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心理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充的心理学思想

心理10本1班

⏹关键词:形神观心物观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性有善有恶论人性的转变、发展与教育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思想家。

基本观点

⏹一、形存神存与形朽神亡的形神观

王充从元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和其他万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气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人的心理则也并非神秘莫测,它乃是形体的产物,并随着形体的腐朽而消亡。正如他所说:

1、在这个问题上,王充最根本的贡献就是他第一次比较完整的提出了形存神存与形朽神亡的的著名论断。众所周知,在先秦时期,形神关系问题早已受到诸子百家的注意。

2、王充继承荀子的唯物主义的形神论的传统,进一步解决了形神的关系问题。

3、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这段话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来说明形神关系。在王充看来,“-精神,‘精气’‘精’的含义是相通的。’’因而精气与心理是同义语。他认为人的精

气是由血脉产生的;人死之后,血脉枯竭了,自然精气也就消灭了。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种说法显然是正确的口当然,他把精气的生理机制归结为血脉,却是不科学的。)

⏹二、如无闻见则无所状的心物观

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然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在这里,王充已认识到形体产生心理(具体地说,五脏产生聪明智慧)不是直接的,还必须有气作为中介,从而提出了“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的命题。这个命题显然是唯物主义的。因为他所说的气是一种物质;“气须形而知’’,是说五脏之形必须有物质之气的作用,才能产生知,产生聪明智慧。《淮南子》曾提出形、气、神“一失位则三者伤”的命题,把三者并列来探讨它们的关系;很显然,王充的上述命题较之《淮南子》是前进了一大步的。

在心物关系上,王充还具体地提出了“如无闻见,则无所状”②的论断,肯定人的感知器官必须与外界事物相接触才能产生感知。这里的“闻见”指必须有被感知的外在事物,“状”是描写、复写、模写的意思,“所状”指必须有被描写、复写、模写的外在事物。两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虽有感知器官存在,如果没有“所闻”“所状”,即对外在事物的反映,人的感知是不可能产生的

知虑心理思想

⏹一、感知

实者,圣贤不能性(生)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这段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感知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圣贤也不能不从耳闻目见出发。“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巢居者先知风,穴居者先知雨’’’“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远不如近,闻不如见,等等’也都说明了认识来源于感知、来源于经验。)

(l)感知受外物远近距离的影响。同一物体,近能被感知,远则感知不到;近之感知大,远则感知小。

(2)远近距离还能影响人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引起运动错觉。同样一个运动的物体,由于受远近距离的影响,人们感知它的时候就有快有慢。王充把这条规律概括为:¡°远则若迟,近则若疾。¡±

(3)感知受外物大小强弱的影响。同一距离,大的强的物体易被感知¡¯小的弱的物体则不易被感知或感知不到口这涉及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问题。

4)感知受生理条件的制约。王充根据日常生活中约大量事实,指出感知受制于生理条件,即所谓耳目之用,均也

(5)感知受外物大小强弱明暗对比的影响,即所谓感知的对比律,王充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规律,但从他所列举的某些事实中却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的

⏹二、思维

为了有效地认识外在事物,王充主张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关于此,他说过一段相当精辟的话:

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墨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失实之议难以教,虽得愚民之欲,不合知者之心,丧物索用,无益于世。此盖墨术所以不传也。(论证问题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只是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依据外在的见闻,不通过内心分析判断,这就是光凭耳目见闻而不是通过内心思考来论事。光凭耳目见闻来论事,那就会凭虚假的现象说话,相信了虚假现象,那就会把实事当成是错的。所以判断是非不能只依靠耳目的见闻,一定要通过内心的思考。墨家的观点不是经过用心思考而只是考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得出来的,只是相信耳目的见闻,就即使效验十分显著,仍然是偏离真实的。偏离真实的主张难以用来指导别人,即使符合无知之人的心意,也不会符合有智之士的心意,即使不倾家荡产以殉葬,对世人也没有好处,这大概就是墨家学说不能流传的原因。)这一段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感知必须受思维的指导。必须与思维相结合,否则,就会“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因此,在认识活动中,既要“信闻见于外又要“诠订于内”;既要“用耳目论”,又要“以心意议”。王充主张“不徒耳目,必开心意”,反对“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o 这里的所谓“开心意’’“以心意议”,就是开动脑

筋,积极思考,对感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即“诠订于内’’,去伪存真’“留精澄意”,去粗取精,找出事物的本质。

⏹三、注意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称干将之利,刺则不能击,

击则不能刺。非刃不利,不能一旦二也。姘弹雀则失鹊,射鹊则失雁方员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见,人材有两为,不能成一。(心中存有某种志向,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思想达到了某种境地,自己就没有空闲来有所谋求。世人称赞干将的锋利,但它能刺就不能砍,能砍就不能刺,不是剑刃不锋利。而是同时不能起两种作用。用蛢弹雀就不能同时弹,用弓射鹊就不能同时射雁;方和圆不能同时都画成,眼睛向左右看不能同时两边都看见,一个人如果同时做两件事,结果一件事也做不成。)王充在这里面只讲注意集中,不讲注意分配,这是不全面的

情欲心理思想

⏹一、关于情

首先,王充看到了情感与需要的关系

1、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与不得,的则喜,不得则怒,喜则施恩而为福,怒则发怒而为祸。(大凡人有喜怒,在于对所追求的东西得与不得。得到就欢喜,不得就愤怒。欢喜就施恩而成福,愤怒就发怒而成祸。)

其次,王充还意识到了情感与期望的关系

2、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灾,贫赢无蓄积,扣心思雨。若其富人,谷食饶足者,廪困不空,口腹不饥,何愁之有?(如果今天的百姓,遇上严重的旱灾,由于贫穷瘦弱没有积蓄,肯定急得捶胸盼雨。但像那些富人粮食富足,粮仓满满的,肚子不饿,还会有什么忧愁呢?)

⏹二、关于欲

王充认为,人的生理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说:“一岁婴儿……见食,号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 他并且指出,生理欲望对人的行为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他所说:“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之于外,口目求之,得以为利,欲为之也。”

王充不仅看到了先天的生理欲望,同时也看到了后天的社会欲望。如他说:“一岁婴儿,无推让之心。”又说“-岁婴儿无争夺之心。长大之后,或渐利色,狂心悖行,由此生也’’。可见他认为,人的社会欲望不论其善(推让之心是善的)或恶(争论之心是恶的),都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染的结果。

智能心理思想

⏹一、智与能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中,有一种很有价值的智能观点,即把智与能看做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例如《苟子²正名》中就讲得非常明确: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才谓之能,能有所合(为了道义去做叫做德行。在人身上所具有的用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叫做知觉。谓之能。

知觉和所认识的事物有所符合叫做智慧。在人身上所具有的用来处置事物的能力叫做本能。本能和处置的事物相适合叫做才能。)

性习心理思想

⏹一、性有善有恶论

王充在总结以往历史上各派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有善有恶论。它实质上也是性三品论。其基本含义是:一是说有的人生来性善,有的人生来性恶,而既不如孟子所说生来人性皆善,也不如苟子所说生来人性皆恶;二是说上人生来性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