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岩溶旅游资源、火山旅游资源、滑坡旅游
资源、冰川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崖沟旅游资源等。

岩溶旅游资源即岩溶景观、岩溶地貌,它以岩石及其表面上水溶性矿
物质形成的溶孔、穴、洞、裂缝等景观形象著称。

常见的岩溶景观有自然
孔洞、溶谷、溶壑、瀑布、洞穴以及岩石堆等。

火山旅游资源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色在于颜色艳丽,变幻繁多,给人以神奇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火山旅游资源包括火山岩石、
火山湖、火山口等景观;火山灰、火山灰景观等。

滑坡旅游资源指的是经历积淤、滑坡等地质历史的景观,它具有独特
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特点主要是面积较大,形状多种多样,景观多样,伴
随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以及新鲜有趣的探索体验。

冰川旅游资源指的是高山冰川中的景观,其特征是环境清幽,自然壮观,景色宏伟,色彩优美,并且令人震撼、激动。

常见的景观有冰川湖泊、冰洞、冰崖、冰沟、冰柱、冰瀑等。

掌握各类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掌握各类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按照一般的构造运动的类型分为两类。即升降 运动和水平运动。 1.升降运动主要引起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势高 低的改变。世界上许多地区近期表现为大面积的 升降运动。 eg.我国的青藏高原是典型的升降运动的例子, 据近年来的研究,青藏高原每年隆起的速率约为 0.1cm。在四千万年以前,该地区还是一片汪洋, 在二千五百万年前从海底升起,二百万年前初具 规模,现已上升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 地壳 • 地壳是包裹着整个地球内部的薄 壳。质量只占全球的0.2%。大陆地 壳与海底地壳有明显的差别。洋壳极 薄,厚度2~11 千米(包括海水),平 均约7 千米,密度3~3.3克/厘米3, 主要由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上面有 极薄的深海沉积物覆盖。与此相反, 陆壳则较厚,约15~80 千米,平均 35千米,密度2.7~2.8 克/厘米3, 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地幔。地幔位于 地壳和熔融态铁质地核之间,是厚厚的高 温固体岩石层,它是地球体积和质量都最 大的一层,占了地球体积的三分之二。地 下30千米往下都属于地幔,其厚度达2,900 千米。它的密度由外至内逐渐增大。 • 地核是指地球内部位于地幔之下的核心部 分。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深度定位2891千米。
2.水平运动缓慢而没有明显的标志,所以不 易为人们所察觉。只有在发生大地震后, 才会发现确实发生了水平运动。 3.还有另外的几种构造运动。原来沉积是 水平或近水平岩层,经过以后的地壳运动, 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或破裂,常见的有褶 皱、断层、节理……等。
(1)典型的全球性构造 板块与板块作用之间形成的大断裂带在地质上叫“地缝合带” 雅鲁藏布缝合带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有两块古陆地曾远隔上万里重洋, 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印度所在的板块脱离了远在南极附 近的母体,向北漂移而来。与欧亚大陆相撞之际,便是古 大洋消失之时,而连接的一线,发育了雅鲁藏布江。直到 今天,地球内部运动仍在继续,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 作为最前锋的大峡谷地区孤军深入,将南来陆地深深楔入 欧亚板块之中,在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中,河流持续深切, 形成举世无双大峡谷。

第四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主要了解调查区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水 平。包括经济简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
入、人口与居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
构与消费水平、物价指数与物价水平、就
业率与劳动力价格范畴等。

(3)社会文化环境:
主要了解调查区学校、邮电通讯、医疗环卫、 安全保卫、民族分布、职业构成、受教育程
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开发计划等等。


1、交通调查 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状况,
旅游汽车、出租车、景点缆车、高架索道、
观光游船等设施,车站、码头、港口的数
量和质量,交通工具与景区的距离、行程
时间、路面质量、运输承受能力等。

包括饭店、旅馆、汽车旅馆、供膳寄宿旅
馆、别墅、农舍式小屋、度假村、野营帐
单体景观特征分析——山地
(1) 高度 山地以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为特征。当山体 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会给人以 巍峨感。 山按高度划分:丘陵:500M以下;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中山;35005000M为高山;5000以山为极高山。 (昆仑和 泰山的比较) 哪一类山的旅游价值高呢?为什么?

需求,筛选出那些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即对游
客产生游前的吸引度,游中的兴奋度。


3、调查应重点突出 结合某一区域当前开发的需要和经济
实力、技术力量决定调查内容的多少、调
查规模的大小和重点调查区域。


4、树立综合调查的观念
一方面要尽量吸收各学科已有的成果和积累的资料,
取得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要对调查
游机构的设置变动,以及资源法、旅游法、
环境保护法、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管理措施

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

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

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作为休闲和放松的方式。

然而,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不仅需要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

地质地貌是旅游资源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观光体验,还能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地球的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地壳不断发生变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这些地质地貌不仅形成了壮丽的山峦和峡谷,还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比如,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就是因为地质活动形成了陶然水和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而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则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奇特地貌,成为了南美洲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地质地貌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质地貌景点常常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例如,中国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许多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喀斯特山峰——天门山。

这些独特的地质地貌为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因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高度保护。

同时,地质地貌还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为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带来了可能。

举例来说,中国的三峡是以大峡谷为特色,而印度的恒河三角洲则以大片平原和河口地貌为特色。

这种多样性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可以利用地质地貌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从中获取经济收益。

例如,可以建设观光设施,如吊桥、观景台和索道,以便游客更好地欣赏地质地貌。

同时,可以引进旅游运营商,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如徒步旅行、攀岩和漂流等。

这些旅游项目可以为地方带来工作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必须注意地质地貌的保护。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因此,政府和旅游经营者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线路地理之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线路地理之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二、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1、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景观
由地下炽热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两中性质相似的酸 性岩浆岩
(1)花岗岩地貌景观<东部沿海比较集中>图片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
海南天涯海角
厦门鼓浪屿
(2)流纹岩图片
温州雁荡山
2、砂岩与丹霞地貌景观
砂岩岩与页岩都是由地表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后 在低地重新沉积而成的沉积岩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平原 海拔高度200m以下 内部相对高差<50m 高原 海拔高度500m以下(我国1000m以上) 有统一的高原面,边缘高差显著大于内 部高差的大地形单元 山地 海拔高度500m以上
丘陵 500m以下与外部高差在50~500m的隆 起地形. 盆地 周高中低相对高差500m以上的地貌
广东丹霞山
广东丹霞山阳元石
3、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地下的岩浆及碎屑物喷出地表后堆积成的 山体,而熔岩地貌则是指岩浆经火山喷发和熔岩形 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

模块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在自然景观中,地质地貌作为天然风景的骨架和载体而存在,而植被、水文、气象等要素往往起到附加修饰的作用。

地质地貌要素一般体量大,视觉敏感性高,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所形成的旅游空间和景观构图,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据研究,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质量具有较高的贡献率。

独特的地质地貌往往可形成优良的自然景观,并体现风景的总体特征;而且除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之外,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均有赖于地质地貌条件与环境,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课题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认知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念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二)地质作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自形成以来,从未停止其变化和发展,今天所看到的地球,不过是它的全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尤其是地壳,既受到地球自身发展的作用而引起变化,又受到地球以外的力量作用而引起变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讲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其实,所谓“稳”和“坚”都是相对的,不稳和不坚才是绝对的。

可以说,地球上没有一种岩石、构造、地貌是固定不变而仍然保持其形成时的面貌。

所谓“沧海桑田”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描述。

这种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

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1)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相互转化。

大地从来没有安静过,但人们平时却并不感觉到这点。

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地球的变化同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是很缓慢的,因此,简直注意不到它的变化。

聊城大学旅游地理学第04章.概要

聊城大学旅游地理学第04章.概要

第四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的地质体所构成的景观资源。

●(一)成因●从宏观看,由于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汇的部位,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和相互作用,导致我国地壳发展中的构造运动十分频繁,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地层出露非常齐全,地史演化独具特色。

从中观看,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物质组成和地壳变动差异很大,因而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区域性的褶皱与断裂变动的结果就使得各地景观差异很大。

●从微观看,由于软硬岩石和地层抵抗冰川、流水、风力等地球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其塑造的能力不同,因而不同岩石和地层的分布区就会形成风格迥异的造型和景观。

(二)主要类型1.典型地质构造和地层剖面2.珍贵化石产地3.古人类和古文化遗址4.著名矿产地5.火山喷发遗迹6.天外来客7.自然灾变遗迹二、我国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即地表起伏的形态,既有直接的造景作用又有间接的育景作用,是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及对地貌旅游资源的影响:1.地势的阶梯性;2.地貌类型的复杂性;3.山地广布;4.高差的悬殊性。

(二)名山旅游资源各种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以山体的主要岩石为依据概要介绍我国的一些名山类旅游资源。

1.花岗岩山地旅游资源花岗岩俗称麻石,是酸性侵入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由三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岩石。

这三种主要的矿物是石英、长石和云母(黑云母和白云母)。

花岗岩在地球表面分布比较广泛,它是一种酸性火成岩。

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通常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

花岗岩名山:黄山、华山、崂山、普陀山、三清山等.2.玄武岩山地旅游资源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

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

第四讲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讲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大连海滨浴场游人爆满
基岩海岸地貌
红树林
类型
成因、特征
分布及代表性景观
雅丹地貌
古河湖中地层经风力侵蚀河搬运作用 而形成的呈垄脊、土墩、沟槽等地形
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 将军崖最著名
雅丹地貌


雅丹是地理学上的名词,专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 被风吹蚀、形态多姿的土丘。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在新疆 罗布泊考察时,便看到古湖周围有许多成群分布的覆舟状土 丘,按当地维吾尔的称呼写成Yardangs,从此Yardang一词 便流传于国外地学界。“雅丹”是“雅丹尔”的转音,意为 险峻陡峭的沙丘。是干旱地区风蚀地域地貌的统称。也叫沙 蚀丘或风蚀丘,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风化土堆群”,干旱荒 漠,岩石结构疏松,当地风力较大是形成雅丹地貌的基本因 素。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岩石呈浅红色,大漠狂风雕刻成的 千奇百怪、错落有致的岩沙形态各异,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 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 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因 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 的诡秘瑟人的风声,再加上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 常使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视为魔鬼 城,迷魂阵,一切都给人神秘莫测、奇幻万千之感。
稻城三神山—— 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


稻城三神山—— 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 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 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 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 实现今生之所愿。 仙乃日耸立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段,在四川木里藏 族自治县和稻城县的交界处的仙乃日雪山是亚丁景区三大 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伟丽, 雄剑如削,直插云霄,峰名意为“观世音菩萨”,周围是 冰蚀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 度,西对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为吉祥之星。其次 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们从两侧观看时, 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山峰脊部岩石裸露,呈锯齿状、栓 状或形成峭壁。仙乃日向斜:向斜轴线同过仙乃日雪山主 峰,沿北东73度,略呈向北西突出的狐形延长12KM,核部 为下三叠系紫红色,灰绿色板岩灰色砂板岩、灰岩、铁白 云岩、两翼的产状分别为33度<55度和165度<44度。 2005年10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

中国旅游地理:第04章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理:第04章自然旅游资源
1、概念
•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2、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尼亚加拉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壶口瀑布
黄果树瀑布
牟尼沟大型钙华瀑布
(三) 湖泊景观
• 1、中国湖泊的特点:
• ① 数量多(天然湖泊大小2万多)。
• ② 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 。 • ③ 类型多样。
有关的综合美。 • 4、适宜开展多种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旅游者的景河段是指风景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
的某个区段。它不是河流的自然地理分段。
• 漂流河段
卫星上拍摄的长江三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
小三峡
石宝寨 小小三峡
九曲溪
楠溪江
楠溪江
(二) 瀑布景观
一、生物旅游资源概念及旅游功能
(一)生物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功能 (二)生物旅游资源的造景功能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情愫寄托功能 (四)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生物旅游资源类型
• (一)古树名木旅游资源 • (二)森林旅游资源 • (三)野生动物旅游资源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与旅游
• 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
千岛湖
松花湖
(三)泉水景观
• 1、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2、最具有旅游意义的泉水旅游资源 (1)矿泉、温泉 (2)名泉
济南趵突泉
云雾锁趵突
趵突泉
虎跑泉
大理蝴蝶泉
敦煌月牙泉
第三节 气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
一、气象气候与旅游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PT44页)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PT44页)
• 冰山雪峰、风景名山、喀斯特地貌、 沙漠戈壁、海岸岛屿五大类。
山地旅游景观
• 山地,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地质结构和 地理位置有别,往往有不同的造型,形 成不同的景观,又由于比平原地区开发 和认为影响相对较低,自然环境保存较 好,因此常形成理想的疗养和旅游环境。
日本富士山
朝鲜金刚山
泰山 九华山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
海岸地貌景观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 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包括海蚀 地貌和海积地貌两大类。
(1)岩石海岸地貌 岩石海岸是以岩石为主体
的海岸。岩石海岸由于受到海浪、海风和阳
光的长期作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化现
象。最常见的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
拱桥、海蚀龛等。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什么是地质?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 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 矿物成分等
什么是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及起伏状况,也称 地形。
• 地质旅游资源: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 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 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 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包 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 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 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迹、 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 岩石及典型产地;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
贝壳海岸
珊瑚礁海岸主要是由珊瑚的骨骸聚积而成的礁石海岸。因珊 瑚只能在暖水、高盐、水质清晰的海区生存,故珊瑚礁海岸 只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才见。珊瑚生长界线,主要在赤道两 侧南纬28度到北纬28度之间的海域。
小组成员: 傅婷婷

《地质地貌与旅游开》课件

《地质地貌与旅游开》课件
《地质地貌与旅游开发》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地质地貌概述 • 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 • 旅游开发与地质地貌 • 地质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地质地貌概述
地质地貌的形成
1 2
3
地球物理作用
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地球物理作用是形成地质地貌的主要 因素。
气候与水文条件
气候和降水等自然条件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变。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特色性原则
挖掘和突出地质地貌的特色和优 势,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旅游开发,提 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足游客的需求。
地质地貌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地貌景观的利用
利用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山峰、峡谷 、溶洞等,开发登山、徒步、探险等 旅游活动。
地热资源的开发
1 2 3
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地质地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 地质地貌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 。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
地质地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如水 资源、矿产资源等,保护地质地貌就是保障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促进科学研究
地质地貌记录了地球演变的历史,对于科学研究 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地质地貌有助于推动科学 研究的进步。
地质地貌的分布
非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 高原大陆”,撒哈拉沙漠是世界 上最大的热沙漠。
欧洲
欧洲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阿 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
05
04
03
02
01
大洋洲
大洋洲地形较为平坦,主要为低 矮的丘陵和平原,澳大利亚西部 有广阔的大自流盆地。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岩溶地貌
• 2.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 3.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 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广 东 丹 霞 山
诞生与消亡、山地的隆起、盆地的沉降等等。 • 4、内力地质作用(如火山、地震等)形成地表的高低起伏,而外力地质作用(如风化、泥
沙的搬运等)则主要是削平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总的趋势是削平凸起的地势。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概念
• 请回顾旅游资源的概念(三个要点)
• 在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并对旅游具有一定吸引力地质体或
红 树 林 海 岸
海岛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大陆岛、冲击岛、珊瑚岛和火山岛
• 海南 岛
• 5.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冰川融化所形成的。
课后思考题
• 1.什么是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2.褶皱景观包括哪两种类型?断裂景观包括哪些类型? • 3.请简单介绍一下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 • 4.请了解各种地貌类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三、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 (一)具有形态美,是观赏自然景观的最佳场所(如山岳) • 1.雄伟美(如:泰山以“雄”著称) • 2.奇特美(如:元谋的土林) • 3.秀丽美(如:桂林山水) • 4.险峻美(如:华山的“险”) • 5.幽静美(如:青城山) • 6.旷远美(如:登泰山而小天下) • (二)具有科学文化内涵,是开展科学考察旅游与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如地质公园、云南
自然景观。

(三个要点)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

二、地质地貌资源旅游价值(价值评价) (一)观赏价值 (二)人文价值 (三)科研价值
三、典型地质旅游资源 (一)构造遗迹 1、断裂构造遗迹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 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 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 发生破裂。 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 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 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
断层
花岗岩节理
玄武岩柱状节理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 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质旅游资源 2、褶皱构造遗迹
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 拱或槽 。
褶 皱 构 造
• 三、典型地质旅游资源
(二)标准地层剖面
地表或地下(钻井、矿坑中)观察到的岩石单位系列。用 以说明和识别某一地层单位或界线定义的典型剖面称层型。
•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 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 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 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 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 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 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 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 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 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 “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 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 境的珍贵资料。
冬雪
• 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 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 遗产列入名录的。
• 生态保护完好,她与长江、长城和黄河同 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的标志。 • 人问:“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徐 霞客答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 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第四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第四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资源――环境评价方法” 首先,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一般采用以下6个标准进行评价 l 美――旅游资源是否能给人以美感; l 古――旅游资源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 l名――旅游资源是否是具有名声的事物或与名人有关; l特――旅游资源是否是具有其所特有的、别处沒有或少见的事物; l奇――旅游资源是否是能给人以新奇之感的事物; l用――旅游资源是否是能给人以使用价值的资源(如:医疗用温泉)。 其次,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一般考虑以下7个因素: 季节、联系、污染、可进入性、 基础结构、 社会经济环境 、市场
(一)导致旅游资源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1、自然力的作用(地震、风化、洪水、泥石流、白蚁) 2、人为的破坏(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在客观上造成的破坏)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 总体要求: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对于由于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破坏,主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保护。 2、对于由于旅游者的原因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部分旅游地独特的策划与宣传 广西:“绿色诗境家园”(渲染生态佳境,温馨宜人的观光度假胜地) 四川:“熊猫故乡”(突出唯我独有、中外闻名的旅游吸引物) 新疆:“大漠风光、西域风情”(显示新疆独特的区域、地貌、民俗风情) 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沿用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绝句) 承德:“皇帝的选择”(巧用清朝皇家度假地的历史由来) 深圳:“世界名城、中华之窗”(把城市特色与著名景区联为一体) 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巧借迪斯尼来宣传苏州乐园容易到达,可游性强的特点) 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士”(显示环境优美、永久中立、人人可游) 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暗喻贴近欧洲,兼备欧亚风情) 意大利:“露天博物馆”(形象概括文明古国) 埃及:“历史的金库”(显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与金字塔形成联想) 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国土”(揭示国家独特的历史与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

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

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a沙丘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

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等。

(2)我国对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①开辟了沿戈壁滩和沙漠西行的古代“丝绸之路”(想一想:途经何地?)②观赏沙漠地貌景观③建立沙漠公园和鸣沙观赏点(鸣沙成因:电荷、碰撞、风暴前奏)(四)其它地貌1、花岗岩地貌(1)类型特征:a山地:高大、雄伟、峭拔、险峻,顶部轮廓圆滑如华山、黄山的莲花峰、山东的泰山等。

b丘陵:山体高度小,起伏缓和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厦门的鼓浪屿、泉州的清源山、蓟县的盘山等。

c石块:轮廓浑圆、造型奇特的石头蛋遍布于花岗岩山地、丘陵和岩石海岸的海滩上,如泉州的风动石。

(2)花岗岩地貌综合特点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悬崖、深壑、怪石、石柱林立、雄伟壮观。

(3)花岗岩的特点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理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球状风化显著,呈肉粉色或青灰色,有结晶体。

2、丹霞地貌(1)概念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发育而成的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因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称为丹霞地貌。

中国有350多处丹霞地貌,多分布在南方。

如福建的武夷山等。

(2)特点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3)成因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a在低洼盆地中形成了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水平砂砾岩层。

b红色水平砂砾岩形成后,盆地随周围地区一起整体抬升,不再有其他堆积物覆盖。

c在湿热气候下,岩体经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种种地形奇观。

(4)分布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著名的丹霞地貌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湖南的武陵源,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僧帽山和双塔山、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甘肃的麦积山、四川的青城山、重庆的四面山、乐山凌云山等。

3、岩溶地貌(1)概念在巨厚的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层上,由于水的溶蚀和析出、沉积等化学变化过程而形成的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分布集中于云贵高原,如桂林山水、石林等。

(2)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因素A地质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它们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

①岩石性质:要具可溶性,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

②地质构造:一般为断层、节理发育的地区,两组节理交叉部位,裂隙度大,透水性好,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B气候因素:①降水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量大,有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力强。

但纯水对碳酸盐类的岩石溶解是微弱的,只有当水中含有CO2时,岩石的溶解度才显著增大。

b、水中CO2的含量越高,溶蚀力就越强。

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CO2+H2O=H2CO3H2CO3=H++HCO3H+②温度a、温度高,水中CO2含量就少,溶蚀作用会减弱。

b、温度高,水的电离度大,水中H+离子增多,溶蚀力增强。

总的看,温度高,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③气压:气压高,水中CO2的含量就增多,溶蚀力增强。

C生物因素:因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大量CO2,促进石灰岩的溶解。

(3)岩溶地貌的类型A地表岩溶景观地表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密切相关。

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斗、落水洞等景观。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丛、峰林、峡谷等景观。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

其中旅游观赏价值大的有: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天生桥、边石堤等。

石芽、石林:在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地表水沿着坡面节理裂隙溶蚀和冲蚀,凹者称溶沟,凸者为石芽,进一步溶蚀、冲蚀形成高大而排列如林的石芽称为石林。

云南路南石林是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热带石林。

峰丛、峰林: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下蚀作用微弱,形成基座相连、且基座相对高度超过顶部山峰的相对高度的一种连座石灰岩山峰,叫峰丛。

基座分离或微微相连的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叫峰林。

孤峰:孤峰是耸立在溶蚀平原上的孤立石灰岩山峰,是岩溶地貌发育晚期的产物。

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热带峰林景观。

天生桥:天生桥是古地下河道随地壳上升后崩塌所残存的遗迹,看起来像一座跨越峡谷的石桥。

边石堤:边石堤是指发育在溶洞底部或山坡、谷底的堤状石灰华,由碳酸钙沉积所形成。

四川黄龙沟大型露天石灰华边石堤,景色迷人。

B地下岩溶景观由于石灰岩的透水性,地表水可转化为地下水,使地貌的塑造过程由地表引入地下,形成岩溶独特的地下景观系统。

地下岩溶景观由地下水的溶蚀,冲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和各种洞内的化学沉淀物。

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在溶洞中,由于洞内空气中CO2 含量较低,或水分蒸发,渗出的地下水,会使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部分淀积下来,形成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积景观。

地下河、湖:地下河、湖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各种构造面,特别是各种构造面相互交叉的地方,又有隔水层底板存在时,逐渐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

4、熔岩地貌(1)概念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如云南的腾冲火山群、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等。

(2)主要地貌类型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流台地等。

(3)我国的主要熔岩景观a长白山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由周围近百个火山丘组成,以白头山天池为代表,群峰环绕,湖光山影,景色绮丽。

b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是第四纪火山喷发熔岩流堰塞牡丹江河床所形成的湖泊。

以地下森林、吊水楼瀑布等景观最著名。

c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因火山喷发,玄武岩流堵塞了白河的河道,形成五个串珠般的火山堰塞湖。

这里还有许多火山锥、火山湖和各种各样的熔岩景物,有“火山博物馆”之称。

d腾冲火山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区,有40座火山,80多处热海、温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