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膜的表面接枝改性
心瓣用pet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抗细菌粘附研究
![心瓣用pet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抗细菌粘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ecccd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3.png)
塑型查兰堡主兰堡堡塞图1—1描绘的是细菌对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过程示意图。
幽l—l1.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由糖蛋白膜2.细菌向材料表面迁移(随机性)3.细菌对材料的可逆性粘附4.细菌对材料发生不可逆粘附5.基质新陈代谢和细菌的繁殖6.细菌进行复制生长7.形成生物膜8.生物膜的脱离、迁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具有表面粘附能力…。
临床上,引起BCI的优势菌种一般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D.idermidis,SE)、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绿脓杆菌(Pseudomonsaeruginosa,PA),其中SE是最常见和严重的致病菌,常发生在高分子材料植入物的表面“…。
而金属表面易为SA所粘附,Ec则被认为是介入导管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3。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生物材料表面具有不同的电荷、表露能、疏水性或亲水性、光滑度及不同的原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所以表现为不同的生物材料具有不同的粘附性能。
诱发细菌对生物材料的粘附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依赖于细菌和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以及两者所处的流体环境。
附着在生物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血栓也会诱导细菌粘附[ta.14]。
ArzuPesmen等对离子性聚羟基异丁烯酯、聚氨酯和聚丙烯的细菌粘附作了研究,发现细菌容易粘附在带正电荷和疏水性材料表面,而对电中性和负电性材料表面则粘附较少“”。
SadahiroNomura等人发现在疏水性硅橡胶和聚氯乙烯材料表面接枝上肝素后,细菌粘附分别下降了2最后盎:扫描电镜下观察。
5.1.2.3复钙时间实验”21将材料剪成lcmX1cm的小块,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24hr。
然后移至丽组l×7.5cm的试管内,一组为空白,一组为样品,每组3个平行洋。
分别加入lmllnL浆.O.025mol/LCaCl2溶液0.2ml,启动秒表计时。
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的制备及服用性能
![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的制备及服用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5f814d4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3.png)
相比其他合成纤维,PET 具有高强、抗皱和耐磨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1-3],但是PET 织物返潮率低(小于0.4%),生物相容性差,制约其在服装等行业的进一步应用[4-5]。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植物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如借助接枝技术覆盖在PET 表面,能显著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服用性能,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6-7]。
但是PET 纤维外层分子结构排列紧密,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较差的生物相容性,而王芳1,陈飞荣2,王振贵1(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2.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用生物酶对涤纶(PET )织物进行改性增强亲水性,然后用交联剂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PVAGE )将大豆蛋白接枝到织物表面,制备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 功能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大豆蛋白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大豆蛋白5%,PVAGE 1.5%,100℃,30min 。
结构表征显示制备的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 功能织物纤维表面有一层均匀的大豆蛋白薄膜,改性PET 纤维的N 从0%增加到2.13%;织物纤维表面出现了氨基和酰胺基的吸收峰,进一步证明大豆蛋白已被成功接枝到PET 纤维上。
服用性能表明改性织物的亲水性和耐洗性较好,断裂强力显著增强,并很好地保持了原织物的柔软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面料的制作。
关键词:功能织物;生物酶;大豆蛋白;服用性能中图分类号:TS19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39(2021)03-0023-05Preparation and wearability of modified PET functional fabric grafted with soybean proteinWANG Fang 1,CHEN Feirong 2,WANG Zhen′gui 1(1.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Xingtai 054035,China;2.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Abstract:Polyester (PET)fabric was modified by enzyme to enhance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fabric,thensoybean protein was grafted onto the fabric surface by using crosslinking agent polyvinyl glycidyl ether (PVAGE),and the modified PET functional fabric grafted with soybean protein was prepared.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were characterized.The optimum modification process with soybean protein were as follows:soybean protein 5%,PVAGE 1.5%,100℃,30min.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uniform soybean protein film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PET functional fabric grafted with soybean protein,and the N content of the modified PET fiber increased from 0%to 2.13%.The absorption peaks of amino group and acylamine group appeared on the surface of fabric fiber,which further proved that soybean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PET fiber.The wearability showed that the hydrophilicity and washability of the modified fabric were good,the breaking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and the softness of the original fabric was well maintained.The modified fabric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ll kinds of clothing fabrics.Key words:functional fabric;enzyme;soy been protein;wearability收稿日期:2020-12-13基金项目:邢台市社会发展研究课题(XTSKFZ2020114)作者简介:王芳(1984—),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制作工艺及服装企业管理。
乙烯吡咯烷酮对PET薄膜的表面接枝改性
![乙烯吡咯烷酮对PET薄膜的表面接枝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266d0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4.png)
乙烯吡咯烷酮对PET薄膜的表面接枝改性王春莲;孟宪辉;赵丽娜;陈浩;杨小牛;王继库【摘要】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UV诱导技术,制备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吡咯烷酮(PNVP)复合膜.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T-PNVP复合膜表面的结构形态进行了系统表征,对影响接枝度的因素如引发剂浓度、UV辐射时间、单体浓度也做了系统分析.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接枝PNVP的PET膜表面亲水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PET PNVP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T-PNVP复合膜没有细胞毒性.【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9页(P83-91)【关键词】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作者】王春莲;孟宪辉;赵丽娜;陈浩;杨小牛;王继库【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是一种无色透明、高绝缘、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聚酯薄膜,被广泛地用于保护膜、包装等工业领域[1];同时由于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无生物毒性,在医用介入导管和人工韧带等医用材料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
准分子激光引发PET材料表面接枝提高表面亲水性的开题报告
![准分子激光引发PET材料表面接枝提高表面亲水性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71dd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5.png)
准分子激光引发PET材料表面接枝提高表面亲水性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聚酯(PET)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其表面亲水性对其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表面改性方法如使用化学方法,物理吸附和表面修饰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简单、环保的表面改性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准分子激光是以其高能量密度、高空间分辨率、不需要任何化学剂、不留下任何形式的污染而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准分子激光光源在PET材料表面接枝上的应用,降低PET材料的接触角,提高其表面亲水性。
二、研究内容1. PET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2. 准分子激光介绍及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3. PET材料表面接枝的实验研究:通过准分子激光光源照射PET材料,改变其表面特性,通过测量其接触角来评估改性效果;4. 接枝行为的分析与表面结构的表征;5. 扩展PET材料表面改性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意义1. 对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的补充和拓展;2. 分析准分子激光在PET材料表面接枝中的应用效果;3. 对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4. 提出改性后PET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展望,为PET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四、研究方法1. 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选定一种适合PET材料表面改性的准分子激光源、激光脉冲参数及处理条件;2. 对PET材料进行预处理;3. 利用已确定的准分子激光源对PET材料表面进行接枝处理;4. 通过水接触角测量仪等表征手段,确定材料表面的改性效果;5. 通过显微镜等手段观察PET材料表面结构的变化。
五、预期结果1. 通过准分子激光光源在PET材料表面接枝处理,可以明显降低PET材料的接触角,提高其表面亲水性;2. 分析PET材料表面接枝行为与结构,进一步探究准分子激光打造PET材料表面新结构带来的改性效果;3. 探索PET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PET的改性
![PET的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eb5a413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3.png)
PET的改性第一篇:PET的改性PET的改性摘要:主要从共混改性、化学改性、纳米无机物复合改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PET改性的机理和最新进展,并指出了改性PET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
PET的改性应向着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PET;共混改性;化学改性;纳米复合改性;添加成核剂的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目前最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药品性、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尤其是透明性好、绝缘性佳,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主要用于纤维,双向拉伸薄膜和聚酯瓶,各种包装容器等;高黏度的PET还在工程塑料的轴承、齿轮、电器零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轿车用塑料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
但也存在着加工模温(70~110 ℃)下结晶速度过慢、冲击性能差和易吸湿等问题。
如何制备出具有高的韧性和刚性、好的成型性能的改性PET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近几年来,国内关于PET改性的研究很多,也提出了不少新方法和思路,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PET的结晶速率(t1 /2),热变形温度(HDT),气透性,力学性能等几个方面。
本文主要讨论最近几年PET的改性方法、途径及其机理。
[1]1.共混改性高聚物共混改性法简便易行,在技术和经济上有很大的优势,它不仅保留了原有高聚物的优点,由于添加了新的物质,通过改变聚集态结构而赋予了高聚物新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所以,共混改性仍是近2年聚合物改性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主要为了提高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等。
1.1 PET /PEN 共混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新型热塑性聚酯,它除了具有PET所有优良性能外,还具有阻透性好、力学强度高和更加耐热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阻透性包装材料。
但PEN价格昂贵,是PET的10倍左右,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PET和PEN都属热塑性聚酯,化学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人们想通过加入少量的PEN来提高PET阻透性等性能。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计算公式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c34e5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1.png)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计算公式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PET)接枝是一种重要的树脂改性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有机硅官能团来提高聚酯树脂的性能,例如改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等。
本文将介绍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的计算公式和相应的计算原理。
在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中,通常是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引入聚酯树脂的分子链中,形成聚酯-有机硅共聚物。
引入有机硅官能团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反应平台(reactive platform)和表面活化剂(surface activator)等。
不同的引入方法将会影响接枝密度和接枝结构等重要性能。
1.接枝密度的计算接枝密度指的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有机硅基团的数量。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m-M)/M其中,G为接枝密度,m为改性后的聚合物质量,M为未经改性的聚合物质量。
2.接枝率的计算接枝率指的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有机硅基团的百分比。
G% = (G/Gmax) × 100其中,G%为接枝率,G为接枝密度,Gmax为理论上的接枝密度,即在完全反应下实现最大接枝密度。
接枝率的计算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等因素。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反应结果进行调整。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的计算公式对于改进工艺过程和优化聚酯树脂性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计算接枝密度和接枝率,可以评估改性效果,并制定适当的改进措施。
此外,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接枝的计算公式包括接枝密度和接枝率的计算。
这些计算公式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改性效果和制定改进措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的差异,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原理
![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81c6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7.png)
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原理PET薄膜是一种常见的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汽车等领域。
等离子表面处理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粘附性、耐磨性等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的原理。
一、等离子体概述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电子、离子、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等离子体在电场作用下可以获得高能量,从而实现对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改性。
等离子体改性就是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性,对材料表面进行清洗、刻蚀、接枝等处理,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粘附性、耐磨性等性能。
二、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原理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等离子体的高能粒子对PET薄膜表面进行轰击,从而改变其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具体来说,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能够打破PET薄膜表面的氢键,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并形成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
这些极性基团能够显著提高PET薄膜表面的润湿性和粘附性,使其更适合于涂装、粘合等工艺。
在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过程中,控制等离子体参数和工艺条件是关键。
处理时间、功率、气体种类和压力等参数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处理时间越长,功率越高,气体种类和压力也会影响处理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PET薄膜的材质、厚度以及处理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
三、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的应用PET薄膜等离子表面处理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1.涂装领域: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PET薄膜可以获得优异的润湿性和粘附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涂料。
经过等离子处理的PET薄膜具有更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可以大大提高涂装制品的使用寿命。
2.粘合领域:等离子表面处理可以改善PET薄膜表面的粘附性,使其更适合于各种粘合工艺。
例如,可以将经过等离子处理的PET薄膜与其它材料进行热压粘合,实现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备。
3.金属化领域:通过等离子表面处理,可以在PET薄膜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薄膜,实现PET薄膜的金属化。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8ec6992e4b73f242336c5fc7.png)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赵煜摘要:通过液相紫外接枝技术,将单体甲基丙烯酸通过引发剂引发,接枝在低密的聚乙烯片上,并对改性后的聚乙烯进行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粘结强度测试、接触角测量等表征和测试。
并通过对产物的表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接枝程度也会增大;随着极性的减少,接着程度会变小。
关键词:紫外接枝技术,红外光谱,极性引发,接枝程度1.介绍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耐化学性、电绝缘性能、耐辐射性、以及良好的抗水性等。
聚乙烯薄膜、片材及各种注塑成型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制品还需经过粘接、电镀、涂饰、印刷等二次加工。
然而,聚乙烯仅由碳氢原子组成,没有极性元素存在,是非极性高分子材料,表面能很低,不容易和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它与其它材料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力,不可能形成强的氢键或酸-碱作用。
此外聚乙烯表面光滑,结晶度高,在室温下不能被任何溶剂溶解。
这些特性决定了聚乙烯是非常难于粘接的材料,在其表面进行印刷、涂饰等加工都非常困难。
由于其表面的憎水性,聚乙烯不能被用作替代人体器官的高分子材料。
为了克服聚乙烯的这些缺点,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对聚乙烯表面进行改性,赋予其一些新的性能,如吸水性、可粘接性、生物相容性等。
聚合物表面接枝技术特别是紫外光引发接枝技术在最近20年中发展很快,已成为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接枝条件下得到的接枝物的性能往往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单体在不同条件下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片)上接枝物的吸水性,粘结性能以及热学性能都具有巨大差别,因而对聚合物的改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改变紫外辐照时间以及反应溶液体系的极性来研究不同条件下甲基丙烯酸接枝到聚乙烯片的接枝程度和接枝性能。
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高压汞灯紫外辐射装置,接触角测定仪,索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0.0001g),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平板硫化机,微量取液器2.2主要试剂0.6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片)薄片,甲基丙烯酸,丙酮,乙醇,水2.3实验样品制备用硫化机在160±5℃,将聚乙烯粒料预热6min,然后在150kg/cm2压力下保压4min,取出立即置于自来水中淬冷,制成薄片。
PET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PET塑料的改性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c6e20bf78a6529647d5338.png)
前言聚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最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在纤维、包装、感光材料、工程塑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十分迅猛。
1998年世界聚酯生产能力为2865万吨/年,产量达到2336万吨左右,1999年将增加到2510万吨,其主要应用市场是包装占23%、纤维占69%、工程塑料及其它占8%。
其中,用于聚酯瓶的消耗达300~400万吨。
由于综合性能优良,聚酯广泛用于合成纤维、薄膜和工程塑料等领域。
但由于它的结晶速度较慢,使其在工程塑料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必须通过改性提高其加工和冲击性能。
本文主要讨论目前国内外聚酯的改性方法和途径。
2改性的类型2.1化学改性2.1.1乙丙胶化学改性在乙丙胶中加入过氧化物或硫化{TodayHot}物,用过氧化物为固化剂时,弹性体与塑化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过氧化物攻击弹性体与聚合物,生成活性基团,导致更多的有效交联,产生分子链段的缠结,缠结越大引起收缩越大。
但过氧化物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过量会使交联困难,整体冲击强度下降。
2.1.2三元乙丙胶的接枝反应由于三元乙丙胶不含极性基团,因此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很差,用高沸点低毒性的马来酸二丁酯进行熔融接枝,在其烃链上接入极性基团,制得功能化的聚合物,改善了它与含极性基团聚合物的相容性,如在与尼龙的熔融接枝的熔融共混中,通过插在三元乙丙胶主动链上的羧基或酐基基团,与尼龙的端基组份进行反应,提高了结合力。
2.2接枝反应2.2.1接枝马来酸酐用马来酸酐接枝氢化共聚物作为熔融混合相的相容剂。
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引入聚烯烃主体作为界面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量越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越高。
2.2.2接枝富马酸酯用二2 乙基已基富马酸酯,在熔融状态下,由过氧化物引发的自由基反应可以在聚合物上接枝富马酸酯的单体,改善共混体中晶球尺寸。
2.2.3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熔融状态下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聚合物,但要注意控制过氧化物的用量。
一种PET薄膜表面改性方法的探究
![一种PET薄膜表面改性方法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98741f03d8ce2f0066232b.png)
普 朗克 常量 , v 3 2为入 射光 子 的频率 , 但 需要 明确 电子 的 能级
是分 立的 , 即只有能量 为△E的光 才‘ 可 以被该原子吸收 。
更大 的接 触面积以增 强P E T薄膜表 面附 着力 。 ( 2 ) 化学 处理 : 采用 化学 试剂 对P E T薄膜 进行 改性 , 使其
有更加优 良的综合特性, 并对其中部分机理进行推 断 } 生 探 究。
关键 词 : P E T; 选择 性透过 ; 表 面处聚 酯薄膜 , 它具 有优 异 的物理 性 能 与
化学性能 , 可广 泛的应用 于磁记录 、 感光 材料 、 电子 、 电气绝缘 、
但是在可见光的透过经过实验探究发现较重金属盐离子对与红外光有一定光谱峰值产生了一定的差别经过探索发现该峰值的差异在于的吸收作用本工作基于这一原理通过表面涂覆这一方法将铜盐胶体本身的颜色研究发现cucl2为绿色溶液对应在光pet进行改性使其具有对于可见光的高透过性的基础下兼谱峰值处的波长在590nm而cuno为蓝色对应的光谱峰32有对紫外光与红外光的吸收作用即选择性透过
果表现 在 ①电 子极 化 : 在可 见光的频 率范 围内 , 电磁波 的电场 分 量 与传 播过 程 中的每 一个原 子都 发生作 用 , 引起 电子极化 , 造成 电子云和原 子核 电荷 中心发生相 对位移 , 使得光 的一 部分 能量被 吸收 , 光 的速度减 小 , 导致折 射产生 。 ②电子能态 转变 :
收光谱 所研究 的主 要吸收带 。 由 一 7 1 " 跃 迁和n— n 跃迂 所产 生的 吸收带可 分 为 下述 四种类型 。 ( 1 ) R吸收 带 由含 有氧 、 硫、 氮等杂原 子的 发色基 团( 羰基、 硝 基) n一
2 9 O h m。
聚酯薄膜光化学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
![聚酯薄膜光化学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9960db76eeaeaad1f33069.png)
分子材料 。由于分子结构 的高度对称性及对亚苯基
键 的 刚性 , 具 有 很 好 的力 学 性 能 、 理 性 能 、 它 物 耐化 学 腐 蚀性 、 霉 菌 、 微 生物 侵蚀 性 ; P T的疏水 抗 抗 但 E
性、 难染性 、 易起静 电等 自身的特点 , 限制 了其适用 范围。由此开展了大量有关 P T表面改性 的研究 , E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表面涂覆法 、 表面氧化法 、 等 离子体法 、 高能辐射 、 紫外光( V) u 辐射及生物酶处
射线源采用 A ( 46 ; l 0 18 .e K【 6 V)
液滴成像分析系统 : S 0 型, 国 K ̄ s D A10 德 ls公
司。 I3 试 样制 备 .
为接枝反应提供更 多活性点 , 通过 射线光电子能 谱 ( P 和傅里 叶变换 红外 光 谱仪 ( TRA R) X S) F I -T 等
x s: G S A A P v E C L B MKI型 , 国 VG公 司 , I 英
分 子材 料表 面起 到 明显 的改 性效 果。因此 , 提高 P T薄膜表 面的接枝率成为 了其 表面改性 的关键。 E 接枝反应发生前 , 笔者在氮气保护下对 P T薄膜进 E
行 UV 预 辐 照 , 变 P T薄膜 表 面 无 定 型 区 含 量 , 改 E
英 盖板 密 封 , 置 1 , AM 单 体 与 薄膜 表 面充 分 静 使 h 接 触 。 开启 uV 灯 , 新 在 u 辐 照 下 反 应 一 定 时 重 V
P T薄膜 : E 膜厚 10 m, 0 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 丙 酮 : 析纯 , 京化 工 厂 ; 分 北 丙烯酰胺( M ) 分析纯 , 京益利精 细化学 A : 北 品公 司 ; 高碘酸钠 : 分析纯 , 阿拉丁试剂公司 ; 去离子水 : 由反 渗 透 法 制 备 , 于 反 应 液 配 置 用
PET聚酯的改性与应用
![PET聚酯的改性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93833458fb770bf78a55e8.png)
PET聚酯的改性与应用作者:时运生指导老师:徐衡(安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庆246011)摘要:聚酯是重要的聚合物且它的品种众多,其中PET聚酯是应用最多和需求最广的一类。
由于PET聚酯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耐摩擦性、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力学强度强等优点才导致PET聚酯很热门,但是它也有在使用方面的缺陷。
本文简述了PET聚酯在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和其中的不足;中心主要从PET的共混、无机纳米复合及添加成核剂这三个方面来论述PET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共混;成核剂;应用1引言PET具体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到的。
PET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或浅黄色,且是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外表滑润且富有光泽。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到一百二十摄氏度。
该材料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性、尺寸稳定性非常好,而且价格便宜,应用非常广泛,可作为基体材料如瓶子、纤维、片材、薄膜和工程塑料[1-3]。
2 PET聚酯的改性及应用目前,PET已经在合成中成为不可代替的材料之一了且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多数被应用于涤纶纤维、切片、容器等领域。
PET 价格便宜,具备良好的耐磨擦性、耐热性、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和力学强度强等特点,然而PET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弊端,所以,PET改性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
当前,PET 改性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通过共混来增强提高冲击强度,以及在添加结晶成核剂加快其结晶速度等方面。
2.1PET共混改性及应用以一定的比例将包含PET在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聚合物进行混合,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强等因素下,所得到具备新的性能的共混物或合金称为PET共混改性。
这类共混物制出来的重点环节是聚合物彼此间的相容的特性[3]。
2.1.1PET(40)/PHB(60)对PET的改性及应用用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和塑料进行共混,借助液晶高分子在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取向的原纤的在位复合作用,获得相当于用纤维材料增强塑料的效果——自增强。
PET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PET表面改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952ecf58f5f61fb736668d.png)
聚合 物表 面紫外 光接 枝反 应是 指利用 紫外 光 引发单 体 在聚合 物 表 面 进 行 的接 枝 聚 合 反应 ,该 反应 遵守 自由基 聚合 机理 。聚合物 表面 紫外光 接 枝反 应研 究 始 于 2O世 纪 5O年 代 ,目前 已被 广 泛
收 稿 日期 :2011.02-21;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2011—05-30。 作者简介 :王甜甜 (1985一 ),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 向为高 分 子 材 料 学 。 通讯 联 系人 。zhaoguoliang_PET表 面改性研究进展
49
应用 于 改善 PET表 面亲水 性 和抗静 电性 能研 究 。 M.Z.Zheng等 在 2004年研 究 了用 近 紫外
光对 PET材 料进 行表 面改性 ,将 PET材 料 在无 氧 气 的状 态下用 172 nm 的紫 外 氙 激 态 分子 灯 做 表 面改 性 的 实 验 。实 验 发 现 ,当 紫 外 剂 量 为 16 J/ cm 时 ,材 料 的羰 基减 少 ,形 成 了酸基 团 。当紫 外 剂 量 高 于 16 J/cm 时 ,不 同 的 刻 蚀 使 半 晶状 的 PET表 面变粗 糙 ,这说 明 紫外辐 照 的强 度不 同 ,对 材 料 的表 面改 性程 度是 不 同 的。
PET薄膜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PET薄膜表面改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ced9d8b7360b4c2f3f6407.png)
PET薄膜表面改性研究进展摘要:PET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化学接枝改性、紫外光辐照接枝改性、高能射线辐照接枝改性、等离子体处理接枝改性以及臭氧氧化改性等,通过PET表面改性,可以改善PET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本文主要介绍改性PET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PET薄膜;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化学稳定性及卫生性,在纺织、包装、农业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PET大分子链结构规整,结晶度较高,且分子中无强极性基团,故其表面亲和性较差,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印刷性、染色性以及血液相容性等性能。
通过共聚或共混的方法可以改变PET的表面性能,但是上述方法对PET表面的改性效果不够明显,同时会带来基体性能劣化,从而影响PET产品的其他应用性能。
为了保持PET本体优异性能,目前PET表面改性多采用在PET表面进行化学接枝的方法。
1 机械处理与化学处理1.1机械处理与化学处理机械处理是指利用机械手段处理 PET 薄膜表面,使其表面粗糙度发生变化,达到增强 PET 薄膜表面附着力的目的。
机械处理主要包括喷砂和抛光处理。
喷砂是利用高速喷出的砂料(石英砂、人造刚玉等)冲击 PET 薄膜表面,利用砂料高速喷出的冲击力对 PET 薄膜表面进行刻蚀,使其表面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抛光则是利用抛光轮打磨 PET薄膜表面,从而达到使 PET 薄膜粗糙度增加的目的[1]。
喷砂和抛光都使得PET薄膜表面粗糙进一步增大,由于PET薄度膜表面形态的变化以及表面积的增大,使得PET薄膜表面的附着力得到了提高。
1.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采用化学试剂对 PET 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利用化学试剂的氧化能力和腐蚀能力对 PET 薄膜表面进行刻蚀的过程。
对于 PET 薄膜,化学处理不仅能起到表面粗化的作用,还可以带来羟基、羰基和羧基等活性官能团。
含氢硅油表面接枝改性PET织物的拒水性能
![含氢硅油表面接枝改性PET织物的拒水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6a0ba0e4f90f76c661371af0.png)
含氢硅油表面接枝改性PET 织物的拒水性能Ξ雷景新ΞΞ, 廖 霞, 李 强, 高 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成都 610065)摘 要: 通过接枝率、接触角、透水时间、拉伸应力应变、ESCA 的测定以及水冲击实验研究了在DCP 和BP 等存在下电晕放电引发含氢硅油接枝PET 织物及其拒水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能有效引发含氢硅油在PET 织物表面的接枝共聚反应,随电晕放电处理时间的延长,PET 织物表面接枝率增大;接枝后PET 织物拒水效果明显增强;电晕放电引发接枝改性后PET 织物无损伤,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PET ;电晕放电;接枝改性;含氢硅油;拒水整理中图分类号: O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357(2000)03-0317-04PET 织物强度高、价廉,是最大品种的化纤织物材料。
但其拒水性能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国内外大量有关PET 织物拒水性整理的研究报道〔1-3〕,均采用轧-烘-焙化学拒水整理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高温下有机过氧化物等分解形成自由基,引发自由能较低的含硅或含氟的有机单体,对PET 织物表面接枝改性,存在接枝效率低、工艺流程复杂、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
电晕放电处理深度小(~10-6mm ),不损害材料本体性能,可连续操作,在塑料(PP 、PE 、PETF )的彩印和粘接等方面已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与X -射线、电子束等辐射聚合反应常用辐射源相比,由于电晕放电能量较低,很少见到将电晕放电用于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报道。
我们采用电晕放电技术曾成功地引发高氢硅油接枝PET 织物,接枝后织物的拒水性能明显改善〔4-6〕。
由于化学活泼性高的叔氢原子含量大,高氢硅油接枝反应容易进行,但接枝反应完成后,接枝物上仍残留大量叔氢原子,接枝产物不稳定,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等化学变化,拒水性能下降。
本文研究了在配合剂存在下,采用电晕放电引发低氢硅油接枝PET 织物,提高PET 织物的拒水性能。
乙烯聚酯纤维及表面改性的方法
![乙烯聚酯纤维及表面改性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6e853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6.png)
1 等离子体处理对于气态物质,温度升至几千度时,由于分子碰撞加剧,分子就会产生电离,物质就变成了相互作用的正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混合物,这种物质的第四态即等离子体。
该方法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美国进行研究改进后,将应用该技术处理的聚酯纤维(Refresca)投放市场。
等离子体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应用领域等离子体种类与发生方法等离子体特性电子密度ne/cm-3电场强度E/V/cm压力P/Torr电子温度Te/K气体温度Tg/K应用高温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弧光>1014 <20 >100 ~104 ~104化学合成,ICP发光分析,金属的熔融低温等离子体(非平衡等离子体)直流辉光109~101250~6*104<100 ~104~7*102等离子体CVD,等离子体聚合,刻蚀,表面处理高频108~1010100~500<100 ~104~7*102微波1011 <100 ~104~103 加热杀菌电晕<106 >2*104 >100 ~104 ~4*102 表面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泛指近局域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反应活性很高的电子、离子、分子、原子、自由基等,不仅是能量的携带者,而且还能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相应地,等离子体技术对涤纶的表面改性包括两个方面:单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变化;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与其他物质的接枝聚合。
1.1 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表面的N/C比例发生明显变化,接触角也发生明显变化。
氧等离子处理[2]后涤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并进行了表面张力评价,发现处理后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是表面张力的活性极性分量的贡献,XPS分析也表明,涤纶表面被吸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阳性基团。
研究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性问题[3]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强力会下降,但是短时间的碱预处理可减少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损失。
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c9709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d.png)
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刘建伟;陈元维;唐昌伟;熊艳芳;万昌秀【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04(036)001【摘要】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取紫外共辐照方法和逐步偶合接枝方法,先在PET表面接枝聚乙二醇,然后通过化学偶合方法在聚乙二醇末端接枝抗凝血药物肝素.改性后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得到很大改善.PET表面亲水性随着接枝PEG的分子量和反应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使用亲水性高聚物PEG作为空间臂,可以很好地保持肝素的生物活性.通过紫外改性成功地在材料表面接枝了PEG和肝素,很好地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总页数】4页(P41-44)【作者】刘建伟;陈元维;唐昌伟;熊艳芳;万昌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21【相关文献】1.L-精氨酸改性 PVDF 抗凝血膜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J], 姜智旭;贾金兰;石璐;杨宁;陈莉2.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J], 潘长江;王进;黄楠;孙鸿;杨苹;冷永祥;陈俊英;万国江3.紫外光辐射法表面接枝改性PET膜 [J], 白绘宇;艾玲;孙伊君;艾文;刘晓亚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J], 张宝元;赵梨;张娟;陆群;吴坚5.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的血液相容性 [J], 赵之明;彭承宏;韩宝三;高长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臭氧处理接枝改性PET薄膜化学镀铜的研究
![臭氧处理接枝改性PET薄膜化学镀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bf56c949649b6648d74751.png)
Abstract
Ozone treatment and grafting of PET film to achieve good activity which makesthe reaction of electroless cooper plating takesplace smoothly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This paper is made of three parts.Thefirst part is the ozone treatment of PETfilm; thesecond part is the grafting and modification of PETfilm, whichincludes photografting and thermalgrafting; thelast part is the electroless cooper plating of ozone-treated and modified PET film.
S.L. Favaro[4]等人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溶液(KMnO4/HCl)对PET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KMnO4/HCl溶液的浓度、提高处理温度和增加处理时间都可以减小PET薄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也就是说PET薄膜的亲水性得到了改善。对处理前和处理后的PET薄膜做表面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测试,结果显示处理后的PET薄膜并没有产生新的吸收峰,但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波数在1710cm-1左右)增强了。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处理前和处理后PET薄膜表面的形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可能是由于PET薄膜表面上存在着氧化和水解这两个竞争性反应,发生在氧化反应后的水解反应将粗糙的氧化表面“抚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输入标题
主要的改性方法
About the program
1
NH3等离子体处 理的 PET表面接
枝氨基酸
2
PET膜光接枝丙
3
氯化亚锡和纳米 二氧化硅改良 PET 材料表面亲 水性
烯酸表面改性无 钯化学镀铜
I
NH3等离子体处理的 PET表面接枝氨基酸
请输入标题
方法Ⅰ
About the program
请输入标题
工艺流程
About the program
光敏化剂
二苯甲酮溶解在丙酮 中得到一定浓度的光 敏剂溶液
接枝法①
气相光接枝:
接枝法②
液相光接枝
请输入标题
气相法和液相法的比较
About the program
气相法
用高纯氮气对丙烯酸溶液 进行鼓泡, 产生蒸气, 负载光敏剂的薄膜放进上 述蒸气中,在紫外灯照射 下进行光接枝 气相法中单体可重复利 用
液相法
将负载光敏剂的薄膜浸泡在 丙烯酸溶液中, 在紫外灯 照射下进行表面光接枝。 单体易发生自聚, 只可 使用一次
通过比较可得: 进行光接枝时气相法更为可取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表征,由于PET包含
了丙烯酸的官能团,并且丙烯酸的气象率比较低,因 而接枝后的PET红外光谱图与没有接枝的光谱图差别不 大,但接枝后的羰基峰(1710cm-1)明显增强,亲水 性得到明显改善。
请输入标题 实验步骤
About the program
化学镀铜:接枝后的先
浸泡氨水,使丙烯酸的羧 基氢离子变成铵根离子, 然后浸泡硝酸银溶液,使 银离子与铵根离子交换, 达到活化的目的,经水洗 后再进行化学镀铜。
Ⅲ
氯化亚锡和纳米二氧化硅 改良 PET 材料表面亲水性
请输入标题
方法Ⅲ
About the program
共混接枝法:
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成膜后采用 共混接枝的方法在共混膜表面接 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 制备强亲水性的PET材料,后用 静态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原子力学显微镜测试手段 对PET材料表面进行表征 。
请输入标题
实验步骤
About the program
1 2
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 米二氧化硅进行氨基化改性, 将氯化亚锡的丙酮溶液与PET 材料的铸膜液共混成膜
再置入60℃饱和氨酯 溶液反应6h后取出晾 干最后进行一系列性 能测试。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1)只用氨气等 离子体处理后 的PET膜的水接 触角比经过接 枝处理的PET膜 的减少更多。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2)红外光谱图 俩种膜没有明 显变化
然后将混合膜浸泡在氨基化改 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得 到强亲水性的PET 接枝膜。
请输入标题
实验原理
About the program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1)红外光谱图, 改性后的膜在 3500处出现明显 的吸收峰而原膜 没有,说明改性 后的膜出现了大 量的亲水基团N-H 和-OH。
请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PET
About the program
请输入标题
PET的结构特点
About the program
主链酯基和苯环形成π-π共 轭体系,刚性很大
PET结构对称,含有苯环无 支链因而结晶能力强
无亲水基团使表面能高相容 性差,对吸附、染色、印刷、 电镀等表面过程造成阻碍
02
改性方法
请输入标题
具体步骤
About the program
FOURTH STEP THIRD STEP PET 膜经NH3 等离子体 处理, 表面接枝的氨基 可以与戊二醛的活泼 羰基反应, 再利用结合 在膜表面的戊二醛游 离的羰基与谷氨酸的 氨基作用, 从而接枝上 谷氨酸。
SECOND STEP
FIRST STEP 材料预处理,PET膜在 等离子处理前用乙醇 浸泡24h后用蒸馏水超 声波清洗15min 等离子体表面接枝预 处理膜置入等离子体 处理仪中,本体真空 3Pa下用氨气等离子体 处理后计入质量分数 为50%的戊二醛水溶液 浸泡1h后取出用蒸馏 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 戊二醛
高能射线电离辐射接枝法:
电离辐射源包括γ射线源和电子 束,将单体和PET同时接受辐照, 使PET的主链上产生活性点以及 在接枝体系上产生自由基从而 引发单体聚合。
03
参考文献
请输入标题
参考文献
About the program
[1]马晓星,王秀芬等, NH3 等离子体处理的 PET表面接枝氨基 酸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7,34(3):290-325 [2]潘湛 昌,张惠冲等,PET膜光接枝丙烯酸表面改性无钯化学 镀铜,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会议论文集,2012-09-06:168-174 [3]周圣文,方亮等,氯化亚锡和纳米二氧化硅对 PET 材料表面 亲水性影响,表面技术,2016,45(4):213-231
PET膜的表面 接枝改性
组员:王创 王迪 王巍骥 夷兴 刘悦 孙冬苍 杨艾丽
目 录
1.研究目的
2.改性方法 3.参考文献
01
研究目的
What is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良 好的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绝缘性 等性能,在食品包装、农业生产、纤维 纺织和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 多的应用。但由于PET分子链上没有亲 水基团,分子链刚性大,结晶能力强, 因而使得PET就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与 大多数的聚合物额相容性较差,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PET的应用。因而需要对PET 做一些改性的工作。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2)表面形态分析,发现原膜表面平滑而改 性后的膜出现许多突起的峰,这是配位氨 基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果。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3)亲水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接触角下降
Ⅳ
其他改性方法
请输入标题
方法Ⅳ
About the program
请输入标题
实验结果
About the program
3)处理后的膜 N,O元素增加, C元素减少,同 时COOH的含量 也有所增加。
Ⅱ
PET膜光接枝丙烯酸表
面改性无钯化学镀铜
请输入标题
工艺流程
About the program
PET薄膜 除油 水洗 烘干 负载光敏剂 光接枝丙烯酸 水洗 浸泡氨水 浸泡硝酸银 溶液 水洗 化学镀铜 。
谢谢
等离子体处理接枝氨基酸:
为了引入活性基团氨基并通过戊二酸接枝谷 氨酸可采用此方法。然后利用接触角,全发 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和体外血液 相容性实验表征接枝后的膜的表面结构和性 能,同时又比较了只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的 膜和接枝谷氨酸后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两 种改性膜的亲水性均提高,与未处理的膜相 比,接枝改性后的膜的APTT延长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