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乡村剃头匠
乡间剃头匠散文
乡间剃头匠散文乡间剃头匠散文我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学了剃头手艺,成了乡间剃头匠。
记得有一回跟他师父到我们村剃头,那时他刚学不久,看见我时,很兴奋地笑了,没有半点难为情。
剃头匠是体面的,毕竟是门手艺,乡村人除了种田,大多会学门手艺,木匠、泥瓦匠、石匠、铁匠、漆匠、厨子、吹鼓手等等,剃头匠算轻松的,挣钱也容易,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人总要剃头吧。
我本不想要老剃头匠剃头,他太老了,走不动路似的,特别那双手,颤巍巍的,叫人感觉害怕。
可奇怪的是,只要剃刀在手,老头立即变成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手也不抖了,下手准确,力道恰到好处。
村里长辈们笑话我,老剃头匠就这样,手抖多少年,只要开始剃头就像换了一个人,放心吧,没事。
我还是担心,毕竟年纪大了,要是一个愣神,手中剃刀的'力度大了些,那可是把锋利无比的剃刀啊!正好见到我的同学朝我笑,还挤着眉,笑容里有很多内容,大概因为师傅在场,不好多说什么,不然早就奔过来拉着我诉说别后情景了。
其实在校时,咱们关系一般,他属于不爱学习的那种,整天变着花样玩,成绩一塌糊涂,能够混个初中毕业已经谢天谢地了。
而我是个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安安静静,成绩总是班级里的前几名,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也算是件比较风光的事。
本来我想在县城理发,城里发型时髦精神,可剃一次头要3毛钱,对农村孩子来说,太贵。
于是,我就在星期天回家的时候剃头,在家剃头不要钱。
其实也不是不要钱,那时乡间剃头都是包年的,家里几口人,每人每年十来斤粮食。
年底,老剃头匠的儿子拉着板车,带着小秤,挨家挨户称粮食,那情景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老剃头匠一家一家说着感谢的话,态度诚恳,心怀感激,而每家人都对老剃头匠表示感谢,也是诚心诚意。
现在想来,那时人们之间的关系真是朴实得很,遇到一两家家庭困难的,老剃头匠就会让少称几斤粮食,或者干脆算了,但那家人肯定不依不饶,非要足额称出来,只有这样才心安理得,老人家辛苦一年,可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我要同学给我剃头,他挠着自己的头说,还没学会呢,现在只是跟师傅打打下手,做做杂事。
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2018·河南)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 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 . 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 . 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 . 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 (2分)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脊梁(jǐ)茏罩诬蔑(miè)怀古伤今B . 慨叹(gài)玄虚倘若(tǎng)为民请命C . 渺茫(miǎo)麻醉摧残(cuī)舍身求法D . 省悟(xǐng)依赖诓骗(kuàng)自欺欺人3.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______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②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_____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③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军已歼灭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④晴天又来______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着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A . 溅落繁衍顽强消释B . 溅落繁殖顽固消融C . 降落繁衍顽强消融D . 降落繁殖顽固消释4. (2分) (2017九下·江都月考)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上百名专家学者10多次大规模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B .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接近成功。
C .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D .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乡村剃头佬的优美散文
乡村剃头佬的优美散文乡村剃头佬的优美散文过去叫剃头,现在叫理发,讲究点的叫“造型”或“形象设计”。
不管是“剃头”、“理发”还是“形象设计”,反正就是把头毛剪短,出落成个人样来。
现在的人不知道剃头,只晓得理发,更没见过剃头匠走村串户上门剃头的风景。
剃头佬本身就很特别,那剃头那是特别有趣的。
过去剃头佬大多是腿脚不方便的瘸子拐子,剩下部分好手好脚的,多数属于那种好吃懒做的,当然也有例外的。
剃头佬挎着剃头箱一走一歪的,箱子上放着一个脸盆架,用一根粗麻绳系着。
剃头佬常常是天一擦亮就来村子里了,一进村口他就敞开嗓门满大街吆喝“剃头啦——剃头啦——”后边拖着一个长长的重重的尾音。
客气的人见了就热情打声招呼,喜欢说笑的人,见他一歪一瘸的很是艰难,便会侃上一句:“难走就莫走啰,摔一跤又懒路不平,干脆叫大家把头都送到这里来。
”他就会憨厚地笑着接上一句:“那就好了,剃回断筋的,以后就没头剃了哦!”剃头佬的到来,一下就活跃了乡村单调沉闷的气氛,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堆大人小孩,说说笑笑的,不亦乐乎。
说笑声中,剃头的人搬来一张板凳在门口坐着,剃头佬从肩上卸下剃头箱,然后打开,将剪啊梳啊什么的拿出来,摆在箱面上或箱盖上就开始剃头了。
一般剃西式头的,不是讲究的主,就是有点身份的人,挑剔着嘞。
西式头的头发两边倒三七分,中间一条路。
不是五五分的,那是特务或汉奸头。
剃西式头剃头佬就要仔细点,剃好后还得拿块镜子前后照个遍,让剃头的主看看,“中啵?”最不好剃的,就是流着浓闻着还臭的癞痢头,弄不好会刮掉块癞痢壳,不流浓就是出血。
好的人说一句重话或许算了,不好说话的主会起身骂你一句或伸手打你一个耳光,那剃头佬只有往肚子里流,都怪自己学艺不精,忙给赔上个笑脸,表示歉意。
行行都难,剃头佬也一样,一帮子人当中总有一两个带刺儿的,后来人们形容难说话的人叫“头难剃”。
剃头,不仅考验剃头佬的技艺,更考验他的耐心。
尤其给一两岁的婴儿理发,更要耐心细致。
小孩子的头也属最难剃的了。
渐渐远去的乡村剃头匠
渐渐远去的乡村剃头匠乡村剃头匠也即乡村理发师,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城市乡村出现了许多发廊,传统的乡村理发师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乡村剃头匠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之前,并无剃头这一行业,剃头意味着不孝。
剃头匠的出现,是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的。
清廷强令汉人按满人习俗剃头梳辫,曾在北京东四、西四、地安门与正阳门前搭建席棚,勒令过往行人入内剃头,违者斩首,这便是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京城地面广阔,仅四地设棚仍不能及时让汉人剃去头发,朝廷又批准军中伙夫请领牌照,在各处街巷建棚或担挑子串户剃头。
这就是北京最初的理发业。
随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北京一样的剃头匠的职业,至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最初惨烈的剃头逐渐转换为个人的自我修饰行为,而所谓的剃头匠,不但要替人剃头,更兼而需要为顾客刮脸、刮胡子、掏耳等等。
古时的剃头业大致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设有铺面,坐店经营;一种是挑担下街,走街串巷。
这后一种,出门经营时须随身担一只剃头挑子。
挑子一头是洗头铜盆,下面有个圆桶,内装炭火小炉;另一头是坐凳,凳侧有抽屉,内盛推子、剪子、刀子等剃头用具。
铜盆那端还竖着一个小旗杆,杆上有钩,悬挂毛巾、钢刀布等,据说旗杆是当年强令汉人剃发留辫的法令标志——象征着皇上的圣旨。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童年及少儿时代是在乡村度过的。
那个时候生活在乡下的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走村串户服务的剃头匠,背着一个木箱子,内装剃头工具,遇上生意,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即可营业。
他们大多身体有点残缺,干农活不行。
鄙人童年及少儿时代的头发,几乎全都是乡村剃头匠剃的。
我们村子里有一位剃头匠,姓楚名三苟,大约五十多岁,原是外乡人,临近解放时,随其父亲定居在我们村子里,其父也是一位剃头匠,手艺精湛,据说当时,十里八乡的乡民都找他剃头,他的生意十分火爆。
农村理发匠作文
农村理发匠作文
你是否还记得那位农村里的老理发匠?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作服,戴着那副有些年头的老花眼镜。
每当我们去他那里剪发的时候,他总会热情地招呼着,嘴里叼着一根旧雪茄,烟雾缭绕。
老理发匠的小理发店就在村口的那条小巷子里,门前种着一棵很是茂盛的老树,树荫底下搁着几张破旧的木椅。
进了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面满是划痕的镜子,旁边摆放着一排整理得有些乱糟糟的剪刀。
理发时,老人总会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从前的种种趣事,有时还会搞笑地模仿着某个人的样子。
我们都很喜欢听他讲故事,尽管有些内容早已模糊,但那独特的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剪发结束,老人会很有仪式感地拿出一面小镜子,让我们把头转过去细细端详,期间还不忘夸赞几句"好看着呢"。
付款时,他总是执意只要象征性的几个硬币,说是"给老头儿打发时间的"。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也开起了几家现代化的理发店。
可那位热情好客的老理发匠却永远住进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乡村朴实生活的一个温馨印记。
河北省廊坊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河北省廊坊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15分)1. (4分) (2019七下·陆丰期中) 成语填空,并将所填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相得益________ 不能自________ 自怨自________ 变________莫测2. (6分)(2012·绍兴) 古诗文名句填空。
(1)百川东到海,________?(《长歌行》)(2)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5)近年来,当中眼国务院坚决实施平抑房价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要让广大普通百姓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就是要“________”。
(6)单进社会,多元发达的信息媒体,总是不加筛选地把社会的假恶丑与真善美一并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但是只要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看待世界、评判社会,就一定能“________”,是非曲直心自明,对前途充满信心。
(填王安石的一句诗)3. (5分)“八戒”为何取名叫八戒?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33分)4. (11分) (2017八上·惠安月考)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片断一】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
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役开封府出首。
【片断二】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乡村人物志——剃头匠
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体会不出这个地方的变化。
就像我的有些乡亲,常年走在乡村的路上,他们会对路边那开出细小的白花的苦楝树会视而不见,对杨树上,那一对黑白的喜鹊的叫声,会充耳不闻,甚至,也会忽视着一个人的突然地离开,“呜啦呜啦”的喇叭声将他们从村庄送到村头的那个山上,化作黄土一抔,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正像他们目睹的乡村的植物和动物一样,都遵循着乡村自然的规则:有生有死,有消有亡。
当然,他们也会忽视那村庄的剃头匠。
旧时乡村的风俗,修脚、理发、骟猪,都属予下三流的行当,乡邻嗤笑不说,弄不好连个媳妇也找不到,到死了,也难入祖坟埋葬。
村子里的孩子不好好读书,都会受到这样的教训:不好好读书,剃头去。
凡自觉有点脸面的人,是不会让孩子学剃头的。
不说这村庄的剃头匠是个跛子,不说他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让人好笑,单单这剃头匠是村里的的小姓,在注重宗族的乡村,他受到忽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冬日,他跛着脚,挑着剃头担子,一步一步摇晃着出现在乡亲们视线中的时候,就有小孩子远远地叫囔起来:何跛子来了?他也不吭声,低着头,一步三摇地走着,那剃头担子随着他的步子,也一晃三摇,颤悠悠地,如弹簧一般,似乎稍用一点劲,挑子就会从他肩膀上弹出来。
可那挑子却一路有惊无险,吱吱哑哑地在他肩头唱着歌,挑子的一头,热水照旧冒着烟,雾气照旧袅袅的,不见半滴洒出来。
我们以为他练了什么绝世神功,怕他追上来给自己一个降龙十八掌,更何况,我们葫芦似的脑袋还要摆放在他面前,任他的推子、剪刀肆意横行,刮胡刀寒光闪闪地在脸上、后脑勺、脑门上游走,随时都有送命的危险,所以,我们只敢远远地叫他何跛子。
他眼睛望喊的方向一瞥,我们还不知道他看没看到自己,便飞也似地,如鸟雀一般四散而逃。
还是有人跟他打招呼——“何师傅,过来了?”于是他把剃头挑子放下来,呼哧着应答一声——“来了”。
叫他何师傅的,是爷爷一辈的人,在他们眼中,剃头是一门手艺,这何跛子剃头手艺的确好,光头剃得脑门子油光发亮,“板寸”理得丝毫不乱,剃胡子把肥皂沫子一打,哧溜哧溜,等你眯缝着眼还没打个盹,从下巴到脖子,就青茬茬地,光溜溜地。
记忆中的乡村生活之剃头匠散文
记忆中的乡村生活之剃头匠散文记忆中的乡村生活之剃头匠散文每天清晨,远房的俊二公准时背起理发工具,一手提着凳子,一手提着保温瓶,出现在村口的路上。
俊二公是我爷爷辈的远房同宗,名字里有一个俊字,排行老二,小辈们都叫他俊二公。
在土桥子的十里八村,他是唯一的剃头匠。
俊二公如他的名字一样俊朗,高挑的身材,不变的齐耳发型梳理得光亮整齐,身上青灰色的中山装四季都不会变出花样。
听长辈们说,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困,在一次生病中,医治不及时落下了哮喘,每到季节变化时,就是他最难过的日子。
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做农活,他在很小的时候便拜人为师,学起了理发这个轻巧干净的手艺,为自己找了一个谋生路子。
土桥子街上有棵一抱大的香樟树,香樟树下便是俊二公摆摊的地方。
每天一大早,俊二公就在树下将桌子一摆,把一张破旧的镜框靠树立好,安好凳子,便开始施展他理发的手艺。
俊二公最拿手的是理平头,这也是他唯一的手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男人的发型就如他们一成不变的村民身份一样,永远是一色的平头。
一看便知是出自俊二公之手。
对俊二公,我记忆里最深的不是他的理发手艺,而是他挂在嘴角的微笑和不时轻轻地吹着的`小口哨。
他的小口哨,是在他第一次帮我理发的时候就烙在了我心底,那时我才八九岁的光景。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值秋冬交替时节,母亲时而下地干活,时而收拾家务,不是农忙胜似农忙,根本没有时间带我去理发。
临近傍晚,母亲在忙完手中活计后,估摸着俊二公已经回家了,才安排我到俊二公家里,找他帮我理发。
俊二公一边准备着工具,一边微笑着问我带钱没有,而我却拘谨地不知如何回答,只是两只手紧张地攥着衣服,微低着头。
在帮我理发时,我发现俊二公很专心,不时吹起小口哨。
口哨声很微弱,断断续续的,有些累的样子,但音调却很好听,听得我慢慢地放松了扯着的衣角。
发理完后,我摸出皱巴巴的一角钱,而俊二公只是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小平头,压抑地咳了两声,没有收我的钱。
带着纳闷,我回家问母亲:“俊二公理发的时候为什么喜欢吹口哨?”母亲回答:“肯定是他的哮喘病又发了,怕别人生嫌,吹口哨解窘呢。
乡村剃头匠(外四篇)
乡村剃头匠(外四篇)作者:马卫来源:《椰城》2011年第02期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没有美发师、理发师之类的名词,一概称之为:剃头匠。
剃头也没有什么讲究,小孩子光头,大一点的小平头,成年人要不是中分,要不偏分,最时尚的就是把头发用火夹子拉鬈,往后成大背头。
当然最后一种发型得上街到理发店里去才行。
我们一般是等游走在乡村的剃头匠上门来服务,价格极便宜,大人的头二角,我们小孩子的头,极简单,所以一角钱一个人。
这样的天一般是雨天,或是农闲季节,剃头匠也不是很专业的,一个箱子,里面就几样工具,一把剪子,一把推子,一把刀子,一张围裙,一张帕子,一个香皂盒,还有一把刷子。
到了乡下,高喊一声:剃头喽!于是就有生意上门。
大人们忙,平时得“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累得死去活来,哪有空呵。
有点空,得把自留地经营一下,集体分的粮食不够吃,得自己种点。
或是偷偷地做点手艺,做点小生意。
再没有用的,就是上山砍柴卖,下河打鱼来吃。
有时候,碰上这家没有现钱,给两个鸡蛋,或是从树上搂一包李子、桃子、杏子、柿子什么的,或是从自留地里摘些兔儿瓜、丝瓜、扁豆、黄瓜、南瓜什么的,师傅也愿意,不会说不行。
他知道,这年月,没有现钱最正常不过了呵。
我们常碰着的师傅姓谢,叫谢冬敏,不过他的大名大家往往记不住,都叫他谢老偏,他的脖子有点往右偏,但不是病态的那种,只是习惯。
谢老偏那时还三十不到,每到农闲或雨天,必挑着剃头箱子出门。
我们黑水凼,是他常来之地,因为我们那儿的人相对较大方,而且路线刚好穿过,常来,就和大家成了朋友,我有很多次找他剃头。
他的手极轻,剃头的技术较好,从来没有给我划过口子什么的。
我喜欢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的嘴里故事多,什么《三进山城》《渡口小艄公》《威震爷台山》等等打仗的故事。
当然还有一点也不着谱的什么《猪八戒生娃儿》《白骨精当知青》《牛魔王做石匠》,反正听的人感到搞笑,也不去追究有多少真实性。
吹龙门阵,哪有真的假的?谢老偏每次来,都收获不少,至少剃十来个头吧,收入几块钱,或是相当于几块钱的东西,算是满载而归了。
农村理发匠作文
农村理发匠作文
我的外公是一个理发匠,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他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平常也没什么生意。
但每当有客人来时,他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很有耐心地为客人们理发。
记得有一次,外公来我家给我理发。
因为是周末,我想趁妈妈不注意时偷偷地溜到理发店里玩,所以我还没有理完发就跑了出来。
这时,外公又开始工作了。
只见他拿起剃刀,熟练地在客人们的头发上推来推去,很快就把我的头发给理好了。
我正想去摸摸自己的头时,突然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心想:“这头发怎么跟外面的不一样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房间。
只见外公正在给一位客人理着发,他一边用手整理着头发一边向客人介绍说:“这位是我的老顾客了,他每次来都要理发。
”说完,他拿出了一把很漂亮的剪刀和剃刀。
只见外公把剪刀递给了那位客人,接着就用剃刀帮他理发。
我看着这一幕时觉得很奇怪:“外公在这里面做什么呢?”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外公正在给一个客人剪发啊!
—— 1 —1 —。
乡村理发师
乡村理发师蔚蓝天空,上面坐满白色的椅子。
乡村理发师在稻田里走着,他的下巴绿绿的,即使长出绿绿的胡子,我也不会奇怪。
稻田里的路,是又细又长的,笨笨拙拙地延伸而来,但保持着一个笔挺的姿势。
稻田里的路,颜色黑里透黄,使我想起烧焦的门闩、木棍、树枝。
常到我们小巷里来的是—位扬州师傅,一手夹着个白包袱,一手拿着个小板凳。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小板凳。
给小孩儿剃头,他把小板凳往椅子上一放,然后把小孩儿抱到上面,他就不用弯腰曲背地咔嚓咔嚓剪了;给大人剃头,他把小板凳往椅子下一放,让大人搁脚。
没生意的时候,他自己往板凳上一坐,在小巷的井边、电线杆下、暗绿的苔藓上、惨淡的雨漏痕里,逮着谁就与谁吹牛。
吴地方言里吹牛还有聊天这一层意思。
“吹吹牛,开心”,意思就是“聊聊天,高兴”。
小巷的墙壁上,黄昏最先暗了下来,像玻璃杯口浊厚的唇痕、茶渍。
扬州师傅看闲人不闲,都去吃晚饭了,只得很无奈地一手夹着个白包袱一手拿着个小板凳,朝小巷的深处走去。
扬州师傅在一棵梧桐树下给小辫子剃头。
小辫子家以前生下的男孩儿,都活不过七八岁,生小辫子的时候,有人讲给他扎个小辫子,当女孩养,成活几率就高。
小辫子现在已经十一二岁了,早不在脑后扎小辫子了,但巷里大大小小的人还是喊他小辫子。
小辫子直接坐在椅子上,他的个头已经很高了,就不需要再垫上那只小板凳。
扬州师傅给小辫子剃头,周围或坐或蹲或立着七八个闲人。
扬州师傅见人多,就高兴,口若悬河,剪刀咔嚓,嘴巴滴答,小辫子的爹就着急了,说了句:“别把小辫子的耳朵给剃了。
”扬州师傅忙回答:“剃掉小辫子的鼻子倒有可能,剃小辫子的耳朵,我还舍不得呢。
你们看看,这对招风耳,比‘噜噜’的还大。
”大家就笑,小辫子的爹也笑。
“噜噜”,就是猪的“乳名”。
扬州师傅用手指抹抹刀刃,对闲人们说:“我有一个对子,你们能对上吗?”大家就让他说。
他说:“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大家就嘘成一片,说这对子太老了,弄个新鲜点儿的……我看着小辫子,心里很羡慕。
乡村剃头匠散文
乡村剃头匠散文乡村剃头匠散文过去,镇上没有理发店,更没有现在满街的“美容美发”。
只有穿乡走村入户的理发匠。
虽然是走村入户,可是人们很尊重他们。
一般不喊他“剃头匠”,而喊他“待诏”。
关于“待诏”得名,这里有个小故事:说古代,一个理发匠被诏进宫为皇帝理发。
太监禀报皇上说理发匠已到。
这时皇上正在处理奏本,就随口说了一声:“待诏”。
太监就告诉理发匠:“皇上叫你待诏”。
理发匠受宠若惊,金口玉言,他误认为皇上称他为“待诏”。
他回家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所有认识的人。
老百姓一听,皇上都叫他“待诏”了。
后来,老百姓就把理发匠都叫“待诏”了。
这种流动式剃头匠,工具简单,一把梳子,两把剪子,两把剃刀,一副围脖,一把剃头的推子,一把修面刀(剃光头也用它),一个小小的耳扒子和一串油光光的荡刀布、一块肥皂等收拾包在一起,夹在怀里就可以行动。
有的也自己带着一个铁锅,架在小炉灶上,做一个担子挑着。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他带着剃头工具到乡村里游走。
靠着一双脚,差不多走遍了方圆十几里以内的每一个村、每一户农家。
从大人到小孩,都得要他剪短头发,虽然剃一个头只收一角钱,但是生意相当不错。
其实,这些剃头匠的手艺也相当不错,服务态度也极其的好。
在村头树荫下或某户人家门口,搬张木凳当座椅,让理发的人坐在上面,然后解开包裹工具的围布,扑打几下围到理发人的脖颈上,将荡刀布往树杈或门搭子上一挂,再从木匣子里拿出刀、剪等工具,就开始理发了。
有男人,有女人,有大人,有小孩,小孩大多由女人牵着。
有来理发的,也有来刮胡子的,还有来瞧热闹的。
剃头匠一边理发,一边说笑。
一旦成为老熟人,就口无忌讳,有时开一些带荤的玩笑,男人们自是笑得开心,女人们也不生气。
这些剃头匠的.“头上功夫”确实不错。
最拿手的是给乡村老人剃和尚头,就是将头发全部刮净。
这可是一件看上去简单、做起来不易的“拿人”的活计,全是靠的手上功夫。
首先要用推子把头发剪掉,然后再用热毛巾、肥皂沫将头皮发根泡得软软的,最后用剃刀刮。
广东省河源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广东省河源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 (共3题;共15分)1. (3.0分)(2013·义乌)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古都乌伤,北通苏杭,南联粤闽,居百越之心,通九州之郡;糖香枣脆,望道丹溪,勤耕好学,享天宝物华,养人杰灵地;宗泽兵勇,戚家军威,刚正勇为,入稠州之身,传忠孝之义;世界超市,万商云集,诚信包róng,建商贸名城,筑市场巨轮。
最亲的儿女,在这里,不要辜负父辈的yīn切期望,努力,学必日进;远方的朋友,在这里,不要按捺自己的青春激情,付出,梦必成真!(1)给划线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①粤________(A.ào B.yuè)闽②按捺________(A.nà B.nài)(2)给语段中的两处拼音写上汉字。
róng yīn包________________切2. (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总会在我们心中播下深深的烙印。
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荣辱成败,或给我们深深的 A (启蒙/启迪),或给我们重重的mòliàn……直面内心,我们的目光更为mǐnruì;畅诉心曲,我们的心灵更加chúnjìng。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 。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 (4分) (2017八上·潘集月考)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
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
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醉里挑灯看剑”等。
辽宁省鞍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 (7分)(2017八上·黑龙江月考) 名句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杜牧《赤壁》)(2)此中有真意,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4)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6)《使至塞上》中写边塞千古壮观景色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7)《雁门太守行》中蕴作者运用典故,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9)《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2. (1分) (2018九下·夏津开学考) 名著阅读(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
(2)“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一一本来就如此!”这段话是谁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3. (4分)综合性学习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且充满生命力的文字。
乡村理发匠-散文_经典散文.doc
乡村理发匠-散文_经典散文仿佛栖息于乡村的候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只是为了最为简单的生活而四处辗转迁徙忙碌奔波。
伴着日出日落,行走在乡村的地平线之上,平凡而质朴,低微而辛苦,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之间,乡村的理发匠是一道充满沧桑的风景,随着时光的脚步虽然渐行渐远,但却让人又总是时刻萦绕于怀,久久难忘。
和乡村的木匠、石匠、瓦匠、篾匠等等众多盛行于乡村古老的职业一样,乡村的理发匠其实就是乡村的农人,忙时务农,闲时理发,挣上一点散碎的闲钱,聊以贴补家计养家糊口。
经济条件好的乡村理发匠,大多是在乡镇街上租上一间十余平方米的一爿门面,不管天晴下雨冷场逢场天天开门营业,客人上门随到随剪。
稍次一等的,只是逢场天才会来到乡场上来,仿佛怕生的小鸟一样,怯怯地在人家的街沿屋角之下,搭上一把竹木结构的太师椅,摆上一张洗脸架洗脸盆,墙上临时安上一面破破烂烂的玻璃镜子,墙角放一个烧水的小炉灶,灶上搁一铝壶,摆上三两根长条凳,如此这般,便就构成了赶流流场的乡村理发匠赖以营生的全部家当。
平日赶场为人理发,不逢场之日,便在村里和临近村庄,走家串户为人理发,有时候是包村理发,大抵是每人每年五至十元左右,每月理发一次,挨家逐户地理发,走到哪家理到哪家。
记忆之中,在乡村的理发匠师傅那里理发其实是人生之中非常惬意的一种享受。
剃平头、剃光头、理中分、理寸头,花样繁多,几乎应有尽有。
乡村理发匠不仅仅只会给人理发,更拥有众多令人无比惊叹的绝技。
那时候,老家永兴公社二大队有一位名叫邓连娃的乡村理发匠,活了九十余岁,一生均以务农和理发为业。
农闲之时,便背上一个尺余见方的牛皮箱子四处走村串户为人理发。
很多时候,也常常到公社的场镇上来为人理发,走到哪家,只要有人招呼,只需要主人家搭上一根长条凳,烧上一盆热水,不大工夫之间,便将一个人的头发理得伸伸展展了。
姓邓的理发匠的绝技其实更多的体现在不是理发的技艺之上。
理完发,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然后,姓邓的理发匠,从他的牛皮箱子里,掏出一把亮晃晃的剃头刀,右手执刀,左手握上一张寸余见方的牛皮纸一样的东西,左脚跨在条凳之上,让理发之人仰面朝天斜躺于其大腿之上,然后将剃头刀在牛皮纸上上下左右霍霍地磨了磨,便”嚓嚓嚓嚓”地给人修起面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乡村剃头匠
第代着冬
1一个人如果在村庄住久了,就体会不出村庄的变化。
稻田边的河流因为新修
的堤岸改了道,离开山坳里的麻柳林,像游蛇一样钻进一片水竹林;吊脚楼下的大道已经废弃一段时间了,那块板结的黄泥被人开垦出来,在上面歪歪斜斜地种了几笼洋荷,新踩出来的黄土大路牛绳似的绕过一棵核桃树,消失在一片结满黄瓜的庄稼地边缘;核桃树上原来有一对黑头白身的喜鹊,不知什么时候也迁走了,只有一群斑鸠咕咕地在树枝上散步。
一个人长时间地住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村庄里,时光的锋刃就会慢慢地削去他的感觉,让他以为村庄从自己一见到时就是这个样子,
从而丧失对过去的记忆。
2在小河边住了一辈子的乡村剃头匠从年轻时开始,就守着那道清亮的河流没挪过窝。
他从父亲手上接过老屋,同时也接过一把锋利的剃刀和一块荡刀的麂皮,成为一个住在河边的匠人。
他相信是有了他的存在,才使得村人有可能干干净净地
走在黄土大道上,区别于那些同样走在黄土大道上却终年都不剃须发的畜牲。
3住在河边的这个村人由于祖传的匠人手艺,使他获得了村庄的认同。
村人从满月时开始,就会定期来到河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让剃头匠剃去一段陈旧不堪的岁月,那些时光的毛发就会像鸟羽洒落一地,成为泥土的一部分。
这时乡村剃头匠犹如村人耕种土地时一样精细而耐心,他听着锋利的剃刀刮过头皮的声音,就像村人听见锄头铲过杂草时的声音,心中往往荡漾着一丝难以觉察的快乐。
4剃头时间久了,剃头匠就体会不出村庄的变化。
只知道村庄里的男人在他手下一茬茬老掉,房屋老掉,当某一个老去的男人几个月不曾在小河边出现,村庄就会在一个不确定的夜晚传来哭声,以告诉村人一个老人从此离开村庄,远远地走了。
村人汇集到那个院子里,把老人送上山。
由于葬礼在太阳下进行,悲伤气氛不是很
重,剃头匠得以平静地为死者整理好须发,让他像活着时一样干干净净地上路。
5人老了村人可以把他送走,房子老了却无法送走,只能在原来的地基上翻新。
但剃头匠已经没有力量拆掉老房子,他甚至没有力量修补一下裂了缝的西墙。
夏天多雨的季节,雨点总是被西边的风追得张皇失措。
它们原本藏在乌云里,被风翻拣出来,密密地洒了一地。
风在雨的后面挥舞着鞭子,抽得它们慌慌张张地跑过庄稼地,跌跌撞撞地撞上了剃头匠家的西墙。
西墙痛得直流泪,干透的泥巴裹着雨水,一行一行淌下来,渐渐形成一片沟壑,像一些陈旧的泪痕。
苍老的西墙在风吹日晒
下裂开一些缝隙,让几只黑蜘蛛在上面牵了网,终日映衬着西斜的阳光。
6春天的时候,剃头匠有时也会靠在西墙根下晒一会儿太阳,为自己忙碌的时光做一下小结。
他闭着眼睛在阳光下假寐时,旁边什么人影也没有,只有几只老母鸡在土堆里觅虫子,刨得干燥的黄泥地尘土飞扬。
坐在西墙根下,睁开眼睛就可以
看见那几条通往山外的大路,像几条弯曲的鞭子抽打在新绿的庄稼地里,仿佛是赶着村人往山外奔跑。
早些年,村人难得在那路上面走几回,就像家畜一年发不了几次情,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村人一般不会到山外去。
但现在情形变了,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沿着那几条黄土大路拥向山外。
剃头匠的两个儿子就离开村落去城市打工了。
他们走时义无反顾,对祖传手艺了无兴趣。
他们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走时在村庄里没有留下多少东西,只留下一段时光、一幢老屋、一个苍老的父亲和他
的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
7剃刀已不复往日锋利。
一茬一茬长起来的村人不再愿意到河边来,他们更喜欢去乡场上坐在宽大的玻璃镜前,由年轻的剃头师傅用电剪给他们修理更时髦的发型。
乡村剃头匠从此被“背信弃义”的村人抛弃,他们就像抛弃一道陈年旧物。
8被年轻人扔下的剃头匠渐渐失去了匠人的身份,他混迹于普通村人之间,手里总是握着一把农具,行走在绵延于山脊的庄稼地里。
村里的庄稼地越来越多,只有一些不愿意离开土地的老人还在和土地较劲,不争气的儿子全都跑到了山外。
他们把土地扔给老子,又把老子扔在地上,然后像二流子一样混进城市,给狗日的城市扛长工。
苍老的父亲种不了那么多地,只好荒上一些,让杂草像村人的头发疯长,没人愿意给这些荒地剃头。
实际上孤独的父亲愿意多种一点地,但是他精力日益不济,如同照顾了自己的媳妇就再也没有精力去让别人的媳妇怀上孩子一样,看着那些妖娆的土地荒在山洼,被遗留在村里的老人除了诅咒几声敞开的黄土大路之外,
其余的事情实在是无能为力。
9乡村剃头匠就这样让村庄遗忘在地里,把他还原成一个寂寞的父亲。
只有当一个老掉的村人要永久地离开村庄时,人们才会想起他那把锈迹斑斑的剃刀,使他
有机会去重温过去那段美好岁月。
10重新握上剃刀的剃头匠会成为一个乡村哲学家。
他深知是自己的剃刀一刀一刀地削短了村人的光阴。
当这些光阴在村庄里消失得了无踪影,一个人就把自己一辈子的时间用完了。
用过的时间被他们埋在皱纹里,也埋在他们走过的路上,由于那时的路是封闭着的,村人走来走去还是没有走出村庄。
11现在村里的道路完全敞开了,仿佛一个初恋的姑娘向恋人敞开心扉。
这些敞开的道路通往远处的村庄和河流、大路和码头,也通往村人的内心世界。
在年轻的村人看来,那是一些饥饿的路,上面流淌着对未来的饥渴。
而在渐渐老去的剃头匠眼里,那是一些疯狂的路,未来的匠人已经叛逃出村庄,祖传的手艺只好终老在自
己手里。
12剃头匠作为一种乡村匠人,已日益稀少。
他们正健步走出村庄的记忆,以远
年标本的姿态,消散于村庄敞开的大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麂.皮气氛.诅咒.一幢.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他们走时义无反顾
....,对祖传手艺了无兴趣。
乡村剃头匠从此被“背信弃义
....”的村人抛弃,他们就像抛弃一道陈年旧物。
3、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风在雨的后面挥舞着鞭子,抽得它们慌慌张张地跑过庄稼地,跌跌撞撞地撞上了剃头匠家的西墙。
”一句语言别致含蓄,精彩耐咀嚼,请你从修辞方法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5、同样是一条路,为什么年轻人认为是饥饿的路,而剃头匠认为是疯狂的路呢?
6、本文题是“乡村剃头匠”,实则写了祖孙三代剃头匠,这三代人是怎样看待“乡村匠人”这一职业的呢?
7、文中最后一段:“剃头匠作为一种乡村匠人,已日益稀少。
他们正健步走出村庄的记忆,以远年标本的姿态,消散于村庄敞开的大路。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8、作者说“用过的时间被他们埋在皱纹里,也埋在他们走过的路上……”你逝去的时间又“埋”在哪里呢?请用一段话追忆你逝去的时光。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窗外修.竹良朋辄至.
2、“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用现代汉语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
3、你认为文中郑板桥的“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