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系统工程-结构模型ISM
系统工程第五章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5-1 系统结构模型化概述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2)二元关系 ①所谓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
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 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的关系 Rij(简记为R)。
接着,从回答Si R Sj开始,即回答要素Si是否与Sj有 关系。有无关系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系统等有不同的含 义。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5-1 系统结构模型化概述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3、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2)邻接矩阵A(Adjacency Matrix)的性质
例如, Si是否影响Sj , Si是否取决于Sj , Si是否 导致Sj , Si是否先于Sj等。通常可从下面4种结果中选 择一种来回答: 1)Si×Sj,即Si与Sj和Sj与Si互有关系,形成回路。 2)Si O Sj,即Si与Sj和Sj与Si均无关系。 3)Si A Sj,即Si与Sj有关,Sj与Si无关。(行对列) 4)Si V Sj,即Si与Sj无关,Sj与Si有关。(列对行)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5-1 系统结构模型化概述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2)二元关系
③二元基本关系表达的3种情形
ⅰ.Si与Sj间有某种二元关系R,即Si ⅱ.Si与Sj间无某种二元关系R,即Si
R R—
Sj Sj
ⅲ.Si与Sj间的某种二元关系R不明,即Si
~
R
Sj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5-2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ISM)
要素集合 M-L1
M-L1-L2
层次划分
si
P(si)
Q(si)
P(si)∩Q(si)
层次
2
2
2,3,6,7,8,9
2
3
2,3
3,6,7,8,9
3
5
5
5,6,7,8,9
5
6
2,3,5,6
6
6
L2={s2,s5}
7
2,3,5,7,8,9
7
7
8
2,3,5,8,9
7,8,9
8
9
2,3,5,8,9
7,8,9
7
1,2,3,4,5,7,8,9
8
1,2,3,4,5,8,9
9
1,2,3,4,5,8,9
L1={s1,s4}
Q(si)
1,2,3,6,7,8,9 2,3,6,7,8,9 3,6,7,8,9 4,5,6,7,8,9 5,6,7,8,9 6 7 7,8,9 7,8,9
P(si)∩Q(si)
1 2 3 4 5 6 7 8,9 8,9
机场陆侧衔接系统
邻接矩阵
对于一个有向图,我们可以用一个m×m方形矩阵来表示。m为系统要 素的个数。矩阵的每一行和每一列对应图中一个节点(系统要素)。 规定:
aij
1 0
当Si对S j有影响 当Si对S j无影响
邻接矩阵
可达矩阵
如果系统A满足条件:
( A I ) k1 ( A I )k ( A I )k1 M
如果 Psi Qsi Psi ,则 si为当前的最高级要素
层次划分: 先找出符合以上条件的最高级要素,将他们从缩减可达矩阵 中划去,然后再找到新矩阵中的最高级要素,这样层层递进 就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层次。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1)
第一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概述
系统结构模型的性质: 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结构模型除了可用有向连接图描述外,还可以用 矩阵形式来描述,而矩阵的描述可以通过数据方 法进行处理 结构模型作为对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正好 处在处在自然科学所用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 领域所用的以定性表现的逻辑分析形式之间。
例:一个4单元系统的关系图和邻接矩阵。
1 2 0 1 0 0 3 1 1 0 1 4 1 0 1 0
1
3
1 1 2 0 A 3 1 4 0
4
2
例:一个6单元系统的关系图和邻接 矩阵。
7 6
0 1 0 A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
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若D是由n个单元组成的系统S={e1,e2,…,en}的关系图,则 元素为
1, 若 从 e i 经 若 干 支 路 可 达 e j; m ij 0, 否 则 。
的n×n 矩阵 R ,称为图D的可达性矩阵。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表达
系统要素的选取及其关系的确定 挑选系统分析人员 设定问题 选择构成问题要素 建立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表达
系统结构的图像表示 有向连接图 节点集合S 有向边集合E
S4 S1
S2
S3
例:一个孩子的学习问题
1.成绩不好 2.老师常批评 3.上课不认真 4.平时作业不认真 5.学习环境差 6.太贪玩 7.父母常打牌 8.父母不管 9.朋友不好 10.给很多钱 11.缺乏自信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分析基础; ISM基础 ISM方法和步骤 思考讨论题 第三节: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应用
2
一、结构模型概论
从概念模型到结构模型——系统概念开发
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困难在于弄清楚要解决 什么问题,什么是表面问题,什么是潜在问题, 什么是原因层的问题,什么是根子层的问题。这 就是问题诊断和系统概念开发。
2.老师常批评 5.学习环境差 8.父母不管 11.缺乏自信
3.上课不认真 6.太贪玩 9.朋友不好
1
2
11
3
4
5
6
7
8
9
10
13
例:温带草原食物链
12 11
9
2 3 4
1
14
10 8
7 6
5
• 1.草 • 2.兔 • 3.鼠 • 4.吃草的鸟 • 5.吃草的昆虫 • 6.捕食性昆虫 • 7.蜘蛛 • 8.蟾蜍 • 9.吃虫的鸟 • 10.蛇 • 11.狐狸 • 12.鹰和猫头鹰
6 0 0 0 1 0 0 0
7 0 1 0 0 0 0 0
关系图
邻接矩阵
23
求可达性矩阵
7 5
4
2 1
6 3
关系图
1234567
1 1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3 0 0 1 1 1 1 0
M ( A I )2 4 0 0 0 1 1 1 0
4
结构模型
凡系统必有结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 破坏结构,就会完全破坏系统的总体功能。这说 明了系统结构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1解释结构模型ISM及其应用
从可达性矩阵各元素是 1 还是 0 很容易进 行关系划分。
关系划分可以表示为:
14
2、区域划分 2 ( S )
区域划分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 没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子系统。
可达集 先行集 底层单元集(初始集,其中元素具有此性质: 不能存在一个单元只指向它而不被它所指向。)
15
对属于初始集B的任意两个元素 t、t′,如果可能指 向相同元素 这种划分对经济区划分、行政区、 R( t )∩R( t′)≠φ 功能和职能范围等划分工作很有 意义。 则元素 t 和 t′属于同一区域; 反之,如果 t、t′不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R( t )∩R( t′)=φ 则元素 t 和 t′属于不同区域。 这样可以以底层单元为标准进行区域的划分。 经过上述运算后,系统单元集系统就划分成若干区 域, 可以写成 π2(S)={P1,P2,…,Pm}, 其中m为区域数。
34
7
6
5
4 3
1
2
图4-2
35
1 1 2
2
3
4
5
6
7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3
M= 4 5 6 7
36
1.区域划分
为对给出的与图4-5所对应的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可列出任一要 素Si(简记作i,i=1,2,…,7)的可达集R(Si) 、先行集A(Si) 、共同 集C (Si),并据此写出系统要素集合的起始集B(S),如表4-1所示:
18
R(e3 ) ? A(e3 )
系统工程ISM课程设计
1.引言1.1 设计目的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运用ISM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提高学生系统分析以及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2设计的意义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
与此同时应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设计者能很好地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以便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配任务,使得设计者明确如何准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1.3设计的内容在明确问题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原有问题得以优化,达到设计的目的。
同时对用到的方法加以详细的阐述,对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步骤做以具体的安排。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方法)法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找到最优的方案。
1.4设计任务在对实际问题实际调查过程中,明确现有问题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的编程计算找到最优的方案,使最终的方案在原始方案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更进一步的改进原始的方案,从而满足现实的需求,以节省成本,赢取利润.。
此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首先对影响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的因素,然后利用此方法解决关键因素引起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逐层逐次的分解和分析之后,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课件
根据关联矩阵,建立子系统的层级结构,将子系 统按照层级进行组织。
建立因果关系图
根据关联矩阵和层级结构,建立因果关系图,用 于表示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
系统结构的简化与解释
简化系统结构
对建立的层级结构和因果关系图进行简化,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和冗余信息,使系统结构更加清晰易懂 。
解释系统结构
需要收集完整的系统要素和关系 数据,对数据质量和完整性要求 较高。
02
计算复杂度大
03
对主观性依赖较强
对于大规模系统,ISM法的计算 复杂度较高,需要高性能计算机 和优化算法。
在确定系统要素和关系时,主观 判断和经验对分析结果有一定影 响。
02 ISM法的基本原理
系统分解
确定系统的边界和范围
确定子系统的关系
案例四:环境保护系统优化
总结词
通过ISM法分析环境保护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环境 保护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详细描述
运用ISM法对环境保护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 分析,明确各要素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瓶颈,优化环境保护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05 ISM法的扩展与改进
划分系统层级与解释系统结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划分系统层级与解释系统结构
根据可达矩阵进行系统层级划分,并对系统结构进行解释 ,以直观地展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模块。
04 ISM法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总结词
通过ISM法分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定义
ISM法是一种基于图论和矩阵论的方法,通过构建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来分析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行为模式。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根据可 达矩阵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分析模型:对解释结构模型 进行分析了解系统要素之间 的关系和影响
优化模型:根据分析结果对 解释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提高 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结果分析和解释
案例背景:某 公司采用ISM 法进行系统结
构优化
实施过程:通 过ISM法对系 统结构进行建 模、分析和优
化
结果分析:系 统结构优化后 提高了系统的 稳定性和效率
解释:ISM法 在系统结构优 化中的作用和
效果
案例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优点:能够清 晰地展示系统 结构便于理解
和分析
缺点:可能过 于复杂难以理
解和应用
改进方向:简 化模型提高模 型的易用性和
实用性
改进方向:增 加模型的灵活 性适应不同的
应用场景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确定系统目标:明确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建立概念模型: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概念并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确定关系矩阵: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矩阵 计算可达矩阵:根据关系矩阵计算可达矩阵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根据可达矩阵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分析模型:对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ISM法的应用领域
信息系统设 软件工程 计
企业架构设 业务流程优 项目管理
计
化
组织变革管 理
ISM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 优势: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局限性: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可能导致分析过程复杂化 局限性: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分析能力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分析系统模型: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 行分析包括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
确定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因果关系、 时间关系等
解释结构模型(ISM)(课堂PPT)
8,9
7
L5={s7}
L 1 s1 , s4L 2 s2 , s5 L 3 s3L 4 s6 , s8 , s9L 5 s7
L1
s
,
1
s4
L 2 s 2, s 5
L3 s3
L 4 s 6, s 8, s 9
L5 s7
系统结构模型
含义
article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 孙慧, 周颖, 范志清
article
article
article
article
总结
Thank you!
则称M为系统A的可达矩阵。其中,I为单位矩阵。 可达矩阵表示从一个要素到另一个要素是否存在连接的路径。
ISM方法的基本步骤
要素关系表
邻接矩阵
可达矩阵
层次划分
➢ 可达集 P(si): P s i s jm i j1i 1 ,2 , ,n ➢ 先行集 Q(sj): Q s i s im j i1i 1 ,2 , ,n
M-L1-L2
层次划分
si
P(si)
Q(si)
P(si)∩Q(si)
层次
2
2Hale Waihona Puke 2,3,6,7,8,92
3
2,3
3,6,7,8,9
3
5
5
5,6,7,8,9
5
6
2,3,5,6
6
6
L2={s2,s5}
7
2,3,5,7,8,9
7
7
8
2,3,5,8,9
7,8,9
8
9
2,3,5,8,9
7,8,9
9
第五章ISM法及应用zyf(最终版)
27
ISM工作原理图
意识模型
SiRSj
要素及其关 系集合
推断
可达矩阵
分检
修正
骨干矩阵
作图
分析报告
要素及其关 系集合
人 计算机
解释
递阶结构模 型(多级递阶 有向图)
5.4.4 ISM法——基本概念
(1)A(Si)——没有回路的上位
集,指Si与A(Si)中的要素有 关,而A(Si)中的要素与Si无 关,即存在着从Si到A(Si)单 向关系,从有向图上看,从 Si到A(Si)有有向边存在,而 从A(Si) 到Si不存在有向边。 (2) B(Si)——有回路的上位集 ,指Si与B(Si)间的要素具有 回路的要素集合,从有向图 上看,从Si到B(Si)有有向边 存在,而从B(Si) 到Si也存在 有向边。 (3)C(Si)——无关集,指既不 属于A(Si),也不属于B(Si)的 要素集合,即Si与C(Si)中要 素完全无关。
25
☆适于运用ISM法的准则:(1)想抓住问题的本质;
5.4.3 ISM的工作程序 1、组织实施ISM的小组 2、设定问题 3、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4、根据要素明细表构思模型,并建立邻接 矩阵和可达矩阵 5、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后建立结构模型 6、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ISM解释结构化模型技术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0 0 1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0 0 ( A I )2 0 0 0 0
1 0 0 ( A I )4 0 0 0 0
S3
R=
S4 S5 S6 S7
系统工程第五讲--ISM(解释结构模型)
系统⼯程第五讲--ISM(解释结构模型)第五讲解释结构模型法本章学习要点解释结构模型法是⽤于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的⼀种专门研究⽅法,作⽤是能够利⽤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揭⽰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具体操作是⽤图形和矩阵描述出各种已知的关系,通过矩阵做进⼀步运算,并推导出结论来解释系统结构的关系.本章介绍了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解释结构模型法应⽤的具体步骤;以“⽹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分析”为案例说明解释结构模型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明确有向图、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的含义,掌握解释结构模型法应⽤的步骤,熟练运⽤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解决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本章内容结构系统结构的有向图⽰法有向图的矩阵描述邻接矩阵的性质可达矩阵系统要素分析建⽴邻接矩阵进⾏矩阵运算,求出可达矩阵对可达矩阵进⾏分解差异特征要素分析要素强弱分析解释结构模型分析WBT的层级模型与因果关系分析第⼀节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定义: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lingMethod,简称ISM⽅法)ISM⽅法是现代系统⼯程中⼴泛应⽤的⼀种分析⽅法,它在揭⽰系统结构,尤其是分析教学资源内容结构和进⾏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教学过程模式的探索等⽅⾯具有⼗分重要作⽤,它也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种专门研究⽅法。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法有向图形——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情况的⼀种模型化描述⽅法。
它由节点和边两部分组成节点——利⽤⼀个圆圈代表系统中的⼀个要素,圆圈标有该要素的符号;边——⽤带有箭头的线段表⽰要素之间的影响。
箭头代表影响的⽅向。
例1:在教育技术应⽤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其过程可以简单表⽰为:教师设计CAI课件提供给学⽣⾃主学习,CAI课件通过计算机向学⽣显⽰教学内容,并对学⽣提问,学⽣根据计算机的提问作出反应回答。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
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展示系统内 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系统结构 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ISM法与鱼骨图的比较
鱼骨图
主要用于问题原因分析,通过树状结构 展示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强调问题原 因的分类和层次。
VS
ISM法
不仅可用于问题原因分析,还可用于系统 结构分析和解释,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展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系 统结构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要素之间的关系。
模型分析
结构分析
分析解释结构模型图,了解系统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和相互作用。
功能分析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图,分析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特性。
优化建议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图,提出对系统的优化建议和改进 措施。
PART 03
ISM法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企业战略规划
1 2 3
确定企业核心能力
通过ISM法分析企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系统要素之间的 复杂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系统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 一步揭示系统内部结构和动态变化,提高模 型的准确性。
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系统结构和行为。
建立多层次、多尺度模型
考虑系统的多层次、多尺度特征,建立更为 精细和全面的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系统结 构和行为。
结合其他方法提高分析效果
01集Leabharlann 多种方法结合其他系统分析方法,如流程 图、因果图等,形成更为完善的 系统分析方法体系。
02
引入定性分析方法
03
加强定量分析
将定性分析方法引入ISM法中, 以更好地理解系统要素之间的关 系和结构。
解释结构模型
T {S︱ i Si N, R( Si ) A( Si ) A( Si )}
16
(二)模型的建立步骤
(1)区域划分
所谓区域划分,就是把要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可达与不可达, 并且判断哪些要素是连通的,即把系统分为有关系的几个 部分或子部分。 例,有下列邻接矩阵
0 1 0 A 0 0 0 0
S1 S1 1 R ' S3 0 S4 0
S3 S 4 1 1 1 1 0 1
14
三、模型的建立
(一)相关定义 1、可达集R(Si) 要素S可以到达的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可达集,并用R(Si) 表示 R(Si ) {S ︱ j S j N, r ij 1}
几个相关的数学概念
3、可达性矩阵(Reachability Matrix) 可达矩阵R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 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可达矩阵R有一个重要特性,即推移律特性。当Si经过长 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SK,而SK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 达Sj,那么,Si经过长度为2的通路必可到达Sj。通过推移 律进行演算,这就是矩阵演算的特点。 所以说,可达矩阵可以应用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并 经过一定的演算后求得。
假设和图、矩阵的有关运算,可以得到可达性矩 阵;然后再通过人-机结合,分解可达性矩阵,使 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级递阶结构形式。
(三)性质
(1)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结构模型是由节点 和有向边构成的图或树图来描述一个系统的结构。 节点用来表示系统的要素,有向边则表示要素间所 存在的关系。 (2)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3)结构模型除了可以用有向连接图描述外,还可 以用矩阵形式来描述。矩阵可以通过逻辑演算用数 学方法进行处理。
系统工程论文ISM
系统工程ISM论文摘要: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关系,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应用C语言编程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
为了举例说明,我们举我校食堂拥挤问题,来对编程进行检验,进而研究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ISM;编程;C语言;食堂拥挤1 引言本次试验的目的是编写程序设计快速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解释信息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食堂拥挤问题的算法,使我们对系统工程解决社会经济等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计算机的支持获得深刻的理解,进而懂得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校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细节问题都成了师生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学校食堂的问题日益成为师生们关心的重点。
可以看到,食堂经常出现很长的排队情况。
拟定用这个例子作为突破点,进行计算机的ISM方法实现,我们首先组建了一个ISM 研究小组,共四人,研究出现该拥挤问题的原因。
经过小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讨论,我们初步整理出了问题构成的要素。
2ISM方法的编程实现2.1 ISM的算法设计步骤(1)信息工程大学食堂拥挤问题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校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细节问题都成了师生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学校食堂的问题日益成为师生们关心的重点。
可以看到,食堂经常出现很长的排队情况。
针对该拥挤问题,我们首先组建了一个ISM 研究小组,共四人,研究出现该拥挤问题的原因。
经过小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讨论,我们初步整理出了问题构成的要素。
(2)选择构成食堂拥挤问题的要素;在形成对食堂拥挤问题初步认识的意识模型基础上,本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定义了影响食堂客源的各要素,系统共有11个要素所组成,见表1。
要素集合为A,表达式:A= {A1,A2,A3, (11)表1 系统构成要素(3)针对信息工程大学大食堂拥挤问题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系统中这11个要素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将这种影响关系用矩阵,即邻接矩阵来表示。
工业系统工程ISM(完整)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原理及应用
1
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ISM (一) 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 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整体。结构即组 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 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 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在研究和解决这类系统问题 时,往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的结 构分析,以求得对问题全面和本质的认识。
4
ISM
(二)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
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集合、有向图 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 的某种结构。
5
ISM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所组成,其集合 为S,则有:
S={S1,S2,…,Sn}
aij= 1 aij= 0
Si对Sj有某种二元关系 Si对Sj没有某种二元关系
18
ISM
一般情况下,建立邻接矩阵前,根据ISM工 作小组成员的实际经验,对系统结构先有一个 大体的或模糊的认识,可以建立一个构思模型; 接着,回答Si与Sj是否有关,这样即可构造出系 统的邻接矩阵A,并可事先设想的构思模型进 行比较和调整。
12
意识 模型
SjRSj?
要素及其关 系集合
推断
修正
分析报告
(人) 计
算 机
解释结构 模型
解释
可达矩阵
ISM
分检 骨架矩阵
作图 递阶结构模型 (多级递阶有向图)
13
ISM
由图可知,实施ISM技术,首先是提出问题,组建ISM 实施小组;接着采用集体创造性技术,搜集和初步整理 问题的构成要素,并设定某种必须考虑的二元关系(如 因果关系),经小组成员及与其他有关人员的讨论,形 成对问题初步认识的意识(构思)模型。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
P6(保障养老) P7(污染程度)
1 01 1 00
0 1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1 1
P8(国民收入)
1 01 0 10 0 0 0 0 0 0 0
P9(食物营养) P10(培养成本) P11(出生率)
1 01 0 00 0 0 0 0 0 0 0 由于邻接矩阵与有向连接图1-1对应,因此,
下表列出了影响人口总量的所有影响因素,这 些因素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统P,我们简称 这个系统为“人口总量系统”。
7 /30
2024/2/8
8 /30
因素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人口总量系统”因素名称 期望寿命(平均寿命)
医疗保健 生育能力 计划生育政策 思想、风俗习惯 社会保障(养老) 污染程度 国民收入(生活水准) 食物营养 人口培养成本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总量
12 /30
2024/2/8
§1 建立系统整体层次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有向连接图、回路与环 1、有向连接图 假设有一个n元素所组成的系统,其元素(因素、或要素)用节点Pi表
示,元素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仅假定为是因果关系)用带箭头的边
表示,则该系统可以构成一有向连接图,如下:
13 /30
2024/2/8
起的)系统P直观的整体层次结构关系问题* 直观的、整体层次结构关系。
问题阐明判断:是,这终止阐明,并对问题标 *;否则,直至阐明问题。
2 /30
2024/2/8
注:解决问题等价目标T(1)与解决问题等价目标 T(2)之间,实际上存在“隶属”关系。这种关系 在问题-目标列表中无法表达出来。
我们用问题-目标树图表示如下:
系统工程ISM课程设计
1.引言1.1 设计目的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运用ISM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提高学生系统分析以及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2设计的意义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
与此同时应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设计者能很好地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以便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配任务,使得设计者明确如何准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1.3设计的内容在明确问题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原有问题得以优化,达到设计的目的。
同时对用到的方法加以详细的阐述,对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步骤做以具体的安排。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方法)法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找到最优的方案。
1.4设计任务在对实际问题实际调查过程中,明确现有问题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的编程计算找到最优的方案,使最终的方案在原始方案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更进一步的改进原始的方案,从而满足现实的需求,以节省成本,赢取利润.。
此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首先对影响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的因素,然后利用此方法解决关键因素引起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逐层逐次的分解和分析之后,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模型ISM(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邻接矩阵的数学形式 (图论-矩阵)(见后面) 设系统S 有n 个元素, S=[e 1、e 2、…e n ] 则邻接矩阵A = 111112112212221121212n n n n n nn nS e a a a S e a a a S e a a a nS S S e ee ⎡⎤⎢⎥⎢⎥⎢⎥⎢⎥⎢⎥⎣⎦1 当S i 对Sj 有影响 其中各元素 a ij =0 当S i 对Sj 无影响这是布尔矩阵,应遵循布尔矩阵运算规则①逻辑和 AUB =C (C 为布尔矩阵对应元素)c ija ij Ub ijmax {},ij ij a b②逻辑乘 A B =C (C 为布尔矩阵对应元素) cijaijbijmin {},aij bij③A 和B 乘积 AB=D d ij a i1 b 1j a 12b 2j …{}in njik kj i11j i22j in nj 1a b a b =max min(a ,b ),min(a ,b ),,min(a ,b )n k =邻接矩阵的性质①邻接矩阵与系统结构模型图一一对应12345123450000010000100100010000100e e e e e e e e e e ⎡⎤⎢⎥⎢⎥⎢⎥⎢⎥⎢⎥⎢⎥⎣⎦③邻接矩阵A 转置后的A T 是与A 相应的结构模型图箭头反过来后的图的相应的邻接矩阵010001010⎡⎤⎢⎥⎢⎥⎢⎥⎣⎦123123000101010e e e e e e ⎡⎤⎢⎥⎢⎥⎢⎥⎣⎦③邻接矩阵中如有一列元素都是0(如第I 列),则e i 是系统的源点,如图中的(e 5),如有一行(如K 行)元素全为0,则e k 为汇点,如图中的e 1④如果从e i 出发经k 段支路到达e j , 我们就说e i 与e j 之间有“长度”为k 的通路存在。
我们计算A K ,得出的n ×n 方阵中各元素表示的便是相应各单元间有无“长度”为k 的通路存在。
以上图为例122345000000000000000100001000000000100101001000100001000010010010001000010010010e e e e e A ⎡⎤⎡⎤⎡⎤⎢⎥⎢⎥⎢⎥⎢⎥⎢⎥⎢⎥⎢⎥⎢⎥⎢⎥==⎢⎥⎢⎥⎢⎥⎢⎥⎢⎥⎢⎥⎢⎥⎢⎥⎢⎥⎣⎦⎣⎦⎣⎦三行三列的1表示e 3对e 1有经过e 4的间接影响 四行一列的1表示e 4对e 1有经过e 3的间接影响⑤如果我们需要知道从某一单位出发可能到达哪一些单元,则可以把A (直接地)、A 2,A 3…(间接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取 R =A A 2A 3…A n有时为方便起见,我们认为任何Si 到自身也是可达的,这再加一个单位短阵,取 R =I A A 2A 3…A n我们称R 为可达矩阵,R 也是n ×n 方阵,其每元素C ij 表明S i 可否达到S j R 的简便算法(上式占有存贮单元多) 考虑到(I A )2=[I (I A )][A(I A)]=I A A 2 以此类推 (I A )n =I A A2…A n =R 所以只算(IA )n 就可以了不仅计算量少,而且存储中间结果少,R =(IA )5=51000000000100000100010000110000010*******0110000100010010110000010010010111⎡⎤⎡⎤⎡⎤⎡⎤⎢⎥⎢⎥⎢⎥⎢⎥⎢⎥⎢⎥⎢⎥⎢⎥⎢⎥⎢⎥⎢⎥⎢⎥=⎢⎥⎢⎥⎢⎥⎢⎥⎢⎥⎢⎥⎢⎥⎢⎥⎢⎥⎢⎥⎢⎥⎢⎥⎣⎦⎣⎦⎣⎦⎣⎦它表明,e 1能达到本身,e 2可达e 1,e 2,e 3;e 4可达e 1,e 3,e 4;e 5可达e 1,e 3,e 4和本身e 5⑥如有回路存在,R 中必有子矩阵是满阵,如R 中三,四行和三,四列元素都是1,对应于e 3和e 4的回路,我们称从e 3到e 4与e 4到e 3都有连接的关系称为强连接。
⑦如结构模型图中无回路,则必然有这样一个()v v n ≤存在,使得0,K A K v =≥如果从可达矩阵看,则必然是T RR I =设已知 可达矩阵1000011000101101011010111⎡⎤⎢⎥⎢⎥⎢⎥⎢⎥⎢⎥⎢⎥⎣⎦求其结构模型图?共有五个步骤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 (1),[]1();S S Z Z ⎡⎤∏⨯=⎣⎦关系划分(2),[]212(),,,,k E L L L ∏=级别划分(3),[]3(),E I K ∏=分部划分(4),判明4()k L ∏是否强连接(有否回路)? (5),[]512(),,,,P E C C C ∏=如有强连接,求最大回路?SM 是由人和计算机通过多次对话建立起来的。
建模步骤一般工程系统因系统由各个零件和子系统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邻接矩阵比较容易得到;但复杂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系统则可达矩阵易得 (因为容易判断有无关系),但邻接矩阵不易得(分不清直接、间接)所以分两步:第一步:先通过人机对话求可达矩阵; 第二步:再经过一定处理求结构模型。
第二步:由可达矩阵求结构模型为构成结构模型,需划分关系,明确系统的层次与结构细节。
(一)关系划分1()S S ∏⨯按各元素之间是否可达,划分为两大类,Z Z ;存在关系为Z ,否则为Z 。
根据可达矩阵,元素是1或0,很容易划分。
公式为[]1();S S Z Z ⎡⎤∏⨯=⎣⎦已知某系统表达矩阵为12345671234567100010101000000010110.010100000001000010110000010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共49个元素,有15个1,34个0,划分后:[]1();[(1,1),(1,5),(1,7),(2,2),(3,3),(3,5),(3,6),(7,5),(7,7)][(1,2),S S Z Z ⎡⎤∏⨯==⎣⎦(1,3),(1,4),(1,6),(7,6)](二)级别划分2.1对每一单元Si 我们把Si 可达的单元汇成一个集合,称为Si 的可达集(或后果集)R(Si);再把所有可达到Si 的单元汇成一个集合,称为Si 的前因集A(Si)。
从可达矩阵很容易得到这两个集合。
在Si 行中元素为1的列单元都在R(Si)之内, 在Si 列中元素为1的行单元都在A(Si)之内,2.2 Si 为最上级单元的条件为()()()i i i R S R S A S ={}212(),,,k S L L L ∏=得出最上级,暂时去掉,用同法可得次一级。
可用公式表示级别划分为便于表达,可引入第零级L 0,它是个空集0L φ=,则各级中元素的迭代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述:{}011111()()()j i j j i j i j i L S S L L L R S R S A S ----=∈----=其中1()j i R S -与1()j i A S -分别表示从(011j S L L L -----)子集中求得的Si 的可达集与前因集。
实际应用时用下列的表。
2.3表 表一 从表中可见,L1=[2,5](最上级的单元) 表二 L 2=[3,4,6,7]——第二级去掉3,4,6,7按012S L L L ---去找可得 表三因此 L 3=[1](三)分部划分3()S ∏把系统划分成为无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几个部分,步骤自下而上。
第一步首先求底层单元B()i A S()i A S()i A S{}()()()i i i i B S S A S A S R S =∈=本例1,3,4,6四个单元合乎上述条件第二步再求哪些单元和它们是在一个部分(有向图)之 内。
如Si,Sj 的可达集有共同单元就是R(S i ) ,R(S j )的交集不是空集。
[()()]i j R S R S ≠∅则它们是同一个部分之内本例中,R(1),R(3),R(5),R(6),R(7)中有共同单元S 5,即[(1)(3)(5)(6)(7)][5]R R R R R =≠∅所以13567,,,,S S S S S 在一部分里,而因为4()R S 中与S 1,S 3,S 6无共同单元。
所以可以肯定S 4不在这一部分之内:[][][](1)(4)(3)(4)(6)(4)R R R R R R ===∅第三步2()S ∏我们再根据各可达矩阵中的单元,就可以确定,S 5与S 7是在S 1,S 3,S 5,S 6那一部分里,S 2在S 4那一部分里,因此[][]{}3()1,3,5,6,7;2,4S ∏=,我们从横的方面把七个单元分为两块(四)是否强连接单元的划分4()S ∏4.1判别准则如某单元不属于强连接部分,则对本层来说,它的可达集正是它本身,即()k i L i S R S =k l R 中k L 表明只对K 级这一层言这样,可得各层类是否有强连接 (级)分成两类,一内的,称I 类; 即 []4(),k L I k ∏=,I 和K 中很可能有一个是空集∅,但不都是空集。
4.2按不同集区分 在本例中,第一级 1(2)2;(5)5L L R R == 本级只有这两个单元,故[][]{}41()2,5;L ∏=∅第二级22(3)[3,6];(7)7L L R R ==22(4)4;(6)[3,6],L L R R ==因此[][]{}42()4,7;3,6L ∏=对第三级而言3(1)1L R = 因此[]{}43()1;L ∏=∅从上面划分可知在本层内,1,2,4,5,7全不在强连接内,3,6在强连接之内,而3,6又在第二级,所以第二级有一个强连接。
(五)强连接子集的划分5()S ∏这里的划分是要把具有强连接的子集回路划分出来512()[,,]y S C C C ∏=其中i C 表示一个最大回路集,Y 是这种回路的数组。
这里讲的“最大”是指如果在这个集合中再增加一个元素,就会破坏回路的性质。
本例中Y=2,[3,6]经过五步划分,可构成结构模型如后 第一步由2()S ∏已知第一级2,5; 第二级3,4,6,7; 第三级10 (纵)(2)从3()S ∏可知(横)可分两个部分。
即图中划在左、右两边的1,3,5,6,7和3,6 (3)从4()S ∏与5()S ∏划分可知3,6为强连接回路;(4)再从1() S S∏⨯可知:存在下列关系:17;35;65;75;42→→→→→利用这些关系划在图上,可得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