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课件资料③——第二章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ppt课件

城市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外部功能:联系其它生态系统,根据系统内需要 输入和输出的物质能量,保持系统内部物质能量 流动的正常与平衡。 内部功能:维持系统内部物质与能量流动的循环 和畅通,并反馈各种流的信息,以调节外部功能, 同时将系统内剩余或不需要的能量输出到其它生 态系统。
一个国家、城市的能源结构反映该国或该城市生 产技术发展水平。
精选PPT课件
14
次生


能源
利用率
原生 能源
转化率 传输率

最终
能源

利用率

有用
能源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与自然生 态系统比较)
精选PPT课件
20
人口流:包括人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前 者即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后者反映城市 与外部区域之间人口流动中的过往人流、迁徙人 流以及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的交通人流。
分类:劳力流和智力流
精选PPT课件
21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2.既有物质输入,又有物质的输出; 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 4.物流缺乏循环 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 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城市生态学
精选PPT课件
1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 基本功能
精选PPT课件
2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城市 定义:以空间和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以人类社 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 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它是一个经济实体、 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环境实体的综合体。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第2讲 生态思想与生态学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第2讲 生态思想与生态学
1.概念借用
● 城市生态系统 ● 城市群落 ● 大学群落 ● 生态位
a
2.4.4 生态学的应(借)用方法论
2.关系与系统分析
● 食物链(产业链、职业链) ● 竞争关系分析:如高斯假设--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 城市系统的生态化分析 ●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分析
a
2.5 环境
环境的定义 环境概念的泛函 环境的分类 人与环境的关系
a
2.1 生态思想-“自然的经济体系”
“生态学”这个词直到1866年才出现,而且几乎在 100年后才被广泛运用。然而,生态学的思想形成于它 有名字之前。它的近代历史始于18世纪,当时它是以一 种更为复杂的观察地球的生命结构的方式出现的:是探 求一种把所有地球上活着的有机体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 联系的整体的观点,这个观点通常被归类于“自然的经 济体系”。这个短语产生了一整套思想,尔后又形成了 今天这门学科。
生态学关系图
生命系统
生态学
环境系统
社会系统
a
应用生态学
a
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产业生态学 管理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草地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旅游生态学
养殖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有害动物管理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资源生态学 灾害生态学 自然保护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景观生态设计
世界系统的演变过程
物环
(a) 古代文明时代






(b)
(c)
(d)
农业文明时代



(e) 工业文明时代
a.物质生产由环境生产完成 b.人口生产未体现出来 c.人口生产体现,但仍作为物质生产上的一部分 d.人口生产发展成独立的系统而独立出来 e.环境、物质、人口成为独立的系统

ppt课件城市生态学

ppt课件城市生态学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城,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 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结果,该派的主要理论认为城市土 地价值的变化与职务对空间的竞争相似,据此形成3 种城市发展模式(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卫星城——源于田园城市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卧城、半 独立的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5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某环境状态和结构对人类 生存发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类社会作用(规模、 强度和速度三方面)。
❖ 城市生态学研究现阶段研究方向
为使城市发展步入正常良性循环轨道, 为使日益严重的城 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应该:
城市学(urbanology)——随着城市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尤其是城市问题出现后,城市学研究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由 简单向复杂。将城市研究的成果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 结合可以为解决当代城市问题提供有效的思维和途径。因此, 城市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
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研究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 系及规律,常把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作一个巨系统来综合研 究。当人类面对种种危机,尤其是“五大”危机时,生物学、 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等领域的专家 都从各自角度研究和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相对人 类生态学而言其研究范围较小,重在研究城市居民与环境的 关系及规律。因此,人类生态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一门学科 基础。
城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21世纪初
新建的大城市——吸取新的理论与技术,加之政府财力的 支持,建设新城。如印度的昌迪加、巴西的巴西利亚、 中国的深圳、珠海等。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国际计划——1975年,启动“关于人 类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止措施 二、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 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 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 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 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 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三 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 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 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在中国,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许多大城市在发 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上这些现象,所以,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 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
插图4-12
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虽然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但 是它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则和气象、地形、地物等因素有关。 气象因素 首先是风向和风速,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污染源下 风的地区,空气污染就比较严重,相反,在上风向的地区,空气污染就相对 较轻。 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风速越大,污染物收到空 气稀释作用越大,同时也由于气流扩散增强,污染物与空气的混合加强,所 以在基本条件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地形因素 沿海地形(海陆风),谷地地形(不易扩散) 城市地物 建筑物、大小、高度、街道。(街道风)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来实 现。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来源包括生物能源和非生物能源; 2.能量流动方式比自然生态系统多; 3.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 4.产生热污染和“三废” 5.在流动中不断损耗,不构成循环,具有明显的单向性 6.辐射传输和物质携带
基本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
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 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 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主导)、自然(基础)、 经济(命脉)三个亚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是由城市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统 一体。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
五种主要物质:碳、氢、氧、氮、磷。 物质循环定义: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三个层次:生物个体层次、生态系统层次、 生物圈层次 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再循环的主要途径:6个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气相循环、液相循环、固相循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三个 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特点: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 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 的总和。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影响了动物、 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影响了群落的 特征。 生态因子主要有二方面因素所组成: (1) 非生物因子 (非生物环境), (2) 生物因子(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狭义: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广义: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美学环境。 几个概念: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的社会环境、 城市的经济环境、 城市景观环境

《城市生态学》课件

《城市生态学》课件
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能 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的实践
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措施,如采 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 ,推广节能技术等。
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的概念
01
提供优美的绿化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
02
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形象
03
通过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景观效果。
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保护
保护城市水系的水质,确保居民的饮 用水安全。
防洪排涝
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水患 灾害对城市的威胁。
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设计,降低城市发展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生态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
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降低建筑对环境 的负荷。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城市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绿色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 通对环境的污染。
雨水管理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管理,减轻城市 排水系统的压力。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 总结词: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
• 详细描述: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环境的研究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其次,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关注城市中生物种类的分布、数量和动态,以及生物 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城市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是研究重点,探讨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以及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反作用。最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生态学的核心目标,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平衡。

《城市生态学》PPT课件

《城市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
6.3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建设
6.3.1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6.3.2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6.3.3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及科学管理
精选ppt
6.3.1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
城市化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化过程及工业化水平和趋势的综合表征。城市化标志:①空间上 城市规模的扩大;②数量上 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③质量上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精选ppt
城市生态学理论:“生态城”、“健康城” 。生态城: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区域发展平衡、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健康城:根据各国城市的不同实际,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向健康(包括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代谢的健康和城市系统的健康)方向发展。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项全球计划。
精选ppt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是原生能源转化为次生能源,原生能源或次生能源经传输成为有用能源,并经过利用转变为最终能源的过程。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被排入城市环境而造成污染。
精选ppt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城市是信息中心。城市具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和发达的信息服务设施,它们服务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阶段,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居民的各种不同需求。
6.2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精选ppt

城市生态学——chapter2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城市生态学——chapter2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第三节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 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 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影响群落的特征。
1.生态因子分类:
按性质分: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温度、水分、光照、风等 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土 陆地、海洋、海拔等 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之间各种big最小因子定律 19世纪,德国化学家Liebig在研究谷物产量时 发现谷物的生长常常不是被需要大量营养的物质 所限制,而是决定于那些在土壤中极为稀少且为 植物所必需的元素.
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 态的营养成分.
(3)Shelford耐受性定律
①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幅度有较大差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 本功能。生态系统最初的能量来源是太阳, 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命必须物 质的最初来源是岩石或地壳,物质循环的 特点是形成闭环,循环往复。
一.能量流动
(一)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的一切现 象中,能量即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的 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②在自然界中,生物并不一定都在最适环境因子范围内 生活,一般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广的生物分布也较广; ③当一物种的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状态时,它对 另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将会下降; ④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 用。
第四节 生态系统服务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一.生态系统服务 1 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 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2.人们对自然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了人们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失误,使城市问 题不断加剧。
(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 芽。
• 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提出生态 区划设想。
• 公园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弗拉斯特 注意到植被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二、初级阶段
• 20世纪初,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
• 1904年格迪斯《城市开发》 •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 •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了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定义
•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Human Ecology)的创始人帕 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于本 世纪20年代提出。芝加哥学派是以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及 其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兴盛于上世 纪20~30年代,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研究的 先河。其代表人物有帕克、伯吉斯 (E.W.Burgess)、麦肯齐 (R.D.Mckenzie)等。该学派以城市为研 究对象,以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为主要方 法,以社区即自然生态学中的群落、邻里 为研究单元,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 侵、分割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 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 理;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 体,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认为它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最 终产物表现为它所培养出的各种新型人格。

城市生态学 ppt课件

城市生态学 ppt课件

28
2020/12/2
图1-1
29
2020/12/2
1903年,在伦敦附近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 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 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前者重于城市系统的功能后者强调城市的影响目前这两个学派趋于结合形成了西方较为流行的结构功能学说城市的缺点也恰恰在于人口和工业的过量集中和密度过大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变换能量流动产品消费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量耗用和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城市学
L/O/G/O
2020/12/2
27
2020/12/2
(三)“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1898年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 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 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 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 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 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 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见图1-1)
25
2020/12/2
②主张增加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 100:1,最多不小于10:1,鼓励从事农业,不准开 设旅店和不准擅自迁居。
荀子(238B.C.)提出减少工业人口,国家才能强盛 的主张。
170A.D.,崔姓学者第一个提出人口的合理布局思想 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关系应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全球层次
✓ 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学。 ✓ 人类面临的挑战: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工业及城市膨胀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
• 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城市发展(受限)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 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农田、海阳与河流等) • 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 •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合理标准 • 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与方法
•1 •2
2.4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2.4.1 城市生态位原理: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原因 2.4.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城市稳定和活力的原因 2.4.3 食物链(网)原理:城市活动的能量、物质利用原理 2.4.4 限制因子原理: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原理 2.4.5 生态环境承载力原理: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原理 2.4.6 共生原理:城市发展的关系原理
2.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2 城市生态学的分支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 1920年代提出: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 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 问题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 态学及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通 过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方式,以社区和邻里为研究单元, 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
2.3.1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2.3.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学-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

生态学-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
不能生存
不 适 范 围
亚 适 范 围
最 适 范 围
亚 适 范 围
不 适 范 围
渐增
不能生存
因子梯度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曲线
Shelford 耐受性定律
生 命 活 动 强 度 或 数 量
不能生存 最 适 范 围 亚 适 不 范 适 围 范 围
渐增
不 适 范 围
亚 适 范 围
因子梯度
生物对环境因子耐受曲线的实际表现
2.1 环境及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
1、环境(environment):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
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
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地区环境、地球环境、 宇宙 环境;如武夷山的环境,福州鼓山环境等;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直接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 近 邻环境。如洞穴环境,树荫下环境等; 环境中的气候(climate): 大气候(macroclimate):大环境(地区以上范围)的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互利共生 + + 偏利作用 + 0 捕食/牧食/寄生 + — 种间竞争 — — 偏害作用 — 0 中性作用 0 0
相互作用 类型 A 物种 B 物种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 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与该物种相关的其 它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相关物种的改变,反过 来又对该物种的变化施以影响的过程。 • 二个或更多的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 响的,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 称为协同进化。例:蛇的体形与鼠地下穴居行为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2021/6/16
17
同心圆理论模型图
城市以不同的功能用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
2021/6/16
18
城市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赫特(H.Hoyt)于1933年提出了扇形理论 ,认为城市从中心商业区沿
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 种扇形辐射区。高租金地域是沿放射形道路呈楔形向外延伸,低收入住宅 区的扇形位于高租金扇形之旁 该理论模式具有动态性,使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易于调整,能够将新增的居 民活动附加于城市周边,而不像同心圆模式,需要有地域上的重新发展。
2021/6/16
32
城市生态学研究领域分支
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分为: • 城市自然生态学(Urban Natural ecology)
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地域自然要 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人的城市活动与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 • 城市景观生态学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从景观尺度研究城市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 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
城市 生态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6/16
参考 书目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科学出版社 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等,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城市生态学,于志熙,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 城市生态学新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 城市及城市化的生态学过程及问题探讨,
钟晓青,张宏达,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Vol.11,No.3.1998:16-18
2021/6/16
12
城市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拆除大量的旧建筑,切蛋 糕似的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并在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 林荫大道。奥斯曼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和形式,强 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有意识地营造城市景观。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及时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其形态结构外,更侧重于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组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人为活动形成的格局及其过程。

2.田园城市理论城市灾难的原因问题是城市无限制发展、土地私有和土地投机倒买。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城市与乡村相结合。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3.同心圆增长理论认为城市的自然发展将形成5-6个同心圆形式,它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态的结果。

4.扇形理论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时仍保持了居住区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沿着该方向发展。

5.多核理论许多北美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并不围绕一个中心,而围绕离散的几个中心发展,虽然市区有的核心不明显,有的核心是在迁移等原因下形成的,这最可能是由于汽车增长,成为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致。

6.城市生态学发展趋势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是人类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人类占绝对优势;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主要由城市所依靠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还原者来完成。

因此,对于城市中的人类与环境如何协调共存,人类的主要生产和消费活动,即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如何进行协调处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如何进行生态调控,使其沿着人类要求的方向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

现代城市生态学最关心三个问题: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变化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一、生态学(ecology)(一)生态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1.德国赫克尔(Emst Heinrich Haeckel)于1869年提出,并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

Ecology来自希腊语“oikos”(居住地、隐蔽处、家庭)与“logos”科学研究。

2.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因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生态学研究尺度1.基因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①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转基因通俗的说就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

一般来说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

2.个体生态学①物种的生活史②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型③环境对个体的制约——生态型3.种群生态学同类生物所组成的群体。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年龄结构、性比、大小等。

②种群的格局——空间分布等。

③格局形成的过程——种内竞争、生殖特征等。

4.群落生态学不同类别生物所组成的集合。

①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种类结构。

②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物种更替等。

5.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①结构——食物链。

②功能——能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

③调控——机制、反馈。

二、城市学1.城市学(urbanology)一词最早见于日本矶村英一的《城市学》(1975)。

2.城市学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剖析、认识、改造城市的各种学科的总称.3.最早的城市学是依附于建筑学之中的。

工业革命后,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被相继纳入城市学的范畴之中。

三、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1.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2.美国芝家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首先提出这个科学术语。

3.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人口爆炸”,因此人类生态学也就自然成为生态学中最引人瞩目的分支之一。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有关概念与原理一、基本概念(一)生态系统1.定义指一定地域内生存的一个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仿Clarke,1954 )3.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特点:①“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

②单向流动,不可逆。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城市生态系统1.定义①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宋永昌等)。

②由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马世骏和王如松)。

③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杨小波等)。

④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物与城市非生物环境之间,城市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城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的共同支配下进行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综合体(赵运林等)。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②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③分解功能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④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⑤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二、基本原理(一)生态位1.定义①生态位(niche):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②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城市生态位分类①生产生态位:城市的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资源丰盛度(如水、能源、原材料、资金、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

②生活生态位:社会环境(物质,精神及社会服务水平等)及自然环境(物理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度等)。

(二)多样性与稳定性( diversity & stability)1.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2.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4.如在物种十分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中,某些物种的缺失就会因这种代偿作用而不致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大的影响。

而在仅有地衣、苔藓的北极苔原,这种植被一旦受到破坏,就立即会使以地衣为食的驯鹿以及靠捕食驯鹿为生的食肉兽无法生存,因为结构过于简单的的苔原生态系统是无法发挥物种间的代偿作用的。

应用:①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②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

③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④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三)食物链(网)原理1.基本概念①食物链(food chain):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②食物网(food web):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应用: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

A.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B.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①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

②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enrichment)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1/2。

2.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

3.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4.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5.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五)环境承载力原理1.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2.生态演替(succession)一种更新过程,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正向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之;反之称为逆向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演替方向: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六)生态平衡失调与生态危机1.生态平衡失调生态失调(Ecological Disturbance)是指相对生态平衡对应的一种解释,它是指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称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而生态平衡则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2.生态危机严重的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称为生态危机(ecological crisis),生态危机(ecological crisis),也即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导致的局部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生态平衡失调起初往往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果一旦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

因此,人类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三、城市生态学研究思路(一)系统思想1.系统(system): 相互联系、依存、制约、作用的各事物及其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

体现这种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

2.系统思想要求:全面地、连贯地、灵活地看问题。

(二)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由许多元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元素虽各具不同的性能,但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构成。

2.关联性:各个组分之间相互联系、制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目的性:具有一定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4.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它的环境。

5.反馈机制:系统是一个信息反馈(feedback)系统,系统内部都有反馈机制。

(三)系统研究思路1.系统输入:系统在边界确定以后,所有跨越边界进入系统的流动。

2.系统输出:跨越边界离开系统的流动。

3.黑箱理论(Black box theory)①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的系统研究思路。

②由于技术原因对系统内部难以了解,或仅对系统整体功能感兴趣时,都采用黑箱研究思路。

4.白箱理论(White box theory)①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的了解,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②如生物的形态解剖研究、各种电器设计等常采用白箱研究思路。

5.灰箱理论(Grey box theory)①兼用黑箱和白箱的研究思路。

②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其余部分则是未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灰箱研究思路来认识分析系统。

四、城市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反映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普遍的依存与制约关系,亦称“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不同生态系统间,甚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亦可以说彼此影响。

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立即表现出来的,有些需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