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和《诗大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大序》 《關雎》,后妃之徳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 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论风)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 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以上论诗之本)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 地,感鬼神,莫近於詩。
•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 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 止于耳,心止于符[1]。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 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人间 世》) • [1] 成玄英疏:“符,合也。心起缘虑,必与境 合。庶令凝寂,不复与境相符。此释‘无听之以 心’者也。”
• (宫商角徴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 • 3、声音之道,与政通焉。 •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 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 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 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濮水之上,地有桑閒者,亡國之音於此之水出也。 昔殷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已而自沈於濮水。後 師涓過焉,夜聞而寫之,為晉平公鼓之,是之謂 也。
•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 声之中,独闻和焉。(《庄子· 天地》) •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 六极。(《庄子· 天运》) • 陆机《演连珠》说:“繁会之音,生于绝弦。”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 含蓄》说:“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 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 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 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 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 外无正而不行。

•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隳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 《在宥》云: • 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 聃曰:‚汝慎,无撄人心。‛郭象注:‚撄之则 伤其自善也。‛……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 一言。‛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 物自化。隳尔形体,吐尔聪明,大同乎涬溟。解 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 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 《德充符》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 止能止众止。”流水因为自身的动荡,而不能照 鉴万物;止水因为自身的虚静,而能照鉴万物。 人心亦是如此。《天道》又云:“水静犹明,而 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境 也!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 至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 也。”只有内心虚静,心地明澈,才能鉴天地之 精微,镜万物之玄赜,而达到“体道”,与道冥 契的境界。《庄子 · 田子方》记载一则关于艺术 创作的故事: •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 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 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裸。君曰: ‚可矣,是真画者也。‛
•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 化,移風俗。(以上论诗之用。) •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 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周礼· 春 官· 大师》) •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释风) • 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主 文——主與樂之宫商相應也。譎諫——詠 歌依違,不直諫。
•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者。语 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 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 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庄子· 天道》) •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 所言,犹迹也。夫迹者,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庄子· 天运》) •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 · 秋水》。按郭象注曰:夫言意者,有 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 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
•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 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 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 耗气也,必齐(同‚斋‛字)以静心。齐三日, 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 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 (《达生》)
Baidu Nhomakorabea
•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 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 众甫。(《老子》二十一章)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二 十五章)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 第一章) •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和“游心”相对立的是“机心”:《天地》云: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而不备。纯白不备,则 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机 心”,就是机变之心,心存机巧、诡诈,忙于应 付世事,就与道无缘了。与“游心于道”相对立 的,是“游心于知”:《骈拇》云:“骈于辩者, 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在坚白 异同中骋其私智,肆其辨锋,就与道无缘了。 《齐物论》所谓“吾丧我”,所谓 “天地与我 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是“游心于 道”的境界。
• 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 四始:一种解释:即风、大雅、小雅、颂,是王 道兴衰之所由。 • 另一种解释:《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 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 诗之始。 • 1、诗本论,即诗是如何产生的,性质是什么。 • 2、诗用论,即诗与政治现实的关系。 • 3、风格论,主文而谲谏,发乎情而止乎礼义。 • 4、六义论 • 5、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
• 孔子观于吕梁,县(同‚悬‛)水三十仞,流沫 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 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 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 ‚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 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 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 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 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 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 然而然,命也。‛(《达生》)
•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 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 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 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 生》) •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 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 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而惟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 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也。‛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达生》)
《礼记· 乐记》和《诗大序》
《礼记· 乐记》
1、乐是德之花。内在道德品性的决定性。 徳者,性之端也。樂者,徳之華也。金石丝竹, 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 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 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 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2、第一次提出“物感”说。P27。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變成方,謂 之音。(声与音有什么不同?)
• 《秋水》记载一则著名的对话: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陆机《文赋》论创作构思之始,“皆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文心 雕龙· 神思》云:“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 五藏,澡雪精神。”宋代苏轼《送参寥师》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 纳万境。”
• 。《老子》第八章说:“心善渊。”心像渊水一样空虚、 深静、清明。《老子》第十章说: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 能无疵。 • 《庄子》中常用“游心”二字来描述人与道冥合的精神 状态。《德充符》云:“游心乎德之和。”《应帝王》 云:“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 天下治矣。”《田子方》云:“吾游心于物之初。”这 都是“游心于道”、“心游于道”的意思,即人的精神 与道之间没有障碍睽隔,自由冥契的状态。《大宗师》 云:“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鱼相忘乎江湖, 人相忘乎道术。”人之游心于道,就像鱼在江湖水中自 由游弋一样。
• 成玄英疏曰:“夫至道深玄,妙绝言象,非无非 有,不自不它。是以不进献于君亲,岂得告于子 弟。所以然者,无它由也。心中无受道之质,则 虽闻道而过去也;中既无受道之心,故外亦无能 正于己者,故不可行也。” • 《庄子· 知北游》说:“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 所系焉。” 《庄子· 应帝王》的一则寓言中,壶 子对弟子列子说: •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 • 成玄英疏曰:“吾比授汝,始尽文言,于其妙理, 全未造实。汝固执文字,谓言得道,岂知筌蹄异 于鱼兔耶?”
• 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 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 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 情性,以風其上。故變風,發乎情,止乎 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 王之澤也。(释变风变雅,第41页) • 是以一國(诸侯国)之事,繫一人之本, 謂之風。 • 一人者,作詩之人,其作詩者,道己一人 之心耳。一人之心,乃是一國之心,詩人 覧一國之意以為己心,故一國之事繫此一 人使言之也。
•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孔 颖达谓雅的内容更广泛,表现的是四方即 天下的风俗。) •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 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 (正,指周天子用政治教化来匡正天下。) • 大雅,表现周天子受命于天,小雅表现饮 食宾客、赏劳群臣、宴赐以怀诸侯,征伐 以强中国,乐得贤者,养育人才。 • 頌者,美盛徳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 者也。(训颂为容。借舞蹈表现的情态。)
• 另一派强调艺术创作必须适意怡情、心闲 无事,是为闲者。如郭若虚说:“夫内自 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 而笔不困也。”(《图画见闻志》卷一 《论用笔得失》) • 赵文谓:“诗之为物,其作之也,亦必心 闲无事而后能,未有扰扰焉得失利害之中 而能诗者也。”(《青山集》卷四《竹易 吟院记》) • 葛立方《韵语阳秋》:“满城风雨近重阳” 例子。
• 老、庄思想的文学启悟 宋元君将畫圗,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 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 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庄子称赞能够“解衣般礴”的画师,正是取其不受 世俗礼法束缚的精神。 后人在两方面发挥了庄子的思想:一派强调艺术创 作必须敢作敢为,此为勇者,如恽南田《南田画 跋》谓“作画须有解衣般礴、旁若无人意,然后 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 度之外矣。”吴乔《围炉诗话》:作诗须将古今 人诗一帚扫却,空旷其心,于茫然中忽得一意而 后成篇定有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