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预测考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
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在许多的儿童论著、医学论著、儿童早期教育等会将它们合并起来说,以示方便理解。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
(一)生物因素婴幼儿首先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婴幼儿发展首先要服从于生物学的规律。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先天素质和制约发展的成熟机制。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
如机体的形态、结构、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
特别是人的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遗传素质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人在感知以前,必须有各种感知器官,人们具有思维,必须有特殊组织的物质一脑的存在。
不然,人就无从感知,无从思维。
所以遗传素质对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胎儿发育的研究,科学地说明了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总结
8.( )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A.儿童的需要
B.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C.儿童的激情
D.儿童的能力
考点 2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学说
代表人物:格赛尔
主要观点: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
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二、精神分析学说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总结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考点 1 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 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阶段名称 年龄阶段 阶段细化 婴儿期 0~1 岁 新生儿期:0~1 个月 婴儿早期:1~6 个月 婴儿晚期:6~12 个月 幼儿前期(幼儿早期或先学前期) 1~3 岁 幼儿期 3~6 岁 幼儿初期:3~4 岁 幼儿中期:4~5 岁 幼儿晚期:5~6 岁 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遗传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遗传奠定了婴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生理成熟制约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 生理成熟为婴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婴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幼儿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2)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主观因素 (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总之,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幼儿身心 发展的决定条件,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上)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的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的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的需要。
七、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c、实验结果量化。
d、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
))3、谈话法。
4、作品分析法。
八、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理论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儿童二、发展的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二、行为主义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婴儿。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口唇期(0-1.5岁);肛门器(1.5-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埃里克森:八阶段:基本的信任和不信任干(0-1.5岁)自住性对羞耻感(1.5-3岁)四、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感知运算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自我中心(三山实验)、不守恒、不可逆、泛灵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六、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期第三节: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一、一般特点二、年龄特征手眼协调(4-5个月)自我意识萌芽(2岁左右)爱模仿(3-4岁)具体形象思维(4-5岁)三、基本趋势教师资格证第四节: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身体发育规律及特点基本规律:从整体到分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二、动作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第五节: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注意的发展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类型:无意注意(无目标,无须努力),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规律:选择性,稳定性(3岁幼儿3-5分钟,4岁10分钟左右,5岁20分钟左右),分配,广度注意的分散(大题):原因:连续进行单调的活动;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的转移能力差;不能很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策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灵活地交互运用无疑注意和有意注意二、感觉的发展(区分感觉和知觉)新生儿发展最不成熟的是视觉,最成熟的是味觉三、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圆—正方—半圆—长方—三角)方位知觉(镜面示范)距离知觉(悬崖实验)时间知觉适应现象(明适应,暗适应)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同时对比)四、观察力的发展五、记忆的发展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大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幼儿教师资格证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2020年最新版)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2020年最新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得含义:幼儿发展就是指个体生理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得量变与质变得过程。
二、遗传素质就是幼儿身心发展得生理基础与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得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得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得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得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就是指幼儿接触到得周围人与物得总与。
(物质环境就是幼儿生存得物质基础、精神环境就是幼儿心理发展得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得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
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得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
社会交往法D。
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与怀疑得冲突,最重要就是进食与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得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得冲突,学校得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得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得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得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得自我探索与尝试得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与创造得需要.七、幼儿心理学得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得得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与行为得变化,并根据观察得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得特征与规律.(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得变化.(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与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景与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c、实验结果量化.d、使用大量得实验仪器。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手册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手册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考点2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考点3注意的规律考点4记忆的过程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
考点5幼儿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的发展特点考点6幼儿思维方式的变化考点6幼儿思维方式的变化从思维方式看,幼儿初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觉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
这是高级的思维方式。
严格说来,幼儿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考点7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幼儿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考点8依恋类型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实验,研究了婴儿的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把婴儿的依恋分为性质不同的三种模式。
(1)回避型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婴儿影响不大。
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
这种婴儿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接受母亲的安慰表现一样。
实际上,好课就在跟谁学4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考点整理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考点整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1. 婴幼儿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②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④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3.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其中,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
4.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
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5.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的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的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的需要。
七、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纲重点及记忆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心理
生理
方向性和顺序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有规律
量变
质变
的过程,
影响因素外部客观因素主体内部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二,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
华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刺激与反应(S—R)“冷处理”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
观察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前苏联心理学家感知运动,前运算,最近发展区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
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年龄阶段特征到3岁 0到1个月身心高速发展
1到6个月认生
6到1 2个月抬头,翻身,坐,爬,站,走依恋关系 1到3岁 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
3到6岁到4岁小班情绪,模仿,直觉
4到5岁中班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 5到6岁大班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
心理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
具体到抽象
被动到主动
零乱到成体系。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双生子爬梯实验教育(需记):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1)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观点: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三、精神分析理论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1)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岁以后>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
教资幼儿园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与答题模板--逢考必过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90分)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69分)一、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盖赛尔/格赛尔(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千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二)行为主义学说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华生的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培养成2.斯金纳的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
3.班杜拉�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的观点记忆口诀:班参观技校(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自己参与其中)和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2)认为观察/替代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看见了)、保持(记住了)、再现(想起来)和动机(会这么做)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内部强化)。
直接强化:指外界对学习者本人直接进行的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别人(榜样)好的行为后果,于是产生了同样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自己根据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由此奖励或处罚自己。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三)精神分析学说1弗洛伊德的观点(1)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怎么快乐怎么来)、自我:现实原则(考虑情况)、超我:完美原则(圣人)(2)性欲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C0-1岁)、肛门期(l-2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及生殖期(宵春期一成年期)。
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立生血有决定意义。
2埃里克森的观点: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八Jlfr段理论)阶段冲突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早期(1-3岁)自主对羞愧(自主:独立性)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主动:积极主动)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记忆技巧:先有自主,才能主动(四)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l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2023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第一章学前儿童开展考点一、婴幼儿开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含义:婴幼儿开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考点二、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⑵生理成熟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理开展的决定性条件。
(二)主观因素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开展的内部原因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进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儿童的开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生物因素为前提,在环境因素具备的情况下,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自身开展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只看重儿童主观能动性对其开展的作用。
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开展与教育问题。
考点三、婴幼儿身心开展的年龄阶段特征(考点四)开展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零乱到成体系(考点五)婴幼儿开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开展的最正确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一个比拟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言语开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敏感期。
(考点六)婴幼儿开展过程中的危机期:危机期是指在开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认和抗拒的行为。
(考点七)幼儿的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有:(1)运动器官开展接近完善,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3)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4)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
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上)重点知识梳理。。(1)资料
《保教知识与能力》(上)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的含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的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社会交往法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最重要是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和创造的需要。
七、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c、实验结果量化。
d、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
))3、谈话法。
4、作品分析法。
八、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超全整理
第二部分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1. 婴幼儿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②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④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3.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其中,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
4.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
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5.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预测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预测考点2:最近发展区预测考点3: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预测考点4: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预测考5:幼儿心理发展趋势预测考点6:幼儿注意与知觉的特点预测考点7: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及培养预测考点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9: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10:幼儿思维类型、作用、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11: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预测考点12: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13:幼儿个性的基本特点预测考点1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预测考点15: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特点预测考点16:幼儿需要发展特点预测考点17: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预测考点18: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预测考点19: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20: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预测考点21:预测考点2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预测考点17: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培养预测考点2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预测考点23:独生子女社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预测考点24:幼儿个体差异教育的措施预测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有:遗传素质和成熟、环境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能动性等。
一、遗传素质和成熟因素1.遗传素质是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发展是以遗传而得的生理结构为前提,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发展的基础。
2.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及其过程。
(1)生理成熟的顺序性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速度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幼儿个体,其体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活动的类型也不一样,这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基础。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制约着幼儿发展的水平与方向。
三、幼儿自身的能动性因素1.个性因素影响幼儿发展的个性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性格。
2.活动因素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遗传与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而实现的,同时,幼儿的个性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幼儿能动性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幼儿的发展与教育问题。
预测考点2: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维果斯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可以在大人引导下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经过他人帮助(如教学)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预测考点3: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以及不同心理过程的发展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关键期”是与发展不平衡性有关的重要概念。
(四)发展的互补性(五)发展的个体差异性1、简述幼儿身体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遵循“头尾律”和“正侧律”的发展顺序。
头尾律是指幼儿的身体发育遵循从头部到下肢的顺序,又称“头尾原则”。
正侧律是指幼儿的身体发育遵循由中央到边缘或由中心而末梢的顺序,又称“远近原则”。
根据远近原则,幼儿发展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或末梢部分。
预测考点4: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2)由粗到细,或是从大到小(3)由近及远,或是由中央到边缘,或是由中心到末梢(4)从简单到复杂(5)由整体到局部(6)从不随意到随意,或是从无意到有意预测考5:幼儿心理发展趋势(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化、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五)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2、认知发展阶段论▲(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单维思维。
②自我中心性。
③不可逆性。
④泛灵性。
预测考点6:幼儿注意与知觉的特点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幼儿知觉的特点: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预测考点7: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及培养1)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趋势①目的性加强。
②持续性延长。
③细致性增加。
④概括性提高。
⑤观察方法的形成。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①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②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
③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④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预测考点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及培养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意识性: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理解性:幼儿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记忆内容: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方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忆(1)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无意记忆的优势。
(2)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培养幼儿有意记忆。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意义记忆的发展。
(4)教授记忆策略。
(5)避免遗忘。
预测考点9: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及培养3.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4.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提高幼儿表现想象的水平(3)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4)开展多种文学、艺术活动,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5)在游戏中,创设想象的情境(6)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想象技巧训练预测考点10:幼儿思维类型、作用、特点及培养思维的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区别第一,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第二,具体形象思维。
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
第三,抽象逻辑思维。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时的思维称为抽象逻辑思维。
2. 思维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3.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2016年真题)(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2)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3)幼儿后期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5.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1)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思维(2)鼓励幼儿提问,培养幼儿思维热情(3)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4)通过组织观察与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比较和分类。
预测考点11: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1)幼儿口语的发展幼儿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在幼儿前期即1~3岁。
①掌握全部本民族语音②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③初步掌握语法我国幼儿能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从单词句或电报句的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单词句是指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一岁至一岁半。
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的句子,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
④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⑤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2)书面言语的发展①幼儿识字的特点儿童学识字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和再现阶段。
②幼儿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第一,最初的阅读活动是看书第二,阅读的准备③幼儿的书写准备——前书写活动第一,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第二,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第三,对笔顺的掌握第四,正确的执笔姿势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婴儿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原始的情绪反应是指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反应,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的原始的情绪:爱、怒和怕。
预测考点12: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培养2.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的不稳定性(2)情绪的易冲动性(3)情绪的外露性(五)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2.在游戏活动中满足幼儿的主动感、求知欲和参与成人活动的需要3. 成人应对幼儿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4.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动机作用2.组织作用3.信号作用4.感染作用4、简述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幼儿期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兴趣、气质、性格与能力的发展方面。
预测考点13:幼儿个性的基本特点2. 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2)个性的整体性(3)个性的稳定性(4)个性的社会性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选择题)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预测考点1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具体地说:①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
主要特点包括: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②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
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龄愈小,表现愈明显。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充分注意幼儿受暗示性强的特点,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使幼儿逐步树立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
③幼儿自我控制的特点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从三岁左右,孩子开始“闹独立”,什么事都想自己来,这是儿童独立性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