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合集下载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为美国第二号实权人物,这反映出目前美联储 美联储的独立性给它实行诸如反通货膨胀 这样的得不到广泛支持的政策留出了空间。而 靠选举才能得到职位的官员并不总会为了长期 的经济发展而牺牲他们的官职。总之,实践表 明, 不受政治干扰的、 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美联储 在有必要采用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时, 它 可以承受较大压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在稳定经 济的政策中,货币政策是目前唯一被看好的工 具,几乎没有人怀疑货币政策在决定总需求方 面的有效性。 三、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 包括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有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 趋势。其含义是宣布通货膨胀率变动范围的官 方目标,并明确表示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鉴于此, 美国的许多经 济学家和立法者提议美国也应实行该项措施。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 ( 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 将努力 %) 使通货膨胀率接近在某一数量目标上。 ( 该目标通常是一个通货膨胀率的区间, #) 如每年 % —.-, 而非绝对的价格稳定。 ( 抑制通货膨胀是中期和长期内首要的 .) 或压倒一切的目标。但通常会为短期稳定目标 留有余地, 特别是有关产出、 失业率、 金融稳定 及汇率的短期目标,这些短期目标承认供给冲 击会影响产出和失业率,因此为避免过度的失 业损失和产出损失而暂时地偏离通货膨胀目 标, 也被认为是可取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做 法, 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灵活的机制, 即制定 一个中期的通胀目标。而当经济冲击使得实现 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需付出高昂代价时,又允 许短期灵活性的存在。 几点评论: (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政治选举过程 %) 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所
%&&’ 年第 %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分析【导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宏观调控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断对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稳健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宏观调控手段、调控效果等多方面分析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案例,并探讨其对当今全球经济的启示。

【历史背景】美国宏观调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逐渐开始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了《新政》方案,采用了多项政策措施,如规范银行业、增加税收、制定民生计划等,从而促进了其国内经济的稳定。

1950年代至1970年代,美国实施了“肯尼迪-约翰逊新政”、“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宏观调控手段】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

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调整,影响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常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借贷等。

1954年,美国政府为了刺激企业进行投资,推出了租赁法案,允许企业将设备租赁成本当作扣减税款的支出。

这一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进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至2009年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力图在经济低迷时期稳定经济。

这些措施虽有所帮助,但也带来了政府债务的规模增加和财政短缺等问题。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给等方式,对经济周期进行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利率、购买国债、调整货币储备等。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

此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等方式,控制通货膨胀。

在短期内,这一政策使经济出现萎缩,但大幅下降的通货膨胀率也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了通货膨胀危机。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摘要: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日本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虽然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绩效,但却是不同国家的现实选择,适合于各国不同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缺乏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

对不同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比较;借鉴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高效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件与关键环节。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控,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一些共同的特点,使各国的经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不断完善和协调发展。

因此,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调节经济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对这些国家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的比较(一)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有限干预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在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上起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发挥着有限的干预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范围较小。

这种市场经济模式一般称为“自由市场经济” 或“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

但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在不断完善。

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限制垄断,消除阻碍竞争的因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创造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两大干预措施,保护竞争、鼓励竞争。

这两大干预措施是: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第二章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第二章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一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货币 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通 货膨胀。相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肯尼迪政府时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失业率较高, 国际收支逆差较严重。——增长性货币政策 约翰逊——经济增长转为低增长直至停滞不前,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很严重。
伊寇斯(Marriner Eccles),一九三四年至一 九四八年,被认为是在格林斯潘之前美联储主席 中得分最高的一位,曾协助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 渡过大萧条时期,主持制定了《美国银行法》, 重振了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加强了美联储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有人评论说,伊寇斯的 最大贡献,在于领导着美联储独立于政府影响之 外、不受财政部左右的种种努力。
情景二: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 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 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 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 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 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 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 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二章美国自由市场经济 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美国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美国的货币政策
Contents
1 2 3 4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财政政策 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政策 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政策
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
情景一: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 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 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 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 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解说词 而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 “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 为力了。”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Finance金融视线 2014年6月129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孟静静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危机,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频繁程度、宏观调控效果三方面比较了中美宏观政策的不同,最终得出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调控频繁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6(b)-129-021 背景2008年,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动荡,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猛烈冲击,以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迅速下降,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

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压力。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求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成功缓解各国经济压力及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的两大经济体,为摆脱经济危机,均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中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意义的考察和比较,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了解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把握,进而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提供借鉴。

2 中美宏观调控政策比较2.1 中美宏观调控概述2.1.1 美国宏观调控2008年,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首先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停业、倒闭甚至是破产危机,相继向政府寻求救济措施,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GDP 连续6个季度内出现负增长现象,金融动荡加剧,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困境。

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案例
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案例:1. 新政: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政策,旨在扩大公共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税收和监管金融机构等,以刺激经济复苏。

这些政策帮助了大批失业者,并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同时制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全球经济秩序的规范。

该体系建立了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资本流动,以便稳定世界金融市场。

3. 经济计划: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实行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统一配置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统一规划,来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例如,苏联的五年计划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规划案例。

4. 紧缩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问题,政府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

这些政策包括加息、削减公共支出和财政紧缩等,旨在稳定物价和恢复经济增长。

以美国为例,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推行了一系列减税和削减政府开支的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旨在应对经济危机、稳定通胀、推动经济增长等挑战。

虽然每个国家和时期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宏观调控一直是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之一。

美国

美国

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总体特征:高度发达、自由度比大、国家干预比较少1 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私人财产所有权,自由创办和经营企业,政府不干预企业的内部事务。

2 限制垄断,保护自由竞争: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1890年),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管理局。

3实行有限度的宏观调控4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5 收入差距悬殊二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提供基本经济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稳定与增长),对产业的支持、促进及管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社会保障网及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三政府机构的组成:以总统行政办公室为核心、包括政府内阁各部门以及独立机构在内的一个复杂、完整的行政管理系统。

四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胡佛总统“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主题:▪复兴、救济、改革▪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

第一阶段着重复兴与调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

▪内容▪颁布《紧急银行法》,改革银行制度,整顿金融秩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节▪颁布《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干预▪劳工政策▪作用▪直接结果:扩大了就业机会,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

▪长远的实践启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干预的起点。

▪理论意义:丰富并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成熟▪战后到60年代末的宏观经济政策▪杜鲁门(1945~1953)和艾森豪威尔(1953~1961)时期▪1946年《就业法》▪以“充分就业”为目标▪谨慎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肯尼迪(1961~1963)和约翰逊(1963~1969)时期▪以“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为目标▪“新边疆”与“伟大的社会”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6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劳动力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企业利润增长和投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石油化工、电子、航空航天、原子能▪70年代的滞胀(Stagflation)▪长期推行扩张政策、越南战争▪科技进步放慢▪石油危机▪环境危机▪70年代的政策▪尼克松(1969~1974)政策的窘境▪在“反通胀”与“就业”之间左右为难▪新联邦主义:把一部分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政府岁入交给地方政府,减轻联邦政府的负担▪1971年的“新经济政策”▪冻结工资、物价和房租90天▪削减联邦开支▪减征10%的新设备投资税▪暂停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再次实施冻结物价工资政策▪福特(1974~1977)、卡特(1977~1981)的无奈▪卡特通过“自愿”(工人和企业)自愿原则反通胀▪1978年减税▪减除管制▪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变的开始▪80年代里根经济学的实践▪理论依据:供给学派、货币学派▪内容:▪减税,加速资本折旧,刺激投资▪削减政府开支▪削减财政赤字▪放松管制:大幅度削减管制预算▪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经济在经历80年代初期的严重衰退后逐步回升▪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稳定▪高财政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贸易赤字▪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及美国“新经济”▪理论依据的变化:▪政府干预功能的变化:从弥补缺陷到开拓未来▪政府干预理论变化:凯恩斯主义和保守主义融合▪“第三条道路”▪克林顿经济政策的内容▪平衡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结构政策▪“新经济”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低赤字▪经济活动与网络和数字化相联系▪经济周期的消失▪“新经济”的表现▪“一高两低”▪波动幅度减少▪“新经济”产生的原因▪技术革命▪企业管理▪政府▪外部因素▪“新经济”为什么会衰退?▪信息通讯领域的过度投资,供求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恐怖袭击和外部经济的不稳定▪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减税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2001《经济增长和减税法案》▪2003《就业和增长减税调节法案》▪扩大军费开支▪适时调整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违约率上升。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对经济运行进行计划、指导和管理,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下面列举了十个宏观调控案例。

1.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国政府通过限制购房贷款、提高房屋买卖税费、加大土地供应等手段,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防止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维护市场平稳发展。

2.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3.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欧洲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欧元区的经济稳定。

4.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长期低通胀和经济停滞问题。

5. 韩国的外汇干预:韩国政府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来影响汇率水平,维护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

6. 印度的财政政策调控:印度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公共支出、改革金融市场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提高就业率。

7. 巴西的工业政策调控:巴西政府通过制定工业政策,提供贷款支持、减税等措施,来促进工业发展,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8. 阿根廷的外债违约与重组:阿根廷政府通过与债权人进行谈判和债务重组,来解决外债问题,恢复经济稳定和信心。

9. 埃及的货币贬值调控:埃及政府通过降低货币汇率,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10. 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机处理:塞浦路斯政府通过实施财政紧缩政策、进行银行业重组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稳定。

美国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美国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美国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美国的市场经济已有多年历史,大致经过5个阶段:自由发展阶段、兼并阶段、反垄断阶段、政府调节阶段、跨国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经济已相当发达.即便如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政策调控.美国政府制定的政策都体现了对某个方面的支持及控制.对农业,在科技、资金、服务方面支持.在国土
【总页数】1页(P3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71.2
【相关文献】
1."我不认为你们能从美国找到什么好的模式"--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谈宏观调控与中国社保改革 [J],
2.美国二战后六轮减税的逻辑及演进中的宏观调控——兼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抉择的启示 [J], 苏京春;王琰
3.经济“新常态”下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基于三部门无限期生存模型的理论分析 [J], 韩淑媛
4.经济“新常态”下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基于三部门无限期生存模型的理论分析 [J], 韩淑媛
5.面临紧张的资金形势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J], 任新有;阎永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一、引言投资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和控制投资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它是现代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深入论述,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二、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1. 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工具。

在投资宏观调控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意愿,从而实现投资的平稳增长。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如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投资的增长。

2. 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工具。

在投资宏观调控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等措施,引导投资方向和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投资兴办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农村人口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投资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

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产业政策调控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

在投资宏观调控中,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和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欧盟委员会推出的“欧洲创新理事会”计划旨在通过投资支持欧洲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根据该计划,欧盟将在2020年前投入100亿欧元用于支持创新项目的研发活动。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欧洲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投资宏观调控的手段1. 信贷政策调控信贷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利率水平等手段,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行为的一种政策工具。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学习目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 时期:
➢大规模地扩大政府开支和减税计划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失业率 (从5.7%降到4.5%),基本上克服了“艾森豪威尔停滞”, 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6%;而且创造了美国第一次在非衰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采用补偿性财政政 策,其结果:
➢一方面经济缓慢增长,艾森豪威尔1953-1960年)执政 时期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这一时期被称为“艾森豪威 尔停滞”;
➢另一方面由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补偿性财政政策, 美国还算平稳地度过了三次经济危机,而且财政上并未 出现大的赤字,也未发生通货膨胀。
➢扩大政府开支
➢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 罗斯福政府 (1933-1945年)推出新政,采用了诸如扩大财政支出用作 福利救济目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兴办公共工程、解 决就业问题等多项扩张性财政政策。
➢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实践向人们表明了财政政策对 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 沟”,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补偿性财 政政策要求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以便 弥补政府财政预算在采取反危机行动时所产生的赤字。而这 种为弥补财政赤字所采取的增税减支政策,恰恰紧缩了经济 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种“财政阻力”。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1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形式为主1.1 政府对经济的⼲预范围⼩、⼒度弱美国政府⼲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农业、科技和对外贸易等。

据统计,美国通过各种形式给予美国农民的补贴占美国农民收⼊的25%。

近年来,美国⼜制定了新的农业法,对农民的补贴⼒度进⼀步加⼤。

另外,美国政府还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直接⼲预的领域在科技⽅⾯表现得很突出。

近年来,对于科技的发展,政府⾮常重视。

美国政府直接⼲预的第三个领域是对外贸易。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来⼀⽅⾯为本国产品开辟国外市场,制定很多政策和规定限制外国产品的⼤规模进⼊。

1.2 政府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罗斯福1933年上台构建了美国宏观调控体系,对总需求进⾏主动调节,将结构的平衡交给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新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美国对结构问题也进⾏了⼀些调整,但是美国的传统是对结构问题不必⼲预,它依据凯恩斯的主张来实施宏观管理,对总供求调控着眼于需求总量。

要解决⽣产过剩问题,必须扩⼤需求,需求难以扩⼤时,政府就扩⼤⽀出来求得总供求的平衡,为⽣产的发展提供需求的空间。

1.3 美国宏观调控相对重视财政政策的运⽤虽然美国频繁地运⽤货币政策⼿段稳定经济,其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常明显,但从美国传统看,与其它国家相⽐,相对重视财政政策。

从⽬前来看,美国财政政策⼿段主要有三个。

⼀个是税收,美国通过税率的改变来调整经济运⾏。

布什上台以后,主要政策就是减税,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效果也体现出来了。

另外⼀个⼿段就是折旧,这也是美国政府影响经济的重要财政政策,通过加速折旧促进企业更快地更新机器设备,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个措施就是政府采购,美国军费开⽀⾮常庞⼤。

2 ⽇本宏观经济调控突出政府主导2.1 突出政府调控的主导作⽤,强调计划管理⽇本宏观经济管理更多地强调计划管理,其计划形式完备、机构健全。

美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评析

美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评析

的条款经过最高法院的逐步解 释 ,使联邦的经济管理决策权 已
经涉及 到越来越多的重要领域 , 房地产领域就是一个典型。 在 房地产财税立 法方面 。美 国非 常重视对房地产保有 的征 税 .并以之作为调控 房地产业运行 的重 要手段和地方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 。从征收环节来看, 大多数 国家主要集 中在房地产保 有环节征税, 而在房地产经营环 节征税相对较少。 一方面 , 极大地 鼓励 了不动产的流动, 刺激了土地的有效供给 。 另一方面 , 高额的 房地产保有税率避免 了业 主控制或低效率使用房 地产, 刺激了交 易 活动, 既促 进 了房 地产市场 繁荣 , 动 了房地产 市场各 种 这 又推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 在金融方面 。 为了保障货币政策 的实施 , 实行 市场经济体制 的国家倾 向于制定一 系列 与金 融决策相适应 的金融法规 。1 1 93 年 , 国颁 布 了《 国联邦储 备法》 即 中央银行法 )2 美 美 ( ;0世纪 3 0 年代起 ,美 国政府开始从金融 领域着手大规模地 干预 房地 产市 场 ;94年 ,住宅法》 13 《 的出台以法律 的形式预设 了房地 产业 的发 展趋向。
摘要{ 住房难 题 当之 无愧地成 为政 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最主要 的热点 问题。 本文选定美国作 为我国 法治借鉴 的蓝本 宅善调 从 控 体 系 选择 诵 控模 式 、 运 调 控 寺 段等 方 面 归 纯 电美 国模 式对 救国 桷 息示


国际 宏 观 调 控 状 况总 览
在世界两大阵营之中 , 观调控 问题 的解决 可谓是 “ 宏 殊途 同 归” 。首先 , 在资本主义世界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的世界经济危机 之后 , 凯恩斯 主义[] 运而生 , 1 应 资本 主义 国家进入了政府与市场 有 机结合的现代 化市场经济时期 。美 国罗斯福 “ 新政 ” 的历史性 胜利 , “ 使 国家干预经 济” 在美 国 、 进而在整个 资本 主义世界被 当 作一项基本 国策确定下来 。二十世纪六七 十年代 的, 滞涨 ” 以“ 为 特 征的新一 轮经济危机 的爆 发之后 , 取而代 之 的“ 混合 经济 ” 理 论[] 2开始独 占鳌 头 , 十年代初 , 八 经济法体系 的重 心开始发生转 移, 逐渐实现了 自以反垄断法为代表 的“ 市场规制法 ” 宏观调 向“ 控法” 的转变 。直至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 , 出现 了“ 才 现代 主流经济 学新综合” 】 向。反观发展历程 , “ 治国”“ 【 的趋 3 从 政 、经济国” 进而 到“ 法治国” 【 从消极片面 的“ ,] 4 夜警 国家” 到全 面干预的“ 国家之 手” 从“ , 弥补市场缺陷” 的国家干预经济 到“ 塑造 国家 的未来 ”5 [ ] 的现代宏 观调控 , 律 , 法 尤其是经济法在规制 国家行为[】 6过程 中 扮 演着愈发重要 的角色 。 现代法治国家 ,宏观调控法 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各 国经 济法 的核心 内容 。[】 系架构上讲 , 国现行宏观调控法律体 系主 7从体 各 要包括 三种类 型 : 第一 , 现代意义上 的计划法 ; 第二 , 政治意义上 的经济决策 法 ; 三 , 第 各种作 为调 节手段 的法 律 , 以细分为财 可 税【、 8 金融 [ 、 】 9 土地【0、 汇管理 、 】 1】 外 信贷等方 面。在制定 法律 、 构 建体 系的过程 中 , 同国家之 间有 所相通 , 不 但也各 有不 同。德 国 市场经济采取 的是社会 市场模 式 ,形成 了以金 融决策及其立法 为主导 的宏观调控法律体 系 ;日本市场经济采 取的是 政府主导 型模式 , 成了 以计划法 、 形 产业 决策法为核心 的宏 观调控法律体 系 : 国与 美 国 市 场 经 济 采 取 的是 消 费 者 导 向 型 模 式 。 成 了 以 英 形 财政与货币决策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二 、 国模 式 的 经 济 法评 析 美 在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 阶段 ,政府都会或多或少 地干预市

【推荐下载】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

【推荐下载】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

[键入文字]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下面是一篇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模式,即“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 美国模式,即“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较少直接触碰企业,而是指向市场。

其体制与运行特征主要有: (1)企业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是自由企业制度。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独立主体,拥有比较完整、充分的权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等微观决策通常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重点是企业的自由。

当然,企业的这种“自主性”是建立在较完备的法律基础上的。

因此,企业经营中一般都很重视法律方面的工作,较小的公司聘有专职律师,较大的公司一般都设立法律部。

 (2)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政府宏观调控活动集中在市场上。

美国政府比较强调市场的合理性,注重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立法,以法律手段尽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最早的反托拉斯法是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对托拉斯的行为作出了限制。

其后100多年来,针对反托拉斯过程中的问题又通过了不少相关立法。

另外,由于市场调节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市场提供给企业的信号是否真实,美国政府把尽可能地使市场信号真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目标主要是反周期和反通货膨胀。

 (3)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偏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美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和干预也是依法进行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依据对市场总需求的分析,采用或松或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压缩市场上的有效需求,通过1。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1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

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

这一模式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

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

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

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面。

(二)美国模式的经济管理体制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甚至在经济界和学术界还对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产业政策持有不同意见。

但是有的州及县。

镇却在编制计划。

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

政府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例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

但大公司却有自己的计划管理制度,一般都要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

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1776年美国建国开始到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前为第一阶段。

最初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

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府体制。

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税法,管理税收;有权制造货币,管理通货。

上述条款为美国联邦政府调节经济提供了法律根据。

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了以关税为主的财税制度。

1782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1791年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法令,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很行。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银行的发展,曾经历过一个混乱时期。

1837年密执安条例建立了一种制度,规定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申领银行执照。

以后不久,大多数州都通过了相似的法律,当时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利用新银行法捞一把的热潮。

1834年美国日银行总数为500家,1840年增加到9000家。

宏观调控的案例范文

宏观调控的案例范文

宏观调控的案例范文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手段来干预和管理经济,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增加等目标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个宏观调控的经典案例。

首先是中国的1984年“不以GDP论英雄”的调控。

当时中国正处于开放初期,经济增长速度迅猛,但却带来了通胀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宣布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衡量干部表现,而是强调改善社会福利、控制通胀、保持稳定经济增长。

这一调控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带来了通胀率的下降和社会稳定的提升。

这一政策的成功案例表明,宏观调控应该追求经济平稳发展,而非单纯追求GDP增长。

其次是美国在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当时,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宏观调控措施通过刺激需求和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美国经济企稳,并逐渐恢复增长。

这一案例表明,宏观调控在应对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危机进一步恶化、经济陷入衰退。

再次是中国在2024年面临的“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一个特征,即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由以投资为主导、出口驱动的模式向内需和创新驱动模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在经历一段不稳定的阵痛之后,逐渐恢复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最后是欧洲在欧债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欧债危机是指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的债务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

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债务过高、银行业资金链断裂、经济增长乏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欧洲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实施紧缩政策、推动结构性、成立欧洲稳定机制等。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在世界首位。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一种示范效应,人们一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一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

一是美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混合经济”。

它的主要特征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和垄断并存,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并存。

可见,美国是一个以私有垄断资本为基础,以自由企业经营为主体,以“混合经济”为特征,强调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

二是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

美、日、德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对经济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并且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时才给予适当干预。

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系统运行中的诸多因素都会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行调整而达到新的平衡。

正是通过在平衡态上下的涨落,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

这正是价值规律之所在。

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

在经济扩张到市场所能承载的限度时,我们就必须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矛盾的解决。

宏观调控必须遵守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在运行规律,其手段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市场能办的事尽量由市场去办。

三是并不完全排斥经济计划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

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

这一模式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

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

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

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面。

(二)美国模式的经济管理体制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甚至在经济界和学术界还对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产业政策持有不同意见。

但是有的州及县。

镇却在编制计划。

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

政府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例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

但大公司却有自己的计划管理制度,一般都要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

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1776年美国建国开始到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前为第一阶段。

最初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

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府体制。

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税法,管理税收;有权制造货币,管理通货。

上述条款为美国联邦政府调节经济提供了法律根据。

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了以关税为主的财税制度。

1782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1791年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法令,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很行。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银行的发展,曾经历过一个混乱时期。

1837年密执安条例建立了一种制度,规定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申领银行执照。

以后不久,大多数州都通过了相似的法律,当时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利用新银行法捞一把的热潮。

1834年美国日银行总数为500家,1840年增加到9000家。

1807年,美国通过了外贸禁运法令,禁止英、法工业品进人美国,起到了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作用。

联邦政府从1785年到1832年,曾先后颁布六个有关开垦西部土地的法令,刺激农业的发展,并采用鼓励外国技术工人移居美国和奖励发明创造等措施,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1861年南北战争到1933年罗斯福新政府上台前,是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建立了以公司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财税制度,对货币与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

1863年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条例,规定开办银行必须具有的最低资本额,并对银行资金的使用与钞票发行作了规定。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固有的矛盾,也由于制度缺乏集中管理,美国差不多每10年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

1873年J884年、1893年和1907年都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

于是在1913年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国会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国家的流通和贷款。

但联邦储备条例并没有改变美国自由经营银行的原则,银行的数目继续增加。

到1921年,全国营业的银行超过3万家。

整个20世纪20年代,银行倒闭之风不断。

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整个银行制度趋于崩溃。

1933年罗斯福推行新政后,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进人了逐步完善阶段。

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传统自由派不干预经济的做法。

1933年3月开始的100天内,罗斯福以立法与行政手段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

在解决失业方面,国家设立了民间保护团,吸收失业青年从事植树、造林、筑坝、水土保持及兴建国家级与州级公园以保护自然资源,政府提供5亿美元(后增至50亿美元)用来修建机场、公园、道路、学校与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在农业方面,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控制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及设立房屋贷款公司,以保障人民的住房;在规范证券发行方面,通过了证券法;为促进和规划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了联邦紧急赈救法等等。

此后,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宏观管理制度,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三)美国模式的财政预算体系1.财政预算体系。

本世纪30年代前,美国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认为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依靠市场供求关系,就可以自动调节经济。

因此,那时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保持国家预算的收支平衡,而并不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自从爆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不可能自动达到其产出潜力。

经济活动会停留在低于产出潜力的水平,而需要通过增加总需求措施以刺激生产并增加就业。

”他主张国家干预,认为通过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可以使经济从衰退中得到恢复。

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

以后美国的财政政策就不再搞预算收支平衡,而是以保持物价稳定并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

政府预算的收入与支出,所制定的税制结构与累进所得税、失业保险等,都成为美国政府搞活宏观经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帮助政府实施社会目标(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美国实行联邦、州和地方的三级政策预算管理体系。

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60%,地方约占40%。

在联邦政府的预算支出中,约有10%用于补助州与地方。

这样联邦政府可以凭借其财力,对州和地方的发展进行干预与影响,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国经济较平衡的发展。

1932年前,州与地方政府来自联邦政府的补贴仅占总收人的3%。

但自1934年后,开始上升到13%,最高年分(1979~1980年)达到了Z1.8%。

在联邦政府的财政收人中,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这三项税收,约占全部税收的87%(1988~1989财政年度)。

州与地方政府的收人中,各种税收约占51%以上(1983~1984财政年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补贴约占18%。

联邦政府的支出,主要用于国防与国际关系,其次是社会保险,在1988~1989财政年度这两项分别占支出的27%和25%。

州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教育、道路、公共福利及公共设施等。

美国不依靠产业政策与国家计划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国家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来扩大市场,刺激投资和生产。

其最主要的是军事采购,大多由国防部承办。

美国国防部还拥有相当多的国有资产。

其余部分则是民用采购。

例如,1985年的政府采购额是3539亿美元,其中军事采购占了74%。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潜在原因之一是农民和工人收人过低,致使消费品严重过剩。

鉴于这个教训,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并开始了对农业的计划干预。

1933年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创建了商品信贷公司。

它可以从财政部借款对农业进行价格补贴。

美国政府初期对农业的干预,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供过于求而实行限产措施。

70年代起,由于国际市场出现了农产品短缺,政府暂时停止了限耕,转而促进农业增产,减少“支持价格”,促进农业面向市场。

1985年国会通过了《食物安全法》,降低了若干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并促进农业进一步面向市场竞争。

(三)美国模式的银行金融体系到1990年末,美国约有12300家银行,是世界各国中银行数目最多的国家,但每个银行拥有的平均资产数却不大。

美国政府对银行的管理经过了集权一分权一集权的变化过程。

银行最早成立于1782年,最早的国家银行成立于1791年。

1837~1863年期间,是美国银行的自由发展时期,那时美国的商业银行都在其所在州注册。

由于各州对银行缺乏严格管理,大批银行倒闭。

州银行的货币往往成为废纸,对老百姓造成了极大损失。

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民银行条例,并在其后的补充条例中,规定了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体系。

联邦政府在财政部内设立了金融监察局,控制信用和管理银行。

为了制止州银行印发货币,还规定了对州注册银行发行货币要征以10%的税,使得州银行的发行钞票成为无利可图。

许多州银行立即申请改为国家银行,有的银行因税重而不得不关门,有的以支票代替货币而生存下来。

这样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着联邦管理银行与州管理银行的双轨制。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批银行破产。

罗斯福在1933年到1935年提出了银行法,以支持银行系统改革并集中了联邦储备银行的权力。

该法律体系中,明确了联邦储备银行的领导体系与组织。

目前,美国政府对银行的管理,法律规定了三个调控系统。

1.联邦财政部的金融监察机构。

政府对商业银行实行中央和州二级管理。

2.联邦储备体系。

由联邦储备区内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领导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组成,对领导机构组成也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以保证不受短期的政治影响。

国民银行都应参加联邦储备体系作为其会员银行。

明确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实施国家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3.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保护居民存款,使其在银行倒闭后少受损失。

根据1933年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买卖企业股票与债券。

同其它产业相比,美国对银行业的干预是较为严格的。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8O年放松存款机构规制及货币控制法》,开始对银行放松管制而给予了更多的自主权。

1986年取消了利率上限的规定,并允许所有存款机构都可以提供支票账户等。

1989年8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为数约4000亿美元的款项,以支付倒闭的小金融机构所保险了的存款。

记住,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十句话!1.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6. 7. 8. 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