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合集下载

现代经济管理全本书各章节详细概念及要点

现代经济管理全本书各章节详细概念及要点

现代经济管理全本书各章节详细概念及要点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充分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的产品组合或集合;说明了生产目标和限制条件、选择的机会和选择的成本。

3.边际转换率MRT:始终为负值。

假如社会是在可能性边界下生产说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4.商品的需求:指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情愿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阻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5.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的关系,需求函数:6.需求曲线: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曲线。

规律:自左向右向下的曲线。

7.需求法那么:假如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商品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价格降低产生〝收入效应〞引起需求量增加;产生〝替代效应〞,对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8.需求和需求量:前者指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后者指需求曲线已定,某一价格下的需求曲线。

9.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依照不同的价格情愿同时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由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水平、其他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和对市场价格趋势的预期。

10.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11.供给法那么: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12.均衡价格:能够保持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平稳时的价格。

价格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的点称为均衡点。

在均衡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相应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13.需求弹性:测定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对某种阻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可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14.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5.需求的收入弹性:测定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锐程度。

16.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敏锐程度。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新)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新)

目录《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6)《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9)《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1)《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13)《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8)《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2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4)《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26)《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32)《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34)《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6)《企业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8)《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40)《管理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42)《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44)《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47)《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50)《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52)《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1252004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管理经济学》是MBA培养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以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一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是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决策中的运用。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重要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掌握后者则是学习前者的目的。

所以,对这两部分内容都应当深刻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者、利润和市场第一节管理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第二节利润最大化第三节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第四节市场结构和管理决策第五节如何利用图表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一节需求第二节供给第三节市场均衡第四节市场均衡的变动第五节限制价与支持价第三章最优化的边际分析第一节概念与术语第二节无约束下的最优化第三节有约束下的最优化第四章基本预测技术第一节需求估计直接法第二节经验需求函数第三节需求估计第四节价格接受企业的需求估计第五节价格制定企业的需求估计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消费者偏好与效用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消费者预算约束第四节效用最大化第五节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市场需求曲线第六章弹性与需求第一节需求弹性系数第二节弹性和总收益第三节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四节需求弹性计算第五节其他弹性第六节边际收益、需求和弹性第七章短期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短期生产第三节短期生产总结第四节经济成本的性质第五节短期总成本第六节短期成本与生产关系第八章长期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等产量线第二节等成本线第三节投入的优化组合第四节最优化与成本第五节规模报酬第六节长期成本第七节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关系第八节成本利润分析第九章生产与成本估计第一节短期生产函数的规范第二节短期三次生产函数估计第三节短期成本估计第四节短期成本函数估计第十章竞争市场上的管理决策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第二节完全竞争企业所面临的需求第三节短期利润最大化第四节企业和行业的短期供给第五节长期内的利润最大化第六节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第八节利润最大化产出决策的应用第十一章具有市场力企业的管理决策第一节市场力度量第二节市场力的决定因素第三节垄断的利润最大化第四节利润最大化时投入要素量第五节垄断竞争第六节利润最大化价格与产量决策步骤第十二章寡头垄断市场的决策战略第一节同步决策战略第二节顺序决策战略第三节进入限制战略第四节重复决策寡头垄断市场的合作第十三章利润最大化的高级技术第一节多工厂第二节成本加成定价第三节多市场--价格歧视第四节多产品第五节战略进入限制第十四章不确定性和风险下的决策第一节风险与不确定性第二节风险决策第三节人们对待风险态度的分析第四节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Manageri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一)教学目标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和MPACC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1.熟悉并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思维方式;2.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并解决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3.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工具,指导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决策,以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博弈分析框架和技术手段。

(二)教学要求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的开设时间一般先于其他管理类专业课,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各门管理专业课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各专业课起到综合和衔接作用,说明它们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管理经济学教学要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将具体现象和问题抽象出本质的理论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理论运用于复杂的实践的理论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管理经济学概述该专题主要教授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范式、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

通过概述式的俯瞰管理经济学全貌,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经济学的思维逻辑与分析语境。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对于管理实践而言,是什么?(2)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轨迹对管理学思维的启示?(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

2.案例分析“漫无边界”——原创动力的无边界经营3.作业与讨论“机会成本”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4.建议阅读的文献(1)克里斯托弗 R 托马斯:《管理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2)詹姆斯.布里克利:《管理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第四版,2011 (3)曼昆:《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2(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第七版,2009(5)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4 (6)王福重:《人人都爱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第二部分需求该专题主要讲授需求规律、影响需求的因素、弹性及其种类、行业需求与企业需求,以及需求与弹性在决策中的应用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的学习包括十三个章节,第十四章:生产要素市场;第十五章:收入与歧视;第十六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第十九章:生产与增长;第二十章: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第二十一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第二十二章:货币制度;第二十三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第二十四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二十五章:货币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第二十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十四章生产要素市场一、生产要素市场1、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2、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二、企业的劳动需求1、假设:(1)企业在买方和卖方市场都是竞争的;(2)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2、生产函数3、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4、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边际产量值曲线与劳动的需求曲线是重合的5、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因素:(1)产品价格;(2)技术变革;(3)其他要素的供给三、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的取舍决策。

2、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1)嗜好变动;(2)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3)移民四、劳动市场的均衡结论:(1)工资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2)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3)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作和边际产量相等变动五、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第十五章收入与歧视一、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1、补偿性工资差别:不同的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2、人力资本:对人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累;3、能力,努力和机遇;4、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理论5、超级明星现象6、高于均衡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第十六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一、收入不平等1、贫困率:是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第六周)第五章生产和成本分析●知识点1.生产函数2.生产成本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学习内容第一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成本(理解掌握)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重点掌握)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重点掌握)第四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重点掌握)●学习目的: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生产成本的一般规律,学习目的就是使同学们了解成本随要素变化的一般变化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以及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分析方法及原理。

●学习要求生产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生产要素的投入一方面表现为价值的转换,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企业未使用要素而支付的费用,即成本。

因此,学习经济学,必须对成本以及成本与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在学习本章时,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生产函数以及特征;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3.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及其特点;4.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的分析方法及原理;●重点、难点提示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函数是各种投入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在总支出和投入品价格确定的条件下,选择何种投入组合才能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呢?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 生产函数反映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以及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时,产量开始是增加的,在达到一定产量后,再继续增加这一要素,则每增加一单位要素,其带来的产量会出现不断下降。

边际产量(P90)设总产量函数为:()TP f L =则边际产量: dTP MP dL= 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此引致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P90)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此引致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P91)短期成本✦ 短期成本的构成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总成本AT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边际成本MC 。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第七周)第六章竞争与垄断●知识点1.完全竞争2.垄断3.企业行为●学习内容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第二节垄断●学习目的:本章主要内容是分析两个极端的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即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

在现实中,这种极端的情况可能并不实际存在,但这种模型化分析易于理解,便于说明资源配置效率,可以为解释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中的行为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框架。

也为同学深入了解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行为特点提供了比较性学习。

●学习要求:由于本章对于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中的行为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框架,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企业在其他市场环境下的行为特征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行为选择;3.完全竞争下的企业短期决策;4.完全竞争下的企业长期均衡;5.垄断市场及其特征6.垄断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决策;●重点、难点提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征✪市场上买者、卖者众多;✪产品无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信息完全畅通;✦市场最显著特点:产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企业仅仅是产品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

✦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选择:✪是留在行业,还是退出行业;✪留在行业,是进行生产,还是暂时停业;✪决定生产下如何生产;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短期产出决策✦企业目标假设: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 MC✦企业的产出决策:将产量决定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所决定的产量上,即企业的=短期均衡条件是:P MC==最低点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盈亏平衡点:当P MC ATC==最低点时,企业处于损失全部成本状态,价✦停止营业点:当P MC AVC格若继续下滑,企业将面临加大损失的境地,故停止营业可减少损失。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管理经济学(二)》讲稿7-12[第三部分《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二)》讲稿7-12[第三部分《管理经济学》

B、产品同质 D、市场进出自由
• 9.在位者厂商阻止新厂商进入,可以采取( )。
• A、降价
B、仍然按照MR=MC定价
• C、多设分厂
D、发挥先行者优势
• E、政府保护
• 10.经济学家认为,利润可能是:( )。.
• A、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 B、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报酬
• C、企业家创新的结果
• D、自我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内在收益
• E、以上都正确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 1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内,经济利润( )。
• A、通常为零
B、大于零
• C、可能小于零
D、总是为负
• E、价格大于平均成本
• 12.学习效应导致( )。 • A、产品的成本下降 • C、产品的成本不变 • E、以上都不正确
• A、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B、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 C、垄断竞争厂商有一定的定价权
D、寡头垄断厂商是价格的搜寻者
• E、以上都不正确
• 15.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说明了( )。 • A、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 B、经济利润大于零 • C、应该停止营业 • D、正常利润大于零 • E、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 B、公开出价最高者获胜,但胜者支付次高出价的价格。
• C、密封出价最高者获胜,胜者支付最高出价的价格。
• D、以上都不正确
• 19 、资本预算决策原则是(

• A、当一个项目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超过投资的成本,即该项目投 资应该接受。
• B、当一个项目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总值超过投资的成本,即该项目投资 应该接受。

现代管理经济学讲义

现代管理经济学讲义
值可看作未来净现金收入的现值。
12
企业价值可以看作未来净现金收入的 现值
企业价值
n TRt TCt t1 (1i)t
TR t 为第t年企业的总收入; TC t 为第t年企业的总成本; i为利率
13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不足
分析企业时,将企业看作一个“黑箱”。 没有解释生产是怎样在企业内部组织的, 没有分析企业组织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假定企业规模既定,因而无法解释企业 兼并与分离行为。
经济学研究的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一 个与选择、激励和协调相联系的问题。 因为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们 要对自己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方式进行选 择,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人们愿意 进行生产交换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 互协调就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
33
新古典经济学只揭示了价格机制中的协调激励 机制,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有企业组织,没有研 究企业组织中的协调激励机制问题。
马歇尔
19世纪末期,新古 典经济学代表:形 成了消费者行为理 论、生产和成本理 论、要素价格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等一 套较为完整的理论 体系,但无法解释 20世纪30年代的大 萧条。
18
萨谬尔森
凯恩斯:1936年发表 《就业、利息与货币 通论》,构成了宏观 经济学的基础。
萨谬尔森:本世纪50 年代,把以个量分析 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 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 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 形成所谓的主流学派。
–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交易费用和企 业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
–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研究博弈论的经 济学家
–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信息经济学作 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
21
现代企业理论:经济学中发展最为 迅速、最富成果的研究领域。已形成四 种较为独立的企业理论: – 新古典的企业理论 – 委托代理理论 – 交易成本理论 – 企业进化论的企业理论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经济数学一、课程简介《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课程,它涉及的是企业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决策。

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

二、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2、理解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

3、应用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企业管理实践问题。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经济数学》是本课程的前修课程。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市场供求与市场运行机制、需求分析、生产决策分析、成本利润分析、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定价实践、长期投资决策、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分析等。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企业管理决策、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企业的性质和目标、企业的利润。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经济学间的关系;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企业的目标与企业的利润。

『关键知识』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管理的经济决策实践。

2、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边际分析法。

3、企业的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4、企业的利润: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机会成本;正常利润;外显成本与内涵成本。

『重点』1、边际分析法。

2、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3、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4、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与内涵成本。

『难点』1、机会成本的理解与应用。

2、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与应用。

3、边际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知识点』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量及其影响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社会资源的市场机制配置。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课程编号:XXXXX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学分:X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XXX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而设计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管理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本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3. 能够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需求与供给分析;3. 生产与成本分析;4. 市场结构与竞争战略;5. 企业决策与风险管理;6. 行业分析与竞争战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管理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课堂上模拟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管理经济学导论》参考书:1. 《现代管理经济学》2.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3. 《管理经济学实践指南》六、评分方式1. 平时表现:20%2. 期中考试:30%3. 期末考试:50%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管理经济学概述- 概念及基本原理- 管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第二周: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的决定因素- 供给的决定因素- 市场均衡分析第三周:生产与成本分析-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 规模经济与经济性第四周:市场结构与竞争战略- 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条件与垄断条件- 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第五周:企业决策与风险管理- 企业定价与决策- 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 投资与资本预算第六周:行业分析与竞争战略- 行业生命周期与市场发展- 行业竞争与战略分析- 行业规模与市场份额以上仅为大纲的初步安排,实际教学进度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nagerial economics课程编码:110220125总学时:80 实验学时:0 学分:5适用对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一年级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管理类各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开设在一年级。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的管理类与经济类课程打下基础。

1.2课程目的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注重于实证研究,突出实践性、实用性。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为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

本教学大纲考虑到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都系统地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且高等数学功底较差,在注意将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贯穿到各章中间的同时,对需要较深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行了一定取舍。

1.3课程任务知识要求: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掌握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3).能够熟练使用经济学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各种政策及管理决策。

技能要求:会把经济管理学中进行决策的模拟,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与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第1节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熟悉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其任务第2节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策熟悉决策流程第3节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方法第4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了解企业的性质;熟悉企业的内涵第5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利润熟悉企业利润的计量与术语重点: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难点:企业的性质,利益相关者理论、机会成本第1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第1节需求掌握需求的表述;掌握需求的变动;第2节供给掌握供给的表述;掌握供给的变动;第3节供求法则和需求一供给分析掌握供需平衡的推导与计算第4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了解市场机制与组织机制的相互渗透重点:供需平衡的计算;供需的变动带来的影响难点:供需的变动第2章需求分析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第1节需求的价格弹性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推导过程;掌握价格弹性影响因素;第2节需求的收人弹性掌握收入弹性的计算;掌握收入弹性的影响因素第3节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掌握交叉弹性的计算;掌握三种弹性的综合运用重点: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三种弹性的综合运用难点:三种弹性的综合运用附第3章效用理论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第1节效用理论概述熟悉基数效用论;熟悉序数效用论;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掌握消费者剩余;第2节无差异曲线掌握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第3节预算线熟悉预算线的特征;熟悉预算线的变动;第4节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第5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6节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需求曲线掌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图示;熟悉总效用的分析;掌握需求曲线的推导重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总效应;难点:总效应的判断第3章需求估计与需求预测自学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第1节什么是生产函数掌握生产函数的构成与形成;第2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掌握TP、AP、MP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示关系;第3节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掌握双要素最优化投入的判别公式;第4节规模与收益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判断;熟悉规模报酬递减的影响因素;第5节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熟悉生产函数的表现形式第6节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熟悉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之间的推导重点:单要素最优化投入、双要素最优化投入、多要素最优化投入的计算难点:多要素最优化投入的计算第5章成本利润分析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第l节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了解成本的复杂性;掌握机会成本的内涵;掌握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内涵第2节成本函数熟悉短期成本的结构;掌握长期成本的推导,图示第3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解厂商规模与企业规模的区别;掌握范围经济的内涵与应用第4节贡献分析法及其应用掌握贡献分析法第5节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及其应用掌握本量利分析法第6节成本函数的估计了解成本函数的估计重点:短期成本的结构、计算;量本利分析难点:长期成本的推导;最小效率规模的计算第6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授课学时:16基本要求:第1节市场结构的分类熟悉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掌握市场结构的分类第2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熟悉完全竞争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的企业决策第3节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熟悉完全垄断的特征;掌握完全垄断的企业决策;熟悉垄断市场的评价;掌握反垄断的措施第4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熟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决策;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策略第5节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熟悉寡头市场的特征;掌握寡头市场的企业决策;熟悉各类寡头模型;掌握寡头市场的竞争策略第6节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行为模式掌握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判别公式;掌握销售收入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对比第7节经济全球化与竞争了解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结构带来的影响重点:完全竞争市场的决策;完全垄断市场的决策、垄断竞争市场决策;寡头市场决策难点: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厂商数量的推导;寡头市场决策模型第7章定价实践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第1节成本加成定价法熟悉加成定价的内涵;掌握加成定价的计算;第2节增量分析定价法掌握增量的内涵;熟悉常见的增量分析第3节最优报价的确定了解加成率与最优定价的关系第4节差别定价法了解价格歧视的内涵、类型掌握价格歧视的计算;了解价格歧视示例形式第5节高峰负荷定价法熟悉高峰负荷定价的原理第6节多产品定价法熟悉多产品定价;熟悉多产品定价的计算;了解联合生产的产品定价决策第7节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了解转移定价的形式;熟悉跨国转移定价的形式重点:加成定价的计算;价格歧视的类型与计算;跨国转移定价的形式难点:价格歧视的计算第8章长期投资决策自学第9章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分析自学第10章政府的经济作用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第1节市场的效率掌握由市场失灵推导政府管制第2节垄断的弊端、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及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掌握垄断的弊端;了解反垄断措施;熟悉自然垄断的内涵第3节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的对策掌握外部经济效应;熟悉政府应对的方法第4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了解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的判断;第5节信息不完全和政府的介入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内涵;掌握柠檬市场的意义;第6节效率与公平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四种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管理的一般手法难点:为什么需要通过政府管理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总复习授课学时:2三、实践环节在讲解各章理论部分过程中,均安排案例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参与,并在课后布置思考题及参考书目。

高二经济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经济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经济第二学期教学计划1. 简介本教学计划旨在规划高二经济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掌握供求关系、价格弹性、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经济学概念;- 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读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3.1 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3.2 供求关系- 讲解供求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3.3 价格弹性- 解释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价格弹性的应用和意义。

3.4 成本收益分析- 掌握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能够进行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

3.5 经济问题解读与分析-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解读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4.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展示;-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

5. 教学评估与考核-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活动等)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评分。

以上为《高二经济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二阶段导学计划
(第六周)
第五章生产和成本分析
●知识点
1.生产函数
2.生产成本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学习内容
第一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成本(理解掌握)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重点掌握)
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重点掌握)
第四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重点掌握)
●学习目的: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生产成本的一般规律,学习目的就是使同学们了解成本
随要素变化的一般变化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以及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分析方法及原理。

●学习要求
生产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生产要素的投入一方面表现为价值的转换,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企业未使用要素而支付的费用,即成本。

因此,学习经济学,必须对成本以及成本与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在学习本章时,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生产函数以及特征;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及其特点;
4.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的分析方法及原理;
●重点、难点提示
生产函数的概念
✦ 生产函数是各种投入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在
总支出和投入品价格确定的条件下,选择何种投入组合才能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呢?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 生产函数反映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长期生产函数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以及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增加
某一种可变要素时,产量开始是增加的,在达到一定产量后,再继续增加这一要素,则每增加一单位要素,其带来的产量会出现不断下降。

边际产量(P90)
设总产量函数为:()TP f L =
则边际产量: dTP MP dL
= 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此引致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P90)
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此引致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
系)(P91)
短期成本
✦ 短期成本的构成
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总成本AT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边际成本MC 。

✦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重点理解)
设总成本函数为:()TC TFC TVC Q =+ 边际成本dTC dTVC MC dQ dQ
== ✦ 短期平均成本程“U ”字形的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长期成本与工厂规模经济
✦ 长期成本的构成
总成本LTC 、平均总成本ATC 、边际成本LMC ;
✦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呈“U”形的原因:规模收益递减规律。

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规模收益所涉及问题是:当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加时,产量如何变化。

✦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要素增加的倍数;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要素增加的倍数;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要素增加的倍数;
工厂规模与企业规模
✦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FIRM SIZE,PECUNIARY ECONOMIES)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别。

✦工厂规模经济是由于技术因素或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规模经济则是由于一个大型企业可以从运作和管理多个工厂或企业中获益,例如,大型企业可以从大量采购中获得折扣,该企业的多个所属企业可以
从该企业的管理能力、广告等支出中受益,从而使平均固定成本下降。

从成本
曲线上看,企业规模经济表现为企业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
移动。

✦在长期平均成本与工厂规模经济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在LAC递减时,工厂规模收益递增
✡在LAC递增时,工厂规模收益递减
✡在LAC是一段水平线时,工厂规模收益不变
范围经济
✦当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多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成本时就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也可以使平均成本下降。

✦造成成本曲线下降的另一种原因是“边干边学”。

人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生产的第一批新产品往往成本较高,但随着企业生产越来越多的这
种产品,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生产经验,从而使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这种现象可以用学习曲线来表示。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等产量曲线及特点
✪ 等产量曲县:生产出某一特定产出数量的投入要素所有组合构成的曲线。

✪ 特点:
(1) 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2)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所表示的产量越大;
(3) 等产量曲县上具有负斜率的部分是有技术效率的。

✪ 三种等产量曲线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在另一些
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之间可能不存在替代关系。

(1) 完全替代型:投入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且相互之间的替代率
是固定的常数,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2) 完全不能替代型: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固
定的,曲线表现为直角折线。

(3) 不完全替代型:要素之间的替代率是变化的、要素之间的组合比
例也是变化的。

✪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
要素数量而减少另一种要素数量的比例。

即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数量,叫作这
种投入要素对另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作MRTS 。

等产
量曲线任一点的MRTS ,等于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

其数学表达式为:
2121:LK LK K K K dK MRTS or MRTS L L L dL
-∆==-=--∆ ✪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一般地,沿着同一等产量曲线,一种投入代替另一种投入的数量
呈不断下降趋势,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体现了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成本曲线:表明在生产要素价格确定的条件下,同样的总支出所能购买的两种要
素(劳动L 和资本K )数量的不同组合。

其数学表达式为:
L K L K K
P E E P K P L or K L P P =+=-
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处所表现的两种
要素的数量比例。

在切点处有:
L L L LK LK K K K
P MP P dK MRTS or MRTS dL P MP P =-=== 所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条件为:
L L K K MP P MP P =,即:L K L K
MP MP P P = ✡ 最优目标:
✦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
✦ 产量一定,成本最低。

多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1212n n
MP MP MP P P P === 投入品价格变动对最优要素组合的影响(以劳动力价格下降为例)
✦ 替代效果
✦ 产量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