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精编资料
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方案(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案,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目标1. 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2.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 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研究内容1.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分析国内外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实践经验,为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方案,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实践教学资源优化(1)调查分析实践教学资源现状,找出资源不足的原因。
(2)提出实践教学资源优化策略,如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际合作等。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1)分析现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1)总结现有实践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创新教学方法。
(2)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活动。
(3)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创新试点,验证创新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研究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设计不够科学和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研究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教育效果。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某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调研。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情况;-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和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 设计并分发问卷,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和意见;- 参与观察,观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进行访谈,与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5. 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预计于2021年年底开始,历时约3个月。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21年11月:确定研究目的、背景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法;2021年11月:确定研究目的、背景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法;- 2021年12月: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初步数据分析;2021年12月: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初步数据分析;- 2022年1月:进行访谈和深入数据分析;2022年1月:进行访谈和深入数据分析;- 2022年2月: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评审、修改;2022年2月: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评审、修改;- 2022年3月:完成最终研究报告。
2022年3月:完成最终研究报告。
6.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成果:-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愿和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供指导;- 评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和效果;- 提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3、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第一篇:3、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高二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案例2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案例1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调查案例2从餐桌上说起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案例3节电大行动案例4节水大行动案例5学生当“官”情结案例6饮水与健康案例7饲养小动物心理调查案例8关于居民是否吃早餐情况的调查案例9生活中的物理学案例10化妆用品的副作用案例11关于昌黎公厕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案例12麦当劳受欢迎的秘密案例13 厨房里的化学案例14 我们身边的酒民调查案例15我们身边的烟民调查案例16红薯的奥秘案例17昌黎葡萄的历史和发展案例18昌黎公交车乘坐情况调查案例19 私家车使用情况案例20 大家面对路上一角钱的态度案例22“青少年上网问题” 案例23了解家乡饮食文化案例24家乡留守儿童调查案例25关于燃放烟花爆竹问题调查案例26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案例27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日案案例28农村人口就业方向例29城关小区住房入住情况案例30春节风俗的变化案例31昌黎停车场方面问题的调查案例32市场新产品调查案例33关于热电厂污染的调查案例34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的调查案例35旧报换新报案例36碘缺乏的危害与防治。
案例37废旧纸的回收38、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39、如何存款最合算40、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41、涂改液成分与健康42、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43、从“养老金”问题谈起44、茶的品质与各种饮用水的关系4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总结报告2007-02-06 09:54:33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因此,研究并实施一套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学生自主组织、教师引导组织、学校统一组织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主题确定、方案制定、实施执行、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际效果。
4.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活动效果。
四、实施方案。
1.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制定学生自主组织、教师引导组织、学校统一组织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
3.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明确主题确定、方案制定、实施执行、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际效果。
4.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活动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8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8篇)综合实践篇1一、活动背景及主题的提出重阳节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虽然每年都过,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铁门、铁窗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友情、亲情也随之而疏远,像敬老、爱老等这样一些传统美德也随之被淡忘.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辛劳,尊老、爱老更是无从说起.因此了解重阳节,既是丰富学生对社会感知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传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一大契机.二、活动目标的定位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通过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开展、参与敬老节的活动,激发学生关爱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培养爱老、敬老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三、活动的时间安排:两周四、活动的准备1、了解、调查同学们身边的有关重阳节的信息.(1)家乡的重阳节风俗是怎样的?(2)过节的时候家里做重阳糕吗?谁做?怎么做?(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会围绕主题组织同学们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或活动?2、汇总同学们调查的结果.(1)有关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登高.(2)有关家里做不做重阳糕,情况多样: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时间才做;更多的同学家则是到糕团店买现成的.(3)有关活动的策划,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活动,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为什么要做重阳糕等;另一类是实践活动,如做重阳糕、去敬老院敬老.3、调查情况分析.4、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和爱好进行活动分组.(1)调查"重阳节的来历"小组.(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小组.(3)了解"重阳节的祝福"小组.(4)了解"其他相关资料"小组.6、确定活动小组成员、组长,明确各小组活动要求.五、活动的过程(一)调查、研究性活动阶段1、各小组分头准备调查、了解.2、各小组汇报.3、进行分析评价.4、相关材料补充,(二)实践活动策划、准备阶段1、各小组策划活动方案.2、汇报各小组活动方案.3、指导优化方案.4、各小组分头准备.(三)活动延续、参与社会实践阶段根据各活动小组的活动方案,教师、家长、社区的协同下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1、进行赏菊活动.2、学做重阳糕.3、重阳节文学作品创作(对联、诗歌等).4、重阳送祝福.5、服务社区敬老院、慰问敬老院老人.(1)送一些适合老人的礼物给老人们;(2)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3)为老人劳动.(4)与老人谈心.六、、评价采用或指导老师评价以及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2为进一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提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丰富学生暑期生活,经研究决定今年暑假期间在全校开展暑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三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一、工作目标:1. 纳入并强化管理《科学》、《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确保综合课程的全面开设与高质量实施,通过加强监管与执行力度,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2. 深化科技创新理念,成功举办第___届校科技周活动,积极备战省、市、镇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同时做好迎接上级部门对科普特色学校阶段性检查与评估的准备工作,致力于树立并巩固科普教育品牌,力争成为科普特色学校的典范。
3. 精心筹备并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以高质量的作品为目标,争取每篇案例都能获奖,从而彰显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特色与优势,进而成为市(省)级样本学校,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二、工作要点:(一)全面开设与高质量实施综合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开设与课时的充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
因此,我校将坚定不移地执行素质教育方针,从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入手,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实施。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培训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每一节综合课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我科组将加强对各年级上课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积极筹备与打造综合样本学校以创新、实践、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研究,全面提升我校课程实施水平。
围绕市公开课等教学活动,积极积累相关教学资料,撰写高质量的学习案例、说课设计与论文等作品,准备参加市(省)级论文、课例评选活动,力争每篇作品都能获奖,从而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独特特色与品牌优势。
具体负责人需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三)发挥教师特长与完善科普基地1. 建立品牌学科体系:依托合理的师资队伍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科普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推进。
通过综合实践课、科学课、队活课、劳动课等多种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与学习活动,确保每班每周都能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课。
同时明确各级科普辅导员职责分工,形成覆盖全校的科普教育网络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体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 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为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1)核心素养的内涵: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
(2)核心素养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1)设计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2)设计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游戏、故事、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注重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拓展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4)关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1)评价原则: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激励性。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上期)曲梁镇五虎庙小学五一班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学会自我保护一、背景分析一起溺水事件——课题的产生去年九月,当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时,又一位同学却永远地远离了我们,他就是游伟,因为游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救能力,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还是去年,一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因轻信他人导致被挟持……同学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对于如何保护自己非常茫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
生存就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只有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明朗的心智才能更好地生存。
面对这些,我们充满了忧虑,更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萦绕心头。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很简单,磨砺他们的不仅仅是学业,更是伴随成长的情绪自我管理、健康成长的自助意识和面对意外伤害的安全自救能力。
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遇到暴力侵犯时,该怎么办?当我焦虑时怎么办……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学会从容应付,增强和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理危险的本领,帮助学生从稚嫩到成熟,从单薄到宽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因此便产生了以“学会自我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健康、安全意识,获取一些基本的预防、处理方法,增强自助自救的能力。
同时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自我保护为核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自我保护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
三、活动目标1、认知和技能:(1)通过活动学习食品、人体、药品、疾病等知识,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学会对水、火、电、刀具、煤气的正确使用,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名称《基于社区环境的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实践研究》三、研究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区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探索有效的环保教育模式,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借鉴。
四、研究内容1. 环保知识普及- 了解当前我国及全球的环保形势。
- 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本环保知识。
- 探究环保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社区环境调查- 调查社区环境现状,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垃圾处理等。
- 分析社区环境问题的成因。
- 寻找解决社区环境问题的方法。
3. 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 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活动。
-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如清理小广告、捡拾垃圾等。
4. 环保教育模式探索- 分析现有环保教育模式的优缺点。
- 结合社区环境特点,探索适合本社区的环保教育模式。
- 评估环保教育模式的效果。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关于环保教育、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 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社区环境现状等。
3. 实践法-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记录实践过程,分析实践效果。
4. 案例分析法- 收集国内外成功的环保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为本研究提供借鉴。
六、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第1-2周)-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真正具备综合能力,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与团队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内容和计划2.1 活动内容(1)活动主题:探索未来(2)活动时间:为期一个学期(3)活动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学生可以选择以下项目进行实践:a. 创业实践: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创业项目,并完成商业计划书和产品原型设计。
b. 社会实践: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
c. 科技创新:学生选择一个科技领域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解决方案设计和实践。
d. 文化艺术实践: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进行学习和表演,并组织相关活动。
2.2 活动计划(1)活动前期准备阶段:a. 学校组织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 学校组织招募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组成团队。
c. 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资金、设备等。
(2)活动执行阶段:a. 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和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任务。
b. 团队成员进行实践活动,进行调研、设计、实践等。
c.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和交流经验。
d. 团队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和总结,分享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3)活动评价和总结阶段:a. 学校组织评估团队,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估,评价团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b.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优秀8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优秀8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一1、活动选题:水果忍者人们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给了人类丰厚的回报——在绚丽迷人的四季中,各种各样的水果纷纷显露身姿,他们以可爱的外形、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水果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为人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还能美容,虽然大家与水果打交道很多,既熟悉水果,但又缺乏水果知识。
而在我们学校附近有许多果农种植水果,在水果市场也有许多品种售卖,资源丰富。
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定以“水果忍者”为活动主题,走进水果大观园进行研究与调查。
2、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次实践的各项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1)调查采访。
初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语言能力(2)小组合作。
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观念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在小组里各展所长。
(3)资料搜索。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了解水果的营养成份、食用疗效及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
了解水果的生长环境等。
3、初步掌握本次活动调查要运用的基本技能。
(1)了解撰写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2)会写活动日志与心得(3)初步掌握文档编辑、摄影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二课题活动的名称:压岁钱如何花。
实施学校:学生年级:三年级。
指导教师:活动主题的提出:春节过后,学生手中都存有很多压岁钱。
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对压岁钱的使用不合里,不仅没有计划,有些同学因抵制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从而走入了消费误区,如他们有的购买大量玩具和零食,有的请人大吃大喝,买名牌服饰……甚至有的用于等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
为了让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开展了以《压岁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希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调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拥有丰富、广泛的知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目的:1、正确引导学生管理和使用压岁钱,培养学生合理理财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题研究模板

一、封面1.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研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3. 研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4. 研究人:____________________5.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 研究背景:(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2)我国政策导向与要求(3)学校、教师、学生需求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3)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2. 研究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2)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3)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4)行动研究法(5)案例研究法2. 技术路线:(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明确课题研究方向(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方案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开展调查研究(2)进行实验研究(3)实施行动研究(4)收集与分析数据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进行成果推广与应用(3)撰写论文与专著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 研究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论文(3)专著(4)软件、教材等2. 研究成果内容:(1)理论成果(2)实践成果(3)推广与应用成果七、课题研究经费预算1. 经费来源:(1)学校拨款(2)社会赞助(3)自筹资金2. 经费预算:(1)人员经费(2)设备购置费(3)差旅费(4)资料费(5)其他费用八、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 课题研究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2)实施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九、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1. 组织结构:(1)课题组(2)专家指导组(3)实施小组2. 管理制度:(1)课题组成员职责(2)经费管理制度(3)成果评价制度十、课题研究风险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识别:(1)研究风险(2)实施风险(3)成果推广与应用风险2. 应对措施:(1)研究风险应对措施(2)实施风险应对措施(3)成果推广与应用风险应对措施十一、课题研究结论1. 研究结论:(1)理论结论(2)实践结论(3)对教育改革的影响结论2. 研究建议:(1)对教育实践的启示(2)对教育政策制定的建议(3)对后续研究的建议十二、参考文献[1] 作者. 文献题目[J]. 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 作者. 文献题目[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3] 作者. 文献题目[N]. 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4] 作者. 文献题目[EB/OL]. 网址,出版日期(访问日期).[5] 其他相关文献...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与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更新时间: 2006-10-9 10:58:03一、课题的提出当今世界,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 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 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 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
《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 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 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 使学生学会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
它在扩大学生视野, 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 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 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 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 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 随意性较大, 有名无实, 时有时无, 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 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 紧紧依托社区经济, 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综合实践小组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成立了一个综合实践小组,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二、研究目的1. 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为教师提供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3.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看法和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研究提供参考。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五、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个月)- 成立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 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2. 实施阶段(3个月)-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 收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信息。
3. 分析阶段(1个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4. 总结阶段(1个月)-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参考(精选12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参考(精选12篇)综合实践参考篇1一、活动主题:“数学小课题研究”二、指导思想:“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整齐划一。
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研究可成就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
三、具体内容。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明天一些城市的气温,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2.在广场上插几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
记录后研究。
3.用几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分别剪成一个半径12厘米的四分之一圆、一个直径12厘米的圆、四个直径6厘米的圆、九个直径4厘米的圆……,然后比较每次剪下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写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从下列题材中任意选择一两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①了解附近几个家庭最近一次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的缴纳情况,也可把最近几个月的费用缴纳情况搜集一下,把调查的数据列表整理,制成统计图,然后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出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到生活中找寻一些事例,通过运用一些规律、策略来解决,然后把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走进市场或商场,调查一两种商品的成本、售价、盈利等情况。
了解商家对这种商品的促销手段。
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完成研究报告。
④阅读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结合自己的数学学习,写一些体会。
⑤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发现、顿悟,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
把你的经历整理一下,形成研究报告。
四、活动注意点:1.外出调查必须得到家长同意,确保安全,最好有家长陪同或同学间结伴而行。
2.与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礼貌,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专题(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1. 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体验知识的价值。
3. 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开设环保、科技、艺术等课程;针对中学生,可以开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课程。
2.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社区调查、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1. 多元化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开展以“城市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提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宣传推广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探索有效的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方式,为城市环保工作提供参考。
三、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进行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素养。
2. 实地调研阶段(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学校、企业等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的现状。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3. 宣传推广阶段(1)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视频等,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
(2)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邀请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4. 总结评估阶段(1)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形成活动总结报告,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四、活动实施1. 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三个社区作为调研对象,分别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分类不准确、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
2. 宣传推广我们制作了精美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并在校园内张贴。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特举办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增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提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及领导致辞由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对教师和学生的期望。
2.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与手段;(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4)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3. 互动研讨组织教师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互动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2)如何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4)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形成学校品牌。
4.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案例。
5. 教师工作坊组织教师进行工作坊活动,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安排1. 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2. 地点:我校多功能厅3. 参与人员:全校教师、部分学生代表4. 活动流程:(1)10月15日上午:开幕式及领导致辞;(2)10月15日下午:专题讲座;(3)10月16日上午:互动研讨;(4)10月16日下午:优秀案例分享;(5)10月17日上午:教师工作坊;(6)10月17日下午:总结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 绩 •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 导评价等
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
•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 神 • 通过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综06合实践活动的未来发展
趋势与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
•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匮乏,影响活动的开展和质量 •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影响活动的指导水平
对策
• 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 平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综04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与利用
校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内资源的开发
•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资源 • 挖掘学校的师资力量,发挥教师的专长,提高活动的指导水平
校内资源的利用
• 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 通过校内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
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研究
• 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特点、优势、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实践
•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实施方案,提高评价效果 •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综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 师评价等 • 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 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锦集五篇精编

【精品】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锦集五篇一、活动背景:T形台上模特展示的精美服装总是很吸引我们的眼球。
当台上的光影在热烈的掌声与娇艳的鲜花中渐渐隐去时,服装设计师们无疑又会成为焦点。
服装设计对于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们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
儿童服装和青少年服装在服装设计的舞台上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孩子们对服装的设计很感兴趣,他们的想法也很有创意。
那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也尝试着做一次服装设计师,为自己设计独具魅力的服装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老师的我们,当然愿意带着孩子们去尝试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而且又充满创意的活动。
但是服装设计的范围很广。
就少年儿童的服装种类也很多,和孩子们讨论以后我们决定选择汗衫作为我们的设计主题。
因为汗衫是人们夏季普遍穿着的服装,最为孩子们所熟悉,而且男女老少都适宜。
所以我们选择从汗衫入手,抛砖引玉,敲开服装设计的大门。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汗衫在国内外的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了解汗衫的几种根本造型〔“A"型、“X"型、T型、H型、O型等〕,认识学会汗衫设计的根本方法,让学生了解汗衫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汗衫设计的研究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汗衫创意设计〞活动中来。
通过社会采访,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懂得尊重、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开展。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让学生了解款式、色彩、面料和装饰是汗衫设计的几大根本要素。
了解汗衫的根本设计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汗衫作品。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实用、美观的汗衫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一、课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
《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
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主要是体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它是各门课程的整合。
以劳动与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是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具有界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教材,能够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建立一套学校课程标准,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实情、反映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学生以此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掌握技术,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
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态度。
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角度提出问题。
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能提出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教材的管理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将在“九五”期间已经自编了八册劳技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活水,吸收他人成功经验,挖掘当地的人文教材,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增加专题研究性教学内容,让教材更具可读性,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等方面。
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本能力。
其内容包括折纸、剪贴、泥塑、烹饪、三模制作、电工、金工、灯具、环保等内容,适度安排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以上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编排形式采用活动式,按需汇集。
1.技术初步(l)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2)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进行车模、船模、航模等作品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5)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6)通过简单的折纸塑、剪贴、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7)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认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获得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感受和体验。
(8)了解汽车、摩托车灯具及其它配件的基本知识,知道交通法规知识,初步领悟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2.家政(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3)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3.职业了解(1)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2)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本实验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色突出的学生和挖掘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极富时代特征、界牌特色、界小特点的校本教材。
1、基础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有利于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发展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有利于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和创造性活动中成长。
3、教育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教育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实践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操作实践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开放性原则:即教材开放度的内涵十分丰富,显示出时空上的多层次、多纬度开放的特点,在不同的学习背景下,自主选择学习形式,课内外结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前瞻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适应时代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领先时代的超前意识。
7、综合性原则:即教材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既以学生学会选样,自主学习的理念统帅三类基本课程(学科类、选修类、发展类)的教学思路,也关注各类课程知识的交互性。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依据我校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资源、地方经济特色、在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我校劳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作以下论证: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界牌地方经济特色亟需为本地服务的人才,因此,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劳技教育课题经历了“八五”“九五”两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题组成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校本化课程。
总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教育发展规定了方向,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合理配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不断探索优质教育途径,势在必行。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实验分为准备阶段、前期阶段、中期阶段、总结阶段四个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01.8~2001.12)①组建研究队伍,加强学习、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方案。
②调查分析原编教材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③学习课程改革和校本开发相关理论。
2、前期研究阶段(2002.1~2002.12)①进一步充实修改原有八本自编教材,并在使用中修改、在修改中生成校本课程的雏形。
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中期研究阶段(2003.1~ 2004.12)①以《折纸》《剪贴》《泥塑》《烹饪》《三模制作》《电工》《金工》《灯具》《环境》等为主要内容,重新整合、编写综合性、发展性的校本教材。
②校本教材使用机制研究。
③校本教材评价机制研究。
④编写校本课程教学建议。
4、总结阶段(2005.1~2005.10)①改进、完善开发的校本课程体系。
②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③课题结题工作。
九、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1.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江苏省教科所、南师大教科所、镇江市教科所、丹阳市教科所、丹阳市教研室、丹阳市少科站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规划、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材编写与管理、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健康发展。
组长: 李强副组长: 张江组员:倪春梅、李美玉、王海燕、冯俐、俞建兰、陈卫东3.课程必须在充分调查受教育者需要的基础上,认真审查修改后设置,并纳入学校课程总表统一管理。
4.学校建立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该项评估将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之列。
依托劳动与技术教育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青岛富源路小学青岛富源路小学位于市北浮山新区,1999年建校,现有教师60人,20教学班,800多名学生,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作为新建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并取得了诸多市级以上的称号,被誉为青岛市东部窗口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它承载了教育的理想,其四大领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