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

合集下载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促 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地区政治稳定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地区内的政治稳定,减少政治动荡和冲 突,促进政治制度的成熟。
提升地区文化交流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地区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
《民族国家的形成》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概念 • 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 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因素 • 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与影响 • 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 概念
民族的定义与特征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01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现代化进程。
增强人类的自我意识
02
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人们更
加关注自身的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
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03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 2 3
强化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
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既 存在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并存成为国际关 系的新常态。
推动国际秩序的演变
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演变和调整,使得国际关系更 加复杂多变。
促进国际组织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国际组织成为民族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

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

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变化: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

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民族国家的产生,必须有先前社会组织形式的解体。

而现代民族国家对人类历史演化的独特性与发展方向,是每一个国家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未来走向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以期加深人们对民族国家的了解和思考。

一、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1.1 古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古代民族国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职业分化的加剧,特定领域形成的专业管辖和专权性组织的起源。

这也导致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形成了许多不同种族、语言和文化的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定地区的族群需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波斯等。

1.2 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19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这导致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

同时,也加速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从此,欧洲国家开始在其殖民地建立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大规模创立了新的民族国家。

随着20世纪的发展,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殖民地体系逐渐崩溃。

这使得亚、非、拉美等地的国家纷纷开始走上民族国家建设的道路,实现了从殖民地沦为独立国家的转变。

到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民族国家。

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2.1 语言民族国家的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特征的一部分。

民族语言的发展、使用、保护和传承,是每个国家自身文化的核心方面。

母语的语言教育、文献的传承、跨境民族语言的关注等,都是这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超过6千万人口的最新普查数据显示,现今世界上的语言主要由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组成。

语言的多元化、保护和传承,是推动民族国家所在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演变的重要因素。

2.2 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是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

比如:中华文明早在4千年前就建立起来了,其中的儒家、墨家等思想体系都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法兰西斯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政治统一 法
百年战争

巴黎中心地位 的确立
法语及民族文 化的发展
玫瑰战争 英 国 政治统一 伦敦中心地位 的确立
英语及民族文 化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形成
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
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16世纪,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 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君主 专制相继确立。
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具备哪些要素?
民族国家指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 要素:必须具备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 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成为民族国家。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法国骑兵
英国长弓手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
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
三、君主专制形成与资本主义发 展的关系
君主专制形成后,英、法两国继续打击
贵族的势力,全力加强王权,并颁布了 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重商主义政策。 君主专制形成,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国家 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统 一的市场。
为什么像贞德那样的一个农家女 孩,会如此关心法国的国王,关注并 参与这场战争?贞德的事迹能说明怎 样的历史内涵?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 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 也是心甘情愿的。
——陈文海《法国史》
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 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的 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 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

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

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变化: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

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

民族国家的形成分解课件

民族国家的形成分解课件
民族国家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国家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发展。
社会变革
民族国家需要加快现代化进程,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全球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
民族国家需要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民族国家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05
CHAPTER
民族国家的对外关系
参与国际组织的意义
民族国家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际地位。
03
解决领土争端与边界问题的途径
通过谈判、仲裁、司法判决等多种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和边界问题。
01
领土争端的产生
领土争端通常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利益等多种原因。
02
总结词
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和传承手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它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认同和区分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语言和文字逐渐被确立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和文字,成为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核心。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宗教信仰是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持续发展
民族国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民族国家需要加强教育普及,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科技创新
教育普及
民主化进程
民族国家需要加强民主化进程,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政治改革
民族国家需要不断推进政治改革,完善政治体制,提高政治治理能力。
详细描述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言和文字一样,是民族认同和区分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宗教信仰逐渐被确立为国家的主要宗教或宗教政策,成为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教学立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5、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并最终推动了两国政治制度向君主专制的转变。

在经济和政治两者相互作用下,西欧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提炼民族国家的主要组成要素,概述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相关材料,让学生理解君主专制与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英、法君主专制的形成及其不同点;2、教学难点:君主专制与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四、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学校来了一批来自比利时的朋友,大家有没有和他们接触过,你们见面都是怎样介绍?学生:我来自比利时,我的家乡怎么样呀?这些教师:好的,大家注意一下,现在大家相互介绍,一般都会先介绍一下他自己,从哪个国家来的?他的国家怎么样呀?他的家乡怎么样?等等,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可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到13世纪的时候,这些学生是跟着马可波罗来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自我介“首先我是基督教徒,其次是佛兰德人,最后才是法兰克人。

”绍又会是怎样的呢?【PPT1】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中世纪西欧分散的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领地制度)教师: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基本上只有领地的概念,而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

整个欧洲分为大大小小的世袭封建领地,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司法权利,同时这些领地也跟随着领主而变动。

比如说,911年,诺曼人在法国北部建立诺曼底公国,成为法国的臣子,但是自11世纪“诺曼征服”征服英国以后,开始诺曼王朝,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一、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现代民族国家取代了封建制度,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并分析其重要动因和影响。

二、民族国家概念及兴起背景1. 民族国家定义民族国家指的是以一个共同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为基础,在特定地理领域内形成并主张统一政权和自治权利的国家。

这种国家形式强调自身独立性及不可分割性。

2. 兴起背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源于近代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工业革命、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潮流裂变了原本封建社会,进而催生了对于不同民族自主权利的需求。

例如法国大革命,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为其他革命提供了借鉴经验。

三、重要动因影响1. 民族认同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是由各种不同族群和文化群体混居而成。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和交通革命的到来,如铁路和邮政系统等架构建立起来,促使了各个地理区域内民族意识和认同感的加强。

2. 国家统一许多现代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是由多个地域分散、语言差异和宗教信仰离散的部落或城邦形成统一政权。

通过强调一个共同文化、语言和价值观念,这些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及行政领域内的整合,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统治体系。

3. 民主思潮民主思潮也是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当权者对于广大民众参与决策产生了新的需求。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中提出的“无代表税”口号,以及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等,都表达了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追求。

四、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与影响1. 法治和秩序维护现代民族国家以法治为基础,通过建立公正的司法系统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这种制度能够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国家建设和经济繁荣现代民族国家注重发展自身实力,在教育、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繁荣。

第二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对英、法两国的影响。

以及贞德英勇救国的感人事迹。

知道15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英、法百年战争的分析与理解,来探析英、法两国民族化的进程。

通过分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能够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重点与难点】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

难点:百年战争对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个名词——民族国家。

他就是指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

与建立在部族共同体基础上的古代国家不同,民族国家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的全体公民构成民族共同体,共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

在这段话中,我们注意一下这个词,就是现代社会特征。

那什么是现代社会特征呢?他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通用的语言、文化认同以及全民共享独立主权。

从这几组词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民族国家所具有的一些特定条件,只有在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标志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

而英国和法国就是最早成为民族国家的欧洲国家,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民族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1、百年战争(1)、战争的原因及过程英法百年战争对于两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场战争从14世纪中叶延续到15世纪中叶,断断续续持续百年之久,是世界最长的战争,进行了长达116年。

【精品课件】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演进

【精品课件】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演进
英国 16世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纪
美国 18世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 纪 族独立
法国 18世 法国大革命 纪
德国 19世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纪
意大利 19世 反抗奥地利统治,民族独立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演变
材料六 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 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 爆发后,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 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变式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然而 两者所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 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的一场变革, 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宗教改革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
二、近代民族国家 兴起与发展
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 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 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 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 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 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 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 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 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初三政治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初三政治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初三政治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君主制国家逐渐走向灭亡,而现代国家逐渐崛起。

本文将探讨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相关的政治因素。

一、封建制国家的崩溃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形成主要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君主制国家。

这些国家的发展受到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国王通常是带有神权的君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僵化,君主集权带来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封建制国家的崩溃。

二、现代国家的兴起现代国家的兴起源于欧洲。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对于权力制约和人权的诉求日益高涨。

17世纪的英国开始了议会制度的实践,这一制度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

随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人民的权利和政府的责任。

现代国家在这些思潮的推动下崛起。

三、民族国家的形成现代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崛起密切相关。

在过去,国家的定义主要基于领土和君主,而现代国家则主张以民族为基础。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激发了人们对于自我认同和民族独立的追求。

例如,德国在普鲁士的推动下,通过统一战争成为一个以民族为基础的现代国家。

四、政治因素的影响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民族运动的结果,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国家必须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例如议会制度、宪法保障和权力分立等。

另一方面,现代国家需要建立强大的行政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政治因素在现代国家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全球化与现代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现代国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边界变得模糊,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同时,新兴技术的发展也重新塑造了国家的权力格局。

现代国家需要与其他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与竞争,以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总之,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政治因素,还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将继续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

第六章、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

第六章、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

壹、十九世紀以後民族國家的發展──鑄造的民族與鍛造的國家一、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一階段:歐洲自中古末期以來形成的民族王國,多屬長期自然演進,一般較為安定團結。

(一)中古後期:歐洲各地方言與方言文學的興起,已為各國建立起共同語言(國語)和構成民族的的文化基礎。

(二)近代初期:葡、西與英、法的競爭和擴張,激起了國民的情緒;宗教改革也造就了一些獨立自主的教會。

1.法國:由查理曼帝國分裂的西法蘭克王國,經英法百年戰爭驅逐英國的勢力後,完成民族國家的統一。

2.英國:英法百年戰爭失敗後,英國又陷入了長期內戰;統一後,才發展出共同的文化而成為民族國家。

3.其它:三十年戰爭後,各君主將凝成的民族情緒、宗教信仰與國家利益結合,形塑國民對君主的忠誠。

二、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二階段:十九世紀是歐洲民族主義確立的時代;後期則為歐洲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二階段。

(一)形成動力:塑造民族主義的動力為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與浪漫主義運動;逐步由歐洲擴散至世界各地。

1.法國革命:國王被弒後,國民效忠的對象轉為國家,而徵兵制與對外征戰也激起了法國人的民族情感。

2.工業革命:中產階級因工業發展迅速成長,起而要求自由民主,參與政治,增進了自己對國家的認同。

3.浪漫運動:提倡民族文化,珍視傳統與地方習俗,引發各民族對自己的肯定,有利於民族精神的培養。

(二)發展方向:三種力量分別從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等三方面來推進,激發了現代民族主義的理念與行動。

1.效應:三種力量對十九世紀前期西歐現在的民族國家有強化作用,對德、義等民族建國運動有促進效果。

2.代表:第二階段民族國家的建立,多由鐵血革命等激烈手段達成;一般以義大利與德意志兩國作為典範。

(1)分裂邦國的統一:德國、義大利憑藉武力與外交的手段,擺脫奧地利的控制,達成統一建國的目的。

(2)統一帝國的分治:奧地利帝國受德、義建國教訓,改與境內最大民族合作,以防止民族獨立的再起。

※事例:奧地利與匈牙利結盟成雙元帝國(1867),匈牙利成為自治王國,共同成為帝國的統治民族。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2)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2)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一、引言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是近代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塑造全球政治格局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兴起背景、主要推动力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二、兴起背景1. 市民革命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续影响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社会和政治结构。

市民革命思潮高涨,鼓舞了各种抗争运动。

人们开始关注自由、平等和权利保障等问题,并通过武装斗争或政治斗争争取更多权益。

2. 封建制度崩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封建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社会级别差异、不公平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兴起,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国王和贵族的权力逐渐受到挑战。

这为各种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契机,使得不同民族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勾画出了新形势。

三、主要推动力1. 民族意识觉醒在现代国家形成初期,民众开始对自身所属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产生兴趣。

他们认识到共同语言、共同历史与文化背景等因素构成了独特的民族身份。

这种意识觉醒迅速传播,并成为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力量。

2.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是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积累加速,国家实力也得以提高。

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和市场利益,许多国家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并通过建立海军、铁路等基础设施来扩大影响力。

四、发展模式1. 政治领导下的集中统一模式强调中央集权、社会统一和民族统一是许多民族国家权力建设的重要特点。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对国内的各个地区和民族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法律、军事等手段来实现边疆稳定和社会秩序。

2. 民主与联邦合作模式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倡导以民主和联邦制度来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他们尊重各个民族群体的利益,通过共同协商来解决政治争端,实现不同民族的平等和谐共处。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国家机构
议会、政府、部门等如何凝聚民 族共识、保障少数群体权益、促 进社会发展等。
民族文化
如何挖掘、传承、创新个族群多 元文化,通过文化艺术和体育交 流增强信任和融合。
民族国家的意义和价值
1 多样性和认同感
民族国家以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为核心,追求多元的文化和社会生态。
2 独立与自主性
民族国家具备经济自主发展、文化独立性等特长,体现现代化、全球治理多元性。
民族国家的文化融合必须 要看到历史和现实的多层 次和复杂性,在开放、包 容的心态下做出更有效进 步。
3 跨界跨时空合作创作
各国民族间的互动发生在 文学、电影、音乐、艺术 等多个艺术领域,通过创 作试图在线上和线下产生 更多影响。
民族国家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排放减少
各民族国家为了保护和恢复森林、 湖泊、河流、土地以及野生动植 物等生态系统所付出的努力。
采取何种对策防范和应对网络 安全问题,避免恶意信息的攻 击和泄露。
国家安全观念
国家的安全问题是全面的、复 杂的和长期的,因此各国应倡 导和践行稳定、和平、开放和 合作的安全观念。
民族国家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1
法治建设
如何推进司法公正、行政执法和犯罪制
政治和社会民主
2
裁等方面的法治建设。
实行民主政治等制度变革,建立和维护
民族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系
宪法规范
法律法规
执法机制
如何确立和指导各级政府和公共 管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自由, 引导社会道德进步。
如何制定、修改和执行法律体系, 推动司法公正、实现行政效能。
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家执法机构和 相关部门,保障司法制度稳定性。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经济基础对民族国家政治的影响
经济基础不仅影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还对其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决定了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权组织形式,也可能影响了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和社会治理能力。
经济基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经济基础对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这为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
资源争夺与冲突
为了规范国际经济关系,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也建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文化认同与冲突
民族国家的形成也导致了文化认同的强化和文化冲突的加剧,各国文的形成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传播,各种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交流与碰撞,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
政治制度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政治制度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还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政治制度对民族国家经济的影响
政治制度对民族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政治制度可能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向。同时,政治制度也可能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形成》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概念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影响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民族国家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概念
民族是拥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认同的群体。
总结词
民族通常是由共同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因素形成的,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等特征,并相互之间认同。民族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基石之一,是国家内部最为基本的共同体之一。

初二历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初二历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初二历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现代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民族特色和独立性。

本文将探讨初二历史课程中涉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一、国家形成的背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背景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民族认同的觉醒、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外部势力的影响等。

其中,民族认同的觉醒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过去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主要源于地域、家族等因素,而在近代,民族身份逐渐成为人们认同自己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启蒙阶段、独立运动阶段和国家巩固阶段。

1. 启蒙阶段启蒙思想的兴起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重要动力。

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倡个人自由、权利平等等理念,唤起了人们对于民族尊严的关注。

这一时期,一些先知者开始对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探讨。

2. 独立运动阶段在独立运动阶段,各个地区的民族开始积极争取自己的独立。

以欧洲为例,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激发了许多民族的独立意识,例如希腊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战斗,以及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都是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

3. 国家巩固阶段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国家巩固是保持国家独立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意味着国家建设和治理工作的展开。

在国家巩固阶段,政府需要建立法律制度、建设基础设施、进行教育改革等,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栖息、发展和创造的地方。

民族国家的建立鼓励了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同时,民族国家也为政府落实民族政策提供了实施的空间和机会,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挑战当代世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现代民族国家也有其自身的困境和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给现代民族国家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和民族认同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挑战之一。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

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

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变化: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

为了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十九世紀以後民族國家的發展──鑄造的民族與鍛造的國家一、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一階段:歐洲自中古末期以來形成的民族王國,多屬長期自然演進,一般較為安定團結。

(一)中古後期:歐洲各地方言與方言文學的興起,已為各國建立起共同語言(國語)和構成民族的的文化基礎。

(二)近代初期:葡、西與英、法的競爭和擴張,激起了國民的情緒;宗教改革也造就了一些獨立自主的教會。

1.法國:由查理曼帝國分裂的西法蘭克王國,經英法百年戰爭驅逐英國的勢力後,完成民族國家的統一。

2.英國:英法百年戰爭失敗後,英國又陷入了長期內戰;統一後,才發展出共同的文化而成為民族國家。

3.其它:三十年戰爭後,各君主將凝成的民族情緒、宗教信仰與國家利益結合,形塑國民對君主的忠誠。

二、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二階段:十九世紀是歐洲民族主義確立的時代;後期則為歐洲民族國家發展的第二階段。

(一)形成動力:塑造民族主義的動力為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與浪漫主義運動;逐步由歐洲擴散至世界各地。

1.法國革命:國王被弒後,國民效忠的對象轉為國家,而徵兵制與對外征戰也激起了法國人的民族情感。

2.工業革命:中產階級因工業發展迅速成長,起而要求自由民主,參與政治,增進了自己對國家的認同。

3.浪漫運動:提倡民族文化,珍視傳統與地方習俗,引發各民族對自己的肯定,有利於民族精神的培養。

(二)發展方向:三種力量分別從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等三方面來推進,激發了現代民族主義的理念與行動。

1.效應:三種力量對十九世紀前期西歐現在的民族國家有強化作用,對德、義等民族建國運動有促進效果。

2.代表:第二階段民族國家的建立,多由鐵血革命等激烈手段達成;一般以義大利與德意志兩國作為典範。

(1)分裂邦國的統一:德國、義大利憑藉武力與外交的手段,擺脫奧地利的控制,達成統一建國的目的。

(2)統一帝國的分治:奧地利帝國受德、義建國教訓,改與境內最大民族合作,以防止民族獨立的再起。

※事例:奧地利與匈牙利結盟成雙元帝國(1867),匈牙利成為自治王國,共同成為帝國的統治民族。

3.檢討:長久以來,德、義兩國的統一運動常被人們過度地美化和宣傳,成為政治上的樣板與道德模範。

(1)分析:事實上,歷史發展脈絡相似的德、義兩國,是否為民族主義發揚的結果,早就深受學者質疑。

菁英分子的積極:德、意兩民族的統一建國運動,乃是菁英分子的「少數運動」,而非全民運動。

官方掌控的進程:完成德、義建國的主角,是務實的政府要員與外交高手,不是民族主義革命家。

※事例:義大利的統一功臣是薩丁尼亞首相加富爾而非馬志尼;德意志亦由首相俾斯麥一人主導。

政經實力的支撐:德、義兩國依憑政、經實力推動建國,並非得力於全國人民自發的情感與支持。

※事例:兩國對內、對外主要是憑藉鐵血的武力政策與煤鐵的經濟實力(英經濟學者凱恩斯觀點)。

集體主義的強迫:民主改革在兩國建國運動中並未受到政府重視,統治者明顯以民族建國為要務。

※事例:德、義兩國為追求民族主義的目標,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的需要,故犧牲自由主義的改造。

霸權一廂的擴張:德、義統一從某種角度觀察,是普魯士與薩丁尼亞霸權的擴張,非全國的期望。

A.原因:普魯士與薩丁尼亞所謂的「統一」,在其他地區人民的感受裡,可能是一種「兼併」。

B.事例:德國南部諸邦的統治階層與義大利南部農業地區的人民,對全國統一,其實並不歡迎。

(2)結語:理論上:合理的民族國家建國應先有民族主義的共識和情感,再以此尋求國家主權的建立。

實際上:德、義兩國則反其道而行,先建立主權獨立的國家,然後才圖謀塑造民族的認同。

趨勢上:德、義民族國家的體系完成後,激烈的競爭促使各國殖民海外,形成新帝國主義。

4.其它:歐洲之外,中南美洲的民族國家也紛紛爭取獨立;日本和美國的國家統一也形成新的民族國家。

(1)美國:南北內戰(1861-65)結束後,北方獲勝而國家統一,日後的改革與建設亦可視為民族建國運動。

原因:統一後的「合眾國」,對「國民」(包含原來的黑奴)的定義與權利,作了一番重大的調整。

結果:戰後,美國經濟恢復繁榮,各項生產事業急遽發達,國家力量大增,乃進一步向外拓占領土。

(2)日本:1854年開港後,受列強刺激,國內要求團結;明治維新終使日本脫胎換骨,躋身民族國家。

背景:日本自1635年實施鎖國政策,直到1854年與美國簽訂親善條約,開放下田、函館才結束。

發展:開港後,政治經濟均受列強衝擊,幕府無力解決,民生凋弊;國內乃要求團結,攘夷倒幕。

結果:1867年,德川慶喜取消幕府,大政奉還日治天皇;明治親政,推動各項革新以富國強兵。

A.尊王攘夷:1871年,廢藩(諸侯)置縣,達成國家的統一;並廢除社會嚴明且不公平的階級制度。

B.君主立憲:1889年,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公布憲法,建立君主立憲的政體,並大力發展工商業。

C.對外擴張:明治維新廿年,日本迅速發展,國力大增;其後仿效西方列強,積極侵略遠東各國。

貳、廿世紀民族國家的發展──列強操控下的新興民族國家一、第三階段:廿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東歐民族因專制帝國的瓦解和民族自決的宣揚,各民族紛紛獨立建國。

(一)背景:1.專制帝國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瓦解了土耳其、奧地利與俄羅斯等由多民族組成的專制帝國。

2.民族自決的宣揚:戰勝國採「民族自決」的和解原則,戰後的凡爾賽和約是民族主義的一大勝利。

(1)源由: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計畫,作為交戰國間的議和基礎。

(2)內涵:十四點和平計畫多與民族自決有關,即尊重各民族的自由發展與決定自身的政治前途。

(3)實踐:由於美國為大戰致勝的關鍵,戰後的凡爾賽會議則將此原則置入,並落實在東歐地區。

(二)代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小國)與芬蘭、波蘭、捷克斯拉夫與南斯拉夫等共七國。

(三)發展:新建國家改變了原有的國際政治秩序,對受制於西方帝國的亞、非兩洲各民族也造成極大的刺激。

1.事例:(1)複雜依舊:東歐地區的民族原本混雜,新興民族國家內部,難免仍存在許多少數民族的問題。

(2)問題仍在:講西斯拉夫語的捷克雖自奧地利獨立,其國境內亦有匈牙利人與日耳曼人等民族。

2.小結:諸多問題顯示民族國家很難是「一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東歐民族問題至此仍不能真正解決。

(四)結果:法西斯政府與共產政權錯用民族情緒,使民族主義原本的自由精神與促進和平的功能,備受懷疑。

1.德義:一次大戰後,德、義法西斯政權都利用民族情緒建立專制統治,發動侵略戰爭,更屠殺猶太人。

2.俄國:史達林利用民族主義在國內清算鬥爭,排除異己,並激起東方民族的仇外情緒以推廣共產主義。

3.英美:英、美等民主國家雖然協助東歐國家獨立建國,但背後亦存有建立緩衝國與圍堵德、俄的用心。

(1)目的:支持民族主義之餘,也藉此扶持東歐親西方的政府,建立防線,以達懲治德國與反共的目的。

(2)作法:在符合民主國家利益的考量下,新興東歐國家的疆界,並未全然地依照民族分布的情形劃定。

(3)結果:西方列強在政治與戰略的考量下,犧牲日耳曼人及其他民族的權益,種下另一次大戰的遠因。

※事例:捷克境內的日耳曼人希望與德國合併,但不被接受;希特勒因此出兵占領捷克,開啟戰端。

二、第四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迄今。

由於戰後的歐洲元氣大傷,而美國與聯合國亦支持民族自決的原則。

(一)戰後的解脫:亞、非地區的民族乘機群起脫離西方的殖民控制與帝國壓迫,恢復其獨立地位或新建國家。

(二)新國的出現:此時新帝國主義已徹底瓦解,開始進入民族主義蓬勃的世界新局;新興國家數量增加甚多。

1.代表: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1946)、英國同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別獨立(1947)、以色列復國(1948)等。

2.發展: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給予殖民地國家與人民獨立宣言,更助長了世界各民族獨立建國之風。

3.結果:1970年代,新興國家超過八十個;這些國家在趨勢下突然成立,因而內部常起衝突,亂象甚多。

4.檢討:這些「不自然」或「早產」的民族國家,原是民主國家為防止共產主義對殖民地的擴張而成立。

(1)新興民族國家的亂象,說明了民族主義的形成主要是靠文化力量來推動,而非僅靠政治或軍事力量。

(2)新興民族國家的領袖在國家獨立後,大多繼續利用和鼓吹民族主義,促進國家進一步的統一和建設。

(三)強權的禁臠:廿世紀後期在美、蘇對抗下,國際社會出現兩極化現象;雙方都鼓動新興國家的民族情緒。

1.原因:美、蘇兩國為打擊敵方的陣營,使戰後的民族主義運動,一樣遭受甚多強權政治的介入與扭曲。

2.事例:以色列與阿拉伯人激烈的衝突等問題,便常被視為美、蘇集團角力對抗的戰場,而難以單純化。

參、現代民族主義的省思──隱憂與批判一、種族中心立場造成的難題:民族主義以反抗帝國強權的角色在歷史上出現,如今階段性的任務已大致完成。

(一)現代涵義的矛盾:民族主義的現代意義、使命與價值,及其在現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難免令人疑惑。

1.疑議:現代文明追求個人主義的價值,追求天下一家的理想,而民族主義對此二者都構成相當的障礙。

2.理由:民族主義本質上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相斥;而其種族中心的立場也與世界大同的觀點不合。

(二)有待商榷的利害:講求民族至上與國家認同的民族國家政體,對個性追求和人權保障,其利害仍待商榷。

二、民族認同意識潛藏的問題:民族主義作為民族國家形成的基礎,可成為統一的力量,亦可成為分化的力量。

(一)概論:民族國家的統一建國歷程中,在民族主義的條件與標準下,統一的範圍有限,而分化的可能無限。

(二)理由:任何一個民族國家內的人民,都可能進一步區別族群的差異,產生新的認同意識與要求獨立的呼聲。

1.新興民族國家不盡然能滿足國內不同的族群;因此嚴格定義民族主義,會製造無數的「少數民族問題」。

2.建立民族國家的過程,必然打壓國內所有族群,而某些人的自覺受害,將造成民族主義的癱瘓或毀滅。

(三)小結:什麼是民族主義的中庸之道或完美境界,這是永無解答的;畢竟民族情感與認同是不斷在變化的。

1.事例:印度在英國統治時期是一個國家,在它脫離英國殖民而獨立後,則分裂成印度與巴基斯坦二國。

2.證明:1971年,孟加拉又從巴基斯坦中獨立出來。

不過,這是否即為定局,不再變化,未來無人能曉。

3.理由:因為印度半島上的種族、語言、信仰、風俗、傳統等差異甚多,民族認同的變化永遠無法預測。

三、現代民族主義的提昇之道:(一)目標:現代世界發展的方向是世界一家,全球經濟、資源與環保問題,已迫使世人思考國際合作的必要。

(二)作法:國際政府或許永無實現的可能,但是捐棄種族中心的立場,培養人本精神的世界觀則是當務之急。

(三)分析:1.培養現代人的國際觀或世界觀的意義和目的,並不意味個別民族性的重視與發揚已經不再需要。

2.現代世界的「大同」理想,並非要求民族的同化,而是講和解的人類文化,它仍應保有多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