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子教案-电路基础及应用ppt(燕庆明)33999-第2.3节
电路基础及应用
如图2-15(a)所示,当实际电源与负载RL 相接后,测量a、b处的电压电流关系时
,会有两种表现。当电源内阻较小时,
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模
型表示,如图2-15(b)所示。该特性可以
表示为
U=US-RSI
如果电源的内阻较大,实际电源 可以用电流源和电导(电阻)并联的 模型表示,如图2-15(c)所示。这 时该特性可以表示为
电路基础及应用
2.3 电源等效互换法
所谓两个结构和元件参数完全不同的电路“等效”,是 指它们外部电路的电压、电流完全相同, 即它们对外端钮上 的VCR关系完全相同。
因此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用另一种电路结构与元件参数 代替后, 不会影响原电路中未作变换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 压和电流。 据此推出的各种电路的等效变换关系, 给电路的 分析带来很大方便。
图2-18 例2-4图
解 对该电路,可先将电流型电源部分等效为电压型电源。
2.3-5
电路基础及应用
图2-19 例2-4化简过程
如图2-19(a)所示,然后把电压源合并,得到图2-19(b)所示的 电源。再电源互换得到图2-19(c)电流型电源。最后得电压
U AB
28 28
2.5V
4V
2.3-6
I
IS
GSU
IS
U RS
US为电源开路时的端电压;RS为电源的 内阻。
式中,IS为负载短路时的电源电流, GS为电源的内电导。
图2-15 实际电源的模型
2.3-2
电路基础及应用
因此,实际电源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一是用电压源串联内 阻形式;二是用电流源并联内阻形式。如图2-16所示,其中图 2-16(a)称为电压型电源,图2-16(b)称为电流型电源。从电 路分析的角度,两种形式的电源可以等效互换,只要保持两者 外部U和I不变即可。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燕庆明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燕庆明【篇一: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t)?tf(t?td),tf(t?t0)?yf(t?t0)?,yf(t?t0)?(t?t0)f(t?t0)。
(3)令g(t)?f(t?t0),t[g(t)]?g(?t)?f(?t?t0),tf(t?t0)? yf(t?t0),yf(t?t0)?f(?t?t0)1.2.已知某系统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判断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解:设t为系统运算子,则y(t)可以表示为y(t)?t[f(t)]?f(t),不失一般性,设f(t)?f1(t)?f2(t)t[f1(t)]?f1(t)?y1(t),t[f(t)]?f1(t)?f2(t)?y(t),显然其不相等,即为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df(t)t??f(x)dx(2):[y(t)]2?y(t)?f(t) 1.3判断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1):y(t)?0dt(3):y(t)?2y(t)?3y(t)?f(t)?f(t?2)(4):y(t)?2ty(t)?2y(t)?3f(t) 线性非线性时不变线性时不变线性时变1.4。
试证明方程y(t)+ay(t)=f(t)所描述的系统为线性系统。
证明:不失一般性,设输入有两个分量,且f1(t)→y1(t),f2(t)→y2(t) 则有y1(t)+ay1(t)=f1(t),y2(t)+ay2(t)=f2(t) 相加得y1+ay1(t)+y2(t)+ay2(t)=f1(t)+f2(t) 即d[y1(t)+y2(t)]+a[y1(t)+y2(t)] dt=f1(t)+f2(t)可见f1(t)+f2(t)→y1(t)+y2(t)即满足可加性,齐次性是显然的。
故系统为线性的。
1.5。
证明1.4满足时不变性。
证明将方程中的t换为t-t0,t0为常数。
即y(t-t0)+ay(t-t0)=f(t-t0) 由链导发则,有dy(t?t0)? dtd(t?t0)dy(t?t0)d(t?t0)dy(t?t0)dy(t?t0)?1从而又因t0为常数,故所以有 ??dtd(t?t0)dtdtd(t?t0)dy(t?t0)?ay(t?t0)?f(t?t0)即满足时不变性f(t-t0)→y(t-t0) dty(t)?y(t?t0)f(t)?f(t??t)?所以?t?tlimf(t)?f(t??t)limy(t)?f(t?t0)既有 f(t)?y(t) ??t?0?t?0?t?t1.7 若有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方程为y(t)+ay(t)=f(t)在非零f(t)作用下其响应y(t)=1-e-t,试求方程y(t)+ay(t)=2f(t)+f(t)的响应。
第三章电路的分析方法(燕庆明)
例
现在研究在非公共支路中含有电流源的情况。如图所示,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各支路电流。
i2
is
10
3
i3
10
l1
+
+
2A
l2
6
ib
12V
l3
-
10V
ia
-
i2
is
10
3
i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2A
+ 10V
ia
6
ib
+ 12V
-
-
解
本电路有3个网孔,理应列写3个网孔方程,但由于电流源 iS处于非公共支路,故该网孔电流变为已知量iS,可以少列一 个网孔方程。假设i2和i3的方向后,可得 (10 + 10 + 6)i2 10iS + 6i3 = 10 (6 + 3)i3 + 6i2 = 12 即 26i2 + 6i3 = 30 6i2 + 9i3 = 12
(3) 列出所有未知节点电压的节点方程,其中自 电导恒为正,互电导恒为负; (4) 联立求解节点电压,继而求出其余量。
例 考虑电路含有受控源的情况,利用节点电压法求出电流i1,i2。
2i1 i1
结论:
一般来说,对于有n个节点的电路图,其独
立的KCL方程为(n 1)个,这些节点称为独
立节点。 一般来说,若电路图中有n个节点和b条支
路,则独立的KVL方程数为l = b – n + 1个。而
平面电路(即画在平面上的电路中,除了节点 外,再没有任何支路互相交叉)的网孔数恰等 于(b – n + 1)个,所以网孔都是独立回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txt>第一章(p26-31)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a)解:标注电压如图(a)所示。
由kvl有u?15?5?2?5v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2??30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2?u?2?5?10w(吸收)电阻的功率为p3?5?22?5?4?20w(吸收)(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b)由欧姆定律及kcl有i2?15?3a,i1?i2?2?3?2?1a5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i1??15?1??15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15?2??30w(发出)电阻的功率为p3?5?i2?5?32?5?9?45w(吸收)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由kcl有i?6?2?4a 故u?2?i?2?4?8v2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p1??6?u??6?8??48w电阻的功率为p2?2?i2?2?42?32w外电路的功率为p3?2?u?2?8?16w且pk?13kp1p2p34832160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b)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1)图(a)中,i1与uab;解:如下图(a)所示。
因为(a)i?10?2?0.9i15所以i1?2?20?2.222a0.99uab?4(i1?i)?4??20?2??8?0.889v99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0。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及kcl有1000i1u020u0i1600i1u060005000整理得1000i1u0203000i1u00解得i1?5?10?3a?5ma,u0?15v。
题1-19图补充题:u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 i ?a , ab ? 16 v ,求电阻r。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鲁纯熙郏晖何育(版权所有,盗取必究)2012内容提要本书是与《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燕庆明主编)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包括以下各章的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导论、基本概念、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与应用、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选频电路与谐振、双口网络分析、磁耦合电路分析、双口网络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
书中对教材各章的主要内容给出了归纳与学习指导,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对教材各章的习题进行详细解答。
本书对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考研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1.2 学习电路课程的基本线索1.3 求解电路问题的五步法第2章基本概念2.1 重点学习指导2.1.1 电路的基本变量2.1.2 基本元件R、L、C的特性2.1.3 KCL、KVL和欧姆定律2.1.4 独立源和受控源2.1.5 等效电路的概念2.2 第2章习题解析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1 重点学习指导3.1.1 网孔分析法3.1.2 节点分析法3.2 第3章习题解析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4.1 重点学习指导4.1.1 叠加定理的应用4.1.2 戴维宁定理的应用4.2 第4章习题解析第5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5.1 重点学习指导5.2 第5章习题解析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6.1重点学习指导.6.2 第6章习题解析第7章磁耦合电路分析7.1 重点学习指导7.2 第7章习题解析第8章选频电路与谐振8.1 重点学习指导8.2 第8章习题解析第9章双口网络分析9.1 重点学习指导9.2 第9章习题解析第10章非线性电路分析10.1 重点学习指导10.2 第10章习题解析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诵诗能使人心旷神怡,变得灵秀;读史能使人贯通古今,变得聪慧。
在电的领域中,远的不说,近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100年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叹不已。
电路原理PPT(燕庆明)-3电路的分析方法
3,解网孔电流; 解网孔电流; 4,求其它响应. 求其它响应.
9
四,网孔电流法的求解步骤 :
(1)设平面电路网络有n个网孔,设定n个网孔电流变量,列出网 设平面电路网络有n个网孔,设定n个网孔电流变量, 孔电压方程组: 孔电压方程组:
式中: 网孔回路电流; 网孔自电阻; 式中:ij 为j网孔回路电流;Rjj 为j网孔自电阻;Rjk 为k 网 孔与j网孔间互电阻,当回路绕向取为一致时, 为负值, 孔与j网孔间互电阻,当回路绕向取为一致时,Rjk 为负值,且 网孔各电压源电压升代数和, Rjk=Rkj ; usjj 为j网孔各电压源电压升代数和,与回路绕向一致取 正号,反之取负号. 正号,反之取负号. (2)求解网孔电流,然后求解各支路电流 求解网孔电流,
完备性: 可由网孔电流求得任一条支路电流. 完备性 可由网孔电流求得任一条支路电流. i1 = Ia i2=Ia - Ib i3=Ib i4=Ia - Ic i5=Ic i6=Ic - Ib 独立性:网孔电流彼此独立,不能互求. 独立性:网孔电流彼此独立,不能互求. 节点1: 节点 - i1 + i2 + i3=0 用网孔电流表示: - Ia +(Ia - Ib) + Ib=0 网孔电流表示
第3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简单电路:仅有一个独立节点或一个回路 简单电路 仅有一个独立节点或一个回路. 仅有一个独立节点或一个回路 复杂电路:含有多个节点或回路. 复杂电路 含有多个节点或回路. 含有多个节点或回路 平面电路: 平面电路:可画在一个平 面上,且使各条支路除连 面上, 接点外不再有交叉支路的 电路. 电路. 对于平面电路, 对于平面电路,可以引入 网孔的概念 的概念. 网孔的概念.
20 10 10 24 4 10 24 4 8 4 20 40 20 20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uAB= 6i3 + 4i+ 5 = 6V
故
i=0.4A
2-4如图示电路,已知u=6V,求各电阻上的电压。
题2-4图
解设电阻R1、R2和R3上的电压分别为u1、u2和u3,由分压公式得
u1= ·u= × 6V= 1V
u2= ·u= × 6V= 2V
u3= ·u= × 6V= 3V
2-5某收音机的电源用干电池供电,其电压为6V,设内阻为1。若收音机相当于一个59的电阻,试求收音机吸收的功率、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及电源产生的功率。
(2)全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P=P1+P2+P3+P4+P5= 0
该结果表明,在电路中有的元件产生功率,有的元件消耗功率,但整个电路的功率守恒。
2-3如图示电路,(1)求图(a)中电压uAB;(2)在图(b)中,若uAB=6V,求电流i。
题2-3图
解对于图(a),由KVL,得
uAB=(8 +3 × 16 + 2 × 1)V= 7V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
第2章习题解析
2-1求图示电路(a)中的电流i和(b)中的i1和i2。
题2-1图
解根据图(a)中电流参考方向,由KCL,有
i=(2 – 8)A= –6A
对图(b),有
i1=(5 – 4)mA= 1mA
i2=i1+ 2 = 3mA
2-2图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其中u1=9V,u2=5V,u3=4V,u4=6V,u5=10V,i1=1A,i2=2A,i3=1A。试求:
ub+ ( + )ua= 3
由此解得
u=ua= 9V
题3-4解图
电路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和经典例题
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题6】:3;-5;-8。
【题7】:D。
【题8【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题15】。
;X。
【题16】【题17】;由回路ADEBCA列KVL得D列KCL CDEC列KVL式,得UAC=-7V。
【题18】:PPII12122222==;故I I1222=;I I12=;⑴KCL:43211-=I I;I185=A;U I IS=-⨯=218511V或16.V;或I I12=-。
⑵KCL:43211-=-I I;I18=-A;U 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 A;U Iab.=+=9485V;IU162125=-=ab.A;P=⨯6125. W=7.5 W;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05=.A。
【题5】:[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L=0.5A。
【题6】:[解答]【题7】:[解答]I=0.6A;U1=-2A=-12V;U2=2I+2=32V【题8】:[解答]由图可得U=4I-4。
【题9】:[解答]⑴U=-3 V 4⑵1 V电压源的功率为P=2 W (吸收功率)7⑶1 A 电流源的功率为P =-5 W (供出功率) 10【题10】:[解答]A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题1】:【题2】:I I 1330+-=;I I 1220++=;I I 2430--=;331301243I I I I -+--+=;解得:I 1=-1.5 A, I 2=-0.5 A, I 3=1.5 A, I 4=-3.5 A 。
【题3】:[解答]()()()11233241233418611218241231213+++--=+-++=+-+++=--⎧⎨⎪⎩⎪I I I I I I I ;I 1655=.A 【题4】:[解答]()()22224122321261212++-+=-++++=-⎧⎨⎩I I I I ;I 21=- A ;P =1 W 【题5】:[解答]答案不唯一,有多解。
电路分析教程_燕庆明版
2-4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5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6电压和电流的负值,表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不一致。
2-7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消耗(或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2-8若p<0 (负值),说明该元件产生(或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2-9任一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和消耗的功率应该相等,称为功率平衡定律。
2-1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11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同路巡行一周,元件电压代数和为零。
2-15 端电压恒为Us ,与流过它的电流i 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
2-16输出电流恒为i s,与其端电压u 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
2-17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电压代数和。
2-18几个同极性的电压源并联,其等效电压等于其中之一。
2-19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所有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
2-20几个同极性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流等于其中之一。
2-21某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压源。
2-22某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流源。
2-23 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伏安特性(VCR) 关系相同。
3-4.在网孔分析法中,若在非公共支路有已知电流源,可作为已知网孔电流。
3-5.在节点分析法中,若已知电压源接地,可作为已知节点电压。
3-6.在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时,认为输入电阻为无穷大,则运放输入端电流等于0,称为虚断。
3-7 当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由于电压增益为无穷大,则输入端电压等于0 ,称为虚短。
4-1 叠加定理只适用线性电路的分析。
4-2 受控源在叠加定理时,不能单独作用,也不能削去,其大小和方向都随控制量变化。
4-3在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时,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短路,而电流源开路。
电路分析课本答案
U30=-μU2
而U2=U20-U10
所以对于节点3可得方程:U30=-μ(U20-U10)
节点1、2的方程为:
节点1:
节点2: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面几式,并整理得:
因为U1=-U10,因此仅解此方程组中的U10即可
解(1)支路1的阻抗为 ,故电流
吸收的有功功率和L吸收的无功功率分别为
支路2的阻抗为 ,故电流
吸收的有功功率和C吸收的无功功率分别为
(2)电路的总电流
电源供给的复功率:
–1W,P2V=2W
4.2图示电路中,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试确定电流源 之值。(10分)
解:用结点电压法:
解以上方程组得:
4.2.用网孔分析法分析下图所示电路。(10分)
解:
8.1.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已知 V,求电流 和 。(10分)
解:设
用网孔分析法列方程:
解方程组得:
其时域域形式为:
8.2.正弦交流电路中,R=12, =9, =25, V,求 , ,i及电路功率P。(10分)
解: V
A
A
A
A
A
A
1200W
8.3图示正弦交流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图中电流 。(10分)
1)用观察法直接列出网孔方程,并求解得到网孔电流i1和i2。
2)计算6Ω电阻吸收的功率。
解:1)用网孔法列方程:
解方程组得:
2)6欧电阻上的电流为:
6欧电阻上的功率为:
4.3.列出图示电路的结点方程,计算出三个结点电压(图中r = 1Ω)。(10分)
解:用结点电压法:
燕庆明 信号与系统 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3版)习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第1章习题解析 (2)第2章习题解析 (6)第3章习题解析 (16)第4章习题解析 (23)第5章习题解析 (31)第6章习题解析 (41)第7章习题解析 (49)第8章习题解析 (55)第1章习题解析1-1 题1-1图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c) (d)题1-1图解 (a)、(c)、(d)为连续信号;(b)为离散信号;(d)为周期信号;其余为非周期信号;(a)、(b)、(c)为有始(因果)信号。
1-2 给定题1-2图示信号f ( t ),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
[提示:f ( 2t )表示将f ( t )波形压缩,f (2t )表示将f ( t )波形展宽。
] (a) 2 f ( t - 2 )(b) f ( 2t )(c) f ( 2t ) (d) f ( -t +1 )题1-2图解 以上各函数的波形如图p1-2所示。
图p1-21-3 如图1-3图示,R 、L 、C 元件可以看成以电流为输入,电压为响应的简单线性系统S R 、S L 、S C ,试写出各系统响应电压与激励电流函数关系的表达式。
题1-3图解 各系统响应与输入的关系可分别表示为)()(t i R t u R R ⋅= t t i L t u L L d )(d )(= ⎰∞-=t C C i Ct u ττd )(1)(1-4 如题1-4图示系统由加法器、积分器和放大量为-a 的放大器三个子系统组成,系统属于何种联接形式?试写出该系统的微分方程。
S R S L S C题1-4图解 系统为反馈联接形式。
设加法器的输出为x ( t ),由于)()()()(t y a t f t x -+=且)()(,d )()(t y t x t t x t y '==⎰故有 )()()(t ay t f t y -='即)()()(t f t ay t y =+'1-5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 ( t )与输出y ( t )的关系为y ( t ) = | f ( t )|,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解 设T 为系统的运算子,则可以表示为)()]([)(t f t f T t y ==不失一般性,设f ( t ) = f 1( t ) + f 2( t ),则)()()]([111t y t f t f T ==)()()]([222t y t f t f T ==故有)()()()]([21t y t f t f t f T =+=显然)()()()(2121t f t f t f t f +≠+即不满足可加性,故为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燕庆明复习题与答案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燕庆明)复习题与答案1.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当实际电路的尺寸与工作波长接近时选项A)该实际电路应该用分布参数电路来计算。
选项B)该实际电路应该用集总参数电路来计算。
答案:A2.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一实际电路的尺寸是300m长, 该电路的工作频率是610Hz选项A)该实际电路应该用分布参数电路来计算。
选项B)该实际电路应该用集总参数电路来计算。
答案:A3.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一实际电路的工作频率是6106 Hz,该电路的工作波长为选项A )m 100=λ 选项B )m 50=λ 选项C )m 20=λ 选项D )m 10=λ答案:B4.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电路计算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的选取原则( )。
选项A) 必须与实际方向选得一致 选项B) 任意选取选项C) 电压与电流的方向必须选得一致 选项D) 电压与电流的方向必须选得相反难易程度:易答案:B5.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网络N 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为A I V U 1,220-==,说明该方框等效为( )。
选项A)电源选项B)负载选项C)不能确定答案:A6.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图中所示电路中,已知电阻0>R,uiP=,则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选项A)P>0 选项B)P=0 选项C)0P≥P≤选项D)0答案:C7.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电路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 1、图 2 、图 3 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选项A)图 1选项B)图 2选项C)图 3答案:B8.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则电流I(方向如图)为:选项A)1.5A 选项B)5.5A 选项C)3A 选项D)8A答案:A9.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求V ab=选项A)9.6V 选项B)4V 选项C)8.5V 选项D)11.5V答案:A10.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00V电压源产生的功率为100W,则电压U=选项A)40V 选项B)60V选项C)20V 选项D)-60V答案:C11.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2A电流源产生的功率P=选项A)16W 选项B)8W选项C)40W 选项D)-40W答案:A12.知识点:1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若R2以外的电路用戴维南定理等效,则等效电压源和等效电阻分别为:选项A)18V, 3.9Ω选项B)18V, 4Ω选项C)6V,3.9Ω选项D)6V, 4Ω答案:C13.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选项A)小于满标值的一半左右选项B)不超过满标值即可选项C)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选项D)无关答案:C14.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IER选项A)IR=U-E选项B)IR=U+E选项C)IR=-EU+选项D)IR=E-U-答案:B15.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电压u=选项A)5V 选项B)3V选项C)1V 选项D)-2V答案:C16.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图示电路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式为选项A )U=25-I选项B )U=25+I选项C )U=-25-I选项D )U=-25+I答案:C17. 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图示电路中,已知A I 151=,A I 33=,A I S 8=,则2I =( )。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第1章_电路分析的电子教案.ppt
p=-ui
或
P= -UI
由于电压和电流均为代数量,显然功率也是代数量,二端
电路是否真正吸收功率,还要看计算结果p的正负而定,当 功率为正值,表示确为吸收功率;反之为负值实为提供功率。
11
1.4 电 阻 元 件
1.4.1 线性非时变电阻
即电阻值不随其上的
电压u 、电流 i 和时间t
变化的电阻,叫线性非时 变电阻。显然,线性、非 时变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 线。如图1-6 (b)所示,电 阻值可由曲线的斜率来确 定。
对于图1-20电路,有: IS= IS1+ IS12-IS3
请注意:电压值不同的电压源不能并联,因为违背KVL;电
流值不同的电流源不能串联,因为违背KCL 。
a
a
Is1
Is2
Is
Is3 b
图1-20 电流源并联等效
b 30
1.11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1. 含受控源和电阻的二端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该 等效电阻的值为二端电路的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之比。
➢1.10 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1.11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1.12 平衡电桥、电阻Y形连接与三角 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
【本章重点】
● 支路上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电流、 电压间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 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及其运用于电 路的分析计算。
● 理解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 性,以及它们与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区别。
i(t)
dq dt
8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电压——即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用u表示。即
u(t) dw dq
【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第9类【一共15类】【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第9类【一共15类】【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42&fromuid=1000《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viewthread.php?tid=232&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90&fromuid=1000《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137&fromuid=1000《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viewthread.php?tid=21&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viewthread.php?tid=41&fromuid=1000《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及辅导参考(吴大正版)/viewthread.php?tid=74&fromuid=1000《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及每章总结(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203&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版,王兆安,王俊主编)/viewthread.php?tid=164&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题答案(胡寿松,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52&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第四版,吴大正)/viewthread.php?tid=268&fromuid=1000《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下册)/viewthread.php?tid=237&fromuid=1000《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61&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辅导PPT及部分习题答案(曹雪虹,张宗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36&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答案版)/viewthread.php?tid=197&fromuid=100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张毅刚主编,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36&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142&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详解(奥本海姆版)/viewthread.php?tid=79&fromuid=1000《电路分析》课后答案及学习指导(第二版,胡翔骏,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177&fromuid=100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讲解详细/viewthread.php?tid=233&fromuid=1000《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1678&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自学辅导推荐)/viewthread.php?tid=53&fromuid=1000《现代通信原理》习题答案(曹志刚版)/viewthread.php?tid=44&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课后答案及详细辅导(丁美玉,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58&fromuid=1000《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解答(清华版)/viewthread.php?tid=127&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习题详解(傅祖芸版)/viewthread.php?tid=238&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7&fromuid=1000《微机原理》作业答案(李继灿版)/viewthread.php?tid=218&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4版,西安交通·大学)/viewthread.php?tid=130&fromuid=1000《通信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0&fromuid=1000《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第二版,燕山·大学)/viewthread.php?tid=126&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胡寿松,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1740&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阎石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167&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习题答案(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174&fromuid=1000《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5&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题答案(卢京潮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28&fromuid=1000《电路分析》习题答案(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翔俊)/viewthread.php?tid=250&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解析(燕庆明,第3版)非常详细/viewthread.php?tid=71&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8&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第4版,谢处方编,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2514&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详解(郑君莉,清·华大学,牛逼完整版)/viewthread.php?tid=257&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第四版,张肃文)/viewthread.php?tid=3392&fromuid=1000《通信电路》课后习题答案(沈伟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59&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完整习题答案(程佩青,英文版)/viewthread.php?tid=223&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教程》习题解答(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65&fromuid=1000《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后答案(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92&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1&fromuid=1000《数字逻辑》(第二版)习题答案(欧阳明星主编)/viewthread.php?tid=26&fromuid=1000《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34&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264&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宗橙清·华大学出版社可配北邮版本/viewthread.php?tid=1956&fromuid=1000《数字通信》习题答案(第四版,Proakis)/viewthread.php?tid=275&fromuid=1000电子技术数字和模拟部分答案(第四版,康华光)/viewthread.php?tid=100&fromuid=1000《单片机及接***术》课后答案(梅丽凤,王艳秋,清·华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9&fromuid=1000《信号与线性系统》习题详解(管致中,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858&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精解/viewthread.php?tid=108&fromuid=1000《电路与电子学》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第3版)/viewthread.php?tid=2788&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viewthread.php?tid=106&fromuid=1000《测控电路》习题答案(机械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66&fromuid=1000《数字逻辑》第四版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习题集参考答案(曾兴雯版,高等教育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02&fromuid=1000电工学(第6版)上册(电工技术)秦曾煌主编高教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655&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阎石,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97&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45&fromuid=1000《电工学》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六版)/viewthread.php?tid=1621&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于慧敏著)/viewthread.php?tid=107&fromuid=1000《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英文版)/viewthread.php?tid=135&fromuid=1000《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viewthread.php?tid=2076&fromuid=1000《基础电子技术》习题解答(哈工大,蔡惟铮)/viewthread.php?tid=266&fromuid=1000《现代控制系统》答案(英文版)730页/viewthread.php?tid=98&fromuid=1000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详解/viewthread.php?tid=1343&fromuid=1000《数字电路》习题答案(龚之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342&fromuid=1000《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习题及答案/viewthread.php?tid=248&fromuid=1000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6218&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175&fromuid=1000《信息论基础教程》习题答案(李亦农,李梅版)/viewthread.php?tid=2159&fromuid=1000传感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viewthread.php?tid=5262&fromuid=1000《IBM-PC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67&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郑君里,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2682&fromuid=1000化工原理第三版答案(清晰版)(缺三七章)陈敏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3523&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课后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705&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44&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王兆安/viewthread.php?tid=6306&fromuid=1000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课后答案王永军/viewthread.php?tid=2050&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陈生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25&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仇佩亮编/viewthread.php?tid=99&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答案(冯恩信)/viewthread.php?tid=3863&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期末复习/viewthread.php?tid=7366&fromuid=1000工厂供电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29&fromuid=1000《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861&fromuid=1000(新)图像处理2008(A卷)及答案!/viewthread.php?tid=5533&fromuid=1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电子电路基础/viewthread.php?tid=3261&fromuid=1000《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术》答案1~10章钱晓婕版机械工业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3655&fromuid=1000《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电出版社第三版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649&fromuid=1000《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_夏德钤翁贻方机械工业出版社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716&fromuid=1000电工电子技术-王鼎等主编/viewthread.php?tid=7946&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华成英主编)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125&fromuid=1000哈工大(威海)电工学期末试题/viewthread.php?tid=3408&fromuid=1000《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参考答案(罗朝盛版)/viewthread.php?tid=4561&fromuid=1000高教版计算方法(施吉林,刘淑珍,陈桂芝编)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7088&fromuid=1000《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参考解答/viewthread.php?tid=856&fromuid=1000固体物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7715&fromuid=1000通信原理课件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7716&fromuid=1000《数字电路》习题解答(余孟尝,第3版)/viewthread.php?tid=444&fromuid=1000《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习题答案(科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16&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答案/viewthread.php?tid=1501&fromuid=1000《数字逻辑》PPT课件/viewthread.php?tid=673&fromuid=1000高频电路/viewthread.php?tid=1683&fromuid=1000数电实验报告/viewthread.php?tid=5501&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习题详解/viewthread.php?tid=4557&fromuid=1000《固体物理》习题答案(黄昆版)/viewthread.php?tid=1319&fromuid=1000电工电子学第二版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7322&fromuid=1000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习题解答/viewthread.php?tid=6907&fromuid=1000微积分II复习/viewthread.php?tid=5875&fromuid=1000《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课后答案(重`庆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610&fromuid=1000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何道清习题解答/viewthread.php?tid=6815&fromuid=1000微观经济学/viewthread.php?tid=5876&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高教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3173&fromuid=1000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陈恭亮)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5948&fromuid=1000量子力学/viewthread.php?tid=4488&fromuid=1000数据处理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14张word)/viewthread.php?tid=820&fromuid=1000C++语言学习质料/viewthread.php?tid=7889&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答案/viewthread.php?tid=8499&fromuid=1000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viewthread.php?tid=5996&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练习及参考解/viewthread.php?tid=7123&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陈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燕庆明第三版课后答案
信号与系统燕庆明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t)?tf(t?td),tf(t?t0)?yf(t?t0)?,yf(t?t0)?(t?t0)f(t?t0)。
(3)令g(t)?f(t?t0),t[g(t)]?g(?t)?f(?t?t0),tf(t?t0)? yf(t?t0),yf(t?t0)?f(?t?t0)1.2.已知某系统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判断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解:设t为系统运算子,则y(t)可以表示为y(t)?t[f(t)]?f(t),不失一般性,设f(t)?f1(t)?f2(t)t[f1(t)]?f1(t)?y1(t),t[f(t)]?f1(t)?f2(t)?y(t),显然其不相等,即为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df(t)t??f(x)dx(2):[y(t)]2?y(t)?f(t) 1.3判断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1):y(t)?0dt(3):y(t)?2y(t)?3y(t)?f(t)?f(t?2)(4):y(t)?2ty(t)?2y(t)?3f(t) 线性非线性时不变线性时不变线性时变1.4。
试证明方程y(t)+ay(t)=f(t)所描述的系统为线性系统。
证明:不失一般性,设输入有两个分量,且f1(t)→y1(t),f2(t)→y2(t) 则有y1(t)+ay1(t)=f1(t),y2(t)+ay2(t)=f2(t) 相加得y1+ay1(t)+y2(t)+ay2(t)=f1(t)+f2(t) 即d[y1(t)+y2(t)]+a[y1(t)+y2(t)] dtt)+y2(t)即满足可加性,齐次性是显然的。
故系统为线性的。
1.5。
证明1.4满足时不变性。
证明将方程中的t换为t-t0,t0为常数。
即y(t-t0)+ay(t-t0)=f(t-t0) 由链导发则,有dy(t?t0)? dtd(t?t0)dy(t?t0)d(t?t0)dy(t?t0)dy(t?t0)?1从而又因t0为常数,故所以有 ??dtd(t?t0)dtdtd(t?t0)dy(t?t0)?ay(t?t0)?f(t?t0)即满足时不变性f(t-t0)→y(t-t0) dty(t)?y(t?t0)f(t)?f(t??t)?所以?t?tlimf(t)?f(t??t)limy(t)?f(t?t0)既有 f(t)?y(t) ??t?0?t?0?t?t1.7 若有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方程为y(t)+ay(t)=f(t)在非零f(t)作用下其响应y(t)=1-e-t,试求方程y(t)+ay(t)=2f(t)+f(t)的响应。
信号与系统教程燕庆明第3章-1
0
T 2
Ae jn1t dt Ae jn1t dt
T 2 0
1 Fn T
T 2 T 2
T 1 2 jn1t jn1t 2 f (t )e dt Ae dt Ae jn t dt 0 T 0
3.2 周期信号的频谱
3.2.1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4A 1 1 f (t ) (sin 1t sin 31t sin 51t ) π 3 5
4A π 1 π cos( t ) cos( 3 t ) 1 1 π 2 3 2
2 1 T
4 A cos n1t T n1
T 2 0
图2
4A nπ (n 1, 3, 5,)
2 A (1 cos n ) nπ
0
(n 2, 4, 6,)
所以f(t)的傅里叶级数为
f (t ) 4A 1 1 (sin 1t sin 31t sin 51t ) π 3 5
A jn t 1 A A jn e [e 1] [cos n 1] 0 jn jn jn 2A j n 0 ( n 1, 3, 5, ) ( n 2, 4, )
从而复系数Fn的模和相位分别为
2A Fn ( n 1, 3, 5, ) n o 90 ( n 1,3,5, ) n o ( n 1, 3, 5, ) 90
周期信号分解为三角级数31锯齿波的三角级数合成周期信号是定义在区间上每隔一定周期t按相同规律重复变化的信号它们可一般地表示当周期信号ft满足狄里赫利条件时则可用傅里叶级数表示为coscoscos3sinsin1在一个周期内只有有限个极大值和极小值且只有有限个第一类不连续点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txt>第一章(p26-31)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a)解:标注电压如图(a)所示。
由kvl有u?15?5?2?5v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2??30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2?u?2?5?10w(吸收)电阻的功率为p3?5?22?5?4?20w(吸收)(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b)由欧姆定律及kcl有i2?15?3a,i1?i2?2?3?2?1a5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i1??15?1??15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15?2??30w(发出)电阻的功率为p3?5?i2?5?32?5?9?45w(吸收)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由kcl有i?6?2?4a 故u?2?i?2?4?8v2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p1??6?u??6?8??48w电阻的功率为p2?2?i2?2?42?32w外电路的功率为p3?2?u?2?8?16w且pk?13kp1p2p34832160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b)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1)图(a)中,i1与uab;解:如下图(a)所示。
因为(a)i?10?2?0.9i15所以i1?2?20?2.222a0.99uab?4(i1?i)?4??20?2??8?0.889v99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0。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及kcl有1000i1u020u0i1600i1u060005000整理得1000i1u0203000i1u00解得i1?5?10?3a?5ma,u0?15v。
题1-19图补充题:u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 i ?a , ab ? 16 v ,求电阻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第2章习题解析2-1 求图示电路(a)中的电流i和(b)中的i1和i2。
题2-1图解根据图(a)中电流参考方向,由KCL,有i = (2 – 8 )A= – 6A对图(b),有i1 = (5 – 4) mA = 1mAi2 = i1 + 2 = 3mA2-2 图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
其中u1 = 9V,u2 = 5V,u3 = -4V,u4 = 6V,u5 = 10V,i1 = 1A,i2 = 2A,i3 = -1A。
试求:(1)各元件消耗的功率;(2)全电路消耗功率为多少?说明什么规律?题2-2图解 (1)根据所标示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有P 1 = u 1 i 1 = 9 × 1 W= 9WP 2 = u 2 ( - i 1) = 5 × ( -1 )W = -5WP 3 = u 3 i 2 = ( -4 ) × 2W = -8WP 4 = u 4 i 3 = 6 × ( -1 ) W= -6WP 5 = u 5 ( - i 3) = 10 × 1W = 10W(2)全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 = P 1 + P 2 + P 3 + P 4 + P 5 = 0该结果表明,在电路中有的元件产生功率,有的元件消耗功率,但整个电路的功率守恒。
2-3 如图示电路,(1)求图(a)中电压u AB ;(2)在图(b)中,若u AB = 6V ,求电流i 。
题2-3图解 对于图(a),由KVL ,得u AB =( 8 + 3 × 1 - 6 + 2 × 1)V = 7V 对于图(b),因为u AB = 6i - 3 + 4i + 5 = 6V故i = 0.4A2-4 如图示电路,已知u = 6V ,求各电阻上的电压。
题2-4图解 设电阻R 1、R 2和R 3上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和u 3,由分压公式得u 1 = 3211R R R R ++·u = 122× 6 V= 1Vu 2 = 3212R R R R ++·u = 124× 6 V= 2V u 3 = 3213R R R R ++·u = 126× 6V = 3V2-5 某收音机的电源用干电池供电,其电压为6V ,设内阻为1Ω。
若收音机相当于一个59Ω的电阻,试求收音机吸收的功率、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及电源产生的功率。
解 该电路的模型如题2-5解图所示。
题2-5解图则电流i 为i =21R R U S + = 606 A= 0.1A 收音机吸收的功率P 2为P 2 = R 2 i 2 = 59 × 0.01W = 0.59W电池内阻消耗(吸收)的功率P 1为P 1 = R 1 i 2 = 1 × 0.01 W= 0.01W电源产生的功率为P = U S i = 6 ×0.1W = 0.6W或P = P 1 + P 2 = (0.59 + 0.01)W = 0.6W2-6 图示为电池充电器电路模型。
为使充电电流i = 2A ,试问R 应为多少?题2-6图解 由KVL 有R +-09.0915 = 2 解之R = 2.91Ω2-7 实际电源的内阻是不能直接用欧姆表测定的,可利用测量电源的外特性来计算。
设某直流电源接入负载R L 后,当测得电流为0.25A 时,其端电压u 为6.95V ;当电流为0.75A 时,端电压为6.94V 。
试求其内阻R S 。
题2-7图解 由题意有端电压方程u = u S - R S i故有6.95 = u S - 0.25R S6.94 = u S - 0.75R S解得R S = 0.02Ω2-8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 in 。
题2-8图解 由图(a),得R in = (36363636+⨯+24242424+⨯) Ω= 30Ω由图(b),设R 1 = 3423)42(++⨯++ 2 = 4Ω 故R in =1144R R ++1 = 3Ω2-9 如图为输出不同电压和电流的分压电路,试求R 1、R 2和R 3的值。
题2-9图解 由指定的各电压和电流要求,得R 3 = mA 3V 5.4 = 1.5k Ω R 2 = mA5V )5.46(- = 300Ω R 1 = 0mA16)V -9( = 300Ω2-10 如图示电路,已知R 1 = 100Ω,R 2 = 200Ω,R 3 = 100Ω,R 4 = 50Ω,R 5 = 60Ω,U S = 12V 。
求电流I AB 。
题2-10图解 由图中R 1和R 3并联,R 2与R 4并联关系,可求出电流II = 54231S )//()//(R R R R R U ++ =60405012++ A= 0.08A再由分流关系,得I 3 = 311R R R +I = 0.04A I 4 = 422R R R +I = 0.064A 由KCL ,得I AB = I 3 - I 4 =( 0.04 - 0.064)A = -24mA2-11 在图示电路中,如U S = 30V ,滑线电阻R = 200Ω,电压表内阻很大,电流表内阻很小,它们对测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已知当不接负载R L 时,电压表的指示为15V 。
求(1)当接入负载R L 后,若电流表的指示为100mA 时,求电压表的指示为多少?(2)若仍需保持R L 两端电压为15V ,滑线电阻的滑动头应位于何处?题2-11图解 该题可有多种方法求解,这里用较简单的方法。
对(1),由KVL ,得U S = 100I + ( I - 0.1 ) × 100所以I = 0.2A又I 2 = I - I 1 =( 0.2 - 0.1)A = 0.1A所以负载两端电压为2R 上的电压,记为U L ,即 U L = 100 I 2 = 10V进而R L = 100Ω(2)为使U L = 15V ,必须满足Lx L x R R R R += 200 – R x可解得R x = 141.4Ω2-12 如图示电路,已知R 1两端电压为6V ,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
试求电源产生的功率。
题2-12图解 由已知,得I 1 =15612-A= 0.4AI 2 = I 1 - 0.3 = 0.1A所以U AB = 15 I 1 + 20 I 2 = 8V故I 3 =20ABu =0.4A由KCL ,得I = I 1 + I 3 = 0.8A故电源产生的功率为P = 12I = 12 × 0.8 W= 9.6W2-13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I = 2A 。
求U 以及R 消耗的功率。
题2-13图解 由已知,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1为I 1 = 3 + I = 5A10Ω电阻上的电压u 1为u 1 = 10I = 20V2Ω电阻上的电压u 2为u 2 = 2I 1 = 10V由KVL ,故电压U 为(注意各电压的方向)U = -20 - u 2 - u 1 + 60 = 10V故R 消耗的功率为P = R 21i = UI 1 = 50W2-14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I 1 = 3mA 。
试求U S 和I 2。
题2-14图解 由图可知,电阻3k Ω、6k Ω和12k Ω为并联关系。
设流过3k Ω电阻的电流为I 3,6k Ω上电流为I 4,12k Ω上电流为I 5,则I 3 = 636+I 1 = 2mA I 4 = 633+I 1 = 1mA I 5 = 1264I = 0.5mA 由KCL ,得I 2 = I 4 + I 5 = 1.5mA设流过2k Ω电阻的电流为I ,得I = I 1 + I 5 = 3.5mA由KVL ,有U S - 2I = 3I 3解得U S = 13V2-15 对图示电路,试求u AB 。
题2-15图解 由KVL ,可得u AB = (333+× 12 + 5 - 6 )V= 5V2-16 在图示电路中,设i = 1A ,试求电压u 。
题2-16图解 由欧姆定律,得i 1 = 2010A= 0.5A由KCL ,得i 2 = i + 2 - i 1 = 2.5A进而i 3 = i 2 + i 1 = (2.5 + 0.5)A = 3A所以u = 10i + 10 + 10i 3 = 50V2-17 (略)2-18 如图所示电路,试求电流i 。
题2-18图解 由欧姆定律,可得i 1 = 612A = 2A3Ω电阻支路电流为i 2 = 312A= 4A由KCL ,得i = i 1 - 2i 1 + i 2 = 2A2-19 如图所示电路,u S = 12V ,求u 2和等效电阻R in 。
题2-19图解 由KVL ,有2i - 3u 2 + u 2 = u S又u 2 = 4i ,代入上式,得2i - 3( 4i ) + 4i = 12i = -2A进而u 2 = 4i = -8V等效电阻R in = i u S = -6Ω 注意,负电阻的概念出现了,如何理解?2-20 如图所示电路,分别求其等效电阻R ab 。
题2-20图解 (a )由KVL ,得u = 2( i - i 1 ) + 2i 1又i 1 = 4u,代入上式,有u = 2( i - 4u) + 2(4u)即u = 2i得R ab = i u= 2Ω(b )由KCL ,流过R e 的电流为( i 1 + β i 1 ),故u = R b i 1 + ( i 1 + β i 1 ) R e= [ R b + ( 1 + β )R e ] i 1所以等效电阻R ab = 1i u= R b + ( 1 + β )R e2-21 如图所示为一种T 形解码网络。
它具有将二进制数字量转换为与之成正比的模拟电压的功能,故常称之为数字模拟转换器。
(1)求网络的输入电阻R in ;(2)求输入电压u 1和电位u A 、u B 、u C 、u D 及输出电压u 2。
题2-21图解 (1)求输入电阻R in 时,应从右端D 处向左依次分段利用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求之。
观察可得R in = 2R(2)根据等效的概念,有题2-21解图关系。
题2-21解图故u 1 = in in R R R +·U S = R R 32U S = 32U S 由于在A 、B 、C 、D 处向右视入的等效电阻均为R ,故以电压u 1依次以21的比例分压可得 u A =3221⨯U S = 31U S u B =21U A = 61U S u C =21U B = 121U S u D =21U C = 241U S u 2 = 21U D = 481U S2-22如图示网络,设网络A和网络B的VCR特性(外特性)如图示,试求电压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