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PIV数据坏点剔除方法
基于POD和DMD的60°交叉管绕流分析
基于POD和DMD的60°交叉管绕流分析
张嶔;杨青青;唐也婷;王天源
【期刊名称】《船舶力学》
【年(卷),期】2024(28)3
【摘要】本文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分析雷诺数Re=200时三维60°交叉管在间隙比G=4下的涡量数据,并探究尾涡的演变规律。
分析结果表明:尾流场中的涡流尺度及重要程度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少数低频模态便可主导大尺度流动现象,而高频模态主要丰富尾流场中的小尺度湍流细节;上下游圆柱的涡结构以0.19 Hz的频率从两圆柱脱落,并在相同的频率下以平行形态向下游演变;上游圆柱脱落涡与下游圆柱的相互作用导致下游圆柱涡激振动明显,并产生多个高频升力频谱峰值。
【总页数】9页(P400-408)
【作者】张嶔;杨青青;唐也婷;王天源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
【相关文献】
1.基于Gappy POD方法的翼型流场分析
2.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数值模拟及涡结构分析
3.椭圆柱绕流尾迹的PIV测量及DMD分析
4.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粘
弹性流体圆柱绕流分析5.DMD和POD方法对跨声速压气机非定常流场的模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OD方法在风洞试验二维速度场分析中的应用
POD方法在风洞试验二维速度场分析中的应用巴玉龙【摘要】针对风洞试验二维速度流场,构建了正交分解与流场重构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鼓包背风面PIV瞬时速度流场进行分解,发现阶数越低的模态对原始流场的能量贡献率越大,代表了流场中的低频、大尺度流动结构;反之,阶数越高的模态对原始流场的能量贡献率越小,代表了流场中的高频、小尺度流场结构等信息.通过对流场进行低维重构,发现前4阶重构流场几乎不受一些小尺度旋涡的影响,很清晰地显示了流场的主要结构.【期刊名称】《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POD;模态;风洞试验;流场重构【作者】巴玉龙【作者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201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1.7飞机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进行大量风洞试验,试验中经常需采集大量数据。
因此需发展一种后处理方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后处理,以得到其中蕴含的最主要信息,从而帮助飞机设计者认识到试验本质。
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简称POD)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解决复杂的多元非线性问题。
POD的本质就是将一系列的测量数据分解为若干模态,各模态所含能量不同,其中能量最高的就是最主要的流动结构。
如果被测流场是由几个主控结构组成的,那么通过POD方法就可将这几个结构按能量高低依次展示出来,从而找出在流场中起主控作用的流场结构。
POD方法最早在1967年提出,Lumley等[1]将其引入到流体力学的分析中。
POD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lassic POD,主要针对同一图像中不同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另一种是Snapshots POD,主要针对相同位置的点,对沿时间轴分布的多幅图片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近年来,POD方法被大量应用到科学研究与工程试验中。
阳详等[2]将POD方法应用在数值模拟得到的径向旋转方通道内的湍流数据处理中,得到湍流大尺度结构,加深了对湍流结构的认识。
一种使用POD分解法消除流场壁面麦克风阵列噪声信号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使用POD分解法消除流场壁面麦克风阵列噪声信号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南,李卓越
申请号:CN201610802800.4
申请日:20160906
公开号:CN106289506A
公开日:
201701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使用POD分解法消除流场壁面麦克风阵列噪声信号的方法。
在使用麦克风阵列测量流场壁面脉动压强分布情况的过程中,会得到混杂噪声信号的流动压强信号。
基于噪声信号和流动压强信号之间的传播速度差异,我们尝试使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及由声压传播规律建立的参数方程拟合手段,对周期性激励下的背向台阶流场底板压强仿真及实际信号进行分解,并分别通过理论推导,仿真模拟及实际运用方式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证明。
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分离声压信号以利于对流场脉动压强的分布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满足运用条件时最大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地址: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谱表示法模拟风场的误差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谱表示法模拟风场的误差
胡亮;顾明;李黎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11(030)004
【摘要】推导了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型谱表示法模拟所得平稳正态脉动风场的偏度误差和随机误差.从POD型谱表示法的模拟公式出发,推导了Ⅳ变量风场模拟结果序列的样本均值、相关函数、功率谱函数和根方差等前二阶矩统计特征的时域估计表达式;并证明了时域估计相关函数是正态过程,功率谱函数为非正态随机过程.进一步,计算上述样本时域估计二阶矩特征的均值和根方差,即得到了POD型谱表示法模拟所得风场的各统计量时域估计的偏度误差和随机误差,并以此给出了误差计算的通式.算例中统计误差和理论误差值的对比验证了所推导的解析解.
【总页数】5页(P12-15,20)
【作者】胡亮;顾明;李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24;TU973.31
【相关文献】
1.两类谱表示法模拟风场误差对比分析 [J], 胡亮;顾明;李黎
2.谱表示法模拟风场的误差分析 [J], 胡亮;李黎;樊剑;方秦汉
3.基于相干函数矩阵的风场本征正交分解 [J], 胡亮;顾明;李黎
4.基于石沅台风谱的输电塔风场数值模拟 [J], 黄国胜;刘树堂;韩林田
5.基于谱元法的复杂地形风场大涡模拟 [J], 胡伟成;杨庆山;闫渤文;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谱表示法模拟风场的误差_胡亮
Errors produced with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based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in wind velocity field simulation 2 HU Liang1, ,GU Ming1 ,LI Li3
[5 ] 稳定、 易于实现且计算效率可以接受 , 因而得到了较 多应用。而谱表示法又可分为基于功率谱矩阵 Chol-
率, 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结果的各态历经性
[2 ]
[6 - 8 ]
。
对于一维多变量过程, 谱表示法并不能保证模拟 , 因此对每一个模拟得到的风场 相关函 样本序列进行时域统计所得前二阶矩 ( 均值、 数、 谱函数、 根方差) 估计值并不与目标值完全相等, 而 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有时甚至是相当大的误差; 例如, 当两点相距远时, 则模拟风速互相关函数的时域估计 值往往会淹没在误差中以至不可辨认。 对此种非各态 历经风 场 模 拟 算 法 的 误 差 计 算, 已有少量的数值结 果
但尚缺少系统性的分析; 胡亮
[11 ]
曾进行了一些
初步工作, 以偏度误差和随机误差 ( 分别表示估计值对 目标值的平均偏离和围绕目标值的波动程度 ) 作为衡 量时域估计值向目标值接近程度的标准, 系统分析了 原型谱表示法的模拟误差。 11] 本文将沿用参考文献[ 的思路, 对 POD 型谱表
第4 期
示目标值) , 则 POD 型谱表示法的模拟公式为: V( t) =
NS M
∑ ∑2 k =1 l =1
Δω 槡 η k ( ω l ) φ k ( ω l ) cos( ω l t + θ kl ) 槡
0 VV
本征正交分解在发动机缸内流场拟序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本征正交分解在发动机缸内流场拟序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秦文瑾; 齐观超; 汪涛; 周磊; 贾明; 解茂昭【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9(041)009【总页数】8页(P998-1005)【关键词】缸内流场; 大涡模拟; 本征正交分解; 拟序结构【作者】秦文瑾; 齐观超; 汪涛; 周磊; 贾明; 解茂昭【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前言发动机工作时,缸内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相互之间强烈耦合。
所有过程的发生均依托于缸内湍流场,可见对缸内湍流场的科学认识是正确理解其他物理化学现象的前提。
湍流场内分布着各种不同尺度的涡团结构,其中大尺度涡团更多地受到宏观整体流动环境的影响,而最小尺度涡团则在Kolmogorov尺度被耗散掉。
各种尺度涡团通过经历生成、发展、破碎和再生等过程,对瞬态流场施加影响。
众所周知,大尺度涡团往往携带着大部分的流场湍动能,这些涡团又可被称之为拟序结构,它们在湍动能的产生和输运过程中产生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还没有对拟序结构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将其描述为在时间性上具有准周期属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形态的流体组织结构。
近来,先进的光学诊断技术,如粒子图形测速技术,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如大涡模拟,均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研究湍流拟序结构的强有力工具。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工具记录和再现瞬态流场信息,并形成完整的流场数据库,为下一步的湍流场拟序结构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为实现从湍流背景中有效地识别和提取拟序结构,非线性数学方法的使用成了必要环节。
Lumley将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引入到湍流研究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手段和思路[1]。
该方法可以将无穷维的非线性系统进行降维近似,对湍流场而言,POD可将瞬态速度场表示为一组POD模态的线性组合,模态反映着原瞬态流场空间内不同结构信息,并且相互之间线性无关,线性组合中各个模态对应的系数则反映着流场在时间演变上的信息。
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
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是信号处理中常用的两种分解方法。
它们都能够将信号分解成多个正交的子信号,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信号。
本征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信号分解方法。
它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多个正交的空间特征模态,每个特征模态都代表了信号中的一种空间结构。
这些特征模态按照其重要性排序,通常只有前几个特征模态包含了信号中绝大部分的能量。
本征正交分解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取信号中的空间结构信息,对于大气、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的信号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则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信号分解方法。
它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多个动态模态,每个动态模态代表了信号中的一种时间动态特征。
这些动态模态按照其重要性排序,通常只有前几个动态模态包含了信号中绝大部分的能量。
动态模态分解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取信号中的时间动态信息,对于流体力学、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信号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将信号分解成多个正交的子信号,这使得它们在信号降维和特征提取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不同之处在于本征正交分解更加适用于空间结构信息的提取,而动态模态分解更加适用于时间动态信息的提取。
值得注意的是,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都是一种线性分解方法,它们都假设信号是线性可分的。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信号是非线性的,则需要使用非线性分解方法,如小波分解、奇异值分解等。
本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是信号处理中常用的两种分解方法,它们在信号降维和特征提取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解方法,并结合其他信号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PIV数据坏点剔除方法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 )的PIV 数据坏点辨识方法摘要:1.引言: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像互相关的激光测速技术。
在进行PIV 实验的过程的由于示踪粒子浓度不均匀、激光强度分布不均、粒子成像质量差等原因容易造成互相关峰值不确定1,出现所谓的“坏点”。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3D3CPIV 2, 3,由于在重构空间粒子场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引入虚假粒子,进一步增加了流场中了坏矢量。
因此,坏矢量的剔除和重建是PIV 数据后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通过对比该点误差与周围3*3或5*5邻域内平均误差来确定该点是不是坏点。
目前比较通用并且效果很好的是Westerweel 和Scarano 提出的归一化中值检测方法4(normalized median test )。
考虑一个位移矢量0U 和其周围33⨯的相邻矢量12345678{,,,,,,,}U U U U U U U U 。
用m U 表示12345678{,,,,,,,}U U U U U U U U 的中值,用i r 表示残差,定义为i i mr U U =-(i=1,2,…8)。
0U 的残差用i r 的中值m r 归一化后得到下面的公式:0*0mm U U r r ε-=+其中ε是与流场的平均噪音有关的量,一般设为0.1-0.2 pixel 。
对于平面PIV ,*0r 的阈值设为24,大于该阈值的点被认为是坏点。
其他坏点识别的方法与该方法原理相同,基本上都是基于相邻点的统计特性判断该点的性质。
这种方法有缺陷,一是只能用到少量相邻点的值,忽略了流场的全场特性;二是局部相邻点的速度矢量很有可能也是坏点,导致判断的结果不可靠;三是*0r 的阈值需要根据流中坏点的多少确定,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精确的知道坏点所占的比例。
因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POD 的坏点检测方法。
该方法对周期性或类周期性流场PIV 数据的后处理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第二节简单的介绍了本征正交分解的原理,推导了POD 与流场湍动能的关系;在第三节对流场的误差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误差对POD 分解的影响以及详细的介绍了基于POD 的坏点剔除方法;一个真实PIV 计算出的流场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坏点剔除并和归一化中值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这在第四节给出;第五节是结论。
PIV流速仪简介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PLIF,型号:PIV/PLIF,品牌:TSI技术参数1.无接触测量速度矢量,同时测量一个面上的速度场2.测量精度高.3.测速范围宽:0-超音速4.原理简单,受外界影响小5.应用面广,可以用于微尺度流动测量(微米量级),也可用于风、水洞测量,多相流测量6.新推出的High Frame PIV系统响应频率能够到达10kHz,大大提高了PIV系统观测流场时序变化的能力。
7.Insight3G 软件提供POD(本征正交分解)功能,优化的立体标定技术和SRPV (超精细粒子速度场)功能,支持海量数据传输系统(HyperStreaming Image Transfer System)8.PIV可以升级到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系统,同时测量流动的速度场和温度、浓度场。
仪器介绍PIV是粒子图像测速仪的简称,是传统的流动显示技术的发展。
利用PIV技术能够同时获得流场中一个面上多点的速度,它结合了激光技术、跨帧CCD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使得对流动测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其原理如下:由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通过由球面镜和柱面镜形成的片光源镜头组,照亮流场中一个很薄的(1-2mm)面;在于激光面垂直方向的PIV专用跨帧CCD相机摄下流场层片中的流动粒子的图像,然后把图像数字化送入计算机,利用自相关或互相关原理处理,可以得到流场中的速度场分布。
基本组成:脉冲激光器,染料激光器(PLIF系统),显微镜以及配套物镜片(MicroPIV系统),光源镜头组,光臂,PIV专用跨帧CCD相机,3维标定系统,配套镜头,处理软件。
TSI的PIV系统有着独特的专利技术:Hart相关算法能够节约大量的处理、运算时间(提高30多倍),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提高单位面积的速度矢量,可以保持高分辨率的情况下测量大流场。
新推出的Insight3G软件可以兼顾PIV 和PLIF测量,同时测量温度场和浓度场和速度场。
本征正交分解 英语
本征正交分解英语本征正交分解(Canonical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简称COD)是一种将多维数据分解为正交基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下面分步骤介绍COD的原理和应用。
1. 特征分解COD基于特征值分解(EVD),将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分解为特征向量矩阵和特征值矩阵。
协方差矩阵描述了数据各变量的相关性,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则描述了矩阵的主要特征。
通过特征值分解,可以将原始数据矩阵映射到新的正交空间上。
2. 正交化特征向量矩阵是列正交的,但可能存在行正交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正交化处理。
具体方法是对每个向量减去它在前面所有向量上的投影,可以保证最终得到的特征向量矩阵行列都是正交的。
3. 重构在COD中,矩阵的秩通常不等于其维度,因此在特征向量矩阵中只选择前几个最大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可达到保留大多数数据结构的目的。
通过这些特征向量和原始数据矩阵,可以重构出原始数据的近似值。
这里的重构是COD特有的,也是与其他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
COD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信号处理中可以用于提取信号主成分,去除噪声和背景干扰等;在图像处理中可以用于图像去模糊、降噪、图像压缩等;在机器学习中可以用于特征提取、降维、异常检测等。
COD通过对数据空间的线性变换,提取出数据中的主要特征,减少了数据维度,降低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从而有助于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精确度。
总之,本征正交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出数据的主要特征,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本征正交分解(pod)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本征正交分解 风压预测 风压场预测 风压场重建 降维方法 资料同化 空间插值 球壳屋盖 模态截断准则 本征正交分解法 显式方法 方差补偿技术 方差比 定日镜 四维变分 双坡屋盖 克里金法 中心流形 pod方法 ls方法 galerkin方法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风洞试验 风荷载模型 风振响应分析 风场重建 风场模拟 频率补偿 相干函数矩阵 模态修正 本征正交模态法(pod) 本征正交分解(pod) 本征正交分解
科研热词 本征正交分解 驻点 风致脉动响应 随机场 速度场后处理 超压分布 脱落模式 脉动风载荷 粒子图像测速 空间模态 流动控制 泡沫夹芯板 汽油机 模态叠加 时间坐标 拟序结构 循环变动 尾迹涡 大涡模拟 圆柱 合成射流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本征正交分解 相干结构 马场坪收费站 风洞试验 风振响应分析 风压场 颤振 随机模拟 识别 脉动风场 粒子图像测速仪 粒子图像测速(piv) 粒子图像测速 空间网架 湍流减阻 流致振荡 流场机理 泄爆 汽车爆炸 气动光学 桥梁工徎 本征正交分解(pod) 明渠湍流 改进加权本征正交分解 快照技术 开式方腔流动 平板断面 嵌套网格 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屋盖结构 大跨复杂体型屋盖 大尺度结构 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 噪声 合成速度 各态历经性 发夹涡群 分块分析 减阻水溶液 典型相关分析 光学畸变 互功率谱密度矩阵
飞行器大攻角复杂流动的POD和DMD对比分析
飞行器大攻角复杂流动的POD和DMD对比分析张扬; 张来平; 邓小刚; 孙海生【期刊名称】《《气体物理》》【年(卷),期】2018(003)005【总页数】11页(P30-40)【关键词】大攻角; 飞行器; 动力学模态分解; 本征正交分解; 数值模拟【作者】张扬; 张来平; 邓小刚; 孙海生【作者单位】[1]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2]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3]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4]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2引言三角翼、双三角翼或钻石翼布局在现代战斗机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失速迎角,产生更大的升力,其气动特性主要与背风区流场的旋涡非定常运动有关,因此对旋涡运动特性的分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测量是旋涡运动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为了避免对旋涡特性产生干扰,试验须采用非接触式流场测量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区域流场测量方法是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1].然而对于工程外形复杂非定常流动测量应用,目前的PIV技术工作量大,测量成本高,测量范围有限[2],因此相关工作开展较少.另一方面,相比以往工程中常用的Reynolds平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法[3]、脱体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4]等湍流模拟方法使数值计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工程问题中的复杂非定常流场,其优点是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流场数据,便于旋涡运动等非定常特性的分析.就非定常流动特征结构分析方法而言,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两种分析手段.POD方法是寻找一组最佳的标准正交基并通过其线性组合来描述任意瞬时流场.最早由Lumley将POD方法引入湍流研究[5],此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非定常流动的研究中.DMD方法是近年来由Schmid从Koopman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低维系统分解技术[6],并衍化出了最优化DMD [7](opt-DMD),最优模态分解[8](OMD)和稀疏改进DMD[9] (SPDMD) 等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体力学机理分析工具.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POD与DM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台阶流动、方腔流动、机翼流动、射流、圆柱绕流等外形相对简单的流动[10],本文则基于DES数值模拟将POD与DMD应用于接近实际复杂飞行器外形的大攻角分离流动,分析了背风区流场的旋涡运动非定常特性,并开展了POD与DMD的一些相关对比.1 数值计算方法1.1 流动控制方程积分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组可以写为如下形式Ω+∮∂Ω(Fc-Fv)dS=0(1)其中,Ω为控制体的体积,∂Ω为控制体的表面,dS为面积微元,W为守恒变量,Fc为无黏通量,Fv为黏性通量.1.2 湍流模型k-ω剪切应力输运两方程模型(SST)可以表述为β*kωβ式中,k和ω分别为湍动能和湍流比耗散率;μ和μt分别为层流和湍流黏性系数,ρ为密度.生成源项Pk,Pω和函数F1的形式以及系数β*,β,σk,σω,σω2的取值可参考文献[11].其中k变量方程破坏项β*kω,可改写为k3/2/lk-ω,lk-ω =k1/2/(β*ω)代表RANS长度尺度,将其替换为IDDES长度尺度lIDDES[12],即SST-IDDES模型β1.3 空间和时间离散格式方程(1)采用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2阶有限体积算法进行空间离散,采用2阶向后Euler[13]后插方法进行时间离散.黏性项采用中心格式计算,无黏项采用自适应耗散混合格式[14]计算,相应的无黏通量可写为如下形式σ(2)其中,FL为左侧边界面插值通量; FR为右侧边界面插值通量;σ为混合权函数,同时也是耗散调节函数.σ可取0~1,若σ=0,恢复中心格式.若σ=1,恢复迎风格式.格式耗散随σ的减小而减小.关于σ更多的详细信息可参考文献[15-16].为Roe平均矩阵[17]; UL为左侧插值变量; UR为右侧插值变量.插值过程中使用的梯度,采用Green-Gauss方法[18]计算.2 POD和DMD方法2.1 POD方法简介对某个流场变量采集一组瞬态信息{u1,u2,…,uN},将其重新描述为其中,ui表示第i时刻瞬态流场变量,vi表示减去平均值后的脉动量.POD方法则通过一组最优正交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vi,即式中,pj表示POD模态基函数,aj(ti)表示模态pj对应于ti时刻的模态系数.定义矩阵C=VTV,其中V={v1,v2,…,vN},进而求解特征值CAj=λjAj式中,λj表示特征值,Aj表示对应特征向量矩阵,即模态系数矩阵,Aj=[aj(t1),aj(t2),…,aj(tN)]T.将特征值按大小重新排列,则1阶POD模态与最大特征值对应,其余模态以此类推.进一步解出POD模态POD可以用能量[5]来衡量各阶模态对流场的贡献,能量定义为Ei=λi/λj2.2 DMD方法简介对于流场变量信息{u1,u2,…,uN},假设存在一个矩阵A使相邻时间层之间存在线性变换关系ui+1=Aui定义ψ0=[u1,u2,…,uN-1],ψ1=[u2,u3,…,uN],则可以给出如下关系ψ1=Aψ0=[Au1,Au2,…,AuN-1]对于矩阵A的寻找,DMD是用一个低维优化近似矩阵来代替A,其中的求解首先是对ψ0进行奇异值分解,即ψ0=UΣWH式中,U为左正交矩阵,Σ为奇异值对角矩阵,W为右正交矩阵,上标H表示复共轭转置,进而可求出近似矩阵ψ1WΣ-1对求特征值Λj=λjΛj,其中Λj表示与特征值λj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可以给出DMD 模态Φj=UΛj以及模态幅值,模态增长率gj=Re[lnλj/Δt],再进一步可重构出流场uj≈Φi(λi)j-1αi其中,(λi)j-1αi为模态系数.为了评估DMD对非定常流场重构的误差,文献[9]定义如下损失函数式中,ψDMD表示重构流场,表示Frobenius范数.3 战斗机大攻角分离流动数值模拟与分析3.1 数值计算概况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是一个类现代战斗机外形.网格如图2所示,由三棱柱、四面体、六面体、金字塔等单元混合组成,单元总数约2.9×107,网格点总数约1.25×107.计算来流条件为Ma=0.1,ReL=1.6×106(L为机身长度);时间步长为0.002 5L/U∞(U∞为来流速度).图3给出了SST-IDDES计算的升力、阻力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变化的情况,以及与风洞试验数据(平均值)[19]的对比.考虑到试验与计算存在一些细节差异(如洞壁干扰、支架干扰等),SST-IDDES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还是比较吻合的.从失速迎角附近的涡系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压力着色)来看,SST-IDDES流场具有较强的旋涡解析能力,可以观察到螺旋形涡破裂等非定常现象,因此本文利用SST-IDDES模拟的非定常数据进行后续的流场结构特征分析.图1 计算模型Fig.1 Computational model图2 计算网格Fig.2 Grid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由于POD和DMD的数据运算量很大,本文仅能采集有限的空间截面区域.样本采集区域位于x/L=0.6(x为纵向坐标,L为机身长度)截面,如图5所示,图中红色矩形内的区域为样本采集区域.采集区域的空间点数为 2 102,共采集了 2 000 个时间序列,采样对应的模型状态为攻角α=36°.从相应计算流场的瞬时Q涡量等值面(如图4所示)可以观察出机头涡、边条涡、机翼侧缘涡面等涡系结构,其中背风区流场最强的涡系结构为边条涡,它穿越了样本采集区域,在下游处涡核开始破裂.(a) Lift coefficients(b) Drag coefficients(c) Pitching moment coefficients图3 计算与试验对比Fig.3 Comparisons of numerical predic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图4 α=36° Q涡量等值面Fig.4 Iso-surfaces of Q-criterion at α=36°图5 样本采集区域Fig.5 Sampling area3.2 POD分解本文对脉动压力系数进行了POD分解,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前4阶模态系数的时间变化历程及其功率谱密度分布.mode 1与 mode 2可看作一对模态,它们的系数呈准周期性变化,两个系数的变化大约有一个π/2的相位差,两者频谱的主峰较为相似.mode 3与mode 4也可看作是一对模态,它们的系数变化更复杂一些,系数波动幅度小一些,两者的主频都接近mode 1和 mode 2主频的2倍.图8给出了模态的能量分布,其中mode 1占72.6%,mode 2占15.7%,mode 3占3.2%,mode 4占 2.5%.图9给出了前4阶模态的云图,可以发现mode 1与mode 2的极值区域大致呈交替分布,考虑到它们的系数变化约有一个π/2的相位差,这一对模态共同作用形成的压力扰动峰值区域会随时间旋转变化并依次经过这4个极值区域.根据重构流场(已在文献[20]给出),前2阶模态反映了涡核的螺旋运动,它们的能量占88.3%,包含了流场的主要特征,因此这一运动在此区域附近占主导.从mode 3与mode 4的值域分布以及系数变化的频谱,可以推测这对模态的扰动幅度相对较低,代表的是空间小尺度结构的影响.图6 POD模态系数的时间历程Fig.6 Time histories of POD coefficients图7 POD模态系数的功率谱Fig.7 Power spectral densities of POD coefficients图8 POD模态能量分布Fig.8 Energy distributions of POD modes图9 POD模态Fig.9 POD modes3.3 DMD分解及其对比图10 给出了脉动压力系数DMD分解的模态特征值分布,不难看出特征值是以共轭复数形式成对出现的.所有特征值几乎都位于单位圆上,这表明这一截面区域附近的旋涡运动是中性稳定的.模态系数幅值的大小反映了模态对流动贡献的大小[21],图11通过增长率与幅值的关系,进一步表明那些幅值大的模态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仅一些幅值小的模态有微弱增长或衰减.图10 特征值Fig.10 Eigenvalues图11 增长率与幅值关系Fig.11 Amplitudes as a function of growth rates按模态系数的幅值大小进行排序,图12~13给出了前6对模态系数随时间变化历程及其相应功率谱密度分布.(a) Real part(b) Imaginary part图12 DMD模态系数的时间历程Fig.12 Time histories of DMD coefficients(a) Real part(b) Imaginary part图13 DMD模态系数的功率谱Fig.13 Power spectral densities of DMD coefficients从图12~13中可以看出,同一模态系数的实部与虚部变化存在相位差(由于偶数阶模态系数的虚部与相应奇数阶模态系数的虚部仅存在180°相位差,此处省略了偶数阶模态系数的虚部变化),但幅值、频率相等.对比图6~7中POD相应数据可以发现,两者第1对模态的主频相等,POD的模态系数变化包含了多种频率成分,DMD的模态系数变化则非常接近单一频率的简谐运动.第1,2,3, 5对DMD模态的主频与POD模态的主峰频段重叠,而第4,6对DMD模态的主频与POD模态的次峰频段重叠,因此可以看作DMD将流场的一些主要特征运动提取为单频运动的组合,同时也反映出涡核的螺旋运动是多频运动的耦合.图14通过模态频率分布与幅值的关系进一步表明幅值大的模态都为低频率模态,而高频模态的幅值都很小.图14 模态系数频率与幅值的关系Fig.14 Amplitudes as a function of St从DMD模态数量与损失函数的关系看(见图15),随着模态数的增加, DMD重构流场能够逐渐接近原始流场,但需要较多的模态才能较好地逼近原始流场,而POD 模态的能量分布则更集中在前几阶.图16~17给出了前6对DMD模态的云图,由于模态值是以共轭复数形式成对出现的,此处省略了偶数阶模态的虚部值域分布.mode 1-2, mode 3-4, mode 5-6, mode 9-10可视为一组,它们的实部值域形状比较相似,而且与POD模态mode 1形状分布比较相似,它们的虚部值域形状同样比较相似,同时与POD模态mode 2形状分布也比较相似,只是虚部可能还存在180° 相位差.因此这几对DMD 模态与第1对POD模态类似都反映了涡核螺旋运动的特征结构,同时也表明DMD 对特征运动的描述更为详细.DMD模态mode 7-8, mode 11-12也可视为一组,但与POD模态mode 3, mode 4的相似程度差一些,这可能与空间小尺度结构更复杂有关.图15 DMD模态数量与损失函数的关系Fig.15 Relationship between DMD modes and loss function图16 DMD模态实部Fig.16 Real part of DMD modes图17 DMD模态虚部Fig.17 Imaginary part of DMD modes4 结论本文开展了现代战斗机模型复杂分离流动的DES数值模拟,并应用POD和DMD 方法对流场的非定常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基本结论如下:(1)飞行器背风区流场由一对边条涡的螺旋运动主导,旋涡破裂前在横向空间截面上流场是中性稳定的,同时主涡核的运动是多频耦合的;(2)虽然POD与DMD算法迥异,模态配对的方式不同,但DMD一些主模态的实部和虚部与POD的1阶和2阶主模态具有相似性;(3)POD模态的频率成分较为复杂,能量分布集中在前几阶主模态,因此流场重构的效率较高;(4)DMD将流场的主要特征运动提取为一些单频模态的组合,模态的频率成分单一,能量分布相对分散,因此流场重构需要的模态数量较多,但DMD对特征运动的描述更为详细,同时能够给出模态的稳定性.希望有后续试验数据对以上非定常特性的分析进行验证,同时也希望CFD手段能够对复杂工程试验形成补充.致谢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200701)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No.11532016和No.91530325)的支持.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刘平安,林永峰,陈垚峰,等.旋翼悬停状态桨尖涡测量方法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7,31(4): 39-44.Liu P A,Lin Y F,Chen Y F,et al.Blade tip vortex measurements of a hovering rotor[J].Journal of Experiments in Fluid Mechanics,2017,31(4): 39-44 (in Chinese).[2] 曹晓东.客机座舱内空气流动特征2D-PIV实验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16.Cao X D.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passenger aircraft cabin mockup with 2D-PIV[D].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2016 (in Chinese).[3] Spalart P R,Allmaras S R.A one-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for aerodynamicflows[C].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and Exhibit,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s, Reno: AIAA,1992.[4] Spalart P R,Jou W H,Strelets M,et ments on the feasibility of LES for wings and on a hybrid RANS/LES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1st AFOS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NS/LES, Columbus: Greyden Press,1997.[5] Lumley J L.The structure of inhomogeneous turbulent flow[C].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Radio Wave Propagation, Moscow: Nauka,1967: 166-176.[6] Schmid P J.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o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data[J].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2010,656: 5-28.[7] Chen K K,Tu J H,Rowley C W.Variants of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boundary condition,Koopman,and Fourier analyses[J].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2012,22(6): 887-915.[8] Wynn A,Pearson D S,Ganapathisubramani B,et al.Optim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unsteady flows[J].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2013,733: 473-503.M R,Schmid P J,Nichols J W.Sparsity-promoting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J].Physics of Fluids,2014,26(2): 024103.[10] 寇家庆,张伟伟.动力学模态分解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36(2): 163-179.Kou J Q,Zhang W W.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luid dynamics[J].Acta Aerodynamica Sinica,2018,36(2): 163-179 (in Chinese).[11] Menter F R.Zonal two equation k-ω turbulence models for aerodynamicflows[C].Proceedings of the 23rd Fluid Dynamics,Plasmadynamics,and Lasers Conference,Fluid Dynamics and Co-located Conferences, Orlando: AIAA,1993.[12] Gritskevich M S,Garbaruk A V,Schütze J,et al.Development of DDES and IDDES formulations for the k-ω shear stress tra nsport model[J].Flow,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2012,88(3): 431-449.[13] Zhang L P,Wang Z J.A block LU-SGS implicit dual time-stepping algorithm for hybrid dynamic meshes[J].Computers & Fluids,2004,33(7): 891-916.[14] Zhang Y,Zhang L P,He X,et al.An improved second-order finite-volume algorithm fordetached-eddy simula-tion based on hybrid grids[J].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2016,20(2): 459-485.[15] Strelets M.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of massively separated flows[C].Proceedings of the 39th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and Exhibit,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s, Reno: AIAA,2001.[16] Xiao L H,Xiao Z X,Duan Z W,et al.Improved-delayed-detached-eddy simulation of cavity-induced transition in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C].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Mianyang: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2014.[17] Roe P L.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s,parameter vectors,and differencescheme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81,43(2): 357-372.[18] Sozer E,Brehm C,Kiris C C.Gradient calculation methods on arbitrary polyhedral unstructured meshes for cell-centered CFD solvers[C].Proceedings of the 52nd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National Harbor: AIAA,2014.[19] Liu J,Sun H S,Huang Y,et al.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advanced aircraft model during pitching motion at high incidence[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Sciences,2016,59(2): 276-288.[20] Zhang Y,Zhang L P,He X,et al.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of complex separation flows over a modern fighter model at high angle of attack[J].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2017,22(5): 1309-1332.[21] 叶坤,叶正寅,武洁,等.DMD和POD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凹腔流动的稳定性分析[J].气体物理,2016,1(5): 39-51.Ye K,Ye Z Y,Wu J,et al.Stability analysis of scramjet open cavity flow base on POD and DMD method[J].Physics of Gases,2016,1(5): 39-51 (in Chinese).。
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速度场坏矢量识别和修正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090927.9(22)申请日 2014.03.12G06T 5/00(2006.01)G06T 7/20(2006.01)G01P 5/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72)发明人高琪 王洪平 王晋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代理人王黎延 张振伟(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速度场坏矢量识别和修正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速度场坏矢量识别和修正方法,包括:A :对原始流场进行分区,得到大样本速度场;B、对大样本速度场进行本征正交分解(POD),判断不满足迭代收敛条件时,依据计算所得的最优重构阶数以及POD 得到的模态和系数进行流场重构;C、计算原始流场与重构流场间的速度矢量绝对误差的模,判断所述速度矢量绝对误差的模大于预设的阈值时,确定对应的速度矢量为坏矢量,并剔除;D、在下次迭代之前,在已剔除坏矢量的位置进行基于POD 的插值,修正被剔除矢量;之后返回B,继续对修正后的大样本速度场进行POD,直至满足迭代收敛条件,从而实现单一瞬时速度场的坏矢量识别和修正。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915928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9.16C N 104915928A1.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速度场坏矢量识别和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 :对原始流场进行分区,得到大样本速度场;B :对大样本速度场进行本征正交分解POD ,判断不满足迭代收敛条件时,依据计算所得的最优重构阶数以及POD 得到的模态和系数进行流场重构;C :计算原始流场与重构流场间的速度矢量绝对误差的模,判断所述速度矢量绝对误差的模大于预设的阈值时,确定对应的速度矢量为坏矢量,并剔除;D :在下次迭代之前,在已剔除坏矢量的位置进行基于POD 的插值,修正被剔除矢量;之后返回B ,继续对修正后的大样本速度场进行POD ,直至满足迭代收敛条件。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湍流去噪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湍流去噪
卢垚;刘欢;吴加学
【期刊名称】《海洋学报》
【年(卷),期】2022(44)9
【摘要】在近岸河口湍流研究中,实测的湍流资料往往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湍流特征量的估算出现偏差。
本征正交分解是一种将流场在能量上进行分解再重构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结合数值实验和野外实测资料,对包含噪声的湍流数据进行了去噪处理。
结果表明:(1)本征正交分解能有效去除湍流中的噪声。
在进行信号重构时,应将保留能量的百分比与湍流能量占比保持一致。
去噪的效果与噪声占比有关,噪声占比越高,去噪效果越明显。
(2)在实测资料中,憩流时刻的噪声占比要显著大于非憩流时刻,水平方向的噪声占比要大于垂直方向。
经过本征正交分解去噪后,各湍流特征量的估算更加合理。
【总页数】13页(P132-144)
【作者】卢垚;刘欢;吴加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6
【相关文献】
1.基于正交小波包分解的语音去噪增强
2.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湍流边界层中条带结构实验研究
3.基于二次二维经验模态分解去噪的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算法
4.基于本
征正交分解和动态模态分解的尾涡激振现象瞬态过程的模态分析5.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加速的二维位势问题边界元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征正交分解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本征正交分解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路宽;张亦弛;靳玉林;车子璠;张昊鹏;郭栋
【期刊名称】《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2022(20)5
【摘要】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是对高维复杂非线性系统进行降维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POD方法在一系列实际工程领域降维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要介绍POD方法的发展历史,简述POD方法分类,随后详细列举POD方法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对比了POD方法和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流场稳定脉动时可采用DMD方法,而其他随时间变化的流场采用POD方法更合适.最后对POD方法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
【总页数】14页(P20-33)
【作者】路宽;张亦弛;靳玉林;车子璠;张昊鹏;郭栋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19
【相关文献】
1.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及其在预测屋盖风压场中的应用
2.本征正交分解在翼型气动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3.本征正交分解法在曲面模型风场重构中的应用
4.本征正交分解在发动机缸内流场拟序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5.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在屋盖风压场重建与预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奇异值分解及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基于奇异值分解及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杨斌;程军圣【摘要】To extract the sensitive damage features directly from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responses,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the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were applied to decompose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response matrix into a set of proper orthogonal modes,which can represent the structure natural properties.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was applied on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power spectral matrix to figure out the modal frequencies,then at each modal frequency the correlation matrix was calculated.The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was applied on the correlation matrix calculated to get the proper orthogonal modes which can converge to the normal structural modes.The proper orthogonal mod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damage locating vector,and to determine the damage location through inspecting the different stress distribution in each ele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tect and locate the damage effectively.%为直接通过结构振动响应提取损伤特征参数,将奇异值分解和特征正交分解运用到结构响应分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 )的PIV 数据坏点辨识方法摘要:1.引言: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像互相关的激光测速技术。
在进行PIV 实验的过程的由于示踪粒子浓度不均匀、激光强度分布不均、粒子成像质量差等原因容易造成互相关峰值不确定1,出现所谓的“坏点”。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3D3CPIV 2, 3,由于在重构空间粒子场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引入虚假粒子,进一步增加了流场中了坏矢量。
因此,坏矢量的剔除和重建是PIV 数据后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通过对比该点误差与周围3*3或5*5邻域内平均误差来确定该点是不是坏点。
目前比较通用并且效果很好的是Westerweel 和Scarano 提出的归一化中值检测方法4(normalized median test )。
考虑一个位移矢量0U 和其周围33⨯的相邻矢量12345678{,,,,,,,}U U U U U U U U 。
用m U 表示12345678{,,,,,,,}U U U U U U U U 的中值,用i r 表示残差,定义为i i mr U U =-(i=1,2,…8)。
0U 的残差用i r 的中值m r 归一化后得到下面的公式:0*0mm U U r r ε-=+其中ε是与流场的平均噪音有关的量,一般设为0.1-0.2 pixel 。
对于平面PIV ,*0r 的阈值设为24,大于该阈值的点被认为是坏点。
其他坏点识别的方法与该方法原理相同,基本上都是基于相邻点的统计特性判断该点的性质。
这种方法有缺陷,一是只能用到少量相邻点的值,忽略了流场的全场特性;二是局部相邻点的速度矢量很有可能也是坏点,导致判断的结果不可靠;三是*0r 的阈值需要根据流中坏点的多少确定,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精确的知道坏点所占的比例。
因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POD 的坏点检测方法。
该方法对周期性或类周期性流场PIV 数据的后处理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第二节简单的介绍了本征正交分解的原理,推导了POD 与流场湍动能的关系;在第三节对流场的误差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误差对POD 分解的影响以及详细的介绍了基于POD 的坏点剔除方法;一个真实PIV 计算出的流场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坏点剔除并和归一化中值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这在第四节给出;第五节是结论。
2.POD 原理POD 是一种从统计意义上提取流场中主要流动结构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线性降维处理。
这种方法最早由Lumley (1967年)引入湍流的研究,用于辨识大尺度拟序结构,后来Berkooz 5等人对POD 方法给出了系统的介绍。
POD 方法就是要找出和原流场最相似的流动模态5,对于复杂流场这样的流动模态不止一个,于是可以假设流场是一系列POD 基模态的线性组合,即:1(,)()()Kk k k t a t =≈∑ΦX U X其中(,)U t X 是不同时刻的速度场,()k ΦX 代表POD 的第k 阶模态,()k a t 代表与第k阶模态相关的时间系数。
POD 的模态满足正交关系:,0,,1,i j i j i j i j δ ≠== =⎧⎨⎩ΦΦ从数学上可以从下面的公式解出()k ΦX : k k k C λ=ΦΦ (1)其中C 是(,)i U X t 和(,)j U X t 的两点互相关系数,即(,),(,)i j C X t U X t =。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一下特征值k λ的取值。
对于两点互相关矩阵C 中的元素C ij 有计算公式:((,),(,))ij U X t U X t K C ==一般都是用速度的脉动场进行POD 分解的,式中(,)t U X 代表的是速度脉动。
当拥有足够多的不同时刻流场的数据时,不论是对于classical POD 还是snapshot POD ,ii K 都代表流场的湍动能,而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在C ij 的公式中分母基本都相同,这也正是可以直接用K ij 替换C ij 带入公式8计算的原因。
因此,当对k Φ归一化后,特征值k λ就是一个与该阶模态的湍动能有关的量。
k λ越大,该阶模态所含的湍动能越多,也就是说POD 可以按能量提取流场的主要特征。
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文献5。
3.误差模拟分析3.1 模拟方法评价PIV 计算结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坏点所占的百分比Q 。
一般来说,在PIV 中存在两类误差。
一类是以单个点形式出现的错误矢量,这类误差大小和分布都带有明显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查询窗内互相关信噪比太低峰值不明确造成的;另一类误差成片形式出现,通常有好几个误差向量集中在同一个区域,这种误差很有可能是由于图像在这一区域粒子太少或质量太差造成的。
设误差向量的连通区域的大小为err n ,当1err n =时表示单个误差矢量,2err n =表示两个误差矢量连在一起,以此类推。
为了得到err n 的分布,对一个PIV 计算出来的真实的流场用归一化中值检测方法检识别坏点,然后统计坏点连通区域的分布。
得到图 1中的统计结果。
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单个误差矢量出现的概率最高,连通区域越大出现的概率越小。
对数据进行高斯拟合得到光滑的拟合曲线:22()0.3439exp()(1,2,3...)3.815err err err n f n n =-=()err f n 代表该类型误差占所有向量的比例。
误差的大小在查询窗内随机分布。
当流场误差总的个数确定后,按该概率密度函计算不同类型的误差并添加到基本流场之上,完成误差场的模拟。
图 1 误差向量连通区域err n 的概率密度分布图 2 Q=3%时模拟结果基本流场取自一套平滑过后的圆柱扰流的平面PIV 数据。
该数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水槽完成,自由来流速度为35mm/s 。
圆柱水平放置在水槽中间直径为10mm 。
雷诺数为250。
在流场中撒播直径为5μm ,密度为1.05gmm-3的空心玻璃微珠作为示踪粒子,用一台2w 的激光器照亮测量区域。
相机的分辨率为640*480,采样频率为80Hz 。
在进行互相关计算时采用了窗口变形算法,查询窗最终大小为16*16,50%重叠区。
本文模拟了8中不同的工况,分别是Q=0.5%,1%,2%,3%,4%,5%,7%,10%。
对其中Q=3%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图 2给出了Q=3%时模拟的结果。
3.2 误差向量对POD 分解的影响POD 分解按流场的湍动能提取拟序结构,而误差向量直接影响流场湍动能。
直观上判断流场中坏点越多,流场的湍动能就会越大,而且这种湍动能的增加并不是流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设Q 代表误差向量的个数占流场全部向量个数的百分比,Q r 代表引入误差后流场湍动能的值与真实流场湍动能值的比值,当Q=0时Q r =1。
图 3给出了Q r 随Q 的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Q r 明显随Q 呈线性变化,增加1%的误差向量流场的湍动能增加23.27%。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湍动能是由于随机误差造成的,并不包含流动结构。
图 3 流场湍动能随Q 的变化规律 23.271Q r Q =+接下来我们考虑误差向量对POD 分解的影响。
在前面一节我们已经知道基于两点互相关的POD 按湍动能提取流场的流动特征。
那么,由于引入了误差导致湍动能增加会影响POD 分解的模态吗?怎样影响?为此,我们选择包含0%,0.5%,1%,3%,5%,10%的误差的流场进行本征正交分解,根据拟合的公式可知流场的湍动能分别为:100%,110.75%,121.5%,164.5%,207.5%,315%。
图 4给出了分解后的能量谱。
由于流场整体能量的增加,各阶模态所占的相对能量百分比下降。
设各阶模态的绝对能量为i e ,0E 为原始没有误差向量的流场所含总湍动能的绝对值。
那么,原始场各阶模态的相对能量为:0i i i ie e E e λ==∑ 当引入误差矢量后,流场的湍动能会按照线性规律增加。
增加的比例用Q r 表示。
用'i λ表示该流场模态的相对能量,于是得到:''''''0i i i ii Q e e e E e r E λ===∑ 为了和原始模态进行比较,在上面的公式两端都乘以Q r ,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归一化后的各阶模态的相对能量曲线在低阶时很好的重合在一起。
虽然流场的湍动能在不断增加,但是主要流动结构(低阶模态)的能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说明误差向量并没有影响低阶模态的提取,用较少的低阶模态同样能重构出和原流场非常近似的流场。
但是,从图中我们发现,随着误差向量的越来越多,对流场的影响逐渐深入到低阶高能模态,而且模态的阶数越来越多。
这与流场的相关性降低有关。
高阶模态反映了流场的随机误差,虽然随机误差场占有很大一部分湍动能,但这些湍动能并不包含流动结构并且每阶模态杂乱无章。
低阶模态包含流场的大尺度流动结构,这些模态所含的能量越低,越容易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机误差在这些流动结构中所含的能量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误差的能量仍然集中在高阶模态,并且各阶模态之间能量差别很小。
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POD 模态的急剧增加,达到上千阶。
对于含误差3%的PIV 数据,如果选择前15阶和100阶模态进行重构得到的流场如图 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5阶得到的流场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要小很多,重构阶数越多流场受到的扰动越大。
而且随机误差会传播到流场中的每一个点,这种误差均匀分布于全流场,通过对比很容易判断出误差的分布。
图 4 不同Q 下流场POD 分解的能量谱图 5 Q=3%流场与POD 重构对比 通过上面的讨论得知,随机误差会快速的增加流场的湍动能,但是在一般PIV 误差量级下,其能量在POD 分解时还不足以影响流场的大尺度结构,即低阶高能模态。
虽然各个点的误差会传播到整个流场,导致POD 的模态不光滑,但并不影响对流场的近似重构。
3.3 基于POD 的坏点剔除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运用较少的低阶高能模态重构可以引入较少的随机误差。
对比重构的流场和原始流场,在存在坏点的地方速度矢量的差别很大,而不存在坏点的地方绝对误差与周围的绝对误差相近。
由于重构采用了固定的阶数,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阶段误差,但是从局部3*3 或 5*5 的区域来看,这种重构的阶段误差应该是非常相近的,这为我们判断坏点提供了方便。
与Westerweel 和Scarano 4相同,考虑速度矢量0V 和其周围3*3区域的相邻矢量12345678{,,,,,,,}V V V V V V V V ,与之相对应的前m 阶重构的速度矢量用0m V 和12345678{,,,,,,,}m m m m m m m m V V V V V V V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