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8d952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0.png)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摘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表现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村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要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持续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幸福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往那些保存完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村寨。
尽管少数民族村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47f478a417866fb84a8e7d.png)
西部 大 开发 中如 何 做 好 民族 文 化 旅 游 的文 章 , 对
黔 东南 创造 具有 国 际竞争 力 的旅 游精 品有 着 决定 作 用。 在近 年 的 民族 文化 旅 游 开 发 中 , 黔 东 南 民 族 文化 旅游 资 源 得 到 了 不 同程 度 的 开 发 , 形 成 了 具 有一 定知 名度 的 民族 风情 旅 游 点 和旅 游线 。但 是从 整体 上 来看 ,民族 文 化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尚未
201 3年 第 5卷 第 3期
d o U r n a l o F Or i g i n a l EC o l o g i c a l Na t i o n a l Cu l c U r e
黔 东 南 民族 文化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顾 永 泽
( 凯里 学院旅 游 学院 贵 州 凯里
摘
5 5 6 0 1 1 )
要: 民族 文化旅 游是 黔 东南旅 游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在 旅 游 开发 中得 到 了空前发 展 。但 还 存
在 浅层 次 开发 、 设 施 不 完善 、 旅 游人 才 严 重 不足 和 民族 文化 有逐 步 衰退迹 象等 问题 。在 利 用可 持 续发展 理 论 对这 些 问题 进行 分析 的基 础 上 , 提 出 了主要 的 对 策 和建 议 , 构 建 可持 续发 展 的黔
议, 为构 建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黔 东 南 民族 文化 旅 游产
会、 经济 三效 合 一 的基 础 上 开 发 民 族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的行 为 。民 族 文 化 的发 展 有 其 特 殊 的规 律 , 民 族 文化 旅游 资 源 在 现 代 旅 游 开 发 下 有 其脆 弱 性 , 所以, 在 进行 民族 文化 旅 游 开发 时 , 要 正 确处 理 好 旅 游开 发与 保 护 和 传 承 民族 原 生 态 文 化 的 关 系 ,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4ecd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f.png)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
2.开发程度低: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游客结构单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主要吸引自驾车族或有特定目的的旅游者,缺乏吸引各类旅游者的能力。
4.旅游业与保护需要平衡:保护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等需要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平衡,如何与保护和谐共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将其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确保游客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4.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发掘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等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主题。
5.加强旅游行业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6.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网络设备等,方便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解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c8612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7.png)
| 文化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解析□谭柏舟/文随着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这是当前地区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案。
1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我国贵州省各地区聚集着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而较为有代表性的是苗族、侗族、布依族等,这些民族不仅有着丰富独特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同时在时代和历史的进程中,为贵州省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富有特色的文化,其文化形式多样,包括苗族的服饰、歌舞、节庆、饮食等。
苗族的服饰独具特色,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不仅如此,苗族的舞蹈影响力也极高,如芦笙舞、铜鼓舞等,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彰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侗族也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
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十分独特,如大歌、琵琶歌等,充满了和谐的美感。
布依族也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具有极具特色的服装与饮食文化,如布依族的蜡染、糯米饭等,充分展现出布依族人民的智慧。
由此可见,我国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十分丰富。
少数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推动着贵州省的发展。
2 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意义2.1 有助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贵州省作为我国多民族共聚的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具备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地区文旅发展方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让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共同发展,能够促进特色资源的合理运用,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ff3f1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0.png)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摘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旅游体验质量不高;文化表现单一难以吸引游客。
为了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住宿等条件;挖掘多样化文化资源,展示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并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资源必将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困境、提升路径、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品牌建设、可持续性、前景。
1. 引言1.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作为民族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还可以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当地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增强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旅游业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困境与挑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是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民族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落后于发达地区,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表现单一也是一个困境。
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6442b5b77232f60ddcca13d.png)
筑、 服饰 、 通设施 、 交 生产 与生活方 式 、 产生活 工 生 具 与器物 、 言 、 字 、 语 文 民族 工艺 与艺术 等 ; 由知 而 识、 态度 、 值观等构 成 的所谓 “ 价 隐性 文化 ” 主要 , 用 于人们 的精神 生 活 , 通 常不 以特定 的物 质形 并
地 成为一 个整体 ; 自然 、 文化 和人类 生存环境 之 间 的平衡关 系使许 多旅游 目的地 各具 特色 。旅 游发
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 )
21 0 0年第 5期 ( 总第 18期 ) 1
民族经济
关 于 民族 文 化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问题 的 若 干 思考
崔 玉 范
( 黑龙江大学 应用外 语学院 , 哈尔滨 108 ) 5 0 0
摘
要: 长期 以来 , 民俗学 、 经济学 , 尤其是西方 旅游市场 营销 学是人们探 讨 民族文 化旅游可持续 发展
济学 和 民俗 学 , 别是 以西 方 旅 游 市 场 营 销学 为 特
1 民族 文化与 民族 文化 旅游 .
众所 周 知 , 民 族 文 化 是 各 民 族 的 先 民们 适 “
应所 生息 繁衍 的 自然 生态 环 境 的产 物 , 为该 民族 的大 多数 成 员所 普 遍 接 受 , 同分 享 , 共 深层 认 同 , 集体 维护 , 世代 相 传 。 ¨ 民族 文 化旅 游是 以旅 游 ” 目的地 的 民族 文化 为 主要资 源 和吸引 物而开 发 的
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 ; 而 , 然 民族文化旅游不 同于其他 形式 的旅游 , 纯从市场需求 的角度 无法从根本 上解决 单 这一问题。本文另辟蹊径 , 图借 助于文化人类学 、 力 民族学 、 社会学及 “ 可持续 发展 ” 理念 , 深入探索 如何实现 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途径 , 并提出了保护 自然 与人文 环境 、 尊重少 数 民族 的文化 “ 阐释与展示 权” 落 、 实其“ 文化资源所有权 ” 建立 “ 区参 与” 、 社 保证机制等 一系列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 发展策略 。
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的开题报告
![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a473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5.png)
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云南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瑰宝”,境内居住着56个民族中的25个少数民族,其中不少民族古老而稀有。
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村落生态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文化侵蚀的问题。
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村落生态和文化,同时推动村落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沧源翁丁佤寨是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座典型少数民族村落,也是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典范。
翁丁佤寨依山而建,周围自然环境优美,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不当,翁丁佤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受到了威胁。
因此,本研究拟以沧源翁丁佤寨为例,对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推动少数民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分析沧源翁丁佤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其建筑风格、生活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特点;2.分析翁丁佤寨生态旅游的现状,了解其开发现状、旅游产品类型、游客数量、收益、影响等方面的情况;3.分析翁丁佤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参与等方面的问题;4.探索翁丁佤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推广绿色旅游、保护文化遗产、加强社区参与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措施;5.提出翁丁佤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搜集有关云南典型少数民族村落和翁丁佤寨的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实地调研法:实地考察翁丁佤寨,了解其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对旅游产品的评价。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e52ad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b.png)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同时又要保护和尊重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浅谈。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以确保其独特性和长久性。
其次,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开发的规模和密度,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再次,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注重民族团结和民俗传统的维护。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居民、文化遗产、游客等多个参与方。
为了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需要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游客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法制教育,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身的文化旅游产业。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产业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需要在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和居民权益的维护,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监管,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9cabb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e.png)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文化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自豪感。
3. 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村寨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民族团结: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5.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6. 教育普及:通过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传统技艺,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7. 社会稳定: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游客,增加人口流动,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实践为例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实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01479edd88d0d233d46af1.png)
落 后 的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而 言 发 展 旅 游 对 于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提 高 少数 民 族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乃 至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的 保 护 都 有 着积 极 的 意 义
的有效 模 式
— —
。
文 章 结 合 广 西 三 江 侗 族 聚 居 区 民 族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实 际 尝 试 探 讨 适 合 广 西 少数 民 族 地 区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
05
T h e d is
o
— —
c u s s
a
bo
u
t
s u s
t a in
a
b le d e
m
v e
lo p m
e n
t
m e
th
o
d
f tr
e
a v e
l in G
u a n
o n
gx i
c a
in
n a
o r
it y
a s
e
,
a r e a s
e x a m
ta k
gx i
Sa
n
j ia
ic
l
e n
c u
lt u
to
u
i r
dv
a n
ge
s
.
Th e
e c o n o m
ic le
v e
l is
t
s a n
la tiv e ly ba
e
d
in
ta n
o
i r ty
a r e a s
o
in G u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建设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c7a6bc7da38376baf1fae23.png)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建设摘要: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旅游资源丰富的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本文探讨了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旨在推动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建设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一)经济层面旅游产业具有联动效应、乘数效应和就业效应,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
例如,张家界市2011年第三产业占全市gdp 的比例已达到61.10%,而旅游业收入占全市总gdp的56.14%,已成为该地名符其实的第一大产业。
又以湘西矮寨奇观旅游区为例,据有关领导人介绍,目前景区寨阳、矮寨两个乡镇农民纯收入为2580元,项目启动后,按照目前20%以上的速度增长,5年内景区的两个乡镇农民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实际增长将超过5500元。
旅游景区景观项目建成后,通过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经营活动,预计7年内经营总收入将达到30亿元,扣除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可完全实现盈利并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二)文化层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的发展问题从中央到各级党政部门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被摆到了重要位置上来。
武陵山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沛,卖点极多,整个武陵山区就像一个文化旅游的“大超市”。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花灯戏、目连戏、傩戏、挑花、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民歌、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老司城遗址、凤凰古城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贺龙故居、沈从文故居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有凤凰县、芙蓉镇、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泸溪县浦市镇等。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ef8402f78a6529647d531b.png)
乡村 旅 游 的开 展 提 供 了 有利 的条 件 。
一
() 2 建立 民俗 风 情村 寨 。 民俗 风情 村 寨要 显 出 乡村 文 化独 特 的 意 的 是 .民族 风 情 村 寨 应 少而 精 否则 达 不 到 预期 效 果 .还 会 损
以扶 贫 为 主 。
1 可 以加快 少 数 民族 地 区脱 贫 致 富 的步 伐 。 我 国少 数 民族 地 与 开 发 。 即搜 集 、整 理 各 民族 的 乡村 历 史 文化 和 民俗 资 料 设 置 区农 村 数 量 多 分布 面 广 农 村脱 贫 与 发 展 受 到 社会 经 济 基 础 薄
二 、影 响 民 族 地 区 乡 村 旅 游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的 障 碍
民族 地 区 乡村 旅 游 还 处 于 初 始 的发 展 期 规 模 和 质 量 目前 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 施 及接 待 设 施 不 完善 ,服 务 水 平 低 参 加 民族 地 区 乡村 旅游
没 有达 到很 高 的水 平 民族地 区 的 乡村 旅游 也存 在一 些 问题 。 基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表现 ,针对 这 类 地 区 发 展 乡村 旅 游 .其 策 略应 该 是
区 I 经 i 馥 斋
舄霸 ∞
[ 摘
∞ 藏 回 鹅绸 碴 悬 钧 册
_ 彭 艳 张 家界经 济发 展投 资集 团有 限 公司 游 红军 中南 财经政 法 大学 工商 管理 学院
要 ]民族 地 区 发展 乡村旅 游对 民族 地 区的 经 济 、社 会 、环境 有重要 影响,民族地 区的 乡村旅 游的发展有很 多障碍 , 民族 地 区 乡村 旅 游 的可 持 续 发展 是 民 族地 区 发展 旅 游 的趋 势 。 [ 关键 词] 民族 地 区 乡村 旅 游 可 持 续 性
浅议罗平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浅议罗平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37ea207375a417866f8f0b.png)
浅议罗平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摘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是当今的旅游时尚,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
罗平布依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开展布依民族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
但罗平布依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文化旅游资源都比较单一,并且也只是表面的,没有深入到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该布依民族地区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实现当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现在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罗平布依民族文化为例,围绕深度挖掘罗平布依民族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体,分析了罗平布依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开发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核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布依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对策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为罗平布依民族文化旅游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布依民族文化旅游深度挖掘可持续发展罗平英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Rich and colorful ethnic culture tourism is the tourism fashion,has a broad prospect of the tourism market.Luo Ping buyi area with rich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buie national inherent advantages. But Luo Ping buie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primary stage,a lo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single,and only the surface,not into the real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has a lot of problems,so the buie minority areas how to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ocal tourism resources,loc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s now in urgent need of research an important topic.Taking Luo Ping buie national culture,for example,around a deep excavation Luo Ping buie of ethnic culture an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nalyzes the Luo Ping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depth of mining core and buie cont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has made some research and analysis,for Luo Ping bui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and tourism to provide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and train of thoughtKeywords:Buie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ep mining Sustainabledevelopment Luo Ping一、绪论浅议罗平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罗平布依族是一个比较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罗平的多依河、九龙河、黄尼河等的低热河谷地区。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c43f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3.png)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主题,以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为主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有助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需要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包括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传统工艺等。
资源开发过度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同时也容易损害当地文化的纯正性和原生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严格的开发规划:旅游开发应有明确的规划,明确开发的边界和限制,保护核心区和重要自然景观,确保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其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 引入科技手段: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科技手段,如节能减排技术、环境监测设备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经营管理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矛盾问题民族村寨旅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为了吸引游客,一些文化元素可能被过度商业化,甚至失去原汁原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商业化的界限,限制一些不适宜商业化的元素。
2. 培养文化人才: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认识和能力。
3.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提高游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
三、基础设施与旅游体验质量的提升问题民族村寨旅游的体验质量与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偏远的村寨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不足,旅游体验质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卫生环境等,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2. 引进专业服务:引进一些专业机构和服务人员,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8016e9d84868762caaed58b.png)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程丽丽 黑龙江省五常市职教中心学校 黑龙江 五 常 150200哈尔滨商业大学在职研究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8-0184-02一、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概述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着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了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学者把它分为以下几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工艺文化等等。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
但是,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与隐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其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显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隐性文化通常情况下难于被外来游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难以被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开发不仅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加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尊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人们修缮了当地的民居和一些历史建筑;穿起了搁置已久的民族服装;开始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开始频繁的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开始对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加以抢救性保护等等,不仅复兴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使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获得新生。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0d24c65b307e87100f69611.png)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摘要:同一区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往往会出现很多盲目性和同质性,本文针对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加强统一规划与促销,实行特点优势的分工定位开发,打造不同特色的苗族村寨旅游产品几方面对苗族村寨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苗族村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从地缘性讲,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的东南面,以凯里三棵树镇的怀恩堡村为起点,沿巴拉河向南逆流而上约40多公里,经雷山县城关至大塘乡境内。
巴拉河已经和正在开发旅游的苗族村寨有南化、季刀、郎德、猫猫河、南猛、脚猛、掌坳、新桥等自然村寨,共有农户1462户,人口5569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
2004年,贵州省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9个示范项目之一,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
1、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1 苗族文化旅游同质性明显目前, 苗族村寨的文化旅游的开发仅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歌舞表演为主,艺术表演团节目单一;各个苗寨村寨旅游开发表现出来的结果类似,在节目的内容安排、饮食菜谱、民族商店里销售的工艺品等几乎相同,各村寨自身特色不突出;游客来了就在村寨唱苗歌,跳苗舞,吃苗饭,再逛一下村子就结束行程的程序了,这样比较单调乏味,影响游客兴致;旅游者到达一个旅游目的地看到的与另一地方一模一样,他们只会觉得遗憾甚至后悔。
或者知道其毫无区别的话,那么只要到一个苗族村寨就足够了,大有“游一个苗寨,知天下苗寨”之感,就不会再去第二个村寨。
这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价值,旅游品位没有体现出来。
苗族文化旅游的同质性制约了苗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
1.2 苗族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内容设计表现单一通过对游客调查了解,普遍认为最希望体验真实的苗族文化,而不是仅限于展演,要有特色。
然而,这里的整个行程就是艺术表演团歌舞表演,内容设计表现单一。
在旅游吸引力上是浅层的,游客对苗族文化的了解也仅为皮毛,不能了解到更深层次的苗族文化,也不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播。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76a01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2.png)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新疆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目前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民族等角度对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思考和探讨。
新疆作为我国的边疆省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新疆是中国疆域最后开垦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
丝绸之路经过新疆,使得新疆成为中亚和东欧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为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新疆地理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样。
新疆位于亚洲内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干旱荒漠——塔克拉玛干。
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新疆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民俗文化。
新疆拥有多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族群文化独特,成为了新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民族文化是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存在困难。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忘或失传。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化节庆、民族村落等形式,保护和传承新疆的民俗文化。
新疆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新疆的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特别是新疆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需要加强对新疆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和更好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需要通过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目前,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需要加大对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国内外游客宣传新疆的独特魅力。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e2744d69eae009581becfc.png)
广西总面积 2 万平 方公里 ,少数 民族居住地 区约 占 6 %。汉族 展 存在 以 下 问题 : 3 0
大 多居 住在广西东部 、南部 及东南部 ,少数民族大 多居 住在广 西 中部 、西部 、西 南部 、西 北 部【 ] 1 。长 期 以来 ,各 族 人 民
民族村寨 旅游 资源保 护与开发之 间的关系 问题 ,是 民族村 在这块 美丽富饶 的土地上 ,通过共 同的劳动和生活 ,创造 了丰 寨旅游 发展过程 中贯穿始 终的核心 问题 。通过 对广西民族村寨 富 的物 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 ,形成 了各 民族独具特色 、风格迥 异 旅游 开发的调查及案 例分 析 ,可以看到 ,这 种互 动还没有真正
维普资讯
SIC &T}OOYNOMTN CN E E E ILO FRAI (N I O
资源 与环境
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 究
王 雯 雯 1,2
(. 1广西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 10 2 河南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河南新 乡 4 4 . 0
4 30 ) 50 2
摘 要 :民族旅游 是一种 高层次 的文化旅 游 。广西是 一个 民族氛 围浓厚 、民俗事 项丰富 的地 区 ,具备开 展少数 民族村寨旅游 的 有利条件 。文章在阐述广西少数 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针对广西 少数 民族村寨旅 游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从资源 、品牌 、利益 协 调 、发 展环境等方 面提 出了广西少 数民族村 寨旅游 可持续发 展的对策 。
20 0 0年 ,广 西 总 人 I 4 4 . 0万 人 ,汉 族 人 口为 2 6 . 7 Z 742 I 7 8 2 万 续 发 展 。
人 ,占 6 .6 16 %;其他 民族人 口为 12 .0万人 ,占 3 . 4 7 11 8 3 %;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da75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升旅游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研团队于近期在某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周的旅游调研。
以下是对此次调研的分析和总结。
一、地区概况该地区位于某省,是我国户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该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旅游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该地区民族文化地理位置特殊,自然风貌奇特,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
二、资源情况该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秀美的自然风光是旅游发展的主要资源。
该地区人口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这些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文化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缺少规划和投入,旅游设施简陋,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游客流失率很高。
因此,该地区需要加强文化旅游规划和投入,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满意度。
四、文化旅游发展对策1. 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以保障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
3. 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如完善接待、交通等设施,提供更好的商品、旅游服务项目等,满足游客的需要。
4. 培养和发掘本地旅游文化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游客。
五、结论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调研,旨在能够为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龙胜金坑红瑶文化变迁为例
![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龙胜金坑红瑶文化变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ee7366b84ae45c3a358c06.png)
作 关猪 、 、 、 、 , 牛 羊 鸡 鸭 堆放材料 、 安置厕所 , 煮猪食 炉灶 、 砌 房等。二层用来住人 ,中堂作香火神龛 , 间为火塘 , 左 用来取 暖、 进餐 , 其余为卧室 。 三层则做储藏室 , 堆放粮食和杂物 。 随 着旅游业 的到来 ,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当地传统建筑文化造成 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红瑶建筑无论是在结构 、 功能 、 还是在建 筑材料 和建筑工序上都发生 了巨大的改变。往 日的下 罗盘 、 安梁木等仪式更是鲜有见之 。
一
有 10多户完成 了“ 8 五改一 建设 工程 ”全村 的卫生面貌大大 , 改善 。硬化的旅游道路达 30 0多米, 0 寨底 建有能停 8 0辆汽 车的停车场 。如今大寨村共设有三个旅游景点 , 以石 阶铺级 而上 。有“ 千层 天梯” 景观 、西 山韶乐 ” “ 景观 、 金佛顶 ” “ 景观 等。站在观景 台, 游客可以尽享梯 田美景 , 领略瑶族风情。据 统 计 ,0 7 , 金 坑 梯 田观 光 的 中外 游 客 已经 达到 了 1 万 20 年 到 5 人, 日游客量达 10人, 8 黄金 周每天更是高达 20 0多人。随 0 着游 客增 加 ,农 民的 收 入 也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人 均 收 入 从
介入 的同时, 少数 民族文化 正迅速函化甚至同化。在此 , 以龙胜金坑 红瑶 寨为例 , 从物质、 制度 、 精神 三个层面揭 示旅 游所带来的民族文化 变迁 , 并提 出民族文化 可持续发展 策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
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如今,旅游者看山看水,更渴望看到山水深处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
旅游者看的是文化,并且渴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铜仁市目前的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到访的大部分旅游者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
然而铜仁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着重大的开发潜力,若将铜仁市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资源相结合,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提升铜仁市旅游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为铜仁市的旅游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铜仁市旅游发展的自然优势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八县两特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居住着29个民族。
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0万以上。
铜仁市的自然、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多达8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就是梵净山自然生态区,周边三县(江口、印江、松桃)风光秀美,如江口亚木沟景区、印江棉絮岭、松桃潜龙洞风景区等等。
此外,铜仁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如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枫香溪会议旧址等。
只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地理位置分散,目前只适合于观光旅游。
铜仁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
目前铜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有的正在进行开发(如梵净山的佛教文化)。
铜仁市多民族杂居,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如寨英滚龙、松桃苗族绝技、铜仁傩文化等)。
铜仁各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苗族踩花山节、侗族斗牛节、土家族炸龙节等),思南土家花灯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还有民族建筑文化(如东山古建筑群、寨英镇古建筑群、苗王城等);民族服饰文化(如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侗族服饰等);民族饮食文化(如思南土家香肠、侗乡荤油茶、沿河糯米包子等);民族手工艺品(如织锦、银饰制作、木雕工艺等)。
铜仁这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铜仁市独一无二的旅游特色。
二、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挖掘与科学开发
铜仁市的大部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基本处于原生状态。
首先,梵净山的佛教文化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未形成佛教氛围。
梵净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早在宋代,佛教便已传入梵净山,梵净山曾经香火鼎盛,周边多达上百座寺庙。
但是现如今仅有十座处于开放状态。
其次,铜仁市的红色文化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保护,未打造出红色旅游的精品路线和品牌。
最后,傩文化未得到充分宣传,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铜仁市又是傩戏之乡,目前铜仁市仅局限于对傩文化的保护,缺乏对这种神秘的民俗文化的宣传与开发,若加大对傩文化的宣传,将吸引一大批中外旅游者来铜仁一睹傩戏的风采。
(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铜仁市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打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旅游者可以充分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1]。
现有的文化产品缺乏传承性与创新性,品味不高且缺乏民族文化特色与内涵。
铜仁市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村寨(比如江口云舍村、松桃苗王城,江口太平乡等等),已开发的村寨旅游产品形式雷同,大多只局限于观光村容村貌、观赏民族歌舞表演以及农家乐的形式,属于浅层次旅游开发,民俗文化并未充分得到展现,旅游者无法体验到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此外,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同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未具备生态文化旅游理念。
只有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时纳入生态理念,才能使旅游产品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从客源角度来看,到访铜仁市的旅游者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远途旅
游者往往只将铜仁作为过境旅游点,缺乏对远途旅游者的吸引力。
(三)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铜仁市在旅游开发方面的营销模式还是比较传统,主要依托旅行社促销以及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而旅行社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仅为简单的“食、住、行”,很难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近几年,虽然铜仁市包装举办《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魅力梵净山桃源铜仁美》以及《多彩贵州桃源铜仁为祖国喝彩》等文化产品,但就其资源与知名度而言,其宣传力度显然是不够的,造成部分地区仍处于“地处深山少人知”的状态。
一个旅游景区想要有好的发展前景,就需要打造出一个独特的民族品牌,一个品牌缺乏宣传,即使拥有好产品也无法将之推广出去。
(四)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到位
铜仁市人文旅游资源保护近年来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一批重要的人文资源获得了较好地保护。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比如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严重滞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可列入重要旅游点的历史村镇尚未进行修缮整治,当地群众对保护村镇文化遗产缺乏正确认识;对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容乐观,建设性破坏情况比较突出,一些重要古迹没有按照遗产要求进行科学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较弱,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传统村寨、传统建筑、传统工艺等尚未纳入保护日程[2];人文旅游资源的环境风貌状况保护较差等等。
做
好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若不顾社会人文资源特性,完全根据商业需求化来运作,就会丧失民族文化的内涵,更有民族文化庸俗化的可能。
比如近年来梵净山旅游区周边大肆兴建商业区,与梵净山祥和的佛教氛围形成巨大反差,导致梵净山申遗屡遭失败。
三、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科学制订旅游发展战略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人文资源开发的保护和运行机制,实施统一领导,科学管理。
深入调研铜仁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文物古迹;重点开发苗疆文化、土家族文化、梵净山佛教文化;深度挖掘铜仁傩文化;大力宣传红色文化。
通过科学合理地发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当地民族文化特点和系统工程原理,发展人文旅游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规划,使民族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相适应。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制和引导旅游业政策发展、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创造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旅游业作为铜仁市的新兴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要加强培育实施“旅游城市”战略。
构建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三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的旅游发展模式[3]。
(二)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
一是把旅游者的体验感作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提高旅游参与度,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
就民族村寨的旅游产品而言,要让当地
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
在提供简单食宿和向导服务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民宿、建立乡村博物馆以及农产品采摘、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
二是以梵净山生态区为核心,联合周边县区重点旅游景点形成联动效应,依据各县区特色进行整体策划,打造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形成有效互动,提升铜仁市旅游发展的整体竞争力[4]。
三是通过锦江"黄金旅游带”的建设,打造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旅游产品,在铜仁市集中展示各县区灿烂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铜仁“文化大餐”。
(三)整合营销方式、加大营销力度
迎合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主题,围绕梵净山良好的生态优势和铜仁市独有的黔东文化打造本土生态品牌和民族品牌。
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旅游展销会和交易会。
加强节庆活动策划,打造铜仁市重点节庆活动和旅游文化品牌。
重点突出举办“中国铜仁傩文化节”,再根据需要逐步推出“中国铜仁民俗文化旅游节”、“中日徐福文化节”、“黔东北饮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利用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有计划地、叠加式地宣传,开拓省外与海外市场。
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树立旅游新形象。
(四)做好人文资源的保护工作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原则,明确保护是根本,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化遗产。
保护好铜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既要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不改变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能够获得对旅游
者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展示水平。
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应包括必要的修复拓展和整理开发,恢复其原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环境风貌的协调性,提高展示方式和阐释水平,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要重视铜仁市古建筑以及各民族村寨传统居民建筑的保护,做好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和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只有维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才能不丧失其特性和其内在价值[5]。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G201612026002)。
参考文献:
[1]田敏, 崔榕.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2]李忠斌, 郑甘甜.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J].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3).
[3]张江福. 乌江旅游文化与梵净山旅游文化发展之雏见[J]. 理论与当代, 2012(08).
[4]彭虹, 龙建辉. 铜仁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2).
[5]李智伟, 张超. 旅游开发中贵州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的保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