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关历史知识.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
受众—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 起的报纸,……”。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 的开端。
(1)产业属性被社会重视、产业身 份被确立的开始。* (“能挣大钱”)
(2)确立传媒产业基本赢利模式: 二次销售。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 广告媒介。”
英:《每日电讯》 日:《每日新闻》、《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中:《申报》、《新闻报》
源自文库 《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的背景:
(美国)传媒业所处环境宽松;(1791年国会通
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工业革命——物质、技术条件;
大众 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 ——市场需 求;
一,1979年初——88年:事业单 位 企业化管理。
起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背景:
国家指导工作需要、社会信息需求 量大、自身需要——需要传媒业发 展——传媒资金等资源紧缺;同时, 内部有恢复经营业务 盈利冲动。
——1979年初,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
单位申请。“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报社属于 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 活动,经营所得的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的 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 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重点开展广告业务。
案例
二,88——92年:多种经营为特色
198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报社、期刊 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 法》:从88.4.1起,“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可 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本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 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 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 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历程:
一、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实现经济国有化,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此前新中国经济领域主导体制?)。
——对传媒经营业务带来极大冲击:
(一)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体制:所需资金、 物资等,由国家按计划拨付——消除经济 上的压力与动力。
(二)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各行业“产、 供、销”都由国家统一调配——“销” 不由市场调节——传媒的广告功能萎缩 殆尽。(经营业务)
3、条件较好的公营报纸应争取全部或大部自给,条件 较差者亦应在政府定期定额的补贴下,争取最大可能的 自给;
4、发行上邮发合一;(经营业务) 5、多登有益广告。 (经营业务)
二、“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等83家 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解放日 报》、《文汇报》等253家报社相继恢复 和开设广告经营,但强调广告须“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
“多种经营办”
“报社、期刊社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结 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举办经济实体 (如造纸厂、印刷厂等)。”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 业务发展历程
分4阶段,时间分界点:
49.12.17,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召开; 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 1979年初。
第一阶段:49.10.1—12.17 :建国前模式的 延续
传媒业量的结构等有所变化(没收、新增等) , 但未有新的经营业务模式。(党的、其它部分)
低价,1便士(1美分,美元最小分值) ,大部分 人能接受;
对经销商折扣,33%(美国传统); 可退报;?
街头零售。(之前 订阅)
广告: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 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
印刷: 重视引进新设备。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当前运作模式:采编(内容定位)、经营等方面基 本无变化。
第六讲 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 关历史知识
一、案例:《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
(确立现代传媒业 经营业务 模式)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 历程
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 业务
一、《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 功
1833.9.3, 本杰明·戴,纽 约,《太阳报》,成功。
——世界范围内的“便士报运动”。
经济发展,广告投放量增大。
《太阳报》成功的意义: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之前:政党报刊时代
——受众—政党成员、少数外围群众。(精
英)
价格——工人周薪(——不是给工人看的) 内容——政党纲领宣传
艺术性”的特点,要“为生产、为消费、为商品流通、为美化市容”服务。”
三、50.9,中宣部:“企业化经营报纸的 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四、 51年,津、京传媒广告收入大增,经 费全部自给、且上缴部分利润。
五、此后平稳发展(到56年夭折) 。
第三阶段: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 完成——1979年初:传媒经营业务极度萎 缩
二、57年反右开始,产业属性进一步被 抑制。
三、1979年初 之前,传媒经营业务仅剩: 以厂养报(印刷厂)、少量广告(书籍电影等)。
67.7.29,《人民日报》广告科电话从版面消失;70.1.19, 刊登最后三条工业广告。
第四阶段:1979年初至今:传媒经营业 务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繁荣
据特色分3阶段:
第二阶段:49.12.17——56年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改造完成:传媒组织经营业务有 所变化与发展
到1956年夭折
历程:
一、49.12.17—26,全国报纸经理会 议——传媒经营业务开始变化标志:
精神:
1、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必须采取与贯彻企业 化方针;
2、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 步实行经济核算制;
(3)受众定位。
发刊词: “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
——政党成员及外围群众—向精英办报—政治目的。
(4)内容定位。
观点—到—新闻
“全报无一篇评论” 多为社会新闻,含大量黄色新闻,简短、通俗、不少
带有故事情节,新闻史学者称“故事新闻”。
*(5)确立了现代传媒产业经营业务的 运作模式(发行、广告、印刷)。 发行:
受众—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 起的报纸,……”。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 的开端。
(1)产业属性被社会重视、产业身 份被确立的开始。* (“能挣大钱”)
(2)确立传媒产业基本赢利模式: 二次销售。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 广告媒介。”
英:《每日电讯》 日:《每日新闻》、《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中:《申报》、《新闻报》
源自文库 《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的背景:
(美国)传媒业所处环境宽松;(1791年国会通
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工业革命——物质、技术条件;
大众 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 ——市场需 求;
一,1979年初——88年:事业单 位 企业化管理。
起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背景:
国家指导工作需要、社会信息需求 量大、自身需要——需要传媒业发 展——传媒资金等资源紧缺;同时, 内部有恢复经营业务 盈利冲动。
——1979年初,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
单位申请。“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报社属于 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 活动,经营所得的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的 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 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重点开展广告业务。
案例
二,88——92年:多种经营为特色
198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报社、期刊 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 法》:从88.4.1起,“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可 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本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 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 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 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历程:
一、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实现经济国有化,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此前新中国经济领域主导体制?)。
——对传媒经营业务带来极大冲击:
(一)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体制:所需资金、 物资等,由国家按计划拨付——消除经济 上的压力与动力。
(二)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各行业“产、 供、销”都由国家统一调配——“销” 不由市场调节——传媒的广告功能萎缩 殆尽。(经营业务)
3、条件较好的公营报纸应争取全部或大部自给,条件 较差者亦应在政府定期定额的补贴下,争取最大可能的 自给;
4、发行上邮发合一;(经营业务) 5、多登有益广告。 (经营业务)
二、“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等83家 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解放日 报》、《文汇报》等253家报社相继恢复 和开设广告经营,但强调广告须“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
“多种经营办”
“报社、期刊社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结 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举办经济实体 (如造纸厂、印刷厂等)。”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 业务发展历程
分4阶段,时间分界点:
49.12.17,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召开; 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 1979年初。
第一阶段:49.10.1—12.17 :建国前模式的 延续
传媒业量的结构等有所变化(没收、新增等) , 但未有新的经营业务模式。(党的、其它部分)
低价,1便士(1美分,美元最小分值) ,大部分 人能接受;
对经销商折扣,33%(美国传统); 可退报;?
街头零售。(之前 订阅)
广告: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 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
印刷: 重视引进新设备。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当前运作模式:采编(内容定位)、经营等方面基 本无变化。
第六讲 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 关历史知识
一、案例:《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
(确立现代传媒业 经营业务 模式)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 历程
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 业务
一、《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 功
1833.9.3, 本杰明·戴,纽 约,《太阳报》,成功。
——世界范围内的“便士报运动”。
经济发展,广告投放量增大。
《太阳报》成功的意义: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之前:政党报刊时代
——受众—政党成员、少数外围群众。(精
英)
价格——工人周薪(——不是给工人看的) 内容——政党纲领宣传
艺术性”的特点,要“为生产、为消费、为商品流通、为美化市容”服务。”
三、50.9,中宣部:“企业化经营报纸的 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四、 51年,津、京传媒广告收入大增,经 费全部自给、且上缴部分利润。
五、此后平稳发展(到56年夭折) 。
第三阶段: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 完成——1979年初:传媒经营业务极度萎 缩
二、57年反右开始,产业属性进一步被 抑制。
三、1979年初 之前,传媒经营业务仅剩: 以厂养报(印刷厂)、少量广告(书籍电影等)。
67.7.29,《人民日报》广告科电话从版面消失;70.1.19, 刊登最后三条工业广告。
第四阶段:1979年初至今:传媒经营业 务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繁荣
据特色分3阶段:
第二阶段:49.12.17——56年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改造完成:传媒组织经营业务有 所变化与发展
到1956年夭折
历程:
一、49.12.17—26,全国报纸经理会 议——传媒经营业务开始变化标志:
精神:
1、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必须采取与贯彻企业 化方针;
2、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 步实行经济核算制;
(3)受众定位。
发刊词: “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
——政党成员及外围群众—向精英办报—政治目的。
(4)内容定位。
观点—到—新闻
“全报无一篇评论” 多为社会新闻,含大量黄色新闻,简短、通俗、不少
带有故事情节,新闻史学者称“故事新闻”。
*(5)确立了现代传媒产业经营业务的 运作模式(发行、广告、印刷)。 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