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E 94-93 射线照相检验导则
ASTM E 94-93 射线照相检验导则
![ASTM E 94-93 射线照相检验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b8fa6eaf1ffc4ffe47ac83.png)
1 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射线照相胶片作为记录介质的—ASTM E 9493394确定摄影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方法P H2.22测定硫代硫酸盐的亚甲蓝法与测定感光胶片、胶板和感光纸上残留化学药品 P H4.8的银浓度法影像介质(胶片)——聚脂基银胶类胶片技术规范T9.1 -影像介质——经处理后的胶片、胶板、感光纸——封装储存要求T9.23 术语3.1 本标准所用术语的定义,请参见。
E 13164意义和用途4.1在当前的照相技术条件下,本标准通常是用于以工业射线胶片作为记录介质的适Χ用材料、工艺和技术。
4.2限制——本标准未考虑使用诸如记录纸、磁带、静电印刷、荧光检查仪、电子图象增强仪等非胶片记录介质或读出方式所引起的专门益处和限制。
尽管参考文献可以对普通金属铸件及焊缝中特征缺陷进行鉴定和分级,但不能在任何材料及制造工艺中的验收标准使用。
只有按本标准达到并保持诸如几何形状、胶片、滤光、观察等所有技术细节的效果,才能使射线照相具有相应的灵敏度和分辨力。
第一篇设备与规程5 射线照相的质量等级5.1除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用更高或更低的照相质量等级之外,一般要求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使用孔型象质计为),按作为主要照相质量控制等级。
通过设计和2 % 2 - 2 T 2 %应用方法标准中表所列的透度计,可以获得、和这三种照相E 1025 1 2 - 1 T 2 - 2 T 2 - 4 T等级,方法标准中表所示的其他质量检验等级也是可用的。
照相质量等级的规定E 142 3应依据产品的服役要求而定。
在规定、和质量等级时应特别注意,2 - 1 T 1 - 1 T 1 - 2 T首先要考虑到产品射线照相时能否达到这样的照相质量等级。
注:质量等级符号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透度计的厚度的百分数。
第二个数字为必须显示出的透度2计孔径,以透度计厚度的倍数表示。
T5.2如果缺乏在射线照相特性上与被检材料相类似的透度计(见方法标准的E142 5.1条),则可采用尺寸符合规定,但对射线吸收率较低的材料制成的透度计。
ASTM E 壁厚 英寸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
![ASTM E 壁厚 英寸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https://img.taocdn.com/s3/m/996ec74979563c1ec4da711d.png)
厚度2英寸[51mm]以下的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1 适用范围1.1 这些参考射线底片列举了在厚度2英寸[51mm]以下的铸钢件上产生的各种缺陷的种类和等级(注1)。
注1:在E71中曾提到过这种厚度的参考射线底片,但E71中只包含了一种现在不常用的γ源——镭。
当前的文档中包括了一些已认可的缩孔或C级,,取消了裂纹类和热裂缝类, 除这两类缺陷的一张底片外。
更厚的参考射线底片可以在E186和E280中找到。
1.2 这些参考底片包括以下独立的三套(注2):(1)中压(标称250-kVp)X射线。
(2)1-MV X射线和铱-192(Ir-192)射线。
(3)2-MV到 4-MV X射线和钴-60(Co-60)射线。
每套比较的只是同一种射线产生的底片。
应该注意的是每个能量级不适用于本文中的所有厚度。
每套只作为样片提供,包括了6类已在渐增程度上定级的缺陷和4类未定级的缺陷,如下: 1.2.1 A级——气孔;等级为1到5级。
1.2.2 B级——夹砂和夹渣;等级为1到5级。
1.2.3 C级——缩孔;4类:1.2.3.1 CA——等级为1到5级。
1.2.3.2 CB——等级为1到5级。
1.2.3.3 CC——等级为1到5级。
1.2.3.4 DD——等级为1到5级。
1.2.4 D级——裂纹;1幅底片1.2.5 E级——热裂纹;1幅底片1.2.6 F级——夹杂物;1幅底片1.2.7 G级——斑点;1幅底片注2:底片组成如下:卷Ι:中压(标称250-kVp)X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卷II:1-MV X射线和Ir-192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卷III:2-MV到 4-MV X射线和Co-60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注3:虽然在三卷中都列出了G级——斑点,但斑点的出现取决于射线能量等级。
ASME标准射线底片评定规则
![ASME标准射线底片评定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e5265255270722182ef723.png)
ASME标准射线底片评定规则UW-51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及射线显示检验(A89)b)焊缝的射线照相显示出下列的缺陷特征可判定为不合格。
……。
⑴.任何显示特征为裂纹或未熔合或未焊透区域。
⑵.任何其它条型显示其长度大于:a.T<3/4in(19mm)1/4in(6.4mm)b.T≥3/4in(19mm)1/3 Tc.T≥9/4in(57mm)3/4in(19mm)其中:T=除去允许的焊缝余高后的焊缝厚度,对两不等厚零件的对接焊缝,T等于两者中的较薄者,若全焊透焊缝包含角焊缝,则该角焊缝的腰高应计入T内。
⑶.任何在一直线上的显示,在12T的长度内累计长度大于T者,但相领缺陷间是间距超过6L者除外,这里L为该群显示内最长缺陷的长度。
⑷.圆形显示超过附录4中合格标准所规定者。
附录4用射线照相法测定焊缝中圆形显示的圆形显示图的验收标准。
4-3验收标准(a)图象黑度显示中的图象黑度可以不同,它不作为验收或拒收的标准。
(b)需考虑的显示(见表4-1)只有超过下列尺寸的圆形显示才予以考虑。
T≤3.2mm时为1/10TT =3.2mm至6.4mm时为0.397mm;6.4mm<T≤50.8mm时为0.79mm;T >50.8mm时为1.6mm。
(c)圆形显示的最大尺寸(见表4-1)任何显示的最大许可尺寸应为1/4T或3.97mm中的较小者,但与相邻显示相距25.4mm或更远的单个显示例外,它可以等于1/3T或6.4mm中的较小者。
对T大于50.8mm,单个显示的最大许可尺寸应增加到9.5mm。
(d)线性排列圆形显示在长度等于12T内显示各直径的总和小于T时,线性排列圆形显示是合格的。
见图4-1。
各组线性排列圆形显示的长度及各组显示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图4-2的要求。
P462P1171表4-1厚度Tin小于1/81/83/161/45/163/87/169/165/811/163/4~2超过2mm小于3.23.24.86.47.99.511.112.714.315.917.519.1~50.8超过50.8圆形显示的最大许可尺寸mm 不规则的1/4T1.1941.6001.9812.3112.7693.1753.6073.9623.9623.9623.962单个的1/3T1.0671.6002.1082.6423.1753.7084.2674.7755.8426.359.5250.7871.600注:此表仅作为例子。
ASME射线检测
![ASME射线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e96140a0740be1e650e9a9a.png)
T—260 校验
T—261 射线源尺寸
⑴ 制造厂或供货单位提供的有关射线源或焦点尺寸的书面文件,均可作为 射线源尺寸验证之用; ⑵ 当得不到供货单位的书面文件的情况下,可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实测: (a) X 射线机可采用针孔法测量或根据 SE—1165 测定焦点尺寸。 (b) Ir—192 射线源可根据 SE—1114 工业射线源焦点尺寸黑度计和阶梯黑度比较片
⑴ 黑度计 黑度计在使用期间应至少每 90 天进行如下校验(定期校验) : (a) 一张国家标准密度片或一张能追踪到国家标准密度片的阶梯校验密度 片,至少有 5 个阶梯,且密度至少自 1.0 至 4.0。阶梯校验密度片在购买后的有 效期内打开使用,可继续使用一年无需校验。 (b) 应遵守密度计制造商规定的一步一步的操作说明。 (c) 应该读出国家标准密度片或阶梯校验密度片上最接近 1.0、2.0、3.0 和 4.0 的读数。校验读数应保留书面记录。密度计校验读数应记录在一本合适的 记录本上。 (d) 密度读数与国家标准密度片或阶梯校验片上的实际读数的差值不超过 ±0.05,则该密度计是合格的。 ⑵ 阶梯黑度比较片 无需送计量机构检定,为日常工作参考之用。 (a) 阶梯黑度比较片上的阶梯黑度应用一台校验合格的黑度计进行验证。 (b) 测量后,若读数变化不超过±0.1,阶梯黑度比较片验证合格。 (c) 阶梯黑度比较片应每年验证一次,校验读数无需记录。 ⑶ 周期校验 (a) 黑度计 在每班工作开始,连续使用 8 小时后,测量光圈改变时,无论 上述哪一种情况首先发生, 黑度计均应用标准密度片或阶梯黑度比较片进行周期 校验验证,密度读数在±0.05 以内均为合格。周期校验读数不需要记录。 (b) 阶梯黑度比较片 按照 T—262 中的⑵每年进行一次校验。 ⑷ 文件(见标准正文)
对JB_T4730_2005中射线检测篇的理解与实施_严晓君
![对JB_T4730_2005中射线检测篇的理解与实施_严晓君](https://img.taocdn.com/s3/m/c40e9002581b6bd97f19eaf5.png)
经验交流对JB/T4730-2005中射线检测篇的理解与实施严晓君(江苏靖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靖江214500)摘要:通过对新版JB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6标准区别于94版主要变动情况加以分析,理清标准的框架线索,就新旧版标准条文内容结合实际拍片和质量管理文件修订工作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加以分析汇总,提出一些需要注意和加深了解的内容,对标准有一全面透彻的了解,同时也对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修订;措施;层次结构;基本线索中图分类号:T-65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837(2006)11-0046-04Implementation Discussion on JB/T4730-2005Radiographic Testingand UnderstandingYAN Xiao-jun(Jiangsu Qualit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Bureau,Jingjiang214500,China)Abstract:Main changes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 ne w and the old edition JB4730standards,the frame and the clue were cleared off.About the quality control documents,which should perform were analyzed and com-piled acc ording to the new edition standard in our inspec tion companies.Some contents are proposed to pay more attentions to in order to let the standard can be understood thoroughly,and instruct the related quality control work also.Key words:revision;measure;level structure;basic clue新版JB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6射线部分针对94版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6缺少明确的技术级别划分和未形成明确的射线检测技术体系规定而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的变动。
金属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物理检测化学分析试验设备标准精选
![金属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物理检测化学分析试验设备标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0159d0b5f0e7cd184253624.png)
金属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物理检测、化学分析、试验设备)标准精选收集了以下类别的标准:1.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标准2.钢铁材料物理检测标准3.有色金属物理检测标准4.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标准5.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标准6.材料试验设备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邮价1.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标准G2970《GB/T 2970-2004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3310《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9.60G3323《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23.00G5097《GB/T 5097-2005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9.60G5126《GB/T5126-2001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9.60G5248《GB/T5248-199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9.60G5777《GB/T5777-1996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12.00G6519《GB/T6519-2000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9.60G7734《GB/T7734-2004 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7735《GB/T 7735-2004 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12.00G7736《GB/T7736-200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8361《GB/T8361-2001 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9.60G8651《GB/T8651-2002 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16.80G9445《GB/T 9445-200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16.80G11259《GB/T11259-1999 超声波检验用钢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9.60G11260《GB/T11260-1996 圆钢穿过式涡流探伤检验方法》6.00G12664《GB12664-2003 便携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通用规范》15.60G12604.1《GB/T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26.40G12604.2《GB/T 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16.80G12604.3《GB/T 12604.3-2005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12.00G12604.4《GB/T 12604.4-2005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15.60G12604.9《GB/T12604.9-1996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9.60G12606《GB/T12606-1999 钢管漏磁检验方法》9.60G13221《GB/T 13221-2004 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 X射线小角散射法》14.40G14693《GB/T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12.00G15882.1《GB/T 15822.1-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15.60G15882.2《GB/T 15822.2-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15.60G15882.3《GB/T 15822.3-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14.40G15830《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14.40QJ2914《QJ2914-1997 复合材料结构件声发射检测方法》9.60QJ2916《QJ2916-1997 铝及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的X射线测试方法》9.60QJ3041《QJ3041-1998 非金属材料复验取样方法》7.20QJ3186《QJ 3186-2003 航天用钨渗铜制品无损检测内部缺陷的判定》13.20HB32《HB/Z33-1998 变形高温合金棒材超声波检验》7.20HB34《HB/Z34-1998 变形高温合金圆饼及盘件超声波检验》7.20H59《HB/Z59-1997 超声波检验》30.00H60《HB/Z60-1996 X射线检验说明书》18.00H61《HB/Z61-1998 渗透检验》14.40H72《HB/Z72-1995 磁粉检验》18.00H359《HB/Z359-2005 荧光渗透检测典型显示图谱》19.20H5357《HB5357-1997 航空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9.60H5358《HB/Z5358.3-1995 磁粉检验质量控制》6.00H7681《HB 7681-2000 渗透检验用材料》12.00H7684《HB 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像质计》9.60H8268《HB 8268-2002 航空产品用无损检测图形符号》9.60WJ2561《WJ 2561-2000 火炮厚壁身管水浸超声波检测方法》14.40WJ2663《WJ 2663-2005 电子束焊活塞顶圈毛坯的超声波检测方法》9.60J1581《JB/T1581-1996 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主轴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12.00 J1582《JB/T1582-1996 汽轮机叶轮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4008《JB/T4008-1999 液浸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6.00J4009《JB/T4009-1999 接触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6.00J4730《JB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69.00J5075《JB/T5075-2004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12.00J5453《JB/T5453-2004 工业X射线图像增强器电视系统技术条件》12.00J5482《JB/T5482-2004 X射线晶体定向仪技术条件》 12.00J6065《JB/T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12.00J6066《JB/T6066-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12.00J6215《JB/T6215-2004 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12.00J6220《JB/T6220-2004 射线探伤用密度计》12.00J6221《JB/T6221-2004 工业X射线探伤机电气通用技术条件》18.00J6870《JB/T 6870-2005 携带式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12.00J7522《JB/T7522-2004 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21.60J7523《JB/T7523-2004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18.00J7903《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6.00J8118.3《JB/T8118.3-1999 内燃机活塞销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6.00J8283《JB/T 8283-1999 声发射检测仪性能测试方法》 19.20J8290《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18.00J8466《JB/T8466-1996 锻钢件液体渗透检验方法》12.00J8467《JB/T8467-1996 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8468《JB/T8468-1996 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12.00J8764《JB/T 8764-1998 工业探伤用X射线管通用技术条件》16.80J8931《JB/T8931-1999 堆焊层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9020《JB/T9020-1999 大型锻造曲轴的超声波检验》6.00G17199《GB/T17199-1997 标准维氏硬度计(小于HV0.2)的标定》7.20G17394《GB/T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16.80G17600.1《GB/T17600.1-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碳素钢和低合金钢》14.40G17600.2《GB/T17600.2-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奥氏体钢》14.40G17897《GB/T17897-1999 不锈钢三氯化铁点腐蚀试验方法》12.00G17898《GB/T17898-1999 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9.60G17899《GB/T17899-1999 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7.20G18249《GB/T18249-2000 检查铁合金取样和制样偏差的试验方法》12.00G18449.1《GB/T18449.1-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18.00G18449.2《GB/T18449.2-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硬度计的检验》9.60G18449.3《GB/T18449.3-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标准硬度块的标定》9.60G19744《GB/T 19744-2005 铁索体钢平面应变止裂韧度KIa试验方法》18.00G19748《GB/T 19748-2005 钢材夏比V型缺口摆锤冲击试验仪器化试验方法》14.40 GJ18A《GJB/Z18A-2005 K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处理与表达》62.40GJ323A《GJB323A-1996 烧蚀材料烧蚀试验方法》12.00GJ330A《GJB330A-2000 固体材料60~2773K比热容测试方法》12.00GJ332A《GJB332A-2004 固体材料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9.60GJ3384《GJB3384-1998 金属薄板兰姆波检验方法》18.00GJ5365《GJB 5365-2005 金属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12.00GJ5372《GJB 5372-2005 金属材料动态冲击仪器化试验方法》9.60J7901《JB/T 7901-1999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21.60J10079《JB/T 10079-1999 金属带材弹性性能试验方法》 32.40QJ3177《QJ 3177-2003 液氧和加压氧环境中材料对机械冲击敏感性的试验方法》20.40 YB4003《YB/T4003-1997 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80.50HB217《HB/Z 217-1992 应变能时间相关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说明书》14.40H5142《HB5142-1996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标准试验方法》24.00H5143《HB5143-1996 金属室温拉伸试验方法》14.40H5144《HB5144-1996 金属室温冲击韧性试验方法》9.60H5145《HB5145-1996 金属管材室温拉伸试验方法》9.60H5147《HB5147-1996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9.60H5148《HB5148-1996 铆钉、金属丝剪切试验方法》9.60H5150《HB5150-1996 金属高温拉伸持久试验方法》12.00H5151《HB5151-1996 金属高温拉伸蠕变试验方法》12.00H5152《HB5152-1996 金属室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12.00H5153《HB5153-1996 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9.60H5168《HB5168-1996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12.00H5172《HB5172-1996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9.60H5173《HB5173-1996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72.00H5174《HB5174-1996 金属丝材扭转试验方法》7.20H5175《HB5175-1996 金属丝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7.20H5176《HB5176-1996 金属丝材缠绕试验方法》7.20H5177《HB5177-1996 金属丝材拉伸试验方法》9.60H5178《HB5178-1996 金属薄板(带)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7.20H5195《HB5195-1996 金属高温拉伸试验方法》14.40H5214《HB5214-1996 金属室温缺口拉伸试验方法》9.60H5168《HB5168-1996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7.20H5280《HB5280-1996 金属箔材拉伸试验方法》9.60H5287《HB5287-1996 金属材料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法》21.60HB6736《HB 6736-1993 金属板材剪切试验方法》9.60H7110《HB7110-1996 金属材料细节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试验方法》9.60H7235《HB7235-1995 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方法》12.00H7389《HB7389-1996 洛氏硬度HRG与布氏硬度HBS换算值》7.20H7476《HB7476-1996 金属力学性能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H7477《HB7476-1997 航空物理冶金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H7571《HB7571-1997 金属高温压缩试验方法》14.40H7572《HB7572-1997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方法》14.40H7623《HB7623-1998 金属材料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14.40H7680《HB 7680-2000 金属材料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24.00H7705《HB7705-2001 金属材料疲劳小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24.00H7739《HB 7739-2004 航空金属制件失效分析程序与要求》7.20H7764《HB7764-2005 金属零件均质检验》21.60YB135《YB/T135-1998 镀铜钢丝镀层重量及其组分试验方法》9.60YB136《YB/T136-1998 镀锡钢板(带)表面油和铬和试验方法》9.60YB153《YB/T153-1999 优质碳素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21.60YB169《YB/T169-2000 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9.60YB185《YB/T185-2001 连铸保护渣粘度试验方法》9.60YB187《YB/T187-2001 连铸保护渣堆积密度试验方法》9.60YB188《YB/T188-2001 连续保护渣粒度分布试验方法》9.60YB189《YB/T89-2001 连续保护渣水份含量测定试验方法》9.60J7901《JB/T7901-2001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21.60J8753《JB/T8753-1998 电触头材料金相标准》54.00J9372《JB/T9372-1999 标准显微维氏硬度块》16.80J9398《JB/T9398-1999 显微硬度计技术条件》14.40J10174《JB/T10174-1999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14.40JC685《JC/T685-1998 磨擦材料密度试验方法》6.00DL786《DL/T786-2001 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12.00DL818《DL/T818-2002 低合金耐热钢碳化物相分析技术导则》18.00DL884《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18.00TB2960《TB/T 2960-1999 钢与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用试块和试样的位置与制备》19.20 TB2985《TB/T2985-2000 金属材料的动态撕裂试验方法》12.00TB3031《TB/T 3031-2002 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径向全截面低倍组织缺陷的评定》21.60 E208《ASMEE208-1995A(R2000)落锺试验方法》(美国国家标准)36.00A262《ASTM A262-2002a 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度的标准方法》(中文版)54.00 A370《ASTM A370-2005 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方法和定义》(中文版)80.50E6《ASTM E6-2003 关于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术语》(中文版)42.00E8《ASTM E8M-2004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方法(米制)》(中文版)60.00E10《ASTM E10-200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60.00E18《ASTM E18-2003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60.004.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标准G222《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12.00G223.5《GB/T223.5-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光度法测酸溶硅含量》9.60G223.7《GB223.7-200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12.00 G223.8《GB/T223.8-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分离滴定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9《GB/T223.9-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铬青天S光度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10《GB/T223.10-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铁试剂分离铬青天S光度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13《GB/T223.13-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9.60 G223.14《GB/T223.1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法测定钒含量》9.60G223.34《GB/T223.3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铁粉中盐酸不溶物的测定》7.20G223.60《GB/T223.60-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脱水重量法测硅含量》9.60G223.68《GB/T223.68-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滴定法测硫含量》9.60G223.69《GB/T223.69-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燃烧法测碳含量》30.00G223.74《GB/T223.74-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非化合碳含量的测定》7.20G223.78《GB/T223.78-200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12.00 G4333.5《GB/T4333.5-1997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EDTA法测定铝量》7.20G4334.1《GB/T4334.1-2000 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9.60G4334.2《GB/T4334.2-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3《GB/T4334.3-2000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4《GB/T4334.4-2000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5《GB/T4334.5-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6《GB/T4334.6-2000 不锈钢5%硫酸浸蚀试验方法》7.20G4336《GB4336-2002 弹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12.00G4372《GB/T4372.1~6-2001 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16.80G4470《GB/T4470-1998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15.60G5686.4《GB/T5686.4-1998 锰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磷量》7.20G5687.10《GB/T 5687.10-2006 铬铁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9.60G5687.11《GB/T 5687.11-2006 铬铁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9.60G6040《GB/T6040-2002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14.40G6041《GB/T6041-2002 质谱分析方法通则》12.00G7730.1《GB7730.1-2002 锰铁及高炉锰铁锰含量的测定:滴定法》12.00G7730.2《GB7730.2-2002 锰铁及高炉锰铁硅含量的测定:重量法》9.60G7730.3《GB/T7730.3-1997 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磷量的测定》9.60G7730.5《GB/T7730.5-2000 锰铁及高炉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7.20 G7730.8《GB/T7730.8-2000 锰铁及高炉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硫含量》7.20 G7731.15《GB/T7731.15-1999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光谱法测定铜量》7.20G7731.16《GB/T7731.16-1999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光谱法测定锰量》7.20G8704.1《GB/T8704.1-1997 钒铁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30.00G8704.3《GB/T8704.3-1997 钒铁化学分析方法:滴定法测定硫量》9.60G10123《GB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18.00G10126《GB/T10126-2002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12.00G10127《GB10127-2002 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9.60法测定锡含量》12.00H5421《HG5421-1998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7.20H5459《HB5459-1999 航空分析化学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YB081《YB/T081-1996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据的制定原则》6.00YB082《YB/T082-1996 冶金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规范》9.60YB174.1《YB/T174.1-2000 高压溶样法测定氮化硅量》9.60YB174.2《YB/T174.2-2000 钼蓝光度法测定游离硅量》9.60YB174.4《YB/T174.4-2000 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7.20YB178.1《YB/T178.1-2000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7.20YB178.2《YB/T178.2-2000 碳酸钡重量法测定钡含量》7.20YB178.3《YB/T178.3-2000 EDTA滴定法法测定铝含量》7.20YB178.4《YB/T178.4-2000 高碘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锰含量》7.20YB178.5《YB/T178.5-2000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7.20YB178.6《YB/T178.6-2000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7.20YB190《YB/T190.1~11-2001 连续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42.00J6326《JB/T6326-1992 镍铬及镍铬合金化学分析方法:》54.00TB2946《TB/T 2946-1999 材料高温分解气体毒性分析》26.40TB2981《TB/T 2981-2000 材料燃烧最高值的确定》9.60JC643《JC/T643-1996 化学分析燃烧管》4.805.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标准G3190《GB/T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14.40G3253《GB/T3253.1~6--2001 锑化学分析方法》24.00G3254《GB/T3254.1~6-1998 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21.60G3260《GB/T3260.1~10-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42.00G4103《GB/T4103.1~13-2000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37.20G4372《GB/T4372.1~6-2001 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16.80G4470《GB/T4470-1998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15.60G4698《GB/T4698.1~25-1996 海棉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60.00G4700.4G4700.5G4700.7G5121《GB/T5121.1~23-1996 铜化学分析方法》76.00G5153《GB/T5153-2003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00G6609.1《GB/T6609.1-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重量法测定水分》9.60 G6609.2《GB/T6609.2-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失量》9.60G6609.3《GB/T6609.3-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9.60G6609.4《GB/T 6609.4-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9.60G6609.5《GB/T 6609.5-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氧化钠含量的测定》12.00G6609.6《GB/T6609.6-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
A609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超声波检验标准(中文)
![A609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超声波检验标准(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4f8cc7a6c30c2258019e1f.png)
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ASTM 铸件超声波检验标准A 609/A 609M:19911 范围1.1 本方法包括了用脉冲反射纵波法,对经热处理的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进行超声波检验的标准和工艺。
1.2 询价单、合同、订单或技术条件规定铸件需按A 609/A 609M 标准进行超声波检验时,应使用本标准。
1.3 对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的超声波检验,本标准有两种方法,即方法A 和方法B 。
方法A 即以前的A 609/A 609M 实施方法,要求使用一套平底孔试块进行校准,还为斜探头探伤给出了补充要求。
方法B 要求使用一套实心标准试块的底波进行校准。
注1:超声波检验与射线透照不能直接对比。
本检验方法旨在缺陷检测中补充E 94标准。
1.4 用英寸- 磅或国际单位制表示的数值都是标准值。
正文中国际单位制表示在括号内。
两种单位制表示的数值不完全相等,因此,每种单位制必须单独使用。
两种单位制的混用,可能导致与本标准不一致。
1.5 本标准的宗旨不是叙述与其应用有关的安全问题。
本标准使用者,在使用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和保健措施,并确定其应用范围。
2 参考文件2.1 ASTM 标准A 217/A 217M 用于高温承压件的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铸件标准E 94 射线透照检验导则E 317 不使用电子测量仪评价超声脉冲反射式检测系统工作性能的方法2.2 其他文件SNT-TC-1A 无损检验人员的资格鉴定和认证的推荐标准3 订货资料3.1 询价单和订单应规定采用方法。
若未作规定,则应采用方法A。
3.2 方法A ——平底孔校准法3.2.1 本标准用于询价单、合同或订单时,需方应提供下述资料:3.2.1.1 整体铸件或局部区域的质量等级;3.2.1.2 要求纵波检验的铸件部位;3.2.1.3 要求双晶探头检验的铸件部位;3.2.1.4 为了得到更全面的检验,要求按补充要求S1所述的斜探头探伤方法进行补充检验的铸件部位;3.2.1.5 本标准规定之外的任何要求。
ASME规范第Ⅴ卷《无损检测》2007版综述
![ASME规范第Ⅴ卷《无损检测》2007版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1f3b4f011ca300a6c39051.png)
ASME规范第Ⅴ卷《无损检测》2007版综述-转载自ASME in China,希望对大家学习新规范有所帮助,但部分内容缺失,没有办法,ASME in China登的时候就没有的。
-------------ASME规范第V卷《无损检测》2007版综述(节选)Summarization for ASME Code Section V ”NDE”2007 Edition张国城ZHANG Guocheng上海电站辅机厂Shanghai Power Station Complementing Machine Factory内容提要:本文论述ASME规范第V卷无损检测2007版十年来的修改趋势和内容。
从中领会ASME规范在锅炉及压力容器领域中的重要性。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ndency and information of section V 2007 edition revisions in decade.From this you can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SME Code in boiler and pressur e vessel area.关键词: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验、超声波检验、磁粉检验、液体渗透检验、涡流检验、检验系统鉴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无损检测学会。
NDE、RT、UT、MT、PT、ET、Examination System Qualification、ASME、ASNT1. 前言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自引进我国制造行业以来,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来我国采购锅炉及压力容器一般都接受ASME规范。
ASME规范每三年更换一次版本,其余两年中每年有增补和修改,其程序都很严密。
因此可以说ASME规范在动态中不断进步,近十年来ASME规范第V卷《无损检测》作了非常重大的修改,并增添了许多实用的技术,推动着科技进步。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a3ef098ece2f0066f4332246.png)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1 引言1.1本标准规定2-2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2照相质量等级、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也可以由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人员的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射线照相方法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
选用B级时,焊缝余高应磨平。
4 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透照厚度T 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工作范围)见图1 。
5.2γ射线和高能x射线γ射线和1MeV以上的x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1。
注:采用内透法(中心法或偏心法)时,母材厚度可为表1下限值的1/2。
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6.1胶片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J1、J2、J3三种,见表2。
可按象质级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6.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3,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萤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6.3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线型象设计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1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象设计》的规定。
ASME射线检测
![ASME射线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37c0e0ef78a6529647d5389.png)
标准ASME第Ⅴ卷(2004版)《射线检测》前言“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是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中的压力容器委员会(BPVC)制定的。
所有有关NDT的方法标准产组合在第Ⅴ卷中,并分A、B两分卷。
A分卷(第1章~第13章)是强制性标准,B分卷(第22章~第30章)是引用标准(一般为非强制性标准,除非A分卷中明文规定)。
第Ⅴ卷规定了八种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波检验(UT)、液体渗透检验(PT)、磁粉检验(MT)涡流检验(ET)、目视检验(VT)、泄漏试验(LT)和声发射检测(AT)。
射线照相检验的方法要求列在A分卷第2章和B分卷第22章中,验收要求和合格标准则列在相关制造标准中,如动力锅炉按第Ⅰ卷,压力容器按Ⅷ卷,核动力装置按Ⅲ卷,核电厂设备在役检查规则按第Ⅺ卷。
第1章通用要求1.适用范围⑴包括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要求,不含验收标准;⑵检测材料、焊缝和零部件表面的和内在的瑕疵;⑶检测方法包括:RT、UT、PT、MT、ET、VT、LT和AT;⑷通用术语在附录中规定。
2.总则⑴ ASME其它各卷中有关无损检测方法的内容一般参照A分卷;⑵ B分卷中的方法标准为引用标准,除非A分卷或其它分卷明确要全部或部分采用后,它们才能成为强制性的标准;⑶使用规范时,任一章节的范围应包括该章节中所有适用条款;⑷英制单位和SI单位都符合要求,但要注意始终如一地使用一种单位体系;⑸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应按SNT—TC—IA和CP—189规定鉴定;⑹当规范未作明确规定时,资格鉴定可简化为日常生产操作的验证;⑺仅具备有限范围无损检测资格的人员要求参见强制性附录的规定;⑻ SNT—TC—IA是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资格鉴定和认证的的基础性文件。
3.设备检验设备符合规范的要求是用户的责任。
4.检验规程⑴应按相关卷的要求制定通用的无损检验规程和人员资格鉴定规程;⑵遇到特定形状和材料时,还需制定专门的检验规程;⑶所有的无损检验工作应严格按规程进行。
ASME标准射线检验
![ASME标准射线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369ec1f6172ded630b1cb672.png)
4.底片的观察设施(观片灯)
应能提供柔和背景亮度,而不会在 底片上引起讨厌的反射、阴影或眩光。 应具有一个足够强的可变光源。观看的 条件,应能使来自底片边缘以外的光线, 或来自底片低黑度部位的光线不至于干 扰对底片作出解释。
第四章、黑度计和阶梯黑度比较片 Ⅱ(B)
•
• • •
1.黑度计:在使用期间应至少每90天进行如 下校验: a) 标准黑度底片至少应有5个阶梯,其黑度 至少自 1.0 到 4.0 。标准黑度片应在标定有效 期内; b) 应遵守黑度计制造商规定的操作说明; c) 应该读出标准黑度片或阶梯校验黑度片 上最接近黑度1.0、2.0、3.0和4.0的读数。 d) 实际读数与标准黑度片的误差不超过 ±0.05。
2.黑度 Ⅱ(A) 有效评定区内任一点黑度。 2.1必要条件:X射线 1.8≤D≤4.0 γ射线 2.0≤D≤4.0 多片叠合观察,每张底片黑度至少为1.3, 叠合时最大不大于4.0 2.2充分条件:0.85 DIQI≤D≤1.3DIQI
3.灵敏度 符合表T-276 底片上应有显示像质计的型号标识。
3.背散射的控制 Ⅰ(C)Ⅱ(C) 将一个高度不小于 13mm 和厚度不小于 1.6mm的铅字在曝光时贴到每个胶片暗盒 的背面。
4.底片上的标识 Ⅰ(B)Ⅱ(B) 底片上标识应用合同号、零件号、焊缝 或焊接接头号或部件号、制造厂的标记 符合或名称、照相日期、定位标记。在 任何情况下,上述标识都不能遮蔽被检 的区域。
5.位置标记的放置 Ⅰ(B)Ⅱ(B) 位置标记(定位标记)的放置见图T-275
5.1 源侧标记:适用于外透法, F < R 的 偏心法。
5.2片侧标记:适用于环缝“双单法”, F<R的偏心法,直缝“双单法”要另加 附加长度。
ASME-V无损检测目录
![ASME-V无损检测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6a3e3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d.png)
目录(a) 在第V卷的A分卷中叙述了其它ASME各卷提到的所使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b) 在第V卷B分卷中列出了已被采纳为标准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标准。
这些标准只拟作为参考,并且是非强制性的,除非在A分卷或其它各卷中特别提到要全部或部分采用。
(c) 本卷A分卷或本规范有关卷中任一章中一节涉及的范围应包括该节中所有适用的条款。
在所有情况下,提到某一节即包括该节下的所有小节及条款。
(d) 参照B分卷中某一标准时,只有当A分卷中某一章或本规范其它卷中规定时,才是强制性的。
A分卷无损检测方法第1章通用要求第2章射线照相检验第4章在役检查的超声检验方法第5章材料和制造用超声检验方法第6章液体渗透检验第7章磁粉检验第8章管材制品的涡流检测第9章目视检验第10章泄漏试验第11章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容器的声发射检测第12章加压试验时金屑容器的声发射检测第13章连续声发射监测B分卷第V卷应用的文件第22章射线照相检验标准SE-94 (ASTM E94-93) 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方法指南SE-747 (ASTM E747-94)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指示器的设计、制造和材料分类的标准操作方法SE-999 (ASTM E999-95)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处理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指南SE-1025 (ASTM E1025-98) 射线照相用孔型像质指示器(IQI)的设计、制造与材料分组的标准操作方法SE-1030 (ASTM E 1030-95) 金属铸件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SE-1079 (ASTM E 1079-97) 透射黑度计校验的标准实施细则SE-1114 [ASTM E1114-92(R1997)] 确定铱-192工业射线照相源的焦点尺寸的标准测试方法SE-1165 [ASTM E1165-92(R1996)] 用针孔成像法测量工业用X射线管的焦点尺寸的标准测试方法SE-1255 (ASTM El255-96) 射线透视检验的标准操作方法SE-1416 (ASTM El416-96) 焊件射线检验的标准测试方法SE-1647 (ASTM El647-98a) 射线透视检验法测定对比灵敏度的标准操作方法SE-1815 (ASTM E1815-96) 工业射线照相的胶片系统分类的标准试验方法第23章超声检验标准SA-388/SA-388M(ASTM A 388/A 388M-95) 大型钢锻件超声枪验标准操作方法SA-435/SA-435M [ASTM A 435/A435M-90(1996)] 钢板超声盲射波检验的标准规范SA-577/SA-577M [ASTM A 577/A 577M-90(1996)] 钢板超声斜射波检验的标准规范SA-578/SA-578M (ASTM A 578/A 578M-96) 特殊用途的普通钢板和复合钢板直射波超声检验标准规范SA-609/SA-609M [ASTM A 609/A 609M-91(1997)] 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超声检验标准操作方法SA-745/SA-745M (ASTMA 745/A 745M-94) 奥氏体钢锻件超声检验的标准操作方法SB-548 (ASTM B 548-90) 压力容器用铝合金板材超声检查的标准方法SE-114 (ASTM E 114-95) 接触法脉冲反射式直射波超声试验的标准操作方法SE-213 (ASTM E 213-98) 金属管材超声检查的标准操作方法SE-273 (ASTM E 273-93) 管道和管子纵向焊缝超声检验的标准操作方法SE-797 (ASTM E 797-95) 手工超声脉冲回波接触法测厚标准操作方法第24章液体渗透检验标准SD-129 (ASTM D129-95) 石油产品含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般密封弹法)SD-516 (ASTM D 516-90) 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标准试验方法SD-808 (ASTM D808-95)对新的及使用过的石油产品含氯量的标准试验方法(密封弹法) SD-1552 (ASTM D 1552-95) 石油产品中硫的标准试验方法(高温法)SE-165 (ASTM E 165-95) 液体渗透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第25章磁粉检验标准SE-709 [ASTM E 709-95(1995)] 磁粉检验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第26章涡流检测标准SE-243 (ASTM E243-97) 钢与铜合金管电磁(涡流)检测的标准操作方法第27章泄漏试验标准SE-432 [ASTM E 432-71(1984)] 选择泄漏试验方法的标准推荐指南SE-479 [ASTM E 479-91(1996)] 泄漏试验技术条件制定的推荐指南第28章目视检验标准SD-2563 [ASTM D 2563-94] 玻璃纤维增强层压材料及其制品中目视缺陷分类标准方法第29章声发射检测标准SE-650 [ASTM E650-97] 固定压电声发射探头的标准导则SE-976 [ASIN E976-98] 确定声发射探头响应重复性的标准导则SE-1211 [ASTM El211-97] 用表面-固定声发射探头的泄漏探测和定位的标准操作方法SE-1419 [ASTM El419-96] 无缝充气的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第30章无损检测标准术语汇总SE-1316 (ASTM E 1316-99) 无损检测标准术语汇总附录I 强制性附录向锅炉及压力容器委员会提出技术询问函的准备St单位制。
国外主要无损检测标准(含中英文名称对照)
![国外主要无损检测标准(含中英文名称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eb4297b5a300a6c30c229fd1.png)
ASTM A 754/A 754M-1996X射线荧光法测量涂层厚度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Coating Thickness by X-Ray FluorescenceASTM B567-1998用β射线背散射法测量涂层厚度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ating Thickness by the Beta Backscatter MethodASTM B568-1998χ射线光谱仪法测量涂层厚度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ating Thickness by X-Ray SpectrometryASTM C637-1998辐射屏蔽混凝土用集料的标准规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Aggregates for Radiation-Shielding ConcreteASTM C638-1992辐射屏蔽混凝土集料组分的描述术语Descriptive Nomenclature of Constituents of Aggregates for Radiation-Shielding Concrete ASTM C1455-2000用γ射线谱法无损检定仍然有效特殊核材料指南ASTM D2599-1987X射线光谱法测定汽油含铅量的试验方法(05.02)Test Method for Lead in Gasoline by X-Ray Spectrometry (05.02)ASTM D4294-1998用非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石油产品中含硫量试验方法Sulfur in Petroleum Products by Non-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Method of Test for (05.02)ASTM D4452-1985土壤样品的X射线照相法X-Ray Radiography of Soil SamplesASTM D5059-1998X-射线光谱法测定汽油含铅量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Lead in Gasoline by X-Ray Spectroscopy (05.03)ASTM D5187-1991X射线衍射法测定煅烧石油焦炭中结晶尺寸(LC)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Crystallite Size (LC) of Calcined Petroleum Coke by X-Ray Diffraction (05.03) ASTM D6247-1998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聚烯烃中元素含量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Analysis of Elemental Content in Polyolefins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STM E94-2004(2010)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ASTM E142-1996射线照相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Method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Radiographic TestingASTM E155-2010铝镁合金铸件射线照相检验标准参考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Inspection of Aluminum and Magnesium CastingsASTM E170-1999有关辐射测量和剂量测定的术语ASTM E181-1998放射性核素探测器的校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General Methods for Detector Calibration and Analysis of RadionuclidesASTM E186-2010厚壁(50.8-114mm)钢铸件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Heavy-Walled (2 to 4 1/2-In./50.8 to 114-mm) Steel Castings ASTM E192-2004(2010)e1宇航用熔模钢铸件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Investment Steel Castings of AerospaceApplicationsASTM E242-2001(2010)某些参数改变时射线照相图象显示的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Appearances of Radiographic Images asCertain Parameters Are ChangedASTM E272-2010高强度铜基及镍铜合金铸件的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High-Strength Copper-Base andNickel-Copper Alloy CastingsASTM E280-2010厚壁(114-305mm)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Heavy-Walled (4 1/2 to 12-in. (114 to305-mm)) Steel CastingsASTM E310-2010锡青铜铸件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Tin Bronze CastingsASTM E390-2011钢熔焊焊缝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Steel Fusion WeldsASTM E431-96(2011)半导体和相关器件射线照片判读指南Standard Guide to Interpretation of Radiographs of Semiconductors andRelated DevicesASTM E446-2010厚度至50.8mm钢铸件的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Steel Castings up to 2 in. (50.8 mm) inThicknessASTM E505-2001(2011)铝和镁压铸件检验的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Inspection of Aluminum and MagnesiumDie CastingsASTM E545-2005(2010)确定直接热中子射线照相检验成象质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mage Quality in Direct ThermalNeutron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ASTM E586-88γ与χ射线照相检测的术语定义ASTM E592-1999(2009)e16~51mm厚钢板X射线照相检验和25~152mm厚钢板钴60照相检验获得ASTM当量穿透灵敏度的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to Obtainable ASTM Equivalent Penetrameter Sensitivity forRadiography of Steel Plates 1/4 to 2 in. (6 to 51 mm) Thick with X Raysand 1 to 6 in. (25 to 152 mm) Thick with Cobalt-60ASTM E665-1994测量暴露在X闪光射线机的X射线照射下的材料中相对深度的吸收剂量Determining Absorbed Dose Versus Depth in Materials Exposed to the X-RayOutput of Flash X-Ray MachinesASTM E666-1997γ或X射线剂量吸收的计算Calculating Absorbed Dose from Gamma or X RadiationASTM E689-2010球墨铸铁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Ductile Iron CastingsASTM E746-2007测定工业射线照相成像系统相关图象质量响应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Image Quality Response ofIndustrial Radiographic Imaging SystemsASTM E747-2004(2010)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IQI)的设计、制造及材料组分类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esign, Manufacture, and Material GroupingClassification of Wire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 (Iqi) Used for RadiologyASTM E748-2002(2008)材料热中子射线照相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s for Thermal Neutron Radiography of MaterialsASTM E801-2006(2011)电子装置射线照相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ofElectronic DevicesASTM E802-1995(2010)厚度至114mm的灰口铸铁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Gray Iron Castings up to 4 1/2 in. (114mm) in ThicknessASTM E803-1991(2008)确定中子射线透照束长径比的标准方法Standar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D Ratio of Neutron Radiography BeamsASTM E915-1996残余应力测量用X射线衍射仪校准检定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Alignment of X-Ray DiffractionInstrumentation for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ASTM E999-2010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处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ic FilmProcessingASTM E1000-98(2009)射线照相检测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RadioscopyASTM E1025-2011射线照相检测用孔型象质计设计、制造和材料组分类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esign, Manufacture, and Material GroupingClassification of Hole-Type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IQI) Used forRadiographyASTM E1030-2005(2011)金属铸件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Metallic CastingsASTM E1032-2012焊缝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WeldmentsASTM E1079-2010透射密度计校准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ssion DensitometersASTM E1114-2009e1测定铱192工业射线照相源尺寸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Iridium -192 IndustrialRadiopraphic SourcesASTM E1161-2009半导体和电子元件射线检验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logic Examination of Semiconductors andElectronic ComponentsASTM E1165-2004(2010)用针孔成象法测量工业X射线管焦点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Focal Spots of Industrial X-RayTubes by Pinhole ImagingASTM E1168-1995核设施工人辐射防护训练Radiological Protection Training for Nuclear Facility WorkersASTM E1254-2008射线照片及未曝光工业射线照相胶片储藏的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Storage of Radiographs and Unexposed IndustrialRadiographic FilmsASTM E1255-2009射线透视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scopyASTM E1320-2010钛铸件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Titanium CastingsASTM E1390-2012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标准规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lluminators Used for Viewing IndustrialRadiographsASTM E1400-1995高剂量辐射量测定校准实验室的特性和性能规程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High-Dose Radiation DosimetryCalibration Laboratory, Practice for (12.02)ASTM E1411-2009射线照相系统鉴定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Qualification of Radioscopic SystemsASTM E1416-2009焊缝射线检验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adioscopic Examination of WeldmentsASTM E1441-2011计算机层析(CT)成像的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ASTM E1441-2000计算机层析成像(CT)指南Guide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ASTM E1453-2009含模拟或数字射线照相数据的磁带媒体存储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Storage of Magnetic Tape Media that Contains Analog orDigital Radioscopic DataASTM E1475-2002(2008)数字射线照相检验数据计算机化传输的数据区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Data Fields for Computerized Transfer of Digital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DataASTM E1496-2005(2010)中子射线照相尺寸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Neutron Radiographic DimensionalMeasurements(With drawn 2012)ASTM E1570-2011计算机层析(CT)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ExaminationASTM E1647-2009确定射线照相检测对比度灵敏度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RadiologyASTM E1648-1995(2011)铝熔焊焊缝检验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s for Examination of Aluminum Fusion WeldsASTM E1672-2006选择计算机层析(CT)系统的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ystem SelectionASTM E1695-1995(2006)e1计算机层析(CT)系统性能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ystemPerformanceASTM E1734-2009铸件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scopic Examination of CastingsASTM E1735-2007确定经4-25MV X射线曝光的工业射线胶片相关成像质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Image Quality of IndustrialRadiographic Film Exposed to X-Radiation from 4 to 25 MVASTM E1742/E1742M-2011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ASTM E1814-1996(2007)铸件计算机层析(CT)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Examination of CastingsASTM E1815-2008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分类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Film Systems for IndustrialRadiographyASTM E1817-2008使用典型象质计(RQIs)控制射线检验质量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byUsing Representative Quality Indicators(RQI-s)ASTM E1894-1997选择脉冲X射线源用的剂量测定系统的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Selecting Dosimetry Systems for Application in PulsedX-Ray SourcesASTM E1931-2009X射线康普顿散射层析技术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X-ray Compton Scatter TomographyASTM E1935-1997(2008)校准和测量计算机层析(CT) 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d Meausring CT DensityASTM E1936-2003(2011)评估射线照相数字化系统性能的标准参考射线照片Standard Reference Radiograph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Radiographic Digitization SystemsASTM E1955-2004(2009)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E 390 参考射线照片等级比较钢中焊缝完善性的标准射线检验Standard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for Soundness of Welds in Steel byComparison to Graded ASTM E390 Reference RadiographsASTM E2002-1998(2009)测定射线照相图象总不清晰度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Total Image Unsharpness in RadiologyASTM E2003-2010中子射线照相波束纯度指示计制作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Fabrication of the Neutron Radiographic Beam PurityIndicators [Metric]ASTM E2007-2010计算机射线照相标准指南(用于CR的标准指南)(可激射线发光[PSL]法) Standard Guide for Computed Radiology (Photostimulable Luminescence (PSL)Method)ASTM E2023-2010制作中子射线照相灵敏度指示计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Fabrication of Neutron Radiographic SensitivityIndicatorASTM E2033-1999(2006)计算机射线照相的标准方法(用于CR的标准实施方法)(可激射线发光[PSL]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omputed Radiology (Photostimulable LuminescenceMethod)ASTM E2104-2009优质航空与涡轮材料和构件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Advanced Aero andTurbine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ASTM E2120-2000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涂膜中铅含量的性能评估规程Practice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Spectromete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ead in Paint FilmsASTM E2339-2004无损评价中的数字成像和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NDE(DICONDE)ASTM E2422-2011铝铸件标准参考数字射线图像(钛和钢铸件也适用)Standard Digital Reference Images for Al. Casting(Titanium & steel Castingalso available)ASTM E2445-2005(2010)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鉴定的标准方法(用于CR系统的质量认定和长期稳定性的标准实施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Qualification and Long-Term Stability of ComputedRadiology SystemsASTM E2446-2005(2010)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分类的标准方法(用于CR系统分类的标准实施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Classification of Computed Radiology SystemsASTM E2597-2007e1数字探测器阵列制造特性的标准规程Standard Practice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ation of Digital DetectorArraysASTM E2660-2011航空用优质钢铸件标准参考数字射线图像Standard Digital Reference Images for Investment Steel Castings forAerospace ApplicationsASTM E2662-2009航空用平面与夹芯复合材料射线照相检验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logic Examination of Flat Panel Composites andSandwich Core Materials Used in Aerospace ApplicationsASTM E2669-2011数字射线照相(DR)检测方法的数字图像与通信无损评价(DICONDE)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NondestructiveEvaluation (DICONDE) for Digital Radiographic (DR) Test MethodsASTM E2698-2010使用数字探测器阵列的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Using Digital DetectorArraysASTM E2736-2010数字探测器阵列射线照相检测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Digital Detector Array RadiologyASTM E2737-2010评价数字探测器阵列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igital Detector Arr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Long-Term StabilityASTM E2738-2011使用计算机射线照相(CR)检测方法的数字图像与通讯无损评价(DICONDE)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NondestructiveEvaluation (DICONDE) for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Test MethodsASTM E2767-2011使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CT)检测方法的数字图像与通讯无损评价(DICONDE)的标准方法Standard Practice for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NondestructiveEvaluation (DICONDE) for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est MethodsASTM E2861-2011测量中子辐射束发散与校准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Beam Divergence and Alignment inNeutron Radiologic BeamsASTM F629-1997铸造金属外科手术植入物射线照相检查实施方法(F-4)ASTM F727-1981透明照相干版透光度测量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ransmittance of See-Through PhotoplateASTM F784-1982校准放射性同位素密封测试仪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adioisotope Hermetic Test ApparatusASTM F864-1984硬表面玻璃照相干板的检验Inspection of Hard-Surface Glass Photoplates ASTM F947-1985测定照相胶片低能级X射线辐射灵敏度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w-Level X-Radiation Sensitivity ofPhotographic FilmsASTM F1035-1991使用橡胶帘布圆盘验证轮胎X射线成象系统的辩别能力Use of Rubber-Cord Pie Disk to Demonstrate the Discernment Capability of aTire X-Ray Imaging SystemASTM F1039-1987X射线安全屏系统中测量低剂量X辐射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Low Level X-Radiation Used in X-RaySecurity Screening SystemsASTM F1467-1999微电子装置电离辐射效应中X射线测试仪(近似等于10keV辐射量子)的使用Use of an X-Ray Tester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10 keV Photons) inIonizing Radiation Effects Testing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ASTM PS95-1998便携式X射线荧光(XRF)装置现场测定涂料或其它涂层含铅量的质量体系的标准临时操作规程Standard Provisional Practice for Quality Systems for Conducting In SituMeasurements of Lead Content in Paint or Other Coatings usingField-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XRF) DevicesASTM PS 116-1999测量涂膜含铅量用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性能评价的临时操作规程Provisional Practice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ortable X-Ray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ead in Paint FilmsANSI/ANS6.1.1-1991中子及r射线对剂量因素的影响Neutron and Gamma-Ray Fluence-to-DoseFactorsANSI/IEEE 309-1970盖革-弥勒计数器的试验程序Geiger-Muller Counters, Test Procedure for ANSI IT9.2-1991成象介质-已处理的照相胶片、平板和相纸-归档盒及储存箱Imaging Media - Photographic Processed Films, Plates and Papers - FilingEnclosures and Storage ContainersANSI IT9.8-1989成象介质-照相胶片耐折强度的测定Imaging Media - Photographic Film - Determination of Folding EnduranceANSI N13.2-1969辐射监测的管理规程指南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in Radiation Monitoring, Guide toANSI N13.5-1972直读和非直读式袖珍X和γ射线辐射剂量仪的性能Direct Reading and Indirect Reading Pocket Dosimeters for X- and GammaRadiation, PerformanceANSI N13.7-1983辐射防护照相胶片剂量仪性能标准Radiation Protection - Photographic Film Dosimeters - Criteria forPerformanceANSI N13.11-2001个人剂量测定的试验标准Personnel Dosimetry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TestingANSI N13.27-1981袖珍式报警辐射剂量仪和报警记数率计的性能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Pocket-Sized Alarm Dosimeters and AlarmRatemetersANSI N15.36-1994核材料无损化验测量的控制和保证Nuclear materials - Nondestructive assay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assuranceANSI N15.37-1981核材料控制的自动无损化验系统指南Automation of Nondestructive Assay Systems for Nuclear Materials Control,Guide toANSI N42.16-1986用于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密封放射检查源的规Specifications for sealed radioactive check sources used inliquid-scintillation countersANSI N42.20-1995个人辐射监视仪的性能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active personnel radiation monitorsANSI N42.26-1995辐射防护仪器监测设备X和γ辐射个人报警装置Radiat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ation - Monitoring Equipment - PersonalWarning Devices for X and Gamma RadiationsANSI N43.3-1993通用辐射安全非医疗应用的X射线和密封γ射线源的安装能量达10Mev General radiation safety - Installations using non-medical X-ray andsealed gamma-ray sources, energies up to 10 MeVANSI N43.6-1997密封放射性源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ANSI N43.9-1991γ射线照相仪器的设计和试验规Gamma Radiography -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ApparatusANSI N322-1996直接和间接读取石英纤维袖珍剂量计的检验和试验规Inspection and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Direct and Indirect Reading QuartzFiber Pocket DosimetersASME Boiler & Pressure VesselCode(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第V卷《无损检测》2004版,第2篇“射线检测”,强制性附录-包含动态射线照相、实时射线成像检测容ASME SE-1647确定射线照相对比灵敏度的推荐实施方法ASME Code Case 2476使用荧光成像板的射线照相Radiography using phosphor imaging platesMIL-HDBK-55-66射线照相无损检测手册(已由MIL-HDBK-728/5取代)MIL-STD-139A-65射线检测铝镁合金铸件的完好性要求MIL-STD-453C-88射线照相检测MIL-STD-746A-63铸造爆破器材的射线照相检测要求MIL-STD-779-68钢焊缝参考χ射线照片(由ASTM E390取代)MIL-STD-1257A-87钴铬合金枪管射线照相及目视检验MIL-R-11470A-71对射线检验设备,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的合格审查(由MIL-STD-453取代) MIL-I-36013B-72折迭式χ射线观片灯MIL-R-45226-62石墨的射线照相检测(已停用)MIL-R-45774A(92)铝,镁导弹零件熔焊完好性要求-射线照相检测MIL-STD-1948(91)中子射线照相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汇编MIL-HDBK-728/5(92)射线照相检验MIL-HDBK-733(92)复合材料无损检验方法-射线照相法MIL-STD-1166A(91)固体火箭推进剂射线照相检验要求MIL-STD-1264B(93)钢焊缝完好性射线照相检验-与ASTM E390 各级参考底片比较MIL-STD-1265A(92)钢铸件射线照相检验分类和完好性要求MIL-STD-1894A(86)不完全焊透钢焊缝的射线照相参考标准及射线照相程序MIL-STD-1895A(86)不完全焊透铝焊缝的射线照相参考标准及射线照相程序BAC 5915(美国波音公司) 射线检验DPS 4.736(美国麦道公司) 射线检验API 1104(美国石油协会) 管道及有关设备的焊接AWS B 5.15射线照相评片资格技术条件。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c521b984868762caaed5eb.png)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ISO9001-2015/IATF16949)1.0目的:本规范适用于铸件、锻件产品和焊接(焊补)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2.0引用标准ASTM E94ASTM E142ASTM E186ASTM E446ASTM E747ASME B16.343.0检测要求:3.1 对承压铸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3.2 对壁厚在2英寸(50mm)以内的钢铸件射线照片,应用ASTM E446标准,壁厚为2~4.5英寸(51~114mm)以内的,应用ASTM E186标准,壁厚为4.5~12英寸(114~305mm)应用ASTM E280标准。
3.3 API spec 6A产品a 取样:在进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之后和限制检验结果有效解释的机加工之前,应对每个零件尽实际可能选用射线照相探伤。
b 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应对最少当量灵敏度2%按ASTM E94或中国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χ-射线和γ-射线辐射源在各自厚度范围内均可采用。
当工厂有书面记载这些方法会产生最小当量灵敏度2%时,实际显像和记录/增强方法均可采用。
线形显像质量透度计可按ASTM E747采用。
c 阀体、阀盖铸造临界部位进行检测。
4.0射线照相程序4.1 ASTM E94“用于射线试验的推荐作法”ASTM E142“射线照相试验的控制质量”应作为指南作用4.2 射线照相范围应按3.1和3.3C要求。
4.3 软片应按实际情况紧贴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铸件上。
4.4 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使用,但荧火增感型除外。
4.5 所有软片应具有识别标记,以便在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铸件严格定位。
软片还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4.6 每次拍射线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应按照ASTM E142的要求。
4.7 任何软片都可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TM E94中的2型。
4.8 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不论是一次或多次拍摄,目的是用一次曝光便能达到铸件厚度较大的范围。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710ca2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7.png)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ISO9001-2015/IATF16949)1.0目的:本规范适用于铸件、锻件产品和焊接(焊补)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2.0引用标准ASTM E94ASTM E142ASTM E186ASTM E446ASTM E747ASME B16.343.0检测要求:3.1 对承压铸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3.2 对壁厚在2英寸(50mm)以内的钢铸件射线照片,应用ASTM E446标准,壁厚为2~4.5英寸(51~114mm)以内的,应用ASTM E186标准,壁厚为4.5~12英寸(114~305mm)应用ASTM E280标准。
3.3 API spec 6A产品a 取样:在进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之后和限制检验结果有效解释的机加工之前,应对每个零件尽实际可能选用射线照相探伤。
b 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应对最少当量灵敏度2%按ASTM E94或中国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χ-射线和γ-射线辐射源在各自厚度范围内均可采用。
当工厂有书面记载这些方法会产生最小当量灵敏度2%时,实际显像和记录/增强方法均可采用。
线形显像质量透度计可按ASTM E747采用。
c 阀体、阀盖铸造临界部位进行检测。
4.0射线照相程序4.1 ASTM E94“用于射线试验的推荐作法”ASTM E142“射线照相试验的控制质量”应作为指南作用4.2 射线照相范围应按3.1和3.3C要求。
4.3 软片应按实际情况紧贴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铸件上。
4.4 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使用,但荧火增感型除外。
4.5 所有软片应具有识别标记,以便在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铸件严格定位。
软片还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4.6 每次拍射线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应按照ASTM E142的要求。
4.7 任何软片都可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TM E94中的2型。
4.8 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不论是一次或多次拍摄,目的是用一次曝光便能达到铸件厚度较大的范围。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4679b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6.png)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射线照相检测规范1、本规范适⽤于铸件(包括补焊)、锻件材料阀门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引⽤标准:ASME B16.34、ASME E94、ASME E186、ASME E1025、ASME E446、ASME E747、ASME 第Ⅷ卷第1册UW-51、SNT-TC-1A。
2、检测要求2.1对承压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及铸件热节区等关键区域100%进⾏射线照相。
壁厚为51mm以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验收应⽤ASME E446标准。
2.2壁厚为51~114mm范围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验收应⽤ASME E186标准。
2.3补焊修复后的射线检测,有关焊缝中⽓孔和夹渣的验收标准应符合ASME第Ⅷ卷第1册UW-51的要求。
3、射线照相程序3.1 ASME E94《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指南》应作为指导⽂件。
3.2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按ASME E16.34中8.3.1要求进⾏检验。
3.3射线照相检验时机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并对受检部位粗加⼯(使透照厚度尽量接近最终尺⼨)之后进⾏。
3.4胶⽚应尽可能地贴紧在要进⾏射线照相的零件上。
3.5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以使⽤,但荧光增感屏除外。
3.6所有底⽚应有识别标记,以便说明和指⽰检验时的实际位置,底⽚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期。
每次拍摄胶⽚都应使⽤射线透度计,并按照ASME E94的要求。
3.7任何胶⽚都可以使⽤,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ME E94中的2型。
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类公司采⽤KODAK AA400型、AgfaC7型或Fuji 100型胶⽚;对裂纹敏感性⼤的材料或⽤γ射线照相应采⽤更⾼⼀级类别的胶⽚,如AgfaC4型、Fuji 50或80型。
3.8可采⽤多样的拍摄技术,以便使⼀次曝光在零件的厚度中覆盖较⼤的拍摄宽容度。
3.9射线底⽚应在下列⿊度范围内:(a)单胶⽚拍摄——最⼩2.0,最⼤4.0;(b)双胶⽚重叠拍摄,每张单⽚——最⼩1.3,最⼤2.5,⽤双胶⽚——最⼤4.0。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b97c1f2058fb770bf78a5533.png)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1 引言1.1本标准规定2-2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称为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2照相质量等级、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也可以由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人员的要求2.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射线照相方法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
选用B级时,焊缝余高应磨平。
4 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透照焊缝时,不同透照厚度T 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工作范围)见图1 。
5.2γ射线和高能x射线γ射线和1MeV以上的x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1。
注:采用内透法(中心法或偏心法)时,母材厚度可为表1下限值的1/2。
图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6.1胶片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J1、J2、J3三种,见表2。
可按象质级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6.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3,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萤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6.3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线型象设计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1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线型象设计》的规定。
ASTM E466壁厚2英寸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
![ASTM E466壁厚2英寸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https://img.taocdn.com/s3/m/f4713ed5240c844769eaee1f.png)
厚度2英寸[51mm]以下的铸钢件标准参考射线底片1 适用范围1.1 这些参考射线底片列举了在厚度2英寸[51mm]以下的铸钢件上产生的各种缺陷的种类和等级(注1)。
注1:在E71中曾提到过这种厚度的参考射线底片,但E71中只包含了一种现在不常用的γ源——镭。
当前的文档中包括了一些已认可的缩孔或C级,,取消了裂纹类和热裂缝类, 除这两类缺陷的一张底片外。
更厚的参考射线底片可以在E186和E280中找到。
1.2 这些参考底片包括以下独立的三套(注2):(1)中压(标称250-kVp)X射线。
(2)1-MV X射线和铱-192(Ir-192)射线。
(3)2-MV到4-MV X射线和钴-60(Co-60)射线。
每套比较的只是同一种射线产生的底片。
应该注意的是每个能量级不适用于本文中的所有厚度。
每套只作为样片提供,包括了6类已在渐增程度上定级的缺陷和4类未定级的缺陷,如下:1.2.1 A级——气孔;等级为1到5级。
1.2.2 B级——夹砂和夹渣;等级为1到5级。
1.2.3 C级——缩孔;4类:1.2.3.1 CA——等级为1到5级。
1.2.3.2 CB——等级为1到5级。
1.2.3.3 CC——等级为1到5级。
1.2.3.4 DD——等级为1到5级。
1.2.4 D级——裂纹;1幅底片1.2.5 E级——热裂纹;1幅底片1.2.6 F级——夹杂物;1幅底片1.2.7 G级——斑点;1幅底片注2:底片组成如下:卷Ι:中压(标称250-kVp)X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卷II:1-MV X射线和Ir-192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卷III:2-MV到4-MV X射线和Co-60射线——34幅底片(5英寸×7英寸)放置在15英寸×17英寸的活页夹中。
注3:虽然在三卷中都列出了G级——斑点,但斑点的出现取决于射线能量等级。
ASTM E94-2004(R2010)(中)
![ASTM E94-2004(R2010)(中)](https://img.taocdn.com/s3/m/b880c223eefdc8d376ee32be.png)
ASTM E94-2004(R2010)射线照相检验用标准导则Standard Guide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射线照相检验用标准导则①本标准以固定的标准号E94发布,紧跟着标准号的数字表示原先采用版本的年号,或者是当有修订时的最新修订版的年号。
括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再次批准的年号。
上标符号(ε)表示因最新修订或再次批准发生的编辑性变化。
1. 范围1.1本导则②包括可令人满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当它们用于工业射线照相胶片记录时。
它包括推荐的实用规程,而并未对如何判断择优选择的技术背景进行讨论。
以下,在参考书目标题下,列出了其他协会所编写的教材和标准文件的参考书目,供附加资料用。
1.2本导则包括所要检验材料的类别;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及生产方法;射线照相胶片的选择,暗室处理,评片和保管;检查记录的存放;以及,一份可利用的射线照相参考照片方件。
注1:进一步的资料,包括在E999导则,E1025实用规程,以及试验方法,E1030和E1032之中。
1.3解读和合格验收标准——本导则未包括那些已超出所列对铸件和焊缝可利用的、射线照相参考照片文件外的解读,及其他的合格验收标准。
有关合格验收及拒收标准的细则,被认为是包括在产品技术条件标准范围内的,并且,一般都是由生产者与采购方双方合同协议确定。
1.4安全实用规程——对于X射线和伽马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保护问题,未包括在本导则文件内。
对于射线照相这一重要方面的信息,应参考美国辐射保护和测量国家委员会、美国联邦登记局、美国能源研究和开发行政部门、美国国家标准局,以及,参考各州和地方的法规(如果有的话)的现行文件。
对于特殊的辐射安全信息,则可参见NIST手册ANSI 43.3.21CFR 1020.40和CFR 1910.1096,或签订协议(所在)州的法规。
1.5本标准未论述与使用标准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用之前,制定适当的安全卫生规程和确定这种管理限制的适用范围,是本标准使用者的责任(见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射线照相胶片作为记录介质的—ASTM E 9493394确定摄影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方法P H2.22测定硫代硫酸盐的亚甲蓝法与测定感光胶片、胶板和感光纸上残留化学药品 P H4.8的银浓度法影像介质(胶片)——聚脂基银胶类胶片技术规范T9.1 -影像介质——经处理后的胶片、胶板、感光纸——封装储存要求T9.23 术语3.1 本标准所用术语的定义,请参见。
E 13164意义和用途4.1在当前的照相技术条件下,本标准通常是用于以工业射线胶片作为记录介质的适Χ用材料、工艺和技术。
4.2限制——本标准未考虑使用诸如记录纸、磁带、静电印刷、荧光检查仪、电子图象增强仪等非胶片记录介质或读出方式所引起的专门益处和限制。
尽管参考文献可以对普通金属铸件及焊缝中特征缺陷进行鉴定和分级,但不能在任何材料及制造工艺中的验收标准使用。
只有按本标准达到并保持诸如几何形状、胶片、滤光、观察等所有技术细节的效果,才能使射线照相具有相应的灵敏度和分辨力。
第一篇设备与规程5 射线照相的质量等级5.1除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用更高或更低的照相质量等级之外,一般要求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使用孔型象质计为),按作为主要照相质量控制等级。
通过设计和2 % 2 - 2 T 2 %应用方法标准中表所列的透度计,可以获得、和这三种照相E 1025 1 2 - 1 T 2 - 2 T 2 - 4 T等级,方法标准中表所示的其他质量检验等级也是可用的。
照相质量等级的规定E 142 3应依据产品的服役要求而定。
在规定、和质量等级时应特别注意,2 - 1 T 1 - 1 T 1 - 2 T首先要考虑到产品射线照相时能否达到这样的照相质量等级。
注:质量等级符号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透度计的厚度的百分数。
第二个数字为必须显示出的透度2计孔径,以透度计厚度的倍数表示。
T5.2如果缺乏在射线照相特性上与被检材料相类似的透度计(见方法标准的E142 5.1条),则可采用尺寸符合规定,但对射线吸收率较低的材料制成的透度计。
5.3除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用更高或更低的照相质量等级之外,使用线型象质计要求的照相质量等级应等同于操作规程中的级。
检测方法标准中表给出了板状E 10252-2T E 7474、和孔型象质计和线型象质计象质指数的对应关系。
如果需要的话,1T2T4T(EPS) E 747检测方法标准中附录Ⅺ给出了等值计算的方程式。
6能量选择6.1 影像质量受射线能量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不考虑诸如几何和散射条件等对对比X—ASTM E 9493395度固有影响的情况下,低能量的射线源获得的对比度要高些。
对于特定能量和特定的以半值层倍数关系表示的厚度范围,利用特定的射线机和射线源透照时,可以按一种合X γ格的照相质量等级进行透照。
无论如何,所规定的象质计质量等级必须在底片上显示出来。
一般说来,对于射线能量至透照至个半值层材料厚度范围时,通X 100kV 500kV 2.510常可以获得满意地照相质量效果(见表)。
对于射线能量在~内,在减少散射1X 125MV 的情形下,本范围可以按的倍数关系进行延伸。
2表常用能量对应的钢的半值层厚度(),用英寸()表示1 HVL mm 能量半值层厚度(),用英寸()表示HVL mm 120kV 150kV 200kV 250kV 400kV( Ir)1921MV 2MV( Co) 604MV 6MV 10MV 及以上能量16MV 0.10(2.5)0.14(3.6)0.20(5.1)0.25(6.4)0.35(8.9)0.57(14.5)0.80(20.3)1.00(25.4)1.15(29.2)1.25(31.8)1.30(33.0)7射线照相的等效系数7.1 一种材料的射线等效系数,是指将这种材料的厚度乘以此系数后,即可得出与这种材料具有相同吸收率的“标准”材料(通常是钢)的厚度。
表列出了设钢的系数为2 1.0 时几种比较常用的金属的照相等效系数。
等效系数可用于:7.1.1 决定各种射线源对除钢以外的其他材料的实际所能检验的最大厚度; 7.1.2 从其他金属的已知曝光技术来确定某一金属的曝光参数。
8 胶片8.1 各种类型的工业射线胶片都能满足产品射线照相工作的需要。
然而,由于胶片的X 选择取决于各种使用者的要求,因此难以作出一个硬性的规定。
一些使用者的要求如下:射线照相的质量等级、曝光时间及各种成本因素。
有几种方法可以用来评定影像质量等级(见、及、等方法标准和操作规程)。
有关某些专用产品E 142 E 746 E 747 E 801 的资料可向制造厂商索取。
9 过滤板9.1 定义——过滤板是置于射线源与胶片之间均匀的材料层。
—ASTM E 9493396表某些金属的射线照相的等效系数值(以钢为准)2金属射线能量100kV150kV220kV250kV400kV1MV2MV~425MVIr192 Co60镁 0.050.050.08铝0.080.120.180.350.35铝合金0.100.140.180.350.35钛0.540.540.710.90.90.90.90.9铁所有的钢/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铜 1.5 1.6 1.4 1.4 1.4 1.1 1.1 1.2 1.1 1.1锌 1.4 1.3 1.3 1.2 1.1 1.0黄铜 1.4 1.3 1.3 1.2 1.1 1.0 1.1 1.0因康镍合金X 1.4 1.3 1.3 1.3 1.3 1.3 1.3 1.3蒙乃尔合金 1.7 1.2锆 2.4 2.3 2.0 1.7 1.5 1.0 1.0 1.0 1.2 1.0铅14.014.012.0 5.0 2.5 2.7 4.0 2.3铪14.012.09.0 3.0铀20.016.012.0 4.0 3.912.6 3.49.2 目的——放置过滤板的目的是吸收初级射线中的软射线成份。
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优点。
9.2.1 减少散射线,从而提高对比度。
9.2.2 减少切口变化影响,从而提高对比度。
9.2.3减少工件厚度变化部分的对比度。
9.3位置——过滤板通常置于以下两个位置之一:9.3.1尽可能接近射线源,使过滤屏尺寸最小,同时也使过滤板本身产生的散射线对胶片的影响减到最小。
9.3.2置于工件与胶片之间,以便优先吸收工件产生的散射线。
铅箔和其它金属增感屏(见条)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12.19.4过滤板的厚度及材料——过滤板的厚度及材料应随下列情况而变:9.4.1所透照的材料。
9.4.2所透照材料的厚度。
9.4.3 所透照材料厚度的变化。
9.4.4所用射线能谱。
9.4.5改善要求(增加或减少对比度)。
过滤板的厚度和材料可以通过计算或凭经验确定。
—ASTM E 949339710 遮挡板10.1 用一种吸收射线的材料遮挡或封闭在工件的周围,或覆盖在截面较薄部位,以便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由于较薄的部位射线衰减少,因此也可用这种材料来平衡因不同截面厚度变化引起的吸收量,使其射线吸收量达到相等。
11 背散射防护11.1 通过对实际透照的最小横截面的射线束进行限制以及在胶片后面放置铅板,这样可以减少背散射的影响。
在暗袋内或暗袋背后单独或同时使用铅屏就能够对背散射起到足够的防护作用。
在另外一些场合,还必须在暗袋或胶片盒的背后加用铅屏蔽层。
11.2 如果对背散射防护程度有所怀疑,在正常的拍片方式下,可通过在暗袋或胶片盒的背后放置一个特殊的标记常用英寸()的字母来验证。
如果在底片上出现[1/8 3.2mm B]了较轻微的该标记影像,则说明对背散射的防护不足,必须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
12增感屏12.1 金属箔增感屏12.1.1 铅箔式增感屏是最常用的,使用时直接与胶片接触,选用时依其厚度及工件材料成份而定。
在低至时仍能显示增感作用。
此外,在胶片前的增感屏还起到过滤板90kV 的作用(见第节),都能优先吸收由工件引起的散射线,从而改善射线照相质量。
铅箔9式增感屏厚度的选择,或者说任何金属箔增感屏的厚度选择,都应按条进行同样的考9.4虑。
无论是减少铅屏还是增大曝光量,铅屏都能减少到达胶片上的散射线。
为了避免因增感屏而引起影像的不清晰,曝光时增感屏与胶片应贴紧。
12.1.2 无论是改善射线照相质量还是透度计灵敏度,或者二者兼顾,都应使用恰当的增感屏厚度。
对于前屏厚度的选择应十分小心,尤其是低管电压透照薄的或轻合金材料时,要防止对射线进行过度地过滤。
总之,使用英寸厚的前后铅屏,用以下0.005125kV 的管电压透照钢厚度在英寸()或以下时,没有明显的优势差别。
但是,如果1/4 6.35mm 增加管电压透照更厚的钢板时,则表现出显著的曝光优势差别。
除了有增感作用外,后屏起到防护背散射线的作用(见第节),此时其厚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若增加曝11光能量,透照更厚的给定材料时,通常应增加铅屏厚度。
采用放射性源进行透照时,对192源前屏最小厚度为英寸();对Ir 0.0050.13mm 60源前屏最小厚度为Co 0.英010寸()。
0.25mm 12.2 其他材料的金属屏:12.2.1 除了其厚度相当于英寸()铅屏厚度外,氧化铅增感屏应以类似 0.00050.013mm 铅屏的方式使用。
12.2.2铜屏比铅屏的吸收率和增感作用稍微小些,但在以上的较高能量下,能提 1MeV 供较高的照相灵敏度。
12.2.3金、钽或其它重金属屏可用于不能使用铅屏的场合。
12.3 荧光增感屏——一般说来对于给定的射线源只有在曝光时间过长已到不允许的程,,度时才使用荧光增感屏。
若必须用荧光增感屏时则必须证明能够达到规定的照相质量等, 级屏与胶片之间是否接触良好是使用荧光增感屏成功与否的关键。
.—ASTM E 949339812.4 增感屏的维护保养——所有的屏,都应十分小心地保存,避免在作用面上出现压痕、划伤、油脂、或积集灰尘。
铅屏上的油脂和绒毛可用溶剂去除荧光增感屏的清理应. 按制造商所推荐的方法进行。
屏上若有明显的有形损伤,只有废弃。
13 射线照相的对比度13.1 由于射线透过试件后的强度不同,从而在底片上产生不同的黑度,通过透射光来观察底片,在底片背景上所观察到的胶片黑度变化差就定义为对比度。
射线照相的对比度主要取决于工件的透射对比度和胶片的对比度。
13.2工件对比度是指在工件上所选定的两个部位之间的透过的射线强度之比率。
13.3胶片对比度是指从胶片的特性曲线上任意一点所作切线与横坐标夹角之正切值。
胶片制造商能提供其胶片的特性曲线。
13.4 射线照相质量受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图列出了某些可变因素对射线照相的作用1效果。
14 几何不清晰度14.1 几何不清晰度取决于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源焦点尺寸和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的组合关系,几何不清晰度值见图()的计算由下式给出:[2a ]U g =Ft/d o 式中:U g 几何不清晰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