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研究所介绍

合集下载

Mark丨国外著名核相关实验室(上篇)

Mark丨国外著名核相关实验室(上篇)

Mark丨国外著名核相关实验室(上篇)核实验室是核能科学研究的基地,对核科学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核实验室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

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实验室,共25个,分类加以介绍。

由于内容较多,本次盘点分为上、下两篇,今天上篇为大家盘点美国专篇。

如有不全和纰漏之处,还请留言补充完善,详细信息请访问中国核网网站。

美国01.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LBL隶属:美国能源部,由加州大学负责运行地点: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规模:占地200英亩,雇员3304人,学生800人历史成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先生于1931年建立,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

它是美国一系列著名实验室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实验室的楷模。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朱棣文先生曾任实验室主任,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

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能源效率,回旋加速器,先进材料,加速器、检测器,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在材料研究方面主要是纳米材料、磁性材料、薄膜材料、超导材料等。

02.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隶属: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安全机构(加州大学等机构共同构成)主管地点: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规模:占地13英亩,雇员10199人,学生953人历史成就:建立于1943年,曾云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其建立者包括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是著名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

中核研究所

中核研究所

中核研究所
中核研究所是一所位於中国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成立於1958年。

它是中国核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完整的核工业
生产体系和核工业科研体系。

该研究所的任务是开展核能科技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中核研究所拥有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涵盖了核物理、核工程、放射化学、材料科学、核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这些专家学者在核能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技术实力,他们不断攻克核能技术难题,保障了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中核研究所在核能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们在核能装备研制、核反应堆设计与建造、核燃料循环、核废物处理以及核事故应急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例如,他们研制出了自主品牌的核电站,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核能的安全运行,中核研究所还专注于核安全技术的研究。

他们开展了核安全评估和核安全监管相关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核电站和核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他们还开展了核事故应急技术的研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核事故,保护人民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中核研究所还致力於培养核能领域的专业人才。

他们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吸引年轻人才在核能领域进行深造和科研工作。

中核研究所的使命是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不仅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也在国际核能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核研究所努力追求核能科技的卓越,以实现中国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哈尔滨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是在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并于1962年黑、吉、辽三省同学科专业研究所合组的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基础上,经1973年重新组建的以同位素应用为主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单位。

所部地处哈尔滨市南大门,与京哈公路相连的学府路科研街26号。

占地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下辖8个实验室、4个公司。

目前拥有钴-60辐照装置2座,高频高压加速器1台及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

同时由一批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等高中初三级研究人员构成了该所梯队式科研队伍。

学科专业经历了:1958-1972年,以可控热核反应基础研究为主体的国防科学研究;1973-1977年,以核物理应用研究为主体的向工农业等各领域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服务的研究;1978-1998年,以核技术应用研究为主体的技术开发研究三次大的历史变革。

自1999年起,通过优势整合逐步形成了目前包括"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电子加速器辐照改性技术、核元素分析及辐解分析技术、核物位监控及过程控制技术、辐射灭菌及辐射剂量技术、核仪器仪表检定及放射性环境评价技术"等主要学科专业,成为该省在该领域中唯一的重要科学研究部门。

现正在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确定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探索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学、研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争取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且多方面合作的优势,抢抓机遇,迎接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发挥应有作用,为该省“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的实现作贡献。

核工业290研究所——韶关市核工业290研究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是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核工业部)属下一所专业从事铀矿地质科研、调查、勘探的科研事业单位,组建于一九七九年一月。

核工业290研究所是一所集铀矿地质科研、铀矿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矿床评价、水文工程地质、遥感地质、放射核素检测、放射性环境评价、化学分析为一体的多学科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配套的图书情报系统。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考博难度解析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考博难度解析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2019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核研院筹建于1958年,始建于1960年1月。

早期称清华大学原子能基地,1962年起名为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

1979年3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研究所(简称核能所)。

1990年11月1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

2003年9月经清华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1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更名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

更名后原有设计院资质保留,名称仍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核研院俗称“200号”,这是屏蔽试验反应堆最初在校内基建项目的编号。

1964年,清华大学有关专业师生在此建成了自行设计的屏蔽试验反应堆,完成了动力堆屏蔽实验,此后又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新技术研究,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11月,核研院设计建设的5兆瓦低温核供热试验反应堆建成并运行成功,它是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行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壳式供热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新型水力驱动控制棒的反应堆,至今已完成了核能热电联供、低温制冷和海水淡化等一系列试验。

目前我国第一座200兆瓦低温核供热工业示范堆的设计工作,已被国家批准立项由核研院承担。

核研院负责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于1995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2000年12月建成达到临界,2003年1月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

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被国际核电界公认为21世纪新型核电站的首选堆型之一。

核电行业就业去向研究所大全(吐血整理,作者庞勃)

核电行业就业去向研究所大全(吐血整理,作者庞勃)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一院)------成都中国核动力院是我国唯一集核动力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基地。

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了包括反应堆工程设计、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试验研究、反应堆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设计与试验结合,研发与生产结合、工程与基础研究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该院下设5个骨干研究所,共有职工37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800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9人。

全院共有40多个研究设计室和90多个实验室(其中包括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和学科涉及核动力工程总体,核安全,核物理,堆热工水力,堆屏蔽,反应堆结构,核燃料元件,结构力学,核动力装置与系统,控制与仪表,水化学,核材料,核反应堆运行,核辐射防护与环境评价,可靠性、放射性同位素与应用,辐射加工和辐射工艺等。

设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40年来,该院先后自主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第一座脉冲反应堆,完成了秦山一期核电站工程部分重要实验研究项目,秦山二期核电站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科研攻关与工程试验项目,并实现秦山二期核电站商业运行。

目前,正在进行先进核动力技术、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岭澳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国产化大型先进堆核电站、医用同位素生产堆、核能海水淡化反应堆等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工作。

同时,还承担了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等核电站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迄今为止,全院共有140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申请专利90多项(有效)。

建院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的盛誉。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北核研究所

西北核研究所

西北核研究所西北核研究所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所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核能技术研发、应用及推广工作。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核能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北核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许多国内外核能专家和优秀研究人员。

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涵盖了核物理、核化学、核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内容。

多年来,研究所在核能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北核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研究所致力于核能安全与辐射环境保护的研究。

他们通过开展核辐射防护、核废物处置、核安全技术等研究,保障和维护核能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研究所还进行核能应用和技术创新的研究。

他们通过研发核能装置、推进新能源技术、提高核能利用效率等,促进核能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除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西北核研究所还有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和国际交流活动。

他们积极参与国内外核能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核能知识,提高公众对于核能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研究所还与国际核能机构和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核能领域的国际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核能事业的快速发展,西北核研究所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国核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核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核能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西北核研究所是一所在核能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果的研究机构。

他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保障核能发展的安全可靠,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信在西北核研究所的引领下,中国的核能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领军机构,其下属的研究所涵盖了众多领域。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以便您对这些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简称CIAE)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研究院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领域包括核物理、辐射化学、核燃料循环、核能应用等,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下属研究所介绍1.核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数据、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物理等。

2.辐射化学研究所辐射化学研究所致力于辐射化学、电化学、环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辐射化学合成、辐射化学效应、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与治理等。

3.核燃料循环研究所核燃料循环研究所主要从事核燃料的制备、加工、利用及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核燃料制备、核燃料元件、核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等。

4.核能应用研究所核能应用研究所专注于核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核仪器仪表、核能综合利用等。

5.同位素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主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应用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制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同位素示踪技术等。

6.辐射防护研究所辐射防护研究所致力于辐射防护、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辐射防护技术、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生物效应等。

三、总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核工业研究所

核工业研究所

核工业研究所
核工业研究所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科研机构,也是国家核能事业的重要支撑单位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是中国现代核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核科学和核技术的摇篮。

以下我将从该所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国际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核工业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涉及核物理、核工程、核技术、核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核物理方面,该所主要研究核反应机理、核结构、核能级、核素的生产与分离等;在核工程方面,研究所主要从事核电站设计、核废料处理和处置等工作;在核技术方面,该所研究核医学、辐射测量及防护等;在核材料方面,研究所致力于研发新型核材料,提高核材料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核工业研究所在核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核物理领域,该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重离子核碰撞产生高密度高温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为研究宇宙起源和基本物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在核工程领域,该所成功研发了一代代的核电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之一;在核技术领域,该所研发了一系列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如辐射医学诊断和治疗设备;在核材料领域,该所研发了多种新型功能核材料,并提高了传统核材料的性能。

最后,核工业研究所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该所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与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核科学家和工程师保持长期交流和合作。

此外,该所也积
极参与国际上的核能安全和非扩散合作,推动国际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核工业研究所是中国重要的核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核科学和核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核能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单位简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共有60余位院士曾在我院工作或学习过。

现有两院院士4人,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660余人。

博士生导师近140人,硕士生导师180多人。

原子能院下设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辐射安全研究所。

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在该院。

原子能院拥有国内核研究领域较完善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着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加速器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与辐射防护、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强激光应用和信息技术等广泛领域的研究,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研成果丰厚,近三十年来共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一千余项。

公开出版物有《原子能科学与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等。

原子能院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二、报名须知1、2012年我院面向全国招生一次,计划招生50名(招生名额不分到专业,视报名情况确定)。

招生类别为统招统分。

2、凡符合国家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可在报名时间内登陆我院网站(),进入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填写报考信息后下载报考登记表,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按要求提交所有材料及报名费200元,即完成报名。

3、报名时间:2011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考试时间:2012年3月13日至14日。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介_马栩泉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介_马栩泉


9 项 包括 国 家 八 成 果 获 国家 部 委或 省 市 科 技成 果 奖 有 5 3 项 专 利获 权 目前 承 担 科 研 任 务 1 0
, ,



五 科 技 攻 关 8 6 3 国 家高 技 术 计 划 自然 科 学基 金 国 际 合 作 等 项 目 1 9 9 0 年 1 2 月 核 研 院荣 “ ” 1 9 9 2 4 国 国 国 校 月 获 家 教委 家 科 委 命 名 的 全 高 等学 科 技 工 作 先 进 集 体 称 号 年 该院 荣 获 中
、 、 、














游 泳 池式 屏蔽 试验 反 应堆 一 座 零 功 率 反 应 堆 一 座 5 M w 低 温 供 热 试 验 反 应堆 一 套 9 0 M w 压 水 堆核 电站 模 拟 器 以 及 一 系 列 配套 的有关 实验 室 全 院 占地 面 积 1 1 1 7 亩
。 。


,
,
2 4 0 0余 位
,
目前 核 研 院 正 在 坚 持 科研 为 国 民经 济 建 设 服 务 的方 向 向 着建 设世 界 上 第 一 流 的研 究 设 计 与 开 发 基 地 的 目标 不断前 进

,
,

( 马 栩泉 )
▲ 清 华大 学 核 能技 术设 计研 究院 鸟


M 5 吊篮 正 低 温 核供 热 堆 堆 芯
清华大 学 核 能技 术 设 计 研 究 院 简 介
清 华大 学 核能 技 术设 计 研 究院 以 核 能 技 术 为 主 开 展 多学 科 的 研 究 设 计 和 开 发 是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规 模 最 大 的 设 计研 究院 之 一 核 研院 位 于 北 京 北 郊 该 院始 建 于 1 9 6 0 年 现 任 院长 为 全 国 先进 工 作 者 国家 高 技 术 计 划 能 源领 域首席 科 学 家 王 大 中教授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武汉核动力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Research)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核能科研机构之一。

下面将从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和成果等方面介绍该研究所。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初,当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开始了核能研究并建立了多个研究机构。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成立于1965 年。

自成立以来,该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核能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能利用、核动力系统和核安全等领域。

在核能利用方面,该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多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并且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

目前,该研究所的核能利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在核动力系统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研发的小型舰用核动力系统是国内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动力系统。

这一成果的实现,将为我国的核动力航母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还非常注重核安全研究。

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评估和安全分析研究,专注于核电站的设计安全和运行安全等方面。

此外,该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个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核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武汉核动力研究所不仅在核能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为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做出了贡献。

该研究所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在核能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此外,该研究所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为培养核能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总之,武汉核动力研究所作为中国核能科研的重要机构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核能利用、核动力系统和核安全的研究与开发。

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还不断培养和吸引一批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国核能科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工业203研究所

核工业203研究所

核工业203研究所核工业203研究所是中国国家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研究所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占地面积约3000亩。

核工业203研究所是中国核工业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专注于核能技术和核工业的研究和开发。

研究所拥有一支由千余名科研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多位院士级专家。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核装备与核安全、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核材料与工程、核高能密度物理与技术等。

在这些领域,研究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

核工业203研究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在核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核能技术领域,研究所开发了一系列核电站设备和核能系统,为我国核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建设,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在核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所致力于研发先进的核能材料,并开展核燃料循环和废物处置的研究。

除了核能技术领域,核工业203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研究所在核高能密度物理与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实力,并且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高功率微波、高能粒子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技术和装置在国家防卫和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关系。

研究所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的核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共同推动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核工业203研究所作为中国核工业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为我国核能技术和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推动核能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

中国核专业研究所介绍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哈尔滨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是在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并于1962年黑、吉、辽三省同学科专业研究所合组的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基础上,经1973年重新组建的以同位素应用为主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单位。

所部地处哈尔滨市南大门,与京哈公路相连的学府路科研街26号。

占地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下辖8个实验室、4个公司。

目前拥有钴-60辐照装置2座,高频高压加速器1台及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

同时由一批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等高中初三级研究人员构成了该所梯队式科研队伍。

学科专业经历了:1958-1972年,以可控热核反应基础研究为主体的国防科学研究;1973-1977年,以核物理应用研究为主体的向工农业等各领域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服务的研究;1978-1998年,以核技术应用研究为主体的技术开发研究三次大的历史变革。

自1999年起,通过优势整合逐步形成了目前包括"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电子加速器辐照改性技术、核元素分析及辐解分析技术、核物位监控及过程控制技术、辐射灭菌及辐射剂量技术、核仪器仪表检定及放射性环境评价技术"等主要学科专业,成为该省在该领域中唯一的重要科学研究部门。

现正在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确定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探索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学、研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争取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且多方面合作的优势,抢抓机遇,迎接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发挥应有作用,为该省“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的实现作贡献。

核工业290研究所——韶关市核工业290研究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是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核工业部)属下一所专业从事铀矿地质科研、调查、勘探的科研事业单位,组建于一九七九年一月。

核工业290研究所是一所集铀矿地质科研、铀矿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矿床评价、水文工程地质、遥感地质、放射核素检测、放射性环境评价、化学分析为一体的多学科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配套的图书情报系统。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一个致力于核能安全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机构。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然而,核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核能的安全运行,各国纷纷成立了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致力于提升核能安全技术水平,保障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包括对核能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开展核能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技术研究,提高核能设施的抗灾能力,开展核能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估,研究核能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推动核能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首先,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对核能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核能设施的结构、材料、设备、系统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其次,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开展核能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技术研究。

针对可能发生的核能事故,研究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开展相关的救援技术研究,提高核能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此外,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还致力于提高核能设施的抗灾能力。

通过研究新型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核能设施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破坏事件中的抗灾能力,保障核能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另外,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还开展核能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手段,对核能设施周边的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辐射环境的变化情况,确保环境和人体的安全。

最后,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还致力于研究核能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通过开展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深入探讨核能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机制,为核能安全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机构,承担着保障核能安全的重要使命。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研究,将不断提升核能安全技术水平,为推动核能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致力于核能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机构,其成立旨在提
高核能安全技术水平,保障核能设施运行安全,促进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涵盖核能安全监测、事故应急处理、辐射防护、核设施安全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核能行业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

首先,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核能安全监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通过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核能设施的运行状态、环境辐射水平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同时,研究所还开展了核能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了核能事故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辐射防护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核能设施
的辐射防护工作,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高了辐射防护设施的性能和效果,保障了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同时,研究所还针对核设施的安全评估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为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此外,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还致力于推动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
新和成果转化,研究所不断提高核能设施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推动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研究所还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能力。

总的来说,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核能安全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核
能行业的发展和安全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研究所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提高核能安全技术水平,为核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R-6509 C008-4510 C013-4510 C020A-4510 C054-4510 119R-3560A 119R-3560B B1-4506-TaNet 內部網路
連外網路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網路可用度
三月至今
99.998% 99.347% 99.351% 99.953% 99.324% 99.994% 99.072% 99.936% 99.577%
4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所內網路拓撲
• WhatsUPGold 14.2 • 監控全所Cisco 65系列、45
系列、 35系列、 2970 、 2960及2950系列網路設備 • 約210台網路交換器
5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本所網路架構
6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設備名稱
12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伺服器維護現況及經驗分享
伺服器維護現況 • 維護廠商:敦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維護內容:
– 1、主機伺服器維護:負責維持本所主機服務一年(含本所資訊機房 主機伺服器維護—Unix、Liunx、Windows) 。
– 2、每季主機弱點掃瞄一次。 – 3、提供每季簡報及半年報。
– 防火牆(ASA 5540) – 網路節點管理系統 – IPS(Juniper 1100) – 中央防毒系統(F-secure) – 電子郵件防毒閘道(TrendMicro
之IMSS) – 垃圾郵件過濾(SPAM SQR) – WSUS – 郵件備援(Cellpoint)
• 線路備援(AscenLink 3000) • 資訊技術服務小組
經驗分享
– 1、依政府採購法,在一定金額下採評比標,適度篩選合格廠商 – 2、廠商工程人員的服務態度影響維護品質 – 3、運用廠商經驗,引進較佳服務系統 – 4、正職人員專職於管理面、行政作業及未來規劃
1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五、未來網路管理與規劃
• 整合中央防毒系統與節點管理系統 • 推動線上資訊服務系統 • 簡訊告警機制建立 • AD系統導入測試 • 虛擬伺服器導入
14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網路攻擊防禦圖
攻擊資訊 註冊電腦
偵測
上網
節點管理系統
PROXY 偵測
未註冊
攻擊WWW 偵測
攻擊WWW
So when…
有安裝防毒軟體之 資訊
上網 後門傳輸
Web 防毒
未裝防毒 軟體
15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攻擊資料
防火牆
節點管理
防毒資料 防毒軟體
註冊資料
正常
99.936%
今年至今
99.999% 99.569% 99.571% 99.966% 99.555% 99.745% 99.392% 99.953%
99.685%
99.953%
7
主機監控
• Nagios Core 3.2.1 • 監控標的:
– 60台主機(含網路主交換器) – 156個服務
8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未裝防毒 後門
Proxy
限制上網
病毒傳染
未註冊
16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線上資訊服務系統
• 結合線上FAQ系統 • 提供同仁另一種資訊服務管道 • 減少同仁接電話時間 • 呈現資訊服務統計量
17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18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簡報大綱
一、核研所介紹 二、核研所資訊單位介紹 三、所區網路現況說明 四、所區網路維護現況與經驗分享 五、未來網路管理與規劃
0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一、核能研究所介紹
•核能電廠運轉安全、輻射安全防護、放射性廢 棄物處理/處置、電漿技術之應用、核醫藥物之 開發與應用 •核能電廠安全維護、醫院放射醫療設施與醫藥 之使用及放射線在民生工業之應用 •再生能源與新能源領域,包括太陽光電、風力 發電、纖維酒精、燃料電池等技術研發
•圖書館(7人)
•館長、科員3名、技術員1名、研發替代役人員1名、專業支援人力 1名 •負責工作:圖書導覽、圖書資訊服務、電子期刊
2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核研所資訊單位任務分工
資訊系統開發
圖書資訊服務
網路與系統管理
資通安全
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三、核研所網路現況說明
• 網路設備-Cisco 6509…… • 網管系統-WhatsUpGold 14.2 • 代理伺服器 • 資安系統
代理伺服器(Proxy Server)
• 相關服務:所內網站WWW代 理伺服機 http://192.192.21.24/proxy_i ndex.html
• 功能及限七曰
•流量超過2GB/日 •100,000次需求/日 – 特殊流量申請 – 速度測試 – 統計查詢
維護現況 • 維護廠商:台灣岱凱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維護內容:
– 1、網路維護:負責維持既有網路服務一年(含全所核心網路及各館 網路設備故障排除與網路線路維護)及相關網路設定。
– 2、網路設備備品提供。 – 3、網路診斷及半年報。 – 4、駐點人員服務:提供網路、資訊服務及其它臨時任務。
經驗分享
– 1、將例行維護作業完全納入維護合約內 – 2、依循政府採購法,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 – 3、業主的態度影響廠商服務維護品質 – 4、善用駐點人員服務 – 5、正職人員專職於行政作業及未來規劃
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二、核研所資訊單位介紹
•隸屬於綜合計畫組 •資訊管理部門包括:
•網路管理(7人)
•小組負責人、研究助理1名、技術員1名、國防訓儲人力1名、專業 支援人力2名及廠商駐點人員1名 •負責工作:網路維運、資訊安全、資訊服務、應用系統開發
•資訊系統開發(9人)
•小組負責人、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1名、研究助理1名、技術 員1名、研發替代役人員1名、專業支援人力3名 •負責工作:資訊系統開發與維護、資訊服務
9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節點管理系統
• 所內網站網路節點註冊 • 訪客網路註冊 • IP及MAC鎖定 • 流量統計 • 異常流量統計 • 線上IP統計
10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節點管理系統
單位使用率統計查詢
註冊節點資料查詢
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網路維護現況及經驗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