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移液管标准校正规范

移液管标准校正规范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移液管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移液管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移液管的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检部移液管0.1mL、0.2mL、1ml、2ml、3ml、5ml、10ml、15ml、20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和分度吸管的校正。

3.职责质检部的化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4 内容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吸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4.1 外观:4.1.1 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1.2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等待时间 t xx S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准确度等级 A、B4.2.总则4.2.1移液管在规定的时间按本规程进行校正,不合格不得使用。

4.2.2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蒸馏水放置于天平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

4.2.3将校正用的蒸馏水、锥形瓶、移液管在天平室内的滴定台上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1℃。

4.2.4待校正的移液管应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4.2.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时,记录水的温度。

4.2.6称量水质量所用天平精确到0.0001g4.2.7温度计精度0.1℃。

4.3 校正方法:4.3.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1中之规定。

4.3 .2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移液管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吸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部文件编号:SOP--版本/修订:A/0 页码:1/3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分发部门:质量部目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分析的准确性职责: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范围: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检定。

规程:1 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分度移液管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算出单标线移液管的容积。

2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2.1 单标线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2.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2.3 单标线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2.3.1 厂名和商标2.3.2 标准温度(20℃)2.3.3 等待时间t xx S2.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2.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 ml2.3.6 准确度等级A、B2.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3 检定条件: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1-m3.6 纯化水。

3.7 单标线移液管。

1-m4 检定方法:4.1 水的流出时间: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中的规定。

4.2 纯化水质量的标定:用洗净的单标线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单标线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单标线移液管校验规程

单标线移液管校验规程

单标线移液管校验规程1.0目的制订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产品分析的准确性。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1ml、2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单标线吸管的内部校验。

3.0检定条件及检定用仪器设备3.1 万分之一天平。

3.2 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3 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

3.4 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3.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3.6 纯化水。

3.7 单标线移液管。

4.0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4.1 单标线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3 单标线移液管应具有下列标记:4.3.1 厂名和商标4.3.2 标准温度(20℃)4.3.3 等待时间 t xx S4.3.4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4.3.5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4.3.6 准确度等级 A、B4.4 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分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单标线移液管质量检验表标称总容量(ml) 1 2 3 5 10 15 20 25 50 100容量允差(ml)A ±0.007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0.05 ±0.08B ±0.015 ±0.020 ±0.030 ±0.040 ±0.050 ±0.060 ±0.10 ±0.16水的流出时间(S)A 7~12 15~25 20~30 20~35 25~35 35~45B 5~12 10~25 15~30 20~35 25~40 30~45分度线宽度(mm)≤0.45.0检定程序5.1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制定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中所需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三、责任者: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很重要。

使用方法不正确,即使很准确的容量仪器,也会得到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2在容量分析中,用来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有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和容量瓶,仪器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

以上者可用25ml滴定管,在10ml以下宜用10ml或10ml以下滴定管。

根据消耗量多少来择一支适当大小滴定管,以减少滴定时体积测量的误差。

4滴定管的种类: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自动滴定装置。

5使用前的准备: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2滴定液最好从贮液瓶中直接倒入滴定管,尽量避免用另一器皿传递,以免滴定液浓度改变或受污染。

5.3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该超过标准刻度零以上,滴定管尖端的气泡必须排除。

再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挂水珠),先用少量在容量分析滴定时,若消耗滴定液在25ml以上可选用50ml滴定管,10ml 滴定管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它是具有准确刻度的细调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处,即可进行滴定。

在滴定管上扣一个10ml成5ml小烧杯。

以减少溶液挥发、污染。

6注意事项:6.1滴定管在装满溶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

滴定时,避免手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

6.2每次滴定最好从刻度零开始,以使每次测定结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误差。

6.3滴定时液体的滴入速度,每秒钟放3~4滴为宜,滴定将到终点时,滴定要更慢些。

6.4最妥善的使用方法必须与校正滴定管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

7容量瓶(量瓶)的使用法:7.1容量瓶主要用来把一定量的溶液(或固体溶解)稀释到一定体积,常见的容量瓶容积在10、25、50、100、200、250、500、1000ml。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订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度吸量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5.1.1 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得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涤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1.2 酸式滴定管活塞与塞套应密合不漏水,并且转动要灵活,因此要在活塞上涂一层凡士林。

涂油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有旧油垢堵塞,可用细金属丝轻轻剔去,如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热水中,使熔化,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

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

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5.1.3试漏5.1.3.1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活塞转动180℃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5.1.3.2 碱式滴定管,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有无水滴滴下。

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

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有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5.1.3.3 准备好滴定管即可装滴定液。

装之前应将瓶中滴定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

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滴定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滴定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移液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移液器操作规程

移液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移液器操作规程

移液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移液器操作规程移液器又称移液枪,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

使用方法1、容量设定对可调式移液器,通常在10%~100%量程范围内操作,zui佳移液容量是35%~100%量程范围,此时受操作技巧的影响更小,能更好保障移液的精准性和精度。

例如,要移取600uL的液体,选择100~1000uL的可调式移液器,而非500~5000uL的。

2、安装吸头安装方法:将移液器下端垂直插入吸头,左右转动,上紧即可。

注意用力不可过猛,否则会导致内部零部件松散,甚至会导致调整刻度的旋钮卡死或造成移液器套柄弯曲。

3、润洗吸头移取有机溶剂或高挥发性液体时,挥发性气体会在套筒室内形成负压,导致漏液。

润洗吸头4~6次,使套筒室内的气体达到饱和,负压自动消失,可有效防止漏液。

但当样品温度很高或者很低时,不要润洗吸头。

4、吸液吸液有两种方式:正向吸液、反向吸液。

正向吸液是指正常的吸液方式,操作时将按钮按到*档吸液,释放按钮。

放液时先按下*档,打出大部分液体,再按下第二档,将余液排出。

反向吸液是指吸液时将按钮直接按到第二档再释放,这样会多吸入一些液体,打出液体时只要按到*档即可。

多吸入的液体可以补偿吸头内部的表面吸附,反向吸液一般与预润洗吸液方式结合使用,适用于粘稠液体、易挥发液体和小体积移液。

5、排液有3种排液方式:沿内壁排液、在液面上方排液、在液面下方排液,以下为通常的“沿内壁排液”的操作步骤:(1)将吸头口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10~40倾斜,平稳地将按钮压到一档,略停后,压到二档排出剩余液体;排放致密或粘稠液体时,停留时间稍长些。

(2)压住按钮,同时提起移液器,使吸头贴容器壁拿出。

(3)松开按钮。

6、卸去吸头稍用力下按吸头推出器,即可卸掉吸头。

如吸头安装过紧,可用手卸除。

将吸头丢弃到合适的废物收集器中。

注意事项1、设定移液体积:从大量程调整至小量程为正常调整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从小量程调整至大量程时,应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移液器的度。

移液枪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枪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枪标准操作规程移液枪是每个检验人员都会使用到的常用工具,对于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一些细节操作,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

现在分几个方面详细叙述。

一、移液枪量程的调节在调节量程时,用拇指和食指旋转取液器上部的旋钮,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按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则可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在该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

二、枪头的装配在将枪头套上移液枪时,很多人会使劲地在枪头盒子上敲几下,这时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导致移液枪的内部配件(如弹簧)因敲击产生的瞬时撞击力而变得松散,甚至会导致刻度调节旋钮卡住。

正确的方法是将移液枪(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

三、移液的方法移液之前,要保证移液枪、枪头和液体处于相同温度。

吸取液体时,四指并拢握住移液枪上部,用拇指按住柱塞杆顶端的按钮,移液枪保持竖直状态,将枪头插入液面下2—3毫米,缓慢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将吸头沿器壁滑出容器,排液时吸头接触倾斜的器壁。

在吸液之前,可以先吸放几次液体以润湿吸液嘴(尤其是要吸取粘稠或密度与水不同的液体时)。

最后按下除吸头推杆,将吸头推入废物缸。

四、两种移液方法1、一是前进移液法。

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

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

最后松开按钮。

2、二是反向移液法。

此法一般用于转移高粘液体、生物活性液体、易起泡液体或极微量的液体,其原理就是先吸入多于设置量程的液体,转移液体的时候不用吹出残余的液体。

先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慢慢松开按钮至原点。

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设置好量程的液体,继续保持按住按钮位于第一停点(千万别再往下按),取下有残留液体的枪头,弃之。

DB13_T2105-2014实验室化学分析移液操作规程

DB13_T2105-2014实验室化学分析移液操作规程

ICS71.040.40G 04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105—2014实验室化学分析移液操作规程 Operating Regulation for Chemical Analysis by Pipetting of Laboratory2014-12-24发布2015-01-15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行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康红旗、白莉虹、段平、王文秀。

实验室化学分析移液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化学分析移液操作的术语和定义、移液量器、检定与核查、移液量器的准备、移液操作、移液量器使用后的清洗和放置。

本标准适用于容量分析中用单标线吸量管、分度吸量管和移液器的定量移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2807 实验室玻璃仪器 分度吸量管GB 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 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JJG 196-2006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G 646-2006 移液器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移液 Pipetting化学分析过程中使用移液量器定量分取溶液的过程。

3.2量器 Measuring Container用于量取或测量溶液体积的器具。

4 移液量器所用移液量器为单标线吸量管、分度吸量管和移液器,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a)单标线吸量管应符合GB 12808的规定;b)分度吸量管应符合GB 12807的规定;c)移液器应符合JJG 646-2006中4、5、6的规定。

5 检定与核查DB13/T 2105—20145.1 单标线吸量管、分度吸量管和移液器在使用前应按JJG 196-2006规定进行检定。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

容量瓶、吸管、移液管和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校准一、目的:建立玻璃量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定量容器(量瓶、滴定管、吸量管)的校正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四、正文:1. 总则:1.1. 所有玻璃量器到厂验收时均需按本规程校正,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一年。

1.2. 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将水温控制在20—24℃之间固定不变。

1.3. 校正用纯化水须在实验室内放置半小时左右。

1.4. 待校正仪器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1.5.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6. 每个仪器(每段)校正值的误差,应小于0.02g。

1.7.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

2. 概述:2.1. 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1.2.项下纯化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2. 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1.2.项下纯化水到标示容量处,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2.3. 滴定管的校正:先以1.2.项下纯化水填充至刻度(注意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再将滴定管内的水分段放入一预先称重的干燥锥形瓶中,分别记录重量,再换算成体积,并和滴定管标示体积做对比。

3.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约30分钟,记下水温。

称取空瓶重,再加水至刻度,如瓶颈上有水用滤纸条吸干,塞直瓶塞,再称总重量。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从附表中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4.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4.1. 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量重量。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题 目
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建立起一套移液管校正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移液管的校正。
3.职责
质量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总则:
4.1.1 校正用的蒸馏水至少在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38
0.9924
12
0.9982
21
0.9970
30
0.9949
39
0.9921
13
0.9982
22
0.9968
31
0.9946
40
0.9917
表3 标准温度20℃时移液管的允差表(ml)
规格
1ml
2ml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40ml
50ml
100ml
允差
一等
±0.008
±0.010
表1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5
0.9985
14
0.9981
23
0.9966
32
0.9943
6
0.9985
15
0.9979
24
0.9964
33
0.9940
7
25
0.9962
34
0.9937
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流程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流程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流程容量瓶的使用流程容量瓶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储存液体的常见实验工具。

下面介绍容量瓶的使用流程:1.选择合适的容量瓶:根据实验需要和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在实验室中选择适当容量的容量瓶。

2.准备容量瓶:在使用容量瓶之前,应先检查容量瓶的清洁状况,并确保无明显的破损或污渍。

若有必要,用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宜的溶液清洗容量瓶。

3.校准容量瓶:使用前应校准容量瓶,以确保容量瓶的准确度。

校准方法通常是将已知体积的溶液通过容量瓶取样,然后称量溶液的质量,计算容量瓶的容量校正系数。

校准结果会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4.使用容量瓶:使用容量瓶时,首先将待测液体搅拌均匀,并用试剂瓶或移液管将液体倒入容量瓶。

在加液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溅出或溢出。

5.加液到刻度线:当液体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时,需要缓慢加液,并用滴管逐滴加液,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需要特别小心,以免超过刻度线。

6.读取刻度:等液面稳定后,用眼平行于刻度线,读取液面的刻度值。

刻度值通常是毫升单位,并记录到实验记录中。

7.清洗容量瓶:在使用完容量瓶后,应立即清洗容量瓶,以防止溶液残留和污染。

可以使用清水或其他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确保容量瓶干净无污渍。

移液管的使用流程移液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精确的液体转移操作。

下面介绍移液管的使用流程:1.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根据实验需要和所转移液体的体积,选择适当容量的移液管。

一般常用的有1 mL、5 mL、10 mL等。

2.装载移液管:使用前,检查移液管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移液管处于无菌状态。

使用移液器,将移液管的吸头部分置入溶液中,通过推动移液器的活塞,吸取所需体积的液体。

3.排空移液管:移液管吸取液体后,需要将其排空,以保证精确的液体转移。

可以通过轻轻垂直震动或用吸奶器抽空移液管。

4.移液操作:将已吸取的液体移液管的吸头接触目标容器,然后轻轻推动移液管的活塞,将液体缓慢排出,直到目标容器中所需的体积。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移液管校正操作规程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建立移液管校正程序,规范移液管校正过程。

适用于公司工作用移液管的校正。

2 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 内容
3.1 移液管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移液管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移液管的准确容积。

3.2 不同温度时,1ml 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

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 )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温度 真空中重 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 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 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 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 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 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 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

移液管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移液管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一、移液管的用途
移液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工具,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液体的取放:可以使用移液管将样品溶液、试剂和其他液体取出或倒回容器中;
2.液体的转移:移液管可以将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
3.液体的混合:通过移液管将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进行实验。

二、移液管的分类
移液管可以根据容积分为大型移液器和微型移液器,也可以根据使用方法分为手动移液器和电动移液器。

手动移液器主要是通过手的力量进行移液操作,而电动移液器可以通过电动机控制移液过程。

三、使用移液管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正确的移液管:在选择移液管时,应根据操作的容量、精度和使用频率等因素进行选择。

2.校准移液管:使用移液管前,应该对其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准确度。

3.操作时要稳手轻放: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稳定,轻柔慢放,以保证液体转移的准确性。

4.及时清洗:使用完毕后,应将移液管清洗干净,以避免污染下一次实验。

5.避免交叉污染:不同的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移液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移液管是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确使用移液管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度。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遵循相关实验室规定和操作规程。

移液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移液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
1 用途: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

2 移液管的准备
2.1 移取溶液前,先吹尽管尖残留的水,再用滤纸将管尖外壁的水擦去。

2.2 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3次,以确保所移取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3 移取操作
3.1 移取待吸溶液时,将移液管管尖插入液面下1~2cm。

当管内液面借助吸耳球的吸力而慢慢上升时,管尖应随着容器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

3.2 当管内液面升高到刻度以上时,移去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将管上提,离开液面,用滤纸拭干管下端外部。

3.3 将管尖靠盛废液瓶的内壁,保持管身垂直。

稍松右手食指,用右手拇指及中指轻轻捻动管身,使液面稳定而缓缓的下降,直到弯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上边缘相切,视线
与刻度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立即停止捻动并用食指按紧管口,保持容器内壁与移液管口端接触,以除去吸附于移液管口端的液滴。

3.4 取出移液管,立即插入盛接溶液的器皿中,仍使管尖接触器皿内壁,使容器倾斜而管直立,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由的顺容器壁流下。

3.5 移液管放液应使溶液弯液面到达流液口处静止。

为保证液体完全流出,将移液管从接受容器移走之前,无规定一定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应遵守近似3s的等待时间。

在规定
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移液管从容器中移开前应遵守等待时间的规定。

4注意事项
4.1 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及沾污溶液。

4.2 移液时在整个排放和等待过程中,流液口尖端和容器内壁接触保持不动。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管是常用的实验工具,用于精确地移取液体。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移液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大小的移液管。

一般来说,大容量的移液管适合移取较大体积的液体,而小容量的移液管适合移取较小体积的液体。

2. 清洁移液管:在使用移液管之前,首先要确保移液管是干净的。

可以用洗涤剂清洗并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95%酒精消毒,最后用纯水漂洗。

3. 做好手部卫生: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之前,应该先洗手,或戴上干净的手套。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等污染源对实验的干扰。

4. 检查移液管的密封性:在吸取或排放液体之前,应检查移液管的吸头和胶球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其密封性。

如果发现有漏气或液体泄漏的情况,应更换移液管。

5. 控制吸取和排放速度:在吸取液体时,要控制吸球的力度,以避免吸取过快或过慢。

吸球的力度应适中,以确保吸取的液体量准确。

在排放液体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控制,以避免液滴的残留或液体无法完全排放。

6. 避免交叉污染: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移液管前都应用纯水冲洗吸头,或使用新的吸头。

特别是在移取不同液体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残留在吸头上。

如果需要移取相同液体多次,
可以使用多个移液管进行操作。

7. 提供稳定的工作台:实验过程中,移液管需要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工作台上,以防止液体的损失或误操作。

8. 即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使用移液管进行实验时,应尽量将实验数据即时记录下来,避免因记忆差错导致结果不准确。

总之,使用移液管需要谨慎细致,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液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
1? 用途: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

2? 移液管的准备
? 移取溶液前,先吹尽管尖残留的水,再用滤纸将管尖外壁的水擦去。

? 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3次,以确保所移取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3? 移取操作
? 移取待吸溶液时,将移液管管尖插入液面下1~2cm。

当管内液面借助吸耳球的吸力而慢慢上升时,管尖应随着容器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

? 当管内液面升高到刻度以上时,移去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将管上提,离开液面,用滤纸拭干管下端外部。

? 将管尖靠盛废液瓶的内壁,保持管身垂直。

稍松右手食指,用右手拇指及中指轻轻捻动管身,使液面稳定而缓缓的下降,直到弯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上边缘相切,视线
与刻度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立即停止捻动并用食指按紧管口,保持容器内壁与移液管口端接触,以除去吸附于移液管口端的液滴。

? 取出移液管,立即插入盛接溶液的器皿中,仍使管尖接触器皿内壁,使容器倾斜而管直立,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由的顺容器壁流下。

? 移液管放液应使溶液弯液面到达流液口处静止。

为保证液体完全流出,将移液管从接受容器移走之前,无规定一定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应遵守近似3s的等待时间。

在规定
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移液管从容器中移开前应遵守等待时间的规定。

4注意事项
? 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及沾污溶液。

? 移液时在整个排放和等待过程中,流液口尖端和容器内壁接触保持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