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上课课件

《后赤壁赋》上课课件

凛乎不可久留 听其所止而休
悲伤、恐惧
随遇而安的淡泊
探究4: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 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 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 看法。
参考: 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 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 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 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 的空幻感。
水落石出:江水下落,礁石露出水面。后比喻事 情真相大白 上: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岸
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 踞:蹲坐 悄然:忧愁的样子
履:踩 披:分开 反:通“返” 听:听凭
二、游中
历幽景而恐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 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 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 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 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 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 不见其处。
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 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盖 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
历史背景 当时,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 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 大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 目凄凉。
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划然长啸 无奈、惊叹 激昂的乐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 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 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适:恰好 玄:黑中带红 俛:通“俯” 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顾:回头看

后赤壁赋课件ppt

后赤壁赋课件ppt

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
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
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
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读了这些诗文,你对黄州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的苏轼有何更深的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作者在巨大的时空之镜中照出了功名的虚幻 我 本多情,便对人生忧患有着更深切更痛苦的感受,而 这种人生如梦的悲哀无可解脱,只能举杯对月,聊以 宽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四川眉山) 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 称“三苏”。 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 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 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 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政治家。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黄盖
黄盖是《赤壁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一位忠勇可嘉、智勇双全的 将领。他为了能够成功实施火攻计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最终为孙 吴政权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诸葛亮在《赤壁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被描绘 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 排,孙刘联军才能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曹操军队。
语言优美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以赤壁之景触发怀古之情,再由怀古 伤今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情 景交融,浑然天成。
文章语言简练优美,句式灵活多变,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赤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复杂情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 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等,突出人 生的渺小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和 思考。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观
阐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 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对他人的贡献,而非 个人的名利和地位。
道德观
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倡诚信、仁爱、忠诚等 道德品质。
当代价值体现
文化传承
通过解读《赤壁赋》,传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

16.1《赤壁赋》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壬戌:即壬戌年,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既望:望,指每月十五;朔, 每月初一;晦,每月最后一天。 既,已经。“既望”已经过了 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 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 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神宗爱才,不肯杀之, 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时常至赤壁矶头 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 他已年近半百,伫立矶头,望江水滚滚,想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 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 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 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少焉:一会儿。焉:放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助词,无实义。
斗牛:均为星宿名称。古代天文学 家把可见的星分成28组,叫做28宿: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各七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纵:任凭。 一苇:比喻小船。 之:取独。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课件:第14课《后赤壁赋》

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课件:第14课《后赤壁赋》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
第一段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 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 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高悬。四下里瞧瞧, 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 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明亮, 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 “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 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突然的需 要。”
(gǎo)衣,戛(jiá,象声词)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 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piān 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ǔ)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 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顾而乐之,行歌相 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 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ú),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赋的文体知识
• 骚体赋 (战国) • 大赋 (汉)
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 篇巨制,繁缛富丽。
• 小赋 抒情咏物 • 骈赋 (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 律赋 (唐) 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讲骈偶,还限制用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情势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作为一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诗的特质和情韵等特点,又不 拘泥于赋的固定情势,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体现了“以文为赋” 的特点。一方面用了赋体传统的对话手法,韵文和对偶句式,使文章富 有节奏感,如第一段的“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 然……羽化而登仙”的韵文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之诗,歌 窈窕之章”等对偶句几主客问答的对话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 美,另一方面有突破了传统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格式,注入了更多的 散文因素,其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使 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不拘一格。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能够如此波 涛起伏,环换相扣,体现了作者奇妙的7和高深的艺术手段,又可看出苏 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
谢谢!
学习本文有何收获和启发?对作者的思想有何认 识?1)“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
持对朝廷政治的关心,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而不甘沉溺含 有积极因素。
2)通过主客问答,论辩,阐明了世界万物的“变”与“不 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即不必敬慕长江的无穷,也不必哀叹人生 的短暂,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名词意动用法。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凌茫然之万顷。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 文章中直接反应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 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空想境 域;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XXX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 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 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 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 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 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高中语文《赤壁赋》ppt课件(共69页PPT)

高中语文《赤壁赋》ppt课件(共69页PPT)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景和豁达开 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部分,以明月江 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 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 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 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旌旗( jīng )
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二 (2~3) 吊古伤今

三 (4~5) 阐述哲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 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1、关于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佛道思想在其身上 有体现。
•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艺全才”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高中语文苏东坡《后赤壁赋》PPT课件

高中语文苏东坡《后赤壁赋》PPT课件

断岸:绝壁,陡峭的悬崖 乃: 于是,就 摄:提起 上:名作动,上岸 履:名作动,登上 披: 分开 踞: 蹲坐 危: 高 盖: 语气词 划然:刀突然破物的声音 反:通“返”,返回 听: 听凭
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相当介词“于”
第三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一个字概括。
悲(予亦悄然而悲)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 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 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寒蝉: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 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 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③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 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 消息等意义。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 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 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 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 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 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 子不时之须。”
孤怀苦闷、虚无缥缈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后赤壁赋(共30张PPT)

后赤壁赋(共30张PPT)
苏轼
学习目标: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感 意境。
一、读准字音
临皋 gāo 黄泥坂 bǎn行歌
巉岩 chán 栖鹘 qīhú 冯夷 悄然 qiǎo 缟素 gǎo 戛然 作揖 zuòyī 蹁跹 piānxiān
玄裳 cháng 畴昔 chóu
xíng
píng
jiá
三、品读课文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
(1)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 情感?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 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 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 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 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 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已而:过了一会儿。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薄:迫近。顾:可是。 安所:从哪里。 谋: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 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 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 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 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 西飞去。
第三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 景色大不相同。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课件(77张PPT)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课件(77张PPT)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 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
写由乐甚到希望为国分忧、建功立 业而不得之忧伤。主客由乐而悲。
容色改变的样子 端坐 连词,表承接关系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

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
遮蔽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 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酾 (shī)酒:斟酒。槊:长矛
(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 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 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 今在什么地方呢?
管乐器的一种 同声相应。唱和 呜呜咽咽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使动用法,使……起舞。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细丝。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深谷中 使动用法, 的蛟龙 使……哭泣。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向西可望见夏口 向东可望见武昌
环绕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
草木茂盛苍翠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子忧伤得变了脸色,他整好了衣襟, 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 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 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 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 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 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顾而乐之
顾 2、顾安所得洒乎
3、大行不顾细谨
(环顾,四周看) (可是) (顾虑,考虑)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拜访)
3、虚词
顾而乐之 归而谋诸妇 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 掠予舟而西也 摄衣而上 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揖予而言 俯而不答 飞鸣而过我者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表承接 表修饰 表转折
8
整体感知 第一段:夜游黄泥坂 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夜半江中见鹤
1、通假字
反而登舟 俛而不答
“反”通“返” “俛”通“俯”
2、词类活用
步自雪堂 顾而乐之 履巉岩 横江东来 掠予舟而西也
名作动,步行 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作动,登上
名作状,从东方 名作动,向西飞
一词多义(诸、危、顾)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 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髓同工之妙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动作,表达他看似消 极悲观,实则看透人生的达观心态。 (3) 《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 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 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 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 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答案讲评】(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一尊还酹江月
(3)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后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 感意境。 ◇品读黄州的苏轼。
苏洵对苏轼、苏辙的教 育竭尽全力,他鼓励儿 子要像“轼”一样,登高 望远,积极上进,又要 像“辙”一样为人忠厚,
处事稳妥。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登楼赋》王粲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听课文朗读,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 临皋(gāo) 黄泥之坂(bǎn) 虬龙(qiú) • 栖鹘(hú) 冯夷(píng) 悄然(qiǎo) • 玄裳(cháng) 缟衣(gǎo) 戛然(jiá) • 翩跹(piān xiān)巉岩(chán) 揖(yī)
5、其他虚词
将归于临皋 今者薄暮 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复游于赤壁之下 予乃摄衣而上 盖二客不能从焉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放乎中流

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
疑问代词,哪里 连词,表目的,用来 在 于是,就 代词 ,我 形容词尾,……的样子 介词,同“于”
4、特殊句式
步自雪堂 复游于赤壁之下 曾日月之几何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 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只姿态翩跹的蝴 蝶,那么黄州就是困住苏轼身体的那个茧,它 束缚了他,也成全了他;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 学史上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那么黄州就是揉 进苏轼身体的那粒砂,它打磨了他,也升华了 他。
文章主旨
这篇赋是作者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文章 着重写山,写冬景,但景象凄凉可怕、惊险恐怖、 迷离恍惚,衬托出作者悲伤的心情;末尾写梦境, 道士化鹤给文章笼罩上飘渺的气氛,流露出作者想 逃避现实消极处世而又无法逃避的矛盾心理。也抒 发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怀。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积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
俄而 须臾 顷刻 未几 已而 少顷 顷之 旦日
• 翻译(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
(2)“予乃摄衣而上……俯冯夷之幽宫”, 要注意“摄、履、披、踞、登、攀、俯”等 一系列动词。
明确: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 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坐在虎 豹形状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树 枝,攀上鹰隼筑巢的高处,俯视水神 幽深的宫殿。

5、因何而悲?
• ①历幽景而恐(景悲) • ②江山不可复识(国事堪忧)
• 诗人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个人遭遇)
• 6、本是乘兴而来,如今却是兴味索然,由乐 转悲,紧接着第三段后作者叙述了什么事?
• 夜逢孤鹤、梦会道士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 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 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
22
• 鹤的象征义
• 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 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 翩然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 拘束。
•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 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 鹤的象征义
• 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 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 翩然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 拘束。
•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 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 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 分不清是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士是作 者内心渴望的一种反映,而这种超然物外 的精神又反过来化解了作者内心的悲与恐。 所以,孤鹤、道士与作者虽三而一。
25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 获得。自己梦醒后“不见其处”,不仅仅不见 孤鹤和道士,连自己的前途、理想、追求和抱 负也同样不可求啊!表明作者内心面对理想抱 负不能实现的迷茫与怅惘。苏轼常常在儒家的 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 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作者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分析课文
• 1、读第一段,作者的心情如何? • 2、因何而乐? • 美景 美酒 佳肴 • 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
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 明确: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
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 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4、作者与友人携酒与鱼复游赤壁,在 此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用一个字概括。
企望超脱尘世,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复杂矛盾的苏轼
• 穷且益坚的儒家精神——坚韧
• 道士化鹤的道家思想——超脱
• 人生如梦的佛家观念——虚无 苏轼受儒、佛、道三家学说影响。原有的 儒家思想使他坚持追求理想,而佛、道家 思想又使他圆融通达,超然物外。
黄州的苏轼
• “他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 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 他身边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