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相关推荐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师生关系2007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一文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日渐冷漠,“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
高教领域师生关系因为种种因素渐行渐远甚至形成鸿沟,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了解、冷漠疏远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基于教师主体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建议。
一、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1.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我国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建立在传统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适应传统教育方式建立起来的。
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改革与变化,从而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必然发生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是服从的、被动的。
而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应是平等的,提倡学习内容可选式、学习方式自由式、学习成果多样式的“自由学习”方式。
2.师生交流沟通少,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与互动。
上课时,讲台犹如一道鸿沟,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变成了纯粹的教学关系。
而课后各奔东西,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感情沟通渠道明显变窄。
据了解,除了上课外,80%的大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
师生之间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都相隔甚远,难得有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化。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构建小学高年级新型师生关系的文献综述
构建小学高年级新型师生关系的文献综述一、前言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是始终贯穿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如赞科夫所言:“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国外和国内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对于国外不同教育理论、心理学说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师生地位的认识始终在“教师中心说”与“学生中心说”的两极之间徘徊。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中心,学生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这就是“教师中心说”;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起帮助和辅助作用,这就是“学生中心说”,又称为“儿童中心说”。
①为了克服“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片面性,人本主义的教育流派,合作教育流派在师生关系上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以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教育应该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综合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积极的关系②以阿莫拉斯维利等人为代表的合作教育流派提出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自尊心,发展个性,以及促进师生合作等主张,为我们研究和探索实施关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③除了从理论上对师生关系予以极大关注外,西方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入手,研究方法倾向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内容主要着眼于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与方式,通过一定时间实验观察,设计有关问卷,根据问卷所提供的信息形成实验报告,建立起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1)交互作用的模式交互作用模式的代表人物有李威德、贝尔斯和佛朗德斯。
李威德(H.J.Leavitt)等人以五人小团体的沟通形式为实验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沟通的形式与成员的活动量、满足感、沟通速度与正确性均有密切关系,他们进一步将沟通的形式分为圆圈式、链状式、字式、轮状式。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更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要搭建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平台,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新型模式,构建以尊重、关爱、民主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新课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想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真心实意配合老师开展好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无论是学习素质或是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其思想品质不纯,行为不端,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在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而老师则粗暴地采取不让上课、赶出教室、交学校处理、请家长等手段,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有所上升。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构建和维系牢固而又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生关系教育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姓名:***学号:************汉语言文学1302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要求与之相适宜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
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学生教育教学Ⅰ.引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的影响,即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引导着,学生是受引导者。
这种师生关系虽然也提倡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也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但其实质,并没有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也难以改变学生被动的处境。
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本论文就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进行叙述。
Ⅱ.师生关系的概况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达成教育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侨领和纽带。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起着核心的主导作用,学生则处在相对被动的从属地位。
然而,任何教育活动从来都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构成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忽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感受,妄谈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无法想象的。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论文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论文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下,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厉的挑战。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
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
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
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
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社会期望度也在日益提高。
当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教育的集中施行地——学校的时候,学校教育的成败往往也会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还往往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会促进有时还会加速教育目标的达成;而恶劣的师生关系,不仅会阻碍有时甚至会严重妨碍教育目标的达成。
因此,如何使师生关系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发展就成了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非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原因传统师生关系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导致教育失效,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和实现的。
可是现实情况往往大不如人意。
我们常常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遭遇学生的“软抵抗”——任凭教师在课堂上使尽浑身解数,学生依然故我地偏离教师期望——这直接造成了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达成。
为什么现在的教师越来越多的抱怨“学生难管难教”呢?到底是学生越来越容易“学坏”,还是教师出了什么问题?从笔者的实际经验来看,失败的师生关系是双方共同造就的,双方都有责任并且还掺杂了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新课改的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表象,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但实际上,在失败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没有把引导者的角色扮演好,学生的自主性也得不到体现,课堂要么沉闷枯燥,要么噪杂混乱。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作为主体之一的学生的状况都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
如果学生由于各种因由: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不与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主体——教师发生有效交流,使教育客体的作用丧失的话,教育教学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论文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重视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的信息社会,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认识及采纳其他观点的能力及训练学生的交往技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教育活动中心的教学是一项古老的职业,这一古老的职业历经洗礼而仍处于困境之中——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师生关系应怎样相处?为让教育走出这一困境,师生之间关系的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型关系构建平等20世纪西方学者大卫。
格里芬、霍伊。
罗蒂等提出了一种重要的世界观:生态学世界观。
“它强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互依赖和统一的特性”,“个体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员存在的,又有它们投身于整体的复杂关系网中,才是有价值的”。
○1这种世界观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现实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内在地相互联系着的,人只能在相互有所反应、相互作出应答的关系中,才能作为人而存在。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生态学世界观为人与人的平等关系的重建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由不同话语构成的社会中,不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威,最终的规则,各个参与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叙事,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力。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因其“无知”的身份地位被看成可以被人控制,以服务于既定的社会目标。
于是出现了“填鸭”式教育,也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
教师将知识、文化或者是自己的理想灌输给学生,以期在学生中实现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商品生产模式在教育是的投影。
然而,教师所赖以教授、学生所赖以学习的知识即课程是鲜活的、动态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回答特定的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而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度地、静态地、肚子式地讲解,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可言。
新型的师生观以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民主平等的对话观为基础,主张建立起师生之间一种新型的平等对话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高效课堂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高效课堂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关系。
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
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来构建呢?一、“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根本”指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在“以人为本”理念主导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具有人文性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是实现和谐校园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环节。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引起化学学习的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活动,教师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形式要更具人文性,关注每—个个体的发展。
因此,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在适宜的氛围中,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强合作学习。
例如,在“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及发生的能量转化”的探究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成8个组,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探究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合作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最后各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探究。
良好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论文
浅谈良好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论对于师生生活状态的改善,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效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体会到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真诚地去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
教育者要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尊重学生力求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愿望,要认识到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各方面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将自己的特征、感情、态度等当作学生应有的特征、感情和态度去对待学生。
教师既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体健康,帮助他们抵制各种思想病毒的侵蚀,又要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中表现出独特性。
教师要在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双方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倾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育好学生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首先需要有爱心,爱每一个学生,爱他们,如同爱自己的孩子。
爱的阳光沐浴每个学生,象火把照亮学生前进道路,象一面旗帜激励着每个孩子奋发向上。
做为一名老师,要富有爱心,同情心,能将爱心洒向讲台,并将爱心与智慧结合,使教育过程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离不开老师的爱的阳光沐浴。
师生关系论文(共5篇)
师生关系论文(共5篇)第一篇:师生关系论文现代理论下的师生关系研究——“我”与“你”【摘要】自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以来,师生关系就成了教育研究领域里经久不衰的话题。
从古至今师生关系经过了哪些演变;“我”与“你”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在现代理论下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本文将要试着简单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我-你”;现状;对策;建议Abstract Ever since the dawn of education this social phenome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e enduring topic in education research field.Histo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what evolution;“I” and “you” is a kind of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How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under the modern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simple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iscuss some questions.Key wor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you”;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advice 引言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有关人员发生〔1〕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相关推荐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并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
[1]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进,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
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变为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以及教育客观情况的特殊过程。
[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这次课改在促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经验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这种“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用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论文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建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构建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74-01新型师生关系是应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产生的。
它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主动、全面、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以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促进为主要特征的师生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对所学知识、观念的接受,对培养目标的认同的基础上一种长期的平等、民主、互尊互爱、教学相长的关系。
呈现出:平等、民主;互尊互爱、和谐融洽;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特点。
一、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真正具有实效性,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信任的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
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师生之间不平等。
长期以来,受传统师生观中“师权中心”的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轻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这种“操纵——依附”式的不平等师生关系,压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独立人格意识的培养,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师生之间疏远与冷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主要是指师生之间交往时间少,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在无情感色彩地照本宣科,不愿主动接近学生或不能以平等身份和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也不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新型师生关系助推后进生转化论文
新型师生关系助推后进生转化论文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性价值的不断突出,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和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的转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后进生;转化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文精神,以民主、平等、和谐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1.平等。
法律上人人平等。
这种平等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在平等的要求和前提下,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学成果,不污蔑和攻击教师。
总之,师生交往中应体现出“平等”的意识观念。
2.民主。
民主是指态度、观念、作风及处事上的民主。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民主的态度、观念、作风以及民主的处事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表达看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及民主精神,那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就能体现出宽松、民主、快乐的氛围。
如果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能找到自我的感觉、有表现有被认同的机会,那么他们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原始动力。
3.和谐。
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和睦共处,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这种和谐是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
它否定了“师道尊严”,平和了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强化了师生的社会人责任,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
4.互动。
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如果良好的师生互动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氛围,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能充分表现自己,把师生之间以往形成的“要你学”变成“我要学”,那这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教学状态。
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共5篇)
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共5篇)第一篇: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摘要】: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
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
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
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师生关系;构建;优势;策略一绪论师生关系作为高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形式之一,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一日为师,百日为父”、“教不严、师之惰”等警训,提倡“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
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
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
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渐人“深水区”,出现了师生关系功利、师生感情淡漠以及师生交流贫乏等诸多问题。
通过访谈调查研究,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优势所在:1.在教育教学方面,师生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师生双方的融洽性不断增强。
2.在情感态度方面,师生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师生双方的影响逐渐强化。
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最终5篇)
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最终5篇)第一篇:简析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教育论文《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的参考文献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的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和研究的参考文献:
1. 张世平,《师生关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 马建辉,《现代师生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0。
3. 田光华,《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王思中等,《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5. 刘宪权,《教师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薛丽,《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李俊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明辉,《教育调查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 张维启,《当代教育测量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 郭文文,《教育数据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林崇德,《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3。
12. 周祥林,《教学设计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 张军,《课堂教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4. 刘亚洲,《教育信息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0。
15. 吴宗宪,《教育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如何形成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相关文献
1. 介绍在教育领域,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而其中的核心,就是互相信赖。
本文将围绕如何形成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索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2. 师生共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相信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通过亲和力和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共建课堂环境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促进教学成果的达成。
3. 情感沟通与情感管理另外,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情感沟通和情感管理。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通过情感的沟通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教师也需要懂得情感管理,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情绪疏导,从而使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4. 信任的建立与维护在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中,信任的建立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靠性和诚信度。
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隐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这样的做法,则会让学生更加愿意信任和依赖教师。
5. 总结与回顾形成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在沟通、尊重、信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
学生也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愿意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
只有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真正形成稳固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和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6. 个人观点对于我个人而言,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学和学习的基石,更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必备品。
只有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
通过以上的讨论,相信大家对如何形成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建立起更加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1:[1]范爱雪.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5):25[2]李英鹏.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科技信息,2019,(07):208[3]姚静,冯述芬.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今日科苑,2019,(06):258[4]袁丹丹.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4):36-38[5]牛瑾瑞.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01):149-151[6]胡胜霞.师生间关系的转变: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39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2:[1]《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目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探析》[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探析》[4]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5]范寅虎.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7]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19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3:[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吕涛.教育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0[3]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4]范寅虎.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6]曾敏.用交往理论构建高校课堂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导刊,2019[7]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8]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19[9]潘洪建.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交往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0]张晓梅.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11]冷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构建[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1:
[1]范爱雪.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5):25
[2]李英鹏.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科技信息,2019,(07):208
[3]姚静,冯述芬.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今日科苑,2019,(06):258
[4]袁丹丹.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4):36-38
[5]牛瑾瑞.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01):149-151
[6]胡胜霞.师生间关系的转变: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39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2:
[1]《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目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探析》
[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探析》
[4]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
[5]范寅虎.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6]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
[7]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19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3: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吕涛.教育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0
[3]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
[4]范寅虎.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
与实践,2019
[5]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
[6]曾敏.用交往理论构建高校课堂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导刊,2019
[7]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
[8]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19
[9]潘洪建.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交往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晓梅.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11]冷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构建[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