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浅谈逆温现象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逆温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逆温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逆温知识点逆温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地球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与大多数情况下温度随高度下降的正常温度垂直分布相对立。

逆温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气象、环境的影响都是我们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逆温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以及对气象、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逆温的定义逆温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它与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的正常温度垂直分布相对立。

逆温的存在使得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逆转。

逆温通常出现在地表和大气的接触层,如地面或海洋表面。

二、逆温的形成原因逆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辐射逆温:夜间和清晨,尤其是无云、无雨、风速低的天气条件下,地面向大气散发的热量比从大气向地面传递的热量多,导致地面温度高于上层大气,形成逆温。

2. 部分压缩逆温:当冷空气压缩暖空气时,由于逆温层中空气密度较大,导致压缩后的冷空气在逆温层上移时受到逆温层的限制压缩,形成逆温。

3. 平流逆温:冷空气的平流接触和紧密接触温暖的地表,此时地表辐射热收入小,地表温度相对较低,而逆温层内的冷空气温度相对较高,形成逆温。

三、逆温的分类根据逆温的形成原因和空间分布特征,逆温可分为以下几类:1. 辐射逆温:辐射逆温主要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和清晨,由于地面向大气散发的热量比从大气向地面传递的热量多,从而导致地面温度高于上层大气。

2. 下沉逆温:下沉逆温多出现在夜间和早晨,由于高空有冷空气下沉,与地表的接触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大气垂直冷却,但低层大气条件不利于逆温消散。

3. 平流逆温:平流逆温主要出现在平坦开阔的地表上,冷空气在地表平流下沉并接触地表,导致地表温度较低,而逆温层内的冷空气温度较高。

四、逆温对气象、环境的影响逆温对气象、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大气扩散: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流动,限制了底层空气的上升和污染物的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得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得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得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得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得成因逆温形成得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与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得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就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得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就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得温度差异而形成得逆温。

这种逆温层就是随锋面得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就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得,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得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得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得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得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与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得空气冷却很快,于就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得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得逆温层,它得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得,在形成得“冷空气湖”上有较暖得空气层。

天山北坡得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边缘就是普遍存在得。

二、逆温得影响1、利:由于逆温得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得发展,所以逆温得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得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得条件就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得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得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与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得一面。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一、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1. 温室效应:白天太阳能照射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能后会升温,导致地面温度较高。

夜晚地面会释放热量,降低地面温度。

然而,地面上的气体(包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易散热,会保持一定的温暖,导致夜晚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2. 地形效应:在山谷、盆地等地形地区,地面会吸收更多太阳能,导致地面温度更高。

而盆地等地形地区周围则是高地,周围空气流动不畅,难以将热量带走,使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局部逆温现象。

3. 大气辐射:在夜晚,地面上的物体会向周围空气辐射热量,使地面温度升高。

然而由于夜晚地面空气没有湍流对流,导致地面温度远高于地面以上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4. 地面表面状态:干燥的土壤和砾石能够更快地吸收和释放热量,而湿润的土壤和植被覆盖的地面能够更好地保持热量。

因此,地面的覆盖物和土壤湿度也是形成逆温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逆温现象的影响1. 大气环流:逆温现象会导致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以上空气温度会逐渐升高,形成温度递减层,阻碍大气的上升运动。

这对气压系统和风向风速产生影响,形成静稳天气,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2. 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会导致大气环流不畅,使污染物无法有效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特别在城市盆地等地形地区,逆温现象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气象条件:逆温现象通常伴随着无风的晴朗天气,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使得气象条件干燥,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管理产生影响。

4. 农业生产:逆温现象使得地面温度较高,在冬季可以防止霜冻的产生,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夏季逆温现象也可能导致热浪天气,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三、逆温现象的监测与预警1. 温度监测:逆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夜间,通过地面和空气的温度监测可以发现逆温现象的发生。

特别在冬季寒冷的夜晚,逆温现象容易发生。

2. 大气环流监测:通过气象雷达、探空仪等设备监测大气环流情况,可以发现逆温现象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前预警污染物扩散不利的情况。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

【地理名词】逆温现象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温垂直分布的⼀般情况是随⾼度增加⽽降低,⼤约每升⾼100⽶,⽓温降低0.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的主要热源是地⾯,离地⾯愈⾼,受热愈少,⽓温就愈低。

但在⼀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温随⾼度增加⽽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逆辐射较弱,地⾯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温迅速下降,⽽⾼处⼤⽓层降温幅度较⼩,从⽽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出后逆温层⾃下⽽上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运动到冷的地⾯上时,暖空⽓与冷地⾯之间不断进⾏热量交换,暖空⽓下层受冷地⾯影响⼤,⽓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形成逆温。

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锋⾯逆温:锋⾯是冷暖⽓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团位于锋⾯之上,冷⽓团在下,在冷暖⽓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在⼭地、盆地和⾕地中。

由于⼭坡散热快,⼭坡上的冷空⽓沿⼭坡下沉到⾕底,⾕底原来较暖的空⽓被冷空⽓抬升,从⽽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般是在⼀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3.逆温的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

早晨多雾的天⽓⼤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们的出⾏带来不便,甚⾄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危害⼈体健康。

(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因为沙尘暴发⽣的条件是⼤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若出现在⾼空,对飞机的飞⾏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中不会有⼤的颠簸,同时也提⾼了能见度,使飞⾏更加安全。

【试题链接】⽓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温度在垂直⽅向上随⾼度升⾼⽽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温垂直递减率(℃/100⽶)时空变化图,回答1—2题。

1.当天该地⼏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的时段是A.9时—17时 B.18时—次⽇8时C.17时—次⽇9时 D.19时—次⽇6时2.发⽣⼤⽓逆温现象的最⼤⾼度约为A.100⽶ B.200⽶ C.400⽶ D.500⽶【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温上升,0表⽰⽓温⽆变化。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一. 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T时,逆温现象消失二. 成因类型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下图中第一个图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况;过程:在晴朗无云或微风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b)。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见下图c)。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盆地效应
盆地地形由于周围环山,底部平坦,冷空气容易在底部积聚。当夜晚来临时,盆地底部冷空气迅速降温,而周围山体的热空气被阻挡在山体上方,无法进入盆地,导致盆地内温度降低速度加快,进而引发逆温现象。
地形因素
地面辐射冷却是指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导致地面温度降低的现象。
地面辐射冷却的定义
1
交通事故
2
3
逆温现象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员视线,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在夜间或清晨的逆温现象下,气温下降迅速,路面结霜或起雾,进一步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例如对前方道路状况、障碍物等判断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03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农作物的水分吸收,导致农作物缺水干旱,加重农业灾害。
通过增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空气环境。
增强社会监督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05
逆温现象的研究展望
加强逆温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
要点三
深入研究逆温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
了解逆温现象产生的微观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探索温度逆向变化与大气层结结构的关联。
要点一
要点二
探讨逆温现象的气候变化影响
农业灾害
01
逆温现象导致农作物生长环境不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02
在逆温条件下,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营养物质积累减少,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质量下降。
逆温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逆温条件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增多,进而增加人体患病概率。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例如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处于逆温条件下,容易导致人体受寒感冒等。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概念:对流层局部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得慢,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情况,即称为逆温。

强调:一是逆温现象出现在对流层;二是逆温并非全部是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也有可能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只不过该高度气温高于正常情况,或者说该区域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m。

2、类型据其成因,逆温主要可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四种。

3、成因(1)辐射逆温是最常见的类型,其生消过程如下图所示:此类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比热容不一样,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有以下特点:①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②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③冬季强于夏季(2)锋面逆温冷暖气团交锋所形成的面,称为锋面。

由于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就形成了上暖下冷的逆温。

这种逆温有以下特点:①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②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4)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下垫面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4、影响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⑵有利于雾的形成,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⑶低空逆温造成雾天气,影响飞机起降;高空逆温,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

逆温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

逆温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
逆温现象的出现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地形:地形起伏和高度对逆温现象的出现有很大影响。

山谷、盆地等地形会促进逆温的形成,因为在这些地方冷空气往往滞留在下方,造成空气层逆转,从而形成逆温。

而对于相对平坦的地区,逆温现象通常不会明显。

2. 风速:风速对逆温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风速较小时,地面上的热量难以扩散和带走,使得温度逆转更加明显。

但当风速较大时,风可以较好地混合空气,使温度分布均匀,减弱或消除逆温现象。

3.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也会影响逆温现象的形成。

在晴朗的夜晚,地表会辐射出较多的热能,而没有太阳辐射的加热,地表温度会迅速下降,容易形成逆温现象。

相反,在有强烈太阳辐射的白天,地表的热量被加热,温度逆转现象相对较弱。

4. 大气湿度:湿度也是影响逆温现象的因素之一。

相对干燥的空气能够更好地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减少逆温现象的出现。

而相对潮湿的气氛会减弱对流的能力,使得地面附近的冷气更难扩散,诱发或加强逆温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地形、风速、太阳辐射和大气湿度是影响逆温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这些因素的组合可能会导致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逆温现象。

浅谈常见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浅谈常见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浅谈常见逆温现象及其影响作者:高宗华李伟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08期一、什么是逆温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这种大气层结易发生空气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的污染物带到高空乃至远方疏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降低。

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上空为轻度污染,对于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在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这就是逆温。

二、逆温的分类及其成因根据逆温的成因不同,可将其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下沉逆温、湍流逆温等类型,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在晴朗(或少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因辐射散失掉大量热量,很快冷却下来。

此时,与地面接近的空气冷却最为强烈;离地面越远,降温幅度越小,致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产生自地面开始的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的垂直厚度可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一般黎明前逆温层最厚。

夏季昼长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度地区大陆上均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地形逆温在盆地或谷地中,由于日落后山坡地面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散热快,使得贴近山坡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

冷空气沿斜坡滑入盆地或谷地底部,迫使底部暖空气抬升,形成下冷上暖的地形逆温。

3.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

当暖气团移动到冷地面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冷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慢且降温幅度小,从而形成逆温。

平流逆温也是由地面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的,其强弱由暖气团和冷地面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的温差较大,当海上的暖湿气团移动到寒冷的大陆表面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并且常伴随平流雾的形成。

高中地理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

高中地理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

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国家级示范中学——安岳中学石洪春一、什么是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解释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解释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解释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逆温现象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反。

它表现为在某段时间内,温度比正常变暖的温度更低,尤其是高纬度地区的情况更加突出,且时间越长的情况越趋势越明显。

专家认为,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也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个例外,而其背后的原因和机理也值得仔细研究。

首先,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意味着它在比较短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强迫大气层进行逆向变化,而这种逆向变化在短时间内会迅速改变气温。

它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速度过快,它影响了大气层的传热和热量输送,造成在某段时间内大气层温度的减少。

其次,逆温现象也可能是一种受全球变暖影响的例外。

这是因为在有些地区,全球变暖引发的温室效应会抑制气温的上升,即使在当地的气温变暖,但温室效应使其比原来更低。

此外,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大气层的水汽输送和热量输送,从而影响到气温的变化,而此类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最后,逆温现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会影响大气中水汽输送和热量输送,从而导致一定影响天气的变化,比如说风力会变强,湿度会变大,最终导致当地的温度变化;其次,它会改变地表陆地发热过程,从而影响气候,最终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之,逆温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种特例,它会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改变大气层的温度,并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改变气象变化、湿度变化,以及地表陆地发热等,从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

因此,关于逆温现象的了解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对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从而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急流逆温
总结词
急流逆温是由于急流的形成,导致暖空气上升并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在某些气象条件下,急流会形成。急流的形成会导致暖空气 上升,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风暴期间 最为明显。
湖泊逆温
总结词
湖泊逆温是由于湖泊效应,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从而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湖泊地区由于湖泊效应的作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象现象。在冬季,湖泊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周围地 区要低。这种气温差异会导致近地面的气温降低,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湖泊地区最 为明显。
逆温现象的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逆温现象可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等几种类型。
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沉逆温是由于下沉气流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逆 温是由于暖空气流经地面时,受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性质差异, 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逆温现象概述 • 逆温现象的成因 • 逆温现象的危害 • 逆温现象的防治措施
01
逆温现象概述
逆温现象的定义
• 逆温现象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的现 象。正常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逆温现象则 相反。
逆温现象的特点
逆温现象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与正常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相 反。
逆温现象会导致空气下沉运动减弱,阻碍对流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逆温现象可能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02
逆温现象的成因

解释逆温现象

解释逆温现象

解释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气温反而降低,而不是随气候模式通常的增加。

除了气温异常变化带来的历史性记录,逆温现象也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之一。

逆温现象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由于北半球面积更大的地球的南半球,北半球的冷空气增强,并在不同的季节传播到其他区域,这将导致空气温度变冷,导致逆温现象。

另外,大量的工业排放和火山爆发产生的废弃物中的硫酸根及其他气体也会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气温降低。

此外,沿海的海洋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潮汐通过拉力改变海水温度,从而影响沿海地区的气温。

此外,大气环流系统中大量的低压系统也会影响气温,这些低压系统会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冷空气,从而使气温降低。

最后,有些地区会存在连阴雨天气,这也会抑制气温上升,从而导致逆温现象的出现。

总的来说,全球变暖、工业排放、火山爆发、大气环流及连阴雨天气等都是导致逆温现象的主要原因。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是全球气温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科学家们认为,由于大气温度上升,所有生物都会受到潜在的威胁,并且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逆温现象的出现也将对地球上的许多物种构成更大的威胁,这将会拉低气温降低,可能会对植物、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繁殖行为带来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全球变暖。

全球减排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助于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并使这些温室气体不会堆积在大气层中,从而让大气温度保持在正常水平。

一方面,人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例如种植更多的树、植物、种植多样化的水果、蔬菜,让环境更加友好。

另一方面,科学家可以研究出新型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可以对气象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逆温现象。

综上所述,逆温现象的出现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常见后果,而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全球变暖,从而减少逆温现象的发生,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物种,并维护环境的健康。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一. 逆温现象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1)当TS ≥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S<T时,逆温现象消失二. 成因类型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浅谈大棚保温被的逆温现象

浅谈大棚保温被的逆温现象

浅谈大棚保温被的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是一个地理名词,简单来说就是地面上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没有降低,缺随着高度升高,温度也升高的一种现象。

大棚保温被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这种现象会在冬季出现,一旦出现,低温会影响蔬菜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逆温现象是农户们最不想出现的现象之一。

大棚保温被的逆温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由于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以上就是大棚保温被逆温现象的全部内容。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一、逆温成因逆温一般按照成因的不同分类,如下: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下垫面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5、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叫做湍流逆温。

当气层的气温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经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分布逐渐接近干绝热直减率。

因湍流上升的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降低温度。

空气上升到混合层顶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低,混合的结果,使上层气温降低;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致使下层气温升高。

这样就在湍流减弱层,出现逆温。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博客康同杰:浅谈逆温现象

博客康同杰:浅谈逆温现象

博客康同杰:浅谈逆温现象浅谈逆温现象本文来自: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一、逆温产生的原因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4.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逆温

逆温

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

冬季夜长,逆温层厚,消失较慢。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即冷却的地面、水面等)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论文之浅谈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一、逆温产生的原因 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

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4.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5.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
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二、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20世纪世界6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有关,小的污染事件就更多了。

很多大气污染物在排放出来时都比周围空气热(汽车尾气、工厂烟囱的烟气等),热空气比重较轻,因此一般情况下,较热的污染气体从冷空气中上升并在上部逐渐扩散。

如果存在逆温现象,暖空气层覆盖在冷空气层之上,较热的污染气体仅能上升到热空气层的底部。

在那里,污染气体的比重没有上部空气轻,也就不再上升,这样它们被局限在近地面的空气中,并在那里聚集。

有时冷暖空气的交界十分明显,可以看到污染空气有一个子坦的顶界。

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谷曾发生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就是逆温诱发的。

当然,即使不存在逆温现象,大气污染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逆温却使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强。

而且,一旦形成逆温,由于空气不易对流上升,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使近地面冷空气的密度增大,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很难越过上部较轻的热空气。

逆温现象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特定的地形对形成逆温现象特别有利。

如美国洛杉矶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太平洋吹来的冷空气受山脉阻挡,插人大陆的暖空气之下。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就在一条大山谷中,当暖锋通过山脊平面时,冷空气仍滞留在山谷之中,形成逆温。

德国煤田丰富的鲁尔山谷在1984年~1985年冬季,长久的逆温现象造成大气污染,许多学校和工厂被迫关闭,私人汽车也被禁止使用,一直持续到空气重新洁净,在大多数天气状况下,除了等待逆温现象自行消失,别无办法。

有些天气状况,如逆温,能影响大气污染的程度;反过来,大气污染也能改变天气条件,如降低能见度,改变气温,增加雨水的酸性等。

这在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中表现特别突出。

美国密歇根湖的西南方是个工业区,有芝加哥市等工业城市以及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和哈蒙德市。

这些工业区的烟雾向东北方向吹过湖面。

起初,这些烟雾几乎难以察觉,随着水蒸气的凝结,开始出现云雾,最终形成雪晶。

密歇根湖大片降雪区就位于污染烟雾从西南方向向东北延伸的直线地带上。

这说明大气污染会引起降水的变化,当然这些降水是受污染的酸性降水。

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地区性气候也会发生影响,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等污染物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
应”。

燃烧煤、石油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

二氧化碳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也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使大气吸收更多的辐射与逸散的能量而使地面增温。

因此,局部地区产生逆温现象,会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逆温的利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四、高考试卷中的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也多次涉及到这一话题,试举几例:①199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第25题:25.1997年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其原因有A.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CO2B.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C.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况D.近地面大气出现了上冷下暖的情况参考答案:BC ②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第二题: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下图所示地区创建洛杉矶镇。

这里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在人口不太多时,是宁静、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小题,节选其中部分)20世纪初,随着电影业、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城市面积、人口、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上述地形条件下,每当出现大气的逆温现象时,大气的扩散条件,空气中污染物积聚,其危害便格外明显。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

这件事情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

(下略)参考答案;(3)盆地(一面靠海三面环山)(4)变差③199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第34题:图中表示的是地形剖面,
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⑴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_______m处。

⑵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_______侧。

⑶海拔2000m 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250mm、mm。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⑷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牧场应位于海拔__________m。

参考答案:(1)4500左右(2)北(3)570左右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补给(4)约2000 ④2000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第34题:如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⑴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_时。

⑵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练的时间宜选在________时以后。

参考答案:(1)108(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