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节日习俗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
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潮汕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潮汕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
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
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
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
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
”;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它的独特风俗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俗、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潮汕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三月三和潮汕二月初二。
潮汕三月三是潮汕地区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花炮比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潮汕各地的花炮队伍聚集在潮州市城区的大众广场上,进行花炮比赛。
比赛期间,花炮声不绝于耳,烟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汕二月初二则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潮汕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烧香、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婚俗潮汕的婚俗也非常独特。
在潮汕,结婚不仅是一件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件社会的大事。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要穿着黑色礼服。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要穿着鞋子,但在进入新房后,要将鞋子脱掉,然后由新娘的姐妹或闺蜜帮助新郎新娘脱鞋子,象征着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和关爱。
潮汕的婚礼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宴请嘉宾时要用鸡蛋糕。
鸡蛋糕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鸡蛋、糯米粉、糖等原料制成,味道鲜美。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手将鸡蛋糕送给宾客,表示对嘉宾的尊重和感谢。
三、饮食文化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汕的美食以海鲜和糕点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和潮汕蒸粉。
潮汕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以新鲜的牛肉和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配以鲜美的汤底和调料,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糕点,由糯米粉、虾米、肉末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潮汕蒸粉还有一个特别的吃法,就是用生抽、醋、辣椒油等调料拌着吃,味道更加美味。
四、民间艺术潮汕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潮剧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潮汕话为基础的传统戏曲。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潮汕地区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潮汕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饮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介绍潮汕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汕庙会。
潮汕庙会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现已成为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在当地的庙宇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在庙会上观看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等,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二、婚礼习俗在潮汕地区,婚礼习俗繁多,有“三朝大礼”、“过门”、“拜堂”等传统仪式。
其中,“三朝大礼”是指新娘在结婚前,先要向祖先祭拜三次,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过门”则是新娘进入新家的仪式,要由新郎的母亲在门口迎接;“拜堂”则是在新婚夫妇回到新家后,要在家中的神龛前拜祭,祈求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抬花轿”、“搭喜楼”等婚礼习俗,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
三、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以海鲜和糕点为主要特色。
潮汕人喜欢吃新鲜的海鲜,如鲍鱼、海参、鱼翅等,而且烹调方法多样,口味鲜美。
潮汕地区的糕点也非常有名,如普宁糕、潮州糕、鸡粥糕等,这些糕点口感绵软,香甜可口,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潮汕牛肉丸、潮汕粉果、潮汕炸鱼皮等,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深受人们喜爱。
四、建筑特色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也很独特,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形式。
潮汕木楼是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们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分明、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潮汕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的文化瑰宝。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庙宇,如潮州八邑祠、汕头崇武古城等,这些古建筑和庙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
潮汕地区春节的习俗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方,拥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潮汕人民最盛大、最隆重的庆典。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表达对新年的热切期望和祝福。
本文将逐一介绍潮汕地区春节习俗的各个方面。
一、扫尘、贴春联潮汕地区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扫尘、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扫尘是希望辞旧迎新,将一年的疲惫和不顺顺利利的事情扫除,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而贴春联则寓意着新年的欢乐和祝福,春联上的吉祥话语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二、烧香拜祭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的烧香拜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人们会前往家庙或寺庙,点燃香火,向神灵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祭拜先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
三、全家团圆饭春节的除夕晚,潮汕人会全家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一顿饭,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凝聚。
美食丰盛、团圆的氛围,让人们倍感温暖与幸福,也寓意了新年新希望、新家庭生活美满的愿望。
四、舞龙舞狮潮汕地区的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舞龙舞狮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由舞狮和舞龙队伍带领,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
这个活动不仅能增加节日氛围,也被认为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年平安。
五、放鞭炮在潮汕地区,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到除夕夜,人们会纷纷点燃鞭炮,炸响鞭炮声,以驱逐邪灵和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鞭炮声也象征着欢乐和热闹,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
六、拜年祭祖在春节期间,拜年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坟,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这是潮汕地区人们重视家族和传承的一种表达,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盛大的一餐。
潮汕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菜肴,如蒸鱼、煮蟹、炖汤等。
这顿饭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表达对新年丰收和富足的期盼。
潮汕地区的风俗
潮汕地区的风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南部,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情而闻名。
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深受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情。
以下将介绍潮汕地区独有的风俗习惯。
潮汕人热情好客潮汕人以热情好客著称,不论是家庭还是商务场合,都习惯于热情款待客人。
来访客人一到,主人会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并端上茶水和小吃款待客人。
这种待客之道体现了潮汕人的亲切和友好,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
潮汕地区的节庆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新春、清明、端午、中秋等,每逢节庆,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希望新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潮汕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潮汕菜以地道、鲜美、清淡著称,代表性菜肴有文昌鸡、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蒸鱼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潮汕人还有特别的饮食习惯,如潮汕人喜欢喝早茶,喜欢品尝各式海鲜烹饪,反映了潮汕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潮汕地区也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潮汕牛车、潮绣、潮州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精致、细腻,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
而潮汕的陶瓷制作、刺绣、漆器加工、竹编等手工艺也各具特色,体现了潮汕人勤勉聪明、工匠精神。
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婚嫁习俗、祭祀习俗等。
在潮汕地区举办婚礼时,都会举行一系列传统的仪式,如过堂、拜堂、交杯酒等,这些传统习俗凝聚了家族感情,传承着家族文化。
此外,在潮汕地区,祭祀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会供奉祖先、神灵,祈求生活顺利、家庭幸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多样丰富,体现了潮汕人民的独特文化气质和传统精神。
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使得潮汕地区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潮汕端午节的风俗简短
潮汕端午节的风俗简短潮汕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广东潮汕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潮汕儿女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和传说中的龙舟竞渡活动。
潮汕端午节的风俗独具特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潮汕端午节的重头戏,也是最具传统性的活动之一。
据传说,古代居民为了追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划着龙舟下到江河里去寻找他和救助他。
慢慢的,人们把在此日划龙舟比赛变成了一种传统风俗。
在龙舟竞渡比赛中,每只龙舟上都有20-30名划手,配合鼓乐、吆喝声,顺着水流划行到终点。
赛时,各船沿江、沿岸欢呼着、叫喊着,听到的声音超乎想象的大。
而观众们则在江边或具有一定程度的视野能劳而水路上欣赏比赛,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
二、踩高跷踩高跷也是潮汕端午节的传统游戏。
此活动要求游戏选手站在高跷上,一边跳跃和舞蹈,一边尝试向前方、侧方移动,这场景是奇特的。
看起来是相对危险的儿童游戏,但这种传统活动却陪伴潮汕人儿时的回忆。
三、吃粽子在潮汕端午节期间,吃粽子也是重要传统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猪肉、黄豆芽、干贝、香菇、虾皮、蛋黄、冬菇、茭白、五花肉和其他食材制成的传统汉族食品,包成三角形或矩形,然后用竹叶或粽叶蒸煮而成。
吃粽子也有着相对应的传说,因为潮汕流行屈原是因自杀投江而亡,粽子里面的糯米象征屈原的魂灵,而粽叶象征着江水,因此人们把粽子投入江河供结魂,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人物。
四、赛钟馗赛钟馗是另一项潮汕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据传统文化记录,钟馗是一位相当有名的清官,善于惩恶扬善,人们们信誉他能神扑邪恶鬼魔。
为了饰才钟馗,豪杰们制造一种特别装置来测试人们和钟馗的智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的过程是:先设立4道关卡,由4个满嘴捉弄语言的人来做回答问题;突然间从一边的门里走出一个穿。
着花枝招展、时而笑声咪咪、时而由着实权威的钟馗。
钟馗走到题面前,看一眼题目就能给出答案。
如果答错了,就要接受挨打的惩罚。
因为钟馗鞭非常重,所以赛钟馗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活动。
潮汕节日风俗
潮汕节日风俗第一篇:潮汕节日风俗潮汕节日风俗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
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
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
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潮汕地区有拜月娘的习俗,人们在庭院或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祈求平安吉祥、事业有成。
烧塔
烧塔是潮汕地区中秋节的另一项独特活动,人们用砖瓦搭建成塔状,里面塞满柴草,点燃后火光冲天,象征着红 红火火、蒸蒸日上。
06
其他重要节日习俗
重阳节敬老传统
登高远眺
潮汕地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选择山清水秀的地方,与 家人一同登高望远,寓意着步步
祭灶神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 二十四日,人们会祭拜灶 神,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庭 平安。
除夕夜活动
守岁
除夕夜,家人会围坐在一 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寓意珍惜时光和家庭团 聚。
吃团圆饭
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吃一顿 丰盛的团圆饭,象征家庭 和睦、团结。
燃放烟花爆竹
人们会在除夕夜燃放烟花 爆竹,以驱赶邪恶、迎接 新的一年。
清明节食物特色
潮汕清明节食物丰富多样,其中最具 特色的是朴籽粿和鼠曲粿。
鼠曲粿则是用鼠曲草和糯米粉制作而 成的糕点,形状像小老鼠,口感香甜 可口,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 家宅平安。
朴籽粿是用朴籽树的嫩叶和糯米粉制 作而成的糕点,口感软糯,清香扑鼻 ,是清明节期间潮汕地区特有的时令 美食。
潮汕地区独特风俗
康。
祭祖仪式
在冬至这一天,潮汕人会举行祭 祖仪式,向先人表达敬意和怀念 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吉祥。
家庭聚餐
冬至节也是家庭聚餐的好时机, 潮汕人会准备丰盛的节日美食,
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
七夕节乞巧活动
1 2 3
乞巧仪式
潮汕地区七夕节有着独特的乞巧习俗。女孩子们 会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智慧和技能,以求得心灵 手巧、技艺精湛。
赏月
潮汕过节特色
除夕:要祭拜祖先,祭拜的东西主要是荤菜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活动:春节游行、拜神祭祖、拜年换大吉。
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
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
大桔表示吉祥。
带多少大桔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
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正月初七:要吃七样羹,我们有潮汕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正月初四-二月初:游神会月,活动:主要是各乡村选择吉日,举行游神俗称营老爷、文艺游行、赛神前。
游神赛会是潮汕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
此段时期,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
此中又夹有元宵节,有些地方把游神与游花灯融为一体,更为热闹壮观。
游神潮汕俗称“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夸胜),它遍及县城、埠镇至每个乡村,只是规模大小、时日长短、形式不同而已英歌舞:正月十五在潮汕地区,有这么一种流传了三千年之久的广场舞蹈,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这种广场舞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
元宵节或称上元节,活动:游花灯、拜神祭祖、吃团园饭,有种特色小吃,叫鼠壳粿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小食,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
鼠曲粿(茨壳粿)鼠曲粿的制作是取田埂野生的“鼠曲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虾仁、猪肉调成的馅料,咸甜随意,再用圆形或桃形印模压印成形,放新鲜竹叶上或香蕉树的叶子上面,然后上锅蒸熟,这也是鼠壳粿不同与其他粿的一点。
由于潮汕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具有消积健脾开胃之功效。
鼠曲粿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因而现在也为潮菜餐桌常见之小食佳品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这大概是因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潮汕风味,最为大众化的原因吧。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汕头作为广东省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节日和风俗,代表着汕头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也是汕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灯节花灯节是汕头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灯节主要是在夜间举行,人们在街上或公园里观赏各种精美的花灯,如灯笼、花炮、金鱼灯等。
花灯节不仅是展示汕头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还展示了汕头特别的文化传统和节日气氛。
二、潮汕新年潮汕新年,是汕头地区汕、潮、揭三个地区的汕南文化共同传承的一个节日,也是汕头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年传统。
潮汕新年的庆祝时间,一般在春节之后的第五十天左右。
潮汕新年的庆祝方式相当独特,以灯会、龙舞、舞狮和祭祀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也能够保持汕头独特的风俗传统。
三、吃粿仔节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传说,吃粿仔能够让人温馨感到幸福。
每年的送粿仔的日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日左右,人们在这天都会到亲戚好友家来献上粿仔,而后又一个个品尝粿仔。
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的重要节日,人们通过赠送粿仔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祝福,表达对亲人、朋友们的关怀和敬意。
四、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当天人们会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同时还会扎艾草,写“五毒”字,挂艾草、菖蒲和香囊以祈保平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也是对汕头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致敬。
五、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晚上,人们会赏月、赏菊、吃月饼,同时还会点燃一些儿童和老人喜欢的小灯笼。
中秋节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是汕头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总之,汕头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为汕头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头,认识汕头,并感受到汕头地区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独特魅力。
潮汕除夕的风俗
潮汕除夕的风俗
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地区,除夕夜是这里最重要的节日
之一。
以下是潮汕除夕的风俗:
1. 吃年夜饭:潮汕人喜欢大家庭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有许
多菜肴,包括海鲜、肉类和蔬菜,而且很多菜肴都有特殊意义。
2. 饺子宴:在潮汕地区,饺子宴也是除夕夜的传统。
人们喜欢在一起
包饺子,然后分享美食。
3. 敬祖先:在潮汕地区,人们非常重视祖先和家谱。
在除夕夜,他们
会烧香、上香和祭拜祖先,以表示敬意和感恩。
4. 守岁:守岁是潮汕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传统。
人们会待在家里,以
保持安全和吉祥。
他们会在午夜前点燃爆竹,以驱赶邪恶、迎接吉祥。
然后,他们会用鞭炮和烟火庆祝新年的到来。
5. 红衣节:在潮汕地区,红衣节是一个与除夕夜相关的独特传统。
在
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红衣拜神、唱歌跳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个
节日是庆祝传统的、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潮汕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潮汕除夕是一个富有各种传统和风俗的节日,它包括家庭聚餐、守岁、祭拜祖先、烟火和节日庆祝等活动。
这些传统是潮汕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通过庆祝新年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
的方式。
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
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传统中国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闻名。
潮汕春节以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的食物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潮汕春节的独特习俗,并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一、迎神贺岁潮汕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农历腊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这个期间,人们会烧香拜祖先,拜神祭祭神像,并祈求平安、幸福和好运。
这个传统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敬。
二、舞龙狮潮汕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盛大的舞龙狮活动。
这种活动是用一条长长的彩色龙和一个威武的雄狮来表演,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舞龙狮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财富,也被视为一种驱邪和庆祝的象征。
三、火把游行在潮汕地区的一些城镇,人们会在除夕夜举行火把游行。
火把游行是指参与者手持火把,穿着传统服装,沿着特定的路线游行。
这个传统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还代表了对新年到来的热情和祝福。
四、年夜饭潮汕春节的年夜饭是一顿家庭聚餐,家人会坐在一起,共同享用各种美食。
潮汕的年夜饭以海鲜为主,如鲍鱼、海参、鱼翅等。
这些美食代表着丰富和吉祥的象征,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丰富。
五、拜年与送红包在潮汕地区,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除此之外,长辈也会给晚辈送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
六、民间艺术表演潮汕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会随处可见,如木偶戏、布袋戏、龙舞等。
这些表演形式既有娱乐性,又寓意着祈福和团圆。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表演,抒发情感、庆祝节日,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总之,潮汕春节以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迎神贺岁、舞龙狮、火把游行,还是年夜饭、拜年与送红包,都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对神佛的崇敬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这些习俗不仅彰显着潮汕地区的独特风情,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024年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2024 年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2024 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潮汕地区端午节习俗2024 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举荐给大家接受。
而端午节的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是我进行整理的 2024 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欢迎查阅。
2024 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1、吃“圣甘枳”“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
汕头当地的民俗是,清明季节要吃食朴子树叶,端午节则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使君子)”。
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马上见效,且效果显着,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
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轻松驱蛔虫。
2、插艾花浴(吃)药汤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
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
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
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
“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ft等煮成。
异族家的婆婆端午节这一天肯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3、吃端午粽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
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
在潮汕地区,粽子内部除了猪肉和绿豆外,还会添加咸蛋黄和甜豆沙,有些人还会加入莲子等,在食用前淋上一层经稀释过的糖浆,撒上一些芝麻,让整个咸香的粽子带上一丝甜意,实为特殊。
4、吃“麦熟”据《潮州府志》载:“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百,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三员。
”这些人来自大江南北,也带来了包括饮食习俗在内的各种风俗。
像每年清明节过后,当地便盛行吃一种叫“麦熟”的食物。
饼是从清明节起先,做到端午节过。
“麦熟”的出现跟古时所城大量来自北方的驻兵有关。
潮汕风俗活动
潮汕风俗活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的地方。
潮汕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他们的风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领略潮汕地区的风俗活动。
一、潮汕传统婚礼潮汕传统婚礼是潮汕人最为重视的一种风俗活动。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是由男方家族主持,女方家族则是客人。
婚礼前,男方家族要准备一些礼品,如茶叶、糖果、饼干等,送给女方家族。
女方家族则要准备一些嫁妆,如金银首饰、家具、被褥等,送给男方家族。
在婚礼当天,男方家族会派出一支队伍,穿着传统的潮汕服装,手持锣鼓和花炮,欢迎新娘到男方家中。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潮汕婚服,头戴花环,手持花篮,步入新家。
新娘步入新家后,男方家族要在门前点燃一堆红烛,象征着新娘带来的好运。
随后,男方家族会把新娘带到新房,进行拜堂仪式。
拜堂仪式结束后,男方家族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热情款待来宾。
二、潮州歌仔戏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之一。
歌仔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形式,以潮州方言演唱,配以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歌仔戏的剧情通常是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为主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潮州歌仔戏中,演员们要穿着传统的潮汕戏服,化浓妆,唱着悠扬的歌声,表演着精彩的动作。
观众们则要坐在台前,欣赏演员们的表演,不时地为演员们喝彩。
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三、潮汕牛仔节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中国境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牛仔活动之一。
牛仔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举行,为期四天。
活动期间,潮汕各地的牛仔们会穿着传统的牛仔服装,骑着马匹,进行各种竞技表演。
在牛仔节上,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牛仔们的绝技表演,如马术、枪术、绳艺、牛仔舞等。
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美食节、摄影展等。
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潮汕饮茶文化潮汕饮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也是潮汕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2024年有关潮州的习俗作文范文
2024年,潮州的习俗十分丰富多彩,秉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着潮汕人的传统美德和风情。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2024年潮州的习俗,让大家更加了解潮州人的文化特色。
一、新春迎神新年是潮州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最有特色和意义的一个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潮州的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度新年。
潮州人会先供奉祖宗牌位,然后准备齐全的贡品供奉神灵。
人们还会悬挂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制作糖画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颇有特色的活动,那就是潮州人喜欢踏青祭神。
踏青祭祖是潮汕一带的古老传统,也是一种尊重祖先、缅怀过往的方式。
新年期间,潮州人会在乡间山水间漫步,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代表着迎接新春的喜庆之情。
二、拜年送礼潮州人拜年送礼比较讲究传统,尤其重视长辈与尊重上司,红包是必须的礼物。
对于不同的亲戚和朋友,潮州人的礼物也有所不同。
对于有孩子的亲戚朋友,会赠送玩具、书籍等礼品,而对于年长的亲戚朋友,会选择更有价值的礼品,如茶叶、名酒等。
此外,潮州人还有一项独特的送礼方式,那就是送一节香烟。
香烟在潮州具有重要的社交意义。
据悉,潮州的某些顶级香烟常年供不应求。
当然,送香烟也不能随意,通常需要考虑收礼人的喜好和身份。
三、庆祝婚礼潮州人注重婚礼的仪式和规矩,一切都非常热闹而有仪式感。
潮州的婚礼通常需要三天,第一天为迎亲,第二天是请亲,第三天是送亲。
其中,在迎亲的时候,新娘的家人会泼热水,表示欢迎新郎家人进来。
请亲则是邀请朋友亲戚前来祝福,送亲则是为新娘送行,新郎和婚礼团队还需穿过各种艰难的关卡才能“救”出新娘。
在婚礼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仪式,那就是“青团”仪式。
新郎新娘膜拜祖先后,会将青团一起放进父母口中。
青团通常是一对,寓意着新娘和新郎二人构成的完美组合。
四、清明节祭扫潮州人对祖先非常尊重,因此清明节祭扫是一项必要的活动。
每年的清明时节,潮州人要不论身在何处,都会回到故乡祭扫亲人坟墓。
为缅怀先人和表达祭奠之情,每家必备祭品包括水果、美食、花圈等。
关于潮汕的风俗
关于潮汕的风俗潮汕地区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许多独特的风俗文化。
以下是对潮汕地区的风俗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潮汕人的婚姻习俗潮汕人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其婚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一种庆祝和团聚的方式。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在晚上举行,这是因为潮汕人认为晚上是一个吉祥的时刻。
婚礼前,新郎要先到新娘家拜访,拜访时要带上一些礼品,例如酒、糖果、水果等。
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的家人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些花环和彩带,以示喜庆。
新娘穿着一身华丽的红色婚纱,新郎则身穿一身传统的中式礼服。
婚礼仪式包括祭祖、拜堂、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整个仪式非常庄重和热烈。
婚礼之后,新郎和新娘还要到新娘家中进行三日的“坐月子”,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关爱。
二、潮汕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以海鲜为主要食材,口味清淡,讲究色、香、味、形。
其中,潮汕牛肉火锅、潮汕牛肉丸子、潮汕牛肉粉丝等都是潮汕地区的传统美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特色小吃,例如潮汕肠粉、潮汕糯米糍、潮汕糯米鸡等,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三、潮汕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农历的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潮汕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灯笼,喜气洋洋。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春节习俗,例如“拜年”、“抢红包”、“吃年糕”等,这些习俗体现了潮汕人民的喜庆和团结精神。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同时也会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和传统游戏,如赛龙舟、猜灯谜等。
四、潮汕人的传统手工艺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潮州木雕、汕头陶瓷、潮州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是潮汕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潮州木雕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汕头陶瓷则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潮汕人过年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潮州当地传统节日风俗
潮州当地传统节日风俗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
这座古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独特的传统节日风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潮州当地的传统节日风俗吧。
潮州的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潮州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除了贴窗花、挂灯笼、放鞭炮等常见的习俗外,潮州人还有独特的过年方式。
他们会在除夕之夜守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潮剧、评书等传统表演,一边品尝传统美食,如年糕、鱼生等。
此外,潮州人还有给长辈拜年、祭祖等重要的传统活动。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潮州人非常重视的节日。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潮州人会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同品尝传统的中秋美食——月饼。
潮州的月饼有着独特的口味和做法,其中最有名的是莲蓉月饼和潮式椰丝月饼。
此外,潮州人还会在中秋节晚上赏月,欣赏明亮的月光,品味团圆的温暖。
除了春节和中秋节,潮州还有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潮州人热爱的节日之一。
潮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潮州人在这一天会亲手包粽子,将糯米、猪肉、豆沙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熟后享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传统活动,潮州人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
此外,潮州人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以驱邪避疫。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潮州人过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也十分独特。
潮州人在清明节期间会扫墓祭祖,除了祭拜祖先外,还会整理墓地,烧纸钱,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子孙昌盛。
此外,潮州人还有踏青郊游的习俗,他们会在这一天出门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除了传统的节日,潮州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比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潮州人会举行盂兰节,这是潮州最大规模的民间庙会之一。
盂兰节是为了祭祀亡灵,潮州人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烧纸钱,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游园活动。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中秋节习俗,以下是一些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1. 家人团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潮汕人会尽可能让整个家庭在中秋节这天齐聚一堂,享受团圆的时刻。
2. 赏月:潮汕人重视中秋赏月,家家户户会在中秋节的晚上去户外或在自家庭院中摆放桌椅,欣赏明亮的月亮,这时家人会一起吃月饼、瓜果等。
3. 赛龙舟:潮汕地区也有赛龙舟的习俗,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来庆祝中秋节,这是一个潮汕地区特色的活动。
4. 吃潮汕食品:中秋节期间,潮汕人会品尝一些传统的潮汕中秋小吃,如发糕、红水饺、桂花糕等,潮汕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糕点文化。
5. 点灯笼: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红灯笼、彩灯等,照亮团圆的夜晚,也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光明。
6. 撞铜锣鼓:在一些潮汕地区,人们会组织撞铜锣鼓的表演,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旨在驱除邪灵,祈求平安和幸福。
7. 玩火龙舞:在中秋节这一天,一些潮汕村民会穿戴火龙服装,手持着龙头、龙尾等道具,进行火龙舞表演,以庆祝中秋佳节。
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潮汕人民对于团圆、祈福和欢乐的向往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指导老师:一、提出问题在潮汕,一年中的岁时节日,各乡各里的游神赛会,各家各户还有祖宗的“忌日”,基本每月都有二三个祭拜节日。
这些节日,既有祭品美食的制作,又有娱神民间艺术的展示,可谓名目繁多,眼花缭乱,是一笔可经挖掘、改造的旅游文化资源。
所谓岁时节日,远不止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节、春节等几个比较典型的传统节日。
从正月到腊月,可以说月月有节。
潮汕地区有那些习俗?习俗有什么内容?二、研究目的①我们主要研究春节,中秋和冬至这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
通过对这三个节日的研究,来了解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让大家加深对潮汕节日文化的了解。
②希望能通过这次研究,使得大家重视潮汕的传统节日习俗。
三、研究方法(一)通过查找书面资料、上网、撰写论文、收集有关潮汕节日习俗的资料。
(二)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总结,写出论文和总结。
四、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五、研究过程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潮汕地区也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1)吃团年饭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
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
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2)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3)拜年送大桔拜年,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
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中秋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赏月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
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
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求一个好夫婿,结良缘。
潮汕有首民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
深深拜,团团圆。
好夫婿,结良缘。
……”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托月寄意,更为情切。
民谣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
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
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
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
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若从前工巧。
2)剥芋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
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
”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
”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
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
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4)烧塔这是中秋节旧俗。
带有娱乐性的现在还保留着。
瓦塔是用废砖瓦在旷地上砌成的小塔,大小高低不等。
塔顶留孔洞,塔心装柴草,青少年烧塔以为乐。
起火后,撒松香助燃,火光直冲塔顶,蔚为壮观;再撒盐,噼啪作响,如放鞭炮。
有些地方还有赛烧塔之俗。
凡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胜。
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的习俗。
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
清明节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扫墓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
扫墓俗称“挂纸”,为与冬至扫墓有别也叫“挂春纸”。
人们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纸条,举行祭礼。
不少侨胞,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2)踏青(春游)现在潮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的同时踏青春游。
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等扫墓完毕时,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就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边食边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别有一番野趣。
这对于长年累月为工作而辛勤拼搏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起到调剂和娱乐身心的作用。
3)食薄饼清明日食薄饼,既有纪念寒食古俗的含义,也享用了一顿别具风味的美餐。
蒸朴籽棵。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
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
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棵,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
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吃粽子吃粽子是我国汉族端午节传统习俗。
粽子亦称角黍、筒棕。
相传此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至唐宋时已很盛行,粽子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
唐明皇有“四时化竟巧,九子粽争新”之诗句。
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都要吃粽子。
粽子的花样、风味因地而异。
北方多用粽米或黍米,以红枣、豆沙、果脯为馅。
南方粽子,馅心多糯米佐以豆沙、咸肉、火腿、蛋、虾仁、油脂等。
潮人认为,“食粽才健壮(谐音)”,故端午此日食粽甚盛。
粽子,潮人俗称为“粽球”。
潮汕粽球有三种,一为角粽,一为栀粽,一为枕头粽。
角粽是用竹叶、蕉叶包糯米和肉豆等馅料,甜咸二种或咸甜双烹,称为双烹粽球,以汕头老妈宫粽球店所产最为有名,故有俗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流传。
栀粽,也叫栀粿,是用糯米粉,按比例渗入栀子汁、食碱液、茶水混和,用纱布包裹装入竹箕蒸熟而成。
吃时用纱线或小刀切割成小片,醮粉糖吃,有健胃去湿之功效。
枕头粽,产于潮州凤凰山区,因其为长条形,状似枕头,故有此称。
它无须其它配料,纯用糯米制成,其制作非常精细考究。
先从山上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胶焖煅,泡水浸出液,澄清后泡糯米。
以糯米为馅,制成“大糯粽”,色泽金黄,光滑柔软。
品尝起来,顿觉甘香爽口,肠胃舒适,别有一番风味。
2)赛龙舟赛龙舟也是潮人喜爱的一项活动。
潮人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五月五日)水乡竞渡,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
”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便有赛龙舟的习俗。
在潮汕,有一种关于竞渡的迷信说法,就是在某一溪涧,如果经常有人在那里淹死,人们便认为那是“水浸鬼”作怪。
所以竞渡时,就请龙舟到那里划来划去数次,名曰“洗溪”。
这样“水浸鬼”自然害怕而逃走了。
潮汕龙舟竞渡前龙舟手要斋戒,要分别把龙舟划到他们所奉祀的神庙(通常为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以祈神明庇佑平安,旗开得胜,夺头标(过去各村各姓为了夺头标甚至酿成械斗,可见头标之重要)。
比赛时夺标点设在一只五肚船上,上插绫缎彩标。
参赛夺标的龙舟各在起点待发。
当神庙前鞭炮一响,龙舟便闻声起鼓,健儿们奋臂划浆,力争上游。
锣鼓手统率全船,划浆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方向。
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浆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都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雾在江面飞奔,十分壮观。
六、研究心得与体会这次活动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活动中的体力劳动虽不多,但脑力劳动却不少,往往找到的信息并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一致,但我们仍想办法使我们的意见融入到这些找到的信息当中,使活动成果尽量即有主见,又要客观。
这样的考验,让我们认识到了考虑问题需要合理、细致且全面。
这一次综合实践的调查活动。
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