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为新中国而奋斗)【圣才】

合集下载

2021年考研政治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圣才出品】

2021年考研政治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圣才出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

[2017年真题] A.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B.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答案】A【解析】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经过一年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之不能持久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不待完全粉粹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6月底,三路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B项,解放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没有战略相持阶段(抗战有战略相持阶段)。

C项,1948年秋,毛泽东同志从人口到兵力和解放区面积对比后,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项,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在1947年进行战略进攻时,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2016年真题]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答案】C【解析】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A5.C6.B7.A8.C9.D 10.D11.A 12.B 13.C 14.D 15.C16.C 17.B 18.B 19.D 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D3.ABC4.AD5.ABD6.AD7.ACD8.ABCD9.AB 10.ABCD三、简答题1、第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

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继续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第三,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四、辨析题1、参考答案:错第一,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其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二,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三,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社会原因;第四,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社会中间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直接原因;第五,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话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外部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圣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圣才】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激烈争夺,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②战后欧洲开始衰落,美、日兴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2)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①1917年11月(俄历10月)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③1919年3月共产国际的成立促使各国共产党壮大,推动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2)中国人民首先开辟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七七事变时中国守军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3)世界人民开始相互配合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4)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战后国际格局出现了三个重要变化:(1)资本主义世界中德、意、日战败,英、法削弱,美国成为霸主。

(2)苏联成为与美抗衡的大国,社会主义在多国取得胜利。

(3)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从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变为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阵营。

考点二:“三座大山”的重压(见表1)★★★表1 “三座大山”的重压考点三:两个中国的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主张实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继续走两半道路。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七章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两个政权,两条道路的选择南京国民政权覆灭的标志: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1、美苏对华政策美: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严重的阻碍着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苏: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

1、战后对中国人民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美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国共“和谈”的政治格局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建国。

1)提出三大口号 1945.8.25 和平民主团结2)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背景(2)时间地点人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赶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3)内容:双发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3)派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2、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政1)军事上抢占抗战胜利的果实 2)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 3)政治上坚持独裁内战3、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兴起苍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一二一惨案下关惨案二、两条道路,两个命运的军事较量(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防御1、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6月26日,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措施全面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问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案一: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战略措施。

(1)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的情况比较上,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认为必须且能够打败蒋介石的进攻,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2)在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七章含答案3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七章含答案32页)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4.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6.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实际政治态度是(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1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1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12.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1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A山东 B中原 C华东 D陕北 E晋冀鲁豫2.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与重点进攻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A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 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C运动战的作战方法 D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 E游击战3.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B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C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D中共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E国民党为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4.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 )A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B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C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D团结了民主力量E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5. 对1946年政协会议协议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B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愿望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双十协定》的内容有( )A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B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E实施《宪法草案》三、简答题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解析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笔记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笔记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笔记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共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共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练习题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练习题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选题1、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抗战、团结、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正确答案:B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 )。

A、向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B、讨论和平建国方案C、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D、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正确答案:C3、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

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国内和平协定》C、《和平建国纲领》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正确答案:D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进攻()。

A、东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正确答案:B5、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解放战争爆发之初B、刘邓大军展开战略进攻时C、国共战略决战之际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后正确答案: A6、在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C、晋察冀野战军攻占石家庄D、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正确答案:A7、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的().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正确答案:C8、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告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正确答案:A9、在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为非法团体”并明令“严加取缔”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确答案:A10、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10章【圣才出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10章【圣才出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10章【圣才出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战争6.1 复习笔记⼀、⽇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事变到华北事变①九⼀⼋事变1931年9⽉18⽇深夜,⽇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营;接着,⽇军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这就是九⼀⼋事变。

②华北事变1935年,⽇本在华北制造了⼀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部丧失,华北成为⽇军可以⾃由出⼊的“真空地带”。

⽇本还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西、⼭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治运动”,这⼀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本的全⾯侵华战争1937年7⽉7⽇,驻丰台⽇军借⼝⼀名⼠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本全⾯侵华战争的开始。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残暴的殖民统治①⽇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本开始了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本在台湾设⽴总督府,⽇本驻台湾总督集⽴法、⾏政、司法三权于⼀⾝,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本军队。

②伪“满洲国”九⼀⼋事变后,⽇本在中国东北实⾏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在⽇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年号“⼤同”。

早已被中国⼈民⾰命赶下台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举⾏“就职典礼”,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

⽇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民实⾏殖民统治。

③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抗⽇战争进⼊相持阶段后,⽇本加紧政治诱降活动。

1938年12⽉,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在⽇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①制造了惨绝⼈寰的⼤屠杀;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③强制推⾏奴化教育。

(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圣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圣才】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但是,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能付诸实行。

②《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未能付诸实施。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①1856年,发生了太平天国内部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分水岭。

②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与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见表2-1)表2-1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与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考点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见表2-2)表2-2 洋务事业的兴办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见表2-3)表2-3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考点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开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p19)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p19)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基本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p20)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则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严重损害了英国的鸦片贸易利益。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实现。

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任何争议:那就是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因此而签订的《南京条约》,包括香港的割让。

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708笔记及真题附答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708笔记及真题附答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708笔记及真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途径的原因和实践(见表7-1)
表7-1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途径的原因和实践
(2)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①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国民党政权有其阶级局限性,并未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

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撕毁协议。

②中国共产党被迫采取自卫行动,但仍试图和平解决,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各界的影响力,为之后的自卫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了解)
(1)全面内战爆发
①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②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③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①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a.在政治上要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在军事上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②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③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④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开始局部反攻,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计划。

考点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了解)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①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兵力下降、士气低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增加、士气高涨。

②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③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也在发起攻击、转入反攻,东北战局被改变。

形成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①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②1947年12月在陕西米脂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见表7-2)
表7-2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见表7-3)
表7-3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各民主党派(见表7-4)
表7-4 各民主党派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了解)
中国各民主党派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一致。

(1)中国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便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时,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中间路线的主张、办法及实质(见表7-5)
表7-5 中间路线的主张、办法及实质
(2)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国民党当局不仅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以实施暴力迫害。

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相继被杀害,民盟地方组织的成员和报社也遭袭击;1947年11月6日民盟被迫解散。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①1948年1月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宣告与共产党携手合作,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②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干和加强,国民党的反动政权被孤立。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了解)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五一口号”,倡导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界响应。

(2)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其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建设新中国。

(3)1949年春,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会议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考点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规模、成果,在中国、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是人民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拖延时间。

②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③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