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精校版)

合集下载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0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0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10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第六十七条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十八条中国境内公民出国留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九条中国境外个人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可以进入中国境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第七十条中国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的承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一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五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师出网校第七十六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员,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多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妨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进展的水平的国家,会有别同特群的教育;别同名族的教育会表现出别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

(要紧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妨碍,要紧表如今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教育也许超前于一定的政治进展水平,也有也许降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进展水平。

三、20实际往后的教育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多元化四、人的进展人的身心进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一辈子过程中,别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殊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发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进展包括两个发面:一是生理的进展。

二是内心的进展。

五、人的身心进展规律1.顺序性。

2.时期性。

3.别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不差异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进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进展。

(2)学校教育是经过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来举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操纵和协调学生进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对个体进展的特别功能(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进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别功能。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观考纲的要求(中小学):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的现象。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师出网校)一、素质内涵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

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的素质。

主要有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消化、循环、内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健康,以及良好的运动和适应能力。

第二,心理素质。

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等。

这三种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般来说,生理和身体的素质是人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1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1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1第三节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一)史前时期的人类大约在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希腊神话中该亚的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历史;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了父系氏族的历史。

(二)亚非文明古国1、古代埃及非洲东部尼罗河下游。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国王称法老;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城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汉莫拉比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1)古代印度历史上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

(2)印度的“种姓”制度。

(3)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主张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佛教被国王定为国教,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广为传播。

(4)印度人创造从0到9这10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加上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三)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图家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希腊人建立过爱琴文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之后进入“荷马时代”,因为古希腊盲人荷马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不但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情况,也反映了公元前ll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2、斯巴达和雅典3、三次希波战争第二次在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军队采取正确的战术,以少胜多,一战告捷,派战士菲迪皮茨回雅典报捷。

他一口气跑完全程,只喊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定期举行马拉松长跑,并作为奥运会的一个项目。

4、罗马奴隶制共和国(1)发展历史:(2)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耶稣。

经典是《圣经》。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45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45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45第四章写作能力一、写作常识(一)认识写作1.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过程。

简言之: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其成果就是文章。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选材、谋篇、起草、修改等几个环节。

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

2.写作的种类(1)文学创作:诗歌、散文、诗歌、戏剧——“作品”。

(2)文章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

(3)文书拟制:办公文书、专业文书——“文书”(二)文章的构成要素1.主题——言之有理主题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观点。

文章的主题是衡量、评价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好坏的重要尺度。

文章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

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不尽相同,或直接提出(如议论文),或曲折展示(如文学作品),但不论表现方法如何,主题思想都应该是明确的。

师出网校文学作品——主题或主题思想;记叙类文章——为中心思想或中心内容;议论说理类的文章——中心论点、观点、论题;应用类、新闻类文章——主要内容、主旨、中心内容,无法叫“思想”、“观点”。

在普通文章中,主题是“灵魂”“统帅”;在应用文体中,主题是”核心“”主体“。

主题的特点:客观性、单一性、明晰性(直白性)、时代性主题的要求: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新颖如何提炼和表现主题:(1)必须以正确思想为指导。

(2)必须从材料出发。

(3)必须注意反映时代精神。

常见的表现主题方法是:(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即开篇就把主题直接扼要、明确而醒目地提示出来。

(2)片言居要,点题显旨。

即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精辟的话,将全文精神点化出来。

点题的形式,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应以文而定。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8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8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7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7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7第三章学生的权利保护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

一、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

1.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8 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2.隐私权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隐私权与生俱来,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学生同样依法享有维护自身合法隐私权,不能因为缺乏某种权利意识,成人就有剥夺他此项权利的理由3.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4.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二、财产权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学生年龄虽小,但任何人不得随意剥夺、侵犯其权利。

继承权,是指依法享有的、能够无偿取得死亡公民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权利。

受赠权,是指接受别人赠予的财物的权利。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三、受教育权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以下五项权利,分别简称为: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1.参加教育教学权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

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这项权利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课堂教学、讲座、课堂讨论、观摩、实验、见习、实习、测验和考试等活动。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2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2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2现代史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成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22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2、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27个战胜国代表和一些殖民地国家参加,会议经过5个月的激烈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试图将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的租借地让给日本。

3、1929年经济危机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10月下旬,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933年,罗斯福新政。

4、德意日的法西斯化(1)1922年,意大利国王授权墨索里尼组阁,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2)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继任国家元首。

(3)日本在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推动下,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出动大军突然袭击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于9月3日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3)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全线进攻。

莫斯科保卫战:9月,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莫斯科全民皆兵,奋勇抵抗。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28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28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28第一节科技常识一、中国科技成就(一)中国科技萌芽期1.蚕丝技术(1)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商贸路线,运送货物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其基本干道。

西汉以长安(东汉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2)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青铜和铸铁技术夏商周时期,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青铜鼎是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术。

3.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和郑国渠(郑国)。

4.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堪称中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

宋应星《天工开物》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医学春秋之前:《黄帝内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春秋战国:扁鹊《难经》,创立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东汉末:华佗: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麻沸散”“五禽之戏”体操,继承和发扬了中医综合诊断的传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为“医圣”。

神农氏:被后世尊称为我国农耕和医药的始祖,《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博物学、生物学和化学著作。

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唐朝:“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

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苏敬《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6.天文学东汉末: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地动仪,木鸟。

南北朝:祖冲之《缀术》《大明历》。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2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2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2第二章学生观考纲的要求: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

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明确的指出,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人是由德、智、体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我国古代所推崇的“六艺”,即射、御、礼、乐、书、数,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一种诠释。

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思想的论证,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内容阐述中,明确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重点记忆)“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一)核心是对教育活动对象——学生所做的完整认识: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4.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二)“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6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36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6第六节中国现当代文学1、鲁迅,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彷徨》(包括《祝福》、《伤逝》);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2、郭沫若,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

历史剧本:《王昭君》、《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

3、沈雁冰,笔名茅盾。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4、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1930年,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

5、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6、冰心,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的散文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7、郁达夫,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8、徐志摩,“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

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3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3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13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九章附则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一)宏观——国家政策保障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

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

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

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就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精编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精编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精编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 (2)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4)第四节教育目的 (5)第五节教育制度 (6)第六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第七节学校组织与管理 (10)第八节教师专业发展 (10)第九节教育研究方法 (11)第二章学生指导 (12)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12)第二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18)第三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发展理论 (19)第四节小学儿童的学习 (20)第五节小学德育 (23)第六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25)第七节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26)第三章班级管理 (27)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27)第二节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28)第三节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 (30)第四节课外活动 (30)第五章教学实施 (31)第一节、教学概述 (31)第二节教学过程 (31)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32)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34)第五节课堂教学的实施 (35)第六节学习动机 (36)第七节学习方式 (37)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39)第一节教学评价 (39)第二节教学反思 (39)教学设计 (39)历年真题展示 (39)第一节文本解读 (40)②精读赏析,体验情感(教师针对重点词句,问学生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派小组代 .. (43)③再读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设疑,问学生...、学生谈感受...、教师推荐课外读物....) (43)1、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43)2、精读赏析,体验情感 (43)3、再读总结,拓展延伸。

(43)(1)略版 (43)(2)详细版 (43)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45)一、导入 (45)二、新授: (45)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5)2、精读课文,体味情感 (45)3、熟读回顾,迁移应用 (45)4、小结作业 (46)综合素质 (46)第一章职业理念 (46)第一节教育观 (46)第二节学生观 (46)第三节教师观 (47)第二章职业道德 (47)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 (47)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7)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6

19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16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16第八章附则第六十一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三条本法自2006 年9 月1 日起施行。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 年9 月4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 年12 月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07 年6 月1 日起施行。

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5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5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5第二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的权利教师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可称之为教师的公民权利;二是身为教师所享有的权利,可称之为教师的职业权利,这两部分权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教师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有一部分体现在教师的公民行为中,然而,也有一部分是教师职业所独有的,与其它公民的权利不同。

按照我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六项权利。

(一)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权干涉。

教育教学权有三方面的具体含义:1.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剥夺,教师是发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有权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非因法律的规定或教师客观的原因不能剥夺教师的教育教学权;2.教师可以根据国家、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自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权限必须在国家、社会、学校许可的范围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教育的基本规律;3.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二)学术研究权学术研究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拥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教师学术研究权有三方面的具体含义:1.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权进行任何专业的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有权将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出版,著书立说;2.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参加有关学术团体并在团体中兼任职务;3.有权在学术研究中和学术活动中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有学术争鸣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一、综合素质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

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

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保护)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

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

一般情况下阅读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考试目标: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试卷结构:职业理念15%,教育法律法规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文化素养12%--以上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基本能力48%--以上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9%,非选择题:约61%。

第一章职业理念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第一节教育观(核心考点1)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在历年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是考查重点。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1.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2.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3.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

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形势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4.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

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的教育观,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者的教育地位,会产生智者中心的教育观。

5.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形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待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现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对学校教育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纵向上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横向上,意味着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办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素质教育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2)1996年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3)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转批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4)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小学素质教育1.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小学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与其他层次、形成素质教育相同的性质。

小学素质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

2.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小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因此,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