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摘录笔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型和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1.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6篇。
2. 每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其中课文包括思考题和课后题。
3.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1. 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注重生字的音、形、义的结合。
2. 阅读教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默读、速读等。
3. 写作教学: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型和段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审题、选材等。
4. 口语交际教学: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同时,注重口语交际技巧的指导,如表达清晰、有礼貌等。
四、教学进度1. 第一周:完成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包括《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的教学。
2. 第二周:完成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包括《火烧云》、《鸟的天堂》等课文的教学。
3. 第三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包括《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的教学。
4. 第四周:完成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包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巨人的花园》等课文的教学。
5. 第五周:完成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幸福是什么》、《猫》等课文的教学。
6. 第六周:完成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等课文的教学。
7. 第七周:完成第七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卫星比武》、《最佳路径》等课文的教学。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现代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朗读、阅读能力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教会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句体会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延伸阅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二、交待目标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堂笔记第一单元:自然奇观。
- 生字词。
-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鼎”字要注意笔画顺序,先写“目”,再写下面部分。
- “横贯”:横着通过去。
“贯”字上半部分是“毌”,不要写成“母”。
- 文章结构。
- 全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们在等待;潮来时,作者从远及近描写浪潮的样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生动地写出了浪潮的动态变化;潮头过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水依旧奔腾不息。
- 写作手法。
-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的汹涌澎湃。
- 生字词。
- “咫尺”:形容距离近。
“咫”字读音为zhǐ。
- “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
- 内容要点。
- 文章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文中列举了许多峡谷中的动植物,如“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体现了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 生字词。
-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暇,空闲。
注意“暇”和“瑕”(瑕疵)、“遐”(遐想)的区别。
-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 文章理解。
-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傍晚,看到的是大榕树,它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作者从枝干、树根等方面描写了榕树的大,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第二次是早晨,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数量多、种类多。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 生字词。
-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一、《观潮》1.字词解析:-潮:潮水、浪潮。
-称:chēng(称呼、称赞);chèn(称心、对称)。
-盐:食盐。
-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罩:覆盖、罩住。
-蒙:mēng(蒙骗);méng(启蒙);měng(蒙古族)。
-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2.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3.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二、《走月亮》1.字词解析:-淘:淘洗。
-牵:牵引、拉着。
-鹅:白鹅。
-卵:鹅卵石。
-坑:水坑、泥坑。
-洼:水洼、低洼。
2.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和浓浓的亲情。
3.写作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现代诗二首》1.《秋晚的江上》-字词解析:-归巢:鸟儿回到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主要内容:描绘了秋天黄昏时江面上的美丽景色。
2.《花牛歌》-字词解析:-霸占:强行占据。
-主要内容: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各种活动,表现了花牛的悠闲自在。
四、《繁星》1.字词解析:-昧:昏暗。
-坠:落下。
-怀:怀抱。
2.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字词解析:-豌:豌豆。
-按:按照、按时。
-适:适合、适宜。
-恐:恐怕、恐惧。
-僵:僵硬。
-枪:手枪。
-耐:耐心、忍耐。
-探:探出、探望。
-愉:愉快、愉悦。
-曾:céng(曾经);zēng(曾孙)。
2.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自的命运,其中第五粒豌豆在裂缝里发芽、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3.主题思想: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以及给予他人希望和快乐的力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实用优秀7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实用优秀7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逼真”、“不仅……还……”造句;能修改一段话,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3、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
教学重点、难点:继续落实单元训练点;了解文章的科普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读议第一段,理解“日新月异”。
教学过程:一、读题引疑,思考问题。
1、板书:日新月异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用它来说一句话。
2、把课题板书完整。
说说自己预习课文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事?有哪些收获?二、预习检查,了解大意。
根据学生所谈的收获开展检查、交流。
1、通读,了解大意。
同桌一起读,相互提意见。
(1)交流难读的地方。
(2)请你随便地说说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帮助学生区分“电视机”与“电视”2、你用了哪些读书符号?重点落实:(1)提出疑难问题。
(2)分段。
三、再读课题,深化感受。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再读课题,你有话要说吗?2、课文哪一自然段总的说明了电视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1)你从哪里体会到?(2)出示:(课后练习4)在这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电视机从无声到彩色……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讨论:这句话毛病在哪里?怎么改?3、齐读,小结。
哪一种电视机令你更感兴趣,下节课来深入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读议二、三段,解疑,仿写先概括后具体说明的语段。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讲了哪些了有趣的电视机或电视?你对哪种最感兴趣?为什么?二、写说明书,了解特点。
1、你能给它写一则简单的产品说明吗?(1)讨论: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这份产品说明里面你能写清楚什么?(2)要求:语言要简洁,准确。
2、学生自己读相应段落,试写说明书。
3、交流,评价。
教师抓住学生对于特点的概括进行指导。
三、介绍产品,表达练习。
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上册
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上册一、引言四年级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将记录下本学期的语文课堂笔记。
本课堂笔记将涵盖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笔记整理与时间安排、评估与反馈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理解、诗歌欣赏、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方面。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识字与写字: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技巧,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2. 阅读理解:学生们需要理解文章主旨,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 诗歌欣赏:学生们需要欣赏诗歌的美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4. 口语交际:学生们需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5. 写作:学生们需要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我们将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观点,开展实践活动,示范正确的书写和表达方式等。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语文知识。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将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知识点;2. 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3. 实践活动:通过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4. 示范与模仿:教师将通过示范正确的书写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5. 引入生活实例:我们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对于那些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将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课堂笔记人教版
第一节课文导入1. 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荷叶杯》,它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的课文之一。
这篇课文是由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夏天欣赏着荷叶杯的故事。
2. 引导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在介绍完课文背景和作者后,可以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夏天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课文学习1. 注重对课文的解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一起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
2.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重点解读作者的笔触和用词,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
第三节词语解析1. 解释生词和短语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举例讲解词语用法通过举例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词汇。
第四节课文朗读与表演1. 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现力。
2. 分角色表演课文分角色进行课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第五节课文赏析1. 引导学生赏析课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用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课文作业指导1. 完成课文练习布置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作文引导提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创作,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七节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清晰的回顾。
2. 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复习时思考课文中的难点和关键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笔记一、教材分析。
1. 单元结构与主题。
2. 重点课文解读。
- 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中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体会大潮的气势。
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事物的。
-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方面的语句,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并让学生仿照这种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并进行描写。
3. 语文要素的渗透。
- 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在一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会有计时阅读并回答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等。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认识了较多的汉字,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景物和事物的课文,对描写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 但是,他们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
2. 学习能力。
-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借助字典等工具进行预习和学习。
他们的学习方法还不够系统,在阅读长篇课文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难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在写作方面,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记叙文,但在描写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例如描写景物时,可能描写不够生动,缺乏对景物特点的精准把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读笔记一则》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学生对于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笔记的撰写感到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阅读自信心。
4.合作交流:四年级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过于依赖同伴。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4.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过程,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成长。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增进亲子关系。
5.课堂延伸: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探讨文章背景、寻找类似主题的文章等。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练习题包括:选择、填空、简答等类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笔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阅读和笔记。
教学设想:通过课堂讲解、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同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词语接龙、造句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汇。
2.重难点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并领悟作者通过阅读笔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设想: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设置问题链、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堂笔记,如下:一、导入本次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秋天》这篇课文。
在导入环节,老师首先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对于秋天的印象,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接着,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答课文中描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帮助他们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在精读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老师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三、拓展延伸语言积累在拓展延伸环节,老师让学生们收集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成语、诗句和词语,并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老师还设计了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们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秋天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环节,老师对本次语文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秋天的美丽和丰富,还学会了如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积累和写作训练,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在作业布置环节,老师设计了以下作业:背诵《秋天》这篇课文;收集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成语、诗句和词语;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秋天的作文。
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写作、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七人教版(2014)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七人教版(2014)教材分析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
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
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一、完成“读读背背”。
1 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 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 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 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 激趣。
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小学摘抄笔记上册(3篇)
第1篇一、语文1. 字词积累- “得”字用法:得到、得来、得力、得志、得意、得法、得失、得宠、得志、得道、得心应手、得寸进尺、得其所哉。
- “在”字用法:在这里、在那里、在未来、在途中、在身边、在眼前、在身边、在心头、在梦中、在岁月里。
- “人”字用法:人们、人物、人性、人生、人才、人道、人伦、人情、人性、人格、人品。
2. 诗歌欣赏-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课文理解- 《燕子》作者:郑振铎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从南方飞来,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荷叶是大自然的母亲,它们默默无闻地养育着小鱼和小虾。
4. 语法知识-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称的词。
-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心理活动的词。
-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的词。
- 副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的词。
二、数学1. 数的概念-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 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 小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以小数点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2. 运算方法-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 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 图形与几何-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4. 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 列式计算: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 检验结果: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三、英语1. 基础词汇- good:好的- bad:坏的- happy:快乐的- sad:悲伤的- big:大的- small:小的- red:红色的- blue:蓝色的- yellow:黄色的- green:绿色的2. 基础句型- I am...:我是……- My name is...:我叫……- How are you?:你好吗?- I am fine.:我很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完整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完整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人教版)第一单元。
- 生字词。
- 潮(cháo):潮水、浪潮。
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理解潮水汹涌的样子。
- 称(chēng、chèn):在“称职”中读“chèn”,表示适合;在“称呼”中读“chēng”。
- 盐(yán):食盐。
联系生活中盐的样子和用途来记忆。
- 笼(lǒng、lóng):“笼罩”读“lǒng”,“笼子”读“lóng”。
- 蒙(méng、mēng、měng):“蒙蒙细雨”读“méng”,“蒙骗”读“mēng”,“蒙古”读“měng”。
- 薄(bó、báo、bò):“薄雾”读“bó”,形容很淡的雾;“薄片”读“báo”;“薄荷”读“bò”。
- 雾(wù):雾气。
联想早晨有雾的场景。
- 昂(áng):昂首。
可以做抬头的动作来体会这个词。
- 沸(fèi):沸腾。
观察水烧开时的状态来理解。
- 贯(guàn):贯穿、贯通。
- 旧(jiù):新旧。
- 恢(huī):恢复。
- 课文理解。
- 写作顺序: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这部分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做铺垫,通过平静的景象与后面大潮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
- 潮来时: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教案四班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修筑之艰难,理解解“天路”的真正含义。
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重点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舞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仿照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审题设疑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路?生: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石子路、泥巴路……师:孩子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它如同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质疑: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老师随机梳理归纳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生:“天路指哪条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天路是怎样修建的?””三、解决生字词:初读感知1.自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完成自读提示。
3.解决字词障碍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雪域、横贯、崇山峻岭、氧气、奔赴、誉为、沼泽B、注意区分下列形近字冈—岗漫—慢岭—玲泽—择碍--得彻—砌C、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读通课文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倾听,及时纠错,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深度剖析与全面评估》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内容开始进入到更加丰富和深入的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程内容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其中包含了诗词、文言文等古代经典的阅读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专注于课堂笔记的撰写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进行深入评估和全面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深度评估1. 诗词教学在四年级语文上册中,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笔记中,应该重点记录老师讲解的诗词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还应该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于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课堂笔记中,应该重点记录文言文的古代背景、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文言文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还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理解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在课后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内容广度评估1. 阅读理解在课堂笔记中,不仅仅要记录课程老师的讲解内容,还应该记录课堂上进行的阅读理解练习。
包括阅读课文、诗词、文言文等内容,记录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2. 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笔记中,还应该记录老师布置的写作作业内容、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还可以在笔记中加入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作感悟,以便于在课后进行写作作业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笔记的深度评估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课程内容。
【推荐】四年级语文上册素材-园地一 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部编四上语文园地一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知识点01词句段运用第一行是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细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1.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
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3.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5.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6.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7.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8.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02词句段运用示例: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卷积着乌云压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大雨下起来了,霎时天昏地暗。
小狗听到响声,顿时站起来,警惕地望着门口,过了一会儿,它才安静下来。
03日积月累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简介《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理解词语①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闻:只听到。
但:只。
闻:听见。
④返景(yǐng):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⑤复:又⑥照:照耀(着)。
诗歌大意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录课教案
《语文园地六. 词句段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惯用语,理解一些常用惯用语的意思,并练习使用。
2.练习采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体会常见惯用语的意思。
2、通过具体动作的刻画表达人物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俗语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打头阵”等惯用语的比喻义。
围绕一个重点词语,通过具体动作的刻画表达人物心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事例,理解惯用语的含义。
一、师生问好,教学导入: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今天同学们上课的精气神真不错,看大家这么认真,老师特别高兴!让我们开始新课的学习吧!二、学习惯用语:1、(出示惯用语)屏幕上的词语大家以前见过吧?师生书写惯用语,教师讲解介绍(一种常用的固定词组。
)问:看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2、分别抽两位学生练读,读音纠正,然后开火车读,最后全班齐读。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第一个字是动词,后面是名词性词语。
栽跟头和碰钉子是近义词;开绿灯和碰钉子是一组反义词。
)学生回答完毕,请学生汇报惯用语的意思,问: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做法给予肯定。
复习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并侧重复习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余下的几个惯用语吧!4、学生逐个理解词语,教师点评、纠正,对理解有困难的,适当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想象相关情景、画面,并适当点拨,帮助他们基本理解词意。
(幻灯按顺序出示意思)齐读。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这些惯用语的意思。
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些词语特别有趣,也特别形象、生动呢?老师准备检查检查大家学得怎样,有没有胆量做一个闯关游戏?(幻灯出示)今天的运动会,由谁(打头阵),给全班同学带个好头。
小杰平时做事不积极,从来都是个(敲边鼓)的角色,现在却(破天荒)地要求(挑大梁),他怕老师不同意,会(碰钉子),就请班长陪他找老师说清,老师满口答应,为他(开绿灯),让他表现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录笔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摘录笔记的用处及方法的掌握。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读书做笔记,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掌握摘录笔记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给摘录笔记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摘录笔记本,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本子)
【设计意图:由同龄孩子的摘录笔记引入,学生无距离感,实物的展示会激发孩子的兴趣直观的呈现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
】
二、做摘录笔记的用处
听到采蜜,大家肯定会想到勤劳的小蜜蜂。
【由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导入,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
这个本子的小主人就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她从知识的海洋中摘录各种知识汇聚在这个本子上,这个本子让她爱不释手,让她受益匪浅,她想把做读书笔记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大家猜猜,她会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收获呢?
(1)摘录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2)摘录笔记能促进大脑的思维。
(3)摘录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
(4)摘录笔记可以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
5)做摘录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设计意图:学贵有思。
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一种体会和感悟。
通过同伴的分享,更激发孩子迫切的学习欲望。
】
三、如何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同学们,摘录笔记的好处这么多,我们是不是也去想做一个这样的本子?让我们也来当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起去制作我们的采蜜本吧。
【创设蜜蜂采蜜的情境,让课堂注入活力】
蜜蜂采蜜之前,要把储存蜂蜜、花粉的地方分好区域。
为了方便我们查找资料,积累资料,我们在采蜜之前先给采蜜本建个目录。
1、做目录。
(分区)(课件显示)
A、编好页码
B、分类排序
C、预留位置
2、找资料。
(采蜜)
3、摘录。
(酿蜜)
4、适当美化。
(包装)
为了使本子富有美感,更有创意,同学们可以把本子适当美化,让本子更赏心悦目。
【设计意图:将孩子做摘录笔记过程比喻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在轻松愉悦中掌握摘录笔记的方法。
】
四、作业布置
让我们也尝试做一个与众不同的采蜜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