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预防_张澍
心脏性猝死预防九大关卡
![心脏性猝死预防九大关卡](https://img.taocdn.com/s3/m/3faca8b7bceb19e8b8f6baa9.png)
心脏性猝死预防九大关卡
*导读: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
1.定期体检: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
2.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3.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的负担。
4.平衡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等;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物。
此外,进餐不宜过饱。
5.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得到改善。
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要做好自我调整,让情绪平和。
7.生活规律:规律的生活起居包括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8.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9.谨防感冒和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和便秘都可能成为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_张澍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_张澍](https://img.taocdn.com/s3/m/da52ca0aa1c7aa00b52acbf6.png)
心梗后康复期伴VT/VF
0 1 2 5 10 20 30 (%)
Source: Myerburg RJ. Circulation. 1992;85(suppl I):I-2 – I-10.
事件总数 (#/年)
二级预防
0
100
200
300
(x 1000)
心脏疾病
SCD
VA
EF ? 基.
0.18%
0.14%
USA
0.15%
0.20%
India: 0.18% by estimating vs 0.1-0.2%/Y in USA
SCD的病因分类
CAD DCM Channelpathy Others
14% 5%
14%
in China
67%
in Korea
CAD DCM Channelpathy Others
? 心电不稳定性
? 室性心律失常、晚电位、 TWA …..
? 心功能下降
? LVEF 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
? 部分完全无先兆…….
基质 结构
电不 稳定
自主 神经
基因 异常
SCD Risk Prediction
60
At least 50% of all SCDs due to CHD occur as a first clinical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 律失常中心 张澍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
突然发生的因心脏原因的死亡 ? 快: 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 ? 自然的 ? 出乎意料
VT 62%
VF 8% TdP
13%
Bradycardia 17%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https://img.taocdn.com/s3/m/51d26c74011ca300a6c390f9.png)
龙源期刊网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作者:项铮
来源:《科学导报》2015年第78期
近来常看到一些人突然猝死的报道,原因都是严重的心跳紊乱,患者或许伴有心脏病。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表示,预防心脏猝死很困难。
两种疾病易导致心脏猝死,一是房颤,二是脑卒中。
让大众知道预防疾病的知识,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另一个预防的好方法是风险筛查,比如做基因检测或心电图。
心电图等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出心脏疾病,但一次性标准心电图很难捕捉做出诊断的准确数据,动态心电监测(Holter)能提供长达24小时的连续数据,但穿戴性医疗器械在患者生活中难免受到干扰,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另一种植入式的装置可以检测一些房颤的病人,有的病人发生房颤即使没有症状,但仍有脑卒中的高风险和中风的高风险。
根据研究发现如果病人中风了,植入这种设备大概3年中可以发现30%的病人跟房颤有关,所以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它是房颤引起的就需采用抗凝或者其他的预防中风的治疗。
张澍表示,医疗仪器是预防心脏猝死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是可穿戴的医疗设备还是植入性的医疗设备,对晕厥、房颤的诊断和对猝死的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
张澍强调,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危险因素比较明确,公众可以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比照,一旦发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通过科学、准确的手段确诊病情。
为心脏开启新的“航程”
![为心脏开启新的“航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e986e5050876323112128c.png)
为心脏开启新的“航程”*导读:我国的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记者:我国的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心脏性猝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症状?张澍:SCD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难以预测等特点。
研究提示,大约80%的SCD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的,所以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可减少SCD的发生率。
因此,加强室性心律失常研究、开拓SCD防治手段的任务艰巨。
几十年来,针对室性心律失常防治手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起初是经验性的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随着CAST、SWORD等临床研究的揭晓,证实I类药物虽能有效抑制心律失常,但增加了总死亡率。
因此,目前主要是应用对死亡率呈中性影响的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然而,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作,但却不能有效预防SCD,因此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房颤治疗的现状记者: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5~7倍,即使除外伴随的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的死亡率仍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倍。
目前房颤治疗的现状怎样?黄从新:消融术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术式主要有两种: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环肺静脉消融。
对于这两种术式的适应症、手术效果、并发症等,国内外已有大量介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术式对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效果,对持续性房颤,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的长期持续性房颤,效果不尽人意。
而这些类型的房颤恰恰占了房颤的大部分比例。
要通过导管消融解决这些类型房颤的治疗问题,对现有术式进行完善或者创造新的术式,是十分必要的。
记者:房颤的血栓栓塞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医学难题,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适应症目前有什么新的认识?杨延宗:2006年8月,ACC/AHA/ESC联合公布了更新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ac4d20958fb770bf78a55b2.png)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有哪些
*导读: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主要有定期体检、戒烟、避免精神高度紧张、形成健康的生活规律等。
……
一部分心源性猝死患者是由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而来,也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痉挛,没有血液供应,使得心肌细胞坏死,丧失泵血功能,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基本都是突然发作得,没有时间救治,所以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
预防心源性猝死要做好几点。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
预防心源性猝死要定期体检,不管是心脏病病人还是身体健康的朋友,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
因为心血管疾病和心源性猝死疾病,同样会找上那些看起来非常健康的人,尤其是心脏出现器质性病变,症状又不明显的中年年朋友。
预防心源性猝死药戒烟,吸烟和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因素两可以共同合作,使得冠心病发病率升高。
合理膳食。
选择富含纤维的粗粮和蔬菜,加强维生素摄取。
尽量远离煎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防止肥胖。
放我们体重超重5公斤的时候,心脏负担就会增加10%,不遗余力地防止肥胖可以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
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避免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紧张时血压也会升高,使得心脏负担重,容易诱发心率异常和心绞痛。
精神紧张更会让心血管疾病
的老年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等。
所以,要学会让自己在紧张中松弛心情,自我调节。
形成健康的生活规律。
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做到劳逸结合等。
最后就是要适度运动。
步行是简单的一项运动,可以增强心脏收缩,让心跳变快,让身体逐渐适应步行的需要,也是锻炼心脏的一种方法。
如何预防猝死高发
![如何预防猝死高发](https://img.taocdn.com/s3/m/61e19b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8.png)
如何预防猝死高发猝死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发的心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意外死亡,往往发生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
猝死的高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预防猝死的高发成为了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人们预防猝死的高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身体健康。
1. 锻炼身体经常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供血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猝死的高发情况。
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中高强度锻炼,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能够有效提升身体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血管的稳定性。
2. 注意饮食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预防猝死高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整粮食物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如鱼类,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3. 管理心理压力长期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猝死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冥想或进行瑜伽等,来缓解压力和减轻心理负担。
4. 合理利用药物和草药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可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来预防猝死高发。
常见的预防药物包括抗高血压、降脂、抗凝等。
此外,一些草药和食品补充剂,如鱼油、大蒜等,也具有调节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5. 定期体检和检测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测是监测身体健康状况、预防猝死高发非常重要的措施。
如经常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猝死的高发。
6. 忌烟戒酒烟草和酒精是导致猝死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吸烟和饮酒会导致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猝死的关键措施之一。
7.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环节,缺乏良好的睡眠会增加猝死高发的风险。
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并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合适的睡眠环境,以提高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猝死范文
![如何预防猝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2942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7.png)
如何预防猝死范文猝死是指在突然出现的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突然死亡的状况。
它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迅速致命的疾病,因此预防猝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猝死的方法。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猝死至关重要。
有规律的锻炼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避免久坐也是很重要的,尽量多走动,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或伸展运动。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手段。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健康检查中,医生可能会检查你的血压、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等指标,这些指标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医生会进一步建议和治疗。
减少压力和焦虑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手段。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对心血管健康有害。
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瑜伽、冥想、听音乐或与亲朋好友交流,有助于缓解压力。
同时,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心血管健康很重要,每晚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最后,了解自身的风险因素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一环。
如果有家族史或本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那么就应该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检查,积极治疗。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和锻炼,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减少压力和焦虑,并了解自身的风险因素。
虽然猝死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但是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的风险。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提高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第36章心脏性猝死张澍
![第36章心脏性猝死张澍](https://img.taocdn.com/s3/m/c7c15f4af7ec4afe04a1df09.png)
心脏性猝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陈柯萍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心脏病总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仍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个大问题。
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能被成功复苏的机会很小,美国低于30%,而在许多国家接近0%。
因为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不能得到有效的快速治疗干预(如初步的紧急心肺复苏术),仅有发生在医院内或有幸经过初步抢救治疗并及时送至急诊室的心脏骤停患者,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而幸存。
一、猝死的定义猝死的定义不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原先的定义是症状发生后在24小时内死亡者。
Kuller等采用症状发生后2小时内死亡者。
据他们观察,采用这个猝死的定义,所有自然死亡中12%是猝死,而所有自然发生的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8%。
Hinkle-Thaler的心脏性猝死分类法是最常用的。
这个分类法把猝死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考虑在内(表1)。
表1心脏性猝死的Hinkle-Thaler分类Ⅰ、心律失常性猝死(最常见)(无循环虚脱情况下,骤然意识丧失和脉搏消失)1.意识和脉搏丧失之前无循环功能障碍2.之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轻度,非致残性的3.之前有致残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Ⅱ、循环衰竭性猝死1.主要由外周循环衰竭所致2.主要由心肌泵衰竭所致Ⅲ、不能分类的猝死(非心脏性猝死)经过多年来的意见分歧,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心脏性猝死的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者,但在这个患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意外和不能预期的。
重点是在“自然的”、“骤然发生”、“快速”和“不能预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有时被混淆为同义词。
严格地说,这是不对的,尤其关于存活或生还,应将两者区分。
因为从字面上的确切含意,死亡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转的停止,而心脏骤停通过紧急的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救护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救护](https://img.taocdn.com/s3/m/e787a9dd360cba1aa811dafa.png)
2 mg,大剂 量使 用 未 发 现 有 严 重 不 良反 应 。 (2)抗 心 律失 常药物 的使 用 ,室颤或 室 扑时 可 用利 多 卡 因 50~ 100 mg静 注 ,每 10 min使 用 1次 ,总量 不超 过300 mg, 然后 2 mg/min静 滴 ,缓 慢性 心 律 失 常时 ,可 用 阿托 品 0.5—1 mg静 注 ,每 次间 隔 5min,总量不 超过2 mg。 2.1.6 给药方法 对已做气管插管的患者 ,气管内给 药 吸收迅速 ,作用持续时间长 ,可考虑气 管内给药 ,但 注意 药物要 稀释后 应 用 ,以减 轻其 对气 管黏膜 的损 害 。 静脉给药 ,复苏初期多采用 ,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 通 路 ,多选 用较 大的静 脉开通 用 药通路 ,以加 快药 物进 入循 环发挥 作用 。 2.2 治疗要 点 2.2.1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1)血 压 :持 续 血 压 监 测,I5—30 min测量 1次 ,随时调整升 压药 的速 度。 (2)心 律及心 率 :每 30~60 min记录 1次 ,当发生 室性 早 博 大于 5 7 ̄/min、多 源性室 早 、频 发 室性心动 过速 等 及 时通知 医生处 理 J。(3)尿 量 :留置尿 管 ,准 确记 录 尿量 。 2.2.2 保持 静脉输 液 通 畅 最 好采 用 深静 脉穿 刺 保 持静 脉管道 安全有 效 ,应 用 大 剂 量血 管 收 缩 药或 血 管 舒张 剂时 ,应谨慎 调整 药物浓 度 ,更换 药液 时动作应 快 速 、准 确 ,必 要时使 用 两个 注射 泵 交 替换 药 ,避 免 换 药 时 出现血压 波动 。 2.2.3 保持气 道通 畅 持续 中 、高 流量 鼻导管 吸氧 或 面罩 吸氧 ,使 氧分压 保持 在 70~120 mmHg之 间 ,严 重 低 氧 血症或 伴有 二氧化碳 潴 留者需 气管 插管进 行机 械 辅 助 呼吸 。 2.2.4 保持系统的有效报警状 态 及时描记心律失 常心电图,除颤器应保持 充 电完全 ,熟练掌握操作 方 法 。常备抢 救药 品 ,如利 多卡 因、肾上腺 素 、阿托 品、胺 碘 酮等 。 3 心脏 性猝 死的护 理 3.1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 3~7 d,一切 Et常 生 活有 护理人 员帮 助解决 ,从 第二周 开始 ,非低 血压者 可 鼓励 患者床 上活 动 四肢 ,防 止 下肢 血 栓形 成 。两周 后 可扶 患者坐起 ,在 室 内缓 步走 动 ,对 有并 发症 者可适
医学-心脏性猝死防治进展-张澍
![医学-心脏性猝死防治进展-张澍](https://img.taocdn.com/s3/m/b4e07c9aad51f01dc281f1cf.png)
无条件植入或再植入ICD ???
经导管射频消融
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 特发性左室室速 频发室性早搏 RMVT 单形性室速 分支性室速 永久性室速 束支折返性室速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
EF降低 13-19%
心肌缺血情况下室性早搏 6-25%
有SCD家族史 50% 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 47%
有心梗病史 75%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 29%
冠心病 20-50%
不明原因晕厥
肥厚性心肌病 15%
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 心肌缺血、心肌病
心电不稳定性 室性心律失常、晚电位、TWA
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克拉玛依
北京
山西盂县
共67万人群
广州
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
0.036~0.128%/year
0.1~0.2%/year 300,000~350,000/year
0.042%/year 544,000/year
SCD发生率 41.9/10万
以13亿人口推算
0.5million 1.3 billion
How to
Prediction 50万 Prevention
一级预防
正常人群
疾病人群
高危人群
心脏 骤停
二级预防
猝死
心脏猝死发病率及事件总数
成人总发病率 高危冠心病患者
发病率 (%/年)
冠心病的患者 EF < 30%的心衰病人 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 心梗后康复期伴VT/VF
如何防治心源性猝死
![如何防治心源性猝死](https://img.taocdn.com/s3/m/ebaa12135901020207409c9f.png)
如何防治心源性猝死*导读:我们知道猝死,这个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呢?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有80%的猝死由冠心病引起。
我们知道猝死,这个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呢?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有80%的猝死由冠心病引起。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下面我就来讲几点:1.早期发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人们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使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达标,并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情开朗、积极进取等。
已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年龄大于50岁者,应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积极提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尤其要少喝酒,不吸烟。
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发病的作用,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有冠心病者更当敬而远之。
因为饮酒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而烟中的一氧化碳会大大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造成心肌缺氧。
3.患者应定期复查,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
病人可以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劳累,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应避免早晨进行户外锻炼。
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一定要根据医嘱,坚持服药。
还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可立即服用,以减轻病情。
4.患者家属应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
一旦病人出现胸闷、胸痛,随后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应立即进行胸前叩击、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等,以争取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的时间,同时尽快呼叫120等急救系统及时到医院进行抢救。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事项,我想我们一定会很好的防止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在这里笔者祝愿广大网友身体健康。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4c276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b.png)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突发性停止跳动导致的一种严重疾病,预防和治疗心脏性猝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血压,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管理心血管疾病: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脏病的风险因素,经常复查血脂、血糖水平,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
3. 预防突发猝死:定期进行心脏健康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早发现病理性心脏疾病;对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随访。
4. 及时急救措施:发生心脏性猝死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
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5. 植入埋藏式心脏去纤维化除颤器(ICD):ICD是一种可以监测心脏节律并提供自动除颤的设备,对有心脏停跳风
险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ICD以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预防心脏性猝死需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急救和治疗措施。
定期
进行体检和随访,注意心脏健康,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
要措施。
40岁后每年查次胆固醇有多少心脏骤停患者能重生
![40岁后每年查次胆固醇有多少心脏骤停患者能重生](https://img.taocdn.com/s3/m/4df7184752ea551811a68736.png)
龙源期刊网 40岁后每年查次胆固醇/有多少心脏骤停患者能重生作者: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0年第12期40岁后每年查次胆固醇文/左小霞随着“三高”人群的日益庞大,“胆固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不可否认,近年来,血脂异常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确和平时吃得太好,导致总胆固醇含量,特别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超标关系密切。
因此,如果要遏制住目前心血管病人不断增多的现状,控制人体内胆固醇含量是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胆固醇水平增高,导致伤害心血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旦发病可能为时已晚,因此到医院监测胆固醇水平非常重要。
国际推荐的血脂检测水平则为总胆固醇控制胆固醇水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还是“食疗”。
健康成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首先,不吃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蟹黄蟹膏。
其次,尽量选择不含胆固醇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如植物性食物、蛋清、乳品、鱼等。
最后,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和菌藻类等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洋葱、南瓜等,还要多吃大豆制品,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
此外,研究证明,人体植物甾醇摄入量与其血液胆固醇浓度成反比。
每天坚持摄入2克或更多植物甾醇可降低约10%的血胆固醇水平。
植物甾醇俗称“胆固醇天然克星”,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前列腺肥大、抑制肿瘤、抑制乳腺增生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据统计,膳食中植物甾醇摄入量越高,人群罹患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危险性越少。
植物甾醇的良好来源主要是植物油和粗粮,而其中又以毛玉米油居高。
因此,应常吃玉米油等特别是含10000ppm植物甾醇的玉米油,其所含的植物甾醇和亚油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虽高,但也应适当摄入,每日植物油应控制在25~30克就可以了。
养生不可不知的秘诀-第16章
![养生不可不知的秘诀-第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98a8e2c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2.png)
第16章 9招预防心脏性猝死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心脏病突发的例子也时有发生,不仅体弱的老人容易出现危险,很多中年人甚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专家提醒,夏季要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重视心脏性猝死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才能安全度夏。
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疾病就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
心血管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心血管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病、心率失常、冠心病等,而冠心病是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据统计,大约有1/4的猝死病人在死亡当日有心绞痛、心悸、过度疲劳感或呼吸困难。
因此,只要我们重视心脏性猝死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注意定期体检,认真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人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据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专家介绍,在冠心病患者的死亡中,有50-60%为猝死,猝死即为瞬间发生或距症状起始1小时内的意外死亡。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死机制为心室颤动。
而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大量吸烟、高血压、心脏肥大、过度肥胖、过度紧张的生活方式等。
因此,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脏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特别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
2.戒烟: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平衡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
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4.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据研究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kg,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d
CPR + AED + 911 120 CPR Defibrillation??
CPR training in more cities and citizens 67 units of AED has been installed in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Not as qualification and legislation
心脏性猝死—全球性的挑战
0.036~0.128%/year 0.042%/year 0.1~0.2%/year 300,000~350,000/year 544,000/year
以13亿人口推算 SCD发生率 41.9/10万
0.5million 1.3 billion
SCD Incidence
基质 结构
自主 神经
电不 稳定
基因 异常
SCD Risk Prediction
60
IncidenBiblioteka e of SCD50 40
At least 50% of all SCDs due to CHD occur as a first clinical event or among subgroups of patients thought to be at relatively low risk for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SCD 院外存活率 1-15%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防治技术-AAD
70年代始经验性应用AAD-减少室性早搏
CAST、SWORD试验-增加死亡率
III类AAD-对死亡率呈中性影响
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作
预防心脏性猝死—(except for BB)
278
200 160 120 80 40 0 1995
Total VT: 1180 cases
Year
1998
2001
2004
2007 2009
54万
艰难 Prevention
SCD的危险因素
曾有SCD发作者 50% 曾有VT发作者 20-50% EF降低 13-19% 有SCD家族史 50% 有心梗病史 75% 冠心病 20-50% 肥厚性心肌病 15%
心肌增厚 19% 长Q-T综合征 60% 心肌缺血情况下室性早搏 6-25% 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 47%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 29% 不明原因晕厥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annual cost(million Yuan)
PCI
PACEMAKER
CABG
ICD
Catheter Ablation of VT in Fuwai Hospital, Beijing China (1995-2009)
几种特殊疾病
LQT、Brugada 出现室速或心脏骤停—Class I 家族猝死? EP Test? 药物试验? 无器质性心脏病持续室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其它治疗的效果
LVEF
30%
无论什么基础心脏病,EF值越低死亡率越高
只要 EF 30% 都要植入ICD?
心脏性猝死预防 Trials ICD-预防 有效性
二级预防
CASH CIDS AVID
与心脏骤停 有关的试验
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
MUSTT MADIT-II MADIT
与心梗后高 危患者有关 的试验 与心衰高危 患者有关的 试验
SCD-HeFT
COMPANION
④ 心梗后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920
700
Centers Total ICD
300
500
200 120 135
250 160
Qualified physicians
2007
2008
2009
ICD-- 适应证(2008)
I类适应证
1. 2. 3.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律失常中心 张 澍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突然发生的因心脏原因的死亡 快: 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 自然的 出乎意料
VF 8%
TdP 13%
VT 62%
Bradycardia 17%
国外研究现状
SCD的发病情况 西方国家:84-200/10万/年 幸存者1-15% 室性心律失常的地位 50-80% SCD由于室性心律失常 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减少SCD发生率 药物 防治方法的有限性 导管消融 至今没有防治SCD的“好”方法 ICD
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
心梗后康复期伴VT/VF
0 1 2 5 10 (%) 20 30 0 100 200 (x 1000) 300
Source: Myerburg RJ. Circulation. 1992;85(suppl I):I-2 – I-10.
冠心病
心梗后-短阵室速 心梗后-EF 低下 不明原因晕厥 血运重建后 AMI 后1周内室速
⑤ 心衰
③ 晕厥
①心脏骤停
② 持续室速
发病率 (%/年) 成人总发病率 高危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的患者 EF < 30%的心衰病人 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 心梗后康复期伴VT/VF
0 1 2 5 10 (%) 20 30
事件总数 (#/年)
一 级 预 防
二级预防
0 100 200 (x 1000) 300
在轻度到中度心衰中最常见的死亡模式是SCD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heart failure are more likely to die suddenly. 1 MERIT-HF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3:2001-2007.
CAD DCM 14% 5% 14% 67% Channelpathy Others
in Korea
CAD DCM Channelpathy Others 15%
in China
9%
18%
58%
How to
Prediction 寻找?
54万
Prevention 救治
How to
Prediction 有限
≥30%
~33%
30 20
5-10% 10-15% ~ 20%
10 0
Arrhythmia risk markers Hemodynamic risk markers Acute Known Disease;
First
MI,
Unstable AP
clinical Low power or non-specific markers event
其它
猝死的直接机制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 心律失常特征 频率快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频率加快很快兑变为室颤的 室颤发作立即演变为心脏性猝死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正 常 人 群
疾病人群
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心脏 骤停 二级预防
猝死
如何救治 >85%患者?
CHN IND THA KOR AUS HKG JAP 0.00% 0.02% 0.04% 0.05% 0.10% 0.01% 0.07% 0.14% 0.04% 0.18%
USA
0.15% 0.20%
India: 0.18% by estimating vs 0.1-0.2%/Y in USA
SCD的病因分类
RFCA
SCD
AAD
ICD-only
联合治疗
SCD防治技术-RFCA
机理
消融致VF的PVCs 改良心肌特性 消除折返径路 去神经
适应证
特发性VT 器质性心脏病VT-分支 ICD术后VT 不能接受ICD治疗者
RFCA -- 有益的尝试
-- 有效的补充
-- 替代ICD后AAD
-- 可靠的治疗?
Reimbursement
Patients(%) Medical insurance(%) Government(%)
CHINA HK JAPAN
Australia
TAIWAN
USA
80 10 0 <1 0 4
<1 <5 0 35 0 35
20 85 100 65 100 61
ICD 花费与其他治疗相比
0 1 2 5 10 (%) 20 30
事件总数 (#/年)
一 级 预 防
二级预防
0 100 200 (x 1000) 300
Source: Myerburg RJ. Circulation. 1992;85(suppl I):I-2 – I-10.
心脏疾病
SCD
VA
EF
基础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 心电不稳定性 室性心律失常、晚电位、TWA….. 心功能下降 LVEF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 部分完全无先兆…….
Source: Myerburg RJ. JCE. 2001;12:369-81
心衰死亡类型
NYHA II 12% 24%
心力衰竭
其他 猝死
(N =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