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2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一线精品】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 2 最新优秀公开PPT课件

【一线精品】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 2  最新优秀公开PPT课件

3.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 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都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 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D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 4.雷鸟羽毛的颜色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 这种保护色是( A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环境进化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缺口却在那里。这个缺口就是改变习惯、放弃自己、就是我给你的太在乎…… 就像有人说过:在几米的世界里,向左走,向右走,爱与错过,一步之遥;在现实生活里,信任与狗血,爱与恨,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之遥打开了我人生的的缺口,你就是那个永远也填满不了的缺口,撕裂开的的那一道道口子随着时间会有愈合的时候可那清晰可见的疤痕却也无法修补。
终于下定决心把你归还于人海了!其实很早就在逼自己慢慢的去放手了,每次听着你那冠冕堂皇的话我尽然差点相信了我和你会有以后…… 我没有你善于伪装,我学不会做最坏的人,我也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等一个不可能的结果!虽然先动心、动情的人是你,无数次主动和挽留的人也是你,可我还是学不会去做一个你渴望中的人。 这一路有快乐、有坎坷、有心酸。记得你曾对我说过:“这一路来太多的心酸和坎坷自己必须好好珍惜才是……”你也说过:“我不必有顾虑,你会珍惜你会好好保护着我……”这些话在耳边响起犹如昨天,那么悦耳那么清晰。可我不想这样原地不动的去等待和期望了,我准备回头了,回到我的原点,回到不是和你开始的原地了……。
23.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变__异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颈__长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 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 不利变异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2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PPT课件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2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PPT课件
熵表述 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 熵总是不会增加。
15
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揭示了大量 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人们认 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 程都具有方向性。
微观意义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 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16
2 生命和熵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在不断 地进行物质和能量地交换,即熵处在不断地变动 之中,这种变化成为熵变。熵变等于熵流和熵产 生之和。
1953, Stanley Miller and Harold Urey tested the OparinHaldane hypothesis by creating, in the laboratory.
28
2 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
❖ (1)蛋白质和核酸起源问题
蛋白质说 其一是以奥巴林和原田馨为代表,认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
23
❖2 早期地球条件: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1)初生大气烟消云散 (2)次生大气(原始大气)的形成
不含游离氧的次生大气又称原始大气,为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原始素材。 (3)原始海洋的诞生
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 所。
24
❖3 早期地球可以利用的能源
(1)热能 (2)太阳能 (3)放电
物理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自发的过程
都有一个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 无序的方向变化的趋势,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 变化。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 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 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 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 生其他影响。

进化生物学教案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

进化生物学教案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

进化生物学教案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进化生物学教案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一、引言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中,进化生物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它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的起源理论以及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二、生命的起源1. 前生命时代在地球形成后的早期,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氨、甲烷、水蒸气和氢气等化学物质。

通过实验模拟和科学观察,科学家推测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这标志着生命的前身诞生了。

2. 化学进化在地球早期的海洋中,由于电击、高温和紫外线等因素的作用,有机分子逐渐开始结合形成有机聚合物,如多肽和核酸。

这些聚合物可以通过复制和修复过程增加自身的数量和多样性。

3. 单细胞生物的出现随着有机聚合物的不断演化和复制,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这些单细胞生物能够自主进行新陈代谢,获取能量并完成基本的生命功能。

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生命的真正诞生。

三、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 天然选择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环境中的资源是有限的。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一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这种适应性优势的个体将更有可能传递下来,导致种群逐渐发生变化和进化。

2. 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是基因组中的变异,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从而改变个体的适应性。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随机重新组合和基因的交换也会导致遗传变异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3. 生物地理隔离地理环境对生物种群的繁殖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地理位置的隔离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物种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种群。

这种生物地理隔离导致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突变和变异,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四、结语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了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通过对生命演化的揭示,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现今生物世界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生命起源与多样性的认识,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二、学科领域:生物三、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科学理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起源理论1.3 生命的起源过程2. 第二章:生物的进化2.1 生物进化的概念2.2 生物进化的证据2.3 生物进化的过程3. 第三章:化石与生物进化3.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3.2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3.3 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4.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4.1 遗传的概念和机制4.2 变异的概念和类型4.3 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 第五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树5.1 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5.2 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系统5.3 生物进化树的制作和解读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理论、过程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石案例,理解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法:制作生物进化树,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3. 生物进化树制作: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相关章节。

2. 课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PPT。

3. 化石标本:展示化石案例,增强学生对化石的认识。

4. 生物进化树模板:用于学生制作生物进化树。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讲解与讨论: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论、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化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4. 实践操作:学生制作生物进化树,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2章 第2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2章 第2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课题生命的起源单元第二章学科科学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讲解小实验,提问“腐草为萤”“腐肉生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大胆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验印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动脑思考。

讲授新课一、生命的起源对于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很多的说法,其中认同率比较高的说法有哪些呢?请问同学们知道吗?教师总结,神创论、宇宙论、自然起源论是比较有名的说法。

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起源的呢?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生命,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合作讨论巴斯德的实验结论。

学生查找资料并积极讨论回答。

学生动脑思考并猜想。

学生交流合作并回答: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即使是很简单的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够动脑学习,主动思考,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那么空气中的微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但是,一些科学家却对此类假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物质,但那不是决定性的,产生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本来就已经存在。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同学们知道地球是在多少亿年前形成的吗?那同学们知道生命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吗?微生物也不可能从肉汤中直接形成,而是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进入了肉汤。

学生猜想。

学生思考回答:46亿年。

学生思考并回答:35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是有起源的。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PPT教学课件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PPT教学课件

读右图,完成: 1. 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 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2.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 哪个年代的哪个纪?当 时的气候有何特点?
3. 气归候纳温地暖质干时燥期气候的 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一次大冰期
第二次大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距今6亿年前
间冰 期
元古代震旦纪大冰期
距今2.3亿年前
• 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是爬行 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1986年,在我国 辽宁省又发现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进一 步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了古代的爬行类。
• 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 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
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 着地。
有机小分子 • (6)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
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
观察与思考
• 类人猿生活在哪儿? • 对比人类与类人猿的数量,说明了什么问题? •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有哪些?是怎样产
生的?
资料分析
• 科学家怎样证明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为人类的 假想呢?
一、生命的起源
——化学进化阶段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 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 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 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 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 遗传的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 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 进化发展。
古生代石炭—二叠纪 大冰期
间冰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期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化石,探讨生物进化的过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运用推理和想象,重建古生物的生活场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质疑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命的起源;(2)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教学难点:(1)生命的起源的过程和机制;(2)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论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2)收集生物化石的图片和实物;(3)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3)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问题;(2)通过展示生物化石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原始海洋、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2)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分布、化石的意义;(3)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环境。

3. 课堂讨论与实践:(1)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特点和作用;(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化石,分析其特征,推测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自己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同伴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ppt课件

第二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ppt课件
➢ 繁殖、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三者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协同 进化,加深了遗传系统与代谢系统的偶联。生命由起 源阶段进入漫长的进化阶段,演化出多样性的生物世 界。
第二节 生命的进化
2.1 Darwin的进化论及其发展
➢ 1859年,Darwin《物种起源》 ➢ 1860年6月30日 牛津大学图书馆 神创论与进化论的辩论会
二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 生命的进化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1 生命起源的争论 几百年前的争论
宗教认为上帝 创造了人
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 我国古代有“天地合气万物有生”的 说法
– 古代欧洲有“地球乃孕育生命的慈母” 的说法
自然发生论
➢ 18世纪以前:
从垃圾和粪坑里自发地产生了蛆和苍蝇 从小池塘和沼泽地中自发地出现了蝌蚪和青蛙 从潮湿的土壤里钻出了老鼠 植物只能通过种子的萌发才能产生 卵的孵化产生了昆虫和家禽等
牛津大主教Wilberforce vs. Huxley
➢ 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一 直没有停止
年青时代的Darwin和贝格尔号的航行
➢ 1809年出生,童年 山林和田野 ➢ 1825年,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 ➢ 1828年,剑桥大学学习神学,钻研博物学和自
然史,结识了一些博学的教授学者。 ➢ 1831年,从剑桥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 剑桥大学博物学教授Henslow推荐去英国贝格
➢ 人类文化发展伴随的负面效应与人类文明相背离, 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 地理隔离造成小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阻断使基因库的 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出现了生殖隔离,即不同小种 群间的个体不能彼此交配和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2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地质历史及其中的化石记录雄辩地证明,生物是进 化的,复杂的生物是从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陆生 生物是从水生生物进化来的现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原始地球环境、生命分子的形成。

2.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分类、生物进化的原因。

3. 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原始生命、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过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2.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问题。

4. 实验法:进行生物进化相关的实验。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2. 课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相关图片、视频。

3. 实验器材:生物进化实验所需器材。

4. 分组讨论材料:生命起源和进化相关问题。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问题。

【新课讲解】1. 生命的起源:讲解化学进化论、原始地球环境、生命分子的形成过程。

2. 生物进化: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遗传学)、生物分类、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

3. 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原始生命、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如恐龙化石,引导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生命起源和进化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生物进化相关的实验,如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生命起源和进化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 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的过程--------化学进化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举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及生物进化趋势。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于非生物。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3.学习达尔严禁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1、生命起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重点、考点突破:1、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2、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许多种氨基酸。

从而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不适应者被淘汰。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5、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四、知识梳理:A、生命的起1、生命起的化学进化原始大气的成分:()、氢气、氨、()、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

2、生命起的过程a、原始大气中的()物质在()闪电等条的激发下,形成一些()物质,随降雨汇入()。

b、有机小分子物质经长期相互作用形成较复杂的()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聚集并在外表形成(),经不断完善后实现原始的()和(),原始生命诞生了(原始生命起的标志)。

c、结论:原始生命起于()。

3、实验探究a、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过程的()到()阶段。

进化生物学课件第二章

进化生物学课件第二章
吸 系统
同化作用 血 液 能量 储 存 各组 能 织细 量 胞 构 成 氧化分解 自 身 物 质
体 外
泌尿 肺 皮肤
血 液
代谢 终产 物
异化作用
自我复制
是生命物质另一个重要特征 分子水平 DNA的半保留复制 细胞水平 表现为细胞分裂 个体水平 表现为个体增殖
3 . 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Oparin的团聚体学说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 子聚合在团聚体内并具有 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 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区别 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 体是一种多分子体系,它 具有一定的生命现象。
Fox的微球体
微球体可以从外 界吸收更多的生 物多聚体分子, 使得微球体上产 生出芽,甚至形 成新的微球体。
二、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
原始大气 还原性 生命化学演化的最初场 所
能源 热能 太阳能 放电 生命化学演化 的催化剂
原始海洋
生命化学演化的中心
原始地球条件:
没有氧气,最初形成的生命物质不会被氧化降解;
能量输入——紫外线辐射; 其他因素如粘土矿物的化学催化作用、太阳和紫 外线辐射对有机分子的浓缩作用、火山爆发形成 的特殊环境和条件等
现代生物学: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多分子体系.
生命的一些重要属性:
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主要有C、H、O、N、P和S,其次是Ca、Mg、 Na和Cl等元素 2.结构的有序性和功能的复杂性 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 统→有机体(生物体) → 种群→群落→ 生态 系统→生物圈 a.在不同水平的结构层次之间,下一个层次是 上一层次的结构成分; b.高度有序性. c.每个层次严整有序的结构,使每一层次都具 有它自身的性质或运动规律 d.每个层次又与其它任何一个层次的运动规律 有紧密的联系。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件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件

3
文化的进化
研究文化是如何随时间演化,并对人类
科技的进步
4
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
见证科技的进步如何推动人类文明未来,思考我们将走向何方。
结论
生命是什么?
探索生命的定义和本质,思考生 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
深入研究生命的奥秘,挑战人类 的认知和探索极限。
探索
鼓励大家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深 入探索,激发求知的热情。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
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多样性如 何驱动物种的进化。
自然选择
探索适者生存的概念,学习不 同环境中如何适应和生存。
进化的证据
通过化石记录和分子证据,揭 示生物进化的根据。
生命的起源理论
1 化学演化说
探讨生命如何从化学过程演化而来,通过实 验证据支持这一生命起源理论。
2 神秘起源说
揭示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神秘理论,挑战人 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3 智能设计说
讨论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智能设计理论,探 索生命背后可能的设计者。
4 独立起源说
思考生命是否可能在多个地方独立起源,探 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人类的进化
1
人类的起源
追溯人类起源的线索,了解我们是如何
人类的智慧
2
发展成现代人类的。
探索人类智慧的起源,包括语言能力、
工具使用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PPT课件
本课程将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以及原始 地球环境,以丰富您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生命的起源
宇宙的起源
从宇宙诞生开始,探索生命 如何在广袤的宇宙中萌发。
地球的形成
了解地球是如何从一颗尘埃 中诞生并形成适宜生命存在 的环境。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事件和证据;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1.1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2原核生物的起源;1.3真核生物的出现。

2.生命的进化:2.1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进化的证据:2.2.1古生物化石的发现;2.2.2同源器官的比较;2.2.3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3.1人类的起源:3.1.1人类的起源地;3.1.2人类的最近共同祖先;3.1.3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3.2人类的进化:3.2.1人类的智力发展;3.2.2人类的体形特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生命的起源(30分钟)1.1介绍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理论和实验;1.2讲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

1.3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实验报告。

2.生命的进化(40分钟)2.1介绍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解释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其在进化研究中的意义;2.3演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说明其对进化的证据;2.4归纳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并进行案例分析。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50分钟)3.1讲解人类的起源地、最近共同祖先和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3.2分析人类智力发展与体形特征、生活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3展示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生物化石、同源器官和分子遗传证据,让学生掌握进化的证据和方法。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文献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开展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记忆。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PPT课件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PPT课件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的感 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即停 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再向内 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才能使眼 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力相 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力差的 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8、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
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
学家是〔 B 〕
A、爱因斯坦 B、米勒
C、爱迪生
D、牛顿
9、以下哪一项为哪一 项原始大气中没有C的 〔〕
A、氨
B、水
C、氧气 D、氢
10、以下关于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物 质变化的趋向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 B、由非细胞结构开展成为细胞结构 C、由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 D、由无生命物质演变为有生命物质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原始生命起源于 非生命物质 。 过程如下:
没无有原机原始物始海海洋洋小是就分生没子命有有的原机摇始物篮生,命。
这一过程 至今还未 能通过实 验验证!
大分子有机物
原始生命〔原始 海洋〕
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1〕场所: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2〕物质: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
不过现在教同学们一个 小办法,左边我为大家准备 了一张视力保健“远眺图” ,看看图就能缓解眼疲劳, 起到远眺解乏的作用。
远眺图是利用心理学 空间知觉原理,在一张二维 空间平面上,强烈显示出三 维空间的向远延伸的立体图 形,远视和视力良好的人在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情况下引 起的视力疲劳,可以通过此 种方法获得一定的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约在1920年左右,挪威一户农民 的羊群里,又突然出现了一只短腿羊, 这是因为又新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 由此又重新育成了一个短腿绵羊的新 品种。
5 生命活动的节律性
❖生物节律 天 (24 小时)——非常普遍 月 ——一些海洋生物随潮水变化的周期 年——非常普遍
(三)生命和熵
1 熵的概念 所谓熵就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
第二章 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Company
LOGO
上一章回顾
什么是“进化”?
一、进化、生物进化与进化生物学 二、从进化论到进化生物学 三、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的新方向 四、学习和研究进化生物学的意义和方法
❖书面作业(1000~3000字)
达尔文进化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 下产生的?你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是 否过时?为什么?
从周围环境中吸取所需地营养物质,体现主动性和选择 性。
❖ 这种联系也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有机 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 能量流动。
2. 自我复制
❖ 自我复制是生命活动地另一个基本特征,体现在分子、 细胞、个体,以致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Fig: DNA的半保留复制)
3. 自我调控
trp操纵子是负责色氨酸合成的操纵子。是由一个启动子和一个操纵基因 区组成。该操纵基因控制一个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需要的5种蛋白的多顺 反子mRNA的表达。
4. 自我突变
❖ 突变DNA分子结构内部的改变,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e.g. 安康羊的由来:
1791年,在美国新英格兰的一户农民赛斯·怀特(Seth Wright)家的羊群里,发现了一只背长腿短且略弯曲的雄绵羊。 由于腿短,它跳不过羊圈篱笆,故而易于圈养。经过怀特的精心 选育,一个新的绵羊品种--安康羊(Ancon sheep)产生了。达尔 文对此很感兴趣,曾将该例收录在他的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 下的变异》一书中。但安康羊在1870年左右绝种了。这种短腿羊, 最初是在其亲代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产生了变化而导致的。基因 的变化称为基因突变。
熵表述 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 熵总是不会增加。
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揭示了大量 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人们认 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 程都具有方向性。
微观意义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 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 生命和熵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在不断 地进行物质和能量地交换,即熵处在不断地变动 之中,这种变化成为熵变。熵变等于熵流和熵产 生之和。
物理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自发的过程 都有一个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 无序的方向变化的趋势,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 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 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 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 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 生其他影响。
熵变≤0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条件。
新陈代谢的本质是生物体不断从环境吸取负 熵用以消除当它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 熵。
生命就是一种耗散结构,即指开放系统远离 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二、生命在地球上(二)生命起源的条件
❖ (三)生命起源的过程——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 学说
(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认识
❖ 1 原始的自然发生论 ——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的物质直 接而迅速地产生出来。这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 2 “天创论”(神创论) ——天创论。 ❖ 3 “生生论”与“天外胚种论”
(1) “生生论” 又称“生源论” 1669年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第一次实验说明腐肉不能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1)初生大气烟消云散 (2)次生大气(原始大气)的形成
不含游离氧的次生大气又称原始大气,为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原始素材。 (3)原始海洋的诞生
(纸质本3月13日前交给助教)(星期一)
❖请你例举地球上的生物?
❖请你想像如果地球上没有这些生物将 是什么样子?
❖你有没有想过地球生物是来自何处? 是怎样来的?
❖有没有想过地球生物这样千姿百态其 成因?
第二章 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 生命的本质 二 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三 遗传密码的起源与进化
生蛆(如下图)。1675年,荷兰人列文胡克在显微镜中观察 到细菌等微生物。
直到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实验说明微生 物并非自然发生。
(2)天外胚种论
❖ 这一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天外飞来的。有 人认为,带有有机分子的尘埃可以由彗星带到 地球上,从而使地球上有了生命。
❖ 宇宙空间的确有简单的有机物生成,为宇宙论 提供了依据,但不能说明地球上的生命就是来 自天外。
2. 结构的有序性和功能的复杂性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核苷酸: DNA 、RNA 的结构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 自我更新
(1)生物体的自我更新 ❖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 二者相互转换 ❖ 相互渗透 (2)生物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特殊联系 ❖ 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动地
4 新自然发生论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的途 径实现的。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大分子。 (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1809年)
20世纪50年代的Miller的放电实验。
(二)生命起源的条件
❖1 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诞生 大爆炸理论 (137亿年前) 康德-拉普斯星云学说(关于太阳系
起源)
❖2 早期地球条件:
四 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探索
一、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1. 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目前已确定自然中有近60元素种构成生物体,主要有C、 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
生物除含有70%的水和无机物外,还含有多种有机分子, 如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各种生物蛋白 质的单体包括20种氨基酸,且都是L型,构成生物核酸的 单体均是8种核苷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