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设

合集下载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设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设

②-2 层粉土:灰色,饱和,软塑,高压缩性,平均层厚 4.00m。
②-3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软~流塑,高压缩性,平均层厚 18.00m。
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稳定地下水位-1.5m。
各土层的支护设计参数
土层
层厚 重度γ
固结快剪
(m) kN/m3 C(kPa) φ(度)
①层填土
1.50 19.0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院 (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天水滨江一期深基坑支护设计 2010-08-30 至 2010-09-12
2010 年 09 月
1
目录 1.设计方案综合说明-------------------------------------2
1.1 工程概况-----------------------------------------2 1.2 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 1.3 拟建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2 1.4 设计的目的和任务---------------------------------3 2.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4 2.1 土压力强度---------------------------------------5
2
1.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工程概况
某开发公司拟建的天水滨江一期有 3 栋高层组成,总建筑面积为 126000 m2,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设二层地下室,三栋建筑的地下室连成一体,
东西长 200.0 m,南北宽 60.0 m,总周长 520.0 m。建筑±0.00=8.0 m,现地面标

基坑开挖课程设计

基坑开挖课程设计

基坑开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开挖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程意义和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开挖的施工流程、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了解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

3. 学生能够了解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基坑开挖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基坑开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CAD等软件,进行基坑开挖工程的图纸绘制和方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坑开挖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土木工程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关注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坑开挖的相关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开挖基本概念:包括基坑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基坑开挖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概述2. 基坑开挖施工技术:讲解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支撑系统及排水措施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坑开挖的工程技术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坑开挖施工技术3. 基坑开挖安全措施:介绍安全防护、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坑开挖安全控制4.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坑开挖对地表、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5. 基坑开挖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坑开挖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坑土方开挖课程设计

基坑土方开挖课程设计

基坑土方开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了解土方开挖机械的性能和选用原则,以及了解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和管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土方开挖机械的操作、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土方开挖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管理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工程管理对于工程成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土方开挖机械的性能和选用原则,以及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和管理。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3.土方开挖机械的性能和选用原则4.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和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土方开挖机械的性能和选用原则等内容。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坑土方开挖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实验法用于让学生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土方开挖机械的性能和选用原则等内容。

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基坑土方开挖的相关内容。

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在基坑土方开挖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某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某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某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2. 学会分析基坑支护工程中土体的力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稳定性计算;3. 了解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具备评估支护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针对具体工程案例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2. 掌握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观;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关注工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基坑支护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从事基坑支护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支护概述- 基坑支护的概念与分类- 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2. 基坑支护原理- 土压力理论- 支护结构工作机理3. 土体力学性质分析- 土体的物理性质- 土体的力学性质- 土压力计算4. 基坑支护设计- 支护结构选型- 稳定性分析及计算- 支护结构设计方法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及流程- 质量控制与验收-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6.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支护方案优化与评价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基坑支护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中基坑支护的重要性,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基坑支护结构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其设计和施工要点。

3. 引导学生了解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意识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基坑支护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工程质量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坑支护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基坑支护工程概述- 基坑支护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坑支护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坑支护基本原理- 土压力理论-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原理3.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及特点- 支护桩、地下连续墙- 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 锚杆支护、组合支护4.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步骤- 支护结构选型与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监测与质量控制- 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6.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7. 基坑支护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简介- 行业发展前景及挑战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引言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基坑工程包括挖掘、支护和排水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对于保障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进行概述,介绍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结果等内容。

1. 课程设计目的基坑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熟悉基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施工要点,掌握基础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基坑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坑工程概述介绍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施工流程等内容,让学生对基坑工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2 土质力学基础介绍土体的力学性质、土壤压力的计算和基坑变形的原因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土体力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3 基坑的支护与监测介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基坑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坑支护和监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4 基坑排水设计与施工介绍基坑排水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基坑排水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5 基坑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基坑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方法基坑工程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基坑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等内容。

3.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基坑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实践操作设置基坑工程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模拟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预期结果经过基坑工程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达到以下预期结果:•具备基坑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基坑工程的基本要求和施工流程。

基坑井点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基坑井点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基坑井点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日益增多,基坑工程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井点工程是基坑降水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井点系统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基坑内的水位,保证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基坑井点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内容1. 井点系统设计井点系统设计是基坑井点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井点布置、井点数量、井点间距、井点深度等的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基坑的尺寸、地质条件、水位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井点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基坑内的水位。

2. 井点设备选型井点设备的选型应根据井点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主要包括井点管、泵、过滤器等设备的选型。

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以确保井点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井点施工技术井点施工技术是基坑井点工程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井点管的插入、连接、固定等施工工艺。

设计时应根据地质条件、井点系统的设计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确保井点系统的稳定性和降水效果。

4.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基坑井点工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流程、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材料供应等安排。

设计时应考虑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基坑井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设计过程1. 收集资料:了解基坑井点工程的工程背景、地质条件、水位情况等相关资料。

2. 分析问题:分析基坑井点工程所面临的难题和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原则。

3. 设计方案:根据资料分析和问题解决的需要,提出井点系统设计、井点设备选型、井点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方案。

4. 方案优化: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5. 施工图绘制:根据最佳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包括井点布置图、设备安装图等。

6. 设计说明书编写: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内容、设计结果等。

地下连续墙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连续墙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连续墙基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连续墙基坑的基本概念、构成及作用;2. 学生能掌握地下连续墙基坑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3. 学生能了解地下连续墙基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编写地下连续墙基坑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施工图绘制;3. 学生能运用专业知识,对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工程建设的现实意义;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工程质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地下连续墙基坑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连续墙基坑基本概念:墙体结构、支撑体系、地下水控制等;2. 地下连续墙基坑设计原则:稳定性、承载能力、变形控制等;3. 地下连续墙基坑施工工艺:挖槽、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墙体连接等;4. 地下连续墙基坑质量控制:施工监控、质量检测、问题处理等;5. 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案例:成功案例及问题案例分析;6. 地下连续墙基坑发展趋势:新型材料、新技术、绿色施工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包括以下安排:第一周:地下连续墙基坑基本概念;第二周:地下连续墙基坑设计原则;第三周:地下连续墙基坑施工工艺;第四周:地下连续墙基坑质量控制;第五周: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案例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按照以上进度进行,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下连续墙基坑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课程设计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增多,基坑工程作为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安全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工程,培养学生对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基坑工程相关技术规范的理解和运用。

二、设计目标1. 熟悉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施工工艺。

2. 掌握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流程和方法。

3. 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大厦基坑工程(2)工程地点:XX市XX区(3)基坑规模:周长200m,面积4000m²,开挖深度8m(4)基坑周边环境: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2. 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等。

(2)设计图纸: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基础工程设计图等。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计划等。

3. 施工方案设计(1)工程概况:详细介绍基坑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

(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1)支护结构类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如排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

2)支护结构参数: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支护结构的尺寸、配筋、材料等参数。

(3)施工工艺设计:1)土方开挖:采用分层分段开挖,严格控制开挖顺序和速度,确保边坡稳定。

2)支护结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施工组织措施:1)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进度。

2)施工资源配置:根据施工需求,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资源。

3)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设计成果1.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告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3. 土方开挖施工图4. 施工组织设计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方法,提高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目录1基坑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3)1.1基坑工程概况 (3)1.2拟建基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1.3拟建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 (4)1.4课程设计要求说明 (4)1.5支护设计的依据 (4)2A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4)2.1土压力强度 (4)2.1.1主动土压力计算 (4)2.1.2被动土压力计算 (6)2.2土压力及合力点作用位置 (6)2.3计算桩的入土深度t (7)2.4最大弯矩计算 (7)2.5抗倾覆验算 (8)2.6抗滑移验算 (8)2.7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8)3B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9)3.1荷载和开挖方式确定 (9)3.2土压力计算 (9)3.3各层开挖内力计算 (11)3.3.1第一层挖至4.5m内力计算 (11)3.3.2第二层挖至8m内力计算 (13)3.3.3第三层挖至10m内力计算 (15)3.4计算桩的嵌固深度 (17)3.5抗倾覆验算 (18)3.6抗滑移验算 (19)4C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0)4.1设计计算说明 (20)4.2最危险滑面 (21)4.3主动土压力 (21)4.4计算土压力临界点 (22)4.5单根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22)4.6每层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的标准值 (24)4.7土钉锚固力验算 (25)4.8整体滑移稳定性验算 (26)5D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8)5.1 5.1土压力强度 (28)5.1.1主动土压力计算 (28)5.1.2被动土压力计算 (29)5.2 5.2土压力及合力点作用位置 (30)5.3 5.3计算桩的入土深度t (30)5.4最大弯矩计算 (31)5.5抗倾覆验算 (31)5.6抗滑移验算 (31)5.7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1)5.8流土稳定性验算 (32)5.9降水设计计算 (32)1基坑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1基坑工程概况某基坑工程,开挖形式如下图所示:图1 基坑开挖示意图开挖要求:A侧:采用静力平衡法进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开挖深度为8m;B侧:采用多支点等值梁法进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开挖深度为10m,第一层支护深度为地表下3.5m,第二层支护深度为地表下7m左右;C侧: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开挖深度为4.9m;D侧:进行地下水降排水设计,支护设计计算方法任选(建议选择弹性支点法或电算法),开挖深度为6.5m。

课程设计指导书(基坑)

课程设计指导书(基坑)

课程设计指导书(基坑)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坑的概念和分类,并了解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掌握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法,了解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

3、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基坑开挖的操作流程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基坑的概念和分类(2课时)(1)什么是基坑?(2)基坑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基坑的适用范围。

2、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法(6课时)(1)基坑开挖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2)基坑开挖中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法。

(3)基坑开挖后的安全管理和验收。

3、案例分析与应急措施(4课时)(1)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

(2)了解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3)举办模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4、实践操作(20课时)利用学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进行基坑开挖模拟实验,分别进行测量、划线、碾实等作业,并学习现场安全控制和施工技巧。

5、实验报告(4课时)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和所学知识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基坑开挖的流程和每个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取多媒体、幻灯片等方式,介绍基坑的概念和分类、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利用学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坑开挖的流程,并熟悉各项安全措施和操作技能。

四、考核要求1、参与实践操作,完成基坑开挖模拟实验。

2、完成实验报告,符合要求并提交到指定时间。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基坑开挖的概念、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施工意识。

同时,本课程将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从而达到科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基坑工程的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的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施工技术,掌握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受力特点,能够分析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了解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3)掌握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受力特点;(4)理解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选择和设计;(2)能够评价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视;(2)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3.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受力特点;4.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讲解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2.第二课时:讲解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受力特点,分析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施工技术;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模型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3.考试:期末进行基坑工程的知识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50%。

地铁站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站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站基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铁站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流程。

2. 使学生掌握地铁站基坑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站基坑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铁站基坑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铁站基坑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质量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地铁站基坑工程为背景,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站基坑工程概述- 基坑工程定义、分类及作用- 地铁站基坑工程特点及重要性2. 地铁站基坑工程设计原理-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基坑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法- 基坑降水与排水技术3. 地铁站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 基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基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4. 地铁站基坑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地铁站基坑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问题- 案例讨论:优化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5. 教学实践与操作- 实践操作:基坑工程测量与监测- 实践操作:基坑工程设计软件应用- 实践操作:基坑工程模拟施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铁站基坑工程概述第二周:地铁站基坑工程设计原理第三周:地铁站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第四周:地铁站基坑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五周:教学实践与操作(含课后作业及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工程的建设不断增加。

这些工程背后有着艰巨而复杂的基坑工程,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寿命,因此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必须得到严格的把控。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课程设计进行说明和介绍。

1. 课程目标基坑工程课程旨在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基坑的安全与环保、基坑的计算分析、基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基坑开挖方法与支护形式、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土体的力学特性等。

2. 课程设置基坑工程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学习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更深入的基坑工程知识奠定基础。

(2)基础实验课:学生将会亲自操作实验设备,完成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土壤力学性质、地下水流动规律、基坑开挖、支护、承载力等方面的实验,以便尽可能的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3)综合设计课: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设计现实中的基坑工程的选址、选材、选型以及开挖,支护等技术方面。

学生将需要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一份完整的基坑工程设计方案。

(4)教学资源:所需教学的专题课件、实验器材、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方面应准备充足。

3. 教学方法(1)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坑工程的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

(2)遵守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3)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案例分析、问题研究、研讨会和课程性小组讨论等。

(4)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学生应练习各种基坑开挖和支护的操作技巧,如深基坑开挖、岩石路堑开挖等。

4. 教学效果(1)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应确立和建立起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具备应对基坑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2)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应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和应对各种施工工况的技能;(3)设计能力的提升:学生应能够独立或协同处理基坑工程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基坑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基坑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2.理解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3.熟悉基坑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基坑工程进行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和解决基坑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6.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等,进行基坑工程设计的表达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使其能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工程师的工作环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基坑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介绍基坑工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原则,使学生了解基坑工程的基本情况。

2.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讲解不同类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如锚喷支护、支撑支护等,并介绍其设计方法。

3.基坑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介绍基坑工程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等,并讲解相关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坑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和解决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熟悉基坑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基坑工程设计教材,如《基坑工程设计原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基坑工程设计参考书籍,如《基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

工程施工基坑课设

工程施工基坑课设

工程施工基坑课设一、项目名称:某地某工程施工基坑二、项目背景:某地某工程施工基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是一个地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建筑体量庞大,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土层稳定性较差,因此基坑施工面临较大挑战,需要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三、项目目标:1. 安全:保证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2. 质量: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进度:按计划完成基坑施工,保证工程整体进度;4. 环保: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

四、课设内容:1. 基坑勘测与设计:进行基坑工程现场勘察,确定地下水位、土壤特性等相关信息,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2.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施工队伍和设备,进行基坑开挖作业;3. 基坑支护: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进行基坑支护施工;4. 监测与检测:设置监测点,对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5. 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6. 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 环保措施: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8.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施工成本,确保工程经济效益。

五、课设要求:1. 课设方案要具体可行、操作性强;2. 课设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3. 课设材料要充分、全面,结构合理,逻辑清晰。

六、课设流程:1. 了解工程施工基坑相关知识;2. 进行基坑工程现场勘察,了解项目背景;3. 制定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4. 进行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5. 设置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6. 完成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方面的考核。

七、课设成果:1. 完成基坑施工设计方案;2. 完成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3. 提出改进建议;4. 撰写基坑施工实验报告。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地下空间的开挖与支护、地下管线的布置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通常是建筑物施工的第一步,也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于学习和掌握基坑工程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于如何进行一次成功的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设计目标1. 理解基坑工程概念及其作用;2. 掌握基坑开挖与支护原理;3. 了解现代化基坑施工技术;4. 学习基坑安全管理相关知识;5. 能够完成一次完整的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1)了解基坑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土壤力学原理及其应用;(3)熟悉深基础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2. 基础实验操作(1)完成土壤力学试验;(2)进行基坑支护材料试验;(3)进行基坑开挖与支护模拟实验。

3. 现代化基坑施工技术学习(1)了解现代化基坑施工技术;(2)掌握基坑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3)了解现代化测量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4. 基坑安全管理相关知识(1)了解基坑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基坑安全管理具体措施;(3)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及其操作方法。

5. 基础设计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基坑施工方案设计,包括:(1)项目背景介绍及需求分析;(2)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及处理;(3)开挖方案设计及支护结构设计;(4)安全管理方案设计及应急预案编制。

四、课程设计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任务分配,明确学生的角色和任务要求。

2. 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并参加相关实验操作。

3. 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学习现代化基坑施工技术和基坑安全管理相关知识。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5.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估,对于课程设计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课程设计评估1. 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基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工程基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学生了解基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 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基坑施工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简单的基坑稳定性分析;4.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基坑工程的招投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下工程基坑产生兴趣,树立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学生认识到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坑工程概述- 基坑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 基坑工程设计原理-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基坑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法;- 基坑降水与排水设计。

3. 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 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基坑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

5. 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及绿色施工;- 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基坑工程概述;第二周:基坑工程设计原理;第三周: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第四周:基坑工程案例分析;第五周:基坑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基坑(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坑(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符策简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独立从事基础工程的有关设计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内容某四层框架结构办公室,柱截面为500400⨯,柱为小偏心受压柱,采用柱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办公楼室内外地坪高差为m-,柱点.03.0,室内地面高程为00.0±,室外高程为m30布置图及各基础荷载图见附录。

基础混凝土等级为20C,采用1级钢筋。

设计步骤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由于基础顶面宜低于室外设计地面0.1m 以上,室外高程为-0.3m ,地下水位于室外地坪一下2m 处。

因此,基础的埋深宜控制在0.8——0.9m 范围内,在此,我将基础的初始深度设置为1.3m 。

2、确定地基持力层承载力 由公式kc d b c M d M b M f ++=0aγγ首先设置基础底面宽度为2.0。

根据粘土层的试验结果,可以计算 出k ϕ、k c 1)、根据公式计算:ni ∑==n11μμ :276262825262829=+++++=ϕμ,nuni c ∑-=1μ :1061112109810=+++++=cμ1122--=∑=n n uni iμσ :55.1=ϕσ,41.1=cσ;μσδ=:057.0=ϕδ,141.0=cδ2)、修正系数:95.0057.0)6678.46704.1(1)678.4704.1(122=⨯+-=+-=ϕϕδψnnc cnnδψ)678.4704.1(12+-==88.0141.0)6678.46704.1(12=⨯+-3)、强度指标标准值k ϕ和k c :262795.0=⨯==ϕϕμψϕk8.81088.0=⨯==c c C μψκ4)查表,用线性内插方法得:10.1M b =,.4=dM,90.6=cM5)、初选基础的宽度取为2m ,已知γ=18(KN/m3)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8.163.1185.0168.00=⨯+⨯=γ(KN/m3)()kpa8.2118.89.63.18.1637.421810.10a =⨯+⨯⨯+⨯⨯=++=kc d b c M d M b M f γγ 3、先按中心荷载初步确定底面积A1)、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考虑荷载偏心,将按轴心荷载作用的公式计算出的基础面积增大20%,即:2k 33.1208.211082.4522.1F 2.1A mdf G a =⨯-⨯=-⨯=γ取长宽比为L b=1:1.5则,宽:b=)m (4.15.13=,长:l=)m (1.24.15.1=⨯ 1.4<3m ,故无需做宽度修正 2)、验证荷载偏心距: 基底处的坚向应力为:)(362.5503.11.28.120082.452F KN G K K =⨯⨯⨯+=+基底处的总力矩为:m )(KN 41.20.41.4331.833M K ⋅=⨯+=初选取基础高度为500mm偏心距为:)m (004.0362.55041.2GF Me KK K==+=<l/6=0.35m (满足)3)、验算基底最大压力km ax p ,即:kPa34.189)1.2004.061(1.24.1362.550)61(G F P KK km a =⨯+⨯⨯=++=l e blχkPa)(16.2542.1=<a f(满足)所以确定基低尺寸为1.4×2.1m 4、软弱下卧层验算 1)、基底平均压力为:2.1871.24.1362.550AG F p Kk k =⨯=+=(kPa)2)、由37.21.8E E s21==s ,)m (7.0b 5.0)m (6.34.02.12.5Z =>=--=,查表得023=θ则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为:)(7.18)23tan 6.324.1()23tan 6.321.2(}242.187{1.24.1)tan 2)(tan 2()(0cdk zkPa z b z l p lb =⨯+⨯⨯⨯+-⨯⨯=++-=θθσσ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 p a )(6.657.0189.2)1020(24cz =⨯+⨯-+=σ查表得,0.1d =η,39.136.33.16.650=+=γ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承载力特征值修正:kpa916.148)5.06.33.1(39.130.190=-+⨯⨯+=az fkpa916.148)kpa (3.846.657.18az cz z =<=+=+f σσ (满足)经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基坑课程设计

基坑课程设计

基坑课程设计
基坑课程设计是指针对基坑工程进行的专门培训课程设计。

基坑工程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在需要建筑物地下部分施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工法。

由于基坑工程涉及到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地下管道敷设、地下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专门的课程设计,以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

基坑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坑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基坑工程的一般概念和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基坑工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土方开挖与支护:学习土方开挖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手工开挖、机械开挖等;学习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掌握各种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

3. 地下管道敷设:学习地下管道的布置和敷设,包括水、电、气等各种管道的规划和设计。

4. 地下空间利用:学习地下空间的利用和设计,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的规划和施工管理。

5. 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了解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6.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基坑工程案例分析,学习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经验总结。

基坑课程设计应结合实践环节,通过实际的实验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水平。

同时,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天水滨江一期深基坑支护设计院(系)专业姓名学号起讫日期2010-08-30 至2010-09-12 指导教师2010年 09月目录1.设计方案综合说明-------------------------------------21.1 工程概况-----------------------------------------21.2 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1.3 拟建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21.4 设计的目的和任务---------------------------------32.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42.1土压力强度---------------------------------------52.1.1主动土压力-----------------------------------52.1.2被动土压力-----------------------------------52.2土压力及合力作用点位置---------------------------72.3支护桩长计算-------------------------------------92.3.1支承轴力-------------------------------------92.3.2剪力Q B ---------------------------------------92.3.3计算锚固长度---------------------------------102.3.4计算最大弯矩---------------------------------102.3.5抗倾覆、抗滑移验算---------------------------112.3.6最大配筋验算---------------------------------132.3.7抗渗、抗管涌验算-----------------------------142.3.8抗隆起验算-----------------------------------142.3.9压顶圈梁、支撑的设计计算(截面尺寸、砼标号、配筋验算)--------------------------------------------------152.3.10立柱桩的设计计算----------------------------172.3.11支护结构最大位移估算及整体稳定性验算--------181.设计方案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某开发公司拟建的天水滨江一期有3栋高层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26000 m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

设二层地下室,三栋建筑的地下室连成一体,东西长200.0 m,南北宽60.0 m,总周长520.0 m。

建筑±0.00=8.0 m,现地面标高为7.4 m,基础顶板标高为-0.6 m,底板厚0.4 m,垫层厚0.1 m。

1.2 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为长江漫滩地貌单元,支护影响范围内依次分布着:①层填土:灰褐色,潮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夹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均层厚1.50m。

②-1层粉质粘土:灰色,饱和,软~可塑,中压缩性,平均层厚 3.50m。

②-2层粉土:灰色,饱和,软塑,高压缩性,平均层厚 4.00m。

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软~流塑,高压缩性,平均层厚18.00m。

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稳定地下水位-1.5m。

各土层的支护设计参数表1土层层厚(m)重度γkN/m3固结快剪土层渗透系数(cm/s)C(kPa)φ(度) 水平K n垂直K v①层填土 1.50 19.0 20 15 5.2×10-53.0×10-5②-1层粉质粘土3.50 18.6 20 127.4×10-67.0×10-6②-2层粉土 4.00 18.5 15 18 6.8×10-46.0×10-4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18.00 18.5 12 109.0×10-68.0×10-61.3 拟建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基坑东侧、西侧:与道路外边线相距8.0m。

基坑北侧:与已建3栋5层住宅楼相距 5.0m,住宅楼为浅基础,埋深在现地面下1.5m。

基坑南侧:空地。

地面活荷载取值为q=20kPa,北侧建筑物按每层15kPa超载进行计算。

地下水埋深 1.5m。

1.4 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工程概况、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确定“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的支护设计方案。

1.5 支护方案的确定拟建三栋高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8m,基坑开挖所涉及到得土层为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考虑到地下场地北侧紧邻已建三栋5层住宅楼,基坑东侧、西侧与道路外边线相距8m,为保证周边道路、建筑正常安全使用和本工程地下结构的顺利施工,要求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稳定性好、沉降位移小,并能有效地止水的要求。

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道路及岩土层组合等条件,为尽可能避免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影响,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本工程支护选用如下形式:1.挡土结构:本方案采用柱列式排桩的支护形式作为挡土结构。

其中排桩采用施工速度较快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钻孔灌注桩的支护形式。

2.支撑体系:由于基坑北侧临近建筑物,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为最大限度控制基坑变位,本方案考虑采用一层刚度较大的砼支撑,以此减少支护桩体的水平变位,从而确保周边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使施工顺利进行。

考虑到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及光缆、电缆产生的影响,支撑轴线不能过低,本方案砼支撑中心标高为-1.30m。

3.开挖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1)止水帷幕:场区内地表①层填土渗透性较强,②-1粉质粘土和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为数量级,渗透性能够较弱,②-2层粉土渗透性较强,因此止水帷幕设置在②-3层以上土层即可。

外侧采用双排双轴深搅桩止水结构,为确保不漏水,要求搭接200,并要求桩底进入②-3层不小于0.5m。

(2)降水结构:由于采用全封闭止水结构,基坑内采用管井井点降水1.6支护设计的依据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⑤《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 12-2005;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⑦《深基坑工程》,陈忠汉,黄书秩,程丽萍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场地平面图:该地段标高为+7.4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h=8+0.4+0.1-(8.0-7.4)=7.9m,桩顶下落1m,圈梁标顶高,则基坑设计计算开挖深度 6.9m。

地面活荷载q=20+1×19=39KPa,因为地面活荷载较小,故采用一道支撑。

支撑标高相对于桩顶为-0.3m土层分布:见附录各项土力学系数:东西南侧及北侧土压力系数相等Ka1=(45o-12o/2)﹦0.589 1=0.767Ka2=(45o-12o/2)﹦0.656 2=0.810Ka3=(45o-18o/2)﹦0.528 3=0.727Ka4=(45o-10o/2)﹦0.704 3=0.839Kp3=(45o+18o/2)﹦1.894 3=1.376Kp4=(45o+10o/2)﹦1.420 4=1.1922.1土压力强度2.1.1主动土压力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如图一e a1=39×0.589-2×20×0.767=-7.709 kPae a2=(39+0.5×19)×0.589-2×20×0.767=-2.114 kPae a3=(39+0.5×19)×0.656-2×20×0.810=-0.584 kPae a4=(39+0.5×19+18.6×3.5)×0.656-2×20×0.810=42.122 kPae a5=(39+0.5×19+18.6×3.5)×0.528-2×15×0.727=38.171kPae a6=(39+0.5×19+18.6×3.5+2.9×18.5)×0.528-2×15×0.727=66.498kPa e a7=(39+0.5×19+18.6×3.5+4.0×18.5)×0.704-2×12×0.839=111.934 kPa超载为50 KN/m的北侧e a1=19×0.589-2×20×0.767=-19.489 kPae a2=19×1.5×0.589-2×20×0.767=-13.894 kPae a3=19×1.5×0.656-2×20×0.810=-13.704 kPae a4=(19×1.5+18.6×3.5)×0.656-2×20×0.810=29.002 kPae a5=(19×1.5+18.6×3.5)×0.528-2×15×0.727=27.611 kPae a6=(19×1.5+18.6×3.5+18.5×2.9)×0.528-2×15×0.727=56.091kPae a7=(19×1.5+18.6×3.5+18.5×4)×0.704-2×12×0.839=97.854 kPae’a1=75×0.528=26.4 kPae’a2=75×0.704=35.2 kPa2.1.2被动土压力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e p1=2×15×1.376=41.280 kPae p2=18.5×1.1×1.894+2×15×1.376=79.823 kPae p3=18.5×1.1×1.420+2×12×1.192=57.505 KPa设②-3层土以下Xm=(18.5×1.1+18.5×X)/(1.1+X)=18.5KN/m3e p4= [18.5×(1.1+X)]2 1.192=57.505 +26.27Xe合=57.505+ 26.27X-111.934=26.27X-54.429令e合=0,得X=2.07m超载为50KN/m的北侧e p1=2×15×1.376=41.280 kpae p2=18.5×1.1×1.894+2×15×1.376=79.823 kpa设②-3层土以下Xme p3=(18.5×1.1+18.5X)×1.420+2×12×1.192=26.27X+57.505 kpa e合=26.27X+57.505-133.054=26.27X-75.549 kpa令e合=0,得X=2.9m东西南侧土压力分布图:北侧土压力分布图:2.2土压力及合力作用点位置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Ea1=1/2×3.5×42.122=73.714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1=1/3×3.5+2.9+0.72=4.79mEa2’=38.171×2.9=110.696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2’=1/2×2.9+0.72=2.17m=1/2×(66.498-38.171)×2.9=40.074 kN/m Ea2’’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2’’=1/3×2.9+0.72=1.69m Ea1合=1/2×25.281×0.72=9.078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1=0.72×2/3=0.48m超载为50 KN/m的北侧设主动土压力为0的点在②-1以下X m处13.704/X=29.002/(3.5-X)X=1.12 mEa1=1/2×29.002×2.38=34.512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1=1/3×2.38+4+2.9=7.69mEa2’=27.611×2.9=80.072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2’=1/2×2.9+1.1+2.9=5.35m=1/2×(56.091-27.611)×2.9=41.296 kN/m Ea2’’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2’’=1/3×2.9+1.1+2.9=4.97m=26.4×1.4=36.96 kN/mEa2’’’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2’’’=1/2×1.4+1.1+2.9=4.70mEa3=2.668×1.1=2.935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3=1/2×1.1+2.9=3.45mEa4=1/2×(41.211-2.668)×1.1=21.199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4=2/3×1.1+2.9=3.63mEa5=1/2×75.549×2.9=109.546 kN/m距合力作用点位置h a5=2/3×2.9=1.93m东西南侧土压力合力分布:北侧土压力合力分布:2.3支护桩长计算2.3.1支承轴力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T×(6.6+0.72)=73.714×4.79+110.696×2.17+41.074×1.69+9.078×0.48得T=91.3 kN/m超载为50 KN/m的北侧T×(6.6+1.1+2.8)=34.512×7.69+80.072×5.35+41.296×4.97+36.96×4.70+2.935×3.45+21.199×3.63+109.546×1.93得T=129.4 kN/m2.3.2剪力Q B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T+Q B=73.714+110.696+41.074+9.078Q B=143.43 kN/m超载为50 KN/m的北侧T+Q B=129.4+ Q B=34.512+80.072+41.296+36.96+2.935+21.199+62.129Q B=197.1 kN/m2.3.3计算锚固长度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Q B×(0.38+X)+1/2×54.429×2.07×[2.07×2/3+(X-2.07)]=1/2×13.325×0.38×(0.38×1/3+X)+1/2×(26.27X-54.429)×(X-2.07) 2×1/3X=9.68m桩长=6.9+(9.68+1.1)×1.1=18.8m实际桩长取20.9m超载为50 KN/m的北侧设在②-3以下为XmQ B×(X-2.9)=1/2×(26.27X-74.549)×(X-2.9)2×1/3X=9.6 m桩长=6.9+1.2×(9.6+1.1)×1.1=19.74m实际桩长取21m2.3.4计算最大弯矩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设②-2以下为Xme a=38.171+9.768x91.13=(38.171+38.171+9.768x)x/2+73.71491.13=38.171x+4.884x2+73.714x=0.43mMmax=91.13×4.13-73.714×(1/3×3.5+0.43)-38.171×0.432×1/2-9.768×0.43×1/2×0.43×1/3×0.43=255.0 kN.m/m设②-3以下为XmQ B+1/2×54.429×2.07=2.532+1/2×(26.27x-54.429)×(x-2.07)x=5.95mMmax=143.43×(0.38+5.95)+1/2×54.429×2.07×[2/3×2.07+(5.59-2.07)]-2.532×(0.38×1/3+5.95) -1/2×(26.27×5.95-54.429)×(5.95-2.07) 2×1/3=933.2 kN.m/m取最大弯矩Mmax=933.2 KN.m/m超载为50 KN/m的北侧设②-2以下为XmT=34.512+52.465+68.742+1/2×9.821X2X=0.59 me a=68.742+9.821×0.59=74.536 kpaMmax=129.4×(3.7+1.5+0.59)-34.512×(2.38/3+1.5+0.59)-27.611×1.5×(1.5/2+0.59)-1/2×(42.342-27.611)×1.5×( 1.5/3+0.46)-68.742×0.46×1/2×0.46-1/2×(73.260-68.742)×0.462×1/3=570.2 kN.m/m设②-3以下为XmQ B=(26.27x-75.549)×1/2×(x-2.8)x=6.76me合=26.27×6.29-75.549=102.036 kN/mMmax=197.1×(6.29-2.8)-1/2×102.036×(6.29-2.9)2×1/3 =507.42 kN.m/m 取最大弯矩Mmax=570.2 kN.m/m2.3.5抗倾覆、抗滑移验算a.抗倾覆验算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Ea1=73.714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1=1/3×3.5+2.9+14=18.07mEa2’=110.696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2’=1/2×2.9+15=15.45m=40.074 kN/mEa2’’距桩底的距离h a2’’=1/3×2.9+15=14.97mEa3=66.498×1.1=73.148kN/m距桩底的距离h a3=1/2×1.1+12.9=13.45mEa4=111.934×13.9=1443.949kN/m距桩底的距离h a4=1/2×12.9=6.45mEp1’=41.280×1.1=45.408kN/m距桩底的距离h p1’=1/2×1.1+12.9=13.45mEp1’’=1/2×(79.823-41.280) ×1.1=21.199 kN/m距桩底的距离h p1’’=1/3×1.1+12.9=13.27mEp2’=57.505×13.9=799.320kN/m距桩底的距离h p2’=1/2×12.9=6.45m=1/2×26.27×12.92=2185.796 kN/mEp2’’距桩底的距离h p2’’=1/3×12.9=4.30m支承轴力 T=19.13kN/mh T=6.6+15=20.6m)/ (Ea1h a1+ Ea2’h a2’+ Ea2’’+ Ep2’hp2’+ Ep2’’h p2’’h p1’’K q=(T×h t+ Ep1’h p1’+ Ep1’’+ Ea3 h a3+ Ea4 h a4)=1.22 > 1.2h a2’’满足要求超载为50 KN/m的北侧Ea1=34.512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1=2.38/3+2.9+14.1=18.79mEa2’=80.072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2’=2.9/2+15.1=16.55m=41.296 kN/mEa2’’距桩底的距离h a2’’=2.9/3+15.1=16.07m=36.96 kN/mEa2’’’距桩底的距离h a2’’’=1.4/2+15.1=15.8mEa3=82.491×1.1=90.740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3=15.1-1.1/2=14.55mEa4=133.054×14=1862.756 kN/m距桩底的距离h a4=1/2×14=7.0 mEp1’=41.280×1.1=45.408 kN/m距桩底的距离h p1’=1/2×1.1+14=14.55 m=1/2×(79.823-41.280) ×1.1=21.199 kN/mEp1’’距桩底的距离h p1’’=1/3×1.1+14=14.4 mEp2’=57.505×14=805.07 kN/m距桩底的距离Ep2’=1/2×14=7.0 m=1/2×26.27×142=2574.46 kN/mEp2’’距桩底的距离h p2’’=1/3×14=4.67 m支承轴力 T=129.4 KN/mh T=6.6+15.1=21.7m+ Ep2’ hp2’+ Ep2’’)/ (Ea1 h a1+ Ea2’ h a2’+ Ea2’’h p2’’h p1’’K q=(T×h t+ Ep1’ h p1’+ Ep1’’+ Ea3 h a3+ Ea4 h a4)=1.22 > 1.2h a2’’满足要求b.抗滑移验算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 Ea3+ Ea4)=1.8 > 1.2+T)/(Ea1+ Ea2’ + Ea2’’+ Ep2’+ Ep2’’K s=(Ep1’ +Ep1’’满足要求超载为50 KN/m的北侧+ Ea3+ Ea4)=1.67 > 1.2+T)/(Ea1+ Ea2’ + Ea2’’+ Ep2’+ Ep2’’K s=(Ep1’ +Ep1’’满足要求2.3.6最大配筋验算超载为20 KN/m的东西南侧由前计算出支护桩在施工各种工况下最大弯矩值为:Mmax=933.2KN.m 采用φ1000@1200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桩,桩身配18B25,混凝土C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