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下册《摆的研究》-精品PPT课件
第一次 21
18
第二次 21
19
第三次 21
19
我们的结论: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 有关 。摆线越长,摆
两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是相同的。因为他们的摆长是相同
的。那么什么是摆长呢?
摆 线 长 度
摆锤 中心 到摆 线的 长度
摆长=摆线长度+摆锤中心到摆线的 长度
第六节 摆的研究
1、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 和(摆角大小)无关,与(摆绳的长 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 (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 动越快)。
各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假设,作 为自己的研究实验对象。
3.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假设。 我们小组计划研究摆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4.思考:
需要改变的条件: 不需要改变的条件:
我们的假设:摆锤的轻重影响摆的快慢
我们的猜测:摆锤越重,摆速越 快 ,摆锤越轻,摆速
越 慢。
不变的条件: 摆角大小和摆线长短
。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第一次 15 第二次 15 第三次 15
两倍重量 15 15 15
三倍重量 15 15 15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结论: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 无关 。
我们的假设:摆角的大小影响摆的快慢
我们的猜测:摆角越大,摆速越 快 ,摆角越小,
摆速越 慢 。
不变的条件: 摆锤大小和摆线长短 。
2、(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中心) 的距离。摆长=摆线长度+摆锤中心到 摆线的长度。所以摆绳的长度不等于 摆的长度。
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 关。
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 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 (快)。
写在最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
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
教学(jiāo xué)建议
与下一课的教学联系起来(qǐ lái)考虑。 不同液体对马铃薯的沉浮影响,要突出液体的不同浓度,指向液体的密度概念。 把调制的浓盐水、浓糖水收集起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服务。
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
第8课 探索(tàn suǒ)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
结论(jiélùn):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热水
冷水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
教学(jiāo xué)建议
建议教师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尽可能地让学生近距离去经历(jīnglì)这个观察过程,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教科书的提示框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解释现象的关键。 合理安排活动,不能让太多活动分割课堂的时间,保证活动的整体性,也不能把活动都抛给学生,使学生活动的效率得不到保证。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
教学(jiāo xué)建议
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热水中,我们能感觉(gǎnjué)到金属条的另一端变热。这里有多个传热阶段:水――金属条;金属条热的一端――金属条冷的一端;金属条――手,怎样能让我们“看”到热的传递呢?实验设计是一个挑战。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
第7课 传热(chuán rè)比赛
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
第6课 下沉的物体(wùtǐ)受到水的浮力吗
承接前一课的研究,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从思维的发展上看,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和完整。 从科学探究的发展上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科学概念的发展上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dàxiǎo)的关系,用浮力与重力大小(dàxiǎo)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优质教学课件PPT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优质教学课件PPT2019.2五下教材分析(三四单元)010203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二单元热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2.帮助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主题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让学生对时间段有直接感受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暑、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人的研究和探索设计思路本单元从感觉时间开始,通过探究计时工具的发展,了解时间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体验时间,建立起初步的时间概念。
并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单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关于太阳钟、滴漏、水钟、摆钟等计量时间工具的直接认识。
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和计量的能力。
2、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和制作活动过程:(1)经历一个“设计——制作——验证——反思——改进”计时器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制作太阳钟、水钟的活动过程。
(3)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摆”的活动过程(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控制变量的实验-结论)。
(4)经历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的活动过程。
3、学生在制作记时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从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并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第1课时间在流逝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1《时间在流逝》活动一:现在几点了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估计时间;估计活动后再对照手表,看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得是否正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迁徙行为
动物因季节变化、食物 短缺等原因而进行的长
距离移动。
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生理适应
动物通过生理机能的调整来适应 环境变化,如调节体温、改变代
谢速率等。
形态适应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如 喙的形状适应于觅食特定的食物。
行为适应
动物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如改变活动时间、选择更安全的 栖息地等。
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 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动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物质的性质 与变化、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等。
教材结构
采用单元式编排,每个单元围绕 一个主题展开,包括导入、探究 、实践、拓展等环节,注重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理 解科学概念和原理,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 实际问题。
PART 05
地球运动与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1 2 3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能够交替接 受阳光照射,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 使得不同半球在不同季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从而形成 时差现象。
如水在0℃以下会凝固成冰, 100℃以上会变成水蒸气。
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 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
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的 变化会影响物质的性质。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珍惜水资源》PPT优质课件全
水费单统计
聚探焦 索
3 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
1.水污染防治。2017年6月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 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 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冶农 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 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探索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怎 样节约用水?
1.用淋浴代替盆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研讨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 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
现代种植业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利用管道和有压喷头将 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 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水的利用率可达8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3.珍惜水资源
课前活动:了解家庭月用水量和每个月水费开支,记录数据。
月份 月 月 月
家庭月用水情况记录表 用水量(吨) 水费(元)
聚焦 回顾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是一个 水的星球,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 积被水覆盖,那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的水 资源足够所有的生命使用呢?
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和比例
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 14×2.5%=0.35 亿立方千米
聚焦
可用淡水资源(淡水湖和 河流的水资源)总量约为 多少?
0.35×0.3%=0.00105 亿立方千米
淡水湖与河流 0.30%
山区、南极与 北极地区的冰 与永久积雪
69.70%
地下水 30%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
微灌。一种微型喷灌形式, 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 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它 比一般喷灌更省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哪个传热快》PPT课件
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加热装置,以免烫伤。 材料冷却后要用纸巾擦干净器材,整理好。
三、研讨
1.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 材料传热更快?
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传热更快,塑料和木 头传热较慢。
三、研讨
2.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 的用途?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它们往往吸热快, 散热也快,可以用于制作需要快速吸热或快速散热的物体,如电饭煲内 胆、炒菜用的铁锅等需要有很强的吸热本领的物体或暖气片等需要 快速散热的物体,这些物体基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造的。
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不好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它们 往往吸热慢,散热也慢,如铲子、汤勺、铁锅等的把手以及隔热垫等大 多是用塑料、木头等制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探索
蜡开始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熔化了三 分之一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熔化了三 分之二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大部分 熔化了 蜡开始熔化
蜡开始熔化
蜡都熔化了
蜡熔化一 点点 蜡熔化一 点点
二、探索
小结
材料导热较慢。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良导体。
第四单元 热
哪个传热快
一、聚焦
说一说
哪些传热快 哪些传热慢
二、探索
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木勺
塑料勺
金属勺
二、探索
想一想
怎样倒水? 怎样放汤匙? 蜡涂在哪里? 注意些什么?
二、探索
实验步骤
1.在勺柄中段同一位置涂蜡(或感温油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做个保温杯》PPT课件
三、研讨
2.制作保温杯时,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减慢热 量的传递?实际效果如何?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
进一步的改进?
制作保温杯时,想要减慢热量的传递,可以从杯盖的密封性、杯 身内胆、外壳和填充物的传热性以及外壳反射热辐射的能力等方面 考虑。对制作完保温杯进行测试时,发现保温杯里的冰块变小很多, 冰块部分熔化了。
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要求杯 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过 3 厘米。
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比较各组自制保温 2 杯的保温效果。
3 观察比较各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分析自 制保温的优缺点。
二、探索
自制保温杯记录表
优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保温杯的内胆和外壳 都用的是热的不良导体。
(2) 保温填充物利用棉花 进行隔热。
我们的发现
杯壁很烫
78
杯壁不太烫
78
杯壁不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8
58
陶瓷杯中的
水凉得最快,
64
塑料杯次之, 不锈钢杯中
的水凉得最
68
快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探索
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有哪些方法?
二、探索
• 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水温
• 测量水温的时间 是
(3) 杯盖也填充了棉花用 来阻隔热量的散失
(1) 保温填充物应该再压实 一些。
(2) 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厚度 可以更大一些。
(3) 将杯盖改成木塞,这样密 封性更好
三、研讨
1.什么样的材料散热快?什么样的材料能减慢热 量的传递?
像金属等热的良导体散热快,像塑料、玻璃、木头等热的不良 导体可以减慢热量的传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课件 )(共16张PPT)
这些生物统称为 群落。 蟋蟀
瓢虫
蚯蚓
小鸟
微生物
环境中有哪些非生物因素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 条件?动植物的存在又对这些非生物因素有什么 影响?
请同学结合之前所学内容,说一说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并有什么作用?
阳光空气温度ຫໍສະໝຸດ 绿豆苗水分泥土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把这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请同学们完成老师发给你的表格。
展示学生答案
小组交流讨论
大家可以根据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讨论! 对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改进!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生态瓶了!
生态瓶展示!并说出里面 有些什么!
拓展活动
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生态平衡,让生 物更好的生存下去。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复习导入:
什么是食物链?什么又是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形成 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由多条食物链彼 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活动1:观察及思考 绿豆苗与周围的生物,除了食物关系,还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绿豆苗和周围的
森林 草原
海洋 池塘
地球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想一想池塘中有哪些生物与非生物, 他们之有什么作用?
活动2:设计制作生态瓶
小组内研讨交流:制作生态瓶需要哪些材料!
水
金 鱼
沙子
瓶子 水藻
小组讨论:制作生态瓶
1.在模拟池塘中非生物环境我们可 以准备些什么?生物环境可以准备 些什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ppt
温馨提示:1、先推测,把推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动手实验。 2、分工合作,细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水
量
推 测
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分()秒
平均值
50毫升
()分()秒
()分()秒
()分()秒
观察对比所用的时间,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返回
沙漏是一种计时仪器,也叫沙钟。由于漏壶中 的水受温度影响,为计时的准确性增加了困难, 用水银作动力又很不经济,于是用一种新的材 料 ——细沙来代替水和水银。 沙钟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小口 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盛的细沙通过中间小口 慢慢流入下部瓶中,这样上部瓶子细沙的平面 渐渐降低,瓶子时间刻度就能显示出时间。这 种沙钟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就可 以下部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教材54页 下面第二段
4、“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 什么问题?
怎样能保持水钟里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 流
实验要求
1、 用一个量杯量200毫升水 2、把漏杯固定在铁架台合适的位置,漏杯盖的 正下方放另一个量杯。 3、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量好的200毫 升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水流入 量杯中,同时计时,当积聚到100毫升水时停 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盛水漏斗边上的 泄水孔是用来保 持水位高低的
盛水漏斗中 的锥体是用 来控制流水 孔的大小的
想一想,做一做
时间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
知识拓展
1.古代常说“一柱香”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火钟? 3.什么是“沙钟” ? 4.还有什么样的计时方法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浓度,指向液体的密度概念。 把调制的浓盐水、浓糖水收集起来,为下一节
课的教学服务。
第8课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承接前一节课的研究,从液体产生浮力的大小 切入进行研究,最终指向物体的密度概念。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 体积。
第5课 浮力
本课开始,体验浮力,引入浮力的概念,帮助 学生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因。
对学生而言,本课有几个比较难的科学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1.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怎样让学生理解? 2.重力=浮力怎么理解? 3.浮力=压力+重力;浮力=拉力+重力怎么理
解? 器材怎么办?可以自己组装。 解释泡沫块的沉浮原因,可以当作检测活动。
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 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 方法。
通过两个层面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对“衣服能给 我们增加热量吗”这样的问题进行验证。
让学生经历“问题一解释一思维论证一实验验 证一产生新的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建议
引人部分,要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 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前的假设是开展好活动
观察塑料块的沉浮,意图是什么? 整理自己的预测的理由,意图是什么? 观察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个
活动与前面的活动,逻辑上是怎样安排的? 操作中材料要注意什么?
.
7
第2课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这些物体的沉浮规律与它们轻重和体积有密切
第二单元 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 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 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
关于热现象,是在三年级“物体状态的变化”的 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 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 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元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单元 沉与浮
一、单元的内容和结构: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主要探索物体 沉浮的规律
主要探索物体 沉浮的原因
第1课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 一般途径
关注热量的变化对 物体的影响
观察热胀冷缩现象, 感受其实际应用
关注热传递现象, 并引导学生明白 科学是要服务于
生活的目的
第1课 热起来了
的关系。 怎样研究不同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
关系? 用变量控制实验进行研究。学生通过识别变量、
控制变量、运用典型的结构材料进行验证,反 思变量控制实验的结果。
第3课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表面上看研究的是形状与沉浮的关系,实际上 研究的仍然是:轻重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沉 浮的关系。
什么样的体积才是真正的影响物体沉浮的体积? 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隐含了阿基米德原理。
第3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重要前提。 用实验结果来进行解释,是很有意义的。
第2课 给冷水加热
经历给冷水加热的观察活动,重点关注水在加 热过程中的变化。
让冷水变成热水,关注冷水除了温度升高了, 还有其他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 解释(或推测)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 法并进行研究,这部分是证明推测(或假设) 。
结论: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热水
.
冷水
24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尽可能地让 学生近距离去经历这个观察过程,并让学生有 充足的时间讨论。教科书的提示框可以引导学 生找到解释现象的关键。
合理安排活动,不能让太多活动分割课堂的时 间,保证活动的整体性,也不能把活动都抛给 学生,使学生活动的效率得不到保证。
第6课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承接前一课的研究,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 水的浮力作用。
从思维的发展上看,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 谨和完整。
从科学探究的发展上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 行验证,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科学概念的发展上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 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用浮力与重 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科书所说的排开的水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本课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为《浮力》一课 打下基础。
排开的水量与橡皮泥沉浮的关系是什么?
第4课 造一艘小船
本课体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 的设计与动手制作的能力。
为《浮力》一课作准备,体会水对物体会产生 浮力作用。
“那艘船装载的货物多”是本课的重点探究活 动,把物体的体积与沉浮的关系进一步进行强 化。
第7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本课是教师最受欢迎的一课之一; 本课开始研究液体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开
辟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课改变了哪些方面?为什么这样改变?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运用已有知识解释发生变
化的原因。 2.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的概念。来自 .14教学建议
教科版《科学》教材分析
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
01 第一单元 沉与浮
02 第二单元 热
03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04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
2
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 义和方法。
2.帮助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 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 没有出现密度一词,用同体积的物体比较轻重 的方法,来指向密度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建议
通读教材,了解修订的意图。 由于缺少统一配置的教学器材,所以希望教师
发挥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灵活选 用合适的材料。 对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实践,做到胸 有成竹。 希望避免两手空空地进行本单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