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

因此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

2、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一定的体温,酸碱度、血糖水平,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3、体液调节: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提液途径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某种图书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功能。

4、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解。

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活体也因素的作用。

5、实验性切除: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的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

6、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故又成为自发脑电图。

7、计算机轴断层技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8、诱发电位: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是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为诱发电位。

9、联合区:除了视区、听区、语言区介绍的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

10、胼胝体: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它将半球内相应的新皮层区连接起来,负责两个半球之间的信息传递。

11、边缘系统:边缘叶与附近的一些皮层及皮层下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系统,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

12、外周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将脑和脊髓与全身器官联系起来。

13、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4、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15、神经核:脊髓灰质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其中大多数神经细胞的包体常聚集成群和成层。

16、神经元: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有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17、静息膜电位: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之为静息膜电位18、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神经细胞: 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突触: 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 这些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 仅相互接触, 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3.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 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产生去极化, 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成为动作电位。

5.运动单位: α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

6.运动神经元池: 支配一块肌肉的所有α运动神经元。

7.陈述性记忆: 是显晰性的, 是有关自传性的或与个人有联系的事件的记忆, 依赖于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认知过程。

它不需重复测试, 往往只经过一个测试或一次经验即能建立, 并且能够用语言简明的表达出来。

某些陈述性记忆也可以经过不断的重复测试转变为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知识学习和记忆的位置是海马区。

8.程序性记忆: 又称反射性记忆,它是隐性的,是对感知觉和运动技巧等的记忆,比如学习走路、游泳、骑车等。

这种记忆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测试才能逐步形成,它的形成和读出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即使常年不练习也不会被遗忘。

程序性知识学习和记忆的位置是杏仁核。

9.逆行性遗忘: 记忆再现, 对损伤以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丧失。

10. 顺行性遗忘:记忆巩固, 在脑损伤之后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11.细胞集合: 脑内反映某外界客观物体的,是由被该外界刺激激活的所有皮层细胞组成的。

Hebb把这群同时激活的神经元称为一个细胞集合。

12.非联合型学习: 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行为反应的改变, 分为两种: 习惯化和敏感化。

13. 联合性学习: 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 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按照正确的顺序成对出现, 使前一种刺激成为预示后一种刺激即将发生的信号。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属于这种类型。

14.习惯化: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出现时, 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词对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词对

绪论–沈政: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邵郊: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理学基础–李新旺: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主要任务:–研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大脑的活动◆邵郊:与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遗传学、动物学以及哲学有关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化学通路学说◆延缓条件反射◆痕迹条件反射第二章◆神经冲动:动作电位,这实验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的脉冲式的电位变化。

神经元高度兴奋,有时称为放电。

◆局部电位变化:他们发生在突出后地点,也常叫做突触后电位。

突触:树突表面布满的接触点。

包括突触终扣、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突触传递: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到突触后)、突触延搁、空间总和◆突触后电位:突触前的轴突传导的神经冲动到达突触时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在突触后地点引起的电位变化。

这些电位之间常以相加或相减的方式互相影响。

这就是神经元加工信息的基础。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刺激后产生去极化。

几个兴奋性突触前神经元所引起的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刺激后增加极化,超极化。

这时突触后的超极化电位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第三章◆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作用◆侧抑制◆信息遏抑:有许多感觉系统具有附加结构,可减少感觉通路中的传入。

第二种方式涉及从脑到感受器的传出的神经控制。

对比:刺激均匀分布在一个感受的区域上时,常常感到在边界处刺激最强◆尖锐化:在感受野中的某一部分收到的刺激最强,我们就可能只感受到这一部分的刺激。

1 视觉信息存在三个水平的编码–低级中枢:神经节细胞–皮层下中枢:外侧膝状体–高级中枢:视皮层(至少存在三种形式的感受野(见笔记))2 感受野:<37>–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形状和特点类似,即同心圆式的感受野–视皮层神经元: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不同形式的平行线或长方形式的感受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与1个神经节细胞联系,视敏度较差。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感觉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

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6、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7、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8、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9、感觉后效: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

10、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11、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化。

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3、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1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5、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6、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17、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18、表象:是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浮现出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19、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0、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一定的意志努力。

21、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2、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生理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

1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意义: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2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参与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这类小分子物质称逆信使。

3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内隐记忆:是非表述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03年1全或无定律:20全或无”规则: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2神经递质:22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3统觉失认症59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

4朝向反射76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5液态智力184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臵、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2联想性记忆:两无关事总是几乎同时发生,重复次数多了,这两件事在脑子里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其中一件事出现,自然就想起另一件事。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一、名词解释 (48分)

一、名词解释 (48分)

一、名词解释(48分)功能柱①功能柱是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②功能柱可以分为:方位柱,空间频率柱,颜色柱,眼优势柱。

初始化效应过去呈现过的刺激重新出现或以某种残缺的形式出现时,对该刺激进行确认、补缺或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促进作用,称为初始化效应或启动效应。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都要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有效刺激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这种现象称为换能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一个外部的物体,当它相对人眼的距离、方位、角度(如旋转)和照明光线发生变化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有相应的变化,然而人对这个物体的视知觉(即看到的、感觉到的)却是恒定不变的,即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彩色、形状保持不变。

心理学上称之为恒常性。

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他的实质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形式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均属于联合型学习。

二、简答(40分)1,什么是工作记忆?其神经基础是什么?测试办法是什么?工作记忆:指对某次训练时出现的特殊刺激或线索的记忆,也就是人或动物在进行某种复杂的认知任务操作过程中脑内“在线”或短暂贮存某些必要信息的神经过程。

需要对时间上分离、在脑内不同部位贮存的不同类型信息加以整合,也称为操作性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有自动性,属于短时记忆的一种。

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前后连接关系,后一活动需要前一活动作为参照;依赖前额叶皮层神经环路的功能;最基本形式,脑内短暂地保留事物的能力,精神分裂、帕金森2.什么是听觉失认症?听觉传导通路。

: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整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有它的独特性。

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物种发展中最高等的社会生物,一切活动又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记构造心理学: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4.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七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5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花生,1913年获胜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6.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7.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费洛伊德。

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处于対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

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9.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塔闹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0.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那些传统心理科,如感觉、知觉、学习、冬季和情绪等。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裂脑手术:为治疗一种癫痫偶尔进行的脑手术,医生切开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

P32.实验性切除: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动物在脑的一部分损伤以后不再出现的行为推断那部分脑的功能。

P73.演化(进化):植物和动物物种结构和生理的逐渐变化——通常产生更复杂的有机体——作为自然选择的结果。

P11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的科学。

P715.药物作用点:药物分子与体内细胞膜或细胞分子的交互作用点,药物通过这些作用点影响细胞的生化过程。

P716.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并排除的过程。

P717.实验毁损法:实验动物脑组织的部分移除或毁损;可以推测,动物丧失的功能即是被毁损脑区的功能。

P938.免疫细胞化学法:使用放射性抗体或染剂分子耦联抗体来定位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组织学方法。

P999.微透析:通过植入脑内的半透膜制成的细管,分析细胞间液的化学成分的过程。

P10510.大细胞层:外膝体背核内侧的两层,传递与形状、运动、深度以及亮度微小差异有关的信息至初级视皮层。

P12111.小细胞层:外膝体背核外侧的四层,传递与色觉和细节有关的信息至初级视皮层。

P12112.尘细胞亚层:存在于外膝体背核每个大细胞层和每个小细胞层腹侧的亚层,将来自短波(“蓝”)视锥的信息传递至初级视皮层。

P12113.橄榄耳蜗束:一束传出性轴突,从延髓中的橄榄复合体到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

P14514.上橄榄核群:延脑中的一组核团,具有一定的听觉功能,包括对声源的定位。

P14515.孤束核:延脑的一个核团,接受由脏器和味觉系统传递来的信息。

P16116.下丘泌素:一种肽,也叫食欲素,由位于下丘脑内的神经细胞分泌;它的缺乏会引起嗜睡症。

P17317.中缝核:位于延髓、脑桥、中脑的网状结构内的一组核团,沿着一条中间线分布,包含5-羟色胺能神经元。

P18118.桥膝枕波(PGO):突发的阶段性的电活动,位于脑桥内,伴随着外侧膝状核和视皮层活动,是快速眼动睡眠的一个特征。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注:标※的表示出到的几率小;老师保证“心理学基本理论”章节仅考蓝色字体的名解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health):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研究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引起某些生理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心理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变化过程。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生理活动尤其是脑神经活动导致心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生理活动,因变量是心理功能的变化。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其既能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能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一定时期内,医学界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方法论认识疾病和健康,故医疗活动带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行为及社会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4.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

5.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受性(sensitivity):又称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用感觉阈限衡量,两者间成反比。

生理心理学隋南考试题目及答案

生理心理学隋南考试题目及答案

生理心理学隋南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极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5.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的认识。

6.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7.定势:是指重复光前的心理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好有坏。

8.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动。

9.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共同的结果来说明。

10.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效性。

11.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和行为,解决“是什么”问题。

2、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解决“为什么”问题。

3、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而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2.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人的智力由三部分控制:1、信息加工成分,即知识、策略、元认识。

2、情境成分,即适应环境、选择适应的环境、塑造环境。

3、经验成分,即对新异任务的反应自动化。

评价:优点,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的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和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地智力。

缺点,三元理论并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3.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流体智力是个体解决新颖、抽象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受教育和相关文化的影响,而晶体智力是解决那些需要依靠教育和生活所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受教育和相关文化的影响。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3.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6.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7.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体系的介入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目有限、方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进修和训练而构成的反射,数目无限,是一种初级的反射活动。

15.反应:由受控局部收回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局部的活动。

16.正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促进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末了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不异的方向改动,称为正反应。

17.负反应:受控局部收回的反应信息,调整控制局部的活动,最终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动。

称为负反应。

(二)细胞基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举措电位。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理⼼理学复习资料⽣理⼼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活动突然中⽌,将感受器(眼、⽿)朝向新异刺激的⽅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膜上的⼀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物效应的特殊⽣物分⼦5.失认症:是⼀类神经⼼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

具⽀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

⼴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

神经胶质细胞终⽣保持分裂能。

7.顺⾏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8.逆⾏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障碍之前⼀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9.全或⽆定律:“全或⽆”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变化。

它使Na+⽐K+和Cl-更容易通过。

Na+进⼊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于膜外电位。

这⼀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第⼀章绪论第⼀节⼀、研究对象:⽣理⼼理学是研究和揭⽰⼈类⼼理和⾏为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理学和⽣物学的交叉学科三、⽣理⼼理学与⼼理⽣理学的异同同:⼆者同是探讨⼼脑关系。

生理心理学重点

生理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它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与变化规律。

它首先由威廉.冯特提出。

二、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生理心理学是以高等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有创性实验技术,并采用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理论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的分支学科。

心理生理学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参数为自变量,记录和分析生理参数随心理认知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机制,而心理生理学研究生理参数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自己了解)2.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此方法是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2.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此方法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或15O),在脑区域性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3.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脑电图(EEG)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

脑电信号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应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变化。

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脑磁图(MEG)的共同特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但是空间分辨率差。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视觉的生理基础(了解)二、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与编码(详见课本P35-P37理解后记忆)传导路径:外界光线—瞳孔—折光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左、右视束(小部分纤维到中脑上丘,光探究反射等)—外侧膝状体——枕叶17区—视觉。

三、功能柱在大脑视觉皮质中,具有相同视功能特性(相同图像特征选择性和相同感受野)的皮层细胞,以垂直于大脑表面的方式排列成柱状结构,被称为视皮层功能柱。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一、名词解释:1.意向性:即心理现象总是指向自身之外的一个对象。

2.统觉:把意识范围内的特定心理内容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3.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体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4.满足延宕:指个体为了将来得到较大的、更有价值的酬赏,经由自我控制而宁愿舍弃即刻的、价值较低的奖赏物的过程。

5.社会潜意识:指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受社会压抑而未达到意识层次的那部分心理领域。

6.同化:人们把知觉到的新鲜刺激融于原有的格式中,从而达到了对事物的理解。

7.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二、填空:1.法国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代表,洛克是经验主义的代表。

2.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两个主要理论渊源: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实用主义哲学。

3.格式塔心理学的哲学背景:康德的先验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实证主义。

4.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5.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独特之处是实践性强,更加注重心理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人本主义特色是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的精华与价值所在。

三、单选;1.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成体系的心理学科学专著是《生理心理学原理》。

2.第一个明确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的心理学家是麦塞尔。

3.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伦塔诺。

4.美国心理学之父是詹姆斯。

5.莱布尼茨最著名的学说是单子论。

6.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特尔、武德沃斯、桑代克。

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安吉尔、卡尔。

7.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铁钦纳。

8.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是《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的发表。

9.华生把行为反应分成四类:⑴外显的习惯反应,如:开锁、打网球、拉提琴、与人流利地谈话、与人交往等。

⑵内隐的习惯反应,如:条件反射所引起的腺体分泌、思维活动等。

⑶外显的遗传反应,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⑷内隐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全部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内的变化等。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有几题答案真心找不到了,答案仅供参考)(2012-2013-2)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理心理学 P1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 P5①脑立体定位技术②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点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损伤、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③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④电记录法⑤生物化学分析法⑥分子遗传学技术⑦脑成像技术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2.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的细胞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二、简答题1、简述药物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①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②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和释放;③影响受体功能;④影响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影响因素:①机体因素②药物因素③其他因素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一、名词解释1.警觉网络 P16①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②上行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③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④上行5-HT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

2.定向网络 P21①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②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③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

3.执行网络 P24①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②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③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

4.对侧忽视综合症 P21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既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称为对侧忽视综合症。

或者脑损伤后在感觉性输入和运动性输出的密切关系中产生的,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意义: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2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参与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这类小分子物质称逆信使。

3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内隐记忆:是非表述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03年1全或无定律:20全或无”规则: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2神经递质:22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3统觉失认症59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

4朝向反射76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5液态智力184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臵、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2联想性记忆:两无关事总是几乎同时发生,重复次数多了,这两件事在脑子里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其中一件事出现,自然就想起另一件事。

1063感觉性失语症:病人主动性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损所致。

看不懂书面语言称为失读症,又称视觉失语症,是顶叶皮层的顶下小叶和角回受损致。

1174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1665感受野:某一感受系统神经细胞对某一范围的刺激最为敏感,因此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分,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905年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主城。

突触间隙因种类不同而宽窄不一。

112认知学习:人和灵长类动物的许多学习过程,并不总是建立在重复的个体经验基础之上,往往一次性观察或模仿就会完成。

这是一种非经验式的观察模仿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建立在视觉认知过程的基础之上,又可称之为认知学习。

873命名性失语症:病人可以正常理解语言,并能产出有意义的语言,但往往不能正确叫出物体名称,只能用语言描述该物体的属性或功能。

1174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能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物质,如神经递质、调质、激素和药物等,统称为受体的配基或配体。

235运动单位每个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称为运动单位。

1651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失认症患者的一级感觉皮层功能完全正常,但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存在着局部的器质性损伤。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认症:包括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和躯体失认症。

592脑等位论:脑等位论的思想认为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系统的普遍功能,并不是大脑皮层的特殊功能。

①美国学者拉施里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

不论损毁或切除的皮层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

其动物学习障碍与损毁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

损毁50%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893调节反射: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

视轴。

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314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力所不及而引起的。

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小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1395PGO波: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性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故异相睡眠又常称快速眼动睡眠。

与之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 波。

14207年1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322朝向反射:就是由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763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试验考查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

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送至双耳,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到达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

最后请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

结果表明,言语性刺激的听觉能力以左侧半球(右耳)为优势的人居多,右侧半球(左耳)对音乐性刺激的分辨能力为优势者居多。

1234最后共同公路:谢灵顿认为,脊髓运动神经元是各种传出效应的最后共同公路,它不但接受各种感觉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还接受脊髓中间神经元以及脑高位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

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发散、闭锁、易化和分数化等1685情绪性攻击:大多数动物以主动逃避为主要防御行为模式;刺猬、龟等动物以被动逃避为主要防御行为模式。

除逃避的自我防御行为,各种动物都有种属内个体间为了争夺食物、领地或性对象而引起的攻击行为。

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带有情绪色彩,所以有时称为情绪性攻击行为。

08年1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意义: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1582颈紧张反射: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可以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仍处于强直状态。

这种现象就是~~1703晶态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

其脑结构基础是言语功能区和概念形成与存贮的大脑结构。

左半球是言语思维的优势半球,必然在晶态智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844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帮助神经元找到自己适当的位臵,促进或直接参与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以便在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绝缘作用,提高传递速度。

起到脑内的清洁工的作用,吸收过量的神经递质。

今年认为胶质细胞也参与复杂的智能活动。

125顺行性遗忘: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11309年1外抑制:是指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

如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

192调节反射: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

视轴。

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313注意机制中的警觉网络:警觉网络实现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的调节功能。

因此,相应的脑结构应该是能维持注意所需的高唤醒和警觉状态,中脑蓝斑的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的活动,可以保持较高的警觉状态和唤醒水平。

4非联想学习: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习惯化与敏感化。

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

865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2310年1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122瞳孔反射: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313内隐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可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1064镜像神经元: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最初在猴子脑细胞电生理学研究中发现,额下回F5区神经元具有令人惊奇的生理特性。

当猴子看到实验人员用手拿花生放在嘴里时,F5区就出现高频神经脉冲发放。

因这类细胞能把别人的行为意图,投射到观看者的脑内,定名为“镜像神经元”。

它是一种非常高层次的特化细胞,它的活动不是简单知觉或是运动反应,而是具有预测或理解他人行为的高层次机能。

1775原发性饮水:渴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促使机体实现饮水行为。

渴与饮水行为,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

12811年1静息电位:(极化现象——内负外正—70毫伏):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感觉特异投射系统:躯体和顶叶皮层间存在着点对点的空间对应关系。

距离、化学、和躯体三大类感觉系统从外周到中枢至少要经过三个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才能在头脑中出现感觉映像。

神经生理学将这类特化的感觉系统,统称为特化感觉系统。

3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失认症患者的一级感觉皮层功能完全正常,但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存在着局部的器质性损伤。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认症:包括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和躯体失认症。

594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猝倒、入睡前幻觉是异相睡眠中常见的障碍.夜游症、梦游症、夜惊症是慢波睡眠常见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