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3), 180-185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aephttps:///10.12677/aep.2018.8302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SedimentJunshan WengChongqing Engineer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ChongqingReceived: May 8th, 2018; accepted: May 29th, 2018; published: Jun. 5th, 2018Abstract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in our country, additionally sedi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and these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 hav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With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harmless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contaminated of rivers and lake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pollution hazards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in heavy metal sediment. Mainly including, physical repair tech-nology (physical adsorption method, electric repair method), technology (curing and stabilization method, washing method),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phytore mediation, microbial remedia-tion). Final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for treating heavy metal se-diment are summar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s later.Keywords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Disposal Technology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翁君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收稿日期:2018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5日翁君山摘 要我国河湖众多,底泥污染状况严重,环境中的底泥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020年4月錄色斜仗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8期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刘環裙U2(1.上海亚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436;2.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200436)摘要:指出了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处理污染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水泥、石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化学药剂4种固化稳定剂的主要成分、固化稳定化机理、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种药剂的优缺点。

同时,对固化稳定化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修复基础上的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重金属;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8-0081-021引言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引起河道水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底泥中的重金属一方面经过解析、溶 解后进人上覆水体.导致二次污染,另一方面通过进人 食物链,影响其它生物,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并对生态环 境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并且,底泥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 的隐蔽性、持久性及可释放性,其危害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因此,开展污染河道底泥修复迫在眉睫。

当前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和异位两大类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覆盖、引水、电化学技术,异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淋洗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

其中固化稳定化技术具 有易操作、工期短、费用低等优点,且可以将疏浚工程产 生的大量底泥转化为工程用土,是实现其资源化的一个 重要方向[1],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疏浚底泥处理。

2常用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剂2. 1水泥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凝胶材料,加水经搅拌后 可以生成坚硬的水泥固化体,是最常用的固化剂。

水泥固 化稳定化是通过水化反应的产物包裹住目标物质,将污染 底泥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沉淀物或将其转化成化学 性质不活泼形态,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成符合指标要 求的物质,降低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2'3]。

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

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

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形式,可以为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等提供重要的支持。

然而,近年来,许多水库底泥中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水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修复技术研究。

一、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水库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排放、农业和城市污水以及大气降尘等因素导致的。

工业生产常常伴随着废物的排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工业废水中释放到水体中,逐渐沉积到水库底泥中。

农业和城市污水中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含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通过农田灌溉和雨水冲刷进入水库。

同时,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也会通过降尘的方式进入水库,进一步加剧了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二、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对水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进入食物链,最终积累到鱼类等高级生物体中。

这会导致食物链中的生物体数量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重金属元素还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植物产生毒性影响,抑制其生长和繁殖能力。

这将导致水库水质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同时,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也会渗透到地下水中,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供水质量。

三、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为了解决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修复技术。

一种常用的修复技术是物理方法,例如抽取和转运底泥。

通过抽取底泥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底泥转移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另一种常用的修复技术是化学方法,例如添加螯合剂和沉淀剂。

螯合剂可以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使其失去毒性。

沉淀剂可以通过沉淀作用将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固定在底泥中,防止其进入水体。

这些化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但也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探析生物淋滤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进展

探析生物淋滤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进展

探析生物淋滤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进展生物淋滤法,指的是借助微生物本身的产酸以及氧化作用来转化复合性的难溶金属,在此基础上运用固液分离来解决重金属带来的河道污染或者其他类型污染。

为此针对河流底泥遭受的重金属污染而言,有必要适当运用生物淋滤的措施来加以修复,确保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修复措施以及技术模式,体现底泥修复技术的实效性。

标签:生物淋滤技术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修复措施在工业发展中,各地河流普遍遭受了较强的重金属污染,究其根源就在于排放了過多的固态废物。

企业在燃烧矿物油或者煤炭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向附近河道中排放较大比例的重金属。

在水体的作用下,重金属就会迅速沉入底泥,进而导致了底泥遭受的大规模污染[1]。

最近几年,建立于生物淋滤基础上的河流底泥修复技术正在迅速获得改进,这项技术因此也构成了治理河流底泥的关键性措施。

面对工业化的新形势,与河流底泥修复有关的技术措施都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也诞生了新式的生物淋滤技术。

实质上,运用生物淋滤来消除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这个过程应当包含较多的技术环节,在这其中也会涉及到多样的修复手段以及修复措施。

一、生物淋滤法的基本特征生物淋滤法,指的是把很难溶解的复合性重金属加以转变,然后运用固液分离的措施来消除离子态的重金属。

在此过程中,微生物都应当发挥产酸与生物氧化的基础性作用。

早在上世纪末,国外学者就成功回收了污泥内部的某些重金属物质,这项技术近些年来还在迅速更新。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很多企业都可能向附近河流排放含有重金属的固态废物或者废水。

这些废水混入河道,然后在水体冲刷的作用下沉入底泥,进而构成了较大面积的河道重金属污染。

对此如果要进行修复,那么可以选择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或者物理修复的几类模式。

相比而言,现阶段的生物淋滤措施更适合用于修复河流底泥。

这是由于,生物淋滤本身具有简便性与高效性的优势,同时也在根源上消除了环境影响[2]。

二、修复河流底泥涉及到的要素在进行生物淋滤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氧化还原电位、水体酸碱度、含固率以及反应温度等多项要素影响。

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效能研究

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效能研究

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效能研究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效能研究一、引言底泥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的一种沉积物,它在自然环境中起着重要的地质和生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等原因,底泥中常常存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底泥不仅威胁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底泥进行修复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底泥污染修复方法1. 生物修复法: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和转化,降低重金属在底泥中的含量。

2. 物理修复法:利用机械和物理手段对底泥进行处理,如挖掘、运输和堆放等,降低污染物释放。

3. 化学修复法:利用化学添加剂对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降低其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

三、复合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复合稳定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

它可以与重金属形成化学络合物,将重金属稳定在底泥中,减少其活性和迁移性。

同时,复合稳定剂还可以改变底泥的物理性质,增加其抗蚀性和稳定性,减少底泥颗粒的溶解和释放。

四、实验设计本研究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底泥样品,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复合稳定剂添加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采集重金属污染底泥样品,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和性质评价。

2. 设计不同添加剂的试验组,如石灰、硅酸盐和聚合物等,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3. 将重金属污染底泥与不同添加剂进行混合处理,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静置反应。

4. 分别对不同试验组的底泥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添加剂的修复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添加复合稳定剂的处理组相比于对照组,在重金属含量方面呈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

其中,部分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离子起到较好的吸附作用,使其与底泥形成络合物,降低其迁移性和溶解度。

此外,复合稳定剂还能改善底泥的物理性质,增加其抗蚀性,进一步减少重金属的释放。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复合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的有效性。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进展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进展

・固废处置与处理・收稿日期:2009-11-17作者简介:路景玲(1984-),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进展Re search Progre ss on Chelating Agent in Treatingwith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ediment路景玲1 徐 颖1,2 魏晓云1 方盛荣1(1.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8) 摘要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

本文在综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重金属螯合剂处理污染底泥的机理,从螯合剂、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螯合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螯合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重金属 底泥 螯合剂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ediments pollution of rivers and lakes has attracted w orldwide attention ,particularly the heavy metal pol 2lution problem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chelating agent dealing with heavy metals sediment ,based on reviewing the statu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 ,and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chelating agen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w o aspects of the chelating agents ,chelating agents induced phytoremediation the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sedi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s applied research in chelating agents.Finally ,it prospects future research priorities.K eywords Heavy Metals Sediment Chelating Agent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多功能地表水资源,具有灌溉、防洪、航运、养殖等功能,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1〕。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城市河道底泥是由于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经水流沉积在河床上形成的。

底泥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城市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和治理十分重要。

城市河道底泥的污染物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金属污染:城市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如铜、镉、铅、锌等。

这些重金属在废水中被吸附于颗粒物表面,随流水沉积在河道底泥中。

重金属的积累会导致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

2. 有机物污染:城市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如石油和化学工业废水中的石油类物质、苯、酚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

3. 细菌和病毒污染:城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随废水排入河道,对水体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的污染特点,可以采用以下修复技术进行治理: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将底泥中的污染物与底泥分离,并移除废泥。

通过机械挖掘、吹刷和抽吸等方式,将污染物浓集区的底泥挖掘出来,然后进行处理和处置。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化学试剂改变底泥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降低其毒性或溶解性,或使其转化为无毒、稳定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剂固化、还原剂还原和氧化剂氧化等。

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对底泥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通过植被修复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转移至植物体内,并通过植物的吸附、吸收和代谢作用将其降解或转化为无毒物质。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表明,底泥污染是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来保护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各种修复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结合其他治理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还需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等工作,以减少底泥的污染。

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邓灿韦德权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01期摘要针对河湖泊涌等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介绍了我国水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来源,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污染底泥中重金属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底泥重金属稳定化技术和底泥重金属去除方法。

总结了底泥重金属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期望能为今后底泥重金属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底泥;重金属;稳定化;去除方法中图分类号 X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1-0024-04Abs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on the pollution of rivers and lakes sediments,particularly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 was presented,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including the stabilization and removal technology of heavy stly,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echnologies were compared,which was desirabl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cessing of heavy metal in sediments.Key words Contaminated water sediments;Heavy metal;Stabilization;Removal technology近几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导致我国河湖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保护部《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1 940个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占8.6%[1]。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摘要】城市河道底泥是城市生活和工业活动中排放出的污染物在河道中沉积形成的。

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和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修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问题。

研究发现,城市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工业排放等,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多种有害物质。

针对底泥污染特性,研究了底泥的含量、分布、毒性等情况,为后续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在底泥修复技术方面,研究了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对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解决城市河道底泥污染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修复技术、分析、研究、底泥来源、综述、未来方向、结论、河道、环境保护、水质改善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是城市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底泥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各类污染物,对水质和生物的影响巨大。

底泥污染还可能造成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水体生态功能,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需要深入研究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特性和来源,探讨有效的修复技术,以保护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研究旨在分析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组成、特性和来源,探讨底泥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有望改善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城市河道底泥中的污染物种类、含量和分布规律,探讨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潜在风险,为制定有效的底泥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底泥污染物的特性,包括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毒性等方面,探讨底泥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寻找有效的底泥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科技成果——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科技成果——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科技成果——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适用范围水污染生态修复治理;土壤污染修复。

该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河道、湖泊的流域重金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最终处理的工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条件来实施。

成果简介(1)筛选了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富集植物类型,开发了富集植物的种植、监测、收获技术及装备;(2)开发了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吸附、固化/稳定化及改良增效药剂,构建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原位植物修复技术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腐殖酸增效-植物修复技术。

技术效果治理技术可有效降低了土壤/底泥重金属含量,治理后底泥重金属含量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底泥需配合异位处理技术),水体重金属浓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可有效保障水生态安全。

运营成本(1)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费用:无。

(2)吨水处理费用:50-400元(主要取决于底泥/土壤污染程度)。

(3)后期维护费:无。

应用情况(1)孝妇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淄博、300亩(2.5km长),运行时间2015至今;(2)东平湖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泰安东平县、1000亩,运行时间2017年至今;(3)枣庄市山亭区新薛河支流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枣庄山亭区、30亩(2.25km长),运行时间2019年至今。

治理后底泥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河道水质重金属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市场前景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污染预防与治理已刻不容缓。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

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寒冷地区沉水植物修复江河浅水区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

寒冷地区沉水植物修复江河浅水区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

寒冷地区沉水植物修复江河浅水区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本课题以松花江哈尔滨段太阳岛附近水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利用模拟河道条件的试验模型,分别考察不同流速(高流速0.022 m/s,低流速0.011cm/s)和不同光强(强光60μmol/(m2·s),弱光30μmol/(m2·s))下,苦草和伊乐藻在常水温(22±2℃)环境中对底泥Cd、Zn和Pb的富集效果,以及沉水植物修复前后根际底泥环境发生的变化。

以期为松花江哈尔滨段和其他寒冷地区重金属污染浅水区底泥进行沉水植物修复,在可行性和优势物种筛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伊乐藻和苦草对污染底泥分别进行了60天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1)伊乐藻和苦草基本都能健康生长,它们对底泥Cd、Zn和Pb均有富集能力,各时间段的平均富集量均为Zn>Pb>Cd。

(2)两种沉水植物对Cd和Zn的平均富集量基本都呈递增趋势。

伊乐藻和苦草对Pb的平均富集量在弱光环境中均逐步增加,而高流速和低流速环境中均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分别在第30天和第45天达到。

(3)不同环境条件间,苦草和伊乐藻对Cd、Pb和Zn各时段的平均富集量基本都表现为:高流速组高于低流速组,强光组高于弱光组。

(4)同种光照强度下,苦草对Cd和Zn各时段平均富集量均高于伊乐藻,而对Pb则均低于伊乐藻;在较高流速条件下,苦草对Cd、Pb和Zn各时段的平均富集量均小于伊乐藻。

(5)苦草和伊乐藻对Cd、Pb和Zn的富集系数规律与平均富集量规律基本一致。

(6)伊乐藻和苦草与根际底泥间Cd、Pb和Zn含量具有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表明随伊乐藻和苦草对Cd、Pb和Zn不断富集,根际底泥中这3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会按各自的规律不断的减少。

伊乐藻和苦草修复后根际底泥环境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1)根际底泥的基础呼吸速率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和非根际底泥,说明植物修复增强了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黑臭河道底泥的原位覆盖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底泥的原位覆盖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底泥的原位覆盖修复技术1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近年来我国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经常会有黑臭水体出现。

随着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底泥内源污染已成为改善黑臭水体水质的关键,直接影响河道治理效果。

河道底泥是水中各种污染物的主要聚集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性物质,特别是致病(癌)、破坏生态的持久性的难分解有机物、严重超标的重金属离子。

这些有害物质经过食物链的累积和扩大效应,将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此外,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关键也仍与底泥密切相关。

为例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控制河道底泥污染,防止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污染底泥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黑臭河道底泥的处理技术按处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

异地处理技术(如疏浚底泥)应用较广,但存在工程量大、治理费用较高、处置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底泥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而底泥原位治理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对河道水体二次污染和河道治理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在国外原位覆盖技术治理黑臭河道已经运用得十分成熟,但在国内技术体系尚未完善,原位覆盖技术对于我国来说仍然为一项卡脖子的技术。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处理现状,本文将介绍国外最新的河道底泥原位覆盖技术,探讨新型原位覆盖材料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2 黑臭底泥危害分析黑臭底泥的污染状况通常分为重金属污染底泥、营养盐污染底泥和有机污染物底泥以及挥发性有毒气体等四类。

2.1 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底泥主要指底泥中含有常量重金属及微量重金属,常量重金属通常为铁和锰等; 微量重金属如汞、镉、铅、锌、铜、铬、镍等。

底泥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生态毒性和可累积性质等特征。

进入水环境的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离子交换、沉淀等作用迁移至河床表层底泥中。

河流底泥中有重金属与不同载体相结合,以多种形态存在,大致有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金属残片等。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及修复技术分析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是城市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底泥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对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特性及修复技术,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特性1. 污染物来源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等。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都会被底泥富集,导致底泥污染。

2. 主要污染物(1)重金属:镉、铅、铬、汞等重金属在城市河道底泥中普遍存在,它们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容易引起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

(2)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等,这些有机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效应,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

(3)营养物质:城市污水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被底泥吸附和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问题。

3. 底泥污染的影响(1)对水质的影响: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水流扩散,影响河道水质,甚至进入地下水中,对人类生活用水产生潜在威胁。

(2)生态环境的影响:底泥污染物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城市河道底泥污染修复技术对于城市河道底泥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来减轻其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过程,降解底泥中的污染物,或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体。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效果稳定等特点,是城市河道底泥修复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的挖掘和清除、底泥的覆盖等。

通过将污染底泥挖掘出来进行处理,或者在底泥表面覆盖一层清洁的沙土或覆盖材料,阻断污染物的扩散,减轻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3.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固化剂、吸附剂等物质,将污染物固化或者吸附在底泥中,降低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河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河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河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摘要:河道底泥是一大环境问题。

当水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都会回流到水体中,如何处理二次污染,控制河床的规模是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

本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河道底泥处理的资源利用,特别是土地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底泥处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底泥处理;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河长制”实施后,全国各级政府对黑臭河流集中整治。

对黑臭河流的治理主要采取“接管集污、疏浚、排水”等循序渐进的方法,城市河道的内源污染治理是治理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清淤是控制内陆河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河道的污染会使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减少,产生异味,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

由于城市河道底泥淤积严重,渠道疏浚清淤难度较大,对底泥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河道底泥处理工艺,并着重介绍了河流污染物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1河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介绍河道污染河道常用底泥处理工艺见图1。

切割机吸尘袋内的底泥由管道输送至底泥处理场,垃圾、石块由格栅分选,排泥由格栅分选,排泥由格栅分选至沉砂池,并分离出沉淀系统中的粗砂颗粒200mm以上;沉淀池底泥经化学处理后,送至调节搅拌罐,再送至半脱水车间脱水,为实现水泥饼的可再生利用,还必须加入石灰等碱性物质,使水泥饼呈碱性,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

另外,这种河道底泥分离器只能分离河道泥中的大小沙粒,沙粒呈黑色,达不到销售标准。

图1底泥处理工艺2国内外河道底泥处理技术2.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法是利用技术手段清除河道底泥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特别是现场掩蔽法和移位挖掘法。

环保型挖掘机能永久清除河道底泥,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河道底泥处理处置工作中,阿哈水库为解决内源性污染问题,采用真空吸尘器对环保专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水库工程规模达10万立方米,抗污染能力明显增强。

2.2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修复法,可以在水中加入化学剂,降低污染物的毒性,使污染物与水体发生反应。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E gn eig C n rl o t nv ri , h n s a4 0 8 , h n ) n n ie r , e t uh U ies y C a gh 1 0 3 C i a n aS t
Ab t ac :Th s p p r r v e he e i n r me i to e hn l g o l t d y he v tl n t e b ss f t e sr t i a e e iws t s d me t e d a in t c oo y p lu e b a y me as o h a i o h c r e tst to fh a y mea o l to n Chi a The b o e d a in meh d o e v t lr mo a s d s rbe u r n i i n o e v t lp lu in i ua n. i r me ito t o fh a y mea e v li e c i d.
f . c o lo n r l r c s i g a d B o ngn e i g b S h o fMea l r i a c e e aS h o fMi e a s P o e sn n i e i e rn ; . c o lo t l g c l S inc u
Re e a i n e h l g o i e e i e l e a y m e a s m di to tc no o y f r rv r s d m ntpol d by he v t l ut
LIM ig mi g. n — n GAN i a ZHU in y  ̄, M n, Ja - u b CHAILi y a “ - u n
0 引 言
水 体底 泥 重金 属 污染 已成 为世 界 范 围 内 的一 个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重金属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常图09903008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法摘要:介绍了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结合土壤、污泥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

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

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有机集成,实现经济、有效生态清淤与处置,将是河流底泥污染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

通过列举王春凤对广州市河流的污染研究、刘伟对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污染的研究、杨卓对白洋淀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以及赵丽霞对汾河底泥污染的等研究,进一步说明了重金属对我国河流的污染之严重。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

1999年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141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有63 . 8%为Ⅳ至劣V类水质[1]。

水体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2]。

纳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在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等作用下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沉积于河涌底泥中,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使水体的重金属浓度增高,出现明显的二次污染。

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

前国内外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三者的联合治理。

当前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调查与评价较多,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进展的综述相对较少。

本文在介绍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治理技术进展,以期为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二、我国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在我国,许多河流或湖泊底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王春凤等[3]研究表明,广州市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工业活动是主要原因。

刘伟等[4]研究显示,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n、Pb和Cu污染是上海市小城镇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一大特征,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地面冲淋是河流沉积物Pb的一个重要来源。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

其中,水体污染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

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质,如铅、汞、镉等,这些重金属经常会对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也日益成为各大科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适当的生物,利用其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功能,降解、转化、吸附、富集有害化合物,使其转化成不同的形式并降低其毒性的修复技术。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达到环境改善的目的。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水体中含有量超过环境允许的最高限度的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危害。

人体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肾脏损伤、血液病变等,甚至长期暴露还可能会导致癌症等危害。

而水生生物作为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长期处于重金属污染的水域中生存,也会导致其居群大量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三、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吸收、降解、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通过将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水域中,通过植物的代谢和生理作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实现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例如在重金属污染的水域中种植菊芋、莲花等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2.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菌株的代谢作用降解、转化有害物质,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污染。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时间短、成本低、无需人力投入和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在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目前研究中较为主流的方法是利用不同的单一或多种微生物在有机基物上进行降解重金属污染物质。

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电动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电动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电动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电动修复研究摘要:底泥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污染对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底泥中,镍(Ni)和铜(Cu)是两种主要的污染物,容易造成河涌水质的污染。

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技术,本文旨在探究电动修复技术对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且评估其在河涌治理中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底泥;污染物;电动修复;Ni;Cu;河涌治理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底泥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河流底泥中富含铜、锌、镍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技术,去除重金属污染物,达到河泊水质治理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通过电化学的方式迁移污染物,达到修复底泥的目的。

相比于其他传统修复方法,电动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电动修复技术在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在河涌治理中的潜在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污染河涌底泥中Ni、Cu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电动修复技术对于污染底泥中Ni、Cu的去除效果。

3、分析电动修复技术对底泥pH值和导电率的影响。

4、评估电动修复技术在河涌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河涌底泥污染情况,利用电动修复技术进行底泥治理实验。

主要方法包括:1、河涌底泥样品采集、制备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实验准备:设定实验组,调整底泥pH值及导电率等参数。

3、电动修复处理:操作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配置及电极材料的选择等等。

4、分析实验前后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及pH值和导电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四、预期结果通过电动修复技术对河涌底泥中Ni、Cu的去除实验,得到底泥去除效果的量化数据,进一步探究电动修复对河涌底泥pH值和导电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4-9669(2012)01-0067-05收稿日期:2011-1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23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JJ30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90461028、201003526)作者简介:李明明(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方向研究,E-mail :mingxueer45@.通讯作者:朱建裕(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研究,E-mail :zhujy@.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李明明a ,甘敏a ,朱建裕a,b ,柴立元b(中南大学,a.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b.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摘要:基于我国部分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底泥重金属处理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详细阐述了重金属去除的生物修复法.同时,结合重金属污染因子去除效率、处理成本以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笔者提出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今后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处理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生物淋滤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志码:A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river sediment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LI Ming-ming a ,GAN Min a ,ZHU Jian-yu a,b ,CHAI Li-yuan b(a.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b.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sedime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The bioremediation method of heavy metal removal is described.Bioremediation method is select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aling with the heavy metal in sediment considering the removal efficiency,processing cost and environment safety.Key words :sediment;heavy metal pollution;remediation technology;bioleaching0引言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世界工业发展使重金属高频率的发现于河流和湖泊的水体和底泥中,导致世界上相当数量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1-2].水体下底泥的污染状况对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水体中的重金属往往将底泥作为最后的储存库和归宿,并且可与水相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周围的环境条件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易引起二次污染[4],同时,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也是底泥,其中的重金属可存留、积累和迁移,不仅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甚至通过食物链浓缩、生物富集等作用,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甚至是人类健康.目前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5-6],国内外河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这三种技术联合使用[7-9].其中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其应用范围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修复水体污染底泥、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文中主要对水体底泥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第3卷第1期2012年2月Vol.3,No.1Feb.2012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方法进行综述.1我国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水体底泥是河流或湖泊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库,亦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污染历史,近几年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致使许多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其底泥.张兴梅等对长江三峡库区重庆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元素主要为Cu,Pb,Zn,各重金属含量都是在70~90cm深度之间达到最大值,Cu的浓度很高使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远高于附近的五大湖区[10].王晓等人对徐州市区故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采样点受Zn的中等程度及以上的污染,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 Cu>Pb[11].周秀艳等人对辽东湾河口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辽东湾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d,Zn,Pb,其中Cd最为严重,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的平均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12].冯素萍等人通过总量测定揭示了山东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分布,结果表明河流的底泥中含有高浓度不同形态的Cu,Pb,Zn,Cr和Mn等重金属[13].而由于河流附近的矿区造成的河流重金属污染也不计其数,张江华等对陕西潼关金矿区太峪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Zn是太峪水系沉积物中最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并且对黄河造成影响,太峪河流底泥中除As、Cr未超标外,其他重金属全部超标,Hg、Pb、Cd为主要污染元素[14].周建民等对广东大宝山矿区矿山废水排放污染的横石河水体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体的环境污染是以Cu,Zn,Cd和Pb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I为2.23~18.11,重金属Cu,Zn,Cd 和Pb的溶解态质量浓度分别达13.82,50.83,0.103,2.91mg/mL[15].张鑫等对安徽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可知,造成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为Cd,其次是Pb,As和Cu,而Hg,Cr和Zn对污染的贡献很小,污染最严重的是朱村西河的鸡冠山矿段附近,除Hg,Cr和Zn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外,其它重金属都是强和极强生态危害[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的As,Cr,Cd,Pb,Hg的排放量居全国首位[17].由于沿河发达的采矿业,冶炼业等也使湘江底泥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黄钟霆等人研究表明湘江霞湾港段底泥受到了严重的Pb污染,底泥含Pb量最高达1827.6mg/kg,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的要求[18].唐文清等人运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湘江的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湘江衡阳段沉积物Pb和As严重超标,该区段底泥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复合型污染特点,存在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19].底泥中的重金属不仅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河流的底栖生物,也会对人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针对我国河流底泥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有效减轻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已迫在眉睫,同时采用合适的修复技术去除和降低底泥中的重金属具有重要的意义.2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2.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是基于工程技术的处理过程,直接或间接消除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掩蔽为主的原位修复法和疏浚为主的异位修复法.对疏浚后的底泥中的重金属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掩埋及电极法、电磁法和活性炭吸附等物理方法[20].物理修复效果明显,底泥疏浚因能将污染底泥永久性去除,因而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河流底泥的处理.日本、美国、瑞典等国家对部分湖泊进行了局部或大规模的湖泊底泥疏浚工程;在我国,对东北地区的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的实施是我国首例大型湖泊环保疏浚工程,清除底泥近400万m3[21].目前南明河[22]、苏州河[23]的治理均也用到此方法.但是疏浚工程量大,投入大,疏浚出的底泥如不进一步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电极法主要对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起作用,而电磁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易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或硒等的去除.用此方法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操作简单、经济可行.经活性炭吸附后,重金属虽然可以回收,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的吸附具有专一性并且活性炭的再生效率不高[24].掩蔽能有效防止底泥中重金属进入水体而造成二次污染,对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清洁泥沙等,来源困难.同时掩蔽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水体库容变小,因而不适用于较浅的河流底泥的修复过程.2.2化学修复化学处理法通常是用硫酸、硝酸或盐酸等将底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2月68李明明,等: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泥的酸度降低,通过溶解作用,使难溶态的金属化合物形成可溶解的金属离子,或者用EDTA、柠檬酸等络合剂通过氯化作用、酸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络合作用,将其中的重金属分离出来,达到减少底泥中重金属总量的目的.目前电化学法也可应用于底泥重金属的处理.并且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技术也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化学法修复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去除重金属,吴忠艳等[25]曾利用磷酸和双氧水混合液对生化剩余污泥进行脱除重金属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当用42%的磷酸和2%的双氧水处理后的污泥中的重金属Cd,Cr,Pb,Zn,Ni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化学法需要投加大量的化学物质,提高了治理的成本,而且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化学试剂将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操作也较麻烦,而且对底泥的副作用较大,影响底泥或水体中生物的生存.例如美国明尼苏达湖曾使用过硫酸铜多年,结果造成水体溶解氧耗尽,增加了内部氮的循环,铜在沉积物中的积累,造成对鱼类及鱼类食物链的不良影响[26].电化学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而由于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浓度一般较低,传导性较差,电流效率较低,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处理底泥重金属的污染.2.3生物修复目前生物修复技术是应用生物体(微生物、原生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活动将底泥中的重金属转变成有效性较低的低毒性形态或淋浸提出而达到修复.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2.3.1植物去除重金属植物修复法是指利用植物通过吸收、沉淀、富集等作用降低已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的重金属含量,以达到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植物修复主要通过3种方式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即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在植物修复技术中能利用的植物有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而在河流的底泥修复中常用的是藻类植物.某些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耐受性,已有实验证明,剑兰、台湾水韭、尖叶皇冠3种水生植物均对Cd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耐性,其中剑兰的适应能力和耐镉性最明显,其次为台湾水韭、尖叶皇冠.且高浓度Cd对3种植物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7].植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不易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等优点,不仅可以减轻重金属污染,还可以美化环境,尤其适合大面积需异位处理的底泥.但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植物去除重金属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及研究.例如超富集植物的发现和培育,其生长周期的缩短等问题.2.3.2动物治理去除重金属动物治理是利用某些低等动物吸收底泥或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对于河流底泥而言,水体底栖动物中的贝类、甲壳类、环节动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富集作用.如三角帆蚌、河蚌对重金属(Pb2+、Cu2+、Cr2+等)具有明显自然净化能力[28].动物修复底泥重金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但单独的动物处理,周期长,费用亦较高,通过生物富集还会影响其陆地生物,因此可以将动物修复作为辅助手段来处理重金属,目前动物治理尤其是环节动物中的蚯蚓在土壤及城市的污泥处理中已有应用,但其动物治理对河流底泥的重金属修复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2.3.3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重金属的含量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它们的氧化还原、吸附和淋滤三个方面的技术.微生物氧化还原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改变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价态,将有毒的价态转变为无毒的价态.微生物氧化还原处理效率高,符合以废治废的原则,苏冰琴等人分析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对含硫酸盐和重金属铁、锰、镍、锌、铜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发现当进水含Fe3+,Mn2+,Ni2+,Zn2+,Cu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8,10,4,4mg/L时,其相应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3%,93.1%,98.2%,89.9%,95.6%[29].然而微生物还原会产生H2S,对其他菌群会产生抑制作用,对下游水体产生污染,造成河流需氧量升高等缺点.微生物吸附是利用藻类或细菌细胞来吸附污染水体或污染底泥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与传统的重金属修复技术相比生物吸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吸附速度快等优点,已有实验研究利用木霉(Trichodermalhd)菌体作为吸附剂在温度28℃以及pH为1时的12h内,Cr(VI)的生物吸附去除效率达99%[30].但生物吸附易受微生物种类及许多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机理研究还不透彻等原因致使生物吸附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微生物淋滤是指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第3卷第1期69络合、吸附或溶解作用,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属、硫及其他金属)分离浸提去除的一种技术.因为其使用费用低廉、绿色环保以及潜在的重金属去除效率较高等优点,使它的研究和应用正成为有色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热点和前沿[31-32].当前,生物淋滤处理中常用到的细菌有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酸菌属(Acidianus)、铁氧化钩端螺旋(Leptospirillumferrooxi-das)、嗜酸菌属(Acidiphilium)以及一些兼性嗜酸异养菌等.根据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它们分成以下几类:中温性菌,中等嗜高温菌,嗜高温古细菌.生物淋滤技术具有可利用的菌种多,成本低,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目前作者利用异养菌和自养菌相混合的生物淋滤方式,处理了湘江株洲段重金属污染区底泥中Zn、Cd、Cu、Hg、As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前后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显示Zn、Cd、Cu等去除率分别是95.3%,84.4%,90.1%,但是As、Hg、Pb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去除后残余底泥中重金属主要以有机结合态(F4)和残渣态(F5)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对生物无毒害[33].可见,生物淋滤处理重金属污染体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影响生物淋滤的因素有底泥性质和处理浓度、重金属种类和浓度、微生物种类,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处理温度,pH值,溶解O2浓度及CO2浓度,抑制剂,处理时间等诸多因素[34].目前许多学者对生物淋滤法的机理及影响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单项影响因素研究较多,而对生物淋滤过程中综合因素研究却较少,但仍没有从根本性上解决生物淋滤滞留时间长、总体浸出效率偏低等问题而限制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2.3.4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将这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对重金属的降解.他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植物的生长能够改善环境中影响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和提供大量的营养成分,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例如植物可以转移根部的过多的氧气,根际微生物也可从根分泌物、脱落物中得到大量营养物质,刺激它们的生长繁殖,增强细菌和植物的联合降解作用[35].并且利用原位技术进行修复时水生植物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同时,也可自身修复重金属的污染.而微生物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无机盐等.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不仅避免了二次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处理重金属的效率.是一条符合环境资源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优良途径,以后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3结论与展望多种重金属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单一的修复方法不能彻底解决底泥中复杂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而今后应转向研究多种重金属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为主.集合各技术的优点,避其不足,探寻一种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今后发展趋势之一.在底泥的修复技术中,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日渐成熟,物理修复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大量减轻重金属的污染,但一般工程巨大,以我国的经济情况来说难以实现,化学修复效果也非常的显著,但亦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等大的不足,生物修复作为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修复方法,在使用联合修复技术的同时可以突出生物修复的作用.目前生物修复法虽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由于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并且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种类多,分布广,大力致力于生物修复法,尤其是微生物修复,如为扩大处理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于河流底泥中的处理重金属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协同作用机理及其综合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参考文献:[1]H.Akcay,A.Oguz,C.Karapire.Stud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speciation in buyak menderes and gediz river sediments[J].WaterRes.2003,37:813-822.[2]O.R.Susana,D.L.Daniel,zaro,et al.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levels in Almendares River sediments-Havana City Cuba[J].Water Res, 2005,39:3945-3953.[3]M.Legret,V.Colandini.Effects of a porous pavement with reservoirstructure on runoff water:water quality and fate of heavy metal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39(2):111-117.[4]N.Caille,C.Tiffreau,C.Leyval,et al.Solubility of metals in an anoxicsediment during prolonged aeration[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3,301(1-3):239-250.[5]T.A.DelValls,J.Blasco,M.C.Sarasquete,et al.Evaluation of heavymetal sediment toxicity in littoral ecosystems using juveniles of the fish sparus aurata[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998,41(2):157-167.[6]J.Widada.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techniques for identificationand monitoring of xenobiotic-degrading bacteria and their catabolic genes in bioremediation[J].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02,60(1): 45-59.[7]Eve Riser-Roberts.Remediation of petroeam contaminated site,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2月70Bilolgical,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M].New York:Lewis Publishers,1998:277-291.[8]Li Taiping,Yuan Songhu,Zhong Jin.Hydroxypropyl-7-cyclodextrinenhance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sediment.contaminated with HCB and heavy meta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6:306-312.[9]P.Kelderman,A.A.Osman.Effect of redox potential on heavy metalbinding forms in polluted canal sediments in delft[J].Water Research, 2007,41:4251-4261.[10]张兴梅,刘艳艳,郭建谱,等.三峡库区重庆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27(2):180.[11]王晓,韩宝平.徐州市区故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1):2.[12]周秀艳,王恩德,朱恩静.辽东湾河口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J].环境化学,2004,23(3):321-324.[13]冯素萍,梁亮,朱英,等.河流底泥沉积物的形态分析(Ⅱ)[J].山东大学学报,2004,39(6):105.[14]张江华.潼关金矿区太峪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15]周建民,党志,蔡美芳,等.大宝山矿区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3):5-10.[16]张鑫,周涛发,袁峰,等.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环境化学,2005,24(1):106-107.[17]L.Y.Chai,Z.X.Wang,Y.Y.Wang,et al.Ingestion risks of metals ingroundwater based on TIN model and dose-response assessment-a case study in the Xiangjiang watershed,central-south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16):3118-3124. [18]黄钟霆,罗岳平,周振.湘江霞湾港段底泥的铅含量与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34-36.[19]唐文清,曾荣英,冯泳兰,等.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5(4):45-52.[20]闫瑾.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工艺参数优选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21]梁启斌,邓志华,崔亚伟.环保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12):23.[22]石德坤.修复技术在南明河污染治理中的运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38-139.[23]卢永金.程松明,石正宝,等.苏州河底泥疏浚中试方案研究与实施[J].上海水务,2008,24(2):6-11.[24]何争光,季喆.铬镀废水的活性炭吸附机理探讨[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181:65-69.[25]吴忠艳,由宏君,王丽影,等.生化剩余活性污泥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2,25(2):43-46.[26]张帅,于军亭,张志斌,等.微山湖主要入湖河流氮污染特征及内源氮释放控制技术[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4(1):8.[27]李华,程芳琴,王爱英,等.三种水生植物对Cd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5,8(3):325-327.[28]孟多,周立岱,于常武.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辽宁化工,2006,35(9):536.[29]苏斌琴,李亚新.硫酸盐生物还原和重金属的去除[J].工业水处理,2005,25(9):1-3.[30]李会东,彭智辉,康健,等.木霉生物吸附重金属铬机理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0,19(3):353-356.[31]R.D.Tyagi,T.R.Sreekrishnan,J.F.Blais,et al.Effect of dissolvedoxygen on sludge acidi-fication during the SSDML-process[J].Water Air Soil Pollution,1998,102(1-2):139-155.[32]Shen-yi Chen,Lin Jih-gaw.Bioleaching of heavy metals fromcontaminated sediment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effects of sulfur concentration[J].Water Research,2004,38:3205-3214.[33]J.Y.Zhu,J.X.Zhang,L.Y.Chai,et al.Bioleaching of heavy metalsfrom contaminated alkaline sediment by auto-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a stirred tank reactor[C]//Proceedings of the19th International Biohydrometallurgy Symposium,2011,Changsha:1122-1127. [34]周鸣.生物淋滤技术去除矿区土壤中的铜、锌、铅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35]彭祺,郑金秀,涂依,等.污染底泥修复研究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2):104.李明明,等: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第3卷第1期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