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节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合集下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许多农药,如常用的氯丹、敌百虫、敌敌畏、乐果、 对硫磷、1605,五氯酚钠以及某些除草剂,可以通过 食入、吸入、皮肤渗入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

农药进入胚胎体内后,可引起细胞分裂障碍或死亡, 致使胚胎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异,轻者可
致胎儿畸形,重者可致胎儿流产或死亡

来源之二:塑料制品和化妆品 绝大多数塑料制品中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 盐的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儿童用品、 PVC建筑材料、医疗器械以及服装等
PCB类物质:有200多种,多氯联苯-PCB 用于电器制
品绝缘,它的化学结构是由两个苯环组成,含有 1-10 个 氯离子,在环境中可以留存很长时间
烷基苯酚类: 主要用于塑料的粘合、表面活性剂,如
多氯溴苯、联苯酚A、苯乙烯(方便面容器材料)、DEP 与DEHP(塑料的可塑剂),等
农药类
约44种,占2/3

苯并(a)芘是石油、汽油等化石染料燃烧的副产品, 汽车尾气、烧烤油烟中都还有这种成分

是导致肝癌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之一

来源之五:日用家化产品
现代化学武器清洁用品中大多含有界面活性剂壬基
酚,科学研究发现,壬基酚可能是导致全世界河流中
鱼类性别紊乱的有毒物质之一,还可能引起皮肤病和 肝脏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男性乳腺增生, 青春期性发育异常

中国男性精子密度从每毫升1.03亿个,降至4000万
至6000万个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导致精液成分发生改变, 使附属性腺功能受到影响 目前已明确杀虫药二溴丙烷(DBCP)与人类不育有关 此比例还不到5%,20几年间上升1倍多


中国目前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育不孕,而1984年
杀虫剂 25种(如 DDT

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化学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毒性机制、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类似物、激素拮抗剂和激素合成抑制剂等。

它们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化学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化学物质的来源和释放:研究化学物质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来源和释放途径,以及突发事件(如事故、泄漏等)对环境的影响。

2.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如水、土壤、空气)中的迁移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生物体内外的代谢和积累机制。

3.化学物质的毒性机制: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生殖毒性等,以及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识别和评估: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特征、来源和效应,建立相应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以识别和评估环境中的潜在内分泌干扰物。

5.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研究化学环境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风险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策略。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内容包括: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特征: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来源、特性及其与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和效应: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物效应,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分类,研究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

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和评估:建立和完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开发相应的评估模型,以准确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水平。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和释放:研究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释放途径和迁移规律,以揭示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

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治理和预防:研究有效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治理技术,如降解、吸附、转化等,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激素的合成、释放、传递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进行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同时也存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家庭用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如植物雌激素、动物睾丸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阻燃剂和塑化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干扰胚胎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胚胎和婴儿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畸形、性别混乱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会对生物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雌性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干扰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摄入,另一种是通过皮肤吸收。

在进入生物体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和降解的酶活性,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野生动物,如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可能会出现生殖异常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不仅对种群的维持和演化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ppt45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ppt45张)
喃)为主
➣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单位体重二噁英摄入量明显高于成 人,平均为60 pg TEQ/kg· d。
2. 二噁英的体内代谢过程 吸收 呼吸道 吸收率80%以上 消化道:主要途径 皮肤 在血液中与脂肪结合 分布:肝脏、脂肪(主要场所) 代谢非常缓慢 排泄 主要随胆汁从肠道排泄 极少量经肾脏随尿排泄 乳汁(较显著的排泄途径)
2. 造纸及纸浆工程
植物组织
3. 燃烧
氯化漂白
氯酚
高温氧化
二噁英
焚化炉、香烟、食物烧烤、塑胶、多氯联苯、煤、 汽柴油、木柴(防腐处理的木材)等燃烧 4. 金属冶炼
金属矿提炼、废金属回收、炼钢等
5. 生物与光化学合成 氯酚类
堆肥、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紫外线
二噁英
➣ 环境中的二噁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 孕鼠以毒性剂量以下的二噁英染毒 : 胎鼠产生腭裂、肾盂积水、胸腺和脾脏萎 缩、皮下水肿以及生长迟缓等 雄性仔鼠前列腺变小,精细胞减少、成熟
➣……
我国每年施用农药50~60万t,其中80%左右直 接进入环境
第二节
一. 二噁英的理化性质
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PCDDs) 75种 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135种
二噁英类
➣ 二噁英类:210种
➣ 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低、极难溶于水、易溶于有
机溶剂
➣ 不易热解(>700℃以上)、不易光解 ➣ 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四氯二噁英(TCDD)在土壤中半减期:12年 ➣ 在生物体内不易被代谢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
对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
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
➣ 干扰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 用、代谢或消除 拟天然激素 抗天然激素

环境毒理学1-8章

环境毒理学1-8章

1、环境毒理学的定义: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其他。

①体内试验:多在整体动物(哺乳动物为主)进行,也称整体动物试验。

按人体可能接触的剂量和途径使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接触环境污染物,然后观察动物出现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优点:不仅反映环境污染物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而且反映在动物整体状况下环境污染物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②体外试验:以哺乳动物游离的器官、细胞、基因等为研究对象,观察环境污染物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

多用于急性毒性的初步筛选。

优点:简单、快速、经济、易于控制,缺点:不能全面反映整个状况下的毒性效应。

③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污染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物与人体健康损害的关系。

④其他:以植物、微生物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体内试验,结合生物调查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3、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与机体接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称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即环境污染物在体内发生的位移。

①吸收: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A、消化道(饮水和食物中的污染物质,主要吸收部位:胃、小肠等。

)B、经呼吸道吸收(大气中的环境污染物,吸收部位:呼吸系统)C、经皮肤的吸收(较少(如局部毒性),因皮肤对环境污染物的通透性较弱。

)D、其他(主要是人为地染毒途径,如采用静脉、皮下、肌肉注射进行染毒。

)②分布:环境污染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的运输,分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一般地说,在提内组织器官的起始分布取决于血流量,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分布的污染物愈多,如肝脏。

而最终分布取决于污染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例如Pb开始时主要分布肝脏中,最终大部分(90%)分布在骨骼中。

③排泄:指环境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由体内向体外转运的过程。

环境毒理学概论》实验教案

环境毒理学概论》实验教案

《环境毒理学概论》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毒理学的概念与原理1.1 环境毒理学的定义解释环境毒理学的概念,强调其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

强调环境毒理学的重要性和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强调实验方法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解释实验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估2.1 毒性评估方法介绍毒性评估的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解释不同毒性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强调其适用性。

2.2 毒性参数的测定介绍毒性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毒理学参数和生态学参数。

强调测定毒性参数的重要性,以评估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

第三章: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3.1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解释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强调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威胁。

3.2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机制介绍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强调不同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差异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第四章: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毒理学研究4.1 有机氯农药的特性解释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特性和生物积累特性。

强调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生物体的毒性。

4.2 有机氯农药的毒性评估介绍有机氯农药的毒性评估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强调有机氯农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第五章: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毒理学研究5.1 有机磷农药的特性解释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

强调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分布。

5.2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评估介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评估方法,包括神经毒性实验和代谢毒理学实验。

强调有机磷农药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六章: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毒理学研究6.1 重金属的来源和毒性介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如工业排放、农业使用等。

阐述重金属对生物体的毒性,包括它们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

6.2 重金属的毒性评估方法讲解评估重金属毒性的实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发育毒性试验。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1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1页】

按照对EDCs的认识程度分类
已 确 认 的 EDCs 莠去津 氯丹 十氯酮
DDD
DDE
DDT 开蓬 1, 2-二 溴 三 氯 丙 烷 氯苯三氯己醇 狄氏剂 二己基己烯雌酚 二 恶 因 ( 2 ,3 ,7 ,8 -) 硫丹 呋 喃 ( 2 ,3 ,7 ,8 -) 林丹 甲氧氯 p-壬 基 酚
PCBs 毒杀酚 三丁基锡
2、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A. 内分泌相关肿瘤 乳腺癌 有机氯农药与儿童期肿瘤
B. 自然流产、出生缺陷、儿童生长发育缺陷(生 长发育迟滞及低智商)、生育缺陷(导致性别比 例失衡)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直接因素
射线辐射
(尤其在青春期接触过量辐射源)
遗传突变
贡献因素
易感因素
缺乏体育锻炼 嗜酒 维生素 D 缺乏 外源性雌激素暴露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增 加
2)我国的研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1年9月公布了 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技术
其它
七、展望
❖进一步探索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 ❖寻找合适的降解途径,充分利用自然界本身存
在的条件,如,太阳光,无机盐,金属离子等, 而且是原位处理技术 ❖进一步探索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及归 趋,推测降解机理,鉴定中间产物及活性物种 ❖共存物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② 双酚—A
②双酚—A
HO
CH 3 C
OH
CH 3
双酚—A也具有雌性化作用。双酚—A是制备 聚碳酸脂及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这类树脂广泛
用于制造机械仪表、医疗器械、电讯器材等;环
氧树脂也大量用做粘胶剂和涂料,这种涂料通常 在食品罐头内层,以防止金属与食品或饮料中的

第八章节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ppt课件共57页文档

第八章节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ppt课件共57页文档
第八章节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ppt 课件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植物雌激素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植物雌激素

二噁英危害
短期暴露——出现痤疮、皮肤黑斑、肝功能的改变; 长期暴露——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 殖功能造成损害。
中毒前——仪表堂堂 中毒后——脸上长出了 痘疮并出现严重变形。
尤先科被毁容前后对比。2005年,尤先科参加总统 选举前遭人投毒毁容。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
空气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 汽车尾气、烹饪油烟等均可产生环境内分泌 干扰物 农药的喷施及化工生产过程也可产生空气的 类激素污染

杀真菌剂


杀虫剂


杀线虫剂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工业化合物

重金属

Pb、Cd、Hg
C12H10-XClX

树脂原料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等

药物 绝缘油

多氯联苯等 壬基酚等

界面活性剂


其他

二噁英、五氯酚等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植物雌激素

拟雌内酯 芒柄花黄素等
OH O

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内分泌干扰物的毒作用机制
致畸、致癌作用

作用于细胞的染色体,使染色体的数目或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携带遗传信息的某些 基因,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长失控,产生 肿瘤。 多环芳烃、芳香胺等都是强的致癌物,他们 的代谢产物可与DNA共价结合,造成DNA的 不可修复损伤,导致细胞的癌变。 动物出生时,血脑屏障尚未建立,许多环境 激素对出生动物的毒性比成年动物高。

化肥的大量使用
天然来源

天然的植物碱、动物激素和微生物代谢物 火山喷发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APEOs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生物转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 (APEOs) 转化为烷 基酚的生 物转化过 程
APnEO的生物降解
精品课件
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的对数值及其结构参数
精品课件
壬基酚(nonylphenol,NP)
分子式C15H24O,主要用于合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 NPEO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洗涤剂、除草剂、 杀虫剂、塑料添加剂、乳化剂、润湿剂、涂料、化妆品、纺织 助剂和油田化学品中。全世界每年生产大约50万吨烷基酚聚氧 乙烯醚(APEOs),其中NPEOs占80% ,中国NPEOs的年产量为4 万。全世界每年NPEOs产量的60 %进入水体。
精品 扰作 用的 部分 农药、 代谢 物及 作用 机理 (续)
环境激素类有机氯农药
精品课件
亚洲一些地区河湖底泥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水平 (ng/g,干重)
精品课件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理化性质
精品课件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lkylphenol ethoxylates, A一P类EO重s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加工、工业洗涤、石油开
精品课件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精品课件
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来源
精品课件
环境激素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精品课件
具有环境激素作用的PAEs化合物
精品课件
我国城市污泥中PAEs化合物的含量(mg/kg)
精品课件
降解PAEs的细菌菌株
精品课件
若干细菌菌株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环境激素类物质的侵害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
能干扰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 结合、作用、代谢或消除;
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对 人类雌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 呈现显著的干扰效应;
从而破坏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等系统的信息相互传递和对机体的调节功能, 进而破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
内分泌干扰物 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激素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 围环境中的,对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 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 的化学物质。
天然产物,血中以低浓度传 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 能的调节作用。
3. 多氯联苯毒作用及其机理 ➣ 含有4~6个氯的PCBs毒性较强 ➣ 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 2000~19000 mg/kg 靶器官:肝脏、皮肤、免疫系统、生 殖系统、消化道、甲状腺等
➣ 慢性毒性:神经毒害、免疫力降低、肝毒害、致 癌性、发育毒性、致畸性、皮肤毒 性、生殖毒害等 对幼体的神经毒害:运动神经发展迟 缓、反射不佳、神经行为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与记忆力 降低、IQ降低、认知障碍等
第三节 多氯联苯
一.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 209种异构体 共面式多氯联苯(68种) ➣ 耐热性和绝缘性良好, 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 燃烧后会产生HCl和二噁英
二. 多氯联苯的使用与排放 用途 电容器及变压器的绝缘油 (用量最多) 无碳影印纸与塑胶的添加剂 其他用途 全世界产量(不含前苏联): 约150 万t(26000 t/a) 1980~1984年:16000 t/a 1984~1989年:10000 t/a
在临床上则表现为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 育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癌症为特征。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女性乳腺癌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男性前列腺癌及睾丸癌 不正常的性发育 降低男性生殖力 脑下垂体及甲状腺功能改变 免疫力抑制 神经行为作用 ……
➣ 对野生生物的影响: 鱼类、鸟类甲状腺功能和发育不正常 贝、鱼、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殖力下降 鱼、鸟和爬行类的孵化率降低 鱼、鸟、爬行类和哺乳动物的去雄性化 和雌性化 软体动物、鱼类和鸟类的去雌性化和雄 性化 后代存活力降低 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免疫力和行为的 改变 ……
➣ 生殖毒性:改变月经周期、增加流产率、受孕力 降低、后代体重减轻、影响后代精子 品质等 猴子与貂对PCBs的生殖毒性最为敏感
➣ 致癌性:靶器官:肝脏、胆管、胆囊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美国环保局 USEPA都将部分多氯联苯异构体归 类为疑似人类致癌物
➣ 弱遗传毒性 ➣ 微弱类雌激素与抗雌激素作用
OH O
HO
O
O
拟雌内酯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在目前已经认识的环境激素中,毒性最大的 是二噁英,其毒性是剧毒化学物氰化钾的 1000倍,也是一种人类致癌物。
环境激素中有40多种是农药,其中的六六六、 DDT等已被禁用,仍有多种在广泛使用。
这些物质散布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之中,被人 或动物摄入体内后,不断积累,逐步造成危 害,影响到人们的安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 20世纪30年代,羟基联苯化合 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 之后发现,DDT也有雌激素样 活性
➣ 1962年,《寂静的春天》:农 药可引起内分泌紊乱
➣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 都观察到野生生物的 生殖发育异 常
➣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许多环 境化学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内分泌功
二噁英的来源:
90%来自有机物燃烧(含氯固体垃圾燃烧、汽 车尾气排放);有部分天然产生。
➣ 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形成机理: ① 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燃烧后形成氯苯, 氯苯成为二噁英合成的前体 ② 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 制品、食物残渣等)经铜、钴等金属 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而生成二噁 英
二噁英危害
性强度也相差1000倍。
二噁英
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75 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135
二噁英:
O
O 对-二噁英
O
O 二苯并二噁英
O 呋喃
O 二苯并呋喃
Cl
O
Cl
Cl
O
Cl
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毒性最强,研究最多
C l C l C l O C l
2,3,7,8-四氯代二苯并呋喃
极少量经肾脏随尿排泄
乳汁(较显著的排泄途径)
3. 二噁英的毒性作用 (1)二噁英的一般毒性
靶器官:皮肤和肝脏 ➣ 皮肤 氯痤疮
过度角化、色素沉着与多毛症 ➣ 引起实验动物肝实质细胞的增生、肥大 肝
脏肿大 肝脏变性、坏死及肝功能异常 ➣ 引起实验动物卟啉合成异常,尿中粪卟啉和尿
卟啉增加
➣ 急性中毒症状:染毒几天内出现严重的体重丢失, 伴有肌肉和脂肪组织的急剧减少(废物综合征)
二噁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970年,北美五大湖区出现野生动物异常现象: ➣ 黑脊鸥、秃鹰、鸬鹚、燕鸥、夜鹭等鸟类产生幼 鸡水肿,鸥蛋无法孵化或产出畸形后代等 ➣ 黑脊鸥鸟蛋中检出含TCDD 489~1996 ng/kg ➣ 该水域鱼类如鳟和鲑等,产生鱼卵水肿、孵化率 与存活率降低 ➣ 鱼类体内检出二噁英
二噁英
二噁英是多氯多芳烃化合物的总称。 一类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有
75种异构体,其中毒性明显的异构体7种。 另一类是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有
135种异构体,其中毒性强的有10种。 两类共有210种化合物,统称为二恶英类物
质。 在17种毒性明显的二噁英类当中,彼此的毒
➣ 1996年3月,《Our Stolen Future》出版 ➣ 1998年3月,IPCS/OECD专家委员会定
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 ➣ 200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首批控制
12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POPs): DDT、多氯联苯、六氯苯、多氯二噁英、
多氯呋喃、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灭蚁灵、氯丹、毒杀芬、七氯 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继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 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怀疑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化学物质约有 200多种
已被证实而列入环境激素黑名单的有70多种 可分为
农药 工业化合物 植物雌激素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农药 除草剂
加草胺、杀草强 杀真菌剂
苯菌灵、多菌灵 杀虫剂
林丹、氯丹、硫丹、DDT及代谢产物、 对硫磷等
短期暴露——出现痤疮、皮肤黑斑、肝功能的改变; 长期暴露——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 殖功能造成损害。
中毒前——仪表堂堂 中毒后——脸上长出了 痘疮并出现严重变形。
尤先科被毁容前后对比。2005年,尤先科参加乌克 兰总统选举前遭人投毒毁容。
二噁英的毒理学特点 1. 二噁英的人体暴露与含量 ➣ 消化道摄入是二噁英暴露主要途 径,占90%以上 ➣ 垃圾焚烧从业人员血液中二噁英 含量为806 pg TEQ/L,是正常人群的 40倍左右
第三代环境污染物。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
内分泌干扰物 改变健康生物及其子孙或者其群体的内 分泌功能并对它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Chemical Safety 干扰那些维持自身平衡、生殖、发育和 行为的体内激素的合成、分泌、传输、 键合、作用或清除的外源性物质—— USEPA
➣ 来自鱼贝类、肉蛋类和奶制品的二噁英 占食物摄入量 的78.l%~91.1%
➣ 美国大湖流域监测结果: 25%的鱼体内检出2,3,7,8-TCDD(0.5~ 2pg/g) 10%的鱼体内2,3,7,8-TCDD含量超过5 pg/g,最高达 85 pg/g
➣ 工业化国家民众二噁英体内负荷:2~6 ng TEQ/kg体重(10~30 pg TEQ/g脂肪)
➣ 慢性毒性症状:动物血中甲状腺素(T4)降低, 垂体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 滤泡细胞肥大和增生,最终出现甲状腺肿瘤
➣ 豚鼠对二噁英的毒性最为敏感,LD50是叙利亚地 鼠的1/5000
(2)二噁英的生殖发育毒性 ➣ 损害雌性动物的卵巢功能,抑制雌激素的作 用 动物不孕、胎仔数减少、流产等 ➣ 孕鼠以毒性剂量以下的二噁英染毒 : 胎鼠产生腭裂、肾盂积水、胸腺和脾脏萎 缩、皮下水肿以及生长迟缓等 雄性仔鼠前列腺变小,精细胞减少、成熟 精子退化等
➣ 累积在人体内的以六、七及八氯的二噁 英(不包括呋 喃)为主
➣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单位体重二噁英摄入量明显高于成 人,平均为60 pg TEQ/kg·d。
二噁英的体内代谢过程
吸收 呼吸道
吸收率80%以上
消化道:主要途径
皮肤
在血液中与脂肪结合
分布:肝脏、脂肪(主要场所)
代谢非常缓慢
排泄 主要随胆汁从肠道排泄
➣ 一些学者认为,近年在世界各地观察到的男性精子 数量和质量的降低与环境内分泌污染物暴露有关
二噁英的致癌性 ➣ 二噁英在绝大多数体内和体外致突变试验中呈
现阴性 ➣ 2,3,7,8-TCDD可在实验动物多个部位诱发肿瘤 很强的促癌作用 ➣ 在一人类中毒事件中,二噁英被认为与致癌 率增加有关 ➣ 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2,3,7,8TCDD定为明确的人类致癌物
杀线虫剂 滴灭威、呋喃丹、二溴氯丙烷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工业化合物
重金属 Pb、Cd、Hg
树脂原料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等
药物 绝缘油
多氯联苯等 界面活性剂
壬基酚等 其他
二噁英、五氯酚等
C12H10-XClX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植物雌激素 拟雌内酯 芒柄花黄素等
➣ 共面式多氯联苯在血液中的含量: 德国:9.1 pg TEQ/g脂肪 西班牙:7.03 pg TEQ/g脂肪 日本和韩国: l5 pg TEQ/g脂肪 美国:6.6 pg TEQ/g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