份,每月数百万美国人服用含
PPA的药物。自1979年以来,已发生30余例个案报道,介 绍了服用PPA后出现的颅内出血,受累者大部份是青春期女 孩或年龄17--45岁的年青女性,他们服用含PPA的食欲抑制 药,多为首次服用后引起发生中风。1969--1991年美国 FDA收到了22例由PPA引起出血性中风的自发性报告,其中 16例服用食欲抑制药,6例服用咳嗽感冒药。
2013-7-9
17
药物不良反应实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外典型不良反应 ●1961 反应停事件
二十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引起世界震惊。
酞胺哌啶酮即沙利度胺(反应停),药厂宣传它是安全有 效、无毒的催眠镇静药。还特别介绍说,这种药可消除孕妇 常见的恶心、呕吐、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妊娠反应 1956年,联邦德国开始出售格仑南苏药厂生产的新药,上 市后十分畅销。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丁美洲与 非洲各国、日本等17个国家采用近100个商品名相继投放市 场出售。
此外,药物的过敏反应、 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也 属于B型不良反应。其 特点是发生率较低,但 死亡率高,难以预测。
2013-7-9
病人异常性包括高敏性 体质、特异性遗传体质, 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 性贫血等。
7
A型与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区分
与药物剂量有关 反应性质 可预见性 发生率 死亡率 预防 治疗 定量 可 高 低 调整剂量 调整剂量 与药物剂量无关 定性 不可 低 高 不影响 避免用药 停止用药
求继续服药,以达到精神上欣快感。

身体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停后引起生理功
能的改变而产生的戒断症状。
2013-7-9
13
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tion)

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 继发性反应。
特殊反应(unusual effect) 与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
1956--1962 仅在德国就出现了8816例怪 胎,在日本也有1002例产妇生产了畸胎——海 豹肢婴儿,截止1963年全世界共出现了11000 多例。由此,世界各国立即停用,9个月后, 海豹肢婴儿才停止出现,但后果已无可挽回, 约半数儿童已死亡,存活着也给社会和家庭带 来深重地负担。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规模最大 的、世界性的、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不良反应监测的警钟。
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环丙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 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截止到2003年第一季度,在国家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环丙沙星注射液的 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780例。其中,皮肤损害 426例(占55%),静脉炎164例(占21%), 消化系统症状62例(占8%),呼吸困难7例,白 细胞减少5例,过敏性休克5例。此外还有神经、 精神异常11例,包括躁狂1例,焦虑3例,癫痫 发作2例,意识障碍1例,幻觉1例,失眠3例。 典型病例如下:
11人死亡
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
2013-7-9
38
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以前对这种反应是否有结论性的报告。 这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是否发生在被怀
疑的药物应用之后(时序性)。

在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撤药试验,
dischallenge),不良反应获得改善。

再次使用被怀疑的药物后(包括皮试, rechallenge)这种不良反应又发生(激惹现象)。
反应。

反应是否被任何客观证据证实 。
2013-7-9
41
不良反应的可能度(degree of probability)
在确定药物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通常
根据下述标准进行分类:
很可能 probable 肯定 definite
可疑 doubt ful
2013-7-9
条件 conditi onal
环丙沙星致光敏性皮炎
环丙沙星致光敏性皮炎
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
环丙沙星致双手剥脱性皮炎 #21.

欣弗事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发现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 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

目前(8月11日)共有9人死亡 哈尔滨一名6岁女孩因静点克林 霉素导致死亡; 湖北宜昌1人死亡; 河北沧州一70多岁男性因注射 欣弗死亡; 陕西咸阳一女子感冒注射欣弗 后死亡; 湖南张家界市一老教师注射 “欣弗”后死亡; 四川一老人输液后死亡; 哈尔滨76岁老太疑注射欣弗后 死亡; 四川、湖南两省各有1人怀疑因 使用“欣弗”死亡。

1961年,联邦德国妇科学会上,有3位医生报 告有很多婴儿发生畸形。 畸形儿的特征:没有臂和腿,手和脚直接连在 身体上,故称为“海豹肢畸形”。这些婴儿有 一半死亡,能生存下来的小孩具有正常的智力。 1961年11月,西德儿科学会上,连茨教授提出, 妇女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可能是海豹肢畸形 的原因,几乎同时,澳大利亚医师伯力特也得 出同一结论。
5
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 ( 加而加重。 型量 不变 良 型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反异 应常 ) 例如:如抗凝血药引起的出血,氨基糖苷 类引起的耳聋。
6
2013-7-9
A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 药物异常性与病人异常 性两种
药物异常性包括药物有 效成分的降解产物、杂 质、添加剂、赋形剂、 等所引起的异常作用。
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 毒性增加
2013-7-9
8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副作用(side effect)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依赖性(dependence) 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原因分析 1963年国家药典中收载了三种木通:木通 科木通,毛莨科川木通,马兜铃属关木通,后来因 木通科木通资源短缺,将之删去,由此造成品种 混用问题。经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关木通具有严重肾毒性。
国家药监局监管措施: 将龙胆泻肝丸由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管理 关木通不再入药,要求凡生产龙胆泻肝(丸、胶囊、 颗粒、片)的企业务必于2003年4月30日前将处方 中的关木通替换为木通。 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肾 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儿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 用,此类制剂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查肾 功能。 这个应用700多年历史的中药为大家敲响了中药
近期我国出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齐二药事件 · 4月22日、24日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三医院住院的 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 4月29日、30日 出现多例相同症征病人,紧急组织 肝肾疾病专家会诊,怀疑可能是患者新近使用齐齐哈 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 · 5月1日 医院停止使用该药 · 5月2日晚 上报省卫生厅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的分类及特点 药物不良反应的实例 药物不良反应的的诊断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手段
定义、分类
2013-7-9
2
定 义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 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