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 2 丁达尔效应是由光射到胶体上所产生的 丁达尔效应的强度与

合集下载

化学常识:丁达尔现象

化学常识:丁达尔现象

化学常识:丁达尔现象
化学常识:丁达尔现象
一、化学常识: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

这主要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散射出来的光。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丁达尔现象
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如上图所示),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

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种胶体的分散剂是
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丁达尔效应 光

丁达尔效应 光

丁达尔效应光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在1869 年首先研究发现光在粒子大小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中的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400~700 nm),则发生光散射,可观察到光波环绕粒子而向其四周放射,这种散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当介质中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当粒子比入射光波长越小,则光的散射效果越弱。

由于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中的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00 nm)。

鉴于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所以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光学物理现象本质丁达尔效应的本质是光的散射,光散射的条件是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

而溶液粒子(小于1 nm)和胶体粒子(1-100 nm),都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50 nm),当可见光透过溶液或胶体时都有一定的光散射作用,即溶液和胶体都具备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条件。

分散系当一束光线照射到分散系,除了一部分透过外,其余部分将发生光吸收、光反射和光散射作用,其中光吸收与系统内物质的化学组成有关。

当入射光的频率与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光吸收;光反射和光散射与分散相粒子的大小有关。

探析散射光(丁达尔效应)的强度瑞利(Rayleigh)最早从理论上研究了光散射,瑞利(Rayleigh)散射公式为:公式中,为单位体积被研究体系散射出的光能总量,A为入射光的振幅,为入射光的波长,n1和n2为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为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V为单个粒子的体积。

根据瑞利(Rayleigh)散射定律,散射光的强度与人射光的强度呈正比,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固定频率时,散射光的强度与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粒子体积的2次方成正比。

关于分散系丁达尔效应的认识由于蓝色或绿色溶液会吸收红光,教材中用红光照射硫酸铜溶液无丁达尔效应不能很好说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胶体

丁达尔现象胶体

丁达尔现象胶体
丁达尔现象是当光线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的散射作用,光线会显示出特定方向的明亮光柱。

这种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导致的。

在胶体中,光线遇到散射中心(即胶体粒子),会沿着不同的方向散射。

当这些散射光相互叠加时,就会形成明亮的条带或光柱。

胶体是一种分散体系,其分散相的粒径在1-100nm之间。

当光线通过这种分散体系时,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当,光线容易受到散射作用。

因此,当光线通过胶体时,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方向上观察到明亮的光柱,这就是丁达尔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助于我们区分胶体和其他类型的分散体系。

同时,丁达尔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化学、物理、生物和工程等。

通过对丁达尔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胶体的性质和行为,从而为其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丁达尔效应”研究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丁达尔效应”研究

课程篇丁达尔效应的知识初中化学课本中就已涉及,胶体的性质更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初高中教材更侧重于现象的介绍,而不是其本质原理。

本文探究了溶胶光学性质的起因和本质、影响丁达尔效应的因素,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丁达尔效应的内涵丁达尔(Tyndall)在1869年发现,在让一束汇聚的光射入溶胶时,从与光线前进垂直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效应。

对于其他分散系统也会产生类似的现象,但是现象远远不如溶胶明显。

溶胶中丁达尔效应源于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作用因为胶体粒子直径和可见光波长的匹配而显得格外明显。

可见光的波长大约在400~750纳米,而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纳米,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而又不过小。

如果粒子的直径大于或接近入射光的波长,那么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果粒子的直径太小,散射现象就会变得很微弱,不易观察到。

因此,丁达尔效应成为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简便方法。

丁达尔效应的另一特点是,当光通过胶体时,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光路会看到不同的颜色。

以氯化银和溴化银的溶胶为例,在光前进的方向观察为浅红色,而在与光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则为淡蓝色,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散射程度不同所致。

二、影响丁达尔效应的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溶胶的丁达尔效应中光的颜色和光强会随之发生变化。

影响颜色的因素有系统的化学结构、溶胶胶体粒子的大小等;影响光强的因素有入射光的光强、波长,胶体粒子的大小、浓度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等,这些影响因素与散射光光强的关系可以用瑞利(Rayleigh)方程来描述。

(一)光的颜色透射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系统对特定波段的光的吸收,这种对光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化学结构。

如果溶胶对可见光的各波段的吸收都很弱,并且吸收大致相同,溶胶就表现为无色;如果溶胶对可见光中某一特定波长的光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则光透过后将呈现该波长的补色光的颜色。

除此之外,溶胶粒子大小的不同也能引起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系统的散射而非吸收所引起的。

(整理)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整理)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第八章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一、填空题1、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的附加压力是。

2、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液体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压越。

3、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 90°。

4、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曲面、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5、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浓度一定它在体相的浓度。

6、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关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关系。

7、温度升高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

8、氢氧化铁溶胶显色,胶粒直径的大小在 m之间。

由于氢氧化铁溶胶胶粒带电荷,所以通过直流电时,在附近颜色逐渐变深。

9、丁达尔效应是光所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次方成比例。

10、乳状液的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类,亲水性固体粉末和憎水性固体粉末可以分别作为型和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11、在讨论固体对气体等温吸附的兰格谬尔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为:吸附是层的。

12、表面活性物质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同时具有基和基。

13、KI与过量的AgNO3形成溶胶,该溶胶电泳时胶粒向移动;在KCl、K2C2O4、K 3Fe(CN)6三种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二、单选题1、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温度在400K时进行的速度较慢,在305K时更慢,该吸附过程主要是()A.物理吸附B.化学吸附C.不能确定D.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发生2、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打开活塞使左右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3、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和熔点与其颗粒半径的关系是()A.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低B.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低C.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高D.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高4、在一密闭容器内,放有大小不等的圆球形小水滴,经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小水滴变大,大水滴变小,直至大小水滴半径相等B.小水滴变小,直至消失,大水滴变的更大C.大小水滴保持原来的半径不变D.水滴大小变化无规律5、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意义相同,量纲和单位不同B.物理意义不同,量纲和单位相同C.物理意义和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物理意义和单位不同,量纲相同6、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将其加入液体中后( )A.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B.能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C.能显著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D.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7、下述现象中与表面活性物质无关的是( )A.乳化B.润湿C.起泡D.溶解8、毛笔蘸上水,笔毛就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 ( )A.笔毛上的水在空气中有自动收缩减小表面的趋势B.笔毛被润湿C.水是表面活性物质D.水具有粘度9、对于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物理量是( )A.表面自由能B.表面张力C.附加压力D.比表面能10、对于化学吸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B.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C.吸附热接近反应热D.吸附速度较快,升高温度则降低反应速度11、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是( )A.布郎运动B.扩散C.电泳D.沉降平衡1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 )A.电渗B.电泳C.沉降D.扩散13、Langmuir气固吸附理论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B.吸附热是常数C.在一定条件下,吸、脱附之间可以达到平衡D.吸、脱附速率都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14、对于指定的液体,恒温条件下,有( )A.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大B.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小C.液滴的半径与蒸气压无关D.蒸气压与液滴的半径成正比15、凡溶胶达到等电状态,说明胶粒 ( )A.带电,易聚沉B.带电,不易聚沉C.不带电,很易聚沉D.不带电,不易聚沉16、过量的KI与AgNO3混合制溶胶,其结构为[(AgI)m·n I-·(n-x)K+]x-·x K+,则胶粒是指 ( )A.(AgI)mB.(AgI)m·nI-C.[(AgI)m·nI-·(n-x)K+] x-D.[(AgI)m·nI-·(n-x)K+]x-·xK+17、不一定。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什么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丁达尔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见。

比如一般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刚好太阳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是一大片,显得特别壮观。

也有人把这种光线叫做“耶稣光”。

简单来说,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在自然界中,光、空气等本身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对人类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但是,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让人们能真切看到、感受到光的存在。

因此,丁达尔效应已然成了“美好”的代名词,象征所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让人心动、给人力量的美好事物。

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一般情况下,人类的可见光波长约在400-700nm之间。

而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光的散射或折射现象:如果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会发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浑浊;光的散射:①胶体粒子(包括云、雾、烟尘等)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可以看见散射光或乳白色的光柱;② 溶液粒子的直径一般不超过1nm,小于可见光波长,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

丁达尔效应原理

丁达尔效应原理

丁达尔效应原理
丁达尔效应,又称为光散射效应,是指当光线通过非均匀介质时,由于介质中
微小不均匀颗粒对光的散射作用,使得光在空间中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布现象。

这一效应是由法国科学家亨利·丁达尔在19世纪首次发现并提出的,后来被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包括气象学、光学、生物学等。

在气象学中,丁达尔效应常常表现为天空中出现的蓝天和晚霞。

当太阳光穿过
大气层时,由于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水滴对光的散射作用,使得太阳光在大气中呈现出蓝色,并在日落时产生红色晚霞的现象。

这一现象正是丁达尔效应在大气中的典型表现。

在光学领域,丁达尔效应也被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和光学仪器中。

通过控制光
线的散射方向和强度,可以实现对光的精确控制和调节,从而应用于激光雷达、激光打印、光学成像等领域。

在生物学中,丁达尔效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光在生物体内的
散射规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特征,从而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的来说,丁达尔效应原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它
不仅在物理学和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对气象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丁达尔效应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丁达尔效应原理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它的发现和应用不仅丰富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丁达尔效应原理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第十二章胶体-22

第十二章胶体-22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可略)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 它拥有巨大的比表面, 属于 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但有些溶胶却能在相当长时间里稳定存在. 例如法拉第制备的金溶胶静臵数十年才聚沉于管壁上. 憎液溶 胶为什么能够相对稳定地存在? 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解释, 如DLVO理论, 空间稳定理论及空缺稳定理论等. 我们仅定性 地介绍DLVO理论, 来说明溶胶稳定存在的原因. 1941年由德查金(Darjaguin)和朗道(Landau)以及1948年 维韦(Verwey)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了带电胶体粒 子稳定的理论, 简称DLVO理论. 要点如下:
2
(2)胶体系统的相对稳定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的 相对大小.
当粒子间斥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吸力势能, 而且足以阻止 由于布朗运动使粒子相互碰撞而粘结时, 则胶体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 当吸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斥力势能, 粒子将相互靠拢而 发生聚沉. 调整两者的相对大小, 可以改变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外电场作用下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 5. 胶体的动电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外力作用下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电势差的产生. 动电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 6. 胶体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溶胶的动力稳定性; (2)胶粒带电的稳定性; (3)溶剂化的稳定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是一种光学现象,由英国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是一种光学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于19世纪首次发现。

它描述了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转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大气散射、光的吸收和散射等。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光的传播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在传播过程中,光波会发生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当光通过一个含有微粒的介质时,这些微粒会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2. 光的散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微粒会吸收部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同时,微粒还会将吸收的光能重新辐射出去。

这种重新辐射的光被称为散射光。

散射光的方向与入射光的方向有关,通常遵循斯涅尔定律。

因此,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受到散射光的影响而发生偏转。

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折射现象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通常遵循折射定律。

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由于微粒的存在,光线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4. 光的吸收: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微粒会吸收部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这种吸收过程会导致光线的能量减弱,从而影响光线的传播方向。

当光线经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由于微粒对光的吸收作用,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转。

5.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个表面反射时,反射光的方向与入射光的方向有关,通常遵循反射定律。

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大量悬浮微粒的介质时,由于微粒的存在,反射光的方向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偏转。

综上所述,丁达尔效应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光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光线在通过含有悬浮微粒的介质时会发生散射、折射、吸收和反射等现象。

丁达尔效应名词解释

丁达尔效应名词解释

丁达尔效应名词解释一、概述丁达尔效应是指在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时,由于化学反应或物理因素的影响,混合物的颜色或透明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合物中存在的吸收和散射光的变化所导致的。

丁达尔效应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解释丁达尔效应的主要原理是光的散射和吸收。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时,其中的某些成分会对入射光产生吸收作用,吸收了一部分光的能量,而另一部分光则会被散射出来。

吸收和散射光的不同波长和强度导致了混合物的颜色或透明度的变化。

三、具体示例1. 酸碱中和反应当强酸与强碱混合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酸和碱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硫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时,硫酸呈无色,氢氧化钠呈白色,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呈盐的特有颜色。

2. 溶液的反应某些溶液的颜色会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

例如,当溴水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时,溶液呈黄色。

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溴水逐渐消耗,溶液的颜色会变为无色。

3. 光的散射在气溶胶中,例如雾、烟尘等,光会被散射,导致大气中的可见光变暗。

当太阳光穿过大气中的气溶胶时,光线会被散射,形成太阳周围的光晕现象。

4. 光的吸收某些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导致混合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例如,某些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吸收,产生荧光现象。

这种现象在荧光染料的应用中常见。

5.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表面上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的光线的波长和强度可以影响物体的颜色。

例如,光线照射到红色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红色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红色。

四、应用领域丁达尔效应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定量测定物质的浓度。

在光学材料的开发中,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改变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

在生物学研究中,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总结起来,丁达尔效应是混合物中光的散射和吸收导致的颜色或透明度的变化现象。

丁各尔效应

丁各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的形成,是靠雾气或是大气中的颗粒,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就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所以投射下来的,不会只是一点点,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

这种为风景带来一种神圣的静谧感的光线,有宗教传说中耶稣降临时候的效果,故丁达尔现象又被称为耶稣光。

丁达尔效应产生的条件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入射光的电磁波使颗粒中的电子做与入射光波同频率的强迫振动,致使颗粒本身像一个新光源一样,向各方向发出与入射光同频率的光波。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A卷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A卷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A 卷一、选择题。

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式中正确的有:( )。

(A) 0)(=V T U ∂∂; ( B ) 0)(=T p H ∂∂; ( C )()0T p V ∂∂=; ( D ) ()∂∂H T p =0。

2、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B) 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C) 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D) 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3、反应C(s) + 2H 2(g) == CH 4(g) 在1000K 时的∆r G =19.29 kJ/mol 。

当总压为100kPa ,气相组成是:H 2 70%、CH 4 20%、N 2 10% 的条件下,上述反应:( )( A)正向进行; ( B)逆向进行; ( C ) 平衡; ( D )不一定。

4、CH 4(g)在298 K 且反应物及产物均在标准压力下完全燃烧,反应进度ξ=1 mol ,ν[CH 4(g)]=-1,放出的热为890.7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写法正确的是: ( )(A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l),∆r H (298 K) = -890.7 kJ ·mol -1;(B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g),∆r H (298 K) = -890.7 kJ ·mol -1;(C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l),∆r H (298 K) = 890.7 kJ ·mol -1;(D )CH 4(g)+ 2O 2(g) == CO 2(g)+ 2H 2O(g),∆r H (g) = 890.7 kJ ·mol -1。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1.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光在胶体中被散射的一个小魔法。

想象一下你在吃一碗清汤面,当你把面汤搅动起来时,汤里那些细小的颗粒会让光线变得好像被“打了马赛克”,对吧?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在起作用。

简单来说,丁达尔效应就是当光穿过胶体时,光线会被胶体中的微小颗粒散射,从而形成一道光束。

就像是在一片朦胧的雾中,你突然看到了一束光线穿透而过。

2.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要了解丁达尔效应,我们得先搞清楚光线是怎么回事。

光,实际上是一种波动,就像我们在水面上扔石头,石头激起的涟漪会扩散开来。

当光线遇到胶体中那些微小的粒子时,光的传播路线会被打乱。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光的“捉迷藏”,它们在迷宫般的胶体中绕来绕去,结果就把光线散射成了一道光束。

要是你拿一个手电筒照射一杯牛奶,你会发现光线变得特别明显,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在闪耀。

牛奶中的微小颗粒就像是光的“小演员”,它们把光线一左一右地弹开,形成了那种清晰的光束效果。

3. 丁达尔效应的实际应用那么,这种“光的魔法”有什么实际用途呢?嗯,咱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不少例子。

比如,在科学实验中,丁达尔效应经常被用来检测胶体的存在。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光线的散射情况,来判断液体里是否含有胶体粒子,真是神奇得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除此之外,在制作一些高科技材料时,丁达尔效应也会被用来帮助调节光的性质,比如在制作一些特殊的光学仪器时,这个现象可是大有帮助的。

甚至有些漂亮的装饰灯具,也是通过模拟丁达尔效应来增加美观的光影效果。

4. 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怎么会出现呢?其实,丁达尔效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比如,看到晨雾中穿过的阳光,那种朦胧的光束就正是丁达尔效应的表现。

再比如,大家在电影里的特效镜头,光线通过雾霾或烟雾产生的效果,也是利用了丁达尔效应。

还有,很多地方为了营造氛围,故意加一点烟雾,让光束看起来更显眼,这也是在巧妙地运用丁达尔效应呢。

urp丁达尔效应

urp丁达尔效应

urp丁达尔效应
摘要:
1.丁达尔效应的定义
2.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3.丁达尔效应的应用
4.丁达尔效应的实际例子
正文:
1.丁达尔效应的定义
丁达尔效应,又称为丁达尔现象,是指当一束光线穿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种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在19 世纪初期首次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2.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与胶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其粒子大小在1-1000 纳米之间,具有散射光线的能力。

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粒子会散射光线,形成一个散射光锥。

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散射光锥的顶部会相交,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3.丁达尔效应的应用
丁达尔效应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研究胶体的性质,如粒子大小、浓度等。

此外,丁达尔效应还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例如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4.丁达尔效应的实际例子
一个典型的丁达尔效应实际例子是晨雾。

在晨雾中,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了一个胶体,使得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散射。

当我们观察晨雾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

总之,丁达尔效应是一种有趣的光学现象,它揭示了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银镜反应: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反应物的要求: 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 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 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 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

它是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

化学现象丁达尔效应

化学现象丁达尔效应

化学现象丁达尔效应: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 700 nm ),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丁达尔效应强度

丁达尔效应强度

丁达尔效应是指在两种不同的流体混合时,由于粘滞力的作用,在混合界面周围会形成一层类似于电荷分布的现象。

这个现象可以用一个参数——丁达尔数(D)来描述。

丁达尔数定义为:
D = (ρ1 -ρ2) ×g ×L^2 / μ
其中,ρ1和ρ2分别为两种混合流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L为混合界面的特征长度,μ为两种流体的动力黏度。

丁达尔数越大,表示混合流体的混合界面周围的丁达尔层越厚,丁达尔效应越强。

通常,当丁达尔数大于1时,丁达尔效应就可以显著地影响流体的混合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丁达尔效应的强度不仅与丁达尔数有关,还与流体的特性、流量和流体速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要准确地评价丁达尔效应的强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丁达尔效应是指当光线通过某些透明颗粒云、雾或其他悬浮物时,由于这些物质的不规则折射和散射作用,使得光线在某些方向上被明显地弯曲,而在其他方向上则明显地传播没有太大变化。

这种现象在天空中尤为明显,常常形成美丽的云彩和彩虹。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胶体粒子大小: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一般小于100nm,与可见光波长相当。

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从而使得光线在胶体中传播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2. 光的散射: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时,由于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会发生光的散射。

散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其他微粒,微粒对光的散射有增强作用。

因此,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这就是丁达尔现象。

3. 溶胶对光的敏感性:溶胶具有较强的光散射现象,因此丁达尔现象常被认为是胶体体系。

真溶液由于分子或离子更小,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4. 环境因素:在某些环境中,如清晨的树林中,由于云、雾、烟尘等微粒的存在,这些微粒对光的散射作用使得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在丁达尔效应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观察光线通过溶液和胶体的现象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由于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大小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因此光线在通过溶液时很少发生散射,溶液呈现出透明状态。

而胶体粒子大小与可见光波长接近,光线通过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现象,形成明亮的通路。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光线通过溶液和胶体的现象来区分它们。

综上所述,丁达尔效应的成因主要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光的散射特性以及溶胶对光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清晨的树林、云雾缭绕的山谷等,会使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应用

丁达尔效应应用

详解丁达尔效应应用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也叫“丁达尔现象”,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摄影界也叫它“耶稣光”,一般出现的时间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

太阳刚好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成一大片,显得特别壮观。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胶体特有的一种性质,可以用来检验胶体。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丁达尔现象在摄影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太阳光照射在雾气或是大气中的灰尘,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

这种在民间被称为"耶稣光成情况还比较多,例如阳光透过清晨傍晚的云层、茂密的树林、灰尘满天的室内,都可以产生“耶稣光”。

因为云、雾、灰尘等也是胶体。

“摄景是用光的艺术”,更何况这种充满魅力的光。

这种光线下拍摄的照片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非常受摄影人的青睐,可以给照片增添层次感和兴趣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7-15
B. 超显微镜 B. 超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2
C 7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与无机盐溶液的方法称为_____. 7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与无机盐溶液的方法称为_____. A. 电泳 A. 电泳 B.过滤 B.过滤 C. 渗析 C. 渗析 D. 胶溶 D. 胶溶
8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 D 8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A. 电解质离子的强烈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A. 电解质离子的强烈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B. 降低了动电位 B. 降低了动电位 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D. 动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 D. 动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 9 下列性质中, _________是憎液溶胶的性质, __________是亲 ABEG CDF 9 下列性质中, _________是憎液溶胶的性质, __________是亲 液溶胶的性质. 液溶胶的性质. A. 多相系统 A. 多相系统 C. 粘度与渗透压大 C. 粘度与渗透压大 E. 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E. 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G. 丁达尔效应强 00-7-15 丁达尔效应强 G. B. 需要第三种物质作稳定剂 B. 需要第三种物质作稳定剂 D. 胶溶与凝胶作用可逆 D. 胶溶与凝胶作用可逆 F. 符合相律 F. 符合相律
A E 1 下列物质系统中_________不是胶体. 1 下列物质系统中_________不是胶体. A. 空气 A. 空气 B. 烟 B. 烟 C. 雾 C. 雾 D. 豆浆 D. 豆浆 E.盐水 F. 人造沸石 E.盐水 F. 人造沸石
D 2 丁达尔效应是由光射到胶体上所产生的____现象引起的. 2 丁达尔效应是由光射到胶体上所产生的____现象引起的. A. 透射 B. 反射 C. 衍射 D. 散射 E. 干射 F. 折射 A. 透射 B. 反射 C. 衍射 D. 散射 E. 干射 F. 折射 3 丁达尔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_____次方成反比. D 3 丁达尔效应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_____次方成反比. A. 1 A. 1 B. 2 B. 2 C. 3 C. 3 D. 4 D. 4
15 为测定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下述方 15 为测定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下述方 法中_____不宜采用, C 法中_____不宜采用, A. 渗透压法 A. 渗透压法
00-7-15
B. 光散射法 C. 冰点降低法 B. 光散射法 C. 冰点降低法
D. 粘度法 D. 粘度法 本章完 本章完
3
B 10 下列系统中_____的分散相粒子能够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 10 下列系统中_____的分散相粒子能够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 半透膜. 半透膜. A. 粗分散系统 A. 粗分散系统 B. 溶胶分散系统 B. 溶胶分散系统 C. 无机盐溶液系统 C. 无机盐溶液系统
D 11 下列性质中____不是憎液溶胶的最基本特性. 11 下列性质中____不是憎液溶胶的最基本特性. A. 分散性 A. 分散性 C. 多相性 C. 多相性 B. 聚集不稳定性 B. 聚集不稳定性 D. 动力学稳定性 D. 动力学稳定性
00-7-15
1
过饱和度 结晶溶解度 4 当分散相粒子具有晶体结构时, 用凝聚法制备胶体须掌握条 4 当分散相粒子具有晶体结构时, 用凝聚法制备胶体须掌握条 晶核生长速率 υ 2 ∝ 扩散系数 × 过饱和度 件 _____ D 晶核生成速率 υ 1 ∝
件 _____ A. 结晶的溶解度大, 溶液的过饱和度小 A. 结晶的溶解度大, 溶液的过饱和度小 B. 结晶的溶解度小, 溶液的过饱和度大 B. 结晶的溶解度小, 溶液的过饱和度大 C. 结晶的溶解度大, 溶液的过饱和度大 C. 结晶的溶解度大, 溶液的过饱和度大 D. 结晶的溶解度小, 溶液适度过饱和 D. 结晶的溶解度小, 溶液适度过饱和
5 下列各性质中______不属于溶胶粒子的动力学性质. C 5 下列各性质中______不属于溶胶粒子的动力学性质. A. 布朗运动 A. 布朗运动 B. 扩散 B. 扩散 C. 电泳 C. 电泳 D. 沉降平衡 D. 沉降平衡
D 6 为直接观察到个别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 须借助_____ .. 6 为直接观察到个别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 须借助_____ A. 普通显微镜 A. 普通显微镜 C. 丁达尔效应 C. 丁达尔效应
5
00-7-15 4
13 AgI的水溶胶以KI为稳定剂时, 其结构可写成[(AgI)mnI-(n 13 AgI的水溶胶以KI为稳定剂时, 其结构可写成[(AgI)mnI-(n x-xK+ -x)K++]]x-xK+,,下述表达式中____是胶核, ____ 是胶粒, A C -x)K 下述表达式中____是胶核, ____ 是胶粒, ____是胶团. D _____是胶团. A. (AgI)m A. (AgI)m C. (AgI)mnI-(n-x)K++ C. (AgI)mnI-(n-x)K B. (AgI)mnI- B. (AgI)mnI- x-xK+ D. [(AgI)mnI-(n-x)K++]]x-xK+ D. [(AgI)mnI-(n-x)K
14 混合等体积的 0.08 mol⋅dm-3 KI和 0.1 mol⋅dm-3 AgNO33溶 14 混合等体积的 0.08 mol⋅dm-3 KI和 0.1 mol⋅dm-3 AgNO 溶 液, 可得到溶胶. 对于此溶胶, 下述电解质中 ____的聚沉能 C 液, 可得到溶胶. 对于此溶胶, 下述电解质中 ____的聚沉能 力最强. 力最强. A. CaCl22 A. CaCl B. NaCN B. NaCN C. Na22SO4 C. Na SO4 D. MgSO44 D. MgSO
B C 12 用更换溶剂法制备溶胶时需要条件______. 12 用更换溶剂法制备溶胶时需要条件______. A. 新溶剂与原溶剂不相混溶 A. 新溶剂与原溶剂不相混溶 B. 新溶剂与原溶剂可以相互混溶 B. 新溶剂与原溶剂可以相互混溶 C. 新溶剂对分散相物质溶解度尽量小 C. 新溶剂对分散相物质溶解度尽量小 D. 新溶剂与分散相物质分子极性相似 D. 新溶剂与分散相物质分子极性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