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评介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发展史★主体线索和分期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知识结构与精要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文艺复兴(2)新航路的开辟(3)殖民扩张:(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2、最终确立: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完成统一的战争。

这些活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最终确立下来。

(二)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大战进行了四年多,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对德国资产阶级二重性的思考

对德国资产阶级二重性的思考

对德国资产阶级二重性的思考作者:卢钢君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0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与恩格斯的《德国革命与反革命》这篇文献相结合,全面了解德国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并对出现二重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发展历史;德国资产阶级;二重性中图分类号: D7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0.07.016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7-039-03收稿日期:2010—06—12《德国革命与反革命》是恩格斯描述德国1848年革命的一部重要著作。

文中,恩格斯通过对德国1848年至1849年的革命经验的总结,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了德国的阶级结构,德国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失败的原因,揭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分析了德国资产阶级二重性形成的原因,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全面深入了解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状况。

一、历史背景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于十九世纪上半期,这个时候的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封建的邦联国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发展道路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主要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地瓦解着封建统治的基础,加深了其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为1848年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革命前的德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大。

十九世纪开始,德国的各联邦国逐步废除了农奴制,在1807年到1811年通过了施泰因-哈登报改革,允许农民可以赎回自己的土地,但是因为规定的赎金过高,很多农民都丧失了土地,成为了农业工人,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德意志各邦废除农奴制是自上而下的,因而封建残余在德国得到了延续,使得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

德国农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德国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发展,使德国的对外贸易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其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强烈要求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并且于1834年成立了全德关税同盟。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期。

在这个时期,德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并在19世纪的前几十年内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

在19世纪后期,德国成为了欧洲领先的工业和商业大国。

德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铁路和工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德国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国际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很快恢复了经济。

然而,在经济衰退期间,法西斯主义势力崛起,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战后重建期间,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再次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经济迎来了“经济之蓝”的时期,这是国家经济复兴的标志。

在这个时期,德国实现了出口和进口的平衡,并有了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石油危机和国际竞争的增加。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德国经济经历了起伏,但经济表现总体上仍然相当强劲。

目前,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经济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强调高度的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的强大基础,这些都是其经济成功的秘诀。

资本主义的崛起:英法德美四国发展特点解析

资本主义的崛起:英法德美四国发展特点解析

资本主义的崛起:英法德美四国发展特点解析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自其诞生以来,就在不同国家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发展特点。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国家,它们的发展历程不仅塑造了各自的国家特色,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四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驱与帝国主义的典范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为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

早在18世纪末,英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不仅完成了工业革命,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占有了大量的殖民地领土。

这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使得英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

英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它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垄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法国:银行资本的集中与“食利阶层”的形成与英国相比,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法国,银行资本的集中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资本。

这一现象使得法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工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此外,法国的资本输出具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这使得法国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食利阶层”国家。

法国的资本家通过对外贷款获取高额利息,而不是通过国内的工业生产来获取利润。

这种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国工业的发展,但也使得法国在金融领域拥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强国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统一后,其工业生产实现了大幅增长。

德国的统一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在这一时期,德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了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之一。

德国的工业产品以其高质量和技术创新而闻名,这使得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与容克地主紧密结合在一起。

逃不开的时代枷锁——读《资本主义简史》读后感

逃不开的时代枷锁——读《资本主义简史》读后感

逃不开的时代枷锁——读《资本主义简史》读后感《资本主义简史》这本书是由德国作家于尔根·科卡所著,讲述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史。

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逃不开的时代枷锁——读《资本主义简史》读后感,大家可以进来看看!《资本主义简史》作者:于尔根·科卡译者:徐庆该书讨论了 "资本主义"概念的诞生和各方对其的定义,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当下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PART 1—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我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剥削劳动阶级的概念上,认为资本的来源是依靠剥削,占有剩余价值。

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源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理解较我们想象中的更加深刻,他认为发达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场是分工和货币经济的前提。

资本积累是对盈利的在投资,而盈利的根源是劳动创造出的价值,即资本是凝固了的劳动。

另外一位有影响力的理论家是熊彼特,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定义涉及私有制、市场机制和企业经济,而贷款及其相关的举债、投机活动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之一。

他提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性破坏,且贷款和创新的内在联系是资本主义的动力来源。

此外,凯恩斯提到"动物精神"是资本主义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动物精神在我们理解经济周期、竞争性投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卡认为资本主义有分散化、商品化和资本积累为基本特征。

第一,他认为个人和集体需要获得权力,尤其是产权,从而自主、分散的做出经济决策。

第二,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分配功能,并且商品化要渗透到资本主义的每个环节,例如劳动的商品化。

第三,资本处于核心位置,包括盈利再投资、借贷,都以获利和资本积累作为目标。

科卡以及上述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点明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并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现象都是这些特征的完美阐释。

PART 2—资本主义的各阶段作者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纳三个阶段:19-20世纪,农业资本主义占主导,20世纪商业资本主义兴盛,21世纪金融资本主义繁荣。

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

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

评述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德国历史学派(The school of German history)的先驱为F.李斯特。

此后W.罗雪尔将以 F.K.von萨维尼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和K.G.A.克尼斯,形成了旧历史学派。

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和A.瓦格纳。

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和W.桑巴特。

简介00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

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历史学派,这个学派与欧洲经济自由主义相抗衡。

在德国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长达80年左右。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新旧历史学派:旧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德国经济学的流派;从70年代开始,历史学派有了一些新的特点,被称为新历史学派。

论德国模式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

论德国模式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

论德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论德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作者】肖爱民【作者简介】肖爱民,湖南城市学院,益阳 413000 肖爱民,副教授,硕士。

【内容提要】德国模式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运作。

分析德国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利弊得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摘要题】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较为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

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利弊得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对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德国模式的历史渊源德国模式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运作,包括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法国等国。

德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晚于英、法,19世纪初,德国才走上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纵观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德国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也就是社会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和初显成效的阶段,其特征是自由主义思潮在秩序政策中占主导地位。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德国经济学家根据西德战后初期的特殊经济社会条件而设计出来的“秩序政策框架”。

1945年德国战败后,经济、交通瘫痪,生活必需品极端匮乏,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当时担任美英联合占领区经济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努力说服盟国军管当局,把转换经济体制的突破口集中放在货币改革上,大力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取消管制、配给制和物价冻结,以此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德国史研究的新力作——评介《德国现当代史》

德国史研究的新力作——评介《德国现当代史》

第61卷第2期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01.61.No.22008年3月WuhanUniversityJournal(HumanitySciences)Mar.2008.255---256德国史研究的新力作——评介《德国现当代史》张才圣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曾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世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德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史),足以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她的研究和探索,并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故此,在我国史学界,有关德国历史的研究成果迭出。

为了能准确把握德国史的发展轨迹,推进德国史的研究工作,认识德国史全貌,需要一部高质量的德国现当代史专著势所必然。

然而,国内目前还尚未出版一本写到20世纪末的德国史著作,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对德国史的学习,也制约了学者对德国的进一步研究。

所幸,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吴友法教授新著《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下文简称吴著)在国内出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综观吴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其一,该书前期研究成果扎实,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是该书的基本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友法教授一直从事德国史的研究,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著作。

在此基础上,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大量资料,以流畅的文笔,对德国现当代史作了完整的梳理,完成了近60万字的《德国现当代史》一书。

全书共分为九章,系统地论述了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至1998年施罗德执政德国的百余年的历史,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德国现当代史的全貌。

此外,该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重现,还侧重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阐释,以此说明历史,这也是该书的基本特点之一。

例如,以往史学界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果,而作者认为法西斯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危机只是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

浅析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

浅析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

浅析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作者:李晓瑞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進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加速生产和资本集中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

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下的产物,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日益激烈的资本吞并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

这一时期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作家们用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发展过程带来的弊端的批判。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是世纪之交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出对自由资产阶级日益衰颓的惋惜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自由资产阶级;垄断资本主义;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批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加速生产和资本集中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

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下诞生的,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日益激烈的资本吞并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

这一时期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用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发展过程带来的弊端的批判。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革,帝国主义开始抬头,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德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而诞生的怪胎,因此社会的弊病与生产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想真正梳理这一时期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就要从世纪之交的社会大背景对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开始分析,而托马斯·曼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德国性”的现实主义作家,可以为研究二十世纪初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参考,通过他在1901年发表的被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可以更好地展现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元素。

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历程

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历程

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历程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化时期。

尽管在德国的发展中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整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工业化之前(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在这个阶段,德国是由各个小封建领主统治的分散的领土。

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和手工业,并没有真正的资本主义制度。

2. 工业化时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19世纪初,德国开始迅速工业化,这是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重要的发展包括铁路建设、煤炭和钢铁产业的兴起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

这一时期,一些大型企业(如克虏伯和巴斯夫等)崛起并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3. 威廉二世时期(1888年至1918年):这一时期是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时期。

国家开始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确保工人的福利和安全。

然而,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德国的工人和工会权益相对较弱。

威廉二世还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来支持国内企业。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年至193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政治和经济混乱。

魏玛共和国成立,经济恢复和失业问题成为重大挑战。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新兴行业,如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至今):战后的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分别受到苏联和西方盟国的影响。

东德采取了计划经济制度,而西德则坚持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

1960年代后期,德国经历了所谓的“经济奇迹”,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东德与西德统一,德国进一步巩固了其资本主义制度。

总的来说,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从农业与手工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并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中逐步发展壮大。

今天,德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并在市场经济和福利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5、16世纪德国在资本主义发生史中的地位介绍

15、16世纪德国在资本主义发生史中的地位介绍
图林根和弗兰科尼亚 。
科隆商人在各地 进 行 原 毛 、 半成品和呢绒产 品的买 卖 。 他 们 在 英 格 兰 和 安 特 卫 普 买 下 呢 绒 产品 , 同时也在黑 森 乡 村 和 小 村 镇 买 下 产 品 。 他 们在安特卫普买下 英 格 兰 商 人 制 成 的 呢 绒 , 他们 也把在 科 隆 制 成 的 呢 绒 拿 到 安 特 卫 普 去 销 售 。 此外 , 科隆商人还把 英 格 兰 的 羊 毛 制 品 运 销 法 兰 克福 、 上意大利以 及 殖 民 地 。 科 隆 商 人 是 汉 萨 同
2 3
贵州 社 会科学
总第3 1 3期
同样可以 看 到 这 种 交 叉 的 现 象 。 科 隆 不 交易中 , 仅出 口 原 铜 、 铜 的 半 制 成 品 和 最 终 产 品, 它也从 远至西班 牙 进 口 铜 。 从 1 5世纪后期到1 6世纪 中叶 , 安 特 卫 普 是 全 欧 洲 主 要 的 铜 市 场。 从 这 里, 德意志的铜产品销售到英格兰、 法国、 西班牙 和葡萄牙 。 在 纽 伦 堡 , 商 人 与 城 市、 王公和帝国 政府之 间 实 行 合 作 。 在 佛 兰 德 尔 的 纽 伦 堡 商 人 1 3 3 2 年从皇帝那里取得了 6 0项 特 权 和 自 由。在 纽伦堡商人签订了一百多项贸易协 1 4世 纪, 定。
关键词 : 德国; 资 本 主 义发 生史 ; 5—1 6世纪 1
( ) 中图分类号 : 5 1 6 . 3 3 文献标识码 : 0 0 2-6 9 2 4 2 0 1 6 0 1-0 3 1-0 4 7 K A 文章编号 : 1
DOI:10.13713/ki.cssci.2016.01.005

— 1 5 1 6世纪德国在资本主义发生史中的地位

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所著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全书探讨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文将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时间上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讨论的时间跨度较长,涉及了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三个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欧洲列强开始向海外殖民并开拓新市场,逐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贸易体系。

以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趋势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讨论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此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涉及到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中,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同样十分重要。

如今,国际贸易和投资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重要经济活动,多边、双边贸易机构的建设也使得国际贸易规则更加规范和明确。

这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所涉及的世界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规则有些类似。

另外,作者马克思在书中探讨了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的规律和机制,强调了利润和剩余价值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同样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货币交换也是经济流通的重要环节。

此外,利润和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对于资本家和投资者来说,获取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他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其对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市场和经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化的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现象和规律仍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讨论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因此,深入探究和学习该著作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VIP专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VIP专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经济发展史
14 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萌芽;
工场手工业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
政治发展史
14-16 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17-18 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电子信息时
代 50—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制共产主义; 1945 年——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20 世纪 90 年

50—70 年代,苏联改革没有
摆脱苏联模式;
1853 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 世纪晚期—20 世纪初,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006年经省农业厅,南平市政府19批41准年,毛南泽平东农在校《与改建造阳我农们业的工学程习学》校一合文署中办,学把,这强句强原联指合治,学实态行度一的套话班古子为,今两用个,校从区哲的学管的理高体度制做,了从新而的使分学析校,的深办化学了规对模实,事办求学是实的力理都解有,长并足为的其发提历展出史,了的逐一经步个验发经教展典训成的告为注诉有释我着,们广指:泛出什发:么展“时空‘候间实坚和事持良’实好就事发是求展客是前观,景存党的在和闽着国北的家唯一的一切事一事业所物就集,会文第‘顺理一是利、个’发农问就展工题是;商,客什实贸实观么事为事事时求一求物候是体是的背是,地内离一面看部实个向待联事老全我系求话国们,是题招的即,,生学规党实和校律和事就。性国求业职,家是的业‘的一,教求事一语办育’业、,学明就就实出规显是会事自模不我遭求东最同们遇是汉大于去挫地班、高研折看固师等究。待所资教”同学著力育。时校《量和毛,、汉最中泽只学书雄学东有生河厚教对坚和间、育中持学献办,国实校王学不社事当传质同会求前》量点、是工。和就中,作书办在国党以中学于革和及称声职命人存赞誉业的民在刘高教分的的德的育析事问“综所无业题修合有不才学性工贯能好国作穿顺古家和着利,级任实前实重何事进事点事求,求中情是一是专都的旦。和必精背”省须神离其级靠。实意文自因事思明己而求是学完他是根校成才就据。。能必实而找然事这到遭求些中到索成国挫真绩革折理的命甚。取的至得规倒是律退得,。益制实于定事学出求校适是党合是政中马领国克导国思的情主坚的义强路世领线界导方观,针的得政根益策本于,要全指求体导,党中是员国马干革克部命思和走主教向义职胜的工利精的,髓辛实。勤事工求作是和是共中同国努革力命的实结践果经,验但的最高主度要总的结一和条概是括得,益中于国学革校命始和终建坚设持的实经事验求表是明的,原实则事,求可是以是说胜,利坚之持本实,事只求要是坚原持则实是事我求们是学,校我各们项党事就业会健永康远、立稳于定不和败谐之发地展。的重要保证。

中外教育家评介(连载)31. 马寅初

中外教育家评介(连载)31. 马寅初

中外教育家评介(连载)31. 马寅初作者:暂无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31期31.马寅初一、生平介绍马寅初(1882-1982),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

1899年,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年年班上第一。

19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

1906年,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

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1937年到1945年,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

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等。

二、教育思想马寅初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六十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确定办学方针。

马寅初认为,学校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德才兼备、体魄健全、有高度的政治水平的人才。

【人类经济万年史】169德国农业资本主义

【人类经济万年史】169德国农业资本主义

【人类经济万年史】169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德国是继英、法以后,19世纪欧洲大陆发展最快的国家。

德国地处欧洲中心地带,但是直到19世纪初,英、法已先后开始产业革命,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割据、经济上农奴制统治的国家。

拿破仑战争对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德国战败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失去了领土,经济基础遭到破坏。

同时,拿破仑为了不战而征服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结果使德国和其它海外国家的贸易大为减少,工商业受到很大损失,许多工厂因缺乏原料以及产品没有销路而被迫停工,经济更为困难。

另一方面,拿破仑征服德国后,为了便于统治,便于在德国推销法国的商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政策,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 普鲁士道路' 提供了前提。

废除封建的农奴制度和建立强大和有效的近代国家机器是德国弃旧图新、富强国家的道路。

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 农奴解放令' ,揭开了德国的资本主义演进的序幕。

1815年拿破仑被打败后,德国参加了对法国的占领和要求战争赔款;同时,德国各邦诸侯力图利用拿破仑的失败机会来维护其封建统治,限制正在进行的农奴制改革。

1816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 皇家宣言' ,规定只有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是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1811年颁布的' 调整法令' 赎买封建义务。

而且,森林、沼泽地和牧场都归领主所有,因而广大农民失去了使用它们的权利。

1821年,普鲁士政府又颁布了' 义务解除法' 重申只有富裕农民才能赎买封建义务和' 公有地分割法' 规定将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分割变为私人所有。

19世纪上半叶的改革具有很多局限性,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德国经济落后与政治分裂这两大难题也未能解决。

农奴制改革也涉及到普鲁士以外的德国其它公国,在巴伐利亚、拿骚、符腾堡、赫森- 达姆施塔特、巴登、库尔格辛也先后开始改革、废除农奴制。

《资本主义简史》

《资本主义简史》

《资本主义简史》佚名【摘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既造就了空前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因此,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德国史学家于尔根·科卡在其新著《资本主义简史》中以精练的语言,主要从资本主义的起源、扩张和崛起后的发展阶段三方面梳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引导人们去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资本主义简史社会经济制度史学家学术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既造就了空前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因此,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德国史学家于尔根·科卡在其新著《资本主义简史》中以精练的语言,主要从资本主义的起源、扩张和崛起后的发展阶段三方面梳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引导人们去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的起源看,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作者重点分析资本主义为何起源于西欧,因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某些因素,如技术创新、商品贸易、雇佣劳动等在其他地区,如中国和阿拉伯帝国早已存在,而且一度领先西欧。

作者通过对比西欧与中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认为西欧由于缺乏统一而强大的中央,地方和民众享有较多的自由,这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鉴于商品贸易是资本主义的起始,作者也对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西欧的商品贸易最早确立了两方面内容:产权保护和缔约制度。

因此只有西欧才能产生资本主义。

从资本主义的扩张看,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充满了血腥。

但是作者又指出,伴随着殖民主义与世界贸易,资本主义的扩张时期成为一个“大发现时代”,新航线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贷款、证券买卖等金融业务不断壮大,个人产权和自由进一步受保护;在殖民主义和世界贸易的带动下,资本主义向生产领域渗透,使欧洲的农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发生变革,西欧的封建制度不断被打破,城市的行会不断瓦解,原始的工业体系也发展起来,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做好了准备。

我国德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评介

我国德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评介

作者: 梁军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讲师,在职博士生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88-89页
主题词: 《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邢来顺;社会结构;社会生活
摘要:经济——社会史是国外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张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主要侧重于政治、外交等高级政治史,有关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则相对不足。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要准确深刻地认识世界历史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讯·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评介
张健
研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独特道路, 既可令人更深刻理解发生在德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上的许多现象, 又可提供某种借鉴。

但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著作,《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吴友法、黄正柏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12 月出版) 的面世,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友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由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长期从事德国史和世界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全书共10 章, 约60 万字, 引用文献及书籍240 多种, 全方位展示了德国从19 世纪初到20 世纪近二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该书突出了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和发展的特点。

它指出, 德国自德意志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及随后走向工业革命道路以来, 走上了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又分裂、崛起、统一的曲折道路。

与荷兰、英国、法国等国不同, 在普鲁士, 是农业率先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农业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对整个德国工业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形成了一个以封建势力为主导地位的容克资产阶级。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对于旧统治阶级的依附性, 使他们在与旧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中时常显示出一种软弱妥协的特点。

其次,《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着力论述了德国资本主义独特发展道路之所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在1945 年以前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内, 德国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呈现不同步协调发展状态, 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在1945 年以前, 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十分缓慢, 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 由于其软弱和保守, 相反导致了封建势力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兴起, 把德国资本主义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而更详尽地探讨了德国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为什么不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因: 一是德国的历史特点使然。

德国是一个没有像英、法那样经过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促成德国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是对外部使用武力, 并没有触动德意志封建势力, 第二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 同时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军事专制国家, 德国完全普鲁士化, 普鲁士的封建专制主义历史传统得到了完全的继承。

正如该书导论所说: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使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难以冲破封建保守势力的坚冰在德国发扬光大。

这是德国历史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我们考察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演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也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 封建势力的强大; 由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封建保守性, 还出现了政治上严重倒退的法西斯独裁专制统治。

二是德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历史文化传统使然。

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也是影响德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两个毒瘤。

德国的民族意识被拿破仑的刺刀唤醒后, 经过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过程中的煽动, 民族情感已渗入到帝国的各个领域。

文化思想领域也充满了极端民族主义色彩, 严重毒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思想意识。

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人民的掠夺和奴役,
更加刺激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法西斯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德国人民的这种民族情感和对魏玛政府的不满情绪。

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也来自普鲁士, 德国1871 年统一后, 军国主义广为泛滥, 人民群众养成了服从的观念, 自由民主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 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然也不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还从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出发探讨了德国在20 世纪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它指出, 容克资产阶级的德国帝国主义比其他帝国主义更具侵略性和贪婪性, 法西斯的第三帝国更是穷凶极恶,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国自身和军国主义及极端民族主义使然。

1945 年前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尽管落后与反动, 其经济却总有超乎寻常的发展。

例如,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在20 世纪初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魏玛共和国从1924 年开始的经济奇迹也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最壮观的一次经济复兴; 第三帝国时期, 1937 年的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占到了11 %。

超过了英、法, 再次跃居世界第二位。

该书认为,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 其一, 封建政治体制和势力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持。

他们在经济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 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二, 经济技术革命的作用。

德国一方面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旧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重视新兴工业和新的生产技术, 使德国工业化加速发展。

其三,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此外,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还指出, 魏玛时期的经济奇迹还得益于国际资本的流入和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引进。

第二帝国及第三帝国时期的发展与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刺激也有很大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系多人完成, 其整体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有些章与章之间的衔接也不甚紧密。

另外, 撰稿人对有关问题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所撰写内容在“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主题的结合程度上也不尽相同。

再者,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发展着的世界, 德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 在这种整体发展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多, 也是一个缺憾。

[本文作者张健,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

]
(责任编辑: 张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