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词牌格式

合集下载

宋词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式

宋词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式

宋词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式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简介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源一、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古诗词词牌名大全

古诗词词牌名大全

古诗词词牌名大全词牌名,那可真是古诗词里独特又有趣的存在呢。

咱先来说说“如梦令”吧。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诗意,如梦如幻的感觉。

李清照有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个词牌的词呀,往往是比较短小精悍的,就像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虽然小,但能装下很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

它的韵律也很有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哼一首轻快的小曲儿。

再说说“西江月”,这名字是不是感觉特别大气?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用这个词牌写出来,就有一种豁达又略带惆怅的感觉。

“西江月”的格式比较规整,上下阕的字数相同,就像两个并肩站立的士兵,整齐而有力量。

写这个词牌的词,能把各种情感,不管是豪情壮志还是儿女情长,都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清平乐(yuè)”也很有名哦。

辛弃疾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个词牌可以写出很温馨的田园生活画面,也能表达深沉的家国情怀。

它的上阕往往是四句,下阕呢也是四句,但是每句的字数安排很巧妙,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出了不同的情感造型。

“沁园春”可就更厉害了,那是个很适合抒发宏伟抱负的词牌。

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那气魄,简直是震撼人心。

这个词牌字数比较多,就像一个大舞台,可以让诗人尽情地施展才华,从描绘壮丽的山河到表达伟大的理想,都不在话下。

“水调歌头”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牌名。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写尽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个词牌的节奏感很强,读的时候就像随着音乐的节奏在摇摆,而且它的情感跨度很大,可以从惆怅到豁达,从思念到超脱。

“满江红”呢,那是充满了英雄气概的词牌。

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读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这个词牌适合表达那种激昂的、慷慨的情绪,就像战场上冲锋的号角,激励人心。

“虞美人”也是个很美的词牌名。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古韵词牌词律

古韵词牌词律

部分词牌名的格调○-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声韵▲-仄声韵△后(叶平韵或协平韵)韵脚之字不但为平韵且应与前一韵字同部(同一韵部,如an)(句)指断句的句读(dòu)。

-------------------------------------------------------------------------------- 平韵格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圆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金人捧露盘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水调歌头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沁园春-------------------------------------------------------------------------------- 仄韵格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 平仄韵转换格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河传虞美人-------------------------------------------------------------------------------- 平仄韵通叶格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 平仄韵错叶格荷叶杯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最高楼-------------------------------------------------------------------------------- -------------------------------------------------------------------------------- 【平韵格】-------------------------------------------------------------------------------- -------------------------------------------------------------------------------- 《南歌子》五五七,六三;五五七,六三。

词二第十讲韵位与声情及审词牌《西江月》(主讲:落月)

词二第十讲韵位与声情及审词牌《西江月》(主讲:落月)

词⼆第⼗讲韵位与声情及审词牌《西江⽉》(主讲:落⽉)词⼆第⼗讲韵位与声情及审词牌《西江⽉》(主讲:落⽉)前⾯两节课,我们讲了如何根据⾃⼰所要表达的声情去选择韵部的问题。

⼀⾸词,押韵的⽅式,所⽤韵部的平仄按排,韵字的疏密,都与词的声情有莫⼤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韵位安排与声情的关系。

这个内容,其实很复杂,龙喻⽣先⽣在他的词学⼗讲中,专门有⼀讲分七个⼩节来阐述它。

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

韵脚的相谐,⼀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则表⽰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收⾳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

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

他说:“异⾳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雕龙》卷七《声律》第三⼗三)“异⾳相从”属于句⼦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才能取得和谐。

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每⾇,叠韵杂句⽽必暌,沉则响发⽽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

”【1、飞沉,是飞扬沉郁;2、双叠:双即声母相同的两字连⽤,叠是韵母相同的两字连⽤;3、⾇、chuǎn,在这⾥应作参差交错解;4、暌、亦作交错解】。

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辞靡于⽿,累累如贯珠。

”張炎在论“字⾯”时,也曾提到“词中⼀个⽣硬字⽤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为本⾊语。

”(《词源》卷下)我们掌握了这个基本法则,就可以解决句法上的“声病”问题。

要想把这些“振⽟”、“贯珠”般的好句连缀起来,发挥绝⼤的感染⼒。

就得进⼀步讲究韵位的疏密,怎样才最适宜于调节整体的相互关系,取得辞⽓与声情的紧密结合,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统⼀的顶峰。

以上这段话来⾃龙喻⽣先⽣的词学⼗讲第五讲,【】号中的话是我的解释,这段话说⽩说简单点,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之美,使之与⾃⼰所表达的声情、内容达到完美统⼀,使声韵為内容服务,达到移情感性的⽬的。

介绍词牌《西江月》

介绍词牌《西江月》

介绍词牌《西江⽉》⼆、学习词牌《西江⽉》我们先看李⽩这⾸诗:《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曾照吴王宫⾥⼈。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在今天的苏州。

西江是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段长江,在李⽩的诗中不只⼀次出现。

这是⼀⾸典型的李⽩式的咏古诗。

李⽩诗中常见江⽉,他的⽬光⼀般都是往上看,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其实是很少的。

他始终保持着⼀种仰望的姿态,⼀般的闲花野草是不会出现在他的诗⾥的,写意⽽绝⾮⼯笔,他的⼈⽣亦是这般,粗线条。

这⾸怀古诗其实不见得如何,意境浅淡,要说它最⼤的意义就是贡献了⼀个词牌。

不知道乐⼯们是直接把李⽩的词填⼊旧曲还是另谱新声,估计多半是后者,词谱⾥只说这⾸教坊曲名来⾃他这⾸诗。

以他当时的名⽓和唐皇对他的喜爱,梨园乐师要取悦这个艺术感觉超好的皇帝,⼀定会专门度曲。

既然是怀古念远之作,那曲调⼀定是苍茫开阔的,是盛唐时期最流⾏的教坊乐曲之⼀。

想到这些曲调都已不复听闻,虽不似张爱铃要坐了时光机器去将红楼梦散失的⽂稿抢回来⼀般的激切,但还是会怅然,赶不上就永远都赶不上了。

第⼀个将《西江⽉》填了长短句的,是成都⼈欧阳炯,他为《花间集》作的序可以说是北宋以前第⼀篇专门论词的理论⽂章,⽽他本⼈也有多⾸词作⼊选这本最早的⽂⼈词集。

对于那种只关注⼉⼥情长,⾻⼦⾥喜欢腐朽⽣活的⼈来说,《花间集》虽说太过艳丽但后蜀旖旎的风尚还是“暖风吹得游⼈醉”,花间尊前的⽣活⽐起盛唐的青春漫游,沉溺是沉溺了些但谁不想这样呢。

他在序中说集中的词⼤多是为了⽅便曲⼦演唱⽽写的歌词,这正是唐五代词的本意。

⽂⼈还停留在词为艳科的认识上,所以更不必苛求那时候的词⼈们只知咏风弄⽉,这些填艳词的⽂⼈他的诗可能完全是另⼀个风格。

⽉映长江秋⽔,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汀上⽩云多,雪散⼏丛芦苇。

扁⾈倒影寒潭,烟光远罩轻波。

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蘋⾹暗起。

欧阳炯的这⾸《西江⽉》没有脱离李⽩最初定的调⼦,依然是江⽉,依然是空朦的天地,但淡远清幽中微凉的愁思还⽐李⽩来得意味深长。

词牌的来历及格律

词牌的来历及格律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 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 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 “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娇,我想是个 形容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 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 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 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 为《暗香》。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 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 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 “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
词牌的来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 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 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 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 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 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 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 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 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 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 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导语】:《西江月二首》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2)。

《西江月》写作指南

《西江月》写作指南

《西江月》写作指南西江月一、词牌格律:西江月,双调50字,前后阕各两平韵,同部平仄互押,结句各叶一仄韵。

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又张佑诗:「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

」本调调名所本也。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

“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逐渐完善,直至最后脱离乐谱成为成熟的文学范式。

“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

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代南朝的清商乐。

唐五代时期存词数目较少,唐代吕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和《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的《西江月》,后人多认为这两首系托名所作。

《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可能是此调最早的文人作品。

又,程珌词名《步虚词》。

吴任臣云:「﹝步虚词﹞乃道家法曲,如佛家梵呗之类;且庾子山诸君所作,与﹝西江月﹞全不类,是昔人之误。

」毛先舒则云:「﹝步虚词﹞即﹝西江月﹞,此是词家假古题以名其词,取新耳目,非误也。

」又,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名《白蘋香》;王行词名《江月令》;及,《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等。

另有《西江月慢》。

兹以柳永词为准。

二、词牌格律:正格: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仄韵)。

注: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对仗的地方,做了『』标记。

例词: 西江月柳永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定】西江月 辛弃疾【精品课件】标准版文档

【定】西江月 辛弃疾【精品课件】标准版文档
• 在醉人的稻花香里,只听见一片蛙声,好像在 交谈着今年的丰收的消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
• 以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 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他就忽然出现了。
品词
1、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何时?按照什么 样的顺序?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的盛夏月夜图,抒发了词人眼见丰收在望的喜悦和怡然自得的心态。 1、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何时?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7、词人避雨赶路的行踪如何?心情怎样?
• 避雨:路上疾走、溪头、社林旧时茅店
• “忽”焦急与迷惑之后的喜悦之情
8.概括上阙、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 夏季
半夜
从高处到低处
23清、、风•怎天明清吹样气亮风来理情的半,解况月夜惹“是光鸣得明怎出蝉蝉月样来,儿别的,稻在枝?惊花半惊飞香—夜鹊了…—鸣,另…月叫清一明。风枝天半头晴夜的鸣喜蝉鹊”;? 词这《6这45《“概《“—读 在这上避七上概“5云这“稻这辛在5、、、、、人首西首西惊括西惊—双醉首片雨八阙括惊起首惊花首弃醉词 没 后后 后写 词 江 词 江 鹊 上 江 鹊 月 调人 词 写 : 个 : 上 鹊 雨 词 鹊 香 词 疾 人人有来 来来明勾月勾月”阙月”明的 的勾晴路星描阙”将勾”里勾(的避到天 天天星画》画》“、》“天词 稻画,上天写、“至画“说画1稻1雨秋气 气气4而了:了:鸣下:鸣晴要 花了下疾外夏下鸣了鸣丰了花0赶收有 有有-不一选一选蝉阙选蝉注 香一片走,夜阙蝉一蝉年一香路的何 何何…1写幅自幅自”各自”意 里幅写、两山各”幅”,幅里2的季变 变变…0乌江《江《似写《似上 ,江雨溪三道写似江似听江,7行节化 化化)云南稼南稼写了稼写下 只南。头点的了写南写取南只踪,???字,山轩山轩动什轩动段听山、雨景什动山动蛙山听如为从 从从幼只村长村长实么长实见村社山物么实村实声村见(有何什何 何何安用的短的短写内短写一的林前,内写的写一的一称?么而 而而,七盛句盛句静容句静片盛旧。渗容静盛静片盛片上心作知 知知号八夏》夏》,?》,蛙夏时透?,夏,。夏蛙片情者? ??稼个月。月。以。以声月茅词以月以月声、怎说轩星夜夜动动,夜店人动夜动夜,下样是,星图图衬衬好图因衬图衬图好片?“南来,,静静像,丰静,静,像或丰宋暗抒抒,,在抒收,抒,抒在上年爱示发发以以交发而以发以发交阕”国乌了了声声谈了喜声了声了谈、?词云词词写写着词悦写词写词着下运人布人人静静今人的静人静人今阕用。满眼眼,,年眼感,眼,眼年)了之天见见动动的见受动见动见的什间空丰丰静静丰丰。静丰静丰丰么的。收收结结收收结收结收收修联在在合合的在合在合在的辞系望望,,消望,望,望消手. 的的从从息的从的从的息法喜喜视视。喜视喜视喜。?悦悦觉觉悦觉悦觉悦体和和、、和、和、和现怡怡听听怡听怡听怡了然然觉觉然觉然觉然作自自、、自、自、自者得得触触得触得触得怎的的觉觉的觉的觉的样心心三三心三心三心的态态个个态个态个态心。。角角。角。角。情度 度 度 度?来来来来描描描描绘绘绘绘了了了了一一一一幅幅幅幅清清清清幽幽幽幽恬恬恬恬静静静静的的的的夏夏夏夏夜夜夜夜图图图图

词牌格律一览表

词牌格律一览表

词牌格律一览表注:词牌格式中,凡括号内的或下有“·”号的均属可平可仄。

下面标有“△”符号的,代表韵脚。

注:点击表内各词牌名,可见各词牌范例供参考。

一、作诗(说明:律绝格式中所谓的“仄起”或“平起”,均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原因是第一字的平仄多为不限。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

“西江月”词牌诗词曲150卷: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词牌诗词曲150卷: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词牌诗词曲150卷: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

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

“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逐渐完善,直至最后脱离乐谱成为成熟的文学范式。

“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

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代南朝的清商乐。

唐五代时期存词数目较少,唐代吕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和《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的《西江月》,后人多认为这两首系托名所作。

《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可能是此调最早的文人作品。

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发展与统一,在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等各方面都得以开拓与创新,依调填制的词作蜂拥而出,参与创制的词人辈出,共计156人,共填制473首(不计异名词作),占两宋词坛词人总数的11.8%,词作总数的2.6%,苏轼、辛弃疾等诸多宋词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其中不乏流传千古之佳作。

此调通用名为“西江月”,此外还有“白蘋香”“步虚词”“壶天晓”“醉高歌”“玉楼三涧雪”“晚香时候”“双锦瑟”等多个别名。

西江月_辛弃疾

西江月_辛弃疾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 • 以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 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出现了。
1、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是什么时候? 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 夏季 半夜 从高处到低处 •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2、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月明天晴 3、怎样理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出来,惊飞了另一枝头的喜鹊; 清风吹来,惹得蝉儿在半夜鸣叫。 “惊鹊”“鸣蝉”似写动实写静,以动衬 静,以声写静,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触 觉三个角度来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夏夜图
• 4、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 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联想、 拟人、表面写蛙,实际写诗人自己 的喜悦之情 5、后来天气有何变化?从何而知? 云起雨将至 ……
6.赏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 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 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 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路旧两七 转时三八 溪茅点个 桥店雨星 忽社山天 见林前外 。边。, ,
听稻清明 取花风月 蛙香半别 声里夜枝 一说鸣惊 片丰蝉鹊 。年。, ,
西 宋江 月 辛 弃 疾
宋 辛 弃 疾
西 江 月
作者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是 词牌名。题目“夜行黄沙道中”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 《西江月》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 (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词牌格式大全

词牌格式大全

词牌格式大全《十六字令16字捣练子27字忆江南27字忆王孙31字调笑令32字如梦令33字相见欢36字乌夜啼36字长相思36字生查子40字点绛唇41字浣溪沙42字菩萨蛮44字卜算子44字采桑子44字减字木兰花44字谒金门45字诉衷情45字忆秦娥46字清平乐46字更漏子46字阮郎归47字画堂春47字桃源忆故人48字摊破浣溪沙48字贺圣朝49字太常引49字西江月50字南歌子52字醉花阴52字浪淘沙54字鹧鸪天55字鹊桥仙56字虞美人56字南乡子56字玉楼春56字一斛珠57字踏莎行58字小重山58字蝶恋花60字一剪梅60字临江仙60字渔家傲62字唐多令60字河传61字苏幕遮62字定风波62字锦缠道66字谢池春66字青玉案67字天仙子68字江城子70字离亭燕72字何满子74字一丛花78字御街行78字蓦山溪82字洞仙歌83字满江红93字水调歌头95字满庭芳95字八声甘州97字昼夜乐98字双双燕98字念奴娇100字桂枝香101字翠楼吟101字石州慢102字水龙吟102字雨霖铃103字永遇乐104字望海潮107字沁园春114字贺新郎116字摸鱼儿116字迈陂塘116字六洲歌头143字十六字令》,词牌名。

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捣练子》,词牌名。

又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忆江南,词牌名。

古代诗歌三首之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古代诗歌三首之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1、词牌 ,xiàn,溪桥,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有鸟声,有蝉声,有人声,有蛙声。 3、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 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迷人景色。
诗中花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
上片
西江月
清风
惊鹊 (所见)
鸣蝉
(所闻)
蛙声
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气象突变) 下片 旧时茅店,溪头忽见 (惊喜) 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 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 的树林,就在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 看见了。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 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 桥”后才忽然见到。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下阕(片)写山前落雨,词人寻 找旧时的茅店。
写的景物有:星星、雨滴、茅店、 溪桥
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 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 难道仅仅是 一个黄沙道的恬静安乐吗?
他所思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 都能像黄沙道这样“安居乐业”。
诗中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古体诗
古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绝句(五绝、七绝) 近体诗
律诗(五律、七律)
(宋)词
小令(58字以内)

西江月ppt课件

西江月ppt课件
详细描述
西江月采用了自然景物如江水、明月、清风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这种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作 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意象的运用
总结词
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诗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详细描述
西江月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江水”、“明月”、“清风”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 具有深刻的内涵。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 考。
独特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意境,如“黄沙”、“落日”、“孤烟”等,营 造出一种苍茫、雄浑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西江月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使得诗歌更加凝练、含蓄。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概述
西江月的语言风格独特,既体现 了诗歌的韵律美,又表达了深刻
06 西江月的创作技 巧与手法
创作技巧
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具有深度和意 义的主题,能够引起听
众共鸣。
内容组织
合理安排内容,使其条 理清晰,逻辑连贯。
视觉设计
利用图表、图片、颜色 等元素,提升PPT的视
觉效果。
互动环节
加入互动环节,如提问 、小组讨论等,提高听
众参与度。
表现手法
01
02
03
04
文字表达
THANKS
感谢观看
宋词的杰出代表。
肯定其艺术成就
02
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西江月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其创作
手法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争议其婉约,过于追求形式美而

词牌格式大全

词牌格式大全

词牌格式大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词牌格式大全《十六字令16字捣练子27字忆江南27字忆王孙31字调笑令32字如梦令33字相见欢36字乌夜啼36字长相思36字生查子40字点绛唇41字浣溪沙42字菩萨蛮44字卜算子44字采桑子44字减字木兰花44字谒金门45字诉衷情45字忆秦娥46字清平乐46字更漏子46字阮郎归47字画堂春 47字桃源忆故人48字摊破浣溪沙48字贺圣朝49字太常引49字西江月50字南歌子52字醉花阴52字浪淘沙54字鹧鸪天55字鹊桥仙56字虞美人56字南乡子56字玉楼春56字一斛珠57字踏莎行58字小重山58字蝶恋花60字一剪梅60字临江仙60字渔家傲62字唐多令60字河传61字苏幕遮62字定风波62字锦缠道 66字谢池春66字青玉案67字天仙子68字江城子70字离亭燕72字何满子74字一丛花78字御街行78字蓦山溪82字洞仙歌83字满江红93字水调歌头95字满庭芳95字八声甘州97字昼夜乐98字双双燕98字念奴娇100字桂枝香101字翠楼吟101字石州慢102字水龙吟102字雨霖铃103字永遇乐104字望海潮107字沁园春114字贺新郎116字摸鱼儿116字迈陂塘116字六洲歌头143字十六字令》,词牌名。

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捣练子》,词牌名。

又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四个字开头的词牌格式

四个字开头的词牌格式

四个字开头的词牌
一江春水一枝花犯二十四会八声甘州八节同欢九重春色人在楼上卜算子慢十六字令大江东去大刀将军小重山令小楼莲花小镇西犯千秋万岁千秋岁引万年欢慢万斯年曲上林春令上林春慢三台春曲三调笑令山镇西犯马家春慢女冠子慢天下乐令云淡秋空少年游慢云鬓松令木兰花令木兰花慢无愁可解风中柳令风大松慢凤栖梧桐氏州第一月上瓜州月上海棠月照梨花六州歌头丑奴儿令丑奴儿慢丑奴儿近双头莲令不如归去水调歌头长命女令长亭怨慢长相思令扑蝴蝶近公无渡河玉水明沙玉楼春令玉腊梅枝汉宫春慢玉连环影如此江山江城子慢江南春慢西江月慢西平乐慢西子妆慢西施愁春传言玉女朱奴儿犯灯月交辉红林擒近红情绿意尹州三台麦秀两岐并蒂芙蓉明月逐来沉醉东风迎春乐令花犯念奴泛情波偏花上月令庆春泽慢应天长令应时明近应天长慢庆清朝慢鱼游春水鱼水春来鱼水同欢村里逐鼓送大守词法驾道引诉衷情近采桑子慢卖花声煞画堂春慢雨中花令雨中花慢空亭日暮侍香金童夜鸟飞慢卓牌子慢恋芳春慢青山湿遍罗敷夜歌念家山破祝英台近皂罗特髻洞庭春色洞仙歌慢玲珑四犯浪淘沙令浪里来煞宫中三台宫中调笑春风袅娜春早湖山绕地游慢思焦客令粉蝶儿慢金碧芙蓉闺怨无梦相思令儿贺圣朝影颂圣朝影烛影摇红壶中天慢烘春桃李秋色横空秋光满目惜黄花慢惜双双令惜余春慢梦玉人引唱调笑令高山流水捣练子令雪月先交雪月交光黄河清慢渔父家风得春令慢盐角儿令海天阔处海棠花令海棠春令晚香时候晚云烘月拜星月慢楚宫春慢绿鸾归令锦堂春慢喜迁莺令郭郎儿慢瑞鹤仙影银河浮槎庭院深深望云滩引望花花令福寿千春刷子序犯婆罗门引换巢鸾凤越女镜心踏莎美人暗香疏影隔浦莲近隔溪栖令隔溪梅令疏帘淡月紫萸香慢紫花儿序湘春夜月鹊桥仙令愁春未醒愁倚阑令貂裘换酒宴春台慢虞美人令虞美人影感皇恩慢感恩多令霜天晓角谢春池慢霓裳羽衣辘轳金井辘轳仙影露华春慢鬓云松令潇湘夜雨骊歌一叠惠兰芬引荔枝香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手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

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

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

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

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

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

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

“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

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

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

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 (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说明
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

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

阴平声高而平,阳平声是中升调,上声是降升调,去声是全降调。

去声字就是第四声的字。

非声调语言:不是音节没有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只是此变化只能起改变语气的作用,并不能区别意义。

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如book音节,音高可以下降,可上升,下降是陈述语气。

I have a book. 上升是疑问语气。

Have you a book? 但book代表的“书”的意义未改。

汉语就不同了。

“书”,音高上升变成“熟”,音高下降变成“树”,词义完全不同。

普通话语音里,声调有四个,阴平是第一,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统称四声。

也就是普通话里的四个调类,它采用一种五度标记法,作为标调符号来描写音节的声调。

它们的调值分别为: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这也是声调实际的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