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c语言冒泡排序法的基本原理
冒泡排序法(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组,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它们(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从而使较大的元素逐渐移动到数组的末尾。
具体来说,冒泡排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第一个元素比第二个元素大(升序排序),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
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已经排序好的最大元素。
4.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PPT课件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及 其算法流程图。其中数组和双循环是我们本 节课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
应用到本节知识的实例有很多,比如:打 印九九乘法口诀表、彩票数字选择器、工作 表安排等等。
17
课后作业:
在刚才的冒泡排序中是否一定要进行7趟? 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对我们的 算法再进行优化?
第二趟排序的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7163 172367 274769 4796 97
38<494,保9<持65不,6保变5<持7不67,6变保>1持3不,7交6变>换27位, 置交76换7>64位<99置,7交, 保换持位不置变 经过第二趟排序,实把现第了二什大么的目数的沉?到倒数第二个位置了!
(2)冒泡的流程图 主要采用讲解法
(3)冒泡的算法优化问题 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方式
(4)冒泡的知识点扩展 采用课堂演示的方法
(5)小结
26
3、作业布置
在讲解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基础上,思考进一 步的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7
28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我们知道经过第一趟的排序之后,最大的一个数 已经排到最后了这样在进行第二趟排序时有没有必要 再对第7、8个数据再进行排序呢?
15
扩展:
冒泡排序也可以从后往前进行,过程演 示如下:
45 34 78 12 34’ 32 29 64
分析:
是
开始 R[1]>R[2]
第一步做什么? 否
t:=R[1] R[1]:=R[2]
冒泡排序 ppt课件
稳定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
。
冒泡排序的缺点
时间复杂度高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数据量大时 效率较低。
易受数据分布影响
如果待排序数据集已经部分有序,冒泡排序的性 能会受到影响。
交换操作频繁
冒泡排序需要多次遍历数据,进行大量的交换操 作。
其他排序算法的比较
01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但它的空间复杂度为O(1),且在
数据量较大时比冒泡排序略快。
0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是O(n^2),但它的空间复杂度也是O(1)。
在数据量较小或部分有序的情况下,插入排序的性能优于冒泡排序。
03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远优于冒
冒泡排序 PPT 课件
目录
• 冒泡排序简介 • 冒泡排序算法实现 •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冒泡排序的优缺点比较 • 冒泡排序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冒泡排序简介
什么是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 序列,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若它们的顺序错误则交换它们 ,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元素为止。
终实现数组的有序排列。由于其算法简单且稳定,冒泡排序在某些场景下是高效的。
冒泡排序在字符串匹配中的应用
总结词
基础、适用
VS
详细描述
在字符串匹配中,冒泡排序可以作为算法 的一部分,用于对字符数组进行排序。通 过将待匹配的字符串与模式串中的字符进 行比较和交换,冒泡排序可以帮助算法更 快地找到匹配项或排除不可能的匹配。尽 管冒泡排序在字符串匹配中的效率不是最 高,但由于其简单易实现,仍被广泛使用 。
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是指计算机的一种排序方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虽然不及堆排序、快速排序的O(nlogn,底数为2),但是有两个优点:1.“编程复杂度”很低,很容易写出代码;2.具有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是指原序列中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仍然保持到排序后的序列,而堆排序、快速排序均不具有稳定性。
不过,一路、二路归并排序、不平衡二叉树排序的速度均比冒泡排序快,且具有稳定性,但速度不及堆排序、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是经过n-1趟子排序完成的,第i趟子排序从第1个数至第n-i个数,若第i个数比后一个数大(则升序,小则降序)则交换两数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
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
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
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用二重循环实现,外循环变量设为i,内循环变量设为j。
外循环重复9次,内循环依次重复9,8,...,1次。
每次进行比较的两个元素都是与内循环j有关的,它们可以分别用a[j]和a[j+1]标识,i的值依次为1,2,...,9,对于每一个i,j的值依次为1,2,...10-i。
产生在许多程序设计中,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列进行排序,以方便统计,而冒泡排序一直由于其简洁的思想方法而倍受青睐。
排序过程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python列表冒泡排序方法
python列表冒泡排序方法Python列表冒泡排序方法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使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浮”到列表的一端。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列表冒泡排序的实现原理和步骤。
一、冒泡排序的原理冒泡排序的思想很简单,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来交换它们的位置,从而实现列表的排序。
具体来说,每一轮排序都会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大(或最小)元素“冒泡”到列表的一端,因此称为冒泡排序。
二、冒泡排序的步骤1. 遍历列表,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
2. 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或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遍历列表,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序完成。
三、Python代码实现冒泡排序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冒泡排序的代码示例:```pythondef bubble_sort(lst):n = len(lst)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i-1):if lst[j] > lst[j+1]:lst[j], lst[j+1] = lst[j+1], lst[j]return lst```代码解析:1. 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_sort`的函数,它接受一个列表作为参数,并返回排序后的列表。
2. 使用两层循环遍历列表,外层循环控制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比较和交换。
3. 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4. 返回排序后的列表。
四、示例演示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冒泡排序对一个列表进行排序:```pythonlst = [5, 2, 8, 6, 1, 9, 3, 7, 4]sorted_lst = bubble_sort(lst)print(sorted_lst)```输出结果为:```[1, 2, 3, 4, 5, 6, 7, 8, 9]```五、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列表的长度。
有关冒泡排序的总结
有关冒泡排序的总结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比较相邻的元素,并按照升序或降序交换位置,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以下是对冒泡排序的总结:
1. 基本原理: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每一轮排序会将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大(或最小)元素冒泡到最后的位置。
2. 算法步骤:
-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 如果顺序不正确,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 继续向后遍历,重复上述比较和交换的过程,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3. 时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 是待排序数组的元素个数。
最好情况下,如果待排序数组已经有序,冒泡排序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标志位来提前结束,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
4. 空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它只需要一个临时变量用于交换元素的位置。
5. 稳定性:冒泡排序是稳定的,即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在排序前后保持不变。
6. 优缺点:
- 优点:冒泡排序的实现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 缺点: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
它需要多次比较和交换操作,即使数组已经有序,也需要进行完整的遍历。
总而言之,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数据排序。
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选择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常用的选择类排序方法
常用的选择类排序方法一、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方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列表,比较相邻的元素并按照大小交换位置,直到整个列表排序完成。
该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低。
冒泡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代码易于理解和实现。
二、插入排序法插入排序法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插入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是在小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高。
插入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对于部分有序的数据集合,排序效率较高。
三、选择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方法,它将待排序的列表分为有序和无序两部分,每次从无序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有序部分的末尾,直到整个列表排序完成。
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低。
选择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对于大规模数据排序时空间复杂度较低。
四、快速排序法快速排序法是一种常用的排序方法,它基于分治的思想,通过递归地将列表分成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序列,然后对子序列进行排序,最后将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有序的列表。
快速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高。
快速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排序速度快。
五、归并排序法归并排序法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通过将列表递归地分成较小的子序列,对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有序的列表。
归并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高。
归并排序的优点是稳定性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排序。
六、堆排序法堆排序法是一种常用的排序方法,它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进行排序。
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可以通过数组来表示。
堆排序法通过构建最大堆或最小堆,将堆的根节点与最后一个叶子节点交换,然后重新调整堆,直到整个列表排序完成。
堆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较高。
简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简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重复地遍历待
排序的序列,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这样每次遍历它都会将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移到序列的末尾,直到整
个序列有序为止。
具体地,冒泡排序的过程如下:从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
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则交换它们
的位置,直到将序列的最大元素移动到了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
然后
再重复上述过程,但是这次只需要遍历到序列的倒数第二个位置,因
为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是有序的了。
这样一次次地遍历下去,直到整个
序列有序为止。
当然,如果某次遍历中没有交换任何元素的位置,就
表示已经达到了有序状态,算法可以提前结束。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示详解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详解⼀、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到⼩、⾸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访元素的⼯作是重复地进⾏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氧化碳的⽓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样,故名“冒泡排序”。
⼆、算法实现原理1. ⽐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个⽐第⼆个⼤,就交换它们两个;2. 对每⼀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作,从开始第⼀对到结尾的最后⼀对,在这⼀点,最后的元素理应会是最⼤的数;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个;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对数需要⽐较;三、复杂度分析若⽂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
所需的关键字⽐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值: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若初始⽂件是反序的,需要进⾏n-1趟排序。
每趟排序要进⾏n-i次关键字的⽐较(1≤i≤n-1),且每次⽐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值: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冒泡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四、稳定性分析冒泡排序就是把⼩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的元素往后调。
⽐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较,交换也发⽣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种稳定排序算法。
五、算法图⽰分析图⽰过程动图展⽰六、JAVA代码实现1//⽐较函数参考2static boolean less(Comparable v, Comparable w) {3return pareTo(w) < 0;4 }5//交换函数6static void exchange(Object[] a, int i, int j) {7 Object swap = a[i];8 a[i] = a[j];9 a[j] = swap;10 }1112public void bubblesort(Comparable[]a){13int n = a.length;14for(int i=0;i<n-1;i++){//记录已经排序的元素的数量15for(int j=0;j<n-i-1;j++){//开始排序,除去了已经排序了的16if(a[j]<a[j+1]){ //降序排列17 swap(a,j,j+1);18 }19 }20 }21 }七、算法优化针对问题:数据的顺序排好之后,冒泡算法仍然会继续进⾏下⼀轮的⽐较,直到arr.length-1次,后⾯的⽐较没有意义的。
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其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在排序的过程中,较大的元素不断地往后移动,类似于“冒泡”的过程,故称为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思想非常简单,可以用几行伪代码描述出来:1.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2.继续对数组的下一个元素进行比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达到数组的末尾。
3.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即没有需要交换的元素。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表示需要排序的元素的个数。
在实际应用中,冒泡排序算法的效率较低,并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的排序需求。
然而,对于小规模的数据排序,冒泡排序算法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简单容易理解,是学习排序算法的入门课程。
下面我们对冒泡排序算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应用场景和改进方法进行探讨。
一、冒泡排序算法实现过程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非常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a,用于存储需要排序的元素。
2.利用嵌套循环,对数组a进行遍历,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
3.在每一轮比较中,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4.每一轮比较结束后,数组a中最大的元素被放在了数组a的最后一个位置。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a排序完成。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所示:```void bubble_sort(int a[], int n){ int i, j, temp;for(i=0; i<n-1; i++){for(j=0; j<n-i-1; j++){if(a[j]>a[j+1]){temp = a[j];a[j] = a[j+1];a[j+1] = temp;}}}}```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_sort的函数,用于对一个整型数组a进行冒泡排序。
排序的五种方法
排序的五种方法一、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就像水里的泡泡一样,大的泡泡慢慢往上冒。
它的原理是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就交换位置。
比如说有一堆数字,就从第一个数字开始,和它后面的数字比,如果前面的比后面的大,就把它们换过来。
这样一轮一轮地比较,每一轮都会把最大的数字像泡泡一样“冒”到最后面。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如果数据很多的话,就会比较慢啦。
就像一个小蜗牛,虽然能到达终点,但是速度有点慢哟。
二、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呢,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选最高的那个。
它先在未排序的序列里找到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然后把这个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就好比在一群小朋友里,先找出最矮的那个小朋友,让他站在最前面,然后再在剩下的小朋友里找最矮的,依次类推。
这个方法比冒泡排序在某些情况下会快一点,不过它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不是在所有数据情况下都超级高效的呢。
三、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就像是我们平时整理扑克牌一样。
假设我们手里已经有一部分排好序的牌,然后拿到一张新牌,就把这张新牌插入到合适的位置。
对于一组数字也是这样,从第二个数字开始,把它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字里合适的地方。
如果这个数字比前面的大,就往后放,如果比前面的小,就往前找合适的位置插进去。
这个方法在数据比较有序的情况下,速度还是挺快的,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助手,能很快地把东西整理好。
四、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就像是一个很厉害的魔法师。
它先选一个基准值,然后把数组里的数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值小,一部分比基准值大。
然后再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同样的操作,就像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很多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速度都非常快,就像一阵旋风,能迅速把数据排好序。
不过它也有点小复杂,就像魔法师的魔法一样,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完全理解的呢。
五、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就像是两个队伍在合并。
它把数组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排序,排好序之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
这个过程就像是两个已经排好队的小队伍,要合并成一个大队伍,在合并的时候还要保证顺序正确。
冒泡排序的规律
冒泡排序的规律
摘要:
一、冒泡排序的介绍
1.冒泡排序的定义
2.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
二、冒泡排序的规律
1.冒泡排序的稳定性
2.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3.冒泡排序的优缺点
三、冒泡排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案例介绍
2.案例分析
正文: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重复遍历数列,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位置,从而将较大的元素逐渐“浮”到数列的末尾,较小的元素则逐渐“沉”到数列的前面。
经过多次遍历,最终实现数列的排序。
冒泡排序具有稳定性,即相同元素的相对位置在排序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然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n-1 次遍历和
n-2 次交换。
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
尽管冒泡排序的效率不高,但它具有稳定性这一优点,适用于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同时,冒泡排序的实现较为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冒泡排序常被应用于数据量较小或对排序效率要求不高的场景。
例如,在考试排名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而数据的规模相对较小,此时冒泡排序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综上所述,冒泡排序虽然具有稳定性的优点,但时间复杂度较高。
冒泡排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4. 通过实验验证冒泡排序算法的效率。
二、实验原理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重复遍历待排序的数列,比较每对相邻的项,并在顺序错误时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项为止。
由于排序过程中小数逐渐浮到前面,大数逐渐沉到后面,故得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即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这样,每一轮遍历后,最大的元素就会被“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重复此过程,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一组待排序的整数序列;2. 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a. 初始化一个布尔变量flag,用于标记是否发生了交换;b. 遍历数组,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它们的位置;c. 如果在某一轮遍历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完成,退出循环;d. 重复步骤b和c,直到数组排序完成;3. 对排序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组已正确排序;4. 记录冒泡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5. 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待排序数组:[5, 3, 8, 6, 2, 7, 4, 1](2)排序前数组:[5, 3, 8, 6, 2, 7, 4, 1](3)排序后数组:[1, 2, 3, 4, 5, 6, 7, 8]2. 实验结果冒泡排序算法对上述数组进行排序,经过8轮遍历后,数组已正确排序。
3. 实验分析(1)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原因如下:-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数组完全逆序),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1轮遍历,每轮遍历需要比较n-1次,因此总比较次数为(n-1)+(n-2)+...+1,即(n-1)n/2,即O(n^2)。
- 在最好的情况下(即数组已经排序),冒泡排序在第一轮遍历后即可发现没有发生交换,此时只需进行一轮遍历,比较次数为n-1,即O(n)。
冒泡排序实验报告心得
冒泡排序实验报告心得
冒泡排序实验报告心得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就把它们两个调换位置。
这样的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调换位置的元素为止。
在进行了冒泡排序的实验后,我学到了冒泡排序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且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其简单朴素的算法思想。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冒泡排序算法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比较,一种是自左至右的比较,两种比较模式对应的算法有较大的不同,但二者间的性能存在微小的差别。
通过这次实验,我的算法技能有了进一步的锻炼与提升,尤其是排序算法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清楚地了解算法的运行原理,也更熟练地掌握算法的实现方式,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选择更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1 -。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冒泡排序
第1
三 轮
2
冒 泡3
过 程4
5
a(4)>a(3),不变 a(5)<a(4),交换
第1
四 轮
2
冒 泡3
过 程4
5
a(5)>a(4),不变
对“648251”中的6个数码进行两轮 冒泡排序后即为某游戏中数字密码锁的密 码,该密码是( 126485 )
分析:如果要对有5个元素的数组进行排序,那么
1、要进行___4_____轮冒泡
2、第一轮冒泡的时候它进行比较的范围 是从_a_(5_)_与_a_(_4_) _到_a_(_2_)与__a_(1_)
第2轮冒泡的时候呢?
是从_a_(_5_)与__a_(4_)__到_a_(_3_)与__a_(_2)
第3轮冒泡的时候呢? 是从_a_(_5_)与__a_(4_)__到_a_(_4_)与__a_(_3)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排序:把杂乱无章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的过程。 (递增或递减) 冒泡排序:把较小的数据逐次向上推移的一种 排序技术。
如何实现将较小数 逐次从下向上推移
呢?
冒泡排序的思想:从最下面一个元素起,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中的数据,将较小的 数据调换到上面,小元素像气泡一样上浮。
冒泡排序的过程
第4轮冒泡的时候呢? 是从_a_(5_)_与_a_(_4_)__到__a_(5_)_与__a_(4)
对有5个元素的数 组进行冒泡排序 流程图1
开始
i=1
i<=4 N Y
冒泡
i=i+1
j=5
流程图2
JJ>>==i+?1 N
Y A(j)<A(j-1) Y
N
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
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冒泡排序概念
冒泡排序概念简介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多次遍历待排序的元素序列,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根据大小交换位置,使得较大的元素逐渐“浮”到序列的末尾。
由于其操作过程中较大(较小)的元素会像气泡一样不断上升(下沉),因此得到了“冒泡排序”的名称。
算法步骤冒泡排序的算法步骤大致如下: 1. 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重复以上步骤,从开始的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一次遍历后,序列中最后一个元素将会是最大的元素;3. 针对所有未排序的元素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整个序列排序完成。
时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它不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数据排序,因为其性能较差。
优化尽管冒泡排序的性能不佳,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以提高其效率。
常用的优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1. 设立标志位,当某次遍历中没有发生元素交换时,说明序列已经有序,可以提前结束排序,减少不必要的遍历; 2. 记录每次遍历的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作为下一次遍历的结束位置,减少比较次数。
冒泡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比较虽然冒泡排序的性能不佳,但它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与其他常见的排序算法相比,冒泡排序具有以下特点: - 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相等元素的相对顺序不会改变; - 冒泡排序的思想简单易懂,实现简单,代码量较小; - 对于较小规模的数据排序,冒泡排序的性能能够满足需求。
编程实现下面是使用Python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 - 1):# 标志位,判断是否发生元素交换flag = Falsefor j in range(n - 1 - i):if arr[j] > arr[j + 1]: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flag = Trueif not flag:breakreturn arr# 示例代码的使用array = [64, 34, 25, 12, 22, 11, 90]sorted_array = bubble_sort(array)print("排序后的数组:", sorted_array)以上示例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_sort的函数,用于对传入的数组进行冒泡排序。
数据的排序方法有哪些
数据的排序方法有哪些数据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重复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交换位置,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2.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排序算法。
它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选择一个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类似于整理扑克牌的过程,将无序部分的元素逐个插入有序部分的合适位置,最终使整个序列有序。
4. 希尔排序: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优化版本,通过将序列拆分成多个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最终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
5.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使用分治法,将序列拆分成两个子序列,分别对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两个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序列。
6.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排序。
7. 堆排序:堆排序是一种利用二叉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的算法。
它首先将序列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然后按照堆的性质逐个取出堆顶元素,得到有序序列。
8. 计数排序:计数排序是一种用于整数的线性时间排序算法。
它通过统计序列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统计结果重构有序序列。
9. 桶排序:桶排序是一种将元素分布在多个桶中的排序算法。
它先将序列分布到多个桶中,然后对每个桶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最后按照桶的顺序将元素依次取出,得到有序序列。
10. 基数排序:基数排序是一种按照数字位数从低位到高位进行排序的算法。
它先按照最低有效位进行排序,然后依次向高位进行排序,最终得到有序序列。
以上是常见的数据排序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劣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方法来提高排序效率。
c语言冒泡排序例子
c语言冒泡排序例子C语言冒泡排序例子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重复交换相邻的两个元素,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待排序序列的顶端。
1. 例子一:升序排序输入数组:[7, 2, 4, 1, 5]步骤一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位置。
比较过程:•第一轮:7 > 2,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2, 7, 4, 1, 5]•第二轮:7 > 4,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2, 4, 7, 1, 5]•第三轮:7 > 1,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2, 4, 1, 7, 5]•第四轮:7 > 5,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2, 4, 1, 5, 7]步骤二重复步骤一,但是每一轮比较的次数都会减少一个,因为每一轮都会将当前轮次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最终位置。
比较过程:•第一轮: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数组变为 [2, 4, 1, 5, 7] •第二轮: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数组变为 [2, 1, 4, 5, 7] •第三轮: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数组变为 [2, 1, 4, 5, 7] •第四轮: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数组变为 [1, 2, 4, 5, 7]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最终排序结果:[1, 2, 4, 5, 7]2. 例子二:降序排序输入数组:[3, 6, 2, 8, 1]步骤一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小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位置。
比较过程:•第一轮:3 < 6,不交换位置,数组不变•第二轮:6 > 2,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3, 2, 6, 8, 1]•第三轮:6 < 8,不交换位置,数组不变•第四轮:8 > 1,交换位置,数组变为 [3, 2, 6, 1, 8]步骤二重复步骤一,但是每一轮比较的次数都会减少一个,因为每一轮都会将当前轮次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最终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9
2
65
3
76
4
13
5
27
6
49
7
97
8
数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我们知道经过第一趟的排序之后,最大的一个数 已经排到最后了这样在进行第二趟排序时有没有必要 再对第7、8个数据再进行排序呢?
扩展:
冒泡排序也可以从后往前进行,过程演 示如下:
45
34
78
12
34’
32
29
64
第二趟排序的步骤: 序号 数据 1 38 2 49 3 65 4 13 76 5 27 76 13 6 49 76 27 7 76 49 8 97
49<65,65<76,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交换位置 76<97, 76>49, 交换位置 38<49,保持不变 76>13,76>27, 交换位置 保持不变
6 13 6 27 6 49 6 65 6 65 6 65 6 65 6 65
7 27 7 49 7 76 7 76 7 76 7 76 7 76 7 76
8 49 8 97 8 97 8 97 8 97 8 97 8 97 8 97
1趟
2趟
3趟 4趟
5趟
6趟 7趟
例题:
下面我们继续考虑,将我们刚才排序的 全过程用算法流程图表示出来。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 及其算法流程图。其中数组和双循环是我们 本节课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 应用到本节知识的实例有很多,比如: 打印九九乘法口诀表、彩票数字选择器、工 作表安排等等。
课后作业:
在刚才的冒泡排序中是否一定要进行7 趟?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对我 们的算法再进行优化?
经过第二趟排序,实现了什么目的? 经过第二趟排序,把第二大的数沉到倒数第二个位置了!
观察原数据与第一、二趟排序后的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1 49 1 2 38 2 3 65 3 4 97 4 5 76 5 6 13 6 7 27 7 8 49 8
数据
序号
38
1
49
2
65
3
76
4
13
5
27
6
49
7
那么同样的结构要进 行多少次呢? i:= i +1
有没有办法让流程图更 加简洁呢?
否
i >7
是 结束
3、怎样把整个冒泡排序的流 程图画出来?
分析:
开始
j:=1 i:=1
是
R[i ]>R[i +1] 否
这是一个两重循环 结构
t:=R[i ] R[i ]:=R[i +1] R[i +1]:= t
i:= i +1
第9章 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情景:
观察水中的气泡往上冒的情景,有什么特 点呢?
冒泡原理
冒泡排序和气泡在水中不断往上冒的情况有些类似。 气泡大的(大的数据)在下面,气泡小的(小的数 据)在上面。 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
对存放原始数据的数组,按从前往后的方向进行多次 扫描,每次扫描称为一趟。当发现相邻两个数据的次序与 排序要求的大小次序不符合时,即将这两个数据进行互换。 这样,较小的数据就会逐个向前移动,好象气泡向上浮起 一样。
否
i >7
是
否
j:=j+1 j>7
是 结束
课堂思考:
在我们刚才的算法流程图中,每一趟的排序
我们都进行了7次,是否每一趟的排序都需 要进行7次比较呢?
观察原数据与第一、二趟排序后的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1 49 1 2 38 2 3 65 3 4 97 4 5 76 5 6 13 6 7 27 7 8 49 8
2、学法指导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 学法是讨论法。
五、说讲授程序
1、新课导入
结合之前学习的有关排序的概念、数组的
概念以及循环算法的概念,并采用情景教学的
方法,引入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 这样导课比较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2、内容讲解
(1)冒泡的基本原理 采用情景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冒泡的流程图 主要采用讲解法 (3)冒泡的算法优化问题 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方式 (4)冒泡的知识点扩展 采用课堂演示的方法
2 38 2 49 2 49 2 49 2 13 2 27 2 27 2 27
3 65 3 65 3 65 3 13 3 27 3 38 3 38 3 38
4 97 4 76 4 13 4 27 4 49 4 49 4 49 4 49
5 76 5 13 5 27 5 49 5 49 5 49 5 49 5 49
49<65, 65<97, 保持不变 交换位置 交换位置 保持不变97>76, 97>27, 97>13, 交换位置 交换位置 97>49, 49>38,交换位置
经过第一趟排序,把最大的数沉到最底了! 第一趟排序,一共进行了多少次比较? 对比原数据经过第一趟排序,实现了什么目的?
第一趟排序后的数据和序号 序号 数据 1 38 2 49 3 65 4 76 5 13 6 27 7 49 8 97
例:用冒泡排序的方法将下面一组无序数组 排成从小到大的顺序。 { 49,38,65,97,76,13,27,49 }
分析:首先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所给的数据 先用一个表格列出来,如下:
原数据和序号 序号 数据 1 49 2 38 3 65 4 97 5 76 6 13 7 27 8 49
第一趟排序的步骤: 序号 数据 1 38 49 2 49 38 3 65 4 76 97 5 13 97 76 6 27 97 13 7 49 97 27 8 97 49
97
8
数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问:为了使这一组无序数组完全按照要求排成 问:那么我们预计最多一共要经过多少次排序呢? 从小到大我们还需不需要再继续排序呢?
初始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序号 数据
1 49 1 38 1 38 1 38 1 38 1 13 1 13 1 13
(1)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具备基本的C程序的阅读能力; (3)但是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和独立思考的 能力教差。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课堂知识 (2)举例法——通过举例,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3)讨论法——针对课堂问题,讨论优化算法的策略 (4)情景教学法
i:=1
否
i:= i +1
否
i >7
是 结束
2、按照这种画法第二趟、第三趟、第四趟排序的流程图 怎样画?怎样把整个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画出来?
开始
i:=1
是
R[1]>R[2] R[i ]>R[i +1]
否
分析:后面的排序只要 按照这种方法不断进行就 行了。
t:=R[i ] t=R[2] R[i ]:=R[i +1] R[1]=R[2] R[2]= t R[i +1]:= t
我们把它分成几步来做,第一步,先把 第一趟的排序用流程图描述出来。
1.画出第一趟排序的算法流程图:假设该数据列为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开始 分析:
是 t:=R[1] R[1]:=R[2] R[2]:= t 是 t:=R[2] R[2]:=R[3] R[3]:= t
2、目标要求
(1)认知方面: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和流程图; (2)技能方面:掌握冒泡排序的优化方法; (3)情感方面:培养学习乐趣和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冒泡排序的原理; (2)难点:冒泡排序的优化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题教学对象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大二学生
2、学生特点
下课了。。。
休息一会儿。。。
一、 说课题
课题名称: 冒泡排序
选用教材:《数据结构》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适用范围: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课题位置:第9章 排序
冒泡排序
二、说对课题的分析与处理
1、地位作用
排序的方法设计中包含的丰富的程序设计技巧,这 对初学者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帮助很大。而且本知识点也 是后续学习“查找”的一个基础。
(5)小结
3、作业布置
在讲解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基础上,思考进 一步的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 解。
R[1]>R[2]
第一步做什么? 否
这样交换数据, 如何交换数据, 会有什么问题? 这样行吗? R[2]>R[3] 否 有没有办法让流程图更 加简洁呢? 不断的这样画下去要画多少个 类似的选择结构?
…
1.画出第一趟排序的算法流程图: 用简洁的循环结构进行表示 开始 分析:
是 是 t=R[1] R[i ]>R[i +1] 否 R[1]>R[2] R[1]=R[2] t:=R[i ] t=R[1] R[2]= t R[i ]:=R[i +1] R[1]=R[2] R[2]= t R[i +1]:= t R[1]>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