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合集下载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一、目 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 三、责 任 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 容:1.洁净区沉降菌采样依据: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采样流程→3.采样准备 3.1培养皿准备选择Φ90mm ×15mm 规格的培养皿,培养皿盖和底盘均较平整,无损坏。

准备培养皿数量根据采样区域进行计算。

3.2培养基准备选择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或沙氏培养基(SDA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采样前要求4.1沉降菌采样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4.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4.3采样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采样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采样状态;4.4 静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0.5小时;动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 4.5静态采样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采样:5.1洁净区域(设备)级别及代码5.2培养皿标记:洁净区代码+“-”+培养皿编号,例如,超净台1第5个培养皿标记为:A1-5。

5.3最少采样点数目 5.4采样点布局洁净区(室、设备)采样点布局备注分装间1 2 3 47 85 69 10按左图采样点布置放置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分装准备间12 3 4 56 7 8 9 10分装准备间采样时,因内部含有周转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混合罐装间12 5 634 7 89 10混合灌装间采样时,因室内有混合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其他洁净区(室)1 32 5 6 4 7 98 10采样时根据具体洁净室代码标记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5.5铺设培养皿5.5.1培养皿铺设时按照从洁净度级别较高的区域向洁净度级别较低的区域依次铺设,先铺设A 级区培养皿,再铺设B 级区培养皿,最后铺设C 级区培养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A×T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w 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 C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 ) =A X TA为平板面积(cm2); T为暴露时间(min); N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w 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C,①90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 级<30cfu/m3 ;II 级<150 cfu/m3 ;III 级<450 cfu/m3 ;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①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C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方法:(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 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doc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doc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手术室的级别分为:Ⅰ级手术室,Ⅱ级手术室,Ⅲ级手术室,Ⅳ级手术室。

Ⅰ-Ⅲ级手术室有手术区和周边区之分,手术区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余下区域均为周边区。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各级手术室不同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有5级、6级、7级、8万级及8.5级之分。

GB50333-2013中(13.3.18.4)要求采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要和被测区域含尘浓度测点数(13.3.11-2)相同,同时应满足表13.3.18-2 规定的最少培养皿(不含对照皿)数的要求。

也就是说按这两种方法中布点数多的布点。

表13.3.18-2 沉降菌最小培养皿数表13.3.11-2 测点位置表上表明确指出5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1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13.3.11.2)Ⅰ级手术室手术区5个,所以在测沉降菌的时候,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1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明确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Ⅰ级手术室周边区8个,所以Ⅰ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8个,即Ⅰ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21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Ⅱ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4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Ⅱ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Ⅱ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10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Ⅲ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为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8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2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Ⅲ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Ⅲ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9个点(不包括对照)。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4.3.2 洁净工作台
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3.3 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3.4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5.4 沉降菌计数
4.5.4.1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4.5.4.1.1 最少采样点数目
沉降法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 积m2
洁 净 度 级 别
100
10000
100000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4.3.8 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
具有多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3.9 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3.10 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4 测试方法
10
3
≥200~<400
80
20
6
≥400~<1000
160
40Βιβλιοθήκη 13≥1000~<2000
400
100
32
2000
800
200
63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对沉降菌检验的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适用于沉降菌的监测。

3 责任:质量检验人员。

4 内容:4.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4.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3天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4.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4.3.1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参照文件《JSZB01-015》《JSZB01-051》进行操作。

4.3.2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4.3.3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 m×15 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15min。

4.3.4 培养基:将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加热熔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20ml。

4.3.5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4 测试步骤:4.4.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洁净室沉降菌采样点布置图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4小时,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4.4.2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

每批培养基要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可每批选定2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4.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记。

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4.4 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M1+M2+……M n平均菌落数M=————————n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M1为1号培养皿菌落数;M2为2号培养皿菌落数;M n为n号培养皿菌落数;n为培养皿总数。

洁净室沉降菌的监测及测定法

洁净室沉降菌的监测及测定法

2.1沉降菌检验用培养基。

3.相关文件:《沉降菌测定记录》RD-SOP-ZL-005。

4.内容:4.1采样点数目:采样点数目按房间大小和房间的洁净级别来设置,具体数目见下表:面积(m2)洁净级别100 10000 100000<10 10-20 20-40 >40 2-348162224222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下表:洁净级别所需Φ90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100 10000 100000 5-7 5 54.2取样点布置,如图示:文件名称洁净室沉降菌的测定法文件编号:HV-SOP-ZL-005/00 第 2 页共 2 页4.2.1采样点布置在离地0.8米高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4.2.2 采样点多于5点时,可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个点。

4.2.3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4.3测试时间: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4.4测试方法:4.4.1将已准备好的培养皿置于采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4.2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4.4.3菌落计数。

4.4.4结果计算:4.4.5结果判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4.4.5.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见下表。

4.4.5.2若洁净室(区)内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2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 标准(平均) 0.5个/皿1.5个/皿3个/皿文件名称 洁净区尘埃粒子测定法文件编号:HV-SOP-ZL-006/00 起草人 日期 第 1 页 共 3 页 审核人 日期 颁发部门:行政部审定人 日期 批准人日期送达部门质量管理部目的:明确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范围:洁净区
职责:质量部、生产车间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试剂及仪器、器皿
1.1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1.2仪器及器皿
1.3生化培养箱,Φ90mm培养皿、锥形瓶、胶塞、灭菌锅、烧杯等。

2.测试前准备
2.1培养基的配制
——按SOP-QM-424《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2.2.1将Φ90mm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2小时。

2.2.2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于无菌检查操作间将培养基注入平皿,每皿约15ml。

2.2.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3.采样
3.1采样点的数目及采样点的布置
3.1.2.1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关键区域可增加采样点。

3.1.2.2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台面)
3.2采样方法:按3.1的要求放置平皿数,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4.培养
第1页共2页
所有采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在30ºC—35ºC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操作结果的评价
5.1用肉眼直接计数并记录。

5.2结果计算
式中 M—平均菌落数(CFU)
M i—1,2,3……号平皿菌落数
n—平皿总数
5.3结果评价标准见下表:
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第2页共2页。

沉降菌检测布点注意事项

沉降菌检测布点注意事项

沉降菌检测布点注意事项沉降菌检测是指通过空气中的沉降微生物颗粒来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进行沉降菌检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1. 布点位置的选择:选择布点位置时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源,例如人体活动密集区域、湿度较高的地方等。

同时,还需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循环情况,避免布点位置处于气流的汇聚点或死角。

2. 距地面高度的选择:沉降微生物颗粒通常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沉降到地面上,因此选择布点的高度一般应距离地面30-45厘米,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沉降菌样本。

3. 布点数量的确定:布点数量应根据被测区域的大小和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个房间至少需要布设2-3个采样器;如果面积较大,可以增加布点数量,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4. 布点之间的间距:布点之间的间距应适中,一般不应小于1米,以避免采样器之间的重叠影响采样结果。

5. 采样器的摆放方式:采样器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也可以放在特制的支架上。

放置位置要平稳,避免受到外界扰动。

6. 采样时间的确定:采样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被测区域的特点以及需要评估的参数。

一般来说,连续采样24小时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沉降菌数据,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时间段的采样。

7. 采样器的调试和运行:在进行沉降菌检测之前,需要进行采样器的调试和运行试验,确认采样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可以通过设置空白样品控制来验证采样器的准确性和采样效果。

8. 采样器的维护和保养:在采样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和更换采样器中的培养基,以保持培养基的功效。

在使用完毕后,采样器应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以避免次次采样污染。

9. 采样数据的分析和解读:采样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根据菌落计数和种类鉴定来评估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相关分析和统计。

总之,沉降菌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包括布点位置、高度的选择,布点数量和间距的确定,采样器的摆放方式,采样时间的确定,采样器的调试和运行,采样器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沉降菌检测

沉降菌检测

微生物检测一、沉降菌:用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二、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一般多采用90mm直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俗称沉降碟),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三、采集的沉降菌为静态检测。

四、所需物料:(1)90mm培养皿:72个;(2)棉拭子:10个;五、沉降菌检测步骤:1、检测布点:生物安全柜(6个);水平层流台(6个);调配间(8个);一更(3个);二更(3个);清洗间(3个);2、通常的检测应在风机开启至少30min以上,紫外线照射30min,关闭紫外灯后开始采样。

3、将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逐个放置,从内向外放置,摆放距离地面不低于60cm,培养皿暴露时间不得少于30min,不得大于4h。

操作台调配间一更/二更/清洗4、全部采样结束后,将二批杨敏倒置放置,随后送至检验科进行培养(2小时内送检);每批均应有培养基对照实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做对照实验,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

5、注意事项:(1)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免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减少走动;(2)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3)采样时摆放顺序为从里向外,净化台-调配间-二更-清洗间-一更。

回收培养皿时顺序相反。

(4)从检验科取来的培养皿不用时应在冷藏柜(2-8℃)保存。

(5)净化台沉降菌检测可轮流做,不必每个净化台都做检测;(6)二更和调配间均为万级,可轮流做检测;一更和清洗间为十万级,也可轮流做检测。

6、结果测定:(1)每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的界限;(2)在静态测试时,若某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应重新采样两次,两次结果均为合格才能判为符合;(3)洁净室沉降技术要求:洁净室沉降菌技术要求六、物体表面检测项目:1、物体表面检测:对静配中心洁净区内的各物体表面(操作台面、门把手、传递窗、大小推车、洁净服等)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保证所调配的输液质量。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规范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注意事项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

2、监测频次⑴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一、目 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 三、责 任 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 容:1.洁净区沉降菌采样依据: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采样流程→3.采样准备 3.1培养皿准备选择Φ90mm ×15mm 规格的培养皿,培养皿盖和底盘均较平整,无损坏。

准备培养皿数量根据采样区域进行计算。

3.2培养基准备选择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或沙氏培养基(SDA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采样前要求4.1沉降菌采样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4.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4.3采样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采样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采样状态;4.4 静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0.5小时;动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 4.5静态采样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采样:5.1洁净区域(设备)级别及代码5.2培养皿标记:洁净区代码+“-”+培养皿编号,例如,超净台1第5个培养皿标记为:A1-5。

5.3最少采样点数目 5.4采样点布局洁净区(室、设备)采样点布局备注分装间1 2 3 47 85 69 10按左图采样点布置放置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分装准备间12 3 4 56 7 8 9 10分装准备间采样时,因内部含有周转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混合罐装间12 5 634 7 89 10混合灌装间采样时,因室内有混合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其他洁净区(室)1 32 5 6 4 7 98 10采样时根据具体洁净室代码标记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5.5铺设培养皿5.5.1培养皿铺设时按照从洁净度级别较高的区域向洁净度级别较低的区域依次铺设,先铺设A 级区培养皿,再铺设B 级区培养皿,最后铺设C 级区培养皿。

洁净病房、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沉降法的布点方法

洁净病房、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沉降法的布点方法

洁净病房、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沉降法的布点方法
(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一)静态监测 ●测点位置: 洁净手术室:
洁净度局部6(1000) 级周围7(万)级设置11个点; 洁净度局部7(10000) 级周围8(10万)级设置7个点; 洁净度局部8(10万) 级周围8.5(30万)级设置5个点。

层流洁净室空气采样布点图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手术区布放5点,周
边区布放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局部万级、周围10万级:手术区布放3点 (对角布点),周边区布放4点(每边内1点)
十万级:布放5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注: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 的任意高度上。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规程1.目的:依据GB/T16294-2010、GMP(2010年修订)附录,建立洁净区(室)中沉降菌的监测规程。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3.责任人:QA人员、QC微生物检验员。

4.程序:4.1 测试方法4.1.1 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1.2 仪器和设备:4.1.2.1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1.2.2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4.1.2.3 高温烘箱: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必须定期对烘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4.1.2.4 培养皿:一般采用 ф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2h。

4.1.2.3 培养基:普通营养(原标准上为“肉汤”)琼脂培养基。

121℃高压灭菌15min。

4.1.2.3.1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 15ml。

4.1.2.3.2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1.3 测试步骤:4.1.3.1 采样方法:动态监测: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4h,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静态监测: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30min,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4.1.3.2 培养:4.1.3.2.1 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1.3.2.2 在 30 ~35℃培养,时间为48h。

4.1.3.2.3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2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1.3.3 菌落计数:4.1.3.3.1 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洁净区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
目的:建立洁净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生产车间洁净区、生测室
1.仪器与试剂:ф90×150玻璃培养皿、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
2.操作方法:
2.1将培养皿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最小的地方,其最少采样点数目见下表:
洁净级别100000级
面积(㎡)‹10 10 20 40 100
采样点数 2 2 2 2 3
2.2在每一采样点处,不论面积大小应至少放2个培养皿。

3.采样方法及培养:将培养皿按要求位置放置后,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盖上,然后在30-35℃的条件(可用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结果计算:
M =ΣM
i n
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洁净粒度级别沉降菌落数(CFU/皿) 100000级平均≤10
300000级平均≤15。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⒈目的:建立沉降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员工的检测操作。

⒉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检测工作⒊责任:生产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QC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⒋检测依据: 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6部分,药品生物测定法。

⒌内容:5.1 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5.2 培养基及平皿制备:5.2.1 培养皿:一般采用¢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5.2.2 培养基一般采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它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5.2.3 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于180℃干热灭菌2小时。

5.2.4 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5.2.5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面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面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5.2.6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面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3 采样点:5.3.1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最少采样点数目5.3.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5.3.3 测试标准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静态标准(a)如下: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动态标准(a)如下:5.4 测试规则5.4.1 测试状态5.4.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5.4.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5.4.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二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医院感染管理科doris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点GB 50333—2013Ø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主要内容术语调整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体上增加了“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一章;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验收检查项目两个规范性附录;并将原规范第8章医用气体、给水排水、配电拆术语略作调整GB50333-2013GB50333-2002•洁净度5级•洁净度100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0粒/m3(0.35粒/L )到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 );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及参考手术GB50333-2013洁净用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GB50333-2002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Ⅰ特别洁净手术室0.2个/30min·φ90皿(5个/m)0.4个/30min·φ90皿(10个/m)100级1000级Ⅱ标准洁净手术室0.75个/30min·φ90皿(25个/m)1.5个/30min·φ90皿(50个/m)1000级10000级Ⅲ一般洁净手术室2个/30min·φ90皿(75个/m )4个/30min·φ90皿(150个/m)10000级100000级Ⅳ准洁净手术室5个/30min·φ90皿(175个/m)300000级各等级手术室适用手术GB50333-2002手术洁净辅助用房的分级标准GB50333-2013洁净用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洁净辅助用房的分级标准GB50333-2002表面最大染菌空气洁净度级洁净手术部内设置的辅助用房用房名称洁净用房等级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用房Ⅰ~Ⅱ洁净手术部用房的技术指标Ø1.相互连通的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洁净用房之间,洁净度高的用房应对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洁净手术部规模Ø洁净手术部设置洁净手术室间数应根据医院类型、床位数和年手术例量核定Ø手术室间数按外科系统床位数确定时,按1:20~25的比例计算,即每20~25床设1间手术室。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医药工业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被用于收集洁净室(区)内的空气微生物和评估空气微生物活动水平。

沉降菌指的是通过重力和空气流动, 可以从空气中悬浮物中归集在底部,其中包括灰尘以及其他悬浮物。

沉降菌微生物检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的生物洁净室(区)的清洁度评估和风险评估中,其中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和测试等诸多阶段,对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活动水平进行检测。

沉降菌测试的步骤包括:1、现场采样:设置采样点,确定采样时间和时间跨度,并在整个洁净室(区)空间内建立分布均匀的采样点,在此期间进行空气样本采集,以此来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悬浮物。

2、室内空气样品保存及处理:在空气样品采集完毕后,应采用乙醚、尼龙膜或其它能够有效保存样��微生物活性的特殊材料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样品放置在4℃-8℃的低温下保存,减少空气样品中的细菌的活动,以防止空气样品的污染,同时能够有效地延长样品的保存周期。

3、室内空气样品富集:将保存室内空气样品,采用自然富集法进行富集,以便按照正规的检测流程操作,以便获取更加准确的测试结果。

4、室内空气样品检测:采用可用于室内空气悬浮物检测的干式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例如TBDT荧光PCR,快速真菌检测,快速测菌等),在空气中检测洁净室(区)悬浮微生物的活动水平。

以上就是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室内空气样品保存和处理和测试等步骤,步骤之间紧密耦合,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此测试方法可同时检测洁净室(区)内悬浮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分析洁净室(区)不同位置悬浮菌数量的分布,以便进一步评估洁净室(区)的清洁度情况。

同时,由于洁净室(区)的清洁度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审核计划的定期监督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前期审核数据对现有控制系统进行去除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实验室和洁净室(区)空气微生物活性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稳定。

沉降菌测试如何布点

沉降菌测试如何布点

沉降菌测试如何布点首先,测试区域的大小是布点的首要考虑因素。

通常情况下,测试区域的大小应该与整个区域的大小成比例。

例如,如果要测试一个办公室区域,可以选择在办公桌上、墙角、窗帘上等位置布点,以覆盖整个区域。

其次,测试区域的位置也是布点的重要因素。

测试位置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代表该区域的微生物负荷情况。

可以选择典型的、高风险的位置进行测试,如厕所、食堂、医院等区域,以获取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在进行布点前,需要确定合适的采样设备。

目前常用的采样设备有空气采样器、接触法采样器等。

根据测试需求和采样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布点。

不同采样设备的使用和布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另外,布点时需要考虑采样设备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测试区域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测试时间的长短,确定采样设备的数量。

如果测试区域较大,可以选择多个采样设备进行布点,以获取更全面的测试结果。

在布点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采样时间的选择。

采样时间的选择应该根据测试需求和测试设备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采样时间应至少达到15分钟以上,以确保足够的空气样本被采集到。

最后,在进行布点前,需要对测试区域进行清洁和准备工作。

清洁工作包括清理垃圾、整理物品、消毒空气需要测试的区域等。

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采样设备、调整设备参数、确认测量方法和标准等。

总之,沉降菌测试布点需要考虑测试区域的大小、位置、采样设备的选择和数量、采样时间等一系列因素。

合理的布点能够帮助我们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为环境卫生评估和微生物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2013)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2013)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标准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注意事项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防止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给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外表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给中心等。

2、监测频次⑴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手术室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采样布点法
手术室的级别分为:Ⅰ级手术室,Ⅱ级手术室,Ⅲ级手术室,Ⅳ级手术室。

Ⅰ-Ⅲ级手术室有手术区和周边区之分,手术区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余下区域均为周边区。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各级手术室不同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有5级、6级、7级、8万级及8.5级之分。

GB50333-2013中(13.3.18.4)要求采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要和被测区域含尘浓度测点数(13.3.11-2)相同,同时应满足表13.3.18-2 规定的最少培养皿(不含对照皿)数的要求。

也就是说按这两种方法中布点数多的布点。

表13.3.18-2 沉降菌最小培养皿数
表13.3.11-2 测点位置表
上表明确指出5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1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
(13.3.11.2)Ⅰ级手术室手术区5个,所以在测沉降菌的时候,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1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明确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Ⅰ级手术室周边区8个,所以Ⅰ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8个,即Ⅰ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21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6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4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Ⅱ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应为4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Ⅱ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Ⅱ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Ⅱ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10个点(不包括对照)。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7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3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手术区3个,所以Ⅲ级手术室手术区布点数为3个。

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指出8级洁净度区域最少培养皿是2个;而含尘浓度的检测布点方法是Ⅲ级手术室周边区6个,所以Ⅲ级手术室周边区布点数应为6个。

即Ⅲ级手术室沉降菌采样共需布9个点(不包括对照)。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及沉降法测定细菌浓度布点
)
2、检测细菌浓度,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

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做对比试验,即每次采样时留一个培养皿直接送培养并采取单盲法(即送检的人知道是对照而微生物实验室的人不知道)。

第2次是在检测时,每室或每区1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即立即封盖。

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

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尽快置于37℃条件下培养24h,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

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4、当某个皿菌落数太大受到质疑时,应重测,如结果仍很大以两次均值为准;如果结果很小可再重测或分析判定。

布皿和收皿的检测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

13个点
布点示意:
2014-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