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2《村居》

古诗两首2《村居》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zuì yān 拂 堤杨柳 醉春烟。 tóng sàn 儿 童 散学归来早, máng yuān 忙 趁东风放纸鸢。
cūn

zuì
yān

tónɡ

sàn
醉 散

mánɡ


Sàn(分散)

Sǎn(散文)

Zhǎng(生长 ) Cháng(长 久 )
山上长青草,
• • • • 山上长青草, 山下水长长。 小草长长长, 小河长长长。
山下水长长。
小草长长长, 小河长长长。
快帮我找朋友吧!


快帮我找朋友吧!


快帮我找朋友吧!


快帮我找朋友吧!


村 童
居 散
醉 忙



[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 放 纸 鸢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2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2
jiǎn
cái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读要求
1、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找出诗中三个比喻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 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 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
用丝编成的带子。用“绿丝绦”来 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 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
绿 丝 剪
读读记记
河堤 堤岸 杨柳 柳条 吹拂 春风拂面 化妆 梳妆打扮
1、古诗两首
刘玉静
咏:歌颂、赞美 yǒng


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 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存在 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 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 生,传诵至今。

zhuāng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sī 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吹风似剪刀。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稀稀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赏析《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韧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密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其次年春天又会长得非常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气勃勃的暮春景色。

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赶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同步练习1. 我会拼,我会写。

wi li zhuī gǎn kū m shāo di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uāng rng ci huāzh s x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比一比,再组词。

未() 烧( ) 枯( ) 除( )末() 浇( ) 故( ) 徐( )3. 默写古诗。

草宿新市徐公店离_________________,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2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 浩然。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上
的景色。写春眠特点的句子是春
眠不觉晓,写诗人听到的诗句是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想到
的诗句是花落知多少。
成语角:
百花盛开 争奇斗艳 五彩缤纷 色色俱全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风化雨 春回大地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谚语角:
• 一场春雨一场暖。 • 立春好栽树。
• 清明谷雨雨相连,浸种耕 田莫迟延。


贺 知 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不知不觉就睡 到天明了,醒来后只听 见到处是动听的鸟叫声。 昨日夜里又是刮风又是 下雨,不知打落了多少 花朵呢!
《春晓》的作者是
代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

景色。写春眠特点的句子 是 ,写诗人听到的诗句

诗句是 。
,想到的
1、古 诗 两 首


(唐)杜甫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春眠不觉晓, 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 夜来风雨声, 润物细无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唐代诗 人。字浩然,, 与另一位山水田 园诗人王维合称 为"王孟"。以写 田园山水诗为主。

晓 (早晨)
(唐)孟浩然
(天亮) 春眠不觉晓, (听到)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导语《古诗两首》是部编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两首古诗。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文概述《古诗两首》是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喜欢写诗的主题之一。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通过对夜空、月亮、家庭团圆等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家乡、家人和美好生活的思念之情。

二、《秋夕》《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共有七个句子。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銮舆卷尽西风”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来描绘夜晚的景象: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通过表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传递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意的手法展开,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

诗人运用了对偶句、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朴实自然,引人入胜。

三、《秋夕》《秋夕》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也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与杜牧的《秋夕》不同的是,陆游的诗中更加注重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再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雾缭绕,月色如水。

他用“触目皆是心期”来形容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困境的痛苦和不满。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陆游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诗歌的共同点虽然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它们都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夜晚的景象:《秋夕》中的銮舆卷尽西风,《秋夕》中的云雾缭绕,月色如水,都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沉思和悠远的感觉。

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家庭团聚的场景和对家人的思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2古诗两首(草)

2古诗两首(草)

白居易 (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是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ɡ shāo 枯 荣 烧
离离:形容野 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 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 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 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词语解释: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

2、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

咏 碧 妆 裁 剪 滨 紫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 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 我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 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 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 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 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 春天的景致。
2.古诗两首
孙玉琴制作于2008.11
单击页面即可进入
yǒnɡ
tāo

bīn
咏 绦 泗 滨

绦 泗 滨


贺知章
玉碧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碧绿色的玉一是满,全的意思。 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裁:裁剪,用刀或剪 子把片状物体分 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正 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 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 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这 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古诗两首(2)

2.古诗两首(2)

细细的柳叶,绿绿的小草,美美的花 朵……万紫千红的春天让人心情愉悦,让人 心生希望。当我们欣赏并沉醉在这美丽春光 中的时候,又怎能忘了那悄然打开春天之门, 默默送暖的春风?春风徐来,才有这焕然一 新的景象;春风点染,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饮水思源,相信我们每一时新,
一个时辰,这里形容 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 色映入眼帘。
随意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 只有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才行。
春 日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2 古诗两首
预习检查

海滨 光景

等闲 万紫千红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 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
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
义》《诗集注》《楚辞集注》。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来写作呢?
1、必须细致的观察所写的景物,要把景物描 写得生动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 2、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中,使景 物仿佛也有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做到情景交 融。 3、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在借景抒情 中写景是其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 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春天里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 上的进取精神。
1.诗人在鹳雀楼上 看到了什么景象?
2.“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是什 么意思?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 清莲居士。号称 “诗仙”。唐代著 名诗人,一生中写 下了上千首诗歌, 其诗风格豪放,想 象丰富,语言流畅, 富有积极浪漫主义 精神。
谁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干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登鹳雀楼? 鹳雀楼在什么地方? 鹳雀楼是什么样子?
……
学古诗要求一:读准字音 学古诗要求二:读通诗句
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做到不错读, 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楼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口罗不是。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PPT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PPT

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 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 萋满别情。

我会写
宿:投宿
篱落:篱笆稀 稀落落的样 子。 径:小路 寻:寻找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 公店
篱落疏疏 一径深,
树头花落 未成阴。
瞿溪三小
2.古诗两首
毛杨思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语文第三册
是什么季节?
猜猜看:
2.古诗两首
01
离离:草木长的 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 尽:完、全。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 不尽,
春风吹 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 岁一枯荣。
飞入菜花 无处寻。
儿童急走 追黄蝶,
篱笆
篱落疏 疏一径 深。
小路
油菜花
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会写
追 烧 徐 菜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
01
02
03
04
05
06
贺知章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01
02
03
04
05




春日
06 朱熹
07
胜日寻芳 泗水滨,
08
无边光景 一时新。
09
等闲识得 东风面,
10
万紫千红 总是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 何处有,
牧童遥指 杏花村。

第2课-古诗两首生字

第2课-古诗两首生字

读音:zǐ 部首:糸 结构:上下结构 巧记:柴木换“小”“幺”,颜色就 变了。 字义:蓝和红合成的颜色 组词:紫色 紫菜 紫红 青紫 造句:我非常喜欢紫色的衣服。
第2课 古诗两首
读音: yǒng 部首:口 结构:左右结构 巧记:“永”字把“口”张,歌 颂或欢唱。 字义:①用诗词等来叙述 ②声调 抑扬地念,唱 组词:①咏梅 咏雪 ②歌咏 吟咏 造句:昨天,我们观看了一场歌 咏比赛。
读音:bì 部首:石 结构:上下结构 巧记:“白”马“王”子坐 “石”上。 字义:①青绿色 ②青绿色的玉 石 组词:①碧草 碧绿 碧波 碧蓝 碧空如洗 ②碧玉 造句:雨后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读音:jiǎn 部首:刀 结构:上下结构 巧记:“前”下有“刀”。 字义:①剪刀,一种铰东西的用具 ②用剪子使东西断开 ③除掉 组词:①剪刀 ②剪裁 剪纸 ③剪除 造句:爸爸买的这把剪刀非常锋利。
读音:bīn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巧记:“宾”客到水(氵)边。 字义:①水边 ②靠近 组词:海滨 湖滨 造句:海滨日出别有一பைடு நூலகம்景致。
读音:zhuāng 部首:女 结构:左右结构 巧记:壮士走(丬),“女”兵来。 字义:①修饰,打扮 ②妇女脸上、 身上的装饰 ③出嫁女子的陪送衣物 组词:①梳妆 ②红妆 ③妆奁(lián) 造句:她出门之前要先梳妆。 。
读音:cái 部首:衣 结构:半包围结构 巧记:用“戈”分开“十”件 “衣”。 字义:①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 纸 ②决定,判断 组词:①裁剪 裁衣服 量体裁衣 ②裁判 裁决 造句:妈妈为我裁剪的裙子非常 合身。

2 古诗两首—春日

2 古诗两首—春日

☆关于春天的诗句 早 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

日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 Nhomakorabea 春 日
【南宋】朱 熹
sì bīn 胜 胜日 日 /寻 寻芳 芳/ 泗 泗水 水/滨, 滨, 无 无边 边 /光 光景 景/ 一 一时 时/新。 新。
等 等闲 闲 /识 识得 得/ 东 东风 风/面, 面,
万 万 紫 紫 /千红/ 总 总 是 是 春。 / 春。
理解诗意
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晴日。 滨:水边。 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是时间很短的意 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随便便,轻意。 识得:认出。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 染而成的
诗人写了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诗人描写了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 了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精读课文教材简析《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

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三、自学理解古诗1、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预设:东:向东。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六、指导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
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六、教师小结
《草》这首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指名读。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2、集体交流:
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 “岁”可让学生用“岁”说一句话,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绿一次,黄一次。春夏长得茂盛,秋冬就枯黄了。“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七、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草》
过度: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同学们想不想看
二、出示课件或教学挂图
1、图画上画的是什么,猜猜画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当学生说出图画上的小男孩在追蝴蝶的时候,追问:蝴蝶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花和蝴蝶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练习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完成学习目标3)
六、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总结与反思:
作业与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一岁一__________。野火__________,春风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__________无处寻。
二、组词。
未( ) 徐( ) 烧( ) 宿( ) 枯( )
末( ) 除( ) 浇( ) 安( ) 姑( )
(用时15分钟)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碟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法指导:激趣导入法、图文对照法、朗读指导法。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识字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以上。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指导书写
1、大屏幕出示生字:未、追、店、徐、菜、宿(生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强调书写姿势)
3、生描红练写 (完成学习目标2)
批注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顽强)宿新市徐公店
枯——》荣美:篱落(疏疏)
树头:花落未成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针对目标2,通过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巡视、批改学生的作业来评价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生书写的正确率在95%以上,书写的规范程度达85%以上,书写的姿势正确达90%以上。
3、针对目标3,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检测目标的落实情况,目标达成率在80%左右。
学习准备:班班通教学课件
一、复习巩固。
背诵《草》
二、自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完成学习目标1)
三、交流学习情况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课题:2、古诗两首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班级
二五
主备人
平慧娟
审核人
安丽平
课型
讲读课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
学习目标:
1、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7个生字。
2、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地书写“未、追、店”等9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碟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下面的拼音姐姐来帮忙,也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还可以向老师询问。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词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完成学习目标1)
三、感悟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练习背诵 (完成学习目标3)
六、指导书写
1、大屏幕出示生字:枯、荣、烧(生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强调书写姿势)
3、生描红练写 (完成学习目标2)
七、板书设计
枯、荣、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会写“未、追、店、徐、菜、宿”六个字。
授课节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会写“枯、荣、烧”三个字。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比赛背诵古诗,激发学诗的兴趣。
2.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