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内环境稳态5教案.doc
1.每种成分的参 考值(正常值)都有 一个变化范围,这说 明什么?
时补充。 机体对稳态 进行调节的 能力是有限 的,当外界环 境变化过于 剧烈,或人体 自身的调节 功能出现障 碍,内环境稳 态就会遭到 破坏。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遭破
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呢?
请同学列举几个 稳态失调的病例,说 明症状和危害。在同 学充分列举的基础 上,教师给予适度的 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 态失调后,会对机体 造成危害?引导学生 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 质和条件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内环境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满足代谢的需要。
学生体
内环境的成分和
验体温
作用是什么?
的相对
上次课结束前布
稳定情
置作业:按照课本上
况。
的要求完成 “体温的 学生汇报调 学生形
日变化规律 ”的调查。 查结果,回答 成获取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请同学汇报体温 调查的结果,并根据 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 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 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 特点?
根据以上内容, 学生总结稳
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 态概念。
念。
教师强调:( 1)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
动态变化;( 2)这种 由学生边展
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 示、边讲解。
范围内。简要介绍稳
学生利
态概念的提出和发
用课件
展,并说明稳态概念
讲解,锻
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
炼表达
大基本概念。
能力,创
【免费下载】人教版必修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穿膜层数
进出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 组织细胞(1)=7 层
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 肾小管壁细胞(2)=7 层
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 层;若被利 用+进线粒体(2)=11 层;CO2 运输主要不经红 细胞,所以相应减少 2 层膜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用示意图表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②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内环境的作用(1)完善下图所示内容(2)总结内环境的功能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归纳整合]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2.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3.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思维探究]下面是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 、B 、C 为细胞或结构,a 、b 、c 、d 为液体。
(1)B 、C 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a、b、c、d分别为什么液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
2.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体液的哪一部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
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
[教材深挖]1.教材必修3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1)体液与内环境(2)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3)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深挖教材(1)血液、血浆、血清的关系? 提示(2)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区别? 提示 ①细胞液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体。
②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③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等。
2.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01水、□02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03蛋白质。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01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02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03Na +和Cl -。
(2)酸碱度(pH)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为□047.35~7.45。
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05HCO -3、HPO 2-4等离子有关。
(3)人体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0637_℃左右。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内环境功能: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0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0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1.(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
2.(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的浓度为质量分数是0.9%的NaCl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的原因是该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
知识点1 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基础回顾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根据提示表示出内环境。
3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4)填写内环境三大理化性质的概念图方法规律1.比较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体液≠内环境①体液指生物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②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内环境=细胞外液)(2)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3)血红蛋白≠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总结归纳内环境的三类成分(1)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
(2)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
(3)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3.归纳不属于内环境的两类成分(1)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H2O2酶以及与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2)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中存在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知识点2 内环境的稳态基础回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点突破素养达成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国考5年4考)(全国卷:2017全国卷Ⅲ;2015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Ⅰ、Ⅱ;地方卷:2018海南、浙江卷;2015海南、江苏卷;2014福建、山东、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分析推断:(1)判断B为组织液,依据为组织液与血浆间的物质交换为双向的,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双向的,则A为细胞内液,C为血浆。
(2)判断D为淋巴,依据为组织液中的物质单向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随淋巴循环单向进入血浆。
(3)若图中a为A与B之间间隔的屏障,则a为细胞膜。
(4)若D液体需经d过程汇入C液体,则d为淋巴循环。
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来源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回渗③淋巴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透出毛细血管的血浆②细胞内液外渗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部分组织液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所含化学成分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考问4细胞名称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考问5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①无机盐 ②淋巴因子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神经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 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原⑳纤维素2122考问6 将下列生理过程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特别提醒(1)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①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②胞内酶:如呼吸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③消化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x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填写体液组成示意图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据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图)填空(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 b.组织液,c.细胞内液, d.淋巴。
(2)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填序号)4.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2015·海南卷,T2-D)(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2015·海南卷T16-C)(√)(3)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T16-B)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卷T20-B)(5)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6)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易误提醒]关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doc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
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
章引言则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因为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胞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学案3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Ⅱ复习要求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意义基础自查1、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动态平衡9、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课堂深化探究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利用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图中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器官有哪些?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内环境三种“环境”的辨析特别提醒:1.一些物质进出细胞的基本途径: ①营养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血浆――→循环系统运输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②氧气――→呼吸道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血浆――→循环系统运输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线粒体内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3.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11层生物膜,依次是肺泡上皮(2层)、毛细血管壁(2层)、红细胞(进出2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二.内环境理化性质与稳态 (一)内环境组分: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2.列举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列举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展示]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Ⅱ) 3.水盐调节(Ⅱ) 4.血糖调节(Ⅱ)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3。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 处CO 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 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不同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①细胞呼吸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上述生理过程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有________。
提示:②⑤⑥⑦4.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5.内环境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提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于组织液。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血泡”,其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有血细胞。
(√)(5)神经递质、血红蛋白、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学案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1内环境及其稳态知/识/梳/理►—————————————1.体液及其相互转化关系(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
②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2.(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内环境成分:②③④⑤⑦⑧(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 有限的 。
原因⎩⎪⎨⎪⎧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
2.三种细胞外液组成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人体O2浓度最高的地方为肺泡,O2浓度最低的地方为线粒体基质。
■教材拓展——做一做1.(教材P3相关信息)长期不参加劳动,手和脚有时会在劳动时磨出“水泡”或“血泡”,你知道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而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还有血细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8.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夯实基础1.体液包括(约占)和(约占1/3),其中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
(P2)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P5)3.内环境的作用是。
(P5)4.渗透压、和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P5)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相当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和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P5)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左右。
(P5)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等物质有关。
(P5)★探究突破[思考交流1] 什么样的生物才有内环境?为什么要有内环境?[思考交流2]体液各组分的关系如何?上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其中a、b、c为相关结构,请推断:①~④依次为:①;②;③;④。
其中(填序号)共同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
图中a为,b为,c为。
[思考交流3]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图中乙、A、b的来源有哪些?[思考交流4]内环境的成分有哪些?①无机盐②淋巴因子③氨基酸④血浆蛋白⑤呼吸酶⑥维生素⑦葡萄糖⑧神经递质⑨激素⑩抗体⑪二氧化碳⑫血红蛋白⑬尿素⑭甘油⑮DNA聚合酶⑯脂肪酸⑰消化酶⑱麦芽糖⑲糖原⑳纤维素(21)受体(22)载体PS :内环境是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思考交流5]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物质含量的变化有何规律?一般的组织器官中O 2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 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 2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 静脉端的含量。
[思考交流6]怎样快速计算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的“穿膜层数”?[技巧]用“图解法”快速计算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的“穿膜层数”★易错排查1.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 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 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考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细胞外液。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①各种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②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④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血浆的正常pH:7.35~7.45,这与其含有HCO-3、HPO2-4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三维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三【教学难点】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细胞生活的环境1.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1.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1.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
(2)具体表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与体内HCO -3,HPO 2-4等离子有关,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实现。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一、内环境的组成、分布及转化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3.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2.判断下列①~⑩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胃蛋白酶⑧抗体⑨血浆蛋白⑩胰淀粉酶上述物质中①⑥因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不能视作内环境成分;而⑦⑩存在于消化道中,因其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②③④⑤⑧⑨属于内环境成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三、内环境的作用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和外界环境关系图回答: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四、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1.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NaCl 中Na +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 -不参与(×)(2016·海南卷,T19A)(2)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15·海南卷,T11C)(3)人体细胞内O 2/CO 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2015·山东卷,T4B)(×)(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2015·四川卷,T5B)(×)(5)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6)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7)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选A 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O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类健康的态度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重难深化类]一、体液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二、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
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018·浙江卷,T11D)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2018·浙江卷,T11C) (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2016·海南卷,T19A)(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2015·四川卷,T5B) (5)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T16B) (6)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013·海南卷,T20D)(7)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8)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2.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受体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1.总结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辨析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对点落实]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维生素、尿素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解析:选C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解析:选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在内环境中。
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易错提醒]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
(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典型图示][问题设计](1)解答图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解答图2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
①单方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丁为淋巴②双方向(箭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对点落实]3.(2019·盘锦月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选C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4.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选C依题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重难深化类]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5)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6)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pH会大幅上升(×)2.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填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名称):[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d]皮肤。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2)为什么食用了“劣质奶粉”的婴儿会变成“大头娃娃”呢?提示:婴儿食用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劣质奶粉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组织液的水量增多并且大量积聚在组织细胞间隙,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明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联系(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对点落实]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解析:选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相对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解析:选D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3.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解析:选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可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