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黄、廖本(精简版笔记)
![《现代汉语》黄、廖本(精简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e87aec884254b35eefd34a6.png)
现代汉语教案绪论第一节语言概说一、语言的内涵1.语言的自然属性符号(符号是事物的标记)系统。
符号=能指+所指。
2.语言的社会属性思维(认知)工具、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内涵:萨丕尔:“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
”(《语言论》P7)《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P475)3.语言工具的优点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细性。
4.语言的全民性使用语言是一种基本人权二、语言的特点1.人类语言的四个特点①分离性;②组织性;③理智性(制约与开放);④传授性。
2.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三、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2.语义:语言的信息内容3.语法:语言的组织规律四、语言和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是语言运用的产物。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第二节现代汉语概说一、汉语的归属1.谱系归属:世界上目前共有5620余种语言(仅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800多种),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为亲属语言。
2.类型归属:分析性语言二、汉语的历史分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三、现代汉语的内涵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母语,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四、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口语、书面语和文学语言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1.民族共同语: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不限于一种,如加拿大、瑞士)。
2.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
3.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一般方言能否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该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
英语的基础方言——伦敦方言(政治与经济因素)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多斯岗方言(文化因素)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发展进程:雅言(先秦)——通语(凡语)(两汉到宋元)——官话(明清)——国语(民国)——普通话(新中国)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影响因素:人文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四分之三)、政治因素、文学因素内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8f239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3.png)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517ffc6d4d8d15abe234e5e.png)
通论七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7.1 复习笔记一、单音词与复音词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地、大”等。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包括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等;如:“君子、巧克力”等。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则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双音节词居多,与复音词相比,单音词的义位较多,具有显著的多义性特征。
二、复音词的发展1.在上古汉语中,不少单音词本身的义位过多,再加上新词累增和语音系统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同音同形现象,必然会影响语言信息的有效传递。
2.由于表义清晰化和精密化的需求,汉语词汇逐步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
后起的复音词比起与之对应的单音词来说,不但意义明确,而且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细。
三、单音词转变为复音词的方式古代的单音词变为后代的复音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原单音词与一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时——时间、时候、时辰、时机、时常、时代、时势、当时、及时2.原单音词之外的两个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术——道路、途径、方法、手段、技艺、学说3.原单音词之前或之后附加词缀,构成派生词;例如:头——石头、前头、苦头、念头4.原单音词重叠,变为叠音词;例如:常常、渐渐、偏偏、稍稍、舅舅四、单音词复音词的关系1.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音词,是由古汉语中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构成的词组逐渐凝固而成的,它们的意义与古汉语中的词组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例如:“知道”指通晓自然与人事规律,凝固为复音词后,意义相当于古代的“知”。
2.古汉语中由单音词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正好同形,而二者的意义相去很远甚至毫无关系;例如:“夫人”与现代汉语尊称他人之妻所用的“夫人”音义皆不同,它指“这个人”,是一个偏正词组,其中“夫”读fú,是指示代词。
7.2 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1.须臾、逍遥等属于复音词中的______。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6d9bd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0.png)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de39f284254b35eefd34f6.png)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6bf8b6866fb84ae45c8dba.png)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523136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1.png)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第⼀单元、⼯具书第⼀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
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
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
《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番整理⼯作,写成《說⽂解字系傳》⼀书,世称“⼩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解字》进⾏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徐本”。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8808481aaaea998fcd220e09.png)
00536《古代汉语》自考学习笔记绪论1、汉语发展四个时期:(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2、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所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分为,文言和古白话。
3、文言的两大特点:超方言性和仿古性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1、世界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
2、许慎作《说文解字》。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也有表示实物性质或状态的,作形容词。
5、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为数最少。
6、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形合会意字、义合会意字。
7、形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最早是增加声符构成,后是增加义符构成8、转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非结构类型。
9、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非結構類型。
各类型例字:六书例字形象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戶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高向眉栗血指事上下一二刃亦会意形合从牧莫舂义合臭息法(灋)明形声江河星雞項題顏顛產转注考老假借令長其莫10、古文字时期汉字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
小篆以后,汉字进入今文字时期。
11、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
字体扁方平整,布局稳重匀称。
笔画鼠头燕尾,有波势挑法。
12、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
文选译文1)夫子至于是邦也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2)贫而无谄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969e06d28ea81c759f578a0.png)
古代汉语(上)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㈠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
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五四运动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㈡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⒈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什么是工具书㈠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㈢工具书的作用: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工具书的分类㈠字书⒈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
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ac65dc52b160b4e777fcf27.png)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古汉语通论(1~4)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
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文 字)【圣才出品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文 字)【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506456cfc4ffe473368abe4.png)
第3章文字3.1 复习笔记一、汉字的构造(一)关于“六书”汉字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徒”“行”“章”三个字,启蒙教学和书法教学从记忆字形和安排结构考虑,前两个认为是左右结构,后一个认为是上立下早的上下结构。
但如果要从造字意图来对汉字进行分析,这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所说的“六书”。
1.“六书”三家说“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是六艺之一,但书中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到了汉代,才有人对六书进行了阐述,有三家,其名称和次序如下: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转注、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从三家所解说来看,“六书”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名称稍异,次序也不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在名称上采用许慎的,次序上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三家中,班固和郑众只说出了“六书”的名称,而没有给“六书”下定义,也没有举出字例。
而许慎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就在他花21年心血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其理论主要在《说文解字·叙》中,在叙中,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下面简要介绍:(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段注:“诘诎,犹今言屈曲也。
”许慎的解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画成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屈曲。
物象总是由弯弯曲曲的线组成的,因而在该屈曲之处要屈曲,如“日”是圆的,字形也是圆转的。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按:段注:“有在一之处者,有在一之下者,视而可识为上下,察而见上下之意。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按:比者,排比之意;“谊”是“意”的本字;指撝,指意义的指向(“指”即意旨字)。
现代汉语(上)笔记
![现代汉语(上)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77df220af45b307e8719712.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以五四运动作为现汉与古汉的分界线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前三个是静态单位或叫是备用单位,后两个是动态单位或叫交际单位)语言的性质: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任意性,链条性,系统性)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从思维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书面语。
现代汉语有发达的文学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然和共同语同时存在。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三、现代汉语方言方言的定义: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分支,不是一种独立语言。
形成方言的因素:社会,历史,地理,语言本身。
七大方言区的分布情况: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占汉族人口73%。
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7.2%。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2%。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3%。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6%。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闽北,闽中,仙五个次方言。
占汉族人口5.7% 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4%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汉语比较:语音方面:语音系统较古汉语简单(声母:30多--21/韵母:46—39)浊音声母大量减少,入声调消失,轻声变调儿化等使普通话有了清新悠扬的音韵美。
现代汉语(上)笔记
![现代汉语(上)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caa5e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b.png)
现代汉语(上)笔记第1章绪论节:现代汉语概述1.语言及其性质(1)什么是语言列宁给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性质①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语言现象,可以得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结论。
关于语言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a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产生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必要和可能。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性的产生而产生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语言。
语言的起源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
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语言。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
人类以外的一些高等动物,虽然也能运用喊叫和上些动作表示饥饿、恐惧、喜悦、恼怒等感情和某些欲望,但却没有以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为基础的真正的语言。
b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
社会上没有的事物,语言中就不会有反映。
语言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
而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
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语言。
语言也将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斯大林说得好:“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
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c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服务。
2.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②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河南话就属于广义的现代汉语。
从狭义上说,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2)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①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叫口语。
②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叫书面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方言我国一直在提倡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也就是推广民族共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诗经》C、交韵。
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
《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
B、串讲。
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
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
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
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
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
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等于―…的样子‖。
D、犹。
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等于―等于说‖。
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
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
一般用来注音。
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
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
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
句终在字的旁边。
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
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
篇幅短小,用韵。
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
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
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
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
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
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E、代称。
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
如―二毛‖。
b、以部分代全体。
如―风雅‖。
c、以原料代成品。
如―鱼网‖。
d、以具体代抽象。
如―丝竹‖。
e、以地代人。
如―彭泽‖。
f、以官代人,表尊重。
如―王右军‖。
g、专名用作通名。
如―扁鹊‖。
h、割裂式的代称。
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
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
如曹丕的《燕歌行》。
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
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
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
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
北曲有杂剧和散曲。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二、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如礼禮、气氣等。
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
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
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如―董狐,古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