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音乐赏析(音乐鉴赏)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忙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我该怎样办?”等等。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解读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解读简介《命运交响曲》,作为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和追捧。
该作品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深远的情感表达,以其庄严、激情和力度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对这部杰作进行详细解读,从历史背景、曲式结构、主题变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历史背景《命运交响曲》创作于贝多芬创作生涯的早期阶段,其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1803年至1804年。
当时,贝多芬正处于个人和艺术上的转折点,他逐渐失去听力并面临着人生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这种背景下,《命运交响曲》成为了他情感宣泄与内心呐喊的载体。
曲式结构整首《命运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舞曲三连奏-快板(威猛激昂的结束)。
这种结构体现了贝多芬对于传统交响曲结构的突破与重塑。
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是整个交响曲所描绘的命运主题的不同侧面展示。
主题变奏《命运交响曲》以其引人入胜的主题变奏闻名于世。
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将命运主题在整个曲目中不断发展和演变。
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和风格出现,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力量感,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命运交响曲》以其庄严、激情和力度而打动人心。
贝多芬通过音乐语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将无声之音转化为琴键上的挥洒。
从起初坚韧的命运叩门到最后令人颤栗的高潮,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激情与张力,引导听众体验到贝多芬独特的情感世界。
音乐影响《命运交响曲》被誉为贝多芬最具个性和创新力的代表作之一,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对后世的音乐家和听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是西方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文化传承中的经典之一,持续影响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结论通过对《命运交响曲》的解读与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中蕴含的美妙音乐元素,更能体会到贝多芬坚忍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
这首伟大的交响曲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思考与感动,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一。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欢乐颂》是贝多芬的作品,是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相信大家都听过此乐曲,那么大家知道怎么赏析它吗?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多芬《欢乐颂》赏析的相关内容吧!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一)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隐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
由平稳、低沉、艨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二)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三)第三乐章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四)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
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
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
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的确,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通过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的变化,给人以听觉上美的享受,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最为抽象的艺术。
音乐, 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 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
因此, 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 虽语言不通, 却都能通过音乐, 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学会领悟生活的重要一站!音乐欣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听觉去感受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其定义看出,音乐欣赏就是用耳去听,并且在这过程中通过联想等的一些思维方式去用心体会出来的对该歌曲或者乐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既可以是单纯的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细细地品尝音乐蕴含的感情。
而我在听音乐时,更喜欢后者,用心地听,并试图从曲子中体领会音乐家演奏这首曲子时的心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曲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众所周知,贝多芬是一个不平凡的音乐家,他在失去听力的时候却没有失去他对音乐的热情和理想,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在音乐这条路上走下去。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等等。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音乐旋律分析报告
贝多芬音乐旋律分析报告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浓厚的情感和复杂的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本报告将对贝多芬的音乐旋律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首先,贝多芬的音乐旋律充满了情感和表达力。
他的作品常常以强烈的情绪和激情为特征,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
例如,他的第五交响曲开头的著名“命运”主题,以强烈的节奏和音域的变化展现了战胜困难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样的旋律充满了力量和魅力,使人们无法抗拒地被吸引。
其次,贝多芬的音乐旋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发展。
他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主题,而是通过变奏和发展来展示音乐的进展和变化。
他经常使用对位法和对比来营造紧张和冲突,进一步加深了旋律的层次和复杂性。
例如,他的第九交响曲中,最后乐章的合唱部分将之前的旋律进行了发展和变奏,创造出一种壮丽而庄严的氛围。
此外,贝多芬的音乐旋律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形式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他常常打破传统的形式,大胆地进行实验和创作。
例如,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中,第一乐章的开头以柔和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弦进行了引出,给人一种宁静和寂静的感觉。
这样的创新使得贝多芬的音乐旋律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惊喜和变化。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音乐旋律是独特而精彩的。
它们融合了深情与复杂性,以及创新与表达力。
贝多芬通过他独特的旋律语言,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不可复制的音乐风格,为后世的作曲家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音乐旋律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赞美。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从中世纪到现代,音乐作为一种传承者人类感情和智慧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而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他的第九交响曲更是一部具有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及其魅力所在。
1. 贝多芬:音乐史上的巨匠在讲述第九交响曲之前,让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代表了音乐的极致与自由,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独创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一生中共写了9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巅峰之作。
2. 第九交响曲:伟大的创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被称为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他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由4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缓板、行板和快板。
与其他交响曲不同的是,第九交响曲在最后一个乐章中加入了合唱和独唱部分。
3. 薛定谔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就像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样,既有粒子又有波,并且同时存在于无穷的可能性中。
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它融合了巴洛克音乐的庄重和古典音乐的优雅,同时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力量。
这种多元的风格和情感的交织,使得第九交响曲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4. 音乐的宇宙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是一个宇宙,一个由音符和旋律构成的宇宙。
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星系,每一个旋律都是一个行星。
当我们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们就置身于这个宇宙中,感受着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5. 第一乐章的磅礴第一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最为庄重和磅礴的一部分。
它以宏大的开头开始,由全体乐团演奏出绚丽的旋律。
这一部分的音乐既庄严又激昂,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同时,它也展示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才能和创作风格。
6. 第二乐章的宁静第二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一次宁静的旅程。
它以一段温柔、优雅的旋律开始,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柔美和内在的力量。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引言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视为经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
本文将以音乐鉴赏为主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并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简介在开始探索第九交响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曲家。
贝多芬是出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作曲家,他对音乐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情感,与时代其他作曲家形成鲜明对比。
3. 第九交响曲概述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团和声独唱部分的作品。
该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3.1 第一乐章:开场宏伟第一乐章以宏伟的开场奏鸣曲形式展开,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气氛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3.2 第二乐章:优美舒缓第二乐章是一个柔和而优美的间奏曲。
它通过轻盈的音符和温暖的旋律,为听众提供了舒适而愉悦的体验。
3.3 第三乐章:激情四溢第三乐章是全曲最具活力和激情的部分。
贝多芬采用了快速而有力的节奏,使整个乐章充满紧张感和动力。
3.4 第四乐章:命运交响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融入了合唱团和声独唱。
最著名的部分是“欢乐颂”(Ode to Joy),表达出对人类团结、友爱和希望的向往。
4. 音乐鉴赏指南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部作品:4.1 注意乐曲结构贝多芬的音乐结构通常非常复杂,通过对交响曲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逻辑和发展。
4.2 留意动态变化贝多芬经常运用动态变化来表达情感,包括音量的增减、速度的改变和强烈的对比等。
留意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情感。
4.3 聆听合唱团与声独唱部分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高潮所在,合唱团与声独唱将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聆听他们表达出欣喜和希望的歌声,将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类友爱精神的表达。
鉴赏贝多芬作品月光曲
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在音乐史上,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首作品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技巧而著称,更以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音乐性而闻名。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的,当时他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段艰难时期,然而,这首曲子却展现出了他无比的坚韧和才华。
这首曲子的名字“月光”并非偶然,它完美地捕捉到了曲子中那种宁静、柔和而又神秘的情感。
在曲子的开始部分,我们可以听到那轻柔、梦幻般的旋律,仿佛月光在静静的湖面上轻轻洒下。
随着音乐的展开,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月光在湖面上荡漾,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在音乐结构上,这首曲子展现出了贝多芬精湛的技艺。
他将奏鸣曲的形式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巧妙地运用主题和副题,使得整个曲子既有统一性又不失变化。
在曲子的中间部分,贝多芬运用了大量的动态对比,使得曲子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这种技巧的使用,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使得这首曲子成为音乐史上的一部杰作。
除了音乐上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这首曲子还蕴含着贝多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贝多芬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他的听力正在逐渐丧失,这使得他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境。
然而,这首曲子却展现出了他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首曲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使得它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哲学”。
它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贝多芬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感受到他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总结起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内涵的杰作。
它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技艺,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曲子完美地融合了音乐与情感,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
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它那美妙的旋律和精湛的技巧,更可以从中领略到贝多芬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音乐鉴赏:领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魅力
音乐鉴赏:领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魅力1. 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音符和旋律传递情感和思想。
其中,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第九交响曲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深沉而激动人心的旋律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知名和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2. 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简介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在创作生涯中共谱写了9首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堪称巅峰之作。
该交响曲于1824年首演,并以其结尾部分采用合唱形式而著名。
3. 第九交响曲的结构与特点第九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慢板、舞曲、慢板与舞曲相结合、终章。
这种结构在当时的交响曲中是非常罕见的,以及贝多芬创作了合唱部分使其更为独特。
此外,该作品还具有宏大的声乐部分和饱含人文主义精神的歌词。
4. 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元素第九交响曲融合了古典和浪漫主义风格,在声乐与器乐之间创造了完美的平衡。
其中最著名的部分是第四乐章(终章)采用了弗里德里希·舒勒所写《欢乐颂》中的歌词。
这一部分充满激情和欢快,并通过庄严壮观的合唱表达出人类团结与友爱的理念。
5. 第九交响曲对音乐界和社会影响第九交响曲在当时首演时就引起了轰动,而今天依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它代表着贝多芬个人艺术生涯的巅峰,也象征着人类理想和团结之强大力量。
这首作品在音乐界和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激励了许多作曲家和音乐家去创作出更具挑战性和创新的音乐作品。
6. 结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被广泛赞美和欣赏的杰作,它以其深情厚意、庄严雄伟的旋律融人心扉。
通过聆听这首交响曲,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并体验到艺术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强大影响力。
每一次演出都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激发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字数:298)。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1. 简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公认为西方古典音乐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交响曲于1807年完成,共分为四个乐章,通过宏大的音乐构思和情感表达,引人入胜。
2. 第一乐章:开门大吉第一乐章以强烈而雄壮的音符开始,创造出一种紧张有力的氛围。
透过这种音色和速度上的变化,贝多芬让听众感受到了冒险和挑战。
其中一个著名的旋律称为“命运动机”,它在整个交响曲中不断出现,并起到了承接前后段落的作用。
3. 第二乐章:安静祥和第二乐章是一个缓慢而优美的片段,给人以平静和温暖之感。
它展现了贝多芬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以及他对生活中细腻而柔美之处的追求。
这个乐章在整个交响曲中是一次短暂的休息,为接下来的动感和紧张做好准备。
4. 第三乐章:激情四溢第三乐章以快速而充满活力的音符开始,给人以振奋和激动之感。
这个乐章通过强劲有力的节奏、复杂的旋律和丰富多样的音色变化,展现了贝多芬作曲家才华横溢的一面。
它充满了激情和战斗力,让人陶醉其中。
5. 第四乐章:终极呼应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最为庄严和雄壮的部分。
它开始于低沉而厚重的音色,逐渐引出全体乐团共同演奏,形成一种壮观而庄重的氛围。
该乐章以豪放且雄心勃勃的方式结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唤起对生命力量与命运之思考。
6. 总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其独特而深远的音乐语言,在古典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享受这部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贝多芬音乐创造力和情感表达的无穷魅力。
每一次欣赏,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并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鉴赏。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鉴赏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鉴赏关键字:贝多芬热情悲怆反抗追求内容概括:《悲怆》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其戏剧性优美旋律,为世人所知。
无论是内容,旋律,或者结构,都有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
这首曲子技巧不难,所以被多数人所演奏。
此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宏伟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
它的命名与贝多芬的后半生的感人肺腑且凄惨的生活无太多关系,因为它创作于贝多芬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此曲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
悲怆》奏鸣曲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
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正文:《悲怆》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史科托把这部作品与《罗米欧舆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第23号钢琴奏鸣曲由于前后两个乐章如暴风雨般有万钧一发之势而为出版商命名为热情,而[华尔斯坦]是在贝多芬制作最辉煌阶段的作品,给人以一种辉煌与壮丽的效果,钢琴大师54年在美国录制的这盘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中动人心强的人生激情。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
而在听到肯普夫、施纳贝尔、巴克豪斯、巴伦波伊姆等人演奏的这首乐曲录音时,我就更想探究这首气势磅礴的奏鸣曲何以会有一个与其音乐精神并不很符合的名字了。
原来,这个形容词是贝多芬自己写上去的。
在这首作于1798—1799年间的标号为op.13的钢琴奏鸣曲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 SonataPatheti que”(悲怆大奏鸣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忙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我该怎样办?”等等。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精选范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
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 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 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 贝多芬在1808年十_大的感染力。
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 那种忧伤的痛苦, 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 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 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 这就是人士的动力。
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 c小调, 24拍子。
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 并发展为第一主题, 即命运主题, 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
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 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2)。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 降A大调, 38拍子, 自由变奏曲。
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
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 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 快板, c小调, 34拍子。
诙谐曲形式。
在这一乐章中, 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 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 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 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 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 黑暗必将过去, 曙光就在眼前。
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 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 快板, C大调, 44拍子。
艺术欣赏: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艺术欣赏: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赏析!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首世界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是一部以宏大壮丽的音乐表达人生命运的作品,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和感染力。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探索这部杰作的内涵和魅力。
1. 引言:《命运交响曲》的背景和魅力《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于1804年至1808年间完成。
这部交响曲被人们誉为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它以激动人心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人生的波澜起伏、命运的抉择和挣扎,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2. 第一乐章:命运的呼唤第一乐章是《命运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部分,也是最具感染力的部分。
它以雄浑有力的宏大音乐描绘了命运的呼唤,让人们感受到力量的冲击和挑战的气息。
一开始由四个短促的音符构成的“命运”主题,立即为整个交响曲设定了独特的氛围和主题。
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不断回归和演变,给人们一种无法逃避命运的感觉。
3. 第二乐章:温柔的旋律相比第一乐章的激情和战斗,第二乐章则展现了贝多芬在音乐中的温柔一面。
这部分以柔美的旋律和优雅的音乐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静谧和平和的感觉。
在这个乐章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于命运挑战的积极和坚定,转化为一种宁静的接受和平静的思考。
4. 第三乐章:舞曲与战斗第三乐章是整个交响曲中的舞曲乐章,贝多芬在这里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欢乐与忍耐的战斗融合在一起。
舞曲的轻快和战斗的激烈呼应着人生的喜悦和挑战,给人们带来一种既欢乐又振奋的感觉。
这种巧妙的结合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5. 第四乐章:磅礴的结尾第四乐章是《命运交响曲》的高潮和结尾,也是整个交响曲中最具震撼力的部分。
这部分以庄严而磅礴的音乐语言,将命运的力量和人类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在这里巧妙地将交响曲的不同主题和旋律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的音乐景象。
这个乐章的结尾以战胜命运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贝多芬音乐赏析
【内容摘要】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
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
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
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
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
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
此时,听力逐渐衰退。
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关键词】贝多芬音乐作曲艺术创造命运交响曲
【正文】
贝多芬代表作《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
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
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
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
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
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
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
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
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
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思源,来自于他在波恩生活的年少岁月,选中了席勒1785年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
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在开头处,两支小调交叠进行,其中一支由乐章发展部的重要角色――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六连音(双三连音)组成,另外一支,则驾驭着主旋律,随着2/4小节的第四音以第八音渐强至第十六音的方式发展,最后三连音汇聚到第十六音,呼应了指定的渐强符号。
”在和声上,最先出现的主基调很快转变成基调D小调的起点,与之前的所有交响曲对立的是,贝多芬并未在开篇乐章的任何部位使用反复手法。
除了打击乐部分,第九交响曲相比之下没有主旋律上的扩展。
虽然被频繁地演奏,
然而第二支曲子活泼的急板为什么以诙谐曲为方式仍然没有的答案。
1817年,贝多芬将此诙谐曲用作第三支曲子的主旋律。
1823年,经过再三考虑,他抽去了这支旋律,于是有了1923年的如歌的柔板呈现出一种介于诙谐曲与急板之间的沉静。
前三个乐章插入极具表现力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卡农曲的方式奏出主题“欢乐”的气氛。
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的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爱格蒙特序曲》;钢琴曲《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大公三重奏》;歌剧《D大调庄严弥撒》等都非常著名。
他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倍觉汗颜。
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喜欢贝多芬,不单单是喜欢他,更是敬佩。
喜欢他的作品,更是喜欢和敬佩他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当知道贝多芬先生在失聪后人继续创作,我深深地震撼了!在他潦倒失聪之时,并没有因为这致命的挫折而放弃他毕生追求和挚爱的音乐事业!他愈挫愈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或许贝多芬正式上天选中的人,所以他是失聪了,但他还是继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是音乐历史上甚至艺术界历史上的丰碑。
【参考文献】
[1] 唯民编.贝多芬论.(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 郑兴三编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3] 孙国忠.走近贝多芬.音乐爱好者杂志社. 2004年6月.
[4]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团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