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综述

展, 以提 高个 体 的适应 能力 和发 展 能力 。 刘剑 虹等 ” 提出高 职院校专 业课 程 目标 应是 “ 今 日的学生 适应 使 明 日需要 的各种 理念 ” “ , 要关 注 到行 业或 职业 的各个 方 面 , 排除只 教 某 种 职 业 岗位 技 能 的课 程 ” 因研 应 。 究 者而异 , 对于高 职课程 目标 的表 述可 能会有所不 同 , 但对 于 “ 养 应 用 型 、 合 型 人 才 , 而 满 足 社 会 需 培 复 从
[ 作者 简பைடு நூலகம்] 方成智 ( 95一) 16 ,男 ,湖南长沙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社会工作 系教授 。研究方 向:课程与教学论。
长 沙 民政 职 业 技术 学 院学 报
方成 智
( 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 摘 4 00 ) 104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当前高 等职业教 育改革 的核心。文 中从课 程 目标 、课程理念 、课程设 置 、课 程模 式 、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 方面 ,对高 职教 育课 程现 实 问题 研究 的文 献进行 了梳理 ,以期为 进一 步展 开相关 研究 提供
体 系 的总体 目标 是 以就 业为导 向 , 瞄准人 才市场 需求 ,
使 课程 知识 内容与 职 业 资格 要 求零 差 异 , 生 专 业 技 学 能与 岗位规范 零差 距 , 而实 现 毕业 就 业 零 时 间 。这 从 样 既实 现 了高 职 目标 、 又满足学 生实 际需要 , 既解 决 当 代 企业对 高职 人才 的迫切 需要 又体 现和谐 社会 的理 想
结果 。 黄 克孝 认为 “ ” 高职 教育课 程 目标更 为 符 合生 产一 线 的实 际知 识 、 能 、 度 以及 能 力 培养 , 要求 技 态 还 能及 时反 映生产 第一 线 的变化 。 以满 足社 会和个 体发 展 的多种需 要 ” “ ,高职 教 育课 程 不能 仅 限 于培 养 与行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越来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发展的轨道。
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重心从重点抓规模扩张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所有教学内容和进程规划的总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差别主要通过课程理念、模式、结构来体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职业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因而主动地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注重内涵提升,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乎自身生存的行动。
许多院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方向。
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方向,源于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大量深层次问题。
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
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
职业素质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素质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反映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达不到期望值的实际情况,本文反思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无法落到实处的原因,提出了改革要自下而上的建议,并以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数控机床PMC程序编制与调试为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的理论依据与践行情况,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职业素质一、前言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现已转向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丰富内涵建设方面。
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不断提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以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职业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能够紧跟发展的生产方式,适应变化的工作条件。
虽初步取得了成效,但与现代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用人单位反映高职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热情,企业忠诚度和责任感不高,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岗位需求。
究其原因,尽管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都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但由于高职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羁绊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未能实时有效地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手段,致使课程改革最后浮于表面,不能落到实处。
因此,在正确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改革要自下而上,要增强执行力度。
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先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技能熟练、职业综合素质高的装调维修、加工操作人才,旨在使学生具备“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职业能力。
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建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配合专业建设,对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数控机床PMC程序编制与调试进行了改革,“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主线,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导向,以学生的知能准备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重点”,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融入课堂教学。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其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是突出能力本位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三个课堂”即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毕业实习、实训课堂,突现出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探索实践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三个课堂1 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及趋势“能力本位”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cbve(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education)的简称,它是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能力本位”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其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
因此课程内容需保证职业活动这一大系统的完整性,而不是所涉及的各学科子系统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按照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采用由外向核心发展的结构,让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知识。
应凸显通过实践和实训,以学生亲历亲为的经验的来掌握融合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分成为三个层面:①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演示、演练、实验和课程实习,解决理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验证和加深认知的问题;②独立设置的教学(或生产)实习、技能强化训练,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模拟环境中进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③毕业实习、见习,在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过去有关部委、行业所属院校,尤其是技工学校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模式,例“半工半读”、“隔月实习”等,因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目前,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企业、行业与学校联系缺乏相应的机制,致使高等教育显现出一些弊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环节;即使是实践教学,内容也陈旧、滞后,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上;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方法注重传授而抑或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能力本位”观课程论指导下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探索

Z U hO YL a 1 xi Absr c : ta t The tan ng am fhi he c to ls ho ld cde ha r ii g t e s’a lt s u d b on i r d a e t a r ii i o g rvo a ina c o e i s t t tan n sud nt bi y ho l e c sde e s a c n r l i t m e i he ta hi ocs , w h c s u d be on t in i l f s r i g he s ce y n t o a a e a e1 Th s he n t e c ng pr e s i h ho l he pr c pe o e v n t o it a d he lc lplc s w l i pa er pr s nt h d n a e f c r c um e o m nd r t n t u to he i e f a lt p e e s t e a va t g s o ur i u l r f r u e he i s r c i n of t d a o bi y-o e e nd t e m e s e i i r nt a h a ur d s
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

2网站设计 实施 .
3网 站测 试 与 发 布 .
3周
博 星开发平台
容 和企业需求一致 ,确保教学安排和工
作 流 程 一 致 ,确 保 学 生 学 习 的 技 能 和 企 业需求相一致。
3 网 站 推广 模 块
1 网站 在 线推 广 . 2 网站离线推广方案设计
检查 、 评估这一完整 的行动过 程 , 因而职 业 意识淡薄 、 学习 目的不 明确 , 以调动 难
程 的点评 者 和 实训 效果 的考 核 者 等多
重 角色 。
o
一
~
辫
潞 Ⅲ
群 懿蒜
i - 黪 搿兰 ¨
獬 溉
嚣 张 ¨ ¨
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和 考 核 方 法三 个方 面。 ( ) 学 内容 的改 革 与创 新 主要 体 一 教
校企合作 开发 。整个课程 的开发设计是 学校专业 教师 和本地 的 5 家企业 深度 合
作共 同设 计 、 同建 设 、 同教 学 的 , 共 共 5家 企业 涉及 软 件 公 司 ( 家 )制 造业 ( 2 、 2家 ) 和零 售 业 ( 家 ) 类 企 业 。 种 深 度合 作 1 三 这
.
1 周
2 由模 拟软件和案例教学 向企业实 .
际项 目转 变 。 大 多数 经 管 课 程 的 实 训 是
4
电子商务业务模块 1 电子商务业务操作 . 2 电子支付 .
O5周 .
O5周 .
使用模拟软件或案例来完成 的,这种实
训 离 真 实 的 职 业 环 境 和学 生 的 切 身 体 会 有 一 定 距 离 ,本 课 程 由 原 来 的 模 拟 实 训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的分析,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制约因素思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以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是课程。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制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1.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是针对一定的工作岗位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它应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终身教育。
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人才的岗位定位及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特色不明显,体现不出这一类型、层次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职教育“高”和“职”的两个基本属性结合不紧密,要么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要么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片面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降低。
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只有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定科学实用课程体系,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专业设置不合理2.专业建设是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随意性;不考虑人才市场需求,针对性不强;专业变化频繁,缺乏骨干和特色专业;教育资源不足,热衷申办新专业等。
这主要是没有理清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思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学生需求及学校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探讨

驦驦New Curriculum Research 能,所有的考核应尽量使学员参加院校组织的卫勤演练或部队演习,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锤炼,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1]彭祝.谈对教研室主任的要求[J].高教发展与评估,1996,(1).[2]尹万建.怎样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J].机械中专,1995,(8).[3]司丽萍等.浅析加强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以夯实教育教学质量基础[J].企业导报,2012,(5).[4]居长志.关于高职院校教研室主任工作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项目化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项目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大不同。
本文重点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实践,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设计;整体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36-02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探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赵斌高职教育除了“职业性”,还具有“高等性”,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
而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性,是以主动、创新为特征的“拓业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精神,同时加强对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
加上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佳,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即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教学实践研究

智库时代·204·智库理论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教学实践研究陈方俊(曲靖财经学校,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本文对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基本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解析了这个模式的实践方式以及核心理念,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职业教育只有教育出有扎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而“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正是这种趋势下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学生中心;能力本位;教学实践;社会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8-0204-002随着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大部分的职业教育学校在教育改革上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一、教学模式缺少特色,基本延续老套教育模式(一)近几年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行也引进了许多国外的教育模式,但仍然过于强调教学内容中的“学科”形式而得不到改变。
现在许多职业学校已经借鉴了国外的CBE 教学模式以及DACUM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规范教学目标,开发职业能力表,但最终落实还是延续之前编写教材方式[1],实施教学,变成了一门门在内容和名称有所调整的新“学科”,导致改革的成果依旧被学科模式同化。
这种新“学科”模式虽然吸收了企业界给与的意见,但是其改革成果依旧被老套教育模式同化,没有真正跳出学科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依旧没有克服因为知识系统性,完整性带来的只看重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体验的问题。
(二)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线,教学采用普通教育模式一贯用的从基本的概念以及原理开始,从系统知识到实践到学习阶段。
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只是基础教育,教育的是一般的科学知识,基本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上,主要是为了验证学到的理论,职业教育则是一种专门教育。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

也是 课 改 实践 的有效平 台。在 课 程 的设 置是 必须 的 ,学 生 从 所 开 设 的课 程 中 要 学 到 实 用 的理 论 知 景下 课程 实施 的 主要场 所 ,
工作 过 程 导 向课 改理 念 的背 景下 , 实训 基地 的地 位 与功 能 有 了进 一步 的 提升 , 被赋 予 了更 高 的要求和 更 为丰 富 的内 随着 世界和 我 国经济 的迅 速 发展 ,国 内的市场 和 岗位 涵 , 基本 形 成 了实训基 地 建 设主体 多样 性和 参建人 员广 泛 群对于 人 才的 需求也越 来越 高。在 教学 中单纯 以课 程 为工 性 , 实现 了实训 基地 功 能综合性 。 一 , 建校 企合作 新模 第 构 具, 已经不 适应社 会和 市场 经济发 展 的需要 了 , 以为 了更 式 , 新实训 基地 建设 的多样 性。近几年来 , 所 创 我校 以实训基 好 的适应市 场和 岗位 需求 , 养 出更 多以课程 为基 础 , 培 以掌 地创 新 性建 设下 的校 企 合作 关系 为突破 口, 深化 物质 资 源 握 实践 知识和 技 能 为主 线 , 以就业 为导 向 , 有“ 证书 ” 拥 双 的 层面 的校 企 合作 机制 , 设 了企业 深度 参与 实训基 地 建 设 创 高技 能人 才 , 我们决 定调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置 , 一步优 化专 的 多种 合 作模 式 , 进 形成 了企 业 为主体 独 立建 设、 学校 参 与 业 培养 方案 , 理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进行 各 专业课程 改 革实践 的校 外 实训基 地 , 业 为主 建设 、 校 参 股 的校 外 实训 基 企 学 与研 究 。本文着 重从 深 化校 企 合作 、 重构 内容体 系、 设实 地 , 建 以及 学校 为 主体 、 企业 参 与 建 设 的校 内实 训基 地 等三 训基 地和 教学模 式等 方面谈 了我们 的研究 方 向。 种 模 式。 二 , 第 构建校 企合 作新机 制 , 深化人 力 资源层 面 的 1深化 校 企合 作 校 企 合作 。 实训基 地建 设 除 了课 程 专家积 极 介入 , 发挥 其 课 程 改 革需 用 先进 的理 念来 引领 , 课 改 指导 思想 的 在 课程 内涵建 设 方面 的优 势 外 , 在 还须 充分 体现 “ 工作 本位 ” 引 领 下 , 立 了“ 确 工作 过 程 导 向 ” 的课 改理 念 , 即按 照典 型 的理 念。 要让 相 关行业 的技术人 员与管理 专 家深 度参 与 , 职 业 工作 过程 设 计 教学 活 动 , 职业 活动 情境 中展 开教 学 充分 发掘他 们 的智 慧 、 在 发挥他 们 的作 用。 要积 极借 助专 家 活动, 并高 度重 视 学生 关键 能力 的培 养。 对现 代 企 业生 产 过 程 、 工作 场 景 、 管理 机 制 的深刻 理 解 和 使 规 对 深 化校 企 合作 是 深 化 课 改 的基 石 要推 进 工 作 过 程 系 实际 经验 , 之融入 校 内 实训 基 地 的设计 、 划与建 设 , 实训 基 地 赋 予 更 多 的、 能体 现 企 业 “ 作 本 位 ” 想 的内 工 思 统化 的课程 改 革 , 必须有 企 业 的广 泛参 与 。为此 , 们要 将 我 有效 创 设企 业 生 产 情境 , 将 之打 造 成 具有 企 业 特 质 并 学校 的每 个专 业 都找 到合 作 的企 业 , 将校 企 合作 落 实到 了 涵 , 兼 教 培 各专 业 教研 室 。 专业 的课 程 改革、 各 实训基 地 的建 设、 学校 专 业 文化 , 有教育 、 学、 训 等功 能 的现代职 业 教育 实 的专 业 文化 等 都被 融 入 了企 业 的元 素 , 企 合作 从物 质 层 训 基地 。 三 , 化动 态情境 创设 意识 , 造 与工作 过程 导 校 第 强 打 面 的 合作 向人 力 、 文化 等 层 面 的合 作 推 进 , 为深 化 课 改 铺 向课程 配套 的课 程 实施 平 台。实训 基地 建 设 需要创 造性 、 设 了一块 重 要基 石。建 立并 实施专 业 师资 赴企业 进修 与调 科 学 性 的设 计 , 实训基 地 不 是教 学 设 备 的简 单堆 积 , 须 必 在 功 能创 设、 境创 设 上 实现突破 。 一要 将 实训 基 地构 建 情 研 制 度 、 生企 业 中间 实 习制 度 等。 学 成理 论 实践 一体 化 的学 习场 所 : 二要将 实训 基地 构 建成 项 2 重构 内容体 系 重 构 内 容体 系是 深 化 课 改 的 重 点工 作 过 程 导 向课 程 目实施 的 有机平 台 ,从 按设 备种 类独 立分 置 的建 设 方式 , 内容 体 系 的构 建 , 以利 于 学生 对职 业 活动 中实际 应用 的 经 转 变 为按 各 专业 教 学 需 求将 多种 设备 综 合 配置 的教 学 工 三 验 和 策 略 的 习得 为 主 , 以便 于 学 生 对 “ 度 , 用 ” 适 够 的概 念 厂 建 设 方 式 : 要 将 实 训 基 地 构 建 成 具 有 企 业 现 场 氛 围 的 如 和 原 理 的理 解 为辅 。第 一 , 程 内容体 系是 实现 工作 过 程 教 育基地 , 此才 能打 造 出与工作 过程 导 向课程相 配套 的 课 系统 化 的基 础 , 彻底 打破 学 科体 系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的 课 程改 革与 实施平 台。 应 目标 之 一就 是知 识 的二元 化 , “ 即 实现 学科 体 系 的解构 ” 和 4 教 学模 式上 的创 新 采 用现 代 媒体 手段 , 提升 教学 效 果。使 用各种 教 学 手 “ 了行 动 而学 习和 通 过 行动来 学 习” 的行动 体 系重 构 的 为 系统 化 。 二 , 程 内容选 择要 充 分体 现能力 本位 。 考 虑 段 使 本专 业 的核 心知 识 与技 能 不断 地 在 更高 层 面 上 的 重 第 课 在 知识 是 在 不 断更 新和 变化 的 , 教 育 对 象 与培 养 目标 的前 提 下 , 要强调 操 作层 面 和 策略层 复 而 得 到强 化 。 与此 同 时 , 我们 经 过 不断 的调 研 和查 询 , 新 了 更 面 能力 的 习得 。课 程 内容 要 以工作 任 务 为 中心 , 打破原 有 教 材 也在 推 陈 出 新 , 的学科 体 系课 程 内容 , 照 “ 度 , 按 适 够用 ” 的原 则 , 择相 关 些教 材 , 了让 学生 学 到最 前 沿 实用 的知 识 , 选 为 目的 是 更 的知 识和 技 能作 为学 习 内容 , 使之 形 成综 合 的工作 过程 知 有 效 的训 练并 提 高 学 生 的各 方面 能 力 ,达 到 岗位 的 需 求 识。 三 , 第 课程 内容 的排 序 要充 分符 合工作 过 程 导 向。 照 标 准。单 纯 以课 程 设 置为教 育 工具 , 现在 已经 不适 应社 按 在 所 高 人 的认 知 心 理 规 律 , 以职 业 实践 为主 线 , 以工作 过程 为 导 会和 市 场 经济 发展 的需要 了 , 以 , 职 教育 的 出路 是 进 调 进 向安 排 课 程 内 容 、 计 教 学过 程 , 成 “ 度 ” 设 促 态 的生成 和 养 行 教育 改 革 ,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 置 , 一 步优 化 专 业 培养 理 进 成, 习得 “ 怎么做 , 怎么做 得 更好 ” 的工作 经验和 策 略。 我 方 案 , 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行 专业 课 程 改 革 的实 践 与研 如 校 物 流 专 业 以 “ X员 的一 天 ” X 为课 题 , 师 生从 生 产 实践 究 。 让
对“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合理的课程体系加 以实施 ,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 3课 程设 置的 出发 点与 目标 : 生发展 . 学 问题和难点。
2课程 开发 的现 实依据 : 业能 力标 准 . 职
“ 能力本位” 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生 的综合职
但高职教育不能简化为就业教育。高职教 “ 能力本位” 程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完成 业能力 , 课 育 的出发点和 目标是学生发展 ,是为学生未来的 职业任务 的综合职业能力。不 同的职业具有不 同 教育终 的能力结构与标准 , 职业能力标准成为课程结构 、 职业生活作准备 的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 、 社会学习化 , 高职教育 的功能 日益拓展 , 教 课程标准确定的依据 , 也是评价学生能力 、 衡量课 身化 、
生产岗位的特定需求 , 但由于其缺乏生产过程 索性 、 创造性 、 艺术性 的过程 , 其任务是 要将 当今 场 、 设计课程有时基 于想象 , 往往过度 丰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学生 的了解和体验 , 十
缺失与实际的关联 , 学生 自身适应不同岗位要求 以及终 身发展的需要转化 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 “ 学而无用”就业难或者进入生产 岗位适应期长 。 , 为具有适 当水准 、适当内容 、结构优化的课程体 也是学生学习时间 、 自身 系。因此 , 这样的课程开发需要多层面综合构思。 这既是教育投入的浪费 , 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威胁着职业教育的生存与 笔者就此问题 , 谈几点 自己的思考。 发展。而“ 能力本位” 高职课程教育的方 向是 以满
“ 能力本位" 的高职教育课程 开发的认识路 线
一
、
足企业需求为主 ,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 职业 的综合能力 ,其课程开发应该 F企业专家 } 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对 学生 主 体 目标 的思 考 .
本人 认 为 对 学生 主 体 目标 可 以有 以下 两个 理 解 : 的 最 重要 的基 础 。教 学 改 革 能否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观 能动 性 , 系 到 整 个 关 教 学 改革 成 败 的关 键 。 为 专 业课 程 教 师 , 作 我在 实 施 过 程 中始 终 认 为 ,
积 极性 . 且 积 极 贯 彻 “ 而 以就 业 为导 向 ” 基本 原 则 , 分 考 虑 学 生 的 需求 , 人 为 主 地 认 为 就 业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学 生 的 唯 一 目标 , 能 并 的 充 先 可
基 本适 应 性 与 职 业 能 力 的 良好 发 展 , 重 视 校 企 合 作 教 学 , 还 让企 业 参 不符 合 每 个 学 生 的现 实 状 况 。 以 我们 将 就业 导 向理 解 成 一个 方 向更 所 与 到课 程 标 准制 定 中来 , 将 素 质 要 求 贯彻 到 教 学 的各 个 环 节 。 并 在 教 学 实践 过 程 中 , 人 对 能 力 本 位课 程 改 革 的 目标 也 进行 了 深 本 为合 适 , 纯 理解 成 职 业 教 育 的最 终 目标 未必 正 确 。 单
科技信息
。职校论坛 0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 N O M TO I
20 09年
第 3 期 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林 铭
( 浙江经 济职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
【 摘
杭州
30 1 ) 1 0 8
要】 课程改革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 式改革 的重要环节 , 本文结合 自己的教 学改革 实践 , 讨论能力本位课程 改革的总体 目标和具体
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oc

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梁熠葆王晓江罗怀晓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1期[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动力和特色。
文章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指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适应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并注重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既满足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又体现自身特色。
[关键词]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作者简介]梁熠葆(1961- ),男,陕西兴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王晓江(1958- ),男,陕西蒲城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罗怀晓(1969- ),男,陕西淳化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陕西咸阳 712000)[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陕教高[2008]16号,项目主持人:王晓江)[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157-02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能力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线,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工培训,而高职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基于能力本位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基于能力本位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摘要】以高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与《机电设备管理》课程的理实一体化现场授课改革为切入点,从课程的实际特点出发,基于“机电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能力同步并重”的理念,提出并阐述了课程系统化融合的思想,设计并实践了新课程的同步学习情景、实施方案及系统过程综合化的考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化融合;能力本位;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职业行动领域;同步学习情境1 课程融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的《针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中要求员工既具备设备维修能力又具备设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及“教育部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的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效果及毕业生的反馈建议,提出了“系统化融合《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与《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基于能力本位现场教学”的教改理念。
2 系统化融合新课程的研究与思路机电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延长使用寿命,才能使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特点是从业岗位多、就业面广,往往企业需要的是维修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及《机电设备管理》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两门课分开讲授,为使学生能把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能力真正融合于一体,促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采取了“系统化融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现场教学方式对该课程进行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化现场授课”的教学改革,课程的改革思路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化融合课程改革思路3 融合后新课程职业行动领域的研究及确定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本着“岗位导向、注重工作过程、多能并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细化考评标准”的原则,针对《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与《机电设备管理》课程的特点及本校校企合作的模式,确定了该融合课程的职业行动领域,如图1所示。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岐(6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企业财务、高等职业教育。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张岐李映强石大立(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摘要: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在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基础上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并将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所在。
为此,本文就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的原则、内容、路径及保障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并试图构建起一套符合职业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08)02-0038-05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2,2008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近十年来,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高职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
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
同时,在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以能力本位来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环节,使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目标指向性,进而弱化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2.课程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整合性。
尽管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改革了教学计划的格式与形式,并由过去的三段式改为现在的五段式或其他形式,但由于在课程建设中缺乏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系统分析,对于本专业所适应岗位群的能力结构比较模糊,所以弱化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造成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向性,使课程设置比较随意,课程与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之间缺乏协调性。
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33OCCUPATION2018 12理论研究T HEORY编辑 张 雷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文/贾芹芹摘 要:在贯彻落实“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开展一体化课程有效教学的背景下,科学严谨地开展教学设计,是确保课堂成为“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本文梳理了我国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历史进展,论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以笔者指导的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设计为例,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别从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学习内容、资源配置、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课程模式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一、现代职业教育主流理论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习理论(认知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再到目前主流的情境主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也从“学科中心”课程转向到“能力中心”课程上来。
与学习理论的发展相适应,与大工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呼应,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主流也从学科中心课程转向到能力中心课程上来:在人力供应不足,职教规模大扩展的时代,学科中心课程开发模式以普适性、通用性的特点主导了半个多世纪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主流,而到了大工业化时代,双元制课程、MES 课程、CBE 课程应运而出。
这三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想方设法使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社会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都是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职业分析是确认、定义、描述社会职业所含任务及作业项目的科学分析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相应行为及其行为方式的素材搜集过程,便于课程的开发和专业设置,通过分析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继而开发出课程的“模块”,这就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单位”“学习包”“组件”“要素”)。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能力本位高职建工数学教学改革 实践 论文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建工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等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已形成了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本文围绕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探讨了建工专业中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设计、学生考核思路,为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核心能力;能力本位;建工数学;教改策略中图分类号: f2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1 引言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加强素质教育”问题中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高【2006】16号文件,表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服务社会又要注重人的发展,要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构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高职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开发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体系,经过部分职业院校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得到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包括八大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其中高职数学教育转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传统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如何实现数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内涵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所以,能力本位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2课程教改策略如今的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基本沿袭了经典数学的三大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内容都是单纯的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并且脱离于专业课之外,而专业中需要解决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应用性问题.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专业课的要求的高职数学教学犹如无缘之水,无本之木.2.1 重组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专业融合依据我院建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专业系部认真调研,确立了本专业学习及适应专业岗位群所需的数学、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数学.工程中建立常用函数的关系,施工中计算获得最大利益,研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进行管道铺设费用计算,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施工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悬臂梁的挠度和截面转角等,从而选择一元微积分模块.判断受压杆件的杆端受到结构其余部分的弹性约束,计算简支梁c截面的挠度和a截面的转角,选择微分方程模块.工程中研究模拟数据,研究随机事件及概率,随机问题模型的建立及分析,建筑工程测量中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建筑工程造价中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可信度评价和检验,选择概率统计模块.工程中最优路径等问题的存在性,选择图论基础模块.一元微积分体现了数学的基础地位,内容中增加了建工专业案例等,反映出数学在专业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习者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实现素质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职教学探究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教学探究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 实践目的(1)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改革(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2)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3)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
3. 教学评价改革(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2. 教学效果(1)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3)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探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四: 案例四: 乒乓球》 《乒乓球》课程整体设计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乒乓球技术进行自身的体育锻炼,成 为终身体育的一项技能。 能够运用乒乓球技术理论指导初学者进行乒乓球练习。 能够识别和了解乒乓球拍的性能,并能够挑选和粘贴 适合自己的乒乓球拍。 能够运用乒乓球规则对比赛进行合理设计和编排,组 织基层的乒乓球比赛。 能够担任乒乓球比赛的临场裁判工作,合理布置乒乓 球比赛的场地,填写比赛的计分表。 能够运用乒乓文化提升观赏乒乓球比赛的能力。
案例二: 案例二: 《电子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 电子工艺技术》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 万用表的装接 。 整流电路装接调试 。 稳压电源的装接调试 。 放大器的装接调试 。 RC振荡电路的装接调试 。 运算放大线路的装接调试 。 555振荡电路的装接调试。 趣味电子线路的装接调试 。
16号文件的关键词: 号文件的关键词: 号文件的关键词
人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习能力,学 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 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 实习 。 基地建设: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 基地建设: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 实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师资培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师资培养: ……………… 等等
案例三: 案例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创建“规划之星”高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 赛。 “心之语,茶韵江南”学生交谊晚会 。 “我的道德楷模”网上征文及评比 。 模拟法庭 。 精英论坛——人生策划与成功
案例四:《数据库应用与开发实训(PB)》 《数据库应用与开发实训 》
新西兰课程教学的启发
小学四年级二周学习《动物》 小学四年级二周学习《动物》单元的课程 如何设计: 如何设计: 1.课前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资 .课前的教学设计。 内容是你自己喜欢的动物, 料,内容是你自己喜欢的动物,包括这种动物的名 外形、生活习性、聚集地等等。 称、外形、生活习性、聚集地等等。上课前学生向 老师报告。 老师报告。 2.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进行分组(如老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进行分组( 虎组、狮子组等)并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深入研究。 虎组、狮子组等)并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深入研究。 有的绘图、有的做模型、有的继续查找资料写报告, 有的绘图、有的做模型、有的继续查找资料写报告, 最后让学生利用学校的电脑把整个报告编印出来, 最后让学生利用学校的电脑把整个报告编印出来, 并在班级演讲。教师点评、归纳、补充。 并在班级演讲。教师点评、归纳、补充。
案例一: 案例一: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整体设计能力目标: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整体设计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交易磋商的内容拟制外贸合同 (2)能够分析信用证的基本内容,能够根据外贸合同审核信用 证并进行修改 (3)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托运单证,办理出口货物托运 3 (4)能够对一般贸易下的出口业务,进行出境货物报检和报关 单证的制作 (5)能够办理出口货物投保 (6)能够审核海运提单 (7)严格按照制单要求,制作全套结汇单证 (8)能够进行出口收汇核销和出口退(免)税相关单证的处理 (9)能够根据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能够审核全套进口单证 (10)能够进行单证流程的操作,能够完成现实业务中制单软 件的操作
案例三: 案例三: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 )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
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 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 (2)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 查找资料和完成 ) 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 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 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 (3)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编写一般建筑工程 )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4)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 ) 工程的质量检验。 工程的质量检验。
对我们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启发吗? 对我们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启发吗?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教学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的 提高, 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无味, 提高,“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无味,到后 来什么多不会” 来什么多不会” 如何实现学科型课程到能力本位课程的转变 16号文件中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 号文件中的: 做一体化; 号文件中的 任务驱动。已经非常明确。 向、任务驱动。已经非常明确。
二、项目设计
能力如何培养?为什么要设计项目? 能力如何培养?为什么要设计项目?项目 是载体。 是载体。 什么是项目教学? 什么是项目教学?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 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 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 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中的难点:项目设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做一体化。
一、能力目标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 有价值的行为总和。 技能与能力的相关性,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 家技能振兴战略》把技能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 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与人交流、数字 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 革新创新、外语应用。 如何理解全面的职业能力:既不是本科或以上教育 所完成的学科知识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 能力,更不是职业岗位需要的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 “ 业能力” 业能力”。
课程改革如何切入? 课程改革如何切入?
重新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 设计的核心要素:能力目标;项目(贴近职业岗位, 设计的核心要素:能力目标;项目(贴近职业岗位, 最好真实,也可模拟仿真);任务;训练方法; );任务 最好真实,也可模拟仿真);任务;训练方法;考 核方法。 核方法。 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解构课程内容,结合工作过程, 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解构课程内容,结合工作过程, 重构任务式的工作模块课程。 重构任务式的工作模块课程。 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 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 匹配程度;二是课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梯度; 匹配程度;二是课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梯度; 三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 三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 需要进一步了解,点击站点导航, 站点导航, 需要进一步了解,点击 站点导航 进入高职教育研究网,再点击《课程研究》 进入高职教育研究网,再点击《课程研究》,能力 本位课程教学问答。 本位课程教学问答。
案例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能力目标 案例二: 商务英语写作》
能够根据招聘广告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能够根据招聘广告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熟练撰写英语求职 应聘信、求职追踪信和个人简历等求职类文书。 信、应聘信、求职追踪信和个人简历等求职类文书。 能够运用商务交际中的礼节和技巧,撰写英语邀请函、 能够运用商务交际中的礼节和技巧,撰写英语邀请函、感谢 祝贺信、等三种常见社交类文书。 信、祝贺信、等三种常见社交类文书。 能够规范地起草英语启事、通知、便条、备忘录、电子邮件、 能够规范地起草英语启事、通知、便条、备忘录、电子邮件、 传真等常用公务文书。 传真等常用公务文书。 能够比较规范地撰写英语名片、简章, 能够比较规范地撰写英语名片、简章,商品使用说明书等三 种主要商务宣传类文书。 种主要商务宣传类文书。 能够理解并辨析简单的英语商务销售合同和英语聘任合同。 能够理解并辨析简单的英语商务销售合同和英语聘任合同。 能够结合社会实际选择一个项目, 能够结合社会实际选择一个项目,起草简单的英语项目商务 报告大纲。 报告大纲。
关于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1.能力的描述,能力是可检验的,不是抽象的,要求具 能力的描述,能力是可检验的,不是抽象的, 体化,能力目标是针对能力的。能用……做………,能力的 体化,能力目标是针对能力的。能用 做 , 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 能力目标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逻辑点, 2.能力目标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逻辑点, 明确做什么?一件产品、一项活动、一件事情等等。 明确做什么?一件产品、一项活动、一件事情等等。 职业教育每一门课程都要有能力目标, 3.职业教育每一门课程都要有能力目标,关键在于如何 提炼、挖掘。 提炼、挖掘。 4.能力目标可以来源于职业资格标准 应知应会)。 能力目标可以来源于职业资格标准( 4.能力目标可以来源于职业资格标准(应知应会)。 5.能力目标的大小 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的大小, 5.能力目标的大小,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由 简单能力到复杂能力;能力目标的平行关系。 简单能力到复杂能力;能力目标的平行关系。 6.能力目标不能太高 要切合实际。(国外逃生方案) 能力目标不能太高, 。(国外逃生方案 6.能力目标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国外逃生方案)
分析: 分析:
1.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感兴趣 .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培养兴趣)的知识, (培养兴趣)的知识,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 和方法学到的。 和方法学到的。 2.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分析、判断、 .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分析、判断、 思考、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思考、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3.训练什么能力:语文 口语、 .训练什么能力:语文――口语、写作、创造能 口语 写作、 数学――动物统计图形的绘图能力;科学 动物统计图形的绘图能力; 力;数学 动物统计图形的绘图能力 科学―― 认识自然界动物的种类、习性的能力;音乐――与 认识自然界动物的种类、习性的能力;音乐 与 动物有关的歌曲学唱能力;艺术――绘图、造型的 绘图、 动物有关的歌曲学唱能力;艺术 绘图 创作的能力;科技――应用电脑、收集资料、编排 应用电脑、 创作的能力;科技 应用电脑 收集资料、 设计的能力;社会科学――培学生爱护动物及认识 设计的能力;社会科学 培学生爱护动物及认识 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