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池设计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设计总结近年来,网格絮凝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运用固定网格、旋流器等复杂结构,采用水流磨损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污染物的减量控制和标准排放的理念。
网格絮凝技术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尤其是对低浓度悬浮性污染物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所以它在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采用网格絮凝技术的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叠合工艺的设计总结,具体包括了技术原理、组成及结构示意图、叠合工艺分析和设备参数,以及运行调试记录等。
以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网格絮凝技术进行简要总结,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网格絮凝技术。
一、技术原理网格絮凝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一定网格和旋流器,使污水形成自然旋流,污染物在动态流动中沉积,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
网格絮凝技术和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除了有比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外,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强、投资少、安装快、维护简便、运行工况稳定等特点,常用于处理悬浮性污染物,也可用于处理有机物、氮磷钝化物及某些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
二、组成及结构示意图网格絮凝池的组成主要包括水入口、水出口、定位螺旋槽、螺旋回流段、螺旋槽室、旋流器系统、网格室等部分。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定位螺旋槽及旋流器系统是网格絮凝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起到了在网格絮凝技术中的动静力效应及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
三、叠合工艺分析采用叠合工艺来实现网格絮凝技术,其工艺分析如下:(1)水入口和污水处理池:首先,将污水通过水入口进入污水处理池,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污染物均匀地分散在池水中,从而减少其污染物的沉积;(2)定位螺旋槽:定位螺旋槽是整个叠合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定位螺旋槽的螺旋段,将污水按照一定的旋流路径进行运动;(3)旋流器系统:旋流器系统起到了获得自然旋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污染物的沉积和去除;(4)网格室:网格室起到了阻挡悬浮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污染物去除。
仿真实验三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实验目的: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
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
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1.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3.能够结合絮凝沉降规律进行沉淀池设计因素的分析。
实验要求:(1)学习和掌握絮凝沉降试验方法;(2)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絮凝沉降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絮凝沉降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絮凝沉降关系曲线。
(4)根据絮凝沉降关系分析沉淀池的设计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结论。
实验原理: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
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
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
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
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1n T n T 1T 2T 2T 1T 1T -+++++-++-+-+=ηηηηηηηηHh H h H h n 其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T η——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T H u u /0=≥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h ——沉淀时间 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在水处理工艺中,絮凝池和沉淀池是常用的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它们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尺寸、容量、排放和沉淀性能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设计参数。
一、絮凝池设计参数:1.尺寸:絮凝池的尺寸一般由处理水流量和絮凝剂投加量决定。
尺寸通常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为流经絮凝池的水的有效处理时间提供足够的水位。
深度要根据所需的絮凝效果和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一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絮凝池的容量取决于所处理水的流量和处理要求。
容量应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得出,同时要考虑到投加絮凝剂和混合的空间需求。
污水的流量通常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结构:絮凝池的结构一般为矩形池,也可以设计成圆形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方便清理和维护。
4.混合器:絮凝池通常配备混合器,用于将絮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增加絮凝效果。
混合器可以有机械和气体两种类型,具体的设计参数包括混合速度、电机功率、混合时间等。
5.pH调节:在需要时,絮凝池可以配备pH调节系统,用于调节池内的酸碱平衡,以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pH调节参数包括控制范围、加碱剂量和加碱方式等。
二、沉淀池设计参数:1.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尺寸来确定,以确保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为1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沉淀池的容量需要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容量来确定。
容量应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效果来计算得出,通常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排放水口:沉淀池需要设置排放水口,用于排放已经沉淀的污水。
排放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沉淀效果和污水浓度来确定,同时要保证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4.污泥处理: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考虑污泥的处理方式。
污泥处理参数包括污泥产量、排放方式(如独立沉淀池还是与其他处理设备连通)、浓度和湿度等。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目标:2.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a.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计算公式:HRT=V/Q其中,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
b.处理量(V)的计算公式:V=A*H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H表示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单位:米)。
c.水流速度(L)的计算公式:L=Q/A其中,L表示水流速度(单位:米/小时),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d.污泥沉淀速度的计算公式:S = (Cin - Cout) / HRT其中,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C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C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
e.污泥体积的计算公式:Vsludge = (Sin - Sout) / S其中,Vsludge表示沉淀池的污泥体积(单位:立方米),S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
3.参数选择:在设计絮凝沉淀池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参数值。
例如,水力停留时间可根据需要的沉淀效果和处理能力来确定,一般常用范围为0.5-3小时;水流速度通常选择为0.3-0.5m/h;进出口浓度差和污泥沉淀速度的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并根据结果确定。
某水厂立式旋流絮凝沉淀池工艺设计图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流量Q总取实际值表面负荷V(一般取12m3/(m2.h)~25 m3/(m2.h))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4%计清水池面积F=(1+4%)Q总/V2、集水槽每个小矩形堰流量q流量系数m取0.43堰宽b取0.05m堰上水头H=(q/mb(2g)0.5)1.5集水槽宽取b’堰口负荷V 一般取7L/(m.s)进水流量Q总(单位:m3/s)单个集水槽长度L集水槽数量n=Q总/VL单个集水槽流量q=Q总/n末端临界水深h k=(q2/gb’2)^(1/3)集水槽起端水深h=1.73h k集水槽水头损失:h-h k3、池体高度⑴超高H1=0.4m 根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⑵斜管沉淀池清水区高度H2=1.0m⑶斜管倾角α长度L 斜管高度H3=L.SINαα一般取值60°⑷斜管沉淀池布水区高度H4=1.5m⑸污泥回流比R1(0.5%~4%),污泥浓缩时间t n=8h 流量Q总清水区面积取F污泥浓缩高度H5=R1Q总t n/F(6) 贮泥区高度H6=0.95m(7) 总高H=H1+H2+H3+H4+H5+H6混合室计算1、混合室长、宽:L 混合池底面积s 水深:H+0.2(混合池高度比沉淀池高0.2m)流量Q总S=Q总/(H+0.2)L=S0.5停留时间t=S(H+0.2)/Q总2、最小水力梯度G(一般取500~1000)水温T(15℃)停留时间t水的粘度μ0.00114pa.s最小吸收功率p=μG2Q T t/1000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搅拌机传动效率η2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3、池体边长L池体当量直径:D0=(4L.L/3.14)^(1/2)搅拌器直径D=(1/3~2/3)D0搅拌器外缘速度V(1m/s~5m/s)转速n=60v/3.14D搅拌机距池底H=(0.5~1.0)D4、搅拌器排液量Q=k q nD3(k q桨液流量准数取0.77)n:搅拌器转速D:搅拌器直径体积循环次数:Z=Qt/vt:混合时间v:混合池有效容积絮凝室面积1、絮凝渠水深H+100 流量Q总反应时间t(6min~10min)F=tQ总/(H+100)2、絮凝回流比R (一般取10)导流筒内设计流量:Qn=1/2(R+1) Q总3、导流筒内流速V取0.6m/s导流筒直径D=(4Q总/3.14V)^(1/2)4、导流筒下部喇叭口高度H 角度αα一般取60°导流筒下缘直径D’=D+2Hcotα5、导流筒上缘以上部分流速V (一般取0.25m/s)导流筒上缘距水面高度H=Qn/3.14VD’5、搅拌机功率搅拌机提升水量Qt=Qn 机械效率η(一般取0.75)提升扬程Ht (一般取0.15m)γ水的密度γ=1000kg/m3N絮=Qt.Ht. γ/102η。
絮凝沉淀池
表3-20絮凝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形式主要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计算公式①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或分成2格,絮凝时间①絮凝池容积V=QT/60T= 20 〜30min;②平面面积F=f+V/nH i③池子长度L=F/B②廊道内进口流速〜0.6m/s,出口流速〜④隔板间距a=Q/3600n v n H0.3m/s,流速分段一般宜采用4〜6段。
⑤各段水头损失h n= (ES n V02/2g ) + ( l n V n2/ ( RC n')))③隔板间距不小于0.5米,小型池采用活动隔⑥总水头损失h=Eh n⑦平均速度梯度G=(Yh/60 g T) 1/2板可适当减少,进水管口应设挡水措施,避免水以上各式中V-絮凝池容积,m;Q—设计流量,m/h ;T—流直冲隔板。
絮凝时间,min;n —池数,个;F—单池平面面积,ni; f —④超高一般不小于0.3米,隔板转弯处过水断单池隔板所占面积,m;H1—平均水深,m L—池长,m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倍,同时水流转弯B—池子宽度,m 一般与沉淀池等宽;a —隔板间距,mV n —隔板间流速,m/S;h n—各段水头损失,m S n —该廊道处宜做成圆弧形。
内水流转弯次数;E—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⑤池底坡向排泥口坡度一般为2%^ 3%排泥管为,回转式隔板为;V。
一该段转弯处的平均流速,m/s; C n—直径不小于150mm流速系数;巳一廊道断面的水力半径,m 1 n—该段的廊道总长度,m;G—平均速度梯度,s ;Y水的密度,1⑥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在30〜60s ,GT1000kg/m3;g—水的运动黏度,kg • s/m 2;h —总水头损值需达104〜105。
失,m=⑦一般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5m,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为〜0.35m。
①.絮凝池宜布置成俩组或多组并联;絮凝时①相对折板水头损失折间T= 12~20min ;絮凝池一般分成前、中、后段,E h=n ( h1+h2)+E h i m= (V -祐)/2g板各段停留时间接近。
某絮凝反应沉淀池结构cad设计图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s,G值取500s-1×T/2=18.24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 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 s,G值取500s-1×T/2=18.24 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 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水厂平流沉淀池工艺计算样例
1 设计参数水厂设两座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每座池设计处理能力8万吨/天; 单座絮凝沉淀池设计流量:s m d m Q /9815.0/1048.8806.1334=⨯=⨯=;网格絮凝池反应时间:min 20=T ;网格絮凝池容积V=883.4m 3; 长20.0m ,平均水深3.95m, 宽11.2m 。
沉淀池液面负荷:23./2.7m h m q s =。
流速=1.5mm/s网格絮凝池采用斗底结构,由液动二位四通阀驱动池底阀排泥。
平流沉淀池采用泵吸式排泥机排泥。
2 絮凝池 2.1 池型布置236.2436.26.236m F =⨯⨯=; 絮凝池容积:3957605.1322685.1m QT V =⨯⨯==;絮凝池水深:m F V H 08.436.243/75.993/2===;设计H 2取4.10m 。
2.2 排泥絮凝池排泥采用小斗排泥,小斗下底平面尺寸m 40.040.0⨯;m tg H 3.15024.06.201=⨯-=;(见图2-2)排泥选用DN200液动底阀,排泥管直径DN200。
2.3 机械混合第一格池作为混合池;设计水深4.2m ,容积3392.2820.460.260.2W m =⨯⨯=混合时间s T 2322685.1392.28==混合池壁设4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300mm ,约为池宽度的1/10。
挡板高度700mm ,为池深的1/6。
池上部为DN1300进水口,淹没深度500mm ,池下部为高度700mm 的出口。
采用的推进式搅拌器为2叶,叶轮直径为池宽的1/3~2/3,本设计取D o =1200mm 。
叶轮外缘线速度1.5~3m/s ,设计为V=3m/s 。
搅拌器转速秒转/482.11416.336060=⨯⨯==o o D V n π 旋转角速度秒弧度/52.1322=⨯==o D V ω 计算轴功率秒弧度/52.132408432=⨯==gZeBR CN oγω Kw 4.081.94086.01.012510005.043=⨯⨯⨯⨯⨯⨯⨯=式中 C ─阻力系数,0.2~0.5γ─水的容重,1000Kg/m 3 Z ─搅拌器叶数 e ─搅拌器层数 B ─搅拌器宽度(m) R o ─搅拌器半径(m)G ─设计速度梯度,500~1000(秒-1)需要轴功率Kw WG N 8102500392.28102.1161022621=⨯⨯⨯==-μ需要轴功率与计算轴功率相差甚大,因此采用产品样本中的适合该容积的定型产品,功率为3Kw ,并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给水设计之混凝池 沉淀池
一、水量设计日处理水量:380000m ³/d=4.40m ³/s设20池,则每池日均处理水量19000m ³/d=0.22m ³/s系数取1.05,则实际进水量Q=s /0.23m 1.05s /m 22.033=⨯二、进水管每池分管流速v=1.1m/s ,则进水管直径mm 11.517m 51711.0v/2===πQ D ,取550mm ,则校核流速s /m 97.02m 55.0s /m 23.0v 23=⨯=)(,π 总管流量s /m 62.405.1s /m 40.433=⨯=总Q ,总管流速总v =1.2m/s ,则总管管径mm 14.2214m 21414.2v /2===π总总总Q D ,取2250mm ,则实际流速s /m 16.122.25m s /m 62.4v 23=⨯=)(,总π三、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径D=2250mm流速v=1.16m/s水头损失h=0.6m四、絮凝池流速分级:v 1=0.12m/sv 2=0.09m/sv 3=0.06m/s反应时间:T=11minT 1=3minT 2=4minT 3=4min水深依沉淀池而定(清水区1.2m ;斜板区m 866.0866.0m 160sin h =⨯=⨯=。
L ;配水区1.2m ;进水区1.8m ,总高度5.066m )。
水头损失0.5m ,总水深H ,=5.566m ,取5.6m 各小格时间:s 67.46s/m 12.0.6m 5v t 11===,H s 22.62s/m 09.0.6m 5v t 22===,Hs 33.93s/m 06.0.6m 5v t 33===,H 各级分格数:个86.367.46603t 60n 111=⨯=⨯=T ,取4个 个86.322.62604t 60n 222=⨯=⨯=T ,取4个 个57.233.93604t 60n 333=⨯=⨯=T ,取3个 各级时间校核:min 11.346067.46n 60t 111=⨯=⨯=,T min 15.446022.62n 60t 222=⨯=⨯=,T min 67.436033.93n 60t 333=⨯=⨯=,T 总时间min 93.1167.415.411.3321=++=++=,,,T T T T 各级小格面积:231m 92.1s/m 12.0s /m 23.0v ===Q 一级 232m 57.2s/m 09.0s /m 23.0v ===Q 二级 233m 85.3s/m 06.0s /m 23.0v ===Q 三级 内墙:b 1=0.2m ;外墙:b 2=0.3m各级长、宽度:一级:设长度L 1=1.0m宽度m 92.1m0.1m 92.121==B ,取1.9m 则总宽度=1.9×4+0.2×3+0.3×2=8.8m二级:宽度m 9.1432.0-23.0-.882=⨯⨯=B 长度m 35.1m9.12.57m 22==L 三级:宽度m 6.2322.0-23.0-.883=⨯⨯=B 长度m 48.1.6m23.85m 23==L ,取1.5m实际面积:一级:S 1=1.0m ×1.9m=1.900m2二级:S 2=1.35m ×1.9m=2.565m 2三级:S 3=1.5m ×2.6m=3.900m 2 实际流速:s /m 1215.0.9m 1s /m 23.0s v 2311===Q ,s /m 0900.0m 565.2s /m 23.0s v 2322===Q , s /m 0592.0.900m 3s /m 23.0s v 2333===Q ,总长度:L=b 1×2+b 2×2+L 1+L 2+L 3=0.4m+0.6m+1.0m+1.35m+1.5m=4.85m总宽度:B=8.8m各级进出孔的尺寸:一级进入下格面积:211m 520.18.0=⨯=S W ,高度mm 1520m 52.18.0h 11==⨯=B 二级进入下格面积:222m 052.28.0=⨯=S W ,高度mm 1520m 52.18.0h 22==⨯=B 三级进入下格面积:233m 120.38.0=⨯=S W ,高度mm 2080m 08.28.0h 33==⨯=B 一级进入二级高度mm 800m 8.08.0h 14==⨯=L二级进入三级高度mm 1080m 08.18.0h 25==⨯=L三级进入第一过渡段mm 1200m 2.18.0h 36==⨯=L第一进入第二过渡段mm 800h 7=五、过渡段上升流速v=0.055m/s 面积23m 20.4s/m 055.0s /m 23.0v ===Q S 有效宽度m 2.8m 3.02-m 8.8=⨯=有效B =8200mm 长度m 51.0m2.8m 20.42===有效B S L ,取L=0.55m=550mm ,考虑实际,L=0.6m=600mm 。
絮凝池设计计算方案
絮凝池的合理设计前言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应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
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
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
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
当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混凝剂的合理选择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絮凝池设计的重要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少水厂由于改进了絮凝池的布置,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降低了药耗,或者增加了制水能力。
在混凝沉淀的设计中,也出现了宁可延长一些反应时间以缩短沉淀时间的看法。
这些都说明絮凝反应在净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高效能沉淀以及过滤装置的出现,使水厂的平面布置(包括构筑物尺寸及占地面积)大为缩小。
相对来说絮凝池所占比例就有所增加。
例如,在原平流式沉淀池中,絮凝只占较小的体积。
然而在斜管沉淀池中,絮凝部分的体积几乎与沉淀部分的体积相仿。
为此,国内不少同志在这方面进行着如何改进絮凝构筑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设想。
对设计工作者来说,亦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解决如何合理选择絮凝形式的问题。
絮凝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絮凝池水力条件的控制,而且还与原水性质、混凝剂品种和加药量以及混和过程都有密切关系。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尚没有一个能定量地反映絮凝过程的完整数学模式,甚至作为定性分析,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情况就给具体设计工作者带来很多困难。
严格地说,目前不少絮凝池的设计,仅是水力的验算,并没有对絮凝过程作完整的分析。
因此,往往出现即使原水的絮凝性质很不相同,而其絮凝池的布置却完全相同的情况。
根据规范或设计手册规定的设计数据,进行水力计算,是目前絮凝池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重庆大学絮凝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公式
①相对折板水头损失
∑h=n(h1+h2)+∑hih1=0.5(V12-V22)/2g
h2=[1+0.1-(F1/F2)2]V12/2g hi=ξv02/2g
式中∑h—相对折板总水头损失,m;h1—渐放段水头损失,m;h2—渐缩段水头损失,m;n—折板水流收缩和放大次数;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m;V1—峰处流速,m/s,0.25~0.35 m/s;V2—谷处流速,m/s,0.1~0.15 m/s;F1—相对峰的断面积,m2;F2—相对谷的断面积,m2;V0—转弯或孔洞处流速,m/s;ξ—转弯或孔洞处的阻力系数,上转弯ξ=1.8,下转弯或孔洞ξ=3.0。
⑦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直径150~200mm的穿孔管或单斗排泥,配合快开排泥阀。
⑧栅条、网格构件的厚度一般采用:木材板条20~25mm;扁钢构件5~6mm;铸铁构件10~15mm;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30~70mm。
①絮凝池体积V=QT/60
②絮凝池面积A=V/H/
③池高H = H/+0.3
④分隔面积f=Q/ v0
⑥絮凝池深度按照水厂标高系统确定,一般3~4m。
⑦.机械絮凝池池底不易积泥,可只设放空管。
①每个池的容积V=QT/60n
②水平轴式池子的长度L≥αZH
③池的宽度B= V/LH
④搅拌器转数n0=60v/πD0
⑤叶轮转动角速度ω= 0.1 n0
⑥搅拌功率N =0.17YLω3(r24-r14)
⑦电动机功率N0=N/η
⑤普通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网眼孔格为80×80mm,中段100×100mm;改良型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孔眼尺寸为25×25~50×50,每层网格的孔眼面积占竖井面积的20%~50%,小水厂的网孔尺寸还可更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絮凝平流沉淀池设计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1 、设计处理水量为:,沉淀池分2座,则单池处理水量为:162000/281000 3375 0.94 沉淀池停留时间T:由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 1.0~3.0 小时,本设计沉淀时间设为T2h;沉淀池水平流速v: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s;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 mm/s;本设计水平流速为v15mm/s2、池身的尺寸设计:(1)单池的容积为:(2)有效水深取H3.5m,超高取0.5m,则实际池深为4m。
(3)沉淀池长:L 3.6 T1 3.6 15 2 108 m ;(4)池宽为:,实际池宽取16m 由于宽度较大,沿纵向每池中间设一个导流墙,导流墙采用砖16 0.24砌,墙宽240mm ,沉淀池每格宽度 b 7.88m 。
2(5)校核池身的尺寸:长宽比:符合要求长深比:符合要求水平流速校核:,符合要求3、进水穿孔墙:为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在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
墙长
16m,墙高4m,有效水深3.5m ,单池设计流量为0.94 ,
孔口流速为0.2m/s(为防止絮凝体破碎,孔口流速不宜大于0.15~0.2m/s)。
⑴孔口面积:;则孔洞个数N2孔洞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宽×高:15cm×8cm,4.7 N 391.6 个;取392 个0 0.15 0.083孔洞布置:①孔洞布置成7 排,每排孔眼数为:个②水平方向孔洞间距取125mm孔与墙之间的间距为200mm,则每排56 个孔洞时其所占的宽度为
剩余宽度均分在灰缝中。
③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
250mm最上一排孔眼的淹没水深为300mm在沉泥面以上0.5m 处至池底部分的花墙不设孔眼,则孔眼的分布高度为: 3007×806×2505002860mm 剩余高
度:H-28603500-2860640mm 均分在灰缝中;2 v④进水水头损失:h1 1 式中,——局部损失系数,取2.0;2g 则h12 0.002m(2)水利条件的校核:bH 5.25 3.5①水力半径R 1 .5 m 。
b 2 H 5.25 3.5 2 v2 0.015 2 Fr 1.53 10 5②弗劳德数Rg 1.5 9.81 ,满足1×10-5---1×10-4符合要求。
③雷诺数Re R / 0.015×1.50/1.003× 22433按水温20 度计,4、排泥设施:为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采用虹吸式机械排泥机排泥。
6(1)干泥量Q干泥81000 m 3 / h 500 mg / L 10 mg / L 10 4.8t / d 0.2t / h ,取含水率98 ,则污泥量Q泥Q 干泥/1 98 0.2 0.02 10m 3 / h(2)排泥设施的选择:5、出水区设计:沉淀后的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出流,本设计采用薄壁溢流堰,渠道(1)溢流堰的总堰长:,式中,q ——溢流堰的堰上
负荷,本设计取300m2/md出水堰采用指型堰,共10 条,双侧集水,汇入出水总堰。
每条指型槽边长27m。
出水堰的堰口标高能通过螺栓上下自动调节,以适应水位变化。
三角堰跌落高度取0.10m,槽锯齿高取0.12m,采用120°三角堰,堰上水头取0.10m。
Q h2 1.73 3(2)出水渠起端水深:gb 2 1.73 式中,b ——出水渠道宽度,本设计取1.0m取跌水高度为0.25m,则出水渠道的总深为 1.0m Q v2渠道内的水流速度: bh2 沉淀池出水管管径初定为DN1000mm,此时管道内的流速为4Qv3 D2 (3)沉淀池放空管直径0.7 BLH 0 .5 0 0.7 16 108 3.5 0.5 d 596.8mm t 2 3600 则取放空管径为
DN600mm,t 为放空时间,按t2h 算。
絮凝工艺的设计计算1、设计要点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由大到小设计,在较大的反应流速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充分的碰撞,吸附在较小的颗粒上,使胶体颗粒能结成较大的絮粒,以便于在沉淀池中去除。
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一般在10―30min,并控制反应速度,使其平均速度梯度为10―75s-1,使GT 值达104―105,以确保反应过程的充分与完善。
低浊、低碱水宜采用较大的T 值,粗分杂散杂质含量高的水,宜采用较大的G 值。
絮凝池一般与沉淀池合建,避免已形成的絮粒在水流经过连接管时被打碎,如需分建,则连接管中的流速应小于0.15m/s,并避免流速突然升高或水头跌落。
低浊水缺乏凝聚核心,可以将沉淀下
来的一部分泥渣连续地流回到混和池入口,以促进反应过程。
为使絮粒不至于被破坏或沉淀,反应池入口的速度必须加以控制。
2、设计计算絮凝池型可分为水力和机械两大类,前者简单,但不能适应流量变化,后者能通过电机的调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水量变化,反应效果好,节省药剂,并且水头损失小,但需经常养护维修。
结合水量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本设计中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为取得较好的混凝效果,防止絮体打碎,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合建已知设计流量为162000m3/h,采用 2 座反应池,每座设计流量81000m3/h。
,平均水深H12.6m(1)池身尺寸的计算:絮凝池净长:絮凝池宽度:因与沉淀池合建,所以尺宽取 B 16m T—絮凝时间,T25min(2)廊道宽度的设计:絮凝池的起端流速取v0.55m/s,末端流速取v0.25m/s,首先根据起、末端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起末端廊道宽度,然后按流速递减原则,决定廊道分段数和各段廊道宽度。
起端廊道宽度宜b 起端廊道宽度:末端廊道宽度:3絮凝池分段:分段数越多,效果越好,但分段过多,施工和维修较复杂,所以宜分成4—6 段,本设计采用6 段。
廊道宽度及流速设计取值见下表其中bn 由此公式计算得:b2 ,b3 ,b4 ,b5 b10.7m ,b61.5m拐弯处隔板距池身的长度设为a,取廊道分段号1 2 3 4 5 6 各段廊道宽度bn(m)0.7 0.8 0.9 1.0 1.2 1.5 各廊道转弯处长度(m)0.91 1.04 1.17 1.30 1.56 1.95 各段廊道流
速v m/s)(0.55 0.45 0.4 0.35 0.3 0.25 各段廊道数6 6 6 6 5 5 各段廊道总净宽Ln (m)4.2 4.8 5.4 6 6 7.5 拐弯处隔板距池身的长度a(m)0.91 1.04 1.17 1.3 1.56 1.95 :则池子长度(隔板净间距之和),L 4.24.85.4667.533.9m取隔板厚度为,共计34 块隔板,则絮凝池总长度为:L33.934 37.3m(3)水头损失的计算:按廊道内的流速分为六段,分别计算数水头损失。
第一段:水力半径R1槽壁粗糙系数
n0.013,流速系数C1C1各段转弯处的宽度分别为0.9m,1.0m,1.1m,1.2m,1.5m,1.7m各段廊道的总长度:l16 ,l26 ,l36 ,l46 ,l55 l65第一段廊道转弯次数为S 16 v12 v 02 h1 S n l1则絮凝池的第一段水头损失为2 g C12 R1式中v0——该段隔板转弯处的平均流速(m/s);Q v0 3600ai Hi 1.2v0则h1Sn—该段廊道内水流速度转弯次数,Rn—廊道断面的水力半径(m);hn—各段水头损失(m);Cn—流速系数;—隔板转弯处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取为3。
段Sn Ln Rn Vo Vn Cn Hn G(1/s)GT数(m)(m/s)(m/s)(m)1 6 90.6 0.31 0.43 0.55 62.65 0.19 35.5 532092 6 90 0.35 0.38 0.45 64.51 0.14 30.4 456453 6 89.4 0.38 0.33 0.4 65.61 0.11 26.9 403354 6 88.8 0.42 0.30 0.35 66.85 0.09 24 360295 5 87 0.49 0.25 0.3 68.28 0.05 18.2 272996 4 85.8 0.58 0.20 0.25 69.96 0.03 13.1 19590池底坡度:i4过渡段
絮凝池与沉淀池设过渡段,宽 2.0m,过渡段设DN600 放空管,每条隔墙底面设100×300mm 排泥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